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7 02:34:54
序論:在您撰寫中國最古老的樂器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1、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被譽為哲學性的藝術或藝術性的哲學,被列為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古代每個文人的必修之器,歷史上的著名琴家有孔子、蔡邕、蔡文姬、李白、杜甫、宋徽宗、嵇康等。古琴也是孔子辦學重要的六藝之一?!对娊?jīng)》中就記載著“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賓,鼓瑟鼓琴”等。
2、塤是中國迄今所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一種吹奏樂器之一;在周代的樂器八音分類中,塤被列為土類樂器。進入宮廷后,塤常與箎合奏。漢代出現(xiàn)6音孔塤。盛唐時期,樂器品種繁多,性能也比較優(yōu)越,音域窄、音量小的塤便漸漸不被重視。近代,塤多用于與琴的合奏。
3、古箏是中國最古老彈弦樂器之一。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盛行于陜西和甘肅一帶。公元前237年李斯上書秦始皇時,曾如此描述當時民間箏歌場面:“夫擊甕叩,彈箏搏而歌乎鳴鳴,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之后,箏常因此被稱為“秦箏”。
4、有據(jù)可查的最古老的樂器,是新石器時代的“骨哨”,起年代的上限為距今7000年左右,發(fā)現(xiàn)于中國浙江河姆渡遺址中,“骨哨”是截取鳥禽類中段肢骨加工而成的,長度4至12厘米不等,器身略呈弧曲。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在中國古老的傳說中,琴產(chǎn)生于上古之時,歷代文獻記載中最多見的,就是有關伏羲制琴的傳說。
相傳當年伏羲在西山桐林中看見一鳳一凰棲于梧桐樹上,鳳凰通天應地,協(xié)五音,合九德,非竹不食,非醴泉不飲,非梧桐不棲。于是伏羲便料定梧桐是神靈之木,決定用它制成樂器。他命人將梧桐截成三段,扣上段,其音太清;扣下段,其音太濁,為中段清濁相濟。伏羲便將梧桐中段浸于水中,歷七十二晝夜,才將桐木取出。
當年羲皇手制之琴,長三尺六寸五分,上合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后寬四寸,前寬八寸,下應四時八節(jié)之樹。然后按陰陽兩儀定下高度,按金木水火土五行置宮商角徵羽五音。后又自創(chuàng)《駕辯》一曲,專詠百鳥朝鳳之景。伏羲制作出來的琴,泛著溫柔的白色光芒,其琴音能使人感到寧靜祥和,據(jù)說擁有能支配萬物心靈之神秘力量。
除了“伏羲制琴”的傳說外,在我國還有“神農(nóng)制琴”、“舜作五弦之琴”等傳說,不管是哪一種傳說,我們從中可以看出琴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孔子時代,琴就成為文人的必修樂器,孔子、蔡邕、嵇康、蘇軾等都以彈琴著稱。因為琴音的神圣高雅,坦蕩超逸,古人常常用它來抒感,寄托理想,據(jù)說《詩經(jīng)》實為最早的琴歌總集。
琴的音色,根據(jù)彈法不同,可分為三大類,即泛音、散音、按音。這三種琴音,可說是風格迥異,各有千秋。
泛音,即左手觸弦如蜻蜓點水,右手同時彈出之音。其音清脆高遠,有時若隱若現(xiàn),輕盈活潑,如天外之聲,有“浮云柳絮無根蒂”之喻。琴所彈出的泛音,以七徽為中心,向兩側(cè)依次對應升高,約可彈出泛音119個。泛音之多,泛音應用之頻繁,也是琴的一大特點。
所謂散音,即是左手不按弦,僅以右手彈出的空弦音。散音的特點是深沉渾厚,成為琴曲雄健的根基,如同大地般堅實,有“勇士赴戰(zhàn)場”之喻。
所謂按音,即是左手按弦,右手同時彈出之音。按音的特點是婉轉(zhuǎn)舒情,圓潤細膩,如人婉婉傾訴衷情,有“呢呢兒女語”之喻。故按音象征人。琴的按音最多,加之左手指法特別豐富細膩,可說是琴最具表現(xiàn)力之音。
一張好琴,往往其聲音要具備許多優(yōu)點,如:低音應渾厚,高音要具金石之聲,聲音應松透圓潤,沒有雜音等等。琴曲重在直透人心,所以認定好琴的標準,往往依其音韻,重其表現(xiàn)力,一般不直接要求其音量有多大。這也表現(xiàn)出中國琴對音質(zhì)要求的嚴格,審美格調(diào)的高潔。
為此,古琴先輩們通過長期的分析研究,總結(jié)出九德之說。
