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30 08:31:56
序論:在您撰寫兒童文學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兒童文學”是高等師范類本科院校小學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也是一門能夠充分體現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課程。為了使課程在專業(yè)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應有的價值,“兒童文學”應當面向它的培養(yǎng)對象,在課程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以及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思考和改革。
一、準確定位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的確立,必須基于課程所隸屬專業(yè)對人才培養(yǎng)方向和目標的考慮。作為小學教育專業(yè)的一門課程,“兒童文學”的課程目標,應當與小學教育專業(yè)對人才的培養(yǎng)方向與目標保持一致,即立足小學教育,培養(yǎng)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素養(yǎng)。
“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有著天然的聯系。這不僅表現為它們的接受對象都是兒童,還表現為新課標頒布及實施以來,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進入小學語文教材,成為小學語文課程的重要資源。尤其是,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多由兒童文學素養(yǎng)的缺失而引起。例如,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院長、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朱自強教授認為,語文難教、語文難學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們的語文教育不是順應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文化并以此為資源,而是與兒童的天性、兒童的文化發(fā)生了激烈的、根本性沖突”。他認為,“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改革面臨的最重要的課題,就是從優(yōu)秀、經典的兒童文學那里開發(fā)真正的資源,探討新的語文教材編寫理念和兒童文學的文學教育方法”。
基于小學教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以及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的密切關系,“兒童文學”的課程目標應當定位于對本專業(yè)學生小學語文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育,具體說,它又可以分為“情感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三個層面。
“兒童文學”課程的情感目標,是指通過“兒童文學”課程的學習,學生應該達成的對“兒童文學”的正確認識和情感態(tài)度的目標?!昂芏鄾]有真正認真、廣泛接觸過兒童文學的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初始學習兒童文學課程都會把兒童文學視為低級、幼稚只會哄騙無知兒童的‘小兒科’,對兒童文學的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加之“我國的兒童文學研究,長期以來偏重文學的研究,很少從教育的角度進行研究”,也是造成學生對“兒童文學”課程認識不足的一個原因。對“兒童文學”的看法影響著學生學習該課程的態(tài)度,也影響著兒童文學課程作用的發(fā)揮。因此,樹立學生正確的“兒童文學”課程觀,使學生對“兒童文學”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和積極的態(tài)度,應當是“兒童文學”課程目標的一個重要內容。
“兒童文學”課程的知識目標,是指通過對課程的學習,學生應當掌握的兒童文學理論知識。具體說,“兒童文學”課程,應當使學生了解兒童文學與兒童年齡發(fā)展階段的關系、兒童文學鑒賞與閱讀指導的標準、兒童文學的一般原理、兒童文學常見文體的特征及其類型等基礎理論知識。
“兒童文學”課程的能力目標,指學生應當通過對該課程的學習,能夠運用所學理論對兒童文學作品進行閱讀與鑒賞;能夠運用所學理論對兒童文學常見文體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作;能夠結合小學語文教師的工作對兒童文學進行朗誦、故事講述及劇本的改編和表演等。
二、科學確定課程內容
1.從學生知識與能力構成的視角,確定課程的內容
一是兒童文學理論知識的板塊。這部分涉及的內容應該包括:兒童文學的特征、范圍等一般原理;常見文體的藝術特征、表現手法、代表作家或作品等;兒童文學鑒賞與批評的標準;兒童文學閱讀指導與編創(chuàng)原則等。
二是兒童文學閱讀與寫作的板塊。這部分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理解能力、批評鑒賞能力以及簡單創(chuàng)作的能力。相對于前一板塊的理論學習,這部分在學習方式上,更強調兒童文學閱讀與寫作的實際能力。
三是兒童文學藝術形式組織與表演的板塊。在兒童文學課程內,有許多的文學式樣可以通過藝術表演的形式來表現,比如兒童文學的朗誦、兒童故事的講述、兒童劇本的改編和表演等。通過這些藝術表演,一是加深學生對作品的閱讀與理解,二是能夠為將來從事小學語文教學提供職業(yè)演練。在該部分的學習中,強調學生對兒童文學藝術表演的參與及實際技能的提高。
在這三大板塊結構中,為了突出“兒童文學”課程的應用價值以及對學生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兒童文學理論知識板塊的內容宜少而精;兒童文學閱讀與寫作板塊、兒童文學
