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9 05:36:01
序論:在您撰寫英語專業(yè)文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摘要:目前對比較文學課程的探討多限于中文專業(yè),鮮有對其作為英語專業(yè)選修課程的探討。力足于教學實踐,闡述對比較文學概論課程教學的必要性和教學存在問題的認知,并從課程定位、學生引導、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多方位的探討。
關鍵詞: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英語專業(yè);教學方法
比較文學作為全球化時代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被定為中文系漢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也是高校英語專業(yè)的選修課程[1]。大批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對比較文學作為中文專業(yè)必修課程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但對于外語專業(yè)選修課程的比較文學概論課程的教學,探討者甚微。即使有相關學者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也止于探討將比較文學的思路與理念融貫于英語專業(yè)教學的研究中,如張喜華博士的《論英語專業(yè)課程與比較文學課程的融合》等。本文試圖立足于英語本科專業(yè)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的教學實踐,闡述對這一課程在英語專業(yè)學習中的必要性和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的認知,并探討相關對策。
一、英語專業(yè)開設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的必要性
什么是比較文學?盡管世界各國學者對之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但都不否認比較文學作為一門與“人們的全球意識和學術上宏觀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2]相關聯(lián)的學科,具有著跨越民族界限與學科界限的特點。比較文學的學科性質對英語專業(yè)學生拓展理論視野和知識領域,調整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提高研究能力、思辨能力,發(fā)展個性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有利于比較文學研究人才的培養(yǎng)。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英語專業(yè)發(fā)展迅猛,但英語專業(yè)學生存在著一個最明顯的問題:知識面過窄。部分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把英語學習當作是英語單詞和語法的簡單記憶,沒有把語言當作一門工具去學習和運用。因而,英語專業(yè)學生沒有寬闊的知識視野,不能適應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甚至于有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在做本科畢業(yè)生論文文學方向的選題時,局限于一個人物形象的簡單分析,苦于找不到更好的視角切入。諸如此類的問題,雖然不能靠幾節(jié)比較文學的選修課解決問題,但比較文學以其開放性、宏觀性的特征,必然會引領學生進入世界文學這個萬花齊放的大花園中,去品味世界文學的紛繁復雜似而不似的獨特魅力。不僅如此,作為英語專業(yè)一個復雜系統(tǒng)工程的本科生研究能力培養(yǎng),不僅要求學生的讀寫能力,還有思辨能力。英語專業(yè)本科生思辨能力不強的一個主要原因:缺乏支撐較強思辨能力生成的知識背景,這里指的是“學生知識構成較為單一,人文底蘊較為薄弱,邏輯推理能力和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較為欠缺,難以從多個視角思考問題,不易形成批判性思維”[3]。而比較文學采取的就是一種全方位的思維方法,“把文學放在各種關系之中,從各個層面來加以考察”。無疑,比較文學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思維方式的開拓。錢中文先生,曾談到掌握外語對比較文學研究的重要性。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發(fā)展中的著名學者,朱光潛、錢鐘書、季羨林等等,無一不是精通外語的。“比較文學要在英語界有所突破,就得從英語專業(yè)本科階段做準備,來培養(yǎng)一支英語研究隊伍參與到比較文學研究中來?!盵4]由此可見,比較文學選修課程的開設,讓英語專業(yè)學生走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等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英語專業(yè)開設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的問題
諸多一線教師的研究中,認為比較文學作為相對于中文專業(yè)其他課程比較年輕的課程,教材版本多,學科問題未定性定位,學科理論性強等,導致學生對比較文學這門課程產生從興趣到畏懼的心理,比較文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差強人意。作為英語專業(yè)的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的開設的難度之大,問題之多,可見一斑。這不僅涉及到學科教材、學生的問題,對老師的教學也有著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比較文學的教材層出不窮,但基本上找不到一本針對英語專業(yè)本科生選修課程的教材。比較文學學科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也增大了教學的難度。比較文學這門課程的展開,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知識儲備。但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不同于中文專業(yè)的學生,前期沒有開設外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和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等,沒有這些必備的基礎課的學習,完全憑學生平時的課外視野,要很好地展開互動式的比較文學教學是完全不可能的。比較文學作為選修課,學生不可能也很難愿意拿出大量的時間進行課前準備,對該課程的重視度也不夠。這就給老師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此外,英語專業(yè)的比較文學教學對教師水平要求甚高,教師不僅要求有中文專業(yè)的素養(yǎng),而且還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以便順利地開展教學。三、英語專業(yè)開設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的對策英語專業(yè)比較文學選修課程的開設困難重重,但其必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何突破英語專業(yè)比較文學選修課程開設的困境,找到一條適合英語專業(yè)學生比較文學概論課程教學的特色之路,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探索的問題。
(一)找準課程定位
英語專業(yè)比較文學概論課程是一門選修課,因而在授課難度和深度上應不同于中文專業(yè)的比較文學課程。另外,其教學目的旨在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而,在教學中,這一課程的定位應是重在導入而不是研究。正如,錢偉長先生所說,“雖然我們不可能向學生傳授全部的學問,卻可以在他們掌握一定基礎知識的條件下,將這個學科專業(yè)最根本的東西教給他們,用這些作為媒介和載體,來掌握科學方法?!盵5]授學生以魚,不如授學生以漁。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是讓學生對世界文學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以一種宏觀、開闊的視野、思路、觀念、方法來欣賞、研究文學,形成比較的意識,從而提高認識水平,提升基本素養(yǎng)。
(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
比較文學概論這一課程作為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選修課,教師的引導認識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學生拘于視野的狹窄,甚至都沒聽說過這個課程;部分學生純粹是抱著來混學分的心理來上課。如果教師不加以正確引導,勢必會造成學生不重視、上課磨時間的教學局面。比如,在開課之初,可以對比較文學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作介紹,引導學生重視這門新興的學科;對此門課程的整體課程規(guī)劃作一安排,讓學生明白這門課程將學習的內容、方式等。除此之外,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可以例舉一系列中西文學中類似的文學現(xiàn)象的例子,比如,相似的“二母爭子”,相似的“灰姑娘型的故事”等;也可列舉中外文學中的不同現(xiàn)象的例子,比如,英國詩人華茲華斯的短詩《我心雀躍》和辛棄疾的《丑奴兒》中不同兒童觀的表達等。思想工作前行,文學現(xiàn)象前行,學生的觀念得以正確樹立,興趣得以激發(fā),這是課程教學展開的重要前提。
(三)慎選課程內容
比較文學學科知識龐雜豐富,但英語專業(yè)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如何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教學內容的謹慎選擇。要在有限的選修課課時當中,解決比較文學學科中諸多重大的問題是不現(xiàn)實的,而比較文學理論的枯燥勢必又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選擇授課的內容和順序至關重要。針對英語專業(yè)語言學習的特點,可以將比較文學中的美國學派作一重點介紹,或可以選用一些與比較文學學科相關的英語文章或書介紹給學生閱讀;在媒介研究中重點和學生一起探討翻譯研究等,從而使比較文學課程教學與學生英語專業(yè)的學習相結合。在可比性問題的探討時,可以置后教學,以便學生在大量的實例及理論中更深刻地理解這一問題。
(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比較文學是一門開放的學科,其作為一門選修課程的教學方法自然也應靈活多變。這門課程的教學既需要講授式教學,以引導學生進入比較文學學科世界;又需要研討式教學,帶領學生參與到學科的討論和研究當中。在此基礎上,適時地插入雙語教學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當然,完全的雙語教學模式,還是值得商榷的,畢竟學生的知識面無法達到用外語較好理解這門學科的程度。此外,實踐式教學可以在學生當中個別引導。部分學生因為對比較文學的某個方面感興趣,可以指導其直接運用到畢業(yè)論文的寫作當中。比如,英語專業(yè)12級學生在上完比較文學選修課程后深受啟發(fā),畢業(yè)論文對《到燈塔去》中繪畫特色進行了研究。不僅如此,在具體的教學當中可以用關鍵詞的方法來概述理論,同時盡量淡化理論教學,通過具體的比較文學實例,尤其是與英語文學相關的實例來闡釋深奧的比較文學理論,并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挑選有一定質量的比較文學論文進行課堂研讀等。比較文學學科研究需要更多的英語專業(yè)人才的參與,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可以在比較文學學科的學習中得到提高。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核心,教師的自我激勵與提升是關鍵,英語專業(yè)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的教學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課題。
作者:夏益群 單位:湖南商學院外國語學院
摘要:英美文學課程對于英語專業(yè)學生知識儲備量的增加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通過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實踐,嘗試從英美文學課程與英語專業(yè)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育之間的雙向互動、內在聯(lián)系方面入手,探討如何在英美文學課程中滲透對英語專業(yè)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
關鍵詞:文學課程;人文素養(yǎng);途徑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都有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則是英語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程。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講,這不僅是一門提高專業(yè)知識水平的課程,也是修身養(yǎng)性、提高自身文學和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1]。根據(jù)《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的目標:“英國文學、美國文學等課程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文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和文化的了解,促進學生的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2]英美文學課程的教授分為文學知識的學習和文學作品的賞析兩大方面,通過這兩大方面的教育,學生可以開闊視野,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增進對各國文化的了解,逐漸從欣賞作品中提高個人的文學修養(yǎng)、人文精神?;诖?,本文旨在通過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目前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英語專業(yè)人文素養(yǎng)欠缺的現(xiàn)狀;嘗試從英美文學課程與英語專業(yè)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育之間的雙向互動、內在聯(lián)系方面入手,探討如何在英美文學課程中滲透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育。
1英美文學課程與人文素養(yǎng)之間的雙向互動
“文學是永不枯竭的人文精神資源”,在人類不斷進步的歷史長河中,文學扮演著促進人類思想文明進步的重要角色。文學能夠培養(yǎng)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已成為文學教育工作者和文學研究者的共識。通過文學閱讀、鑒賞,可以幫助讀者領略民族個性、風土民情,挖掘人類思想的本質。同時,具備了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和審美情趣,更有利于讀者理解文學文本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意志、情感和人格等,更能全方位地剖析文本、理解人生,這反過來又促進了自身良好修養(yǎng)的形成[3]。筆者在自身十余年英美文學教學的基礎上,提出英美文學課程與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首先,文學課程能積極推動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素養(yǎng)需要人在個體心靈深處進行自我認知、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對外表現(xiàn)為個體在社會中的自身素質。日本一位經濟學家曾經說過“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面相”,中國也有句古話叫“面由心生”,把這兩句話聯(lián)系在一起,我們不難想到閱讀、鑒賞與素養(yǎng)之間的關系。文學課程教授的過程即是學生接受文化、文明熏陶的過程,教師將它們穿插在課程中,自然會對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培育起到積極的作用,避免學生向著消極的方向發(fā)展。這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塑造學生積極的人格特征。美國文學家??思{著名的短篇小說“ARoseforEmily”的教學過程就可以作為文學教學促進人文素養(yǎng)提升的一個典型的例證。這部小說晦澀難懂,但描法又獨特新穎、別具匠心。小說中的女主人公MissEmily代表著南方的舊傳統(tǒng),她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她的悲劇體現(xiàn)在她一生對愛情的追求上,同時,??思{也恰是通過這樣一個悲劇的形象來探討南方舊制度的沒落。然而,大部分學生都無法理解MissEmily對于傾慕對象的殘忍做法,即在小說結尾,她在自己布置一新的婚房里將愛人殺死,以便讓他永遠留在自己身邊的做法。很多學生曾經一度認為Emily是個“變態(tài)”、“精神病患者”,不能理解她這種殘忍的做法。實際上,通過對時代背景、人物性格的細膩分析,會發(fā)現(xiàn)MissEmily的做法完全符合她個人的形象和性格特征,釀成這種悲劇是必然的。但是我們學習這部作品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們效仿Emily對于愛情的做法,恰恰相反,我們希望現(xiàn)代的年輕人從Emily的悲劇中吸取教訓,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在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夠冷靜沉著地面對,而不是一味地壓抑自己,最終釀成這樣的后果。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的積極引導就是必要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慢慢樹立起了正確的愛情觀、生活觀,個體的人文素養(yǎng)也逐步得到提高。其次,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反過來促進文學課程的優(yōu)化。高校文學課程的課堂大部分以教師介紹相關作家、作品及作品選段的欣賞為主??紤]到課程教學的實際,實現(xiàn)通過學生逐一閱讀相關文學作品來了解相關作家的可能性比較小,因此,大部分的文學課堂都是滿堂灌。不然的話,可能完不成教學任務。長期的滿堂灌教學方式就會給大部分學生提供少閱讀或者不閱讀相關文學作品的借口和理由,只有極少數(shù)對文學有極大熱情和興趣的學生才會主動閱讀相關文學作品,這就給課堂上的文學作品欣賞帶來一定的困難。那么,如果學生都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文學功底,在課堂上教師就會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帶領學生在了解作家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文本的表層,這樣更有利于全面深入地在文學課堂上滲透人文素養(yǎng)教育。
2在英美文學課程中滲透人文素養(yǎng)教育
