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4 04:54:52
序論:在您撰寫高一語文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內(nèi)容]
《教學大綱》指出:“高中階段,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現(xiàn)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边@就要求我們要做高中、初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學生由初中進入高中,由少年期進入青年期,其心理趨向是從經(jīng)驗型向理論型發(fā)展,其間也有一個過渡銜接過程。高中語文教材中抽象邏輯思維的內(nèi)容增加,抽象程度增高,從具體到抽象也需要加強思維訓練,作好銜接工作就顯得更重要。
怎樣做好初中、高中兩個學段的教學銜接工作呢?溫故知新,循序漸進。
教師要熟悉初中教材,作好銜接的準備工作?,F(xiàn)行初中新編教材系統(tǒng)介紹了拼音、文字、標點、詞匯、語法和修辭等基礎知識,還設置34個作文訓練、9個聽說訓練和23個語文活動,內(nèi)容全面,實用性強。每冊附錄里還專門介紹了各種主要文體的一般常識和閱讀方法。高一教師應將初中教材的有關內(nèi)容進行分類整理,結(jié)合高中一冊教材分項列出對應的知識體系和訓練序列,恰當安排銜接計劃。例如高一冊第一單元記敘文,在《寫景狀物的一般要求》中,強調(diào)了“抓住景物特征”、“注意觀察點”和“須有明確的立意”。與此對應的內(nèi)容,在初中一冊《作文訓練》中有《觀察細致才能寫得具體》的知識短文,并且指出隨觀察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定點觀察”、“動點觀察”和“散點觀察”。又在初二冊的附錄中有《課外練筆》,要求寫觀察記錄,并提供例文,以作借鑒。這樣把高、初中有關觀察的知識集中在一起進行訓練,銜接自然,溫故知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著眼基礎,融會貫通。
在單元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作好基礎知識的銜接。高中一冊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散文單元,能與之對應銜接的有初二冊的記敘文、散文,初三冊的說明文,初四冊的議論文。在單元教學中,要求學生結(jié)合初中相關單元的知識內(nèi)容,了解每一種文體文章的特點和閱讀的規(guī)律。在具體操作中,要在學生獨立研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分清文章層次,理清作者思路,明確中心意思,領會寫作意圖,評價內(nèi)容和寫法。由學生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經(jīng)互相研討,以謀求結(jié)論。教師根據(jù)情況,適時引導,教會方法,不把結(jié)論直接告訴學生,由學生自己下結(jié)論,如有不妥,教師糾正。例如高一冊的議論文單元中,在《基礎知識·把握觀點和材料的關系》一文中,介紹論點和論據(jù)的知識就比初中教材深刻些。教學中結(jié)合初中四冊《議論文的閱讀》,可以在學生認真研讀上述兩篇文章之后,提出了一個口頭作文練習:《談談議論文的論點》。首先師生根據(jù)短文列出要點,明確思路,理清層次,然后作口頭作文。一位同學的口頭作文如下:
論點是議論文的三要素之一,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還可以提出幾個分論點,用來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議論文的論點必須是正確鮮明的,表述的文字必須簡明、確切,在形式上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論點提出的方式有以下幾種:用標題標明中心論點,在文章的開頭提出中心論點,在文章末尾出現(xiàn)中心論點,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在文中沒有集中明確的表述,要由讀者自己用明確的語言把它概括出來。
這則口頭作文要點突出,思路清楚,語言準確,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從眼神、情緒上看出不少學生也能作出這樣的回答。隨后,學生自己提出一個課外作文題《談談議論文的論據(jù)》,以加深對這方面的認識。
事實證明,初中教材的一些基礎知識,由于受年齡、知識水平等局限,學生未必完全明白,進入高中后要求學生回過頭認真研讀,居高臨下,融會貫通,定有新的收獲。強化思維訓練,培養(yǎng)語文能力。在思維訓練的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能力。分析、綜合是思維的過程,概括是思維的基礎,培養(yǎng)概括力又是語文能力的基矗在日常生活中的聽說讀寫,說和寫要有明確的中心,聽和讀要了解其說和寫的意圖,這種表明自己的觀點,明確對方的意圖,都必須概括。只有概括,才能見物知類,觸類旁通,實現(xiàn)知識和技能的遷移。另外,在思維訓練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yǎng)思維品質(zhì)。即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比如對詞語的深刻理解就要注意語境,離開語境理解詞語,就是靜止的、簡單的、表層次的,注意語境的多方面因素,才能理解到詞語是動態(tài)的、綜合多種因素的、深層次的。在這樣的分析、綜合過程中,也就培養(yǎng)了思維品質(zhì),訓練的能力也就有綜合性。再如在閱讀課文方面,初中只要求“感知”課文內(nèi)容,即對課文有一個直接的反映,簡單的認識;而高中則要求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也就是要占有課文所涉及到的知識,要變作者的認識為自己的認識,這就要求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以此為基礎分析課文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分析作者的思路及寫作方法等。這種從“感知”課文內(nèi)容到“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訓練過程,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由經(jīng)驗型到理論型的軌跡。高中階段的教學銜接工作做得好,這個轉(zhuǎn)變就好,對教學就有利。高中階段的“思考和練習”中的問答題,是學生最難掌握的,要想作出符合題意的答案來,必須要有較強的概括力。如果重視回答問題的思維過程訓練,也是可以逐步培養(yǎng)的。首先進行分析,認準解題方向,根據(jù)要求提出答案的要點,對要點之間的關系作分析后,理清答案的思路,最后組織語句作出解答。這個答題過程的分解,培養(yǎng)了思維品質(zhì),訓練了概括能力,提高了語文能力。
培養(yǎng)學習興趣,完善學段銜接。
學生上高中后,課業(yè)負擔加重,難度加大,視語文的讀寫為“苦差事”。這種不健康的狀況,促使我們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觸發(fā)學習動機,變被動為主動;培養(yǎng)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鍛煉意志,變怠惰為勤奮;激發(fā)情感,變厭惡為喜好;塑造性格,變脆弱為堅強。這就要求我們改進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活動,引導學生獨立研讀文章,開展課堂討論,形成一個勤奮好學的良好氛圍。這里要特別提起的是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問題。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學大綱》在讀寫聽說四個方面,分別提出了“培養(yǎng)默讀習慣”、“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初步養(yǎng)成修改文章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專心聽講的習慣”、“有禮貌說話的習慣”。這些習慣,還有部分學生尚未完全養(yǎng)成,高中階段還要加強培養(yǎng),并改正不良習慣,力求完善初高中的學段銜接。
初中學生考入高中以后,隨著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大部分學生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不適應感。這種不適應,往往成為他們在新環(huán)境中學習和生活的障礙,成為初中、高中銜接過程中的斷點,主要表現(xiàn)為:
一、想家戀舊,心理難以排遣
據(jù)調(diào)查,高一新生非常想家和有點想家的人數(shù)分e占55.38%和21.54%;懷戀初中舊友的心情強烈,面對新學校、新老師、新同學感到不知所措,有67.69%的學生認為高中里的同學關系沒有初中時融洽,甚至是關系冷淡。
二、難以很快完成由初中生向高中生學習角色的轉(zhuǎn)變
高一新生一方面不能很快適應新的知識結(jié)構(gòu)的教學安排。高中的學習量大,開設課程多,自學課少,學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老師的作業(yè),沒有時間把學過的知識整理成片。另一方面難以適應新的任課老師新的授課方式、方法,主要是各科的學習要求與過去不同。據(jù)同學反映,初中時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后不用花太多時間就能輕松應付考試;但是高中就不同了,不僅需要上課時認真聽講,課后更需要大量的練習來鞏固、復習,需要有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行。
當然,剛進入高中,同學們都會有一個適應過程,你也許不再是老師最關注的人物,你也許不再是班級里的最優(yōu)秀的人物,你開始遇到了不會的題,你感覺好似別人都比你強。其實,你完全沒必要和其他人比,做最好的自己,想一想今天我有沒有虛度,明天我要做得更好,這樣慢慢就會適應高中生活。
要學好高中語文,我覺得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一種重要的意向性心理因素。在語文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首要的問題就是培養(yǎng)興趣。而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并在興趣中理解、領會所學知識,我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學生的良師,又是學生的益友,健全的師生關系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能促進師生的互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教學實現(xiàn)良性的互動,學生會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在良好的教學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的目的。
二、語言要頓挫,情感要投入
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情趣盎然,必能使學生情緒高昂,思維活躍,學得輕松愉快,產(chǎn)生微妙的情感感受。如果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茍言笑,不會表情達意,只知不動聲色地宣讀教材,念教案,只會冷冰冰地進行知識發(fā)售,這樣的教師盡管知識淵博,也不能成為一個受歡迎的語文教師。
三、充分利用電教媒體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也是當前語文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因為電化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xiàn)的特點,能夠?qū)χR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電化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手段。只要依據(jù)學生思維特點,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教學實踐,充分把握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的功能,一定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達到低耗、高效、優(yōu)質(zhì)的目標。
四、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改革教學方法