所謂琴之九德,是說一張理想的琴,應具備九條標準,即所謂:奇、古、透、靜、潤、圓、清、勻、芳。奇,指其琴輕松脆滑兼?zhèn)洌洳妮p松脆滑,音亦輕松脆滑;古,指其琴音淳和淡雅中有金石韻;透,指其琴發(fā)音清亮綿遠而不咽塞;靜,指其琴音純凈,沒有雜音;潤,指其琴發(fā)聲不燥,韻長不絕,清遠可愛;圓,指其琴聲渾然不散;清,指其琴聲如金石,如風中鈴鐸;勻,指其琴七弦俱清圓,勻均平衡,無三實四虛之病;芳,指其琴彈愈久而聲愈出。一般來說,能具備這九德,就已經(jīng)是一張難得的好琴。
我國古代的四大名琴“號鐘”“繞梁”“綠騎”“焦尾”,并是精品中的精品,其音色不同凡響,宛如天籟之音。隨著人們對古琴的重視,古琴的彈奏法、記譜法、琴史、琴律、美學等方面已經(jīng)形成了獨立完整的體系,被稱作“琴學”。琴已經(jīng)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為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也是反映中國哲學、歷史、文學的鏡子,在體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能力上,沒有一件樂器是可以與古琴相比擬。
名派簡介
派名:浙派、浙譜、浙操
形成時期:南宋末年
創(chuàng) 始 人:郭沔(楚望)
主要風格:流暢清和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夢吉、徐仲和等
代表琴曲:《瀟湘水云》、《漁歌》、《樵歌》等。
派名:虞山派、熟派
形成時期:明末
創(chuàng) 始 人:嚴征(天池)
主要風格:清微淡遠,中正廣和。
代表人物:嚴天池、徐上瀛、吳景略等。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瀟湘水云》等。
派名:廣陵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chuàng) 始 人:徐常遇等
主要風格:中正、跌宕、自由、悠遠。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吳?、秦魏?、釋空塵、孫紹 陶、張子謙、劉少椿等。
代表琴曲:《梅花三弄》、《平沙落雁》、《廣陵散》等。
派名:浦城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chuàng) 始 人:祝桐君
主要風格:指法細膩,瀟灑脫俗,疾緩有度。
代表人物:祝桐君、許漁樵等。
代表琴曲:《漁樵問答》、《平沙落雁》、《陽關三疊》、《石上流泉》等。
派名:泛川派、川派、蜀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chuàng) 始 人:張合修(孔山)
主要風格:峻急奔放,氣勢宏偉。
代表人物:張孔山、顧玉成、顧雋、顧梅羹、夏一峰、查阜西、喻紹澤等。
代表琴曲:《流水》、《醉漁唱晚》、《孔子讀易》、《普安咒》等。
派名:九嶷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chuàng) 始 人:楊宗稷(時百)
主要風格:蒼勁堅實
代表人物:楊時百、管平湖等。
代表琴曲:《流水》、《廣陵散》、《胡笳十八拍》、《幽蘭》等。
派名:諸城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chuàng) 始 人:王溥長、王雩門
主要風格:清和淡遠(溥長),綺麗纏綿(雩門)。
代表人物:王溥長、王雩門、王心源、王燕卿、王心葵等。
代表琴曲:《長門怨》、《陽關三疊》、《關山月》等。
派名:梅庵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chuàng) 始 人:王賓魯(燕卿)、徐立孫
主要特點:流暢如歌,綺麗纏綿,吟猱幅度較大。
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孫、邵大蘇、王永昌等。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長門怨》、《關山月》、《秋江夜泊》、《搗衣》等。
派名:嶺南派
形成時期:清代
創(chuàng) 始 人:黃景星
主要風格:清和淡雅
塤是中國一種古老的陶質(zhì)吹奏樂器,它的歷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那時,我們的祖先在用石榴星狩獵時發(fā)現(xiàn),若對準石榴星上用來系繩索的小孔吹氣,可以發(fā)出嗚嗚的聲音,這種聲音很像野獸的鳴叫聲,于是古人就用它來誘惑野獸,這就是原始單孔塤的雛形了。
塤曾以其獨占八音之土的特有神韻,一度成為宮廷雅樂樂隊的重要成員,并在民間廣為流傳。但是由于戰(zhàn)亂等原因,后來在民間幾近失傳。在現(xiàn)代民族音樂家的努力下,塤才再一次煥發(fā)生機。福娃塤的制作者就是受塤的啟發(fā),用紅陶彩繪手工制作而成,福娃塤因為其欣賞價值和實用價值,很是受人們喜歡,老外更是被這種能吹奏樂曲的福娃塤所吸引。