英美文學課程對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英美文學課程與學生人文素養(yǎng)之間的內在關系和雙向互動也給筆者些許啟示。因此,筆者認為在英美文學教學中滲透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教育勢在必行,這是順應社會發(fā)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新時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必然途徑。基于此,筆者提出從文學教師自身不斷充電;優(yōu)化文學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模式及方法;課堂教學與課堂外學習緊密結合、相互促進;文學課程與跨文化課程相結合,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四個方面滲透人文素養(yǎng)教育。第一,文學教師自身需不斷充電。人們常說“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路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高等院校的文學教師,如果自身沒有濃厚的文學興趣和深厚的文學功底,如何去帶領學生走上文學道路?如何用自身的文學氣息感染課堂上的學生?如何通過文學課程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曾經有一個學生跟我講她特別喜歡英國文學老師,我問她為什么。她如是答到:“每每英國文學老師在課堂上讀莎士比亞的詩,我們全班同學都能被他優(yōu)美動情的聲音所打動;我們看到他讀詩時那如癡如醉的神情,就覺得這首詩好美,剎那間就燃起了我們親自讀詩、了解這首詩內容的欲望;上完一個學期的英國文學課,至少我自己覺得有了讀詩的激情、身上有了詩的氣息、生活有了詩般的浪漫和情調,偶爾也會有寫詩和創(chuàng)作的欲望?!甭犃诉@個學生的話,筆者特別感動,也深受啟發(fā)。一個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這么深遠。教師無形中的舉動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于文學課堂有益無害。如果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知識不夠扎實,不僅不能夠給學生樹立榜樣,不能起到模范帶頭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文學課程的教師,應該博覽群書,具備扎實的文學基本功,通過自身的言行去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把個人的文學修養(yǎng)、在文學作品中汲取的人文素養(yǎng)傳遞給求知的學生們、滲透于每一節(jié)課中[4]。正如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泉根教授在談到文學教授應該具備何種資質時指出的那樣:“文學教授要愛文學、文學教授要會文學、文學教授要搞文學、文學教授要有人文氣質。”因此,作為高校的文學課教師,應該不斷地充實自己,給自己充電,要愛文學、會文學、搞文學,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人文氣質,這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第一步。第二,優(yōu)化文學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模式及方法。在教學模式方面,文學教師可采取以學生為主體的方式,鼓勵學生參與到文學課堂中來。實際上,在文學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文本的具體分析中來,也可以提出討論的話題供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可有目的地選取接近生活的文學文本在課堂上進行微觀分析,從中探討生活的真諦。文學欣賞的彈性較大,教師可從文本出發(fā),詮釋文學作品中的生活哲理,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個體意識和主觀意志;可從文本中學生比較關注的話題出發(fā),引出相關話題的討論。如在分析GonewiththeWind的小說主題時,可以從小說中女主人公的愛情出發(fā),與現(xiàn)實生活中女性選擇配偶時的標準相聯(lián)系,做對比,進行分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討論中來,有話可說。關于這個話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小組討論之后鼓勵學生進行單獨發(fā)言,講出自己的看法,之后教師再一一做點評。教師點評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因為個別學生的思想還是挺極端的,所以教師的點評能夠對其不正確的愛情觀及時進行糾正,不致于以后在感情道路上走歪路。在這樣的小組討論課堂上,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同時將人文素養(yǎng)教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無形中提高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第三,課堂教學與課堂外學習緊密結合、相互促進。課堂內的教學時間畢竟是有限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能選取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學選段與學生一起欣賞,這就容易將學生帶入一個誤區(qū):教師課堂上不講的作家作品不是重點,因此沒有必要去了解和記憶。筆者在文學課堂的教學中,一貫堅持課堂教學和課堂外學習結合、相互促進的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講授重點不應是簡單文學史實的介紹,這些知識學生可通過自學了解掌握。文學教師課堂教學的重點應放在不同文學時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背景知識,政治、經濟、哲學、文學思潮,每一時期占主導地位的文學形式和不同作家、不同文學形式所采用的文學術語等方面,特別是經典文學作品中通過不同形式所折射出的反映人類整體意識、人類永恒追求的能夠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及審美情趣的形而上的東西,如:莎翁、雪萊文學作品中折射出的唯美的愛情觀;鮑西亞、斯卡利特、簡?愛身上折射出的完美女性的風采等。在課外學習方面筆者有一位學生讓人印象深刻。她從小受父親的影響,經常閱讀中外名著,熱愛英美文學,后來選擇了英語專業(yè)。她告訴筆者:“文學如同我的生命,沒有了文學,我將枯竭?!庇⒚牢膶W選讀課本上的作品,她都讀過,經常在筆者的課堂上能夠給出一些令人刮目相看的觀點。因此,筆者一直鼓勵學生課外閱讀文學作品,權當修身養(yǎng)性。課堂外的閱讀和學習能夠彌補課堂內知識學習的不足,大部分學生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類型和風格的作品,這樣既不約束學生閱讀的作品類型,又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學生的見識,讓學生將自身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溶于習慣之中。因此,只有課堂教學與課外學習緊密結合,互相促進,才能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yǎng)[5]。第四,文學課程與跨文化課程相結合,拓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學科與學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lián)系,如文學課程與跨文化課程之間就存在緊密的關系。閱讀外國文學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學習外國文化的過程,在長期的閱讀中,讀者會深刻地受到文學作品中人物生活、思想以及文化的影響。同時,學習跨文化課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所以,二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相互促進關系。比如在給學生分享譚恩美的成名作TheJoyLuckClub時,筆者會先讓學生了解中美不同的家庭觀,在不同的家庭觀文化影響下自然就有小說中母女激烈的沖突,再來分析小說中沖突的原因時,就很簡單了。當然,小說中關于母女溝通的話題、兩代人之間的代溝話題都是可供學生討論的。此后,筆者還會引導學生就這些話題談談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溝通是否順利。大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踴躍發(fā)言,有學生談到自己與母親之間的相處就像朋友之間一樣,無話不談。有學生談到自己小時候與母親之間有沖突,尤其是在自己的叛逆期,總是跟母親對著干,就像小說中的Jingmei一樣叛逆。還有學生談到自己現(xiàn)在還無法與母親溝通,因為小時候的一些事情,而無法打開心結。筆者特別重視最后一類學生,會對他們進行相關的心理疏導,鼓勵其積極與母親溝通,解決問題。不管哪一類學生,他們在談及自身與母親的溝通時,都會談到未來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期待能夠順利與自己的子女溝通。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通過文學作品了解了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在話題討論時能夠將作品中的問題影射在自己身上進行討論,開拓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同時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作者:余永鋒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
一、我國高校英語專業(yè)文學教育的現(xiàn)狀
1.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學習心態(tài)和想法的錯誤。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快速發(fā)展及我國大學生數(shù)量的逐年增加,使得學生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學生畢業(yè)后就業(yè)難。就業(yè)壓力導致學生對英語專業(yè)的文學教育失去興趣和積極性,更傾向于學習那些畢業(yè)后就業(yè)容易,符合市場和企業(yè)需求的商務英語及旅游英語等課程。學生這種錯誤的心態(tài)和想法使得英語文學教育備受冷落,逐漸邊緣化。
2.英語文學課學習的時間少,內容安排不合理。國內部分院校的英語文學課程在教學計劃中所占的時間越來越少,在外語院系,普遍是在本科三年級時才開設英語文學課,學習時間也長短不一,有的半年,有的一年,大多數(shù)學校每周只開設兩節(jié)課,這在非重點高校的外語院系表現(xiàn)得尤為嚴重,甚至一些院校將英語文學教學課程設為無足輕重的選修課。很明顯,學生在極少的時間里欣賞學習一定數(shù)量的英語文學作品就會變成“走馬觀花”式的瀏覽,自然就沒時間挖掘文學作品的內涵。
3.由于多年學習漢語的緣故,高校英語專業(yè)文學學習存在很濃的漢語思維。由于中西語言習慣用語的差異,受漢語常用思維的影響和干擾,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在一些地方一定程度上習慣從漢語詞匯中尋找和英語所需詞匯相同或類似的詞語代替,他們并不知真正在概念意義上完全等同的詞匯很少。所以,學生學習英語不能只理解和掌握課本語境中出現(xiàn)的意義、用法和搭配,還需不斷增加詞匯量并且了解其他的常見用法和詞語搭配。這樣不僅能全面地掌握詞匯的用法,而且會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運用,從而排除漢語習慣的干擾和影響。
4.教學方法和模式陳舊,教師水平有限或知識儲備不夠。由于英語文學課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地多掌握文學知識,教師經常一股腦地全灌輸給學生,也不管學生能不能吸收,這樣的方法太單一、陳舊,時間久了,學生就失去了熱情,產生了厭煩情緒。英語文學課的師資力量也跟不上,英語文學的教學具有豐富的內涵、復雜的文體結構且內容涉及面廣等特點,給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因此需要加強英語文學教學的師資力量建設,要有與之對應的師資力量和一系列硬件設施。
二、高校英語專業(yè)文學教學中的一些合理化建議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文學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英語文學對學生來說不是熟悉的,學習起來有難度,學生難免會有枯燥和厭煩感。這就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思路,鼓勵學生查找有關材料,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要求他們相互協(xié)助彌補個人欠缺之處,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勢,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共同進步。除此之外,老師和學生之間也可以互動教學,這樣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習英語文學的熱情。其次,有效安排英語文學的學習時間和合理調整課程內容。英語文學教學對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高校應該鼓勵學生學習英語文學,并為他們提供條件。在不影響其他課程學習的基礎上,要盡可能給學生安排學習英語文學的課時,有條件的院校可以將這門課程設立為必修課;學校在英語文學學習的內容上也要精心調整設置,這樣有助于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挖掘出作品更深的內涵。
最后,開拓思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英語文學教師水平或增加知識儲備。在當今的教學中,高校不能再用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教師是“百科全書”,什么都知道。教師要有開放的思路,積極創(chuàng)新出適合當下的教學方法,比如進行互動教學,老師之間、學生之間,以及老師與學生之間都可以相互溝通交流,取長補短,共同學習進步。此外,對于高校英語文學教員,只理解和通曉中國文學和熟悉英美兩國文學是遠遠不夠的,要滿足學生學習英語文學的需求,教師還要具備廣泛的與文學相關的歷史、哲學、心理學等人文學科知識,要盡可能多涉獵,熟悉其中的一門,當然必須有一門要精通,經常中西對照,充分了解認識中西文化各自的優(yōu)勢,揚長避短,取長補短。
作者:付卉單位:長江大學外國語學院
[摘要]學習焦慮在英關文學學習中對學生會產生負面影響,不利于學生形成較高的成就動機水平。本文介紹了經常表現(xiàn)出的交際畏懼、考試焦慮和負評價恐懼等三種學習焦慮類型,探討了高專英語專業(yè)英關文學課堂實現(xiàn)低情感障礙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學習焦慮;英語專業(yè);低情感障礙教學
一、引言
焦]在心理學上是一種變態(tài)的心理情緒,又稱之為心理異常。通常來講,焦慮是指“主體由于預期不能達到目標或者不能克服障礙的威脅,使得其自尊心和自信以受挫,或使失敗感和內疚感增加而形成不安,帶有恐懼感受情緒狀態(tài)”。在外語教學領域,焦慮被普遍當做是外語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產生的一系列復雜心理現(xiàn)象。許多外語教學研究把焦慮作為一個主要的心理變量用于外語學習情感分析。一些研究已經表明學生的外語學習成效與焦慮呈顯著的負相關。因此,這就要求在外語課堂教學中“以知識為中心的課堂”必須轉向“以人為中心的課堂”,突出強調學習主體的情意、情緒和情感,針對學生的實際需求,將學生在外語課堂上遇到的情感障礙盡量降至最低,即實現(xiàn)低情感教學的主要目標和要求。在外語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要求教師始終將學習主體的情感要求擺在首位,盡量減輕過重的情感負擔,以收到教與學的預期效果。
高專英語專業(yè)開設的英美文學課是文學藝術欣賞課,作為一門專業(yè)理論課,該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英語專業(yè)學生英美文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理解,通過閱讀分析英美名家名作,使學生了解英美文化,同時培養(yǎng)學生鑒賞英美文學原著的能力,提高文化修養(yǎng),提高英語綜合運用水平。語言與文化、文學密切相關,語言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載體和折射鏡,文學則是對人生體驗的文化表征。在英語教學中適時適量介紹英美文學和文化,對于提升學生英語水平、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的興趣及其跨文化交流意識,促進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是十分有效的。
二、英美文學課堂學習焦慮
由于英美文學教學內容的枯燥很多學生對于英美文學的學習都缺乏熱情,不能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表現(xiàn)在上課注意力渙散,思路不能緊跟老師;對于課堂互動特別反感,不愿表現(xiàn)自己;不能有效的整理筆記,上課昏昏欲睡;作業(yè)不能認真對待,大部分都是應付差事。
(一)交際畏懼
交際畏懼是指個人與他人的真實或預期交際產生的恐懼或者焦慮,其典型的行為模式為回避或退縮。畏懼癥患者在介入他人的會話以及追求社交方面顯得更加勉強。專家指出,學習主體在外語學習中的交際畏懼與自我知覺之間呈負相關(而在母語學習中就不存在這種情況),由此可見,第二語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交際畏懼是學生掌握英語的絆腳石。在英美文學課堂上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口頭表述焦慮,即學生由于英語基礎知識不扎實,課堂氣氛比較緊張、壓抑的情況下,對自己缺乏信心,對文學史和文學作品的內容沒有把握而引起的憂慮甚至驚慌,從而導致交際困難。往往表現(xiàn)為緊張、驚慌、被動、言談中斷。由于交際畏懼是社交恐怖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焦慮者對自己的神情舉止都非常敏感,唯恐自己出丑、失態(tài)。這種憂慮使其異常緊張、口齒不清、行為拘謹,因此而面紅耳赤,而這些反饋進一步強化了緊張意識,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其次是外語領會焦慮,即口頭交際過程中或師生對流中理解、捕捉對方信息時發(fā)生困難而引起的憂慮和緊張。在英美文學課上教師在講授時需要介紹文學術語以及文學流派,由于學生在此之前很少接觸這一類知識,因此會造成他們對聽到的文學知識材料無法按照一定的語音語法規(guī)則破譯出來,而且又不能進行正確的編碼,這往往是心理機制不能充分發(fā)揮作用的結果。學生經常聽不懂跟不上,自然就會產生一系列的消極心理。在課堂學習中便顯得恐懼、緊張、煩躁不安,嚴重時甚至與英美文學課堂教學產生抵觸情緒。
(二)負評價恐懼
負評價恐懼即“對他人的評價有畏懼感,對負評價產生的沮喪心理及擔心他人會對自己做出負評價的預期心理”。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或者同學會對其學習行為做出一定的預測性認識和評價,這種結果在心理學上就是一種期望,它可能對學習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焦慮的產生會產生影響。研究表明,學習主體的期望與焦慮呈負相關。學生初次接觸英美文學,由于閱讀量有限,在完成教室布置的讀書報告以及課堂提問等任務時,擔心教師和同輩會給予否定評價。這種否定評價又會造成學生在課堂上出現(xiàn)退縮性行為,作為心理防御機制進行自我保護,表現(xiàn)出回避、緘默、做白日夢和過分依賴。
(三)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就是帶著恐懼心理對待考試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信心不足和成效不夠的傾向,學生經常擔心考不好,或者不愿意考。由于英美文學考試涉及范圍廣、跨度大,文學作品分析等主觀題居多,很多學生反映在考試準備過程中感受到壓力和焦慮,在考試過程中由于過度緊張,看錯題或識記下降成為常見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表明考試焦慮已經成為他們考試出錯及水平提高受限的重要因素之一。英美文學考試中焦慮的原因一是學生對該門課程前期學習重視不夠,平時知識積累準備不足,復習不充分。二是有部分學生過去有多次失敗經歷,在回憶中只注意自己失敗的經驗,這種往復的回憶加深了焦慮程度,以致于產生更多的負面想法和與該課程不相關的一些思想。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不能集中精力于教學內容,課后因為沒有弄清楚文學知識或作品分析而著急、憂慮,顯然,這種考試焦慮會嚴重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課堂學習焦慮教學法探討
要克服英美文學課堂教學中焦慮這種典型的情感障礙,需要為學習主體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為其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降低情感負擔是最主要的目標。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是實現(xiàn)低情感障礙教學。
(一)皮格馬利翁效應
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羅森爾認為教師期望能輕易引起自我實現(xiàn)預言效應。“人們對某種情境的知覺可能改變該情境以適應其知覺。教師根據(jù)對某一學生的認識而形成一定的期望,促使學生向著期望的方向發(fā)展。”外語課堂中的皮格馬利翁效應是指教師的關心、激勵等因素構成的期望心理,引起的學生思想行為方面的變化和反應。教師在英美文學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給學生特別熱烈的情緒感染
教師首先要對學生學習報以樂觀的態(tài)度,幫助他們建立學好外語的自信心,通過自己積極主動的情感影響學生,激發(fā)他們參與課堂活動和語言實踐的積極性。比如在布置文學作品讀書報告作業(yè)后,有些學生心里沒底,打算放棄,這時教師需要以滿腔的熱情給學生以鼓勵:“Come on,you can certainly do it.Why not have a try?”,“Just have a try,I’m sure you can man-age.”又如教師要求學生識記理解文學術語概念,而學生信心不足時,教師要主動鼓勵和幫助學生,使用:“Don’t give up!They are pretty easy for you,I’m expecting your answers.”等課堂英語引導學生,注意不要將個人的悲觀情緒帶入課堂,對學生過多地指責:“You are stupid,it can’t be easier”,”Youfool!”等之類的語言帶來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給學生更多的反饋
希望引起教師關注是學生情感要求的一種表現(xiàn)。學生上交的文學作品讀書筆記期待教師要盡早發(fā)下來,發(fā)下來的作業(yè),學生最關心的是否有批語。批語是來自教師的信息反饋,特別是肯定的批語,往往會成為一種無形的動力,激勵他們上進。如果作業(yè)本發(fā)下來學生見到的只是日期他們就會感到非常失望。因此,教師要采取多種多樣的反饋形式及時傳遞給學生。除了通常的作業(yè)等級評定,講評和表揚外,在英美文學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運用大量心理暗示。學生猶豫時,便給之以滿意的微笑和期待的眼神,使其心領神會。教師的反饋要做到及時,否則就會失去意義。并且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習主體的學習特點給以反饋。一般而言,對于基礎好、水平高的學生,要提高學習要求,要引導學生多閱讀英美文學作品。要進行適當?shù)呐u,通過一定挫折教育推動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相反,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注重加強對英美文學基礎知識的講解,通過鼓勵表揚等方式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
(二)心理換位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杰以“自我中心”的概念出發(fā)指出,“個體認識的發(fā)展過程甚至人類的認識的發(fā)展過程都是一個為打破自我中心的過程,這樣我們才能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胺亲晕抑行幕边^程在英美文學課堂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盡量不要把自己的思維和情感用來主宰課堂,要平等的關注每一個教學對象,學生對文學的認識都有自己的理解,以“自我中心”的方式來對待學習主體和處理課堂可能會影響教學的效果。要進行心理換位,將自身換到學生的位置上去認識、體驗和思考。這就要求教師要學好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掌握學生的認知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掌握學生的認知和心理學發(fā)展規(guī)律,對具體學生要有具體分析。在課堂實踐中,教師可以建立英美文學課堂學習檔案,對學生進行跟蹤記錄和調查,及時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多了解學生的需要,理解他們的心情,其目的在于滿足學生情感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學習英美文學課程的積極性。