優(yōu)化課堂結(jié)構(gòu)的關鍵在于教師做好課前的教學設計工作,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要依據(jù)教材的特點,著眼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來設計教法。據(jù)此,我改變那種以教師串講課文為主的模式,在文言文教學中采用以誦讀為核心的文言文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對文言文的語言感知能力。實踐證明,根據(jù)教材特點,不斷更換教法,容易集中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上是我對高一語文教學的幾點粗淺的認識,相信只要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就一定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作者單位:湖北棗陽七中。
摘 要:新學期,又一批初中畢業(yè)生邁入高中大門。隨著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大部分新生會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不適應感,這種不適應,往往成為他們在新環(huán)境中學習和生活的障礙,成為初中、高中銜接過程中的斷點,若不能給予及時調(diào)整,將影響其身心健康,阻礙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發(fā)揮。
關鍵詞:高一語文;教學;有效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一般都以講析為主,在備課時會把每個單元知識點分在每篇課文中,上課時總盡量把這些知識點講全、講深、講透,甚至過猶不及,結(jié)果教師自己講得累,學生收獲甚少,成績也不見提高。新課改要求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即要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在自主探索與知識構(gòu)建的過程中獲得能力的提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轉(zhuǎn)變教學方式成為目前提高高一階段語文教學效率“攻堅戰(zhàn)”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
1體現(xiàn)主位,激發(fā)興趣
新課改要求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不是喊一兩句口號就行的,要應用到教學當中。開展多種多樣性的語文興趣活動比賽,如辯論、詩歌、演講、征文等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促進其個性和特長的發(fā)揮。鼓勵學生多聽一些演講,多看一些辯論賽,既能愉悅身心,同時思維能力和文學素養(yǎng)也能相應提高。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能夠走上講臺甚至走上舞臺,讓學生在眾人之間演講,鍛煉其思維能力和臨場應變能力。鼓勵學生多參與一些課外興趣小組,把生活當中的新鮮事以演講的方式和大家分享,這樣寫作素材也能豐富起來。同時鼓勵學生多寫書法,練好字,“字如其人”,讓人一看就能留下好印象。
2采用問題教學法,讓學生自主學習
問題教學法是一種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的思維拓展為教學出發(fā)點,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激發(fā)其內(nèi)在學習動機,培養(yǎng)其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在導入新課后,教師可科學地設置一些問題,通過學生自己的學習操作完成。如在教學詩歌雨巷時,我就設計了三個問題:作者描述了一個怎樣的“丁香一樣的姑娘”?為什么要突出描繪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作者是否僅僅為了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而表現(xiàn)他的感情?問題逐個深入,不但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充分了解文本的內(nèi)容與情感,也有利于培養(yǎng)其獨立探究的良好學習習慣。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教師可適時轉(zhuǎn)到以發(fā)現(xiàn)問題為主的模式,讓學生自主探究,自覺提出問題。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開始由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的學習思路,但要使學生的語文能力真正得到提升,最終必須培養(yǎng)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采用小組討論、搶答法
教師可固定班上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討論,集思廣益。在討論的時候,教師有必要提出以下兩點要求:
第一,時間限制。時間短了,學生討論不完問題;時間長了,可能會冷場。一般一道題設計討論時間為2分鐘。
第二,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要求學生個個參與討論,小組長做好記錄。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可根據(jù)設計的問題,鼓勵學生舉手答題,同時也鼓勵其他學生積極進行修改、補充。此外,教師還可以就課文的知識點,以競賽活動的形式讓各小組參加。以往在教文言文的時候,教師總是感到挺費力,字字句句落實,然后進行知識點歸類,可謂精講細講了,可測試成績不盡如人意。為此,我常常感到困惑,到底如何教,學生才學有所得,又學有所樂?這學期,在教學中我做了一點改進,先讓學生自主學習,結(jié)合課文注解和參考書自行梳理課文,有疑惑的提出問題。應該說這個方法較之前的效果不錯,但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積極性不是很高,有疑惑的也不發(fā)問,成績還是提不上去。偶然一次機會,看到一個電視節(jié)目以競賽的形式進行,觀眾很有興致,氣氛很活躍,受到啟發(fā),我也借鑒這種形式,把一些基礎知識甚至文言文的知識點,事先設計好一些題目,由小組選題,選中哪題該小組就回答相關的題目,以分數(shù)來決出優(yōu)勝組。事后發(fā)現(xiàn),學生對此一致叫好,很好地激發(fā)了他們學語文的興趣。
4充分利用好電教媒體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當前語文教師應該重視的問題。因為電化教學具有聲、光、形、色同時再現(xiàn)的特點,能夠?qū)χR加以形象化、立體化展示。電化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素質(zhì)方面起著獨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電化教學,是提高素質(zhì)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電化教學,使得語文知識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側(cè)面?zhèn)鬏斀o學生;利用電化教學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去感知具體的語言信息,以引起閱讀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認為只要依據(jù)學生思維特點,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教學實踐,充分把握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的功能,一定能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達到低耗、高效、優(yōu)質(zhì)的目標。
5提高閱讀,擴大視野
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不僅要讀名著,還要對時事有一定的了解。幫助學生選擇一些既有時代氣息同時文質(zhì)兼美的刊物,讓學生在享受語文閱讀帶來的樂趣的同時把握到時代精神,保證名著閱讀的質(zhì)和量。這樣學生“腹有詩書氣自華”,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博采眾長相互借鑒,人生觀和價值觀得到錘煉,同時還能更好地聯(lián)系生活,體現(xiàn)“大語文”觀念,在作當中自然游刃有余。
6強化語法,注重應用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既要注重技巧,強調(diào)概念性的東西,同時又不能太過繁瑣,要在循序漸進中讓學生不斷去理解和掌握語法的規(guī)律。同時讓學生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基礎之上,引導學生善于運用這些方法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讓“閱讀鑒賞”、“表達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導讀”四者并重,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教材資源,為學生的高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jié)語:
我們應當認識到當前高一語文的教學困境,不斷突破當前應試教育的瓶頸,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改變教學策略,循序漸進,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三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樣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探究能力、審美能力才能均衡可持續(xù)發(fā)展,高一語文教學成效才能更上一層樓。
摘要:現(xiàn)在是知識經(jīng)濟的時代,掌握知識就是掌握未來,若不想被社會淘汰,就必須不斷學習,要建立起終生學習的觀念,但學習不僅僅是要求記住知識,而是要具備學習的欲望和興趣,掌握學習的方法和有效的思考方式,對高中生的教育更是如此,對高中生的教育任務不再是往大學輸送新生,高中畢業(yè)生也可能直接走進社會,當代教育必須成為“實用教育”,改變以往“書本教育”的培養(yǎng)模式,要以促進高中生全面自主發(fā)展,培養(yǎng)高中生成為擁有“獨立精神”,有生存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為最終目的,適應新時代社會發(fā)展需求的社會人,而不再已提高學生成績?yōu)槲ㄒ荒康?,這也是新課改所十分強調(diào)的。本文就新課改對高一語文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產(chǎn)生的影響進行分析,探討在新課改之下,高一語文老師要如何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全面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和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高一語文;新課改;課程改革;教學方法
語文是人們?nèi)粘I钪薪涣骱驼J知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高中語文學習階段語文更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重要時期,沒有良好的邏輯思維,所有學到的知識就無法很好的激活應用加以創(chuàng)新,也會影響到以后在社會中工作的開展。在以往的高一語文教學中,“講讀型”和“填鴨式”一直占據(jù)課堂教學模式的主流,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重積極輕理解,一本語文書走天下,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指標,使學生和家長一味追逐高分數(shù),忽視了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全面教育,造就了一批批死讀書、讀死書的書呆子,這對高中生的個性發(fā)展和終生發(fā)展是及其不利的,而新課改為高一語文教學帶來了新曙光,解放了學生了思維,使高一語文課堂重新煥發(fā)生機。
一、培養(yǎng)促進師生關系的良好發(fā)展