摘要:“兒童文學”是高師小學教育專業(yè)中文方向的必修課程之一;該學科的教學,要面向專業(yè)培養(yǎng)的對象,在課程目標的定位、課程內容的確定、教學方式的選擇、教學考評體系的建立等方面進行改革。
關鍵詞:小學教育;兒童文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8-0035-02
藝術形式組織與表演板塊的內容宜占較大比例。
2.按照兒童文學的功能和作用,確立文選內容
(1)注意作品的趣味性
兒童文學的最大特征是富有兒童情趣。因此,作品的選擇,要突出兒童的視角及濃郁的兒童情趣。比如,童話詩《綠色的和灰色的》用比擬的手法,講述了一個狡猾的狐貍想傷害可愛的小兔,結果綠色翠鳥幫助了小白兔,小白兔利用綠色的棕櫚脫離了危險,使狐貍一無所獲的故事。情節(jié)新奇、曲折,語言淺顯,韻律鮮明,非常符合兒童的閱讀興趣和心理。
(2)注意作品的知識性
兒童文學以其廣闊的題材,表現古今人事、社會和自然風貌,幫助兒童擴大眼界,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小蝌蚪找媽媽》通過一個經典的童話故事,告訴了孩子們青蛙的成長歷程;《麗的大興安嶺》、《一封從南極寄來的信》等大量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具有各種各樣的認識作用。
(3)注意作品的教育性
兒童時期是兒童學習道德規(guī)范、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時期,也是確定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初始階段。在兒童文學中,大量的作品都具有鮮明的教育作用。教師精選富有教育意義的作品供學生學習,使學生充分感受和認識兒童文學的這一特點和功能。比如,經典兒童劇《馬蘭花》對勤勞、質樸、善良的熱情歌頌,對懶惰、虛榮與丑惡的無情鞭撻;《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給孩子們傳遞的是知恩圖報以及不可太過貪婪的做人的道理。
(4)注意作品的審美性
在選文上,教材編寫者以及教師都應注意作品的審美功能。比如,民間故事《九色鹿》中美好的情感、《桂林山水》中美麗的自然、鄭振鐸《燕子》中優(yōu)美的語言等。兒童文學通過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語言、美的意境,使它的閱讀對象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教育。
三、靈活選擇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上,兒童文學的教學必須遵循理論講授和學生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知識學習和技能培養(yǎng)相結合的原則,靈活選用各種適宜的教學方法。
1.組織朗誦會
兒童文學的許多文體,例如兒歌、兒童詩歌、兒童小說、兒童散文等,都適合運用朗誦的方式進行教學。組織朗誦會,不僅會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的職業(yè)技能,為他們將來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和教學活動,提供技能鍛煉的機會和提升的空間。
2.組織故事會
可以運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兒童故事、童話、寓言、兒童科學文藝等的教學。學生對故事的繪聲繪色的講述,一方面促進了他們對作品的閱讀,另一方面也加深了他們對作品的理解,同時,也促進了他們口頭表達這一職業(yè)能力的提高。
3.兒童戲劇的編排演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經典的兒童戲劇文學進行編排和演出;也可以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理論知識,或獨立編寫兒童劇本,或對現有的其他文體進行適合舞臺表演的劇本改編。學生可以自由結組,編寫和排練劇本,再在課上進行表演。這種教學方式,無疑能夠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這樣的教學實踐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更為學生未來的職業(yè)儲備了能力和經驗。
4.多媒體及互聯網可以成為課程與教學的重要資源
兒童文學的一個最大特征就是它的“情趣”和“美質”,而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則可以充分地幫助體現兒童文學的情趣及美質的特點。比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或學生可以利用多媒體,選擇與作品內容諧和一致的背景音樂和畫面,進行閱讀鑒賞或誦讀活動。這樣,不僅使學生從單一枯燥的文字閱讀中生發(fā)新的學習興趣,文學作品的語言表達方式及其所傳遞的思想、情感也會借助視覺和聽覺的作用,更加生動或深刻地展現出來。這樣的教學效果,相比單純地文字閱讀,將是事半而功倍。
寫作是兒童文學教學內容的一部分。在學生的寫作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幫助或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創(chuàng)建博客或寫作空間。學生在這樣的博客或空間里,發(fā)表自己的習作,互評互賞,交流寫作心得,共賞寫作佳文。這樣,每一個學生都有發(fā)表的空間,并且既能看到別人的作品,做到取長避短,也能看到大家對自己作品的評價,做到揚長避短。
四、建立健全的課程考核與評價體系
兒童文學課程的考核與評價標準,應當從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出發(fā),基于學生未來職業(yè)素養(yǎng)培育的角度建立。
在評價內容上,能否熟悉并掌握兒童文學的一般理論知識、能否對兒童文學常見文體進行閱讀鑒賞以及簡單創(chuàng)作、能否很好地對兒童文學進行藝術形式的組織或表演,應該成為該課程評價的主要與核心內容。