(三)歸因訓練
在外語教學實踐中,運用一定的訓練程序,使學生掌握歸因技能,改變不適當?shù)臍w因傾向,使其形成積極而適當?shù)臍w因傾向,從而引起學習行為積極變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和學習成就。研究表明,那些學業(yè)成績不理想做出不適當?shù)臍w因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感,降低自信心,久而久之就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而學業(yè)歸因傾向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改變的。韋納成就歸因模式強調“穩(wěn)定性原因維度和期望的重要性,失敗者如果將失敗歸因于能力,任務難度等穩(wěn)定性的原因t期望降低,對未來成就失去信心,并伴著消極的情感,可能減少努力的程度”。與此相反,如果將失敗歸因于努力等不穩(wěn)定原因,則學習主體因訓練的主要方向要轉為關注不穩(wěn)定性歸因,教師在幫助學生進行歸因訓練的時候,要讓學生有學習成功的體驗,也有學習失敗的經歷,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正確的歸因。就高專英美文學教學而言,就是要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以學生為中心,采用教師引導、講授與學生參與、互動相結合的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分階段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傾向進行歸類,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并對癥下藥,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和方法。例如學生在學期開始剛接觸文學課時,一部分學生還抱著“學英語就是考級”的觀點,對英美文學課程性質和作用沒有理解,導致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yè)完成質量不好等問題出現(xiàn)。為此,教師需要利用課上課下時間對學生的外語學習觀進行糾正,強調英語學習的目的和意義。引導學生重視英美文學課的人文素質教育作用。通過經典的文學作品陶冶和塑造人的崇高精神和道德情操。
四、結束語
本文從理論上探討了高專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堂學習焦慮的三種表現(xiàn)形式及學習主體學習過程中發(fā)生的心理因素,結合英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分析了如何有效進行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英美文學課堂的低情感教學,以期能對目前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不重視學生情感因素,情感障礙比較突出的現(xiàn)象有所啟示。
摘要英美文學課對英語專業(yè)學生來說至關重要。然而,由于貴州屬于偏遠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這門課程在貴州省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中的現(xiàn)狀令人堪憂。本文著重探討適合貴州省大學生英語水平的英美文學課改革,提出開設文學專題選修課作為補充和鋪墊,目的在于有效地提高英美文學課的教學效果。
1 英美文學課現(xiàn)狀
我國高等院校英語專業(yè)教學中,英美文學選讀是一門介紹英美文學史,文學作品和文學理論的核心課程,“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币虼?,它對語言學習者的語言能力,文學修養(yǎng)和人文素質起到積極的提升作用。然而,近年來英語專業(yè)的市場化和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引向了商務英語,經貿英語等實用性較強的課程上。加之文學課程學習時間長,不能立竿見影,因而它被實用主義風氣和急功近利思想推到了英語專業(yè)教學的邊緣。此外,傳統(tǒng)的單向教學模式,即教師在短時間的課堂教學中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單向傳輸和“填”入。“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全忘記”(王學文,2002)成為學生對文學課最深的印象。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模式,枯燥乏味,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英美文學課的改革要求迫在眉睫。
2 貴州省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水平狀況
貴州省處于我國西南邊陲,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文化和經濟發(fā)展相對落后。這些使貴州的英語教育遠遠落后于東部及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我省學生的英語水平與其它省份相比較低,導致這一狀況主要有三個原因:
(1)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教育規(guī)模及水平都受到限制,教育觀念也不夠先進。如英語書籍的購買、放音設備、多媒體教室備置等都不能滿足語言教學的基本需求。教學硬件設施的缺乏使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純正的英語語音語調,聽說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yǎng)。
(2)貴州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共有49個民族,全省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37.9%。少數(shù)民族特殊的語言文化背景使其思想保守,排斥異質文化,不重視英語學習,這些使他們對英語產生了盲目排斥和厭學心理。另外,少數(shù)民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母語、漢語和英語,三語間相互干擾,增加了學生英語理解的難度。因而,少數(shù)民族學生自認不如漢族學生,自暴自棄,學好英語的愿望和動機不高。
以貴州民族學院為例,少數(shù)民族學生占在校生人數(shù)的60%左右。他們絕大多數(shù)生活在貴州邊遠山區(qū),中學階段就沒有打好基礎,進入大學后跟不上教學進度,又面臨四、六級考試的壓力。因此,他們會產生強烈的焦慮心理,進而影響其它科目的學習。
(3)近年高校降低錄取分數(shù)線擴大招生數(shù)量,導致生源質量下降。報考英語專業(yè)的考生,其英語高考分數(shù)已不完全是錄取與否的唯一標準。有的學生甚至是從其它專業(yè)調劑到英語專業(yè)的。其總體英語語言基礎不高,文學功底差,學習意愿和興趣不強。
3英美文學課的優(yōu)化方案
針對貴州省大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少數(shù)民族學生較多等諸多問題,應改進目前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選擇適合民族地區(qū)及偏遠山區(qū)的教材,增加英語文學原著的藏書量以及增配多媒體教室等。在外語教學實踐中,文學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而且這種改革還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和與時俱進。正如Brandes和 Ginnis 所指出:“要在學習中獲得有意義的,有相關性的東西,一是靠教什么,二是靠怎么教”(Brandes,1986:12)。
3.1 開設選修課,調整開課時間
在2005年5月頒布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規(guī)定英美文學課是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學時應在280學時左右,歷時2學年。然而,在貴州省的各高校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中,作為高級課程的英美文學課通常只在大三上學期和下學期開設,課時量在80至140學時之間,遠遠低于《大綱》要求。因此,增加課時數(shù)是必要的,但大三或大四階段課時數(shù)的簡單積累并不能完全改變現(xiàn)狀。王守仁曾呼吁應該改革《英美文學選讀》課“文學史+選讀”的教學模式。然而,貴州省大部分高校開設的文學課情況更糟:文學史的傳授占課堂時間的80%以上,很少或沒有時間討論作品和分析文本,教師也極少安排課后研讀作品。既然貴州大學生英、漢語言功底差,很少真正地閱讀文學作品,那就更應讓他們盡早接觸英美文學作品、了解異國文化、擴大詞匯量,豐富語言表達,為高年級階段更好地系統(tǒng)地學習理論知識、培養(yǎng)文本分析能力,欣賞經典作品打好基礎。因而筆者建議大一上學期就開設“英美文學專題作品賞”之類的選修課作為《英美文學選讀》課的補充。作品類別應從簡單的“兒童文學”到“青少年文學”,進而過渡到難度較大的“浪漫主義文學”、“圣經文學”、“詩歌”等專題。這種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式有助于學生在英語技能不斷增強的過程中培養(yǎng)起信心和繼續(xù)探索的興趣。
3.2 優(yōu)化選材
如何選材,直接關系到學生對作品的反應程度。作品內容應與學生自身經歷有一定的聯(lián)系。學生可在作品中找到情感共鳴,以自己的經歷來審視作品。若學生從大一開始就接觸深奧難懂的古典文學等,被學生們形容為“恐龍時代的英語作品”,他們對英美文學的興趣就會消減,甚至變?yōu)榕懦夂涂謶?。因而,選修課的作品應選現(xiàn)當代的兒童文學、青少年文學作品為起步,盡量避免因時代和文化差異加大理解難度。青少年文學作品與大學生的年齡、經歷、愛好、理解力相近,主題貼近生活,縮小了作品與學生的距離,減少學生閱讀時的受挫感。再者,青少年文學作品的語言及用詞較成年人文學簡單,難易程度適合貴州大學生的英語水平,有助于培養(yǎng)起學生的閱讀習慣及真正獨立理解作品,進而用英語書寫,口頭闡述觀點和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學生的詞匯量經過大量閱讀文學作品得到擴大,理解力得到提高,并建立起一定的文學概念,為高年級學習理論知識和欣賞經典作品做好鋪墊。
與此同時,少而精是英美文學課教學中至關重要的原則,即在一個時代,一個作家上選擇最有代表性的名著進行精讀。與其囫圇吞棗,不如深入研讀幾部名著。
3.3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很多年前,教育界就開始呼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但實際中未能完全采用。教師仍是滿堂灌,學生則被動地“聽”,影響教學效果也消磨學生的積極性。筆者以美國青少年文學為例簡要闡述“學生為中心”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
新學期第一次文學課上,教師向學生展示本學期教學任務和計劃,讓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大概的了解和規(guī)劃。教師以少而精的原則列出一兩條教學主線。例如,以獲獎作家為主線,將1988年至2010年間獲美國國家圖書館協(xié)會所頒發(fā)的瑪格瑞特?愛德華終身成就獎得主及獲獎作品按年份羅列出來,要求每位學生選擇一位感興趣的作家,并進行研究。教師要求學生以口頭演講的形式完成此任務。演講學生提前與教師討論演講內容,預約演講日期。并應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用PPT,視頻片段,分發(fā)講課提綱等方式完成演講。演講學生可自行決定演講形式,從任何角度介紹作家生平、探討作品內容。教師對任務完成情況予以評估,得出分數(shù),作期末考試成績。這種教學模式的目的在于真正讓學生參與和組織課堂學習,課前認真收集和準備資料。同時“觀眾”學生也須積極參與演講學生安排的任務,其“參與度”作為平時成績記錄下來。
教師也可按青少年文學的體裁分類,如幻想小說,科學小說,懸疑小說,歷史小說等。在介紹某一體裁的代表作品時,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教師扮演“書商”,向學生“推銷”這些小說,以作品的精彩情節(jié)和懸念“誘惑”學生“購買”書籍。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一本喜歡的作品,課后共同閱讀討論并寫讀書報告。課堂上教師組織每個小組口頭介紹作品概要,并提出問題待學生回答和討論。不足之處教師應立即補充、說明。這種模式不僅使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間互動增加,還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能從宏觀上了解和把握文學脈絡,掌握文學文本的分析方法。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只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和框架。這種教學更重視學習方法和文學感悟的培養(yǎng),而不僅是知識的背誦,強調學生自主學習,對學生來說受益無窮。
3.4 改進考評方式
閉卷考試往往是對英美文學課的考評方式,以一張試卷考查學生死記硬背的能力,而非重視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因此應以平時學生完成任務、課堂參與和討論的情況給學生一個綜合評分。此種考評方式下,學生感受到一定的壓力,便會認真準備和完成,才能保證教學效果。
3.5 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充分利用廣播、錄音、視頻、網絡等多媒體手段。在學生看了英文原著之后,請他們欣賞據(jù)原著所改編的電影進行對比,讓他們充分體會文學作品的魅力。同時,聽、說、讀、寫、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加強英美文學課的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貴州高校英語專業(yè)課程中另設一門英美文學選修課,作為高年級《英美文學選讀》這門必修課的補充和鋪墊,符合貴州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學生的英語水平狀況及發(fā)展要求。同時教學模式及內容的優(yōu)化,對教師隊伍的專業(yè)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圖書館或資料室也應購買和收藏更多的英文原著,為學生提高更好的硬件支持。
本文屬于貴州省教育廳2011年人文社科課題:“貴州省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英語教育研究:歷史與現(xiàn)狀的研究”的部分成果
莆田學院外國語學院
摘要:英美文學課程教學強調的是對作品的解讀,包括字詞和意境的揣摩,情感思想的剖析,以及寫作意圖和寫作手法的理解把握等等。英美文學課程教學需要在掌握基本詞匯和語法的基礎上,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很多文學作品不僅僅是字面上的含義,需要讀者結合語境和情景進行揣摩分析和理解,準確把握作者所要傳遞的思想情感。因此,本文根據(jù)英美文學課程教學的本質出發(fā),分析如何有效強化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教學方法,提高大學生的文學鑒賞能力和內在思想素養(yǎng)。
關鍵詞: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教學方法
英美文學課程是英語專業(yè)教學的重要內容,加強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能有效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英美文學課程教學需要對作品進行深層次的解讀,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扎實的語言基礎,中西方文化差異,修辭手法的應用,不斷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去體會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情感思想。所以,加強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教學需要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不斷強化課程教學效果,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作品解讀,讓學生在文學作品的熏陶下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素養(yǎng)。
一、加強文學作品中文字的解讀,提高教學效果
在文學作品中,需要反復斟酌和揣摩其中的核心詞匯的用意,只有準確掌握了這些詞匯的意思,才能準確掌握整個文學作品的思想內涵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文學作品中的詞語并非單一存在的,其含義也并非簡單的字面意思,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的語境和情景進行字面意思的深化和拓展,作者在使用時也有其既定的使用意圖和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所以在英美文學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作品文字內涵的解讀,反復分析和揣摩,準確掌握作者的使用意圖。加強對文學作品中文字的解讀,有利于大學生準確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刻體會到作者用詞的精妙之處,同時也喜歡上這個作者的寫作風格和寫作手法,并進行相關文學作品的延伸和拓展。因此,教師在高校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教學實踐中,需要充分加強學生關于文字的解讀,讓學生掌握科學的解讀技巧,真正體會到用詞的準確含義,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內涵。
二、把握文學作品中西方文化差異,提高教學效果
中西方文化差異是影響大學生對文學作品進行準確解讀的重要因素。在通常的文學作品賞析中,大學生往往會用固有的中國式思維方式去理解和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情感,文化差異決定了寫作方向,英美文學作品中,作者對于人物的素質和故事情節(jié)的構造帶有西方的典型的思維方式。特別是在不同社會背景和不同情語境下,人物的思維方式、語言表達方式和行為方式也各有不同,所以,教師在進行英美文學課程教學實踐時,需要加強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講解,讓學生充分利用西方思維方式去理解和解讀文學作品,這樣也有利于學生的對作品內涵和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很多的經典英美文學作品,之所以受到世人的喜歡,是在于它敢于沖破世俗思想的禁錮,展現(xiàn)出常人不敢想以及不敢做的行為方式,是一種思想的突破,這是東方思想行為所不允許的,但是卻帶動了世界文學的發(fā)展,比如以女性形象為題材的文學作品的產生,極大地轉變了女性的思想價值觀念。因此,教師在高校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加強對于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解讀,分析當時文化大背景下的文化差異,有利于學生更加準確地分析和理解文學作品,不斷深化自身的思想素養(yǎng)。
三、掌握文學作品中作者的寫作風格,提高教學效果
在英美文學作品中,他們都有自己特定的寫作風格和擅長的寫作手法,或唯美、或浪漫、或幽默、或犀利等等。在賞析文學作品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作者的社會背景、成長環(huán)境、生活遭遇以及創(chuàng)造背景等等進行分析,有利于了解和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寫作風格。掌握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有利于讀者把握整個文學作品的寫作性質,可以有效加強作者的理解分析。因此,教師在高校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加強對作者寫作風格的分析,從而深化文學作品的寫作內涵。
綜上所述,英美文學課程教學內容繁多,程度深入,需要教師不斷健全和完善教學方法,實現(xiàn)以學生思想素養(yǎng)發(fā)展為目的的教學目的,讓大學生在英美文學作品的陶冶和熏陶下,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內涵和文化素養(yǎng)。
長春信息技術職業(yè)學院
【摘要】新階段,很多職業(yè)學院都將英美文學課程當作英語專業(yè)的必修科目,其目的不僅是在于提升學生人文素B,也希望學生能夠在閱讀學習一些經典英語文本過程中,提升語言感知力、綜合學習與應用能力。但是就目前來看,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一直都未取得理想教學效果,不論是授課內容還是方式都有待進一步完善。
【關鍵詞】職業(yè)學院 英語專業(yè) 英美文學課程
前言
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講,要培養(yǎng)的不僅是學生的英語學習、應用能力,還應注重其英語情感的恰當表達,以及口語交際技巧的運用等諸多方面。而英美文學的課程的開設,對于職業(yè)學院英語教學來講,不僅豐富了授課內容,也注入了一定的文學情調,強調學生要尊重、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推行素質教育理念。
一、積極采用互動教學法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一直都處于教學主導地位,其權威往往都是不可動搖的,可以說是所謂的百科全書,但在此背景下,不僅或讓學生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產生強雷的焦慮感,也難以獲得理想授課效果。對此,其教師應積極突破傳統(tǒng)教學局限,不斷加強師生互動交流,而在互動交流中,在拉近師生距離的同時,也能夠自然的幫助學生解決在語言認識、運用上存在的各類問題,也能夠充分體現(xiàn)出師生的情感互動。同時,還要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fā),全方位挖掘學生英語學習潛力,以此來促進其學習興趣與自信心的不斷提升。