高一學生有別于其他年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他們生長在新時代之下,個性張揚,對所有事物都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和思維方式,又剛脫離初中生的身份,渴望獨立之余又因剛進入新的學習環(huán)境,認識新的同學和授課老師,環(huán)境各方面都需要重新磨合,難免多少會有一些不適應,所以高一語文教師所要完成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與學生建立情感交流,讓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信任感,使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在課堂中展現(xiàn)出來,在課堂中創(chuàng)造與學生交流的空間,建立起教與學的雙向聯(lián)系,調(diào)動起課堂學習氛圍,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積極主動的投入思考,引入到學習的世界中去,對攝入的知識也能理解得更深更透徹,才有學以致用的可能性。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以教師為課堂主體,學生只要在下面聽講,記住教師劃出的重難點加以記憶就可以了,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阻礙了學生對知識的探索和思考。新課改要求對學生M行全面發(fā)展,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人才是真正的良師益友,高中階段幫助學建立起獨立,發(fā)散的思考模式,是為學生的未來奠定成功的基礎,使學生受益終生。在高一語文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的思考得到充分釋放,語文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教師要多對學生提出“考驗”,將語文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引導學生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組織課堂討論,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欲望與競爭意識。與課本教學內(nèi)容相結(jié)合,多布置相關的社會實踐,實踐出真知,讓學生通過親身探尋講課本知識內(nèi)化,使知識真正為自己所用,并以此培養(yǎng)學生探索求真的科學精神。
三、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教材的變化
在新課改之下,高一語文課堂中單純的教學課本以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要改變“”一本書”走天下的教學觀念,根據(jù)主課本的教學內(nèi)容和語文教學目標為學生推薦更多有益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整體素質(zhì)水平的課外讀物,并在課堂中組織開展諸如讀書心得、好書推薦等分享會,資源共享之余更存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學習氛圍共同成長。組織閱讀課,幫助學生架起與起外界知識溝通交流的橋梁,使學生坐在教室中也可以與世界知識進行思維碰撞,有理由學生建構(gòu)更完整的世界觀和開放的思考模式。21世紀是信息發(fā)展的時代,高一語文課堂也要與之接軌,利用各種多媒體服務于教學,使教學更直觀形象、有趣,也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要把知識學活,教師還要帶領學生走出課本,走出課堂,走入社會,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與社會機構(gòu)開展交流合作,進行參觀交流或合作組織學科競賽,開拓學生的眼界,使學生的思想更具開放和廣闊性。
四、改變課程評價的單一指標性
每個學生的發(fā)展都有各自的差異性,以成績論高低的評價觀念是狹隘和落后的,更是對學生的不公平,有的學生可能在識記方面并不突出,但思維活躍,富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會在某一方面如寫作有突出的能力,教學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以分數(shù)高低去評判一個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不僅會讓學生產(chǎn)生過大的學習壓力,壓抑自己的特長而去迎合“分數(shù)”,更嚴重打擊“低分數(shù)”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磨滅掉對語文的熱愛,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適合的教學方法和評價體系,這是這些炮制出了一個個的“語文差生”。高一語文教師要認真研究探索出適合學生的評價體系,以鼓勵學生進步為目的,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學好語文從熱情語文開始。
[摘 要]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從教學目標的設定到課程的開展與實施都較初中有很大區(qū)別,做好銜接工作是有效開展高中教學工作的關鍵步驟。在高一階段做好與初中教學的銜接,能夠幫助學生盡快適應高中階段的學習,也能為日后教師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打下基礎。事實上,高中語文較初中語文既有質(zhì)的突破,又具有連貫性、整體性和持續(xù)性的特點,因此,從初中向高中階段的過渡應該是在原有積累的基礎上進行的拓展與拔高,而非從頭再來。從初高中出現(xiàn)斷層現(xiàn)象的原因著手分析,進而對高一語文教學如何銜接進行策略性思考,以期對日后的語文教學工作作出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高中語文 初中語文 語法 教學目標 銜接
高中語文教學在學習內(nèi)容與方式上都與初中有著明顯的不同,而高一作為開啟高中語文教學的開端,也作為與初中教學直接銜接的學年,正處于轉(zhuǎn)折的關鍵時期,在教學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對于高一語文教學的準確把握,能夠幫助學生順利完成學習過渡,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并為日后的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銜接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教學斷層,為日后的教學埋下隱患。尤其是高中階段的語文語法、作文等,在要求上都有所提高,如果學生在高一階段不把該打下的基礎打好,最終可能會影響在高考中的正常發(fā)揮。
一、初高中出現(xiàn)斷層的原因
語文教學本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在長期積累中逐漸擴充詞匯量,并進行進一步的學習。高中教學離不開初中階段的積累,但也不能完全依賴于這部分積累,因為高中階段較初中階段的教學發(fā)生了質(zhì)變,在內(nèi)容的深度與廣度上都得到了擴充。初高中教學出現(xiàn)斷層現(xiàn)象的原因如下。
1.教學目標上存在差異
學生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所設定的教學目標較初中有所不同。初中階段側(cè)重于知識的積累與學習,在高中階段不僅要強調(diào)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還要加強對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綜合而全面的角度提高學生素質(zhì)。因此,原有的初中教學目標在高中階段已經(jīng)不適用了。
2.內(nèi)容的擴張,難度的增大
在高中學習中,我們可以明顯感覺到學生學習內(nèi)容不斷增加,難度也有所提升,尤其體現(xiàn)在作文與語法上。在作文方面,不僅增加了字數(shù),而且仔細研究題目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初中作文教學側(cè)重于對簡單內(nèi)容的描述,到了高中則更側(cè)重于對理解能力、思維分析能力的考查,在審題立意方面難度都有所加大。在語法方面,初中的語法是一筆帶過的,也就是說學生從小雖然已經(jīng)接觸過“把”字句與“被”字句的訓練,但教師并沒有從頭到尾講解語法,在考試中也很少涉及語法。而到了高中階段,有了專門的修改病句的訓練,曾經(jīng)有過這樣的情況,在后期訓練中,改病句時教師認為這些句子學生應該都會的,可是學生會很委屈地表示自己沒有弄懂。這就是在高一時語法工作未銜接,為日后留下隱患。教師要在高中剛?cè)雽W時就進行系統(tǒng)的講解,查缺補漏。
二、進行初高中語文教學銜接的策略
1.對初中知識進行查缺補漏
這主要是針對語法教學而言的,高中階段要設計語法教學,尤其是在日后的教學中,多數(shù)情況下是為高考服務的,也就是說高考中遇到的一些題型都有可能成為重點,然而語法的積累不是一兩天的功夫,因此,在高一階段就要對初中的語法知識進行查缺補漏。
2.在比較中進行復習
前文已述,語文教學不是一個孤立的個體,而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高中知識對于初中知識既有繼承又有超越,因此在做銜接工作時我們不能忽略原有的初中知識。例如,在高中課本上學習一首寫景的詩,就可在學習后順便回憶在初中階段學過哪些類似的詩,并進行對比,這些需要教師在不經(jīng)意間進行引導。語文教學無論是初中還是高中,最終都以構(gòu)筑知識網(wǎng)絡為佳,這也符合語文學習特點。
3.將教學大綱進行對比
教師將初高中教學大綱進行對比,找出其中的相同之處與不同之處,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制定教學方案,這是從源頭入手的銜接。在對比中,教師要明確的是:教學工作的重心轉(zhuǎn)移到了哪里;教學目標中究竟有哪些不同;在現(xiàn)有對比下,對于學生來說重難點分別在哪;哪里是學生最容易接受的地方;需要多久能夠銜接完成等。通過以上幾點,能夠幫助教師理清思路,有計劃地進行教學,不至于慌亂。
語文教學本就是一個整體,且依靠的是長期積累,只不過高中教學對于學生的能力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生一時間反應不過來,很容易產(chǎn)生畏難心理,且不易將知識點連貫,打亂以往積累下的知識。教師幫助學生做好初高中知識的銜接工作,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是幫助學生打通升學帶來的知識點的阻礙;其二就是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幫助學生解開心結(jié)。
在銜接過程中切勿生搬硬套,或者強行將語法知識灌輸給學生,要以盡量輕松的、學生易于理解與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一些情緒,要及時加以調(diào)節(jié),在心理上與實踐操作中營造輕松的氛圍,將知識輕松地傳遞給學生。
【摘 要】蘇教版教材里的部分注釋解釋不盡如人意,不僅使學生對某些文言文字詞產(chǎn)生了誤解,也使得文言文教學出現(xiàn)諸多障礙。本文以蘇教版高一教材為分析對象,對其注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考證和分析,希望能對文言文的教學有所裨益,也希望能對文言文教材的完善提供綿薄之力。
【關鍵詞】蘇教版教材;文言文注釋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已經(jīng)被使用多年,入選的文言文更是經(jīng)過時間考驗后適合高中生學習要求的經(jīng)典。但是,部分文章的注釋不盡如人意,不僅使學生對某些文言文字詞產(chǎn)生了誤解,也使得文言文教學出現(xiàn)諸多障礙。本文以蘇教版高一教材為分析對象,對其注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考證和分析,希望能對文言文的教學有所裨益,也希望能對文言文教材的完善提供綿薄之力。
1.望文生義
由于時代的變遷,很多字詞在古文中的意思和在現(xiàn)代文中的意思是不一樣的,有的甚至截然相反。如果不注意時代特征的變化,僅僅就字面的意思加以解釋,而且解釋的非常簡單馬虎,將給課文的理解和教師的教學帶來重重困難。
必修四《滕王閣序》中“控蠻荊而引歐越”的教材注解是:“控制南方的荊楚,接引東南的歐越。”這里把“控”理解成了“控制”,這僅僅是從字面上理解,是典型的望文生義。因為《說文解字》中說:“控,引也。匈奴名引弓控弦?!币馑际牵嚎厥且囊馑?,匈奴將拉開弓弦稱作“控弦”。因此,“控”在這里的意思應該是“連接,接引”。
2.用今解古
語言是發(fā)展變化的,因此有些文言文字詞的解釋必須要回歸古義。但是在《勸學》中,還是出現(xiàn)個別用今義去解釋古語的現(xiàn)象。
在“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一句中,“利足”的課文注釋是“腳走得快”,可我們仔細推敲下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話是對偶句,因此,“利足”與“能水”是對應的,如果說“能水”的意思是“善于游泳”,“能”是“善于”之意,“水”是詞類活用,由名詞活用成動詞“游泳”的話,那么“利足”要與其形成對偶,則“利”字也必須當情態(tài)動詞用,而“足”也必然是一個詞類活用,因此,解釋為“腳走得快”就過于牽強,不僅不符合對偶要求,上下文的意思也不夠連貫。所以“利足”解釋為“善于走路”更合理。而且《書?周官》中“無以利口亂厥官”中的“利”就是作“善于”解。
3.不符語境
不符合語境就是指在理解時沒有按照古漢語的思維,運用古漢語的語法來進行注解,而是套用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來解釋。