在評價方式上,應該更多地考慮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及態(tài)度,同時,增加學生自評和互評的環(huán)節(jié)。做到自評與他評相結合,定期考試與平時考察相結合,書面考試與實踐考核相結合,從而對學生作出比較全面、客觀的評價,使評價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摘 要:全國師范院校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兒童文學課程目標存在不確定、不統(tǒng)一、不全面的問題,缺乏與小學文學教育目標的對接和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符合小學教育需求的兒童文學課程目標,即培養(yǎng)學生的學、讀、講、寫四種能力,并呼吁兒童文學課程亟待教材的修訂、師資的優(yōu)化和課時的保證。
關鍵詞:小學教育;兒童文學;課程目標;改革
一、小學教育專業(yè)兒童文學課程目標的實施現狀
全國師范院校小學教育專業(yè)開設兒童文學課程雖然已有十年左右的歷程,但各個學校的任課教師使用的教學大綱和課程目標大多是參照互聯網或自己編撰的,并沒有統(tǒng)一的版本。課程目標大多圍繞以下幾點:使學生掌握兒童文學的基本理論,了解兒童文學不同文體的特點,擴大兒童文學的閱讀量,提高兒童文學修養(yǎng),具備分析和鑒賞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初步學會撰寫兒童文學評論和創(chuàng)編簡單的兒童文學作品。概括來說就是:理論、文體知識、閱讀、鑒賞、評論、創(chuàng)編。有的教師因為課時有限沒有設置“評論、創(chuàng)編”的目標,也有教師設置了“通過課程學習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文學接受特點,有較強課外閱讀指導能力和文學活動組織能力”這樣較高層次的目標。整體來說,兒童文學的課程目標設置多而雜,也沒有目標的先后階段和權重之分,更沒有具體的教學方法指導與每一條目標相對應,這讓任課教師擁有極大主動權的同時也產生很大的不確定性。任課教師又極少是專業(yè)出身,多由相近專業(yè)教師兼任,基本采取以教材為綱的“一言堂”式純理論授課,沒有從課程目標出發(fā)去研究教學環(huán)節(jié),更是忽視了閱讀指導、評論、創(chuàng)編這些實踐環(huán)節(jié),再加上課時量不足,極易造成授課簡單化,讓本該生動多彩的課堂變得沉悶乏味,學生也很難真正領略兒童文學的魅力。
培利?諾德曼認為:“文學教育的目標就是提供兒童閱讀文學的樂趣。”[1]小學教育專業(yè)(文)是要培養(yǎng)未來的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作為小學生最重要的文學資源,其課程目標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一定要和小學階段的文學教育目標相對接。小學的文學教育目標是“關注學生情感和價值觀要素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自身的經驗世界的成長和豐富,也包括持續(xù)的文學閱讀的習慣和興趣的培養(yǎng)”[2],那么與之相對應的完整的兒童文學課程目標應該鍛煉學生學、讀、講、寫四種能力。
二、符合小學教育需求的兒童文學課程目標
(一)學:提升專業(yè)的理論素養(yǎng)
和任何一門專業(yè)學科一樣,兒童文學首先是一門具有獨立學術體系的文學門類,并不因為它的研究對象或讀者對它的低幼而羸弱,恰恰相反,兒童文學的學科起點很高,理論研究長期處于先導地位,融合著兒童文學兼文學與教育的雙重特性。學生在接觸本門課程之前,所有關于兒童文學的了解幾乎都是童年印象式的、片段式的,很有可能是似是而非的,要想經過本門課程的學習達到一個質的飛躍,對兒童文學有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光有遙遠而粗淺的閱讀體驗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學習系統(tǒng)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建立與先進的兒童觀、教育觀相聯系的新的兒童文學觀”[3]。
教師要從兒童文學的基本問題出發(fā),講清楚幾個最本質的問題。例如“兒童本位”的兒童觀,兒童文學不同于成人文學的美學特質,兒童文學的三個層次,兒童文學的不同文體特點,以及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的關系等。理論的講授要佐以生動鮮明的故事來舉例(要求教師的閱讀量、理論聯系作品的能力、講故事的能力);理論的講授不宜過深,學界尚無定論地探討論證有可能引起學生的觀念混淆,可留給他們有進一步研究的興趣時再做分辨;理論部分安排不宜太過緊湊,可按專題講授,穿插一些實踐課程。
(二)讀:大量作品的閱讀鑒賞
扎實的兒童文學基礎首先要閱讀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這是最直觀的原始積累過程,也應對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而初步形成文學史印象。學生通過大量閱讀中外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首先單純體會情節(jié)帶來的快樂或感動,繼而深思故事背后的深意和真善美的主題,再進一步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魅力,從不同層次縱深體會兒童文學,必然帶來與童年閱讀完全不同的情感和審美體驗,也將成為他們日后從事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科研、閱讀推廣或創(chuàng)作的最大資源庫。據調查,目前大學生的童年文學閱讀狀況并不可觀,尤其對20世紀以來中外豐富的兒童創(chuàng)作聞所未聞,這是他們童年的缺失,需要通過大學來補課。
鑒于這樣的現狀,教師應提供具有經典性和代表性的閱讀書目,應涵蓋各種文體,跨越各年齡層次甚至民族。書目不宜過多。之后要檢驗閱讀成果,分享閱讀體驗,可以通過課上交流、課下布置讀后感、作品鑒賞等方式輔助實現。作品鑒賞是一個人文學功底和文學綜合能力的體現,如文學感悟能力、文本細讀能力等,剛開始不宜要求過高,畢竟小學教育專業(yè)不同于中文專業(yè)的訓練,建議從讀后感寫起,寫出真情實感、對細節(jié)、主題或人物的分析有自我見解即是值得贊賞和鼓勵的。
(三)講:教學設計與模擬課堂