而對于英美文學課程來講,學生往往都是陌生的,雖然會產生一定好奇心,但學習掌握起來一定會具備相應難度,對此,教師應注重學生學習熱情的激發(fā),指導學生利用各種學習工具與渠道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在此基礎上大膽發(fā)表自身意見與建議,即使學生的意見、回答并不理想,教師也應給予積極鼓勵,這樣的互動不僅能夠引導學生正視自身優(yōu)勢與不足,也能夠懂得怎樣利用和完善。此外,教師還應盡可能多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互動機會,并將學生合理劃分程幾個小組,讓各小組通過合作學習、互動交流來更好的學習掌握相關知識,從整體上提高其英語綜合素養(yǎng)。
二、注重人文素質的滲透
人文素質教育主要強調的是學生文化素養(yǎng)、道德修養(yǎng)的提升,讓其真正懂得怎樣做人、做事,而對于英美文學教學來講也是如此,必須要注重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讓學生逐漸懂得對于文學作品的學習、閱讀,并非事項娛樂消遣、消磨時光一樣簡單。文學作為人類發(fā)展中的稀有財富,必須要給予充分重視與深入鉆研。
對此,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學習一些比較有深度的文學作品,如,一些比較經典的詩詞歌賦、散文等,并在學習中真正領悟其中的哲理,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理念。比如:針對“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雪夜停林邊》這種漂亮的押韻詩來講,其中講到:詩中人趕著馬車來到一片樹林邊上,盡情地欣賞夜色中的樹林、白雪,久久不愿離去,但最終卻還是不得不離去,因為其還有未走完的人生路,以及未完成的任務。在帶領學生學習這首詩歌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正確的看待、判斷、抉擇人生中的各種使命與誘惑等問題。以此來將知識學習、學做人進行有機整合,也讓學生在學習探究中受到一定啟發(fā),也促進其人文素養(yǎng)與英語綜合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對此,其英語教師也應給予充分重視,并多為學生推薦一些簡單的文學作品,拓展其學習視野。
三、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提升
在英美文學教學中,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高低對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有著直接影響。且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重要組織者與引導者,其專業(yè)素養(yǎng)的高低對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專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著重要影響。因此,要想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英美文學知識,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其教師就必須要加強自我知識儲備,并在正式開展教學活動之前,盡可能多的積累一些英美文學知識,掌握更新穎、多樣化的教學技能,以此來更好的投身于職業(yè)學院英語教育事業(yè)當中。
四、強化多媒體的輔助教學
多媒體技術憑借自身較大的信息容量,以及較高的運行效率、覆蓋面較廣等特點,在教育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英美文學教學中也是如此,通過采用這種輔助教學手段,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也能夠為學生更生動形象的呈現(xiàn)原本較為枯燥、抽象的英語知識,能夠大幅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突破各個學習難點,獲得更理想的授課效果。
比如:在講解比較文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借助網絡技術進行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如,作家的生活經歷、相關作品,以及該作品的寫作背景等素材,以圖文結合、影像播放等形式來更直觀的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對不同作家的作品有更直觀的對比學習。另外,在授課中,教師可以選擇文學作品中比較經典部分的影響資料,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給學生,以此來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英美文學知識的積極性,也幫助學生更透徹的理解、分析相關文學作品,也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
綜上所述,在職業(yè)學院英語教育體制不斷改革背景下,英美文學課程的開設,應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緊緊圍繞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發(fā)展需求來設計各項教學活動,結合課程自身特點來不斷優(yōu)化授課內容與方式,從整體上提高師資隊伍的綜合素養(yǎng),以此來促進學生文學審美能力、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也推動職業(yè)學院英語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
摘要: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語言,在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英語作為世界各國交流溝通的通用語言工具,其重要性必須得到清楚的認識。關于英語的教學,主要分為英語的基礎性教學和英語的專業(yè)性教學。真正地把英語轉化為交流工具,大大發(fā)揮其時間作用的就是專業(yè)英語教學,主要指在大學的英語教學,可見提升大學英語教學水平的重要性。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學習專業(yè)性英語的水平,益處明顯。隨著素質化教育的全面推行,新的教育理念與思路不斷地推陳出新,有力地促進了當前的教育與教學的質量。因此為了提升專業(yè)性英語的教育教學水平,本文探究將現(xiàn)代教學理念思路應用于高校英語專業(yè)的英美文學課程中。
關鍵詞:英語專業(yè) 英美文學 現(xiàn)代 教學思路
一、高校英語專業(yè)的特點
高校英語專業(yè)是當前中國高等教育專業(yè)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旨在培養(yǎng)專業(yè)性的英語人才,英語專業(yè)和其他專業(yè)一樣一樣有其自己的特點,經過研究分析,校英語專業(yè)主要由以下特點:
(一)專業(yè)課程的豐富性
英語專業(yè)存在與絕大多數(shù)高校,是一個廣泛存在十分重要的專業(yè),英語專業(yè)課程的豐富性是英語專業(yè)重要的特征之一。英語專業(yè)的的課程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所有相關的英語知識,最大化地加深加大對英語的實踐性應用,努力把英語課程進行工具性的轉化,所謂進行工具性的轉化,就是使英語真正成為溝通交流的工具。這就要求英語專業(yè)的學生要學量的知識,這里所指的知識就是英語的語言性知識,這就決定了英語專業(yè)課程的豐富性,這是因為英語是一門語言,知識點眾多,內容豐富。以上便體現(xiàn)了英語專業(yè)課程具有豐富性的特點。
(二)專業(yè)需求的廣泛性
專業(yè)需求的廣泛性是從社會的角度來分析英語專業(yè)的特點,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并且隨著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我們在文化、經濟、科研等各個領域都要同世界各國進行交流,這就要需要大量的英語人才,所以說高校英語專業(yè)具有專業(yè)需求的廣泛性的特點。例如,我國的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大,中國的大量企業(yè)都在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僅此一塊,英語專業(yè)人才的缺口都是巨大的,具體例如,中國大型建筑企業(yè)像中鐵、中交等都在海外有很多項目,必然需要大量英語人才,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實施以及中國高鐵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英語人才的缺口依然很大。
(三)專業(yè)學習的限制性
高校英語專業(yè)還有一個較大的特點就是專業(yè)學習具有限制性,這里所說的限制性可以理解為專業(yè)學習的難度很大。前文中已經有所提及,英語專業(yè)的學習就是要將基礎英語工具化,這工具化的過程是很有難度的,因為英語的工具化過程需要一定的文化環(huán)境和語言環(huán)境去進行練習,可是這種環(huán)境在當前看來,限制性是很大的,因為我們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以及文化環(huán)境單單從英語的學習的層面來看,是對學習英語很不利的,這就體現(xiàn)了英語專業(yè)學習的限制性的特點。
二、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內容與特點
(一)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內容
高校英語專業(yè)中的英美文學課程的主要要內容簡單來說就是教授學生英美文學的閱讀、賞析、品位等。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習意義主要有以下亮點,其一,學習英美文學課程有利于學生將所學的英語知識進行練習,提升語感,從而提升英語專業(yè)其他課程的學習。其二,學習英美文學,有利于了解英美文化,了解英美文化的同時養(yǎng)成英美文學的文學意識,這種文學意識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習十分有利。
(二)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特點
在已經分析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內容與其對英語專業(yè)學習意義的基礎之上,緊接著分析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特點,經過研究分析,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主要由以下特點。
1.理解層面的抽象性
文學都是具有文化特征的,也就是說文學都是代表著一種文化,學習文學,就是對于其所代表的文化的一種學習。英美文學顯然就代表著英美文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對于一些深層面上的東西理解起來顯然十分抽象,這正是因為文化的差異性所導致的,這種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也不能簡單歸結為學生對于英美文化的不了解,因為文學層面上所反映的文化是十分深刻的,所以說這種現(xiàn)象只能減少其影響,并不能消除,這便反映了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理解層面具有抽象性的特點。
2.內容具有廣泛性
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是一個內涵十分寬泛的概念,首先英美文學是一種文學形式,這種文學形式之下的文學體裁、文學風格等是十分豐富廣泛的,另一個方面而言一種文學形式能夠形成,其數(shù)量規(guī)模必定龐大,其發(fā)展歷程必定漫長。以上這些共同反映了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內容具有廣泛性的特點。
3.對于英語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有積極影響
這個特點在上文中有所提及,現(xiàn)在進行具體分析。學生在對英美文W學習的過程中,必然對文學作品中的字句、語言、思想進行分析,主要產生以下三點效果。其一,學習文學作品的過程之中必定對于英語的基礎知識有所加強,例如,有些字詞的用法、搭配、出現(xiàn)語境等。其二,學習英美文學作品的同時,深層次地理解英美文化,以及英美不同地域之中的風土人情。其三,長期地對英美文學展開學習,必然可以培養(yǎng)良好的英語語感,所謂英語語感,就是在大量閱讀練習中所產生的對英語的無意識的反映。以上三點的任意一點都會大大促進英語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所以說英美文學課程有對英語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有積極影響的特點。
三、英美文學課程中現(xiàn)代教學思路應用形式
教育教學理念近年來在不斷地推陳出新,發(fā)展飛速,說到底,其目的還是為了極大地提升學生知識水平的提升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通過分析高校英語專業(yè)的特點以及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內容與特點的基礎上,本文繼續(xù)探究英美文學課程中現(xiàn)代教學思路應用形式,經過研究分析其主要應用形式如下。
(一)教師轉變教學思路
老師教學思路的轉變十分重要,這是因為,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引導的作用,所謂為了在高校英語專業(yè)中應用現(xiàn)代教學思路,老師的教學思路轉變就顯得十分重要。老師在以往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已經習慣了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可以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弊端。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主要以言傳身教為主,這就使得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差,無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老師轉變教學思路,就要接觸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大膽嘗試,可以說老師完成教學思路的轉變是應用現(xiàn)代教學思路的第一步。
(二)英語新型課程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應用新的課程教學形式可以說現(xiàn)代教學思路的直接體現(xiàn)。新型的課程教學形式主要有以下特點,其一,能夠大大調動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這是因為新型的課程教學形式方法經過,考慮到學生的心理以及認知。其二,學生能夠很好地進行知識的掌握,這是因為,新型的課程教學形式能夠很好地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自然而然,其對知識的學習速度以及理解程度都大大加深。其三,應用新型的教學形式,能夠大大提升學生的參與程度,這就會使學生整體水平大幅提升。新型的課程教學如“翻轉課堂”式、“頭腦風暴”式等。
(三)學生成績的綜合評判
對學生水平和學習成績進行綜合的評判,應用一種開放式的思維去評價學生。傳統(tǒng)的教學中,評價學生的唯一指標就是考試成績,隨著新的教育理念的發(fā)展與普及,這種方式的不合理性已經被廣泛的發(fā)現(xiàn)。所以在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教學中就要吸取經驗,避免這種單一的評價模式。進行綜合的評價方式就是對學生在一個周期內的學習過程進行綜合的評價,評價的指標可以包括,學生考試成績、課堂表現(xiàn)、作業(yè)質量以及對于課程學習的熱情。進行這種綜合評價,就能客觀合理地反映出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
(四)加大實踐性學習
加大實踐性的學習對于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十分有意義,也是一種重要的新的現(xiàn)代教學思路的體現(xiàn)。這是因為,任何知識在應用的過程中才能進行綜合的深層次的掌握,英美文學課程也不例外,只有進行大量的實踐性的教學才能提升教學質量。英美文學課程實踐性的學習,筆者認為體現(xiàn)在對于英美文學的學習感悟中,然后進行自身的轉化。例如,賞析英美文學中的詩歌之后,自己也可以進行詩歌的創(chuàng)作,也可以進行不斷地推敲和賞析,進行反復的練習,可以大大提升自己對于英美文學的欣賞水平,這便是在英美文學課程中加大實踐性練習的措施思路。
(五)學習成果進行不斷交流
文學的學習就是對文學作品的不斷推敲和賞析,在這種過程中提升自己的水平。學習文學藝術就是要進行不斷交流探討,這也是一種現(xiàn)代教學思路的體現(xiàn),因為在討論和交流之中,可以對某一問題進行分析,可以向他人請教自己不清楚的地方,相互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對于文學藝術的交流,完全可以在線上網絡中進行。
(六)視頻資源在課程學習中的應用
將新的資源應用到課程教學中,這也符合現(xiàn)代新型的教學思路。視頻資源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在已經相當廣泛,通過分析視頻資源的特點,筆者認為,視頻資源可以很好地應用于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的教學之中。例如,許多英美文學作品大量地被拍成了影視作品,為了我們加大對于某一文學作品的理解,可以對其影視作品進行賞析。另一方面,視頻資源可以提供很高品質的文學作品朗讀發(fā)音[6],這也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
四、結語
本文探究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現(xiàn)代教學思路,首先分析英語專業(yè)的特點,在對于英語專業(yè)清楚認識的基礎上探究英美文學的內容與特點,得出了英美文學對于英語專業(yè)課程學習很有益處的結論。結合現(xiàn)代教學思路與理念,探究了其在英美文學課程中的應用形式及特點??偟膩碚f,英語專業(yè)對于全球化進程加快有著促進作用,英美文學對于英語學習的益處主要通過在弱化文化限制和增加實踐性來實現(xiàn)的,新的教學思路符合當前形式的發(fā)展,應當進行大量推廣。
摘要:教育新常態(tài)下,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切實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本文對翻轉課堂運用于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教學的可行性作出分析,并從課前、課中、課后三大教學環(huán)節(jié)構建出具體教學步驟,旨在尋求該課程教改新出路。
關鍵詞:新常態(tài);翻轉課堂;文學課程;教改
一、引言
時代在變遷,社會在發(fā)展,指出中國經濟有其內在規(guī)律,發(fā)展需要適應新常態(tài)。教育是“人學,更應該樹立一種新常態(tài)意識,體現(xiàn)一種新常態(tài)思維。新常態(tài)下的教育,不應該是強迫,而是引導;不是灌輸,而是浸潤;不是施壓,而是影響;不是改造,而是改變”[1]。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是高年級學生的專業(yè)必修課,要求教師不僅向學生傳遞文學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力,提高其文學素養(yǎng),提升其思維能力。然而功利主義現(xiàn)行的當下,該課程所傳授的知識的實用性遭到質疑,此外,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下,以教師梳理文學史,精講文學作品語言點及講述作品梗概為主,導致課堂沉悶,學生學習文學的興致不高。為了改變文學課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現(xiàn)狀,實現(xiàn)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較高層次、更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教學改革刻不容緩。為此,本文擬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以尋求新常態(tài)下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改革的新出路。
二、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是“由教師創(chuàng)建教學視頻,學生在家或課外觀看視頻講解,然后再回到課堂中進行師生、生生間面對面的分享、交流學習成果與心得,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為目的的一種教學形態(tài)”[2]。翻轉課堂翻轉了傳統(tǒng)課堂,主要有收下四個方面。①教學方式。傳統(tǒng)課堂先教后學,教師課上講授知識,傳遞信息,學生課后完成作業(yè),內化知識。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下,先學后教,“課前完成知識傳授,課堂完成知識的內化”。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和探究合作學習,每位同學根據(jù)自身的情況,選擇學習視頻的進度,帶著問題和疑問,與教師和同學進行深入探究,課上即實現(xiàn)知識的內化吸收。②教學內容。翻轉課堂注重以學定教,從知識的碎片化轉變?yōu)閱栴}解決的整體化。教師根據(jù)學生自學階段遇到的問題,更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活動,以問題探究為主線,更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碰撞,能力的培養(yǎng)。③教師角色。從傳統(tǒng)課堂中“知識傳授者和課堂管理者”轉變?yōu)椤皩W習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教師起引導作用,學生是主體,學生由“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椤爸鲃友芯空摺保D課堂有助于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④教學管理。翻轉課堂更加注重自主管理,培養(yǎng)學生無論在課前觀看視頻階段,還是課上探究討論階段,都具備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席卷中國,掀起一股改革熱。有學者如郭彭飛對翻轉課堂作出了理性的思考,呼吁學界冷o看待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那么試問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能否翻轉?能否通過翻轉,尋求該課程改革的新出路?