在必修二《六國論》中,“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課文注解是“這話對了。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說的道理”。就整句話來說,如果說是意譯也說得通。但具體到“得之”二字時,就值得商榷了。“之”指上面說的道理,是名詞,在漢語語法中,前面的“得”應該是動詞或者形容詞,如果是形容詞,這句話就缺少謂語,所以只能是動詞,如果是動詞,簡單地把得翻譯成“得到、獲得”,就太脫離語境了,此處的“得”最合理的解釋是“符合”,“此言得之”即古人的話符合上面的道理啊。
4.忽視破讀
破讀字是指同一個字形因詞義不同而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的時候,在上下文中讀它習慣上認為最通常的讀音之外的讀音,就叫做“破讀”。破讀字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見,產(chǎn)生“破讀字”的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詞義引申引起了詞義變化或詞性轉(zhuǎn)變。破讀現(xiàn)象如不加以注釋,學生很容易在字音和詞義的理解上產(chǎn)生錯誤。
《勸學》中“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的“食、飲”分別理解為“吃、喝”的意思,所以應該讀成“sì、yìn”,古文中相類似的有“簞食壺漿、飲馬長江”等等,雖然學生在理解這兩個詞語上沒有障礙,但是如果不把這個語法知識講清楚,學生在以后遇到類似字詞的時候就很難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再比如“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中的“行”,我們很容易讀為“xíng”。在《新?;プ⑺伪緩V韻》中對“行”的解釋有兩種:“一、行步也,適也,往也,去也;二、景跡,又事也,言也?!笨梢姟靶小痹凇靶凶摺⒌?、往”之義上讀“xíng”;在“行為、德行”之義上讀“xìng”。根據(jù)句義,“則知明而行無過矣”中的“行”應為“品行、德行”之義,故此處“行”應破讀為“xìng"。
5.無視活用
詞類活用是指“甲類詞在句子中臨時用如乙類詞,臨時具有乙類詞的基本功能。詞類活用現(xiàn)象在文言文中不勝枚舉,了解這類現(xiàn)象可以給中學生讀懂古書提供很大的便利,可是教材對文中出現(xiàn)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卻并未提及?!秳駥W》中“其曲中規(guī)”中的“曲”,本為形容詞“彎曲的”,在這里處于定語“其”字后,臨時用如名詞,代表彎曲的弧度;“非能水也”的“水”,本為名詞,在這里處于能愿動詞“能”后,臨時用如動詞,意為“會游泳,“上食埃土,下飲黃泉”中的“上”、“下”,本為方位名詞,這里與動詞連用,非主謂,非前賓,臨時用作狀語,表“食”與“飲”的處所和方向。故教材對“曲”、“水”、“上”、“下”應該分別注釋為:“曲,形容詞用如名詞,彎曲度;“水,名詞用如動詞,會游泳;“上,名詞用作狀語,向上;“下,名詞用作狀語,向下”。
教材作為教學活動的載體,是達到教學目的的基礎,直接影響著教學的質(zhì)量,而古文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傳承,更是我們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因此,教材的編寫,包括注釋這些細節(jié),都要注意嚴謹科學。如若采取回避態(tài)度,模棱兩可,那么學生就很容易從現(xiàn)代漢語的角度來理解字詞,造成讀錯音、會錯意的現(xiàn)象,甚至以今釋古,曲解文義。筆者認為在兼顧教材編寫的簡潔性原則的同時,可以在相關文言學習單元后附加延伸閱讀和相關文言知識的歸納總結(jié),以使學生不論在今后獨立閱讀古書還是進行古典文化方面深造時都能找到治學良方,少走彎路。
摘 要: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心境下學習,對解決高一學生因基礎差、學習難度加大而對學習缺乏興趣和動力的問題,不失是一個好辦法。如何在課堂上激發(fā)培養(yǎng)高一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呢?本文談幾點在教學實踐中的心得。
關鍵詞:激發(fā);興趣;學習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無成?!睂W業(yè)成功的兩大重要因素:一是立志,一是專心。志向是人學習與奮斗的動力,而專心是實現(xiàn)目標、真正掌握本領的基本要素?!爸卟蝗绾弥撸弥卟蝗鐦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望、孜孜以求的心理學習,是讓高一學生輕松愉快學習的法寶。
贊科夫說,對所學知識內(nèi)容的興趣可能成為學習動機。據(jù)調(diào)查研究,上課之初,學生的注意往往還停留在上一節(jié)課或課間活動的有趣對象或其它操心的問題上。那么怎樣讓學生對新課或新內(nèi)容發(fā)生興趣,產(chǎn)生無意注意呢?無疑,還是要讓學生對所學有強烈的興趣。
課標告訴我們,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潛能,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更好的學習條件和更廣闊的成長空間,促進學生特長和個性的發(fā)展。有位專家說:“專心本身并沒有什么神奇,只是控制注意力而已?!睂τ诨A較差的學生來說,在他們身上都存在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注意力渙散,上課時思想容易開小差。這些同學只有克服掉注意力渙散的毛病才能把學習搞好。怎樣做才能克服掉這種缺點呢?只有讓這些學生對學習有興趣。
那么我們怎么在課堂上讓高一學生對語文學習更有興趣,讓我們這些經(jīng)過幾次“篩選”后“剩下”的學生愛上語文呢?平時教學中,我嘗試了這樣一些方法,都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一、在情感的感染中誘發(fā)學習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于漪老師說:“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高效的導入能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維,激發(fā)起學生自覺地探求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的情緒高漲,腦細胞活動迅速。因而學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學習熱情高漲,能主動參與到新課的學習中去,并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在學習《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的時候,我在網(wǎng)上搜集了很多有關于奧斯維辛的圖片,在憂傷而又激奮的音樂中解說著各張圖片,當學生看到囚犯的宿舍、成片的尸骨、成堆的遇難者的頭發(fā)和鞋子,看到囚犯臨死的慘狀,看到那人油制成的肥皂、人皮制成的燈罩,學生的心中的悲憤之感早已被點燃,再通過對課文的進一步學習,學生對這一個都把握得非常好。讓學生帶著情感進入學習,是促發(fā)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催化劑,有助于學生更投入地學習,更深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二、在好奇的驅(qū)使下激發(fā)學習興趣
歌德說,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語文課不同于其它學科,上正文前通常要介紹作者,而我們的簡介往往流于老套,語言也呆板。學生對于這樣的導入自然不會感興趣,而再憑借記憶力去記住記者也是很困難的。在學習必修一第一單元《雨巷》時我向?qū)W生介紹了戴望舒的愛情史。讓學生在對戴望舒有深刻了解的同時,對詩文的背景和情感都把握得更好。而在學習《再別康橋》前,我對學生說“今天我們又要走近一位多情的詩人”。話音剛落很多同學的眼睛馬上轉(zhuǎn)向我,亟待了解作者的故事。下課鈴響了,學生仍興復不淺,竟然不想下課,不愿讓我離去。到后來學習《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時,剛說到“梁啟超就是咱們所講的梁思成的父親”時,學生們好像記起了什么,對作者似乎有了更深的了解。當然,很多時候我并不會把故事完全講完,我會給學生留下一些思考或者資料收集的任務。或許這樣的講解有時會讓人覺得偏離了主題,但很多同學卻對學習有了興趣,而且增加了很多課外知識,這也正好符合我們讓學生在課堂學習更多的知識和拓寬學生知識面的目的。
三、在展示的喜悅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知識是一種需要,興趣是一種想法。人可以改變需要的范圍――通過興趣。“梳理探究”是為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加強學生的文化積累而設計的。教學中如果能夠因勢利導,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開展梳理探究活動的積極性,是應該能夠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興趣的。必修一的《新詞新語與流行文化》內(nèi)容本身挺簡單,但很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也是學生很感興趣的內(nèi)容。課堂上我讓學生分組展示他們所收集的資料,讓學生在展示自我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查閱、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與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整堂課上學生的熱情都很高漲。而我又適當展示并講解一些學生不喜歡收集的內(nèi)容,讓學生對本課的內(nèi)容有更深的了解,也讓他們的積累更豐富。學生整節(jié)課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享受學習。所以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要給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讓他們在展示的同時學會分享,學會學習,提高探究學習的興趣。
四、在興趣的牽引下調(diào)動學習興趣
濃厚的興趣超過一百種良好的教學方法。其實“八卦”在每一個人身上都在,大家都想去窺探別人的隱私。在學習中我們可以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讓他們更喜歡學習語文。在學習《氓》的時候,我為學生講述了歷史上幾大“負心男”的故事,學生在聽得津津有味的同時對課文中女主人公的形象也把握得更好了。還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走上講臺,講一講自己知道的其他著名的“負心男”的故事及自己的感悟。同時我還乘機聯(lián)系實際給同學們講了一些現(xiàn)實現(xiàn)象,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經(jīng)驗和教訓??梢哉f整堂課學生的興趣都很高昂。
五、在偶像的帶動下提高學習興趣
學習的最大動力,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莎士比亞如此說。讓學生從自己所感興趣的內(nèi)容入手,也許效果也很不錯。在學習《歸園田居(其一)》的時候,我就以羽泉的《歸園田居》導入。當學生看到羽泉時,課堂上就出現(xiàn)了“哇,羽泉!”這樣的聲音。當時還出現(xiàn)了一個小插曲,由于聲音圖標被搞掉了,所以就用很小的聲音放的。但沒想到學生都聽得很入神。音樂結(jié)束后我和學生一起回顧了歌曲中有關陶淵明的詩歌內(nèi)容和人生經(jīng)歷。不但讓學生更好地記住了作者,也讓學生對《歸園田居》這首詩有了更深的理解。
摘 要:中考之后,有一部分學生進入職高學習。但事實上,職高的學生大都不愛學習,所以高一的時候就要注意引導他們,讓他們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語文的教學更是如此。老師要使用多種教學策略,多組織課內(nèi)活動,讓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興趣,進而提升課堂效率。
關鍵詞:職高;高一語文;策略
職高學生與普通高中的學生有很大的不同。他們不喜歡學習,更不擅長學習。這些學生在初中可能一直被看作“學困生”,心里會有些自卑感,所以對學習心不在焉,無精打采,不在乎學習成績。職高學生學習基礎差,甚至在課堂上進行提問都無人作答。有時老師還要花些時間來維持課堂秩序。對于這些情況,筆者總結(jié)了一些方法使課堂有序進行,提高了語文課堂效率。
一、樹立學生的信心