“講課”能力包括兩部分:兒童文學課堂授課和課外閱讀指導課。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正在逐步實現“兒童文學化”,這是一個可喜的發(fā)展趨勢,現行多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80%的內容選自兒童文學作品,可見兒童文學教學是未來語文學科發(fā)展的重中之重,如果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接受過相關專業(yè)的學習訓練,則難以勝任,或者說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模式化教學方式止步不前。因此,大學里的兒童文學課程不能缺少這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分年級分文體選取一些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篇目,布置全班同學寫教學設計,點評優(yōu)缺點逐步完善教學設計,然后選拔兩名同學進行“同課異構”的模擬課堂教學,再次對比研磨,直到讓每個同學都能掌握兒童文學不同文體的授課方法。
在提倡全民閱讀、尤其注重兒童閱讀的今天,我們的畢業(yè)生擔任小學語文教師后,勢必還要擔任學校書香校園建設等工作,因而務必學會怎么上“課外閱讀指導課”,學會根據學生年齡推薦書單(分級閱讀),學會設置課前、課中、課后問題,學會引導小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體驗閱讀樂趣,而不是將作為整體的閱讀切割成零散的碎片。教師可選取幾部經典中外兒童文學作品在班級中進行實驗,教學方法則有別于兒童文學課堂授課。
(四)寫:兒童文學創(chuàng)編與研究
兒童文學創(chuàng)編與研究是兒童文學課程最容易忽視和省略的環(huán)節(jié),因為難度較大、費時較長、對文學的天賦、素養(yǎng)、理論基礎要求較高,現行的大部分兒童文學教材都沒有“創(chuàng)編和研究”,大多數教師的實際教學也未實行,大家認為“創(chuàng)編”是作家的事,“研究”是研究生和學者的事,總之不是未來小學教師的事。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從語文教學上來說,創(chuàng)編不止包括創(chuàng)作,還包括對優(yōu)秀作品的仿寫、改寫、續(xù)寫等形式,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邏輯思維和語言文字能力;從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需求上來說,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兒童文學創(chuàng)編能更準確地把握不同文體特點,形成不同文體的教學特色,創(chuàng)編能激發(fā)他們對孩子的關注和觀察,更有利于教師組織指導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大賽、講故事比賽、朗誦比賽、兒童文學社團、編排兒童劇等多項校園或班級文化活動;從長遠來講,世界各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曾是小學教師的例子不勝枚舉,小學教師最熟悉兒童的成長與喜好,他們是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生力軍,鼓勵他們創(chuàng)作,是對我國未來兒童文學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的有力支持。兒童文學研究亦是如此,學會初步的研究方法,例如童話教學研究、中外對比研究、文學主題研究、文學語言研究等,有研究才有理論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為教師之路的長足發(fā)展提供持久的動力和支持。
三、兒童文學課程目標變革的難題與挑戰(zhàn)
(一)教材的修訂
現行多個版本的《兒童文學》教材顯示著國內兒童文學領域的漸趨繁榮和多家爭鳴,是業(yè)內專家學者多年潛心研究的結果,但是理論、實踐、閱讀、創(chuàng)編幾大環(huán)節(jié)嚴重失衡。王泉根教授主編的《兒童文學教程》是學科體系完整、極富創(chuàng)見的教材,點出了多個兒童文學本質性的問題,但是沒有兒童文學選文和閱讀指導、創(chuàng)編的內容,對本科生而言較難;朱自強教授的《兒童文學概論》是創(chuàng)造性的理論專著,也沒有涉及選文、閱讀指導、創(chuàng)編;方衛(wèi)平教授主編的《兒童文學教程》較為傳統(tǒng),適合本科生的接受水平,有兒童文學選文和簡評,代表作家簡介,在第二版中又加入了“兒童文學閱讀指導與創(chuàng)編”一章,但實踐方面還是用力不足;陳暉教授的《兒童的文學世界》是難得的重視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材,專門針對小學各年級設置閱讀教學設計和閱讀教學方案,但缺乏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如果要培養(yǎng)四種能力,各版本教材須進行一定程度的修訂。
(二)師資的優(yōu)化
這里所指的師資是高等師范院校從事兒童文學教學的專職教師。如果要通過兒童文學課程培養(yǎng)學生學、讀、講、寫四種能力,教師自身應首先具備這些能力。然而事實上兒童文學的任課教師極少是專業(yè)出身,或者兒童文學理論基礎不夠,不能引導學生把握整體框架或本質特征以及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或者兒童文學閱讀與關注不夠,不能在講課舉例時信手拈來,無法推薦閱讀書目和介紹當下動態(tài);或者不熟悉小學語文教材或課堂,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兒童文學課程設計經驗不足;或者自身沒有嘗試過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或評論,更加無法指導學生的創(chuàng)作和評論。對兒童文學課程提出更高更全面的目標改革,也意味著本行高校教師面臨著更大的困難與挑戰(zhàn),他們需要靜下心來進入并鉆研這門課程,同時也需要進修與提升。
(三)課時的保證
縱觀全國各地師范院校初等教育學院(或初教系)的兒童文學課程,開設的學年、學期和總課時量大相徑庭,多則72課時,少則20課時。鑒于兒童文學的課程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學、讀、講、寫四種能力,建議將課程開設一學年,72課時~108課時,分兩學期進行,周二或周三學時,并將此固定在小學教育本科學生的培養(yǎng)方案中,以此實現課時的保證。上學期理論與作品相結合學習,下學期就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課文進行設計、講課、學會創(chuàng)編各種體裁的兒童文學,學會初步的研究方法,有利于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善于發(fā)現問題,參與課題研究,成為適應時代需求的教學科研型教師。
