摘要:讀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大多是一種疏朗清淡的感覺。他總是用很淡很淡的筆墨勾勒出一幅樸素帶靈性的生活畫面,沉靜、美麗,帶一點水氣。他的《人間滋味》是寫美食文章的精品,可以說汪老的文字既有人間的氣息,又脫離了生活的俗氣,妙哉!一、家鄉(xiāng)滋味終不忘汪曾祺先生的作品中很多都以家鄉(xiāng)為背景。人的味蕾在童年時期都奠定了一生的情感基調(diào),很難改變,就是外人理解不了山東人對于煎餅大蔥、北京人對于酸豆汁、長沙人對于臭豆腐、四川人對于麻辣的熱情。家鄉(xiāng)的食物總是好的、美的,在汪曾祺的文章中我們得以了解了很多水鄉(xiāng)高郵的食物,并且借由汪曾祺的文章回到了他小時候的故鄉(xiāng)。以水鄉(xiāng)高郵為背景的作品帶一點水氣,濕潤清新。汪曾祺先生十九歲之前在這兒度過。在《故鄉(xiāng)的食物》中,我們了解了高郵的特產(chǎn)鴨蛋,水鄉(xiāng)自然生產(chǎn)鴨蛋。我本來對咸鴨蛋不太敏感,但是閱讀了這篇文章中的一個片段后生生饞出了口水:“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曜宇^一扎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咸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么咸鴨蛋呢!”隔著紙頁,我們都能感受到香的流油的高郵紅鴨蛋。食物的背后是記憶,是溫情。在汪老關于故鄉(xiāng)食物的描寫中,不僅是滋味好,更主要的是這些滋味來自于遙遠的溫情記憶,它們永遠鮮活地存在于作者美好的童年記憶中。普通的炒米背后,是汪曾祺先生關于故鄉(xiāng)過了冬至炒米的習俗,還有冬天吃炒米御風寒的溫暖、用炒米和焦屑來應急的逃難記憶。故鄉(xiāng)已然遠去,故人也早已仙逝,唯有食物還是恒久流傳,熨帖著游子的胃,告慰深深的思鄉(xiāng)之情。二、尋常巷陌藏至味汪曾祺先生散文有關美食?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