三、翻轉課堂在文學教學中的應用
(一)可行性分析
1.學生。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設置在三年級,高年級學生已具備較扎實的英語基本功,較強的自主意識和自學意識,他們有能力根據(jù)自己學習的步調,在課前觀看學習教學視頻,掌握文學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對教師提出的問題深入思考。此外“90后”大學生對信息化、網絡化的課程設置更感興趣,不僅在課堂上,在網絡平臺上也能夠與同學與教師進行有效的交流。
2.教師。大學教師具備較高的學歷和專業(yè)素養(yǎng),能夠全局把握課程內容,也敢于在教學上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加之年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強,能夠熟練制作課件,開發(fā)網絡教學資源,學習使用Camtasia Studio等屏幕錄像軟件制作精良的微課程,有助于課前視頻講授環(huán)節(jié)的實施。
3.教學內容。文學課程教學涉及大量陳述性知識,包括各個歷史時期的文學現(xiàn)象,主要流派,代表人物,代表作品等,也包括解析一些作品中的語言難點,這些基礎信息可以在課前通過微課分模塊分點講授,如此便能夠省下課堂上的寶貴時間。課堂上以組織形式多樣的活動來開展對作品深入思考、解讀和鑒賞,真正實現(xiàn)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
4.教學環(huán)境。信息化時代下,學校教室多媒體設備齊全,學生能通過學校電子閱覽室或個人電腦上網,及時獲取網絡教學資源,師生借助學??焖偻七M建設的英語在線學習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聯(lián)動學習。
(二)具體教學實施步驟
1.課前――知識傳遞。教師運用微視頻等教學方式在課前講授知識點,設置基礎問題檢查學生學習視頻的成效,繼而提出開放式問題讓學生進一步思考,并在網絡平臺上實現(xiàn)生生、師生的信息反饋和互動交流,讓學生在參與課前學習的這一過程中產生一種“沉浸感”和“全程參與感”。具體說來,教師講授文學史時,課前按歷史時期、代表人物,結合影像資源制作生動的課件,配上教師清晰的講解,錄制成一個個十分鐘左右短而精的微視頻,讓學生仿佛看文學歷史記錄短片,在輕松愉悅的看片的過程中,學習知識。作品鑒賞部分,教師可以選取經典段落,幫助學生解讀特別困難的詞句,引導學生在基本讀懂原著基礎上,對一些啟發(fā)式開放式話題,如作品的主題,創(chuàng)作手法等深入思考。
2.課中――知識內化。翻轉課堂兩個關鍵點“第一,課外真正發(fā)生了深入的學習;第二,高效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學習經驗的交流與觀點的相互碰撞能夠深化學生的認知”[3]。學生在課前掌握基本文學常識并對文學作品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教師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組織學生探討交流,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杜威提出“在做中學”的教育理念,文學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真正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深化對文學知識的理解,提高文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思辨力。①戲劇表演,寓教于樂。如組織學生進行莎劇表演,挑選經典劇幕,引導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體會人物臺詞、行為、表情,深度解讀并塑造出人物性格,還原原著。②專題辯論,培養(yǎng)學生思辨力。如組織學生對《紅字》小說中奇林沃思這一人物人性和鬼性這兩面展開辯論,找出證據(jù)論證人物善的一面和惡的一面,課上通過辯論,引導學生辯證地解讀小說人物。③中西文學對話,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意識。如組織學生比較美國意象派詩人龐德的詩歌《在地鐵站》和中國元曲家馬致遠所的小令《天凈沙?秋思》,找出兩者共通之處,即意象的妙用,促進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此外,教師在課堂上還能組織學生進行小說多主題探討、散文鑒賞和詩歌朗誦等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實現(xiàn)思維的碰撞與交流,內化文學知識,提高文學素養(yǎng)。
3.課后――知識升華。在“先學后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完成課前教授和課中內化知識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課后可以組織學生總結反思所學內容,以撰寫文學評論等形式,在網絡學習社區(qū)上進行展示交流,學生和教師都參與進課后成果的評價中來,在總結、反饋和評價的過程中,升華文學知識,提高文學鑒賞力,提升思維能力。
四、結語
教育新常態(tài)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挖掘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同時鼓勵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和合作學習。翻轉課堂是網絡時代下新的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改善目前英語專業(yè)文學課堂沉悶,學生思維倦怠的現(xiàn)狀。翻轉課堂講究“先學后教”,課前傳遞知識,課上組織豐富的活動來啟迪學生的思想、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見,讓學生“主動參與文本意義的尋找、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過程,逐步養(yǎng)成敏銳的感受能力,掌握嚴謹?shù)姆治龇椒?,形成準確的表達方式[4]”,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學鑒賞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誠然,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在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中真正開展實施并且推廣開來,需要多方的配合和努力。學校要完善設施配置,為師生提供多媒體設備及良好的網絡交互學習平臺;授課教師在提升自身文學素養(yǎng),夯實課程授課基本功的同時,要提高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開發(fā)網絡教學資源,組織豐富的線上線下教學活動;學生要有自主學習的意識,自覺自主地學習微視頻,在網絡社區(qū)上與同學和老師互動討論,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學會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的恰當與否同樣影響著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過于老套,難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改革后的多媒體教學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活躍氣氛,但卻轉移了文學課教學的根本。如何才能獲取二者的平衡,成功地進行英美文學課的教學成為教師們應深思的問題。
一、英美文學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在人類歷史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都是人類賴以生存和進行交流的主要手段。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詞匯豐富,語言表達精煉、準確,表達方式靈活,情感色彩濃郁,對學生擴大詞匯量、學好語法、加強修辭訓練及提高語言運用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文學又是藝術的語言,是語言大師經過加工提煉的語言,它具有形象生動、凝練精美、典雅深邃的特點,是學生學習和模仿的最佳的語言素材;文學語言也具有生活語言的特征,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樸實自然、通俗易懂、易為學生閱讀和吸收的特點。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是英語的“菁華”。
二、學習英美文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英美文學課上所學的文學作品往往是經過長時間篩選和眾多讀者嚴格檢驗的藝術珍品。閱讀、學習、欣賞這樣的作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鑒賞水平和能力,有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所以,英美文學課教師應責無旁貸地挖掘作品中美的因素,讓學生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以此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
三、學習英美文學可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學文學不僅是學語言的最佳途徑,更是素質教育和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有效渠道。文學是人類文化中最璀璨的珍寶,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有深度、有廣度的文學學習。學生可以通過深入學習這些優(yōu)秀散文和詩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其目的不僅僅是使學生獲得必要的文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鑒賞力和審美敏感性,以及敏銳感受生活、認知生活的能力。
四、多媒體環(huán)境下英美文學教學方法探索
筆者認為文學學習策略必須強調對網絡及其他現(xiàn)代教育輔助手段的利用,以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增強文學學習的趣味性,使文學學習變得“有聲有色”。為真正在教學中把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提高素質融為一體,筆者在英美文學教學方法上做了一些嘗試。
1.教學內容的篩選
(1)重作品,輕歷史,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審美情趣。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教師有必要詳細講述英美文學發(fā)展的歷史,各個時期出現(xiàn)的文學名詞和文學術語,應將絕大部分時間用在閱讀作品上。因為經典的英美文學作品浩如煙海,名家、名篇數(shù)不勝數(shù),要在非常有限的課時里多閱讀,所以教師必須在課前精心做好課堂教學文本的遴選工作。所選用的文本材料需具備審美的針對性:既能直接表現(xiàn)語言的藝術美,也能間接表現(xiàn)自然美和社會美。審美情趣的提高在網絡資源的支持下將變得更加顯著。從網上下載的各種相關圖片、視頻、動畫等材料比單純的語言文字更能刺激學生的想象力和感動他們的內心世界;教師通過講解分析,和學生一起探討文學作品,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界、社會生活和藝術的審美觀,以及感受美、理解美、表現(xiàn)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2)重短篇,輕長篇,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為了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并保持這種興趣的連貫性,應選擇有代表性、篇幅短小、語言難度適中、藝術表現(xiàn)力強的作品。當然,并不是完全將長篇排除在外。學生也希望在老師的指導小閱讀中有讀者耳熟能詳?shù)慕浀渥髌?,如傲慢與偏見、簡愛等。老師可以選擇沖突激烈、表現(xiàn)人物個性和作品主題的部分讓學生閱讀學習,還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閱讀、討論、做角色扮演等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為了更好的表演,學生們需字斟句酌、反復推敲才能領悟作品。
2.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保障學習策略的實現(xiàn)。
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即使是“滿堂灌”,傳遞的信息量也很少,而且很呆板,缺少變化,學生很難自始至終保持注意力和興趣。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的普及,教師在教學時應盡可能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制作圖文并茂的課件。多媒體授課,具有信息量大、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保持興趣等優(yōu)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英美文學的教學變得不那么“距人以千里之外”。
(1)互動策略。文學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涉及到讀者與作者、作品之間的互動,師生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掌握互動策略能幫助學生在作品賞析中發(fā)揮認知和審美的主體作用,通過與教師、同學之間的互動交流加深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更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實施互動策略時,計算機網絡是一個極好的平臺。師生之間可以在更平等的基礎上借助網絡進行深刻廣泛的交流,包括對疑難問題的討論、分享對某文學作品或作家的看法等。這種自由,不受空間約束,甚至以匿名的交流形式往往使學生尤其是性格內向的學生感到更自在,因而能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和學習主動性。
(2)批評策略。文學文本的解讀一般沒有唯一答案。對文學文本的理解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掌握一定的批評策略對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文學欣賞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多了解其他批評家的觀點,在此基礎上推陳出新,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即從新的角度或以新的方式來闡釋文學文本,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原創(chuàng)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
因此,英美文學教育對高等教育體系來說是重要的一環(huán)。當今,網絡為我們提供了無以計數(shù)的書面資料和音像、影像資料;多媒體授課方式讓學生耳目一新,學習興趣倍增,因此,我們應加強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英語文學知識的教授,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和綜合人文素質。
摘 要: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除了培養(yǎng)學生將專業(yè)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外,還注意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高校英美文學課程在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傳統(tǒng)的英美文學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面臨困境,已不能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需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作者根據(jù)教學經歷,從轉變思想,改善課程設置、增加課時和有效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改革教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 應用型人才 英美文學課程 困境 建議措施
一、引言
2014年2月26日,總理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發(fā)展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其中提到“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隨著政策落地和推進,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震動,也引起了輿論熱議。“應用型”最重要的內涵是讓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更加符合社會的需要,讓學校具備服務地方、服務行業(yè)和產業(yè)的能力,落腳點是辦社會滿意的教育。因此,地方應用型高校的目標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不斷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提高能力和素質水平,以培養(yǎng)出知識運用和轉化能力強,職場適應面寬,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突出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注重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培養(yǎng)出的人才不但應該具有堅實的專業(yè)文化基礎,將專業(yè)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還應擁有健全的人格、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文學是一個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結晶,對人類精神和心靈的啟迪與洗禮具有獨一無二的作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是人類文明的精華?!盁o論是理性的啟迪還是感性的潤澤,它們都讓人滋生出一種可歌可嘆、可圈可點的沖動與激情”[1]。英美文學作為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個人價值觀和審美能力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作用。因此,學校在進行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同時,不應忽略英美文學等人文學科課程的建設。
二、普通高校英美文學課程面臨的困境
盡管2000年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中提到“英美文學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和基本知識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授課內容可包括文學導論、英國文學概況、美國文學概況、文學批評”[2],明確規(guī)定了英美文學課程的地位及功能,但在注重學生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的今天,英美文學課程已經淪落到被邊緣的地位,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是有極其深刻的社會和現(xiàn)實原因的。