一、確定閱讀文本,關注經典作品
在兒童文學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三種類型的文本,作為兒童文學課程建設賴以參照的內在基礎和價值基準,作為兒童文學課程教與學的主要媒介對象。一是著名兒童文學大師創(chuàng)作的古代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二是最新獲得各類兒童文學獎項的現代經典兒童文學作品,三是關于兒童文學的最新研究經典學術著作或論文。關注這三類文本,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兒童文學特殊的敏感性和熱情,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兒童文學學習體驗,有助于學生形成兒童文學學習能力。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應該具備四個要素:愛、美、快樂、苦難。愛是兒童文學的基本母題,也是兒童文學存在的基礎;兒童文學原本就是愛的產物,是成人對兒童愛的產物。美是兒童文學的核心,也是兒童文學的首要價值;兒童文學就是要培養(yǎng)兒童的審美能力,豐富兒童的審美意蘊??鞓肥莾和膶W的引力,即能夠給兒童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讓他們沉浸在無拘無束的快樂之中??嚯y不僅是成人所要面臨的話題,也是兒童不可避免的人生經歷;兒童文學中主人公的困難經歷會為兒童面對現實生活中的苦難提供一種經驗,有助于他們在苦難面前更健康的成長。無論是哪一個要素,兒童文學集中表達的就是兩個主題:一是積極的“陽光”主題,二是積極的“雷雨”主題。所謂的“陽光”主題就是童心、童真、童趣等愉快的享受,而“雷雨”主題就是離別、死亡、人性、存在等生命的教育。無論是“陽光”主題還是“雷雨”主題,對兒童的成長都具有積極的意義。關于兒童文學最新研究的研究的成果,為學生畢業(yè)后從事兒童文學教育教學和從事兒童文學教育教學研究提供借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和研究能力,有利于卓越小學語文教師的培養(yǎng)。
二、分享閱讀感受,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
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陸儉明教授認為,“語文教育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盵2]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兒童文學作品,也就是說,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主要是由兒童文學作品來完成的。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是未來的小學語文教師,他們的文學素養(yǎng)直接影響小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那么,培養(yǎng)職前小學教師兒童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是什么呢?當然是閱讀經典兒童文學作品。教師要借助兒童文學作品獨特的語言魅力來提高小學教育專業(yè)學生的語言品味,加強學生的文學語言感悟,提升學生的文學語言品位。兒童文學課程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閱讀經典作品的習慣,在閱讀中,汲取兒童文學經典作品的精華,使學生形成兒童文學視野,為未來的兒童文學教學儲蓄必要的資源,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能夠承擔起未來小學語文教學領航人的重任。美國著名閱讀專家吉姆崔利斯說過,“你讀得越多,你就知道得越多;你知道的越多,你就越聰明;你越聰明,你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就越長;你學習的時間越長,你獲得的文憑就越多、越高;你獲得的文憑越多、越高,你工作的時間就越長;你工作的時間越長,你賺的錢就越多?!比祟?0%的知識是通過閱讀獲得的。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大學期間閱讀大量中外兒童文學經典作品。教師在精選兒童文學經典作品之后,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由閱讀,進而組織學生分享閱讀感受,促發(fā)學生多元解讀,激發(fā)學生兒童文學思維,培養(yǎng)學生兒童文學素養(yǎng)。分享閱讀只是兒童文學課程教學的一種手段,“分享”是途徑,核心是“閱讀”。“分享”是為了“閱讀”,“分享”服務于“閱讀”,“分享”的目的是使學生“學會閱讀”。所謂學會閱讀,就是對閱讀產生興趣,掌握閱讀方法,養(yǎng)成閱讀習慣,具備獨立閱讀能力,能夠進行閱讀實踐。在經典作品的分享閱讀中,使學生學會閱讀是兒童文學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分享閱讀重視的是學生思維的自由飛躍與馳騁,重視的是學生的自愿與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分享中感受兒童文學的愛與美,體悟生命的自由、尊重與理解,體會閱讀的快樂是兒童文學課程教學的精神目標。人們常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4]。不同的讀者由于性別、年齡、愛好等等的不同對同一部文本會有不同的解讀。即便是同一個讀者在不同時期閱讀同一文本時,也會產生不同的閱讀感受。作家畢淑敏在談到安徒生的童話《美人魚》的時候說,它給她一種常讀常新的感覺:8歲時,讀到美麗和可愛的人魚公主,居然變成了大海上的泡沫,感到倒霉和傷感;18歲時,讀出了愛情,感受到了美人魚無私和高尚卻不求回報的愛情;28歲時,讀出美人魚早逝的母親對美人魚深深的牽掛;48歲時,讀出這是一篇美人魚尋找靈魂的悲壯而凄美的故事……如此看來,個性解讀和多元化解讀是一種必然。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分享時,要保護學生的個性解讀和多元解讀。在進行分享閱讀活動時,應該減少對學生閱讀結果的評判。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閱讀結果,并指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的閱讀感受。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個文本只有一個作者,這個文本也就只能有一個主體解讀,圍繞這個主體解讀,開展個性解讀和多元化解讀,既圍繞一個核心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個性化思維。