高職生在初中可能一直受到歧視,久而久之,他們自己也認為自己是拙劣的,自己是“壞學生”。有這樣的想法根本就無法好好學習,沒有信心就不可能去努力,所以我們第一步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信心。在課堂中,筆者經(jīng)常讓學生以“特殊教師”的身份走上講臺,讓他們找到一個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舞臺。在舞臺上,他們變?yōu)椤袄蠋煛?,可以感受老師的感覺。一開始,學生表現(xiàn)得不會很好,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主動地為這樣的課堂作準備,自己主動預習、了解、掌握課本的內(nèi)容。這不光可以樹立學生的信心,也能讓學生產(chǎn)生對學習的興趣。逐漸地,學生的語文成績也會有所提升。
二、逐步提高知識難度
職高學生的基礎通常很差,因此高一語文教學開始難度要降低一些,然后循序漸進,逐漸增加教學內(nèi)容的難度。職高學生對學習本來就有畏懼心理,如果高一課堂內(nèi)容難度較大,學生掌握不了,就無法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的信心,更不用說對學習的興趣。所以,低的出發(fā)點很重要,在他們有了學習興趣之后,再逐漸進行拓展,逐步加深難度。
三、多開展討論課
職高學生一般很難獨立思考,語言表達能力也是一個難關。為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也參與到課堂中來,課堂討論是一個很好的方法。討論的形式有很多,比如同桌之間,或者前后桌四人一個小組。討論中要有交流,要有記錄,小組內(nèi)討論結(jié)束后,小組間再進行較量。慢慢的,那些性格內(nèi)向、消極的學生也會被帶動起來,參與進來。
職高的學生可能在小學或者初中的時候已經(jīng)錯過了學習的最好機會,但現(xiàn)在把握住也不晚。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研究學生心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好學生,為他們接下來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摘 要:提高高一語文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是高一學生增加知識積累、充實精神生活、開拓思考空間、陶冶審美情感、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本文論述了精心引領,以興趣促進閱讀,關注社會熱點;推薦書目,以佳作吸引學生,培養(yǎng)人文情懷;適當訓練,以問題帶動閱讀,加強閱讀指導;讀寫結(jié)合,在閱讀中多感悟,提高寫作水平四個提高高一語文課外閱讀有效性的主要抓手。
關鍵詞:課外閱讀 精心引領 推薦書目 適當訓練
讀寫結(jié)合
在高考語文能力層級中,鑒賞評價、表達應用和探索等是難度較高的能力等級要求,這樣的能力需要在大量的閱讀及深入的思考過程中培養(yǎng)。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根本途徑在于更新閱讀教學理念。然而在教學實踐中,語文閱讀文本很難有明確的梯度劃分,因此學生往往也忽略、不重視文本的深入閱讀,這就向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要帶著學生、伴著學生一起閱讀、一起成長。只有教師率先示范,才能真正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進行個性思考。
一、精心引領,以興趣促進閱讀,關注社會熱點
知識改變世界,讀書豐富人生。閱讀是認識自然與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語文學習中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和手段。認真而細致的閱讀,可以增加知識積累,可以充實精神生活,可以開拓思考空間,可以陶冶審美情感。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那么語文學習必將成為無源之水。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30年的經(jīng)驗使我相信,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是否會很好地閱讀。能邊讀邊想的學生,比起那些不會迅速閱讀的學生,處理任何事情都要更快些、更順利些。”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把學生的閱讀興趣拓展到課外,營造閱讀的氛圍,培養(yǎng)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在平時要有意識地積極營造一種濃厚的讀書氛圍,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通過這種個性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進一步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探究性的閱讀習慣和方法,為其日后深入地自覺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之下,培養(yǎng)了對閱讀的興趣,然而,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教師所倡導的方向不可能完全一致,學生也有他們關注的熱點、熱門書籍等,對于學生的這種自發(fā)性閱讀,教師應該辯證地看待,甚至要“放下身子”,了解他們喜歡的作品,把握他們的脈搏,與他們在閱讀上進行互動交流,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督促學生、鞭策學生去看更多的書,以期獲得更寬廣的視野。學生大量地閱讀,思維會大大超前,對社會生活的關注會加大,對人生的思考和理解能力也會隨之增強。閱讀教學的本質(zhì)就是使學生能感悟語言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更真切更豐富的人生哲理,從而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二、推薦書目,以佳作吸引學生,培養(yǎng)人文情懷
課外閱讀能延伸教材內(nèi)容、拓寬認知視野,這就需要教師選擇一些優(yōu)秀的作品推薦給學生,力求文質(zhì)兼美,既要重經(jīng)典,又要兼具時代性。一本好書能使學生了解這個世界和更好地認識自己,培養(yǎng)學生內(nèi)在的一種人文情懷。
學生的閱讀應該是多層次的,可以是主題閱讀,也可以是專門閱讀,比如雜文之類的文體閱讀,以某位作家的作品為主的專集閱讀等。教師可以按照“散文小說詩歌類”“傳記類”“藝術社會哲學類”等類別向?qū)W生推薦作品,或者分成:“小說”,比如四大名著選讀,魯迅作品選讀,金庸作品選讀等;“散文”,比如《論語》《古文觀止》《文化苦旅》《我的精神家園》《瓦爾登湖》等;“戲劇”,比如關漢卿、王實甫、曹禺、莎士比亞等作者的作品;“詩歌”,比如《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泰戈爾詩選》《余光中詩選》《普希金詩選》等;“傳記”,比如《馬克思傳》《居里夫人傳》《拿破侖傳》等。把閱讀與傳統(tǒng)文化聯(lián)系在一起,熟悉民族歷史,增強民族情感,激發(fā)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真正領略優(yōu)秀作品的人文內(nèi)涵。同時,對這些作品進行一些簡要的介紹或者選擇一些片段讓學生“先睹為快”,讓學生在這些書的引導之下,主動購書、看書,并且互相之間交換書籍、交流閱讀感受等,在班級中形成濃郁的讀書氛圍。
三、適當訓練,以問題帶動閱讀,加強閱讀指導
從高一起始就應該教會學生做閱讀的“減法”,就是說要讓學生重視對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學會在極短的閱讀時間內(nèi)迅速抓取文本的主要信息、重要信息,能分清主次,抓住核心內(nèi)容(主題、結(jié)構(gòu))等,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文章的效率。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要想學好語文,不進行一定的語文實踐和訓練肯定是不行的。教師要用新的課改理念、新的語文課標和新的培養(yǎng)目標來指導語文教學,要徹底摒棄教師機械地訓練、學生被動地學習的教學模式,但是對于一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好的語文教學傳統(tǒng)應該繼續(xù)發(fā)揚,發(fā)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從整體上把握文本內(nèi)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情感。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述、評價和質(zhì)疑。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在學生閱讀的開始階段,教師不妨把考綱上“現(xiàn)代文閱讀”的要求印發(fā)給學生,這些要求雖然指向考試,但是它的內(nèi)容實際上也是能力點的要求。如果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從“理解”“分析綜合”“鑒賞評價”“探究”等角度有意識地加以重視,也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抓手。散文有散文的要求,小說有小說的要求,兩種類型都要抓,分門別類地進行不同的鑒賞閱讀。
四、讀寫結(jié)合,在閱讀中多感悟,提高寫作水平
讀寫結(jié)合,是提高閱讀有效性的核心。閱讀如果只是停留在讀的層面,學生盡管也有收獲,但是這種收獲的多少無法檢驗衡量,只有與寫作結(jié)合,為寫作服務,這樣的閱讀才能真正有效。寫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閱讀,是閱讀能力的最高體現(xiàn);反之,閱讀為寫作奠定基礎,是寫作的必要鋪墊。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會與作品的人物進行思想交流,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文字把交流的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魯迅先生說:“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練習,此外并無心得與方法?!边@是先生的經(jīng)驗總結(jié),“多看”即多閱讀,這是寫好文章的根本途徑之一。語言是文章最出彩的花樣,文辭積淀是提升語言的基礎,模仿和借鑒是提升語言的捷徑。這些都需要學生的大量閱讀,在閱讀中感悟,從而轉(zhuǎn)化成自己的一種風格。在閱讀教學中落實“讀寫結(jié)合”,也就落實了新課標中提出的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達到高度統(tǒng)一的要求,也就達到了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
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布置好每天的摘抄任務,不是簡單的摘抄好詞好句,在摘抄文字之后要有點評與感悟的內(nèi)容。點評,主要是結(jié)合考綱的要求,從“分析綜合”“鑒賞評價”“探究”等角度展開對文本的細致閱讀,比如將“分析作品體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xiàn)手法”和“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語言的表現(xiàn)力”的要求與文章中具體的字詞句聯(lián)系起來,將能力訓練落到實處,學生掌握方法并養(yǎng)成習慣之后,自然而然就會這樣去開展閱讀活動,在一次次的點評中不斷積累閱讀的感受與體會。感悟,主要是針對一些思想性較強的文字,它帶給人較多的觸動與思考,學生通過“感悟”的過程將書中的思想與自身的體會連接,聯(lián)系生活,聯(lián)系社會,獲得更為真切有效也更為具體深刻的認識,這些思考不僅對于語文學習,甚至對于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價值。
要想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語感的培養(yǎng),完成文本的解讀,完成技能的訓練,完成文本的延伸,完成思想和情感的陶冶。
閱讀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有重要的作用,提高閱讀的有效性關鍵是要把閱讀落到實處,教師應該將閱讀的有效性作為教學目標,不必界定課內(nèi)課外,“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語文課堂要變成自主閱讀的沃土,而課外閱讀也應該是課堂主陣地的拓展和延伸。
摘 要:從五個方面論述了知識積累的方法。
關鍵詞:筆記;錯題檔案;知識卡片
剛進入高中的學生,總是不知道怎樣才能提高語文成績,其實語文成績的提高需要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筆者就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知識積累的方法。
一、做好筆記