1.思想觀念的轉變。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隨著中國進入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國人的思想已發(fā)生巨大的變化,而經濟發(fā)展模式的改變也對中國的高等教育方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在市場經濟這種外向型經濟發(fā)展模式的刺激下,大學生的就業(yè)從傳統(tǒng)的分配型轉向了市場選擇型;隨著大學的大范圍擴招,以往的大學專才或精英的培養(yǎng)模式也逐漸變成了現(xiàn)如今的通才教育。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出于對未來和職業(yè)的考慮,越來越多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把目光投向了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更具實用性的課程,完全忽略了英美文學等知識性較強的專業(yè)課程。自進入信息化時代以來,隨著各種知識和信息的獲得變得日漸容易,學生中逐漸出現(xiàn)了嚴重的浮躁情緒,很少有學生能夠沉下心來認真品讀那些優(yōu)秀經典的文學作品,更不用說在閱讀之后進行思考,鍛煉獨立自主的思辨能力。
2.課程設置和學時安排不合理。
按照2000年《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的要求,英美文學的授課內容包括文學導論、英國文學概況、美國文學概況、文學批評。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少有學校能夠按照《大綱》的要求開設以上相關課程。作為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相當一部分高校只在大三才開設英美文學課程,英國文學和美國文學各開設一個學期,每周兩節(jié)課。然而,英美文學包含的內容是異常豐富的,既包括文化歷史背景,又包含作家生平、作品簡介及作品主題思想,還蘊含各種文學流派及基本的文學批評理論常識,要把所有這些都融入到教學中,每周兩節(jié)課的學時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很多文學教師都有這樣的經歷:整整九十分鐘,講得口干舌燥,不敢浪費一分一秒,希望把盡可能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但是教學效果甚微。另外,大部分高校選用的教材多以“文學史+作品選讀”的形式為主,這也使教師陷入進退維谷的困境之中:重視對文學史的梳理,那么一個學期下來,學生所能掌握的只是一些基本的史實性常識,對于真正經典的文學作品接觸甚少,不利于提高學生人文修養(yǎng);著重分析文學作品的選讀,那么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程的了解只能是一些孤立的、片段式的記憶,缺乏完整性和邏輯性,也不利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3.教學方式太過傳統(tǒng)。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的影響下,大多數(shù)教師依然沿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即課堂上只注重教師的講解,而學生的參與程度很低。即使有了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的輔助,也只是節(jié)約了教師的板書時間,把板書內容轉移到了屏幕上。在學習一個作家或一部作品時,首先從歷史背景、作家生平講起,接著是作品主題、人物性格、藝術特色等。這種教學方式極易使課堂氣氛變得沉悶,教師講得累,學生也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有學者把英美文學課堂概括為“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試背筆記,考完全忘記”[3]。由于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課堂上灌輸?shù)闹R,幾乎沒有形成自己對文學作品的見解,長此以往,就失去了對英美文學的興趣,認為該課程乏味無用。另外,由于英美文學課程歷史跨度大,文學流派眾多,教師的備課任務重,加上高校繁重的科研壓力,使得教師無暇顧及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三、應用型本科高校英語專業(yè)英美文學課程的教學改革建議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為了培養(yǎng)出專業(yè)知識扎實、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實用型外語人才,英美文學課程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1.改變思想,加強學生對英美文學重要性的認識。
大學是什么?大學的理想是什么?對此,不同的學者在不同的時期有不一樣的見解。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認為:“大學是研究和傳授科學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長的世界,是個體間富有生命的交往,是學術勃發(fā)的領地。每一項任務借助參與其他任務,而變得更有意義和更加清晰。按大學的理想,這四項任務缺一不可,否則大學的質量就會降低?!盵4]西方自近代以來就一直存在著關于大學理念和功能的人文主義和科學主義之爭。偉大的人文主義者紅衣主教紐曼認為:“大學教育的目的是發(fā)展人的理智,大學的真正使命在于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公民并隨之帶來社會的和諧發(fā)展?!盵5]很明顯,紐曼心中的大學不是科研場所,而是教學的場所,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也是保存文化的殿堂。與紐曼持截然不同觀點的是德國柏林大學校長洪堡,他認為:“大學的首要任務是發(fā)展知識而非教授知識?!盵6]當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大學的理念應隨之不斷發(fā)展??死?克爾就認為:“大學應具有多層次的意義,在強調大學功用的同時,也要加強通識教育,不能忘掉人文的理想?!盵7]文學教學就是加強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優(yōu)秀的英美文學作品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能不像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課程一樣具有實用性,也不能對學生產生立竿見影的影響,但通過學習英美文學,可以使學生了解西方文化和傳統(tǒng),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激發(fā)對生活和工作無限的激情、靈感和動力;了解各種各樣的價值觀,通過對比與思考,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等,這也是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必備的素質之一。
2.改善課程設置,適當增加學時。
筆者在前面提到過,英美文學課程歷史跨度大,文學流派眾多,包含內容廣,只依靠大三每周兩節(jié)課的學習時間是遠遠不夠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挽救英美文學的邊緣性地位,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改善:
首先,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和進步,學生們獲得學習資料的方式和途徑增多了,因此可以適當減少傳統(tǒng)上需要老師帶領進行訓練的課程,比如聽力、閱讀等,只在大一學生剛入學時進行一個學期的指引即可,這樣就可以為學生節(jié)省進行文學閱讀、思考與批評的時間。
其次,在課程設置上應進行改善。因為英美文學課程的歷史跨度大,包含內容廣,所以可以從大學二年級開始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逐漸將英美文學的相關課程滲入到學生的學習中。比如可以在大二開設英美文學史及英美國家概括等背景介紹型的課程,這樣不但可以使學生對英美文學的歷史發(fā)展、相關的文化知識有清晰的認識,而且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名著閱讀,從而增加學生的詞匯量,擴大閱讀面。有了大二的閱讀基礎之后,從大三開始要注重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分析,在這個時候,開設基本的文學理論批評課程就顯得尤其重要。因為沒有這些文論的支撐,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只能是感性的、個人的、淺顯脆弱的。對文學作品的分析有了理論的支撐,能夠使學生對作品的認識更加深刻,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3.有效利用多媒體設備,改革教學方式。
為了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革:
首先,鼓勵學生參與課堂,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可以先把學生分為若干組,每次都提前布置好下節(jié)課的任務,鼓勵學生收集盡可能多的背景介紹、作家生平、寫作特色等相關知識,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展示自己的時間。這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其次,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設備。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很多高校教室中都安裝了多媒體設備,這為英美文學等課程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教師可以從網絡中搜集到盡可能多的材料,通過篩選、提煉、總結,然后制作成課件。這可以大大節(jié)省板書時間,能以一種更直觀、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給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另外,由于很多名著作品都改編成了電影,教師也可以找出適當?shù)臅r間給學生播放改編的電影。比如在學習西奧多?德萊賽的《嘉莉妹妹》時,分析完小說中濃重的自然主義傾向,可以讓學生欣賞電影版的《嘉莉妹妹》,把原著和電影進行比較。這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可以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可以把英美文學和中國文學進行比較。文學作品是人類文明的結晶,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學作品在很多時候都是相通的。教師在授課時,應該注意把這兩種文化聯(lián)系起來,進行對比研究,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比如在學習羅伯特?彭斯的《一朵紅紅的玫瑰》時,就可以把這首詩和中國的愛情詩進行對比。通過分析可以得知,兩種文化的愛情詩中都有“??菔癄€”這一表達方式,這說明了不同文化之間的相通性。但同時中西方的愛情詩有很大的不同,彭斯在詩中熱情洋溢地贊美了他的愛人,表達愛情的方式也是直接奔放的;而中國的愛情詩卻一般比較含蓄內斂。通過這種比較研究,能夠加深學生對中西兩種文化的理解,提高鑒賞能力。
四、結語
盡管隨著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學校將重點放在了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等實用性較強的課程上,卻仍然不能忽略英美文學課程在塑造學生價值觀,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方面的巨大作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注重的是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新形勢下英美文學課程的改革應該提上日程。筆者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教育工作者們能夠不斷地總結經驗,改進不足,充分發(fā)揮英美文學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奠定基礎。
英美文學課作為英語專業(yè)高年級階段主干課和必修課,其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普遍認可。教育部2000年《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規(guī)定其學時數(shù)所占比例相當大。然而南京師范大學課題組2002年《關于我國高校英美文學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學生對英美文學的興趣卻在減弱”(程愛民 2002:17)。寧波大學的范誼、芮渝萍教授以寧波大學為例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文學課程受到冷落,己經是不可回避的事實”(范誼 2005:150)。筆者所在學校也不同程度存在這一現(xiàn)象。那么,造成學生興趣缺失原因何在?本文將從教學組織方式等方面進行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的興趣提出相應對策。
一、英語專業(yè)學生對英美文學課興趣缺失的成因
(一)課程組織形式陳舊、課堂教學沉悶不能吸引學生
目前英美文學課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突破不夠。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偏重課堂講授,對各種形式的實踐教學重視不足;學生在課后沒有信息擴展,沒有相關的實踐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有的學生課外閱讀文學作品后缺乏有效的途徑與任課教師交流。同時,個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單一,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運用不充分,課堂沉悶機械、枯燥乏味,無法吸引學生。此外,教師“滿堂灌”的做法也使學生主觀能動性受到壓抑,逐漸喪失對英美文學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把期末論文或考試當成指揮棒,考試前突擊死記硬背課堂筆記和輔導書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
(二)缺乏對文學文本的細讀導致文學價值失敗
英美文學課堂任務重、課時緊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文學史+選讀”的模式要求“學生既了解英美文學的發(fā)展過程,又能讀懂古今經典文本,還要對文學產生持久的熱情,這樣高的期待難怪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文學興趣。”(范誼 2005:155)上文學史課時,教師花大量時間介紹歷史背景、文學流派等,無暇顧及對文學作品本身的分析;而處理作品時只是簡單解釋意思,淺嘗輒止;學生一味被動接受老師的復述,死記硬背大量抽象的作家、作品知識。讀者反應批評理論認為,在文學活動過程中,讀者的閱讀活動不僅是達到理解文本的方式,其本身也是文本的構成方式。因此,讀者的活動就成為一切文學價值的源泉,文學的價值也就依賴于閱讀過程的價值。閱讀過程的缺失直接導致文學價值在文學課堂上的失敗,導致了學生的畏懼和厭惡情緒。
缺乏文本細讀導致文學教育功能以及審美功能的缺失。眾所周知,文學作品蘊含豐富的美學意蘊,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因此,英美文學課重要的任務就是引導學生在細讀文學作品過程中產生應有的美感體驗,培養(yǎng)和發(fā)展其對美的感受能力。然而由于對文本細讀不足,教師無從啟迪學生的審美意識,陶冶人生情操的教育功能也就無法實現(xiàn)。這樣直接的后果就是學生對英美文學課興趣索然。
(三)學生的畏難情緒以及急功近利思想的影響
以上是外因,而內因也導致學生對英美文學課喪失興趣。首先,學生從一、二年級的專業(yè)基礎課轉入高年級專業(yè)課學習時語言基礎準備不充分,而文學課上突然接觸到的大量的文學術語,以及文學作品中的生詞和表達法讓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因畏而退;此外,很多學生在社會上追求實用性的風氣影響下越來越“務實”,認為英美文學課不是一門實用技術,在他們將來擇業(yè)時用不上,因而對一些所謂的“短期、實用”的課程趨之若鶩。
一方面,目前高校中的英美文學課教學中很多方面差強人意,不能吸引學生;另一方面學生出于畏難情緒和文學課“無用論”的影響,造成目前學生總體上對英美文學課的興趣缺失。
二、對策
針對上述英語專業(yè)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缺乏興趣的成因,本文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改革英美文學課的教學組織方式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首要的是改革陳舊的教學組織方式。筆者認為在現(xiàn)階段此課程可以實行“課堂多媒體教學+課堂實踐性教學+課外網絡自學+師生交流輔導+講座、錄像”的模式。
1.課堂多媒體教學: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它重視多媒體手段在英美文學課中的重要作用,強調使用教學光盤和多媒體輔助課件,向學生多渠道地傳輸教學信息,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多媒體教學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趣味性強,聲音、圖片、錄像等的利用改變了教師在臺上“滿堂灌”的現(xiàn)象,避免了單調沉悶的課堂氣氛;其次,多媒體課件解決了教師板書的問題,把教師從繁重的講解中解脫出來,使教師可以安排適當?shù)奶釂枴⒂懻摚迅嗟闹鲃有越唤o學生;此外,多媒體課件便于學生拷貝,節(jié)省了學生課上記筆記的麻煩;最后,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直觀的講解,減小了聽講難度,有助于學生克服畏難情緒,從而增強學習積極性。
2.課堂實踐性教學:適當?shù)膶嵺`性教學可以培養(yǎng)發(fā)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宜采取課堂討論和文學小論文的形式。課堂討論前教師布置討論題目,學生課下查資料做準備,待課堂上師生討論交流。而文學小論文的寫作使學生在查找資料和寫作過程中加深對作家作品的理解。實踐性教學強調學生的實踐意識,使其自己發(fā)現(xiàn)學習的興趣點,并在研讀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的觀點。但應該指出,實踐性教學不可能代替課堂教學,安排的次數(shù)不宜多,應視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接受程度而定,否則會適得其反。
3.重視利用網絡資源:學生課外網絡自學與教師輔導答疑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每次課前教師要求學生自學即將討論的作家生平及主要作品、相關文學術語等,鼓勵學生在自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拿到課堂上供師生討論;同時,教師的輔導答疑是在課堂教學之后進行的辨?zhèn)谓饣蠛蛡€性培養(yǎng)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有助于學生增強對英美文學的興趣。目前有很多文學課開設了課程網站,提供各種文本鏈接供學生閱讀,還有留言板供師生提問、發(fā)表見解等,這些現(xiàn)代化媒體手段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4.講座與錄像:聘請知名學者開設英美文學系列講座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它能拓寬學生視野,濃厚學習氛圍。周末播放經典文學影片既可以彌補學生閱讀量的不足,又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講座與錄像應與教師的授課相呼應,避免講座和錄像與教學脫節(jié)。實踐證明,專家講座與文學影片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起著很大的作用。