三、組織問題討論(或專題研究),尊重個性解讀
在組織學生自由分享閱讀感受時,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感受進行適當的記錄,在關鍵處點撥,引發(fā)學生問題的討論,討論結束后,由抽簽方式選取三個小組進行匯報(一個學生匯報一個學生黑板記錄),師生按照匯報情況進行共同解讀和不同解讀,最后由教師進行整體點評,提出具有深度的個性解讀。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就文本進行專題研究。問題討論(或專題研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討論思維,形成獨立討論行動,提高學生科學研究能力。在該環(huán)節(jié)中,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就經典作品的閱讀發(fā)現問題,有人曾說,“問題就是課題”,有發(fā)現問題的眼光,才有科學研究的行為。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就發(fā)現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在研究討論中,調動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文本討論(或專題研究)的題目分為兩種情況,一是教師設計的題目,二是學生設計的題目。教師可以根據兒童文學課程的教學目標、作品內容、學生已有水平設計文本討論(或專題研究)問題。關于經典兒童文學作品的內容具體來說,主要就是圍繞寫作背景、作者觀點、體裁特點、作品主題、藝術特色、文本價值等展開。在這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學生進行分享閱讀感受時,組織來自學生的教學資源,從中篩選設計討論(或專題研究)問題。在問題討論或專題研究中,同學們個性解讀的碰撞會更加激烈,教師要引導學生尊重他人的解讀結果。在整個研討過程中,教師要扮演好指導調控研討和評價的角色。教師是整個研討開展和進行下去的調控者和引導者,同時也是實施研討評價的主角。在研討評價中,可以開展教師評價學生、生生互評、學生自評三種評價方式。在教師評價學生中,開展具有“全人教育”特質的發(fā)展性評價和動態(tài)性評價。一是知識與技能,如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等;二是過程與方法,如研討中學生的言語表達情況等;三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如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體驗、學生研討的態(tài)度等。教師對學生的研討評價,既要強調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又要面向學生的未來發(fā)展?!吧ピu”重在文本體味和感悟評價,以“學生學會保持自己觀點,尊重他人見解”為精神目標,以“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鑒賞能力”為發(fā)展宗旨?!皩W生自評”的前提和基礎是教師評價學生和生生互評。這兩種評價是學生自評的參照與模板,它們會讓學生找到自評的角度和切入點,對發(fā)展學生自我評價具有奠基性作用。
四、提升文本價值,加強生命奠基
古人云:“少年之記,如石上之刻;青年之記,如木上之刻;老年之記,如沙上之刻?!笨梢?,兒童時期是孩子們的記憶黃金期,這個時期閱讀兒童文學經典作品,更有利于為兒童的成長,為兒童的幸福人生奠基,為兒童的生命成長奠基,幫助兒童打造精致人生。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對每一位兒童的人生與生命成長都具有積極的重大意義,她能提升兒童人生與生命的深度、廣度和厚度。小學教育專業(yè)兒童文學課程教學,以“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兒童文學最新研究的經典學術著作或學術論文”為教學媒介,以“學生學會挖掘和提升文本價值,引導兒童生命成長”為教學目標。在文本討論(或專題研究)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走出經典,提升對文本的認識,結合兒童的生活和成長特點,挖掘文本價值,發(fā)揮經典為兒童精彩成長和兒童生命奠基的價值。兒童文學是從兒童視角出發(fā),站在兒童的立場,專門為兒童創(chuàng)作的。它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心靈,體現兒童的思維,與兒童的精神需要相吻合。挖掘和提升文本價值的基點是“兒童本位”,關鍵點是找準文本切入點。教師要引導學生找準切入點,以一個或兩個切入點為準,不要面面俱到。這個切入點的出發(fā)點是文本的特點,服務對象是“兒童”,關注的是兒童的生命成長。由于兒童文學多元化價值和作品多元化解讀的存在,一個文本的切入點有時很多,這時要結合文本特點,根據兒童心靈的成長、性情的涵養(yǎng)、人格的完善、文化的建構和能力發(fā)展的需要,找到最好的切入點。所謂最好的切入點就是最適合兒童理解文本的切入點,就是最符合兒童個性特點的切入點,就是最有利于兒童成長的切入點,就是能夠為兒童生命成長提供最多價值的切入點,能夠展現童真、童趣、讓童心飛揚,為兒童生命奠基的切入點。
五、開展多元活動,促進綜合發(fā)展