塤與奧運會的結(jié)緣,早在1984年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23屆奧林匹克藝術節(jié)上就開始了。在這一屆的奧林匹克藝術節(jié)上,國家一級演奏家杜次文用塤演奏了一曲《楚歌》,古樸、蒼勁、哀婉,宛如天籟的塤樂,如人聲般訴說著英雄末路的悲壯,一段古老凄美的傳奇感動了無數(shù)觀眾。當時,美國當?shù)氐膱蠹埡迷u如潮,《中報》更是用“此曲只應中國有,人間哪得幾回聞”來贊譽。
后來,杜次文又多次訪問美國、日本和歐洲多國,并代表中國在世界五大音樂廳表演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他出色的塤、笛、簫演奏讓世界聆聽到了真正的中國音樂,并于1999年被載入《世界名人錄》。
杜次文的塤曲代表作包括《楚歌》、《鬲溪梅令》、《玉鵝令》、《沉默的輝煌》等。其中《妝臺秋思》表現(xiàn)的是昭君出塞后思念故土的心情,《鬲溪梅令》是根據(jù)姜夔詞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送別情境……
1 最古老的大麻(2700年)
2008年,考古學家在中國戈壁沙漠一個距今2700年的墓穴中發(fā)現(xiàn)了仍呈綠色的植物材料,專家鑒定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儲存的大麻。一系列的實驗證實,這些大麻仍然可以影響精神狀態(tài)。這令科學家對古人種大麻只是為了制作衣服、繩子和其他東西的理論產(chǎn)生了懷疑。研究負責人伊?!斔鞅硎荆@些大麻和今天種植的大麻“非常相似”。
2 最古老的口香糖(5000年)
2007年,英國一名考古學學生在芬蘭發(fā)現(xiàn)了一塊具有5000年歷史、也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口香糖。這塊新石器時代的口香糖由樺皮焦油制成,上面還留有牙痕。英國德比大學的特雷弗·布朗說:“樺皮焦油含有屬于防腐劑化合物的苯酚。普遍認為,新石器時代的人發(fā)現(xiàn),牙齦感染時咀嚼這種物質(zhì)有助于治療這種疾病?!?/p>
3 最古老的皮鞋(5500年)
一位著名設計師說:“這只鞋和現(xiàn)代鞋非常相似,這太讓人吃驚了?!边@只具有5500年歷史的軟幫鞋式的鞋子填滿了草,被發(fā)現(xiàn)時保存得異常完好。專家于2010年在亞美尼亞一個洞穴里的一大堆羊糞中,發(fā)現(xiàn)了這只最古老的鞋子,它很可能是為右腳縫制的。放射性碳測定年代顯示,它出現(xiàn)在約公元前3500年。這個時期剛好是亞美尼亞的銅器時代。這只鞋的腳跟和腳趾部分已經(jīng)扁平,很可能是因穿用者長途步行造成的。但這只鞋并沒有破舊不堪。
4 最古老的樂器(4.2萬年)
2012年,研究人員確認了他們所說的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古老的樂器。他們在德國霍赫勒·菲爾斯洞穴發(fā)現(xiàn)了這幾根用鳥骨和猛犸象牙制作的長笛??茖W家用碳測定年代方法,確認這些長笛出現(xiàn)在4.2萬~4.3萬年前。
5 最古老的人造眼(4800年)
2006年的一份報告指出,“焚毀之城”的伊朗考古學家宣布,他們在這個歷史遺跡史無前例地發(fā)現(xiàn)一個人造眼。這個罕見文物可追溯到4800年前。這個假眼球?qū)儆谝粋€死時25歲~30歲的女人,由混合著動物脂肪的天然焦油制成。對這個眼球進行的研究還顯示,由于長期接觸這個人造眼,眼瞼內(nèi)形成一個膿腫。這個人造眼上剩余的眼瞼組織依然很明顯。
6 最古老的裙子(5900年)
考古學家在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古老皮鞋的亞美尼亞阿雷尼1號洞穴內(nèi)還發(fā)現(xiàn)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裙子。它由具有5900年歷史的蘆葦制作而成??茖W家現(xiàn)在認為,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蘆葦衣服。一個由愛爾蘭、美國和亞美尼亞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組從2007年就開始對這個洞穴進行研究。多年來,他們獲得大量驚人發(fā)現(xiàn),其中包括一具可能具有5900年歷史的山羊木乃伊殘骸。它比許多在埃及發(fā)現(xiàn)的著名動物木乃伊早1000余年。
7 最古老的爆米花(6700年)