(二)加強對文學作品的細讀
正如王守仁教授呼吁的那樣,英美文學課要吸引學生,就“應該終結‘文學史+選讀’模式”。(王守仁 2002:10)細讀作品可以使學生直接感受作品的精妙。比如細讀Lamb,可以使學生體會William Blake質樸而富有音樂感的語言,領略其對生活和自然的感受以及對宇宙和諧的領悟和向往。細讀作品首先要吃透語言,同時要分析作品形式的意義。本世紀新批評及敘事學等的崛起,使人們認識到作品形式往往深藏著博大精深的思想,作品形式僅是作品內容的載體,其本身也具有實際審美價值。此外還要領會作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分析作品的深刻內涵??偠灾?,英美文學課應該以文本細讀為基礎,對文本進行語言、文體、思想等多方面的闡釋,達到多維度、深層次、全方位把握文學內涵的目的。
(三)發(fā)揮英美文學課的審美功能
英美文學是一個琳瑯滿目的美的世界。英美文學教學的支撐點就在于通過作品引導和啟發(fā)學生挖掘文學作品的美。首先要使學生們感受文學語言的生動形象性、意蘊深刻性和內涵豐富性,使其受到美的感召和熏陶。此外,要引領學生理解作品中歌頌的美好的人類情感;通過閱讀作品中形形色色的藝術形象與作者產生共鳴,從心靈深處被打動并震撼,從而被文學的魅力所深深吸引。教師在講解過程中運用美的語言及情感,提高學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現(xiàn)美的能力,使學生對作品反復玩味,對英美文學課逐漸產生濃厚的興趣。
(四)強調文學課對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作用
“文學語言是語言應用的最高層次”(Bassnet 1993)。閱讀文學作品時,學生親臨語言環(huán)境,感受不同場合中不同語言的運用。文學作品中的英語“是學習英語和文體知識的可靠材料”。(陳許 2001:36-37)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是英語的精華,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反過來,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的興趣。調查發(fā)現(xiàn):“語言能力越強,學生對文學課的興趣越濃”。(白錫漢 2000:68)因此文學課必須使學生認識到英美作家作品中英語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獨特的魅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的興趣。
“本科階段打下文學閱讀和批評的基本功,讓學生產生對文學的興趣,消除他們對文學的敬畏心理,應該是英美文學教學的基本定位和目標?!保ǚ墩x 2005:155)這把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的興趣提到了相當?shù)母叨取1娝苤?,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教師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做足了功課,才有可能實現(xiàn)教學大綱中所提出的文學課的教學目標。廣大英美文學課一線教學教師一直在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學的興趣上進行探索和創(chuàng)新。本文就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學課的興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旨在求教于方家,以期共同努力把英美文學課建成一門具有趣味性的課程,使英美文學教學勃發(fā)生機。
(作者單位:河北唐山師范學院外語系)
一、文學是人文理想教育的源泉
英國十九世紀的紅衣主教紐曼認為,大學教育目的是發(fā)展人的理智,大學的真正使命是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公民,并隨之帶來社會的和諧發(fā)展。他反對在大學里進行狹隘的專業(yè)教育,大學應以培養(yǎng)集智慧、勇敢、寬容、修養(yǎng)等于一體的自由教育為主旨。因此大學必須加強人文教育,“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文學教學,文學教學的精髓是發(fā)揚人文精神,惟有搞好文學教學才稱得上踏踏實實地談人文理想的教育”。文學不僅僅是歷史事件、人物介紹和數(shù)字年代之類的事實,文學是人類心靈的體驗。大學生應被引入文學世界而不是做外界的觀察者。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時期,他們對社會、對人生的看法往往不成熟。對于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高,文學是寶貴財富。英美文學素質是構成提高素質英語人才的重要因素。文學是透視人類社會的窗戶,通過這扇窗戶,學生可以了解一個社會、一個民族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性、價值觀念以及社會變遷等。了解他國的社會變遷可以啟發(fā)學生反思自己的社會生活、思想動態(tài)、精神面貌等諸多方面,從而加強文化修養(yǎng),開拓視野,陶冶情操,塑造完美人格,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陡叩葘W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有關文學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中寫道:文學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通過閱讀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促進學生語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質的提高,增強學生對西方文學及文化的了解......。通過閱讀英美文學作品,學生們可以體察到人類對平等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為之奮斗的艱苦歷程,也可以領略到歷史上無數(shù)次的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巨大災難,體驗世界人民對人類命運的關切。在閱讀作品時,學生們仿佛在和那些具有豐富思想的作家們面對面地交談,了解他們的思想他們對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以及他們與眾不同的經歷。在這豐富的文學世界里,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會得到錘煉和升華。因此,文學對于學生完善自我,提高素質,接受外來優(yōu)秀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是大學生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課程之一。
二、英美文學是英語語言學習的寶庫
就語言教與學而言,語言能力通常指詞匯、語法、口頭及書面表達的能力。但是,使用語言的目的是傳遞信息,獲得信息,最終闡釋信息。因此,語言具有交際功能。這樣,一般所指的語言能力就上升到交際語言能力。Canale 和Swaine (1980)認為交際語言能力包括語法能力、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交際策略能力。Bahman (1996)指出,交際語言能力就是把語言知識和語言使用的場景特征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并解釋意義的能力。也就是說,語言能力是一個動態(tài)的概念,不僅包括對語言知識的掌握,而且包括在交際時對所掌握知識的運用;語言的使用不僅受制于語音、詞匯、語法等基本規(guī)則,還要受到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制約。
1.通過英美文學學習英語語言。文學是語言最完美最崇高的形式。語言依賴文學展示它的美,文學依賴語言表達它的含義。加強學生對語言結構的意識無疑是教學的最高目的,而文學使學生接觸到不同的語言結構或語言知識。波維(Povy,1967)指出文學會提高所有的語言技巧。通過詞匯各種各樣廣泛精巧的運用及各種復雜貼切的用法,使文學擴展了語言知識。為達到語言運用的目的而在教學中加入文學的優(yōu)勢,正如麥克開(Mckay,1982)所說:“文學在論述中展示了語言。在這展示中,環(huán)境的特點及角色的關系都被限定,表達某一特定語意和方式的語言溶于一個社會環(huán)境中,所以,為什么某個特定形式用在某處是有原因與基礎的”。可以看出文學是提高語言用法、意識的理想之源。文學作品揭示了存在于社會中的思想,感情和事件,學生很容易將這些存在于文學作品中的所示與自己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并對此產生興趣。在語言學習過程中,這種個人相關性和興趣性,在提高動機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學生可通過作者的眼睛及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來感受語言的不同,對自己的閱讀起到推動作用。另外,由于文學包括了各種語言基礎和主題,因此,它為學生提供的不僅是學生感興趣的閱讀,而且提供了練習多樣閱讀策略的機會。通過大量地閱讀文學作品,學生們熟悉各種不同的語言結構,各種表達思想的方式,因而大大地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文學對寫作能力提高也是重要的。文學是詞匯和句法結構使用的范例,它是日常生活語言的一種最優(yōu)美的表達形式,這一點,許多詞典中的典型例子都出自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這個事實就足以證明優(yōu)秀文學作品在書里語言典范方面的優(yōu)勢。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文學作品,通過作者的詞匯形式和準確表達來自然地習得這些詞匯和句法,這對解決他們寫作時不知如何立意,從何處入手,如何選詞,如何造句等問題的解決是大有幫助的。此外,通過文學作品,學生還可以獲得大量接觸非正式語言的機會,而這些生活化非常強的語言,也正是英語學習的難點。綜上所述,文學課與語言學習的各項基本技能的訓練課有著直接和全面的聯(lián)系。
2、通過英美文學學習文化、培養(yǎng)英語思維。每個社會集體都有它自己特定的語言,思維方式,宗教信仰、風俗人情、社會制度、生產方式。語言同復雜豐富的社會、文化有著廣泛而深刻的聯(lián)系。如果學生只注重詞語層面的學習, 就會導致在英語環(huán)境中的交流障礙, 許多中國學生可以說出語法正確的句子, 但是卻不適應場合, 或者外國人根本就聽不懂。另一方面, 在閱讀英文報刊、英文原著, 或者在看英文原版電影時, 不能真正地理解, 這是因為這些學生缺乏社會習俗、歷史背景、人文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識?!袄斫庹Z言必須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也必須了解語言?!?文學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它反映社會和現(xiàn)實生活,它是一個民族優(yōu)秀文化思想的結晶,是文化的載體,它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優(yōu)美的語言,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永恒的審美價值,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習俗等許多文化因素。 學習文學作品和了解社會文化的背景,它們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在英語教學中尤為明顯。
通過大量閱讀文學作品是學習目的語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使學生會有更多機會接觸語言環(huán)境, 同時也加深了對東西文化差異的了解, 他們的英語整體水平也會大大提高。因此, 英美文學課在整個英語教與學的過程中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地位。養(yǎng)成閱讀英美文學作品的習慣,有助于大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特別是英美國家的文化。胡文仲先生在《語言與文化》一書中談到,不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誰也不可能與該國人民進行準確的交流。外語教學中,強調教學的重點在于語言本身是正確的,然而割裂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而忽視文化的教學,單純的語言教學是不全面的。文化有賴于語言,依附于語言。學習語言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學習文化,學習語言中的文化因素。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Marganet Ebrooks 認為:“對于文化差異的了解是文學學習中最大的潛在收獲,同時也是最大的障礙。文化精神的差異,即便對一個與自己時代和地方不同的作品的本語者來說,也會產生一些問題。因此,我們不難想象這個問題對于把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的人來說無疑會顯得更大一些?!?童恩正先生在《文化人類學》一書中指出:“由于自然條件,社會環(huán)境,歷史傳統(tǒng)的區(qū)別,不同的民族對同一類客體觀察和理解的角度往往有所不同。”我們遇到的問題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出現(xiàn),例如,漢語中的“西風”與英語中的west wind,其客體意義相同,而其引申義或喻義則完全不同。漢語中經常有“喝西北風去吧!”,意即西風代表什么都沒有,或不受歡迎的風。但是,在英語中的 West wind 是極為溫暖而受人歡迎的和風,代表著希望和力量,如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筆下的 “Ode to The West Wind”。漢語中有這層含義的風是“東風”或“南風”。這種差異現(xiàn)象是由于中國和英國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造成的。因此,如果在學習或閱讀時學生不懂這些,那么就無法準確理解作品的含義,欣賞作品的美也就無從談起了。
3.利用文學作品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學習英語的最理想的方法是親臨語言環(huán)境,感受其文化氛圍,但現(xiàn)實是不可能我們所有學習外語的人都到目的語國家去。因此,我們的教學缺乏真實生動的社會生活語言環(huán)境。教學只局限于聽、說、讀、寫、譯等教材或一些音像制品上。實踐證明,在我國大多數(shù)高等院校學習英語環(huán)境欠佳的情況下,通過英美文學的學習能夠彌補這方面的缺陷,滿足跨文化教學的需要。英美文學是學生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來源。學生通過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把個人的體驗和情感參與到文學作品所反映的英美文化中去。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比較鑒別,了解中西方文化中的相同處和不同處,做到知已知彼,增強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敏銳性。在閱讀文學作品是,可以使自己融入當時的情境之中,感受在什么樣的環(huán)境下該說什么樣的話;對不同的說話對象需要使用不同的語氣、語調、和用詞;詞語和語句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中會有不同的含義和用法等等。
英美文學是英語學習的一種重要資源。在英語語言教學中增加英美文學方面的教學內容,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原則,也體現(xiàn)了英語專業(yè)的語言教學目的。英美文學與人文素質、語言、文化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相輔相成。隨著中國迅速走向世界,社會對英語教學目的和英語人才的培養(yǎng)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堅信英美文學學習將在英語專業(yè)學習中發(fā)揮其重要的作用。
三、文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優(yōu)雅的興趣和愛好
文學作品除了說教、傳承文化等功能之外,還有娛樂的功能,這一點是絕對不能忽視的。文學的這一功能是從接受者的角度而言的,文學在起源之初就潛具娛樂功能,是人們在勞動之余,為了打發(fā)和消耗剩余的時間和精力才萌發(fā)出的人類的一項活動。實際上,在中國古代的文論中就有類似的論述??鬃诱f:“《詩》可以興?!薄芭d”為“感發(fā)志意”,激發(fā)人的情緒,也包含著審美功用。魏晉南北朝時,人們已對文學的審美娛樂功能有了自覺的認識,如陸機《文賦》說創(chuàng)作是“可樂”之事;蕭統(tǒng)《文選序》指出作品有“入耳之娛”、“悅目之玩”的功能。唐至清代,文論家提出了“解悶”、“相慰”、“相娛”、“以文為戲”、“娛耳而悅目”、“快心”、“消愁”等觀點,所論范圍從詩文擴大及小說戲曲。這種娛樂功能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個方面:即“自娛”和“娛人”?!白詩省敝肝膶W創(chuàng)作對作家來說具有娛樂性的;“娛人”是說文學作品對讀者來說具有娛樂作用。當前,我們身處一個飛速發(fā)展的時代,一個物質利益和享受倍受崇拜的時代,人們?yōu)閵蕵范硎芪膶W,不僅使我們緊張的肌肉放松,增強其生命力,而且獲得精神上的審美愉悅。通過閱讀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不僅滿足了人的娛樂需要,更是提高了人們的審美情趣,豐富人的文化內涵,使人的生命質量、精神境界和審美品位不斷提高。在這樣一個物欲橫流的時代,我們的大學生稍有不慎就可能染上一些不良習氣。因此,必須加強文學教育,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盡情領略世界文學名著中的精神財富,在課余時間能養(yǎng)成正確的愛好和興趣?!皶凶杂蓄伻缬?,書中自有黃金屋?!边@對于新一代的大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
英美文學是英語學習中的一種重要資源。在英語語言教學中必須加強和重視對于英美文學方面的教學,這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原則,也體現(xiàn)了英語專業(yè)的語言教學目的,同時也能通過這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英美文學與人文素質、語言、文化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它們之間相輔相成。
(作者單位:延安大學外語學院)
摘 要:要培養(yǎng)具有扎實英語語言基礎和廣博的文化知識并能運用英語從事研究工作的復合型英語人才,文學
課程設置、改造和建設不可忽視。結合筆者所在院校教學特點,目前,應在英語專業(yè)本科階段增設英美文學導讀、英語文體學與文學批評課程。文學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是英語語言文學學科平衡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文學課程 學科建設 平衡發(fā)展
目前,我院英語學科呈現(xiàn)不平衡發(fā)展的勢態(tài)。我院現(xiàn)有的重點學科主要是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無論是從教學梯隊、師資力量還是從課程設置角度而言,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發(fā)展勢頭強勁。而文學學科的建設相對薄弱,課程設置有不太合理的現(xiàn)象,并且沒有體現(xiàn)文學學科在本科階段教育的系統(tǒng)性和前瞻性。具體表現(xiàn)為,課程設置相對單一,缺乏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鑒于此,筆者建議我院英語專業(yè)增設幾門課程:英語文學導讀、英語文體學和文學批評,保證文學課程教學的系統(tǒng)性,“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多角度分析問題等多種思維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難題等創(chuàng)新能力”(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2000)。