隨著現代兒童教育理念的逐漸形成,我國教育界已經普遍認為,兒童文學有利于培養(yǎng)兒童的綜合素養(yǎng),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更適合開展多元活動,更有利于促進兒童能力的綜合發(fā)展。兒童文學作品體裁類型豐富,在閱讀和學習不同的體裁類型中,可以開展不同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參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通過不同的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綜合發(fā)展。在兒童詩歌學習中,可以側重讀一讀、寫一寫;在兒童故事學習中,可以開展復述故事、講故事、畫人物像、做拼貼圖、寫人物或故事概要活動;在兒童小說學習中,可以開展評一評、畫一畫、改編小說為戲?。辉谕拰W習中,可以開展學生編、導、演童話活動;在兒童戲劇文學學習中,可以開展把小學課文改編成戲劇劇本的活動,并深入小學指導學生表演;在兒童科學文藝學習中,可以開展相聲表演活動等等。兒童文學課程的多元活動應該由教師的設計與參與逐漸過渡到學生自我的設計與參與,讓學生就自己每一次閱讀的作品,設計實踐活動,或以小組為單位設計活動。
六、形成學習成果,構建就業(yè)能力
兒童文學是兒童重要的精神給養(yǎng),它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讀寫能力、表演能力等顯性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兒童的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隱性能力。這些能力都是職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就業(yè)能力。在兒童文學課程教學中,通過一系列理論與實踐的學習與活動,教師要指導學生形成兒童文學學習成果,并組織匯報和展示學習成果活動,構建就業(yè)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就業(yè)打下良好的鋪墊。兒童文學學習成果可以是作品創(chuàng)作,學習論壇,朗誦、講故事、辯論、創(chuàng)作、表演等各種形式的比賽,學術報告和學術論文,兒童文學活動社團等。這些學習成果既是對學生兒童文學課程學習結果的考核,也是對構建學生就業(yè)能力的一種鍛煉與培養(yǎng)。它們要充分體現鮮明的兒童文學課程特點、小學教育專業(yè)特色和學生個性特質,還要與學生的未來就業(yè)緊密相連。
作者:韓慶艷 邱發(fā)榮 韓慶龍 單位:北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中山市小欖廣源學校 中山市小欖豐華學校
一、小學教育專業(yè)兒童文學課程目標的實施現狀
培利?諾德曼認為:“文學教育的目標就是提供兒童閱讀文學的樂趣。”小學教育專業(yè)(文)是要培養(yǎng)未來的小學語文教師,兒童文學作為小學生最重要的文學資源,其課程目標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一定要和小學階段的文學教育目標相對接。小學的文學教育目標是“關注學生情感和價值觀要素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自身的經驗世界的成長和豐富,也包括持續(xù)的文學閱讀的習慣和興趣的培養(yǎng)”,那么與之相對應的完整的兒童文學課程目標應該鍛煉學生學、讀、講、寫四種能力。
二、符合小學教育需求的兒童文學課程目標
(一)學:提升專業(yè)的理論素養(yǎng)和任何一門專業(yè)學科一樣,兒童文學首先是一門具有獨立學術體系的文學門類,并不因為它的研究對象或讀者對它的低幼而羸弱,恰恰相反,兒童文學的學科起點很高,理論研究長期處于先導地位,融合著兒童文學兼文學與教育的雙重特性。學生在接觸本門課程之前,所有關于兒童文學的了解幾乎都是童年印象式的、片段式的,很有可能是似是而非的,要想經過本門課程的學習達到一個質的飛躍,對兒童文學有全面的認識和理解,光有遙遠而粗淺的閱讀體驗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學習系統(tǒng)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建立與先進的兒童觀、教育觀相聯系的新的兒童文學觀”。教師要從兒童文學的基本問題出發(fā),講清楚幾個最本質的問題。例如“兒童本位”的兒童觀,兒童文學不同于成人文學的美學特質,兒童文學的三個層次,兒童文學的不同文體特點,以及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的關系等。理論的講授要佐以生動鮮明的故事來舉例(要求教師的閱讀量、理論聯系作品的能力、講故事的能力);理論的講授不宜過深,學界尚無定論地探討論證有可能引起學生的觀念混淆,可留給他們有進一步研究的興趣時再做分辨;理論部分安排不宜太過緊湊,可按專題講授,穿插一些實踐課程。
(二)讀:大量作品的閱讀鑒賞扎實的兒童文學基礎首先要閱讀大量的兒童文學作品,這是最直觀的原始積累過程,也應對重要作家作品的了解而初步形成文學史印象。學生通過大量閱讀中外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首先單純體會情節(jié)帶來的快樂或感動,繼而深思故事背后的深意和真善美的主題,再進一步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魅力,從不同層次縱深體會兒童文學,必然帶來與童年閱讀完全不同的情感和審美體驗,也將成為他們日后從事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科研、閱讀推廣或創(chuàng)作的最大資源庫。據調查,目前大學生的童年文學閱讀狀況并不可觀,尤其對20世紀以來中外豐富的兒童創(chuàng)作聞所未聞,這是他們童年的缺失,需要通過大學來補課。鑒于這樣的現狀,教師應提供具有經典性和代表性的閱讀書目,應涵蓋各種文體,跨越各年齡層次甚至民族。書目不宜過多。之后要檢驗閱讀成果,分享閱讀體驗,可以通過課上交流、課下布置讀后感、作品鑒賞等方式輔助實現。作品鑒賞是一個人文學功底和文學綜合能力的體現,如文學感悟能力、文本細讀能力等,剛開始不宜要求過高,畢竟小學教育專業(yè)不同于中文專業(yè)的訓練,建議從讀后感寫起,寫出真情實感、對細節(jié)、主題或人物的分析有自我見解即是值得贊賞和鼓勵的。
(三)講:教學設計與模擬課堂