課堂容量多,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教師在課堂中分析的文章結(jié)構(gòu)、強調(diào)的字詞含義、人物形象分析方法,詩歌鑒賞技巧、文言文閱讀技巧、記敘文寫作方法、議論文寫作技巧等均要做好筆記。筆記要靈活,對文章的分析,字詞的理解可記在課本上,而系統(tǒng)性的知識則應記在筆記本中。記筆記要有側(cè)重點,教師反復強調(diào)的,板書的,都應該記下來,還應學會歸納、整理。能將一個單元、一本教材、一個知識體系做系統(tǒng)的歸納,這樣有利于構(gòu)建知識體系。
二、建立錯題檔案
做錯題不可怕,關鍵是要吸取教訓,不能在類似問題上跌倒多次,建立錯題檔案就顯得很有必要。作業(yè)、練習、試卷出現(xiàn)的錯誤,在錯題檔案中簡要概括,指出錯因及改正方法。有些錯題可直接剪下來,粘貼在檔案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將錯題檔案翻翻,長此以往,類似錯題出錯可能性就很少了。
三、制作知識卡片
把一些不易記憶的字詞、成語及含義,寫在卡片上,每天帶上一兩個,在上學的路上、晚休之前,拿出來看看,把那些很美的詩句、很好的文段、富有哲理的名言名句,記錄在卡片上,早上拿出來讀讀。這些看似細小的行為和方法,都可以為你積累語文知識做出很大的貢獻。
四、處處留心
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習語文,積累和留心非常重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掌握好課本知識的同時,要關注社會,體會生活。多看新聞、多讀報紙、多感受自然。了解國家動態(tài),了解社會,從中感受真善美,積累寫作素材,提高認識;感受自然,陶冶情操,體會大自然中的語文成分。
五、勤閱讀,勤思考,勤動手
語文和其他學科不同,有些學生平時并不怎么用功,考試成績卻不差。因為這些學生都善于思考,喜愛閱讀。高一新生,要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要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多思考、多練筆,可以寫讀后感或周記,可以是一篇文章或一個句子。還要多練字,讓字成為自己的門面。多朗讀,讓誦讀成為一種享受。堅持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不知不覺中你的語文水平已經(jīng)上了一個臺階。
總之,語文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高一學生要多從以上五個方面去實踐,堅持下來,三年后你會發(fā)現(xiàn),你已經(jīng)是出類拔萃的人。
(作者單位 解曉娟:陜西省鎮(zhèn)安縣第二中學 盧木:陜西省鎮(zhèn)安中學)
摘 要:高一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教師和學生的“雙主”地位,創(chuàng)設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思維,讓課堂充滿活力,從而使他們在探究的樂趣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關鍵詞:高一語文;課堂教學;地位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我努力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經(jīng)過一學年的努力,取得了較大的成績?,F(xiàn)將我對高一語文教學的幾點看法進行小結(jié),以促進今后的教學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一、注重教師和學生的“雙主”地位
教育是人施之于人以影響的互動過程,其核心關系是教與學,缺少任何一方的參與都不成為“教學”。因此,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充分協(xié)調(diào)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互動,才能達到教學相長。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討論―講授式”教學方法是最可行也最能體現(xiàn)“雙主”地位的教學方法。比如,在歸納課文中心思想、總結(jié)課文寫作特點、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時,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討論,這樣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主動、緊張地思考所討論的中心問題,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由于高中這一年齡段的學生都有強烈的表現(xiàn)欲,因此,課堂討論不僅能訓練學生主動思考、獲取知識的能力,還能使他們意識到團結(jié)協(xié)作、獲得答案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在討論中有可能出現(xiàn)偏離主題的現(xiàn)象,教師要不失時機地進行引導,防止討論中出現(xiàn)的偏差,保證討論的順利進行。
二、創(chuàng)設情境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F(xiàn)文者,披文入情?!闭n文本身也是情動辭發(fā)的產(chǎn)物。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因此,教學中要根據(jù)不同內(nèi)容運用直觀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境教育為載體,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于無聲處”引起學生共鳴同識,使學生情感受到熏陶,這樣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文中心思想的理解,而且能增加了感染力。比如,在講解《我的四季》時,可以以播放幻燈片的形式向?qū)W生展示一年四季風景變幻的圖片,并伴以優(yōu)美的旁白,讓學生切身感受春夏秋冬的周而復始、輪回不止。在這一過程中,既能增強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惜生命等健康的感情,又能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執(zhí)著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縮的人生態(tài)度,最終達到因文解道、因道悟文的目的。
三、幫助學生分析文章并概括中心思想
“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笨梢哉f,文章的寫作思路和中心思想是作者思想感情的集中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我認為,指導學生概括中心思想、分析作者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手法,是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措施。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有抓線索、抓“文眼”等,比如《荷塘月色》一文,抓住“頗不寧靜”這一文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感情線索,就探出了作者思路,作者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的不滿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躍然紙上。而《江南的冬景》中“明朗的情調(diào)”就是“文眼”,在一種明朗的氛圍中,情和景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表達了作者對江南冬景的摯愛,顯示了作者卓越的藝術才華。
四、精講范文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語文課堂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其關鍵是教師對課本范文的講解。因此,在語文課文的備課工作中,我認真研讀課文,并做好工整詳細的教案,能做到教材、資料、學生齊備。由于充分的準備和高度的投入,加上啟發(fā)式的教學模式,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課堂氣氛活躍,對課本范文的掌握度較高。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精講范文的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記住中心思想、記住文章段落,而是通過講解過程,使學生把握一種思維方式,把握思維過程,并將這種思維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
五、開展多種多樣的語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
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就是知識的積累和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所以,在搞好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的同時,還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通過組織舉辦詩歌朗誦比賽來鍛煉學生的朗誦能力,通過開展演講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讓學生上講臺表演來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等等。這些活動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又使他們的綜合素質(zhì)得到提高。
六、抓好閱讀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在高中階段,由于課業(yè)比較繁重,特別是理科學生在課余用于學習語文的時間很少,語文水平明顯處于弱勢的地位。但是語文教學不能單靠課堂教學,必須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理科班的語文教學質(zhì)量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的要求,我把標準中推薦的閱讀范文介紹給學生,并指導他們制訂可行的讀書計劃,利用課余時間讀名著,通過靈活的形式檢查他們的閱讀情況,以保證課外閱讀得到切實的落實。通過課外閱讀,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增長學生的見識,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的熱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成績只能代表過去,教學鉆研是無止境的。在今后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還將繼續(xù)向其他優(yōu)秀教師、有經(jīng)驗的前輩學習,注重教育科研,注重學習方法的創(chuàng)新,訓練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的主動性,爭取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層次。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從事的是一項良心工程,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fā)現(xiàn)、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fā)現(xiàn)其規(guī)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圣歷史使命。
【摘要】在大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大背景下,課時大幅度減少,但是內(nèi)容并沒有減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既完成教學任務又能得到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既能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又能有效跟高考接軌,為高考復習打下夯實的基礎?本文針對高一語文教學教法做了簡要的探究。
【關鍵詞】高一 語文 教法 高考
在大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大背景下,課時大幅度減少,但是內(nèi)容并沒有減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既完成教學任務又能得到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呢?