一、英美文學導讀
文學教研室現(xiàn)有課程為英美文學史及選讀,均在三、四年級開設。若干年的教學實踐下來,發(fā)現(xiàn)很有一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對英美文學作品知之甚少甚至毫無了解就開始進入文學史或選讀學習的現(xiàn)象。加上同年新開設還有高級英語、修辭學、語言學、詞匯學、第二外語等等專業(yè)性較強的課程;從一、二年級的基礎課程一下子進入到三年級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學生驟然之間要應付諸多全新的課程,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精力分配上都有些吃力。而之前一、二年級的基礎課程,如綜合英語、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等更多地注重對學生語言的基礎訓練,并且教材內容的選取上也越來越多地注重學生在多樣體裁文章的理解與語言能力,與文學本身的相關性并不是十分密切。而低年級學生經常有吃不飽或課下不知看什么書的情況發(fā)生,有些老師會給學生開出一些書單供學生課后閱讀,但實際情況與老師預期的尚有距離。經過與其他教師的討論及對學生學習方式及態(tài)度的觀察,基本原因有二:一是學生多少有一些惰性,如果老師沒有一定的監(jiān)督機制,學生課后閱讀很容易放松;而我院基礎課程任課教師的教學任務都較繁重,除去完成份內的教學任務另行給學生進行學習監(jiān)督或評估,無論是在精力上還是課時安排上都不太現(xiàn)實;二是即使學生有閱讀書目,有時也覺得要看的書實在太多,無從下手,沒有專業(yè)老師的指導,知識的攝入相對零散,缺乏系統(tǒng)性。
另外,英語專業(yè)學生在基礎階段的學習任務無論是相對其他專業(yè)學生的學習任務還是相對本專業(yè)高年級學習任務都是比較輕松的。在基礎階段給學生開設英語文學導讀一類的課程,不會帶來過度的學習負擔或壓力,并且可以較系統(tǒng)地向學生介紹并帶領學生閱讀、欣賞文學作品,加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既能綜合幫助學生鞏固基礎階段語言的學習,又能形成對文學作品基本的感性認識,符合人類對新知識的“感性認識――理性認識”這樣一種基本認知規(guī)律。當然基礎階段文學導讀課程教學中,要注意文學導讀課與高年級文學史及選讀課程“內在的系統(tǒng)性”(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2000),也要注意導讀課程與基礎階段語言技能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正確處理語言技能訓練和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關系”(同上)。這樣,既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大學四年學習的連貫性,同時也能體現(xiàn)我院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設置與教學的全面性與系統(tǒng)性,加強文學課程與基礎課程的關聯(lián)性,使文學課與基礎階段英語學習能夠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促進文學學科的系統(tǒng)建設。
二、英語文體學
開好文體學課程,關系到英美文學這類專業(yè)知識課程能否達到理想的、最好的效果。開好文體學這門課,一方面,能保證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語言學課上所學的知識,使學生做到能學以致用,打破抽象的語言學知識與語言實踐之間的很難逾越的隔閡,學生不但可以掌握文體學的基本理論框架,更重要的是學會文體分析的方法,了解各類文本的基本問題特征,對學生畢業(yè)后的教學、翻譯等工作以及今后的繼續(xù)深造會大有裨益(董啟明2008,iv)。另一方面,該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的英語文學分析能力的同時,也是在培養(yǎng)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必備的能力和素質,也是人文素質培養(yǎng)、綜合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文學分析能力的養(yǎng)成,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從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汲取積極的人文精神,從而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人格,把專業(yè)教育與素質培養(yǎng)真正結合起來(山東農業(yè)大學英語文體學精品課程組2006)。
因此,開設英語文體學課程,完好地體現(xiàn)了高校英語教學“培養(yǎng)獲取知識的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的能力”(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2000)這一基本要求。不僅如此,開設英語文體學課程,有利于教師教學科研相互促進,以科研促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與科研能力,從而促進英語文學學科的建設,使我院語言學與文學學科能夠平衡發(fā)展
三、文學批評
多年來,我院為英語專業(yè)的學生開設了英美文學史及選讀課程,但是,缺少文學理論、文學批評等課程,許多學生寫論文時如何收集資料成為一大難題,同時專業(yè)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也受到限制,在知識更新及學術研究上也難以與國際接軌。
而文學課程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閱讀、欣賞、理解英語文學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學批評的基本知識和方法(高等學校外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2000),開設文學批評課程也符合高校本科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的要求于規(guī)定。據(jù)筆者了解,國內也有少數(shù)高校(清華大學)給英語專業(yè)本科生開設了英語文學批評的課程,并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文學批評是以一定的文學觀念、文學理論為指導,以文學欣賞為基礎,以各種具體的文學現(xiàn)象(包括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欣賞以及文學理論批評現(xiàn)象)為對象的評價和研究活動。該課程向學生系統(tǒng)介紹文學批評的歷史、方法、角度以及手段,使學生學習和掌握當今文學批評的基本理論和主要方法,改善和更新學生的理論知識結構,培養(yǎng)學生參與文學批評實踐活動的自覺意識,訓練并提高學生評論文學現(xiàn)象的實際能力,正確分析和評價個中文學現(xiàn)象。
著眼于我院學生目前學習與科研能力來看,尤其是從畢業(yè)生論文的撰寫來看,很大一部分學生對文學方向很感興趣,但是,真正能夠寫出像模像樣的文學論文、具備一定研究能力的學生屈指可數(shù)。這是因為學生并不了解專業(yè)文學批評方面的知識。如果說文學史及選讀課程是給學生授“魚”,那么,文學批評之類的課程就是給學生授“漁”。從小處看是學生知識的缺乏,從大處看是我院文學這門學科的建設比較薄弱。我院的重點學科是外國語言及應用語言學,如果要外國語言文學這個一級學科能夠平衡發(fā)展,應加強文學課程的建設和發(fā)展。而課程與學科的發(fā)展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指導學生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要培養(yǎng)能從事研究工作的復合型人才,既要求學生不但手中有“魚”,更能夠出海而“漁”。因此,可以“通過教授學生理性的文學批評知識達到擴展學生系統(tǒng)邏輯地進行思維的能力以及認知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王逢振 2004,轉引自Guerin 2004)。
四、結語
課程設置及學科建設并非一蹴而就,開設新課和改造現(xiàn)有課程更是需要專業(yè)教師及研究人員認真、統(tǒng)籌考慮,結合各學院教學特點,重點摸索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實際運用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英語專業(yè)文學課程的設置以及修改不僅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整體性、創(chuàng)新能力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英語學科建設平衡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摘要: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社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要求的提高,高校英語專業(yè)的英美文學教學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困難和挑戰(zhàn),對英美文學教學進行適時的改革,真正發(fā)揮其推進素質教育的作用,已勢在必行。本文在英美文學教育意義再認識的前提下,分析英美文學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與素質教育的關系,結合自身英美文學教學實踐,在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等方面進行探索性改革,在加強英美文學專業(yè)素質的同時,以期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關鍵詞:英美文學教學 素質教育 人文素質
在過去十多年間,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的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結構也隨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曾經是英語專業(yè)主要支柱課程的英美文學教學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zhàn)。文學內容在不少高校英語專業(yè)大綱中所占比例越來越小,許多英語專業(yè)學生甚至在大學四年沒有上過一門文學課。文學似乎已成為用來點綴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課程表的一件飾物,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則是:更多高校英語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和學生的學習熱情已轉向與市場關系更為密切,并且有助于就業(yè)的實用性課程,如:商務英語、法律英語、外貿英語、旅游英語等。文學課程受到冷落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所有講授外國文學課的教師都有責任為英美文學課程大聲疾呼,強調英美文學教學的重要地位,準確把握其培養(yǎng)目標,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使英美文學教學走出困境,并為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外語人才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一、英美文學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在中國,文學教育自古就具有深厚的傳統(tǒng),從孔子的“不學詩,無以言”的語言功能,到梁啟超的“熏、浸、刺、提”的社會功能,再到魯迅棄醫(yī)從文,療治國人的“劣根性”以圖國家的振興,文學可謂滲透到了人類歷史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為一代又一代優(yōu)秀知識分子積極探索救國救民之路的重要武器。而對于生產力突飛猛進,物質文明不斷前進的現(xiàn)代社會,文學豐富的“內在價值”對于人類的精神世界則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僅可以慰籍孤寂的心靈,陶冶高尚的情操,塑造偉大的人格,還可以抵御物質主義侵蝕,防止人的異化與物化,為人類開拓廣闊的精神空間和心靈世界,這是文學非功利性的一面,也正對于英語專業(yè)學生,乃至于全體大學生,接受系統(tǒng)的英美文學教育可以幫助他們深入了解西方文化,更加全面了解西方社會與西方人,借鑒西方人文精神的精華,反觀本國文化,進行對比研究,豐富自己的母語文化;更進一步深化英語語言的學習,提高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在一個更廣闊的領域和更深刻的層次上進行學術、文化、教育、貿易等方面交流,以期達到吸收西方文化精髓和遠播中國文化精華的雙重目的。
二、改革英美文學教學以推進素質教育
為了擺脫英美文學教學目前的困境,達到英美文學教學的培養(yǎng)目標和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要求,英美文學教學必須進行自身的改革,包括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諸方面。
1.轉變教學理念。從事英美文學教學和研究的教師應改變教學理念,拋棄過去那種認為文學教學就是課文分析、知識灌輸和教師“一言堂”的觀念。教師應不斷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從過去的單純的灌輸知識,轉向重點培養(yǎng)學生賞析、思辨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教師應積極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改變應試教育背景下形成的學習觀念。同時,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教師和學生從觀念上轉變了,才能綱舉目張,否則其他問題無從談起。
按照建構主義的學習理念,英美文學的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過程,而是一個主動的作品意義挖掘和實現(xiàn)過程,也是新意義的創(chuàng)造過程。讀者反映批評理論主張,要重視讀者對文本的閱讀體驗和再創(chuàng)造。在英美文學教學實踐中應該重視學生對作品的參與和理解,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共同分享閱讀體驗。也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感受到文學思考和交流的樂趣,才能開拓他們的視野和思想,才能使他們的分析和審美能力得到不斷提高,才能使文學課程為啟迪思想、激發(fā)創(chuàng)見、開發(fā)潛能的人文素質課程。
2.更新教學內容。在實際的英美文學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著兩個制約英美文學教學效果提高的現(xiàn)象:
⑴長期以來英美文學教師在課堂上更多的是注重從思想內容、寫作特點與手法對作品進行“八股式”的分析和文學常識的單向灌輸,對于文學批評的理論和分析方法介紹偏少。學生缺少理論指導,不能科學和深入地對文學作品進行賞析,這勢必影響學生的分析、思辨和鑒賞能力的提高,以致影響其畢業(yè)論文的水平。
⑵大多數(shù)英美文學教材按照年代順序編排,教學從早期詩歌等古代作品開始,到20世紀初或20世紀中葉就結束了。這就給教學進程的安排造成兩個困難。一方面,早期作品難度較大,要么生詞太多,要么篇幅太長,要么背景遙遠,教師往往忙于講解語言難點和講述故事梗概,缺少對作品的審美解讀,也導致了課程進度緩慢,學生覺得索然無味。另一方面,教材對20世紀中葉以后及當代作品、思想和流派的介紹偏少,甚至缺失。加之,受授課學時所限,教師只能浮光掠影地對這一時期進行介紹,對這一思想和流派異彩紛呈的時期了解甚少,學生很少讀到更貼近我們現(xiàn)代人的生活和思想的作品,從而造成了學生文學史知識的斷裂和不完整,這也勢必影響到學生整體的文學素養(yǎng)和鑒賞能力的提高。
為此,筆者在英美文學教學實踐中做了如下嘗試,在教學中產生了明顯效果。
①對于古英語和中古英語時期,不占用太多的課時,做輪廓式的介紹。主要以史為綱,明晰其產生和發(fā)展背景,明確其在文學發(fā)展史上的地位;以各種體裁作品的藝術特點和語言難點為中心,指導和幫助學生課下自學其作品,提高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②對于20世紀中葉以后的現(xiàn)當代時期,適當增加學時,在強調其歷史和社會背景的前提下,著重介紹在這一時期涌現(xiàn)的文學流派、代表作品、文藝思想和批評方法,并列出參考書目,布置數(shù)個有代表性研討題目作為作業(yè),供學生在課下閱讀之后思考討論,并以書面作業(yè)的形式上交討論紀要和心得,一再監(jiān)督和檢查其自學效果。這樣既解決了教學進度問題,又彌補了教材的不足,比較全面地涵蓋了英美文學的發(fā)展史,同時,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思辨和分析能力,經過實踐,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
③為了更好地解決教學進度問題,在授課前與講授《英語國家概況》課程的教師溝通,了解其教學實施計劃和其授課重點,并隨時了解學生學習英美兩國歷史發(fā)展背景的具體情況,從而做到根據(jù)教學進度,對背景介紹做到有的放矢,減少教師的重復講解,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3.改革教學模式。教師應把原來以教師為主導的單向講解和灌輸,學生被動接受,轉變?yōu)閷W生積極參與,師生互動的,啟發(fā)式的和研討式的教學模式。
筆者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嘗試,并取得不錯的反響。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和討論,加強師生的互動,使其成為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課堂。在教學中加大了文學作品賞析部分的比重,節(jié)選了一些對學生具有顯著啟發(fā)和教育意義的經典作品,進行課前預習性閱讀,并留出問題供他們思考。對于戲劇片斷和詩歌,則要求其在課堂上表演或吟誦,體會其含義和韻味,然后就提出的問題展開課堂討論,最后再由教師進行總結。開始,有些同學不愿或不敢發(fā)言,但隨著教師的引導和討論進入高潮,熱烈的課堂氣氛和文學自身的魅力逐漸吸引著愈來愈多地學生參與進來,有時大家為一個問題爭論不休,課堂儼然成為了辯論課。盡管有些學生的觀點還不夠成熟,語言表達不夠流暢,但在教師的熱情鼓勵和正確引導下,他們愈來愈喜歡文學了。文學成為學生感悟人生哲理,啟迪智慧,提升人生境界的大課堂。
4.改進教學手段。首先,筆者在課下精心制作了英美文學教學課件,利用多媒體資源授課。在課件中適時地加入了圖片、圖表、音頻和視頻資料,并根據(jù)教學需要,充實了古希臘羅馬文化、圣經和歐洲文學等輔助性知識,營造了立體式的文學欣賞環(huán)境。這樣不但增加了授課的直觀性、生動性,使其很快進入課堂角色,還便于知識的識記,有助于其學習興趣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必忙于作筆記,學生的注意力更加專一,為其積極思辨和課堂互動提供了條件。同時,每次課都留下相應的思考題,在下次課上進行討論,并對其發(fā)言情況進行記錄。另外,每學期撰寫不限題目的小論文,以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依據(jù),這樣就加強了對其課下自主學習的監(jiān)控和學習效果的檢驗。
三、結語
高等教育的本質和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除了專業(yè)素質以外,還應包括道德素質、科學素質和人文素質。英美文學教育可以在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發(fā)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為大學生(尤其是英語專業(yè)的大學生)實現(xiàn)素質拓展提供了最有力的文學素養(yǎng)和文化背景支持,這是別的學科與科目無法取代的優(yōu)勢。面對新形勢的挑戰(zhàn)和困境,每一位英美文學教師和研究人員,都有責任肩負起素質教育的重擔和使命,不斷探索,勇于嘗試和創(chuàng)新,勤奮工作,為培養(yǎng)具有綜合素質的外語人才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