“講課”能力包括兩部分:兒童文學課堂授課和課外閱讀指導課。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正在逐步實現“兒童文學化”,這是一個可喜的發(fā)展趨勢,現行多個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80%的內容選自兒童文學作品,可見兒童文學教學是未來語文學科發(fā)展的重中之重,如果小學語文教師沒有接受過相關專業(yè)的學習訓練,則難以勝任,或者說還停留在傳統(tǒng)的模式化教學方式止步不前。因此,大學里的兒童文學課程不能缺少這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分年級分文體選取一些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篇目,布置全班同學寫教學設計,點評優(yōu)缺點逐步完善教學設計,然后選拔兩名同學進行“同課異構”的模擬課堂教學,再次對比研磨,直到讓每個同學都能掌握兒童文學不同文體的授課方法。在提倡全民閱讀、尤其注重兒童閱讀的今天,我們的畢業(yè)生擔任小學語文教師后,勢必還要擔任學校書香校園建設等工作,因而務必學會怎么上“課外閱讀指導課”,學會根據學生年齡推薦書單(分級閱讀),學會設置課前、課中、課后問題,學會引導小學生的思維,讓他們體驗閱讀樂趣,而不是將作為整體的閱讀切割成零散的碎片。教師可選取幾部經典中外兒童文學作品在班級中進行實驗,教學方法則有別于兒童文學課堂授課。
(四)寫:兒童文學創(chuàng)編與研究
兒童文學創(chuàng)編與研究是兒童文學課程最容易忽視和省略的環(huán)節(jié),因為難度較大、費時較長、對文學的天賦、素養(yǎng)、理論基礎要求較高,現行的大部分兒童文學教材都沒有“創(chuàng)編和研究”,大多數教師的實際教學也未實行,大家認為“創(chuàng)編”是作家的事,“研究”是研究生和學者的事,總之不是未來小學教師的事。這樣的想法是片面的,從語文教學上來說,創(chuàng)編不止包括創(chuàng)作,還包括對優(yōu)秀作品的仿寫、改寫、續(xù)寫等形式,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想象力、邏輯思維和語言文字能力;從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yè)需求上來說,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兒童文學創(chuàng)編能更準確地把握不同文體特點,形成不同文體的教學特色,創(chuàng)編能激發(fā)他們對孩子的關注和觀察,更有利于教師組織指導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大賽、講故事比賽、朗誦比賽、兒童文學社團、編排兒童劇等多項校園或班級文化活動;從長遠來講,世界各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曾是小學教師的例子不勝枚舉,小學教師最熟悉兒童的成長與喜好,他們是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生力軍,鼓勵他們創(chuàng)作,是對我國未來兒童文學事業(yè)繁榮發(fā)展的有力支持。兒童文學研究亦是如此,學會初步的研究方法,例如童話教學研究、中外對比研究、文學主題研究、文學語言研究等,有研究才有理論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地指導實踐,為教師之路的長足發(fā)展提供持久的動力和支持。
三、兒童文學課程目標變革的難題與挑戰(zhàn)
(一)教材的修訂
現行多個版本的《兒童文學》教材顯示著國內兒童文學領域的漸趨繁榮和多家爭鳴,是業(yè)內專家學者多年潛心研究的結果,但是理論、實踐、閱讀、創(chuàng)編幾大環(huán)節(jié)嚴重失衡。王泉根教授主編的《兒童文學教程》是學科體系完整、極富創(chuàng)見的教材,點出了多個兒童文學本質性的問題,但是沒有兒童文學選文和閱讀指導、創(chuàng)編的內容,對本科生而言較難;朱自強教授的《兒童文學概論》是創(chuàng)造性的理論專著,也沒有涉及選文、閱讀指導、創(chuàng)編;方衛(wèi)平教授主編的《兒童文學教程》較為傳統(tǒng),適合本科生的接受水平,有兒童文學選文和簡評,代表作家簡介,在第二版中又加入了“兒童文學閱讀指導與創(chuàng)編”一章,但實踐方面還是用力不足;陳暉教授的《兒童的文學世界》是難得的重視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教材,專門針對小學各年級設置閱讀教學設計和閱讀教學方案,但缺乏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如果要培養(yǎng)四種能力,各版本教材須進行一定程度的修訂。
(二)師資的優(yōu)化
這里所指的師資是高等師范院校從事兒童文學教學的專職教師。如果要通過兒童文學課程培養(yǎng)學生學、讀、講、寫四種能力,教師自身應首先具備這些能力。然而事實上兒童文學的任課教師極少是專業(yè)出身,或者兒童文學理論基礎不夠,不能引導學生把握整體框架或本質特征以及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或者兒童文學閱讀與關注不夠,不能在講課舉例時信手拈來,無法推薦閱讀書目和介紹當下動態(tài);或者不熟悉小學語文教材或課堂,對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兒童文學課程設計經驗不足;或者自身沒有嘗試過兒童文學創(chuàng)作或評論,更加無法指導學生的創(chuàng)作和評論。對兒童文學課程提出更高更全面的目標改革,也意味著本行高校教師面臨著更大的困難與挑戰(zhàn),他們需要靜下心來進入并鉆研這門課程,同時也需要進修與提升。
(三)課時的保證
縱觀全國各地師范院校初等教育學院(或初教系)的兒童文學課程,開設的學年、學期和總課時量大相徑庭,多則72課時,少則20課時。鑒于兒童文學的課程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學、讀、講、寫四種能力,建議將課程開設一學年,72課時~108課時,分兩學期進行,周二或周三學時,并將此固定在小學教育本科學生的培養(yǎng)方案中,以此實現課時的保證。上學期理論與作品相結合學習,下學期就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課文進行設計、講課、學會創(chuàng)編各種體裁的兒童文學,學會初步的研究方法,有利于他們走上工作崗位善于發(fā)現問題,參與課題研究,成為適應時代需求的教學科研型教師。
作者:王歡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