在逐漸熟悉新課改的理念的過程中,認真思考了在新一年的教學中,針對高一新生以及他們在語文學習中的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對高一語文教學進行了探究。
在整個高中的語文學習當中,高一的語文學習是一個很重要且很關鍵的階段,高一一學年語文要完成必修一到必修四四本書的學習,這為高三的復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也是積累儲備知識的主要時期,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階段。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學習語文時不得要領,花費大量時間學習成績卻不理想,學習信心受挫,從而造成學習興趣降低,成績的不斷下滑。
1.高中語文與初中語文的不同點
高中語文教學課程內(nèi)容繁多,課時量少,高考壓力大,在課堂上,生動活潑、暢所欲言、合作探究的教學和學習方式較多,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形成文字表達的方式較多,這也更符合高中課程標準所規(guī)定的"發(fā)展獨立閱讀能力"、"注重個性化閱讀"、"養(yǎng)成獨立思考、質(zhì)疑探究的習慣";在課外,合作探究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比比皆是,充分發(fā)揮了語文促進學生發(fā)展的獨特功能,使全體高中學生獲得應該具備的語文素養(yǎng),并為學生的不同發(fā)展傾向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體現(xiàn)出高中語文教材的知識技能密度大、難點多、要求高、坡度陡的特點。
初中的語文學習方法較單一,有許多內(nèi)容"讀讀背背寫寫"即可完成,相當一部分學生主要采用機械記憶識記的學習方法;而高中語文由對基礎知識的掌握轉(zhuǎn)變到對課文深入、細致的閱讀理解,分析鑒賞,應該多用一些分析、討論、比較、啟發(fā)的方法,加強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加強本學科知識與社會、與生活的聯(lián)系,并學會知識的遷移,注意各學科之間的滲透交叉,把過去的學會與現(xiàn)在的會學銜接起來。所以,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方法紛繁多樣。
2.高一學生學習語文存在的問題
2.1 不良的學習習慣
初中科目較少,課業(yè)負擔較輕,語文學習的內(nèi)容比較淺,能力要求層面較低,而高中科目較多,學習壓力較大,語文學習更注重的是學習方法的積累,如果還是按初中的學習習慣,那想學好高中語文也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2.2 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
很多同學進入高中以來還是把初中的學習態(tài)度帶進了高中的學習生活。他們認為自己在初中的三年里并沒有很用功刻苦,只是在初三的一年里才抓緊時間就很輕松的考上了高中,有的很可能還進了重點中學的快班,尖班,從而覺得高中也不過如此。因此也認為,高中也是這樣的,高一高二也可以隨便學習一下,根本用不著用功,也一樣能有好成績,考上理想的大學。再加上語文科目近年來不太受重視,特別是對于理科班的學生,更是對語文不屑一顧,認為語文嘛,隨便學一學就可以考個一百多分。具有這樣想法的同學就大錯特錯了,因為高考不同于中考,中考是過關性考試,而高考卻是選拔性考試,高考的題目具有很強的選拔性,成千上萬考生中選拔優(yōu)秀人才,而能夠脫穎而出的優(yōu)秀人才卻是少數(shù)的。如果一直抱有僥幸心理,想在高三時在發(fā)奮努力一兩個月就能考上大學,那最終的結(jié)果將讓你后悔終身。很多同學到了高三整體復習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很多知識都處于缺漏狀態(tài),這時候從頭再來積累記憶,為時已晚。
2.3 學不得法
上課時,老師把每課的重點知識做了講解并歸納總結(jié),而一部分同學上課沒有專心聽講,對要點沒有聽到,筆記記了一本子,但是課下不去及時鞏固、總結(jié)、尋找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方法只是記在了本子上而沒有記載腦子里,做作業(yè)時也只是為了完成作業(yè),背誦時,不是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還是按照初中的方法死記硬背,高中很多篇目較長的文言文,單憑死記硬背是很難完成的,久而久之,學習跟不上老師的進度,拖欠越來越多,難題越積越多,解決起來的就越困難。
還有的上課不聽講,下來自己憑借參考書自學,結(jié)果卻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針對學生學習上出現(xiàn)的問題,我從高考語文試題的幾類題型出發(fā),對高一語文教學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3.古代詩文閱讀
3.1 文言文閱讀
高考新課標考試大綱中規(guī)定:高中階段語文學習要掌握常見的120個文言實詞和18個文言虛詞的含義及在文中的用法,要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這些知識如果等到高三總復習時再來歸納總結(jié)記憶,一是時間不允許,再者學生也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記住和掌握。因此,我建議在高一教授文言文時,就要重點去強調(diào)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及用法,并作歸納總結(jié),此時詞匯積累量少且時間寬裕,能夠及時的進行檢測,反饋掌握情況,為高三的復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另外,文言文翻譯句子歷年來都是失分較多的題型之一, 翻譯句子的前提就是掌握重點實詞及虛詞的意義及用法。再者就是在翻譯是要做到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初中的文言文大多內(nèi)容淺顯,沒有太多難懂的文言實詞、虛詞,高中以來,隨著知識結(jié)構(gòu)的變化,知識深度的加深。高中所學習的文言文難度就有所加大,程度有所加深,要扎實掌握這些實詞、虛詞,在高一剛開始學習文言文時就要嚴格執(zhí)行高考考試大綱要求,做到翻譯句子時,字字落實,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使學生脫離文言文翻譯書,通過字組詞,詞連句,最后再根據(jù)上下文整理通順的方法翻譯文言文,通過高一高二的連續(xù)不斷的訓練,到高三復習時,學生面對課外文言文也就不再有懼怕和抵觸心理。
3.2 古代詩歌鑒賞
新課標考試大綱要求古詩鑒賞包括以下兩個考點:
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
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古代詩歌鑒賞是高考學生失分最多的題型,也是學生最害怕最難掌握的題型。失分的原因主要有:答題語言不規(guī)范,沒有詞語可用,不會使用專業(yè)術語;答題格式不符合要求,不分層次,沒有分條縷析;讀不懂詩歌,更不用說理解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了。
高一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就是詩歌學習,學生剛開始進入高中語文詩歌學習,那么就要從頭抓起,從高一開始就學習規(guī)范答題,練習使用專業(yè)術語。經(jīng)過三年的練習,積累,高考時使用專業(yè)術語,規(guī)范答題自然不是什么難事。
4.語言文字運用題
語言文字運用題我主要從正確使用成語和辨析修改病句兩大方面來談。
成語是語言寶庫中的精華,也是文化的積淀,不斷的積累并梳理學過的成語,也是語文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
這么多的成語,都到課業(yè)壓力很重的高三去記憶,恐怕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此,從高一開始,就可以著手進行分類整理,例如可以從以下幾類開始:
4.1 容易望文生義的成語:罪不容誅、文不加點、七月流火等
4.2 褒貶易混的成語:彈冠相慶、胸無城府、連篇累牘等
4.3 褒貶兩用的成語:如虎添翼、粉墨登場、獨善其身等
4.4 易重復運用的成語:水到渠成、生靈涂炭、三令五申等
4.5 有特定含義的成語:妙手回春、舉案齊眉、首當其沖等
4.6 常見且易錯的成語:差強人意、側(cè)目而視、慘淡經(jīng)營等
4.7 表示謙敬的成語:蓬蓽生輝、忝列門墻、敬謝不敏等
許多老師也讓學生在做知識的積累,但是學生到了要用時也還是沒有記住,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沒有分門別類,一味的抄寫,查找,針對這一問題建議要將積累的知識進行分類,將同一類型的放在一起對比記憶,并且可利用課前三分鐘時間進行檢測,加強記憶,日積月累,形成完備的知識體系。
辨析并修改病句這類題很大一部分的學生都是采取連蒙帶猜的方法,正確率不高。修改病句主要涉及的相關知識就是語法知識。中考已經(jīng)不再專門考察語法知識,所以在現(xiàn)在的初中階段的學習中,語文語法知識的講授已經(jīng)涉及的很少,甚至不再涉及。那么老師在高中開始時就要進行語法教學,是學生能掌握最基本的語法知識,這是修改病句的前提。另外,文言文的學習中詞類活用,特殊句式也涉及到一部分的語法知識。
從高一就開始跟高考接軌,注重課堂的高效性,將高一的每一堂課都跟高三的復習乃至高考題聯(lián)系起來,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積累,必定能為高三的復習提供有力的幫助,打下夯實的基礎,那么想在高考中收獲好成績也就不再那么難了。
《教學大綱》指出:“高中階段,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現(xiàn)代語文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聽說能力?!边@就要求我們要做高中、初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工作。學生由初中進入高中,由少年期進入青年期,其心理趨向是從經(jīng)驗型向理論型發(fā)展,其間也有一個過渡銜接過程。高中語文教材中抽象邏輯思維的內(nèi)容增加,抽象程度增高,從具體到抽象也需要加強思維訓練,作好銜接工作就顯得更重要。
怎樣做好初中、高中兩個學段的教學銜接工作呢?溫故知新,循序漸進。
教師要熟悉初中教材,作好銜接的準備工作。現(xiàn)行初中新編教材系統(tǒng)介紹了拼音、文字、標點、詞匯、語法和修辭等基礎知識,還設置34個作文訓練、9個聽說訓練和23個語文活動,內(nèi)容全面,實用性強。每冊附錄里還專門介紹了各種主要文體的一般常識和閱讀方法。高一教師應將初中教材的有關內(nèi)容進行分類整理,結(jié)合高中一冊教材分項列出對應的知識體系和訓練序列,恰當安排銜接計劃。例如高一冊第一單元記敘文,在《寫景狀物的一般要求》中,強調(diào)了“抓住景物特征”、“注意觀察點”和“須有明確的立意”。與此對應的內(nèi)容,在初中一冊《作文訓練》中有《觀察細致才能寫得具體》的知識短文,并且指出隨觀察位置的不同,可分為“定點觀察”、“動點觀察”和“散點觀察”。又在初二冊的附錄中有《課外練筆》,要求寫觀察記錄,并提供例文,以作借鑒。這樣把高、初中有關觀察的知識集中在一起進行訓練,銜接自然,溫故知新,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著眼基礎,融會貫通。
在單元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作好基礎知識的銜接。高中一冊有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和散文單元,能與之對應銜接的有初二冊的記敘文、散文,初三冊的說明文,初四冊的議論文。在單元教學中,要求學生結(jié)合初中相關單元的知識內(nèi)容,了解每一種文體文章的特點和閱讀的規(guī)律。在具體操作中,要在學生獨立研讀課文的基礎上把握課文內(nèi)容,分清文章層次,理清作者思路,明確中心意思,領會寫作意圖,評價內(nèi)容和寫法。由學生分析綜合,歸納概括,經(jīng)互相研討,以謀求結(jié)論。教師根據(jù)情況,適時引導,教會方法,不把結(jié)論直接告訴學生,由學生自己下結(jié)論,如有不妥,教師糾正。例如高一冊的議論文單元中,在《基礎知識?把握觀點和材料的關系》一文中,介紹論點和論據(jù)的知識就比初中教材深刻些。教學中結(jié)合初中四冊《議論文的閱讀》,可以在學生認真研讀上述兩篇文章之后,提出了一個口頭作文練習:《談談議論文的論點》。首先師生根據(jù)短文列出要點,明確思路,理清層次,然后作口頭作文。一位同學的口頭作文如下:
論點是議論文的三要素之一,是作者對所論述問題的見解和主張,是議論文的靈魂。一篇議論文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還可以提出幾個分論點,用來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議論文的論點必須是正確鮮明的,表述的文字必須簡明、確切,在形式上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句子。論點提出的方式有以下幾種:用標題標明中心論點,在文章的開頭提出中心論點,在文章末尾出現(xiàn)中心論點,在論述過程中提出中心論點,在文中沒有集中明確的表述,要由讀者自己用明確的語言把它概括出來。
這則口頭作文要點突出,思路清楚,語言準確,贏得了全班同學的熱烈掌聲。從眼神、情緒上看出不少學生也能作出這樣的回答。隨后,學生自己提出一個課外作文題《談談議論文的論據(jù)》,以加深對這方面的認識。
事實證明,初中教材的一些基礎知識,由于受年齡、知識水平等局限,學生未必完全明白,進入高中后要求學生回過頭認真研讀,居高臨下,融會貫通,定有新的收獲。強化思維訓練,培養(yǎng)語文能力。在思維訓練的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能力。分析、綜合是思維的過程,概括是思維的基礎,培養(yǎng)概括力又是語文能力的基矗在日常生活中的聽說讀寫,說和寫要有明確的中心,聽和讀要了解其說和寫的意圖,這種表明自己的觀點,明確對方的意圖,都必須概括。只有概括,才能見物知類,觸類旁通,實現(xiàn)知識和技能的遷移。另外,在思維訓練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yǎng)思維品質(zhì)。即深刻性、靈活性、獨創(chuàng)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比如對詞語的深刻理解就要注意語境,離開語境理解詞語,就是靜止的、簡單的、表層次的,注意語境的多方面因素,才能理解到詞語是動態(tài)的、綜合多種因素的、深層次的。在這樣的分析、綜合過程中,也就培養(yǎng)了思維品質(zhì),訓練的能力也就有綜合性。再如在閱讀課文方面,初中只要求“感知”課文內(nèi)容,即對課文有一個直接的反映,簡單的認識;而高中則要求學生“把握”課文內(nèi)容,也就是要占有課文所涉及到的知識,要變作者的認識為自己的認識,這就要求從整體上理解課文內(nèi)容,并以此為基礎分析課文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分析作者的思路及寫作方法等。這種從“感知”課文內(nèi)容到“把握”課文內(nèi)容的訓練過程,符合學生思維發(fā)展由經(jīng)驗型到理論型的軌跡。高中階段的教學銜接工作做得好,這個轉(zhuǎn)變就好,對教學就有利。高中階段的“思考和練習”中的問答題,是學生最難掌握的,要想作出符合題意的答案來,必須要有較強的概括力。如果重視回答問題的思維過程訓練,也是可以逐步培養(yǎng)的。首先進行分析,認準解題方向,根據(jù)要求提出答案的要點,對要點之間的關系作分析后,理清答案的思路,最后組織語句作出解答。這個答題過程的分解,培養(yǎng)了思維品質(zhì),訓練了概括能力,提高了語文能力。
培養(yǎng)學習興趣,完善學段銜接。
學生上高中后,課業(yè)負擔加重,難度加大,視語文的讀寫為“苦差事”。這種不健康的狀況,促使我們要重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觸發(fā)學習動機,變被動為主動;培養(yǎng)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鍛煉意志,變怠惰為勤奮;激發(fā)情感,變厭惡為喜好;塑造性格,變脆弱為堅強。這就要求我們改進教學方法,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活動,引導學生獨立研讀文章,開展課堂討論,形成一個勤奮好學的良好氛圍。這里要特別提起的是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問題。九年義務教育《語文教學大綱》在讀寫聽說四個方面,分別提出了“培養(yǎng)默讀習慣”、“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初步養(yǎng)成修改文章的習慣”、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專心聽講的習慣”、“有禮貌說話的習慣”。這些習慣,還有部分學生尚未完全養(yǎng)成,高中階段還要加強培養(yǎng),并改正不良習慣,力求完善初高中的學段銜接。
作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學段,由于教學要求、教材、考查方式等因素的不同,高中語文教學與初中語文教學之間形成了一個大的跨度。高一年級既是學生初中學習的飛躍,又是高中學習的起點與基礎,在客觀上起著高中與初中銜接與過渡的作用。如何搞好高一語文教學與初中教學的銜接,對高一新生盡快適應高中語文學習,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有著重要的意義。
1.切實加強研究高中、初中語文課程標準。
研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及《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是做好高初中語文教學銜接的前提。課程標準是教師實施教學的準繩,也是完成高中初中銜接順利進行高中語文教學的依據(jù)。為了使高一語文能順利地與初中語文教學銜接,語文教師在接手高一新生之前極有必要自覺研究高中、初中語文課程標準,全面了解兩個學段的目標要求。初中課標從“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提出來要求,“著重培養(yǎng)學生語文實踐能力”,“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整體把握的能力”;高中課標則從“積累?整合”、“感受?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發(fā)現(xiàn)?創(chuàng)新”五個方面提出要求,“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初中、高中的目標的側(cè)重點是不一樣的,高中的教學目標是在初中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全面拓展和延伸。深入研究、比較初中高中的課程標準,了解初高中教學的連貫性,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能力層次的梯度問題,分析比較其異同及斷層之處。教師只有真正做到對初中、高中課程標準心中有數(shù),針對高一年級學生的身心特征、認知水平和教學目標,設計不同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才能切實提高銜接教學的效果。
2.研究高中、初中語文教材。
研究高中、初中教材是做好教學銜接的保證。教材是依據(jù)課程標準來編寫的,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重要憑借和依據(jù),是學生獲取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載體。高一語文教師主動去研究高中、初中教材,深入分析課程標準目標在教材上的分布點,對高中、初中幾冊教材的語文知識和能力目標進行分類梳理,分析比較閱讀、寫作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等方面,了解高中教材中哪些是在初中的基礎上提高了要求,哪些又是高中、初中之間斷層的地方。研究透了高中、初中教材,教師在開展高一語文教學時便能做到“瞻前顧后”,從而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遷移。如果高一語文教師不重視研究高中、初中教材,在教材的處理上、教學的銜接上就會有不當之處,這就會嚴重影響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教師應從宏觀角度人手把握高中、初中語文教材的特點,思考各個階段的側(cè)重點和各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提高高一語文教學效率。
3.查漏補缺,強化語法知識的銜接。
語文學習離不開語法知識。在高中語文學習中,解決語句修改、長短句變換、句子銜接、仿寫、文言文實詞的活用、虛詞的作用、特殊句式,甚至閱讀理解都直接或間接要用到語法知識。而學生進入高一時一遇到語法問題,特別是學習文言文遇到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問題時則顯得困難重重,無所適從。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學生的語法知識太缺乏了。初中要求學生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但并沒有具體說明“基本”所包含的范圍和對象,加上初中語法只學不考,所以目前初中教材沒有“語素”、“句群”等知識的介紹,在實際的教學中語法知識也得不到保證。而高中課標中也只是提對文言文語法知識的要求,既沒有提及對初中語法知識的補充要求,也沒有進一步的“語義、語境、語體、語用”等知識的介紹,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卻要時時用到語法知識。因此,高一語文教師要在學生中作一些問卷調(diào)查,了解高一新生的語法知識達到了一個怎樣的水平,哪些需要補充,然后有針對性地結(jié)合教學實際,適當補充相關的語法知識。如結(jié)合“理解句子”的訓練介紹一些復雜單句和多重復句知識,讓學生從語法的角度把握句子的結(jié)構(gòu)、理解句意。幫助學生查漏補缺,補充語法知識,能使學生在知識的斷層處形成一條完整的知識鏈,從而有利于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提高高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
4.溫故知新,加強高中、初中教材教法的銜接。
較之初中,高中教材一般課文長,容量大,內(nèi)容涉及復雜的人生哲學,思辨意味重,理性色彩濃;文言文比重增大,學習的難度加大。如果教師有意識地把“知新”和“溫故”結(jié)合起來,前引后連,以舊引新,以新帶舊,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給學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教學環(huán)境,在知識銜接的同時,知識的深廣度也相應得到發(fā)展,促進學生知識系統(tǒng)化,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加強學法指導,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初中屬于義務教育,能力要求較低;而高中屬于非義務教育,教材的內(nèi)容增加了,難度也加深了,知識點增多了,注重平時積累,向課外延伸多,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學能力。而剛進入高一的學生思想準備不足,不能一下子適應教學,因此高一的語文教師應特別注意指導學生如何學習,包括如何預習、怎樣讀書、記筆記、如何積累作文材料,如何思考問題及考試方式的差別,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較強的自學能力,應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當作教學常規(guī),教師高度重視學生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高一年級,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抓好預習――聽課――復習――作業(yè)――小結(jié)五個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如何整體把握全文,怎樣篩選文中重要信息,怎樣概括要點等,通過強化訓練,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總之,每一位高中語文教師都應該積極、主動對待高初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問題,都應認真、細致去思考研究高初中語文教學的銜接問題。高中、初中語文教學銜接得好,必然會帶動高一新生的語文學習更快進入正常有序的軌道,讓每個學生更容易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語文學習方式方法,從而推動高中語文教學質(zhì)量大面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