2012年,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秘魯海岸沿線社會吃膨化零食的時間比以前估計的早約1000年的證據(jù)。這個時間甚至比他們使用陶瓷制品的時間還早。美國和秘魯研究人員在秘魯北部海岸兩個考古遺址——帕雷多內(nèi)斯和胡亞卡·普雷塔——發(fā)現(xiàn)了可追溯到3000年~6700年前的玉米皮、玉米莖稈、玉米穗軸和玉米穗。玉米穗軸的特點顯示,這些遺址的古老居民用幾種方法吃玉米,其中包括玉米面和爆米花等。
8 最古老的手提包(4500年)
一位考古學家在德國一個墓穴發(fā)現(xiàn)100余顆狗牙緊密排列在一起,它們的時間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200年。這位科學家說:“它在當時好像非常流行,這些牙齒很可能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手提包外側(cè)的裝飾品?!彼麄冎赋觯骸半S著時光流逝,皮革或布料都消失了,只剩下了牙齒。它們都指向同一個方向,看上去很像現(xiàn)代手提包的裝飾。”
9 最古老的床墊(7.7萬年)
2011年,考古學家在南非一個洞穴內(nèi)發(fā)現(xiàn)了他們認為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床墊。他們在一堆由壓緊的草和綠葉植物制造的寢具底部,發(fā)現(xiàn)了一個由多層蘆葦和燈心草制成的床墊。這個床墊堆放在南非夸祖魯·納塔爾省斯布杜洞穴遺址內(nèi),最早可追溯到7.7萬年前。
最古老的樂器是骨哨,骨哨是在中國浙江余杭的河姆渡遺址中被發(fā)現(xiàn)的,據(jù)考證,這種樂器大約出現(xiàn)在新石器時代,是目前世界上有據(jù)可查的最古老的樂器。古哨用鳥類,禽類的肢骨中段制成,長6~10厘米不等,直徑約為1厘米,中間鏤空,哨器略有孤度。
骨哨均用一截禽類的骨管制成,一側(cè)刻孔,有的骨管內(nèi)還插一根可以移動的肢骨,用以調(diào)節(jié)聲調(diào)。河姆渡遺址出土有大量的野生動物遺骨,其中鹿科動物居多,僅鹿角即有400多件,可知當時人們狩獵的對象主要是鹿類。河姆渡氏族獲鹿豐厚,與骨哨的使用關系甚大。獵人利用骨哨模擬鹿的鳴叫,吸引異性,伺機誘殺。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1、十二孔陶笛。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陶笛多數(shù)是一種源自意大利、狀似潛艇、有哨口、通常用陶土燒制的吹管樂器。這種樂器的音色優(yōu)美,小的陶笛的聲音清脆嘹亮;大的陶笛的聲音低沉婉轉(zhuǎn)。
2、豎琴。是一種大型彈弦樂器。豎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撥弦樂器之一,起源于古波斯。由于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和美麗的音質(zhì),豎琴成為交響樂隊以及歌舞劇殊的色彩性樂器。
3、古琴。是中國的傳統(tǒng)樂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古琴的三種音都非常安靜。散音松沉而曠遠,讓人起遠古之思;其泛音則如天籟,有一種清冷入仙之感。
4、三角鐵。是一種古老的打擊樂器,是管樂隊、管弦樂隊、交響樂隊乃至歌舞劇樂隊中必不可少的打擊樂器。常常在華彩性的樂段中加入演奏,以增強氣氛。
關鍵詞:徐州近代古箏藝術 古箏藝術的變革發(fā)展 歷史傳承
箏產(chǎn)生于兩千多年前,是我國最古老的樂器之一。它的發(fā)展歷史源遠流長且極具華夏傳統(tǒng)音樂特色。因其莊重、古樸、渾厚且清新的獨特音色以及它與民間音樂、曲藝音樂、戲曲音樂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古箏始終作為民間樂器廣為流傳。
徐州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其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其五省通衢的地域特點使得這一片土地上的文化、生活、民俗習慣融匯南北,豐富多彩。
一、徐州近代古箏藝術的發(fā)展
徐州史稱彭城,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徐州自古人文薈萃,名家輩出。古箏藝術以其幽雅神韻之聲,流傳至今,它具有陶冶人、愉悅?cè)恕⒔逃?、提高人的精神文化素質(zhì)的重要性,因此深受廣大民眾的喜愛。徐州的古箏藝術歷史悠久,40年代,我國著名的古箏大師曹正教授(中國音樂學院)與我市音樂教育前輩鄭培心先生在徐州創(chuàng)辦了我國最早的古箏社團“薰風箏社”(彭城箏社的前身)享譽海內(nèi)外,為古箏事業(yè)在徐州進一步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80年代初,徐州成立了我國第一所古箏藝術學校―徐州市彭城古箏藝術學校,我國古箏大師、北京古箏研究會會長曹正教授為這所藝校親筆題字,多年來為全國各大音樂院校、專業(yè)藝術團體輸送了許多音樂藝術人才。如今徐州的街頭巷尾,到處響遍古箏名曲“漁舟唱晚”、“高山流水”真可為:高山流水遇知音、漁舟唱晚到天明,余音繞梁不絕也。
鄭培心先生一生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特別對弘揚我國民族音樂、東奔西走,為振興我市的民族音樂發(fā)展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他創(chuàng)作的《徐州小景》、《榜妝臺》等樂曲曾在徐州地區(qū)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他培養(yǎng)的學生很多成為音樂界的知名人士,單就古箏來說他培養(yǎng)了古箏教育家李子秋、鄭志誠、張純善、劉魚龍、張琦、趙榮等一批優(yōu)秀的人才。
二、徐州近代古箏演奏派系的發(fā)展現(xiàn)狀
徐州古箏自從曹正先生創(chuàng)建彭城箏社以來,一直發(fā)展的十分迅猛深受各年齡階段人士的喜愛。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從八十年代的古箏藝術普及,尤其是推行素質(zhì)教育以來,古箏教育不僅僅局限于高校或者音樂學院,業(yè)余學箏的人越來越多,箏藝社團如雨后春筍紛紛建立。1983 年徐州復建1947 年曹正在徐州創(chuàng)建的“彭城箏社”,后改名為“徐州古箏研究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到古箏這一古老而充滿魅力的樂器。
90年代以后,新作品的層出不窮,極大豐富了古箏藝術。新的古箏作品大多還是以傳統(tǒng)的五聲調(diào)式來創(chuàng)作,但是在演奏難度以及作品的深度上有了很大的突破使得樂曲的風格和表現(xiàn)力表現(xiàn)形式越來越豐富。新派箏曲的誕生,瓦解了傳統(tǒng)箏樂局限的五聲調(diào)式以及傳統(tǒng)的演奏方法。
徐州因其融匯南北的獨特地理位置,在傳統(tǒng)的演奏風格形式上多與山東箏派、河南箏派以及浙江箏派的演奏風格相似但又相互融會貫通,在樂曲的演奏詮釋時既有著北方人的豪氣、豪爽又不失江南人的溫婉流暢。尤其是九十年代后新箏曲的誕生,模糊了各流派演奏之間的界限,新型樂曲為這一古老的樂器注入了新鮮血液,新的作曲形式、新的演奏方法不僅豐富了古箏的表現(xiàn)力,更打破其樂器原本五聲調(diào)式對曲目表現(xiàn)上的局限性。
三、徐州近代青少年古箏藝術優(yōu)秀人才對古箏派系的傳承
上世紀90年代至今,徐州古箏藝術依舊蓬勃發(fā)展著,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的青少年古箏優(yōu)秀人才在徐州這片土地上誕生,例如劉文佳、于秋旋等一大批人才涌現(xiàn)出來。他們自幼習箏起便接受著專業(yè)的培養(yǎng)訓練,演奏曲目豐富大量,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派別之上,更多的是追求古箏演奏新的臺階。首先古箏的演奏形式也不再是單單的獨奏,古箏與多種樂器的齊奏、協(xié)奏、古箏與舞蹈等多種藝術相結(jié)合出現(xiàn)在舞臺上,一次次震驚觀眾的眼球。其次演奏曲目上,早已不再演奏傳統(tǒng)的樂曲,新型的古箏曲甚至是改編的流行音樂也成為古箏演奏的新寵。曲目風格形式多樣,使得這一傳統(tǒng)而又古老的樂器綻放著青春的光彩!
四、結(jié)語
通過對徐州古箏演奏派系的索引梳理可看出,古箏藝術文化在徐州和中國乃至世界的蓬勃發(fā)展。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為民族器樂中的最古老的一門樂器,古箏正以一種新的面貌面對著更多國外學習者的審視和挑戰(zhàn)。作為一名從小習箏的古箏專業(yè)演奏者,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徐州人我更將肩負著更大的使命,使這一古老的樂器披上時代的新裝!
基金項目:
本文為2013年度江蘇師范大學校一般立項研究成果,立項編號:2013yyb036。
參考文獻:
[1]閻愛華.當代古箏藝術發(fā)展之軌跡[J].藝術百家,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