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8 19:48:56
序論:在您撰寫圍手術期護理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9-0363-02
頸、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現代社會常見的一種疾病,嚴重影響工作、生活和健康。尤其是頸椎退行性病變可導致前后受壓,引起一系列癥狀和體征。2009-2011年,我院頸椎手術與由于術前加強指導,術后精心護理,并取得了患者的積極配合,43例患者無1例發(fā)生嚴重并發(fā)癥,全部渡過危險期,并康復出院。
1 臨床資料
一般資料:其中男24例,女19例;年齡36-68歲,病史3-6個月,有的甚至20年左右,反復發(fā)作,逐漸加重。均有不同程度頭暈、四肢麻木、肌力減退、胸部有束帶感和負重感。均經MRI檢查確認。術后2W內癥狀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隨訪1年后基本痊愈。
2 護理體會
2.1 術前心理護理:由于頸椎位置特殊,危險性大,病人恐懼心理較重?;颊呷朐汉?,熱情接待患者,詳細說明手術過程、時間、麻醉方法、術后注意事項,手術成功經驗、安全性,介紹病人與病區(qū)內同類病人交流,解除病人的顧慮,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并主動配合治療,根據不同類型的患者,不同情緒表現而引發(fā)的心理反應,分析原因做好判斷,妥善解決。
2.2 選擇頸托:向病人講解頸托固定的重要性,術后正確佩戴頸托的方法,幫助病人選擇型號合適的頸托,術前進行試戴,頸托與皮膚之間墊棉質柔軟的毛巾,即可吸汗又可保護皮膚。
2.3 俯臥位適應性訓練:后路手術術前指導進行俯臥位適應訓練,并說明其意義,俯臥位時胸部和髖部各墊軟枕2個,使腹部懸空,頸部下垂。開始每次0.5h,以后逐漸增加至每次2 h,以適應的需要。
2.4 氣管、食管推移訓練前路手術患者,術前進行氣管、食管推移訓練。用2-5指并攏將氣管及食管向左、向右反復推動,牽拉至較松弛狀態(tài),而且必須將食管牽拉過中線,每天定時牽拉,牽拉力度、距離逐漸增加,剛開始每次2-3min,每天4-5次,逐漸增加至每天30-60 min。
2.5 四肢屈伸訓練:雙手持重物上舉訓練,肘部伸直,重量因人而異,不超過1kg,雙下肢進行直腿抬高訓練,逐漸增加次數,肘關節(jié)、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手指關節(jié),腳趾關節(jié)進行主動伸屈活動。
3 術后護理
3.1 病情觀察:術后每小時測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血氧飽和度至病情平穩(wěn),給予床邊心電監(jiān)護,觀察病人四肢活動、感覺情況,如麻木是否減輕、有無大小便功能障礙等,重點為四肢肌力有無減退或明顯加重。頸前路手術病人密切觀察自主呼吸情況,有無突然呼吸困難、憋氣,進行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術后24h內每小時評估1次,此后每天評估4-6次,注意與術前進行比較。
3.2 呼吸道管理:嚴密觀察呼吸道情況,重視血氧飽和度的監(jiān)測,根據短血氧飽和度,確定給氧濃度、流量和時間,使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0%以上,必要時進行血
氣分析,及時發(fā)現病人的缺氧情況,若患者術后血氧飽和度較前呼吸加深加快,立即指導其進行深呼吸,減少無效腔,示范正確的咳嗽方法,協助排痰,取側臥位,使病人病情得到緩解。
3.3 疼痛護理:頸椎手術疼痛較一般手術更加劇烈,護士要正確評估患者疼痛程度,幫助患者尋找舒適,咳嗽時協助患者按壓傷口,減輕傷口張力,減輕患者痛苦,如果患者無法忍受時,適當給予肌注止痛藥。
3.4 傷口引流管觀察:負壓引流瓶妥善固定,注意保持引流管通暢,防止引流管折疊、確保引流有效,嚴密觀察負壓引流的量的性質和量,每小時評估記錄四肢運動、感覺1次,術后24小時內切口引流量應少于100ml,若引流量過多,色鮮紅,應及時通知醫(yī)生,一般在術后48-72小時引流液明顯減少,即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后繼續(xù)觀察24小時。
3.5 泌尿系統(tǒng)的觀察與護理:按保留導尿常規(guī)護理,導尿管口用新潔爾滅棉球擦試兩次,每日更換尿袋,囑患者多飲水,以防尿路感染,術后第2天夾閉尿管間斷,加強膀胱功能訓練。
3.6 并發(fā)癥的護理
3.6.1 脊髓和神經根損傷加重多見于手術止血不徹底,血腫壓迫引起或減壓時操作的振動對脊髓的沖擊和對基礎疾病的影響,神經根的損傷,多見于器械的刺激,直接挫傷或對神經過度牽引引起[1],脊髓損傷表現為四肢肌力減退、大小便失禁,神經根損傷表現為單側上肢肌力減退,屈肘無力,肱二頭肌肌力Ⅲ-Ⅳ級,所以要及時觀察四肢的感覺活動及大小便情況,及時發(fā)現異常。
3.6.2 腦脊液漏由后縱韌帶與硬膜囊粘連嚴重,手術分離或切除后縱韌帶時損傷硬膜囊所致。表現為術后24小時內引流液為淡紅色液體,引流量多,第2天顏色更淡,但量無明顯減少。對頭痛、嘔吐患者,抬高床頭30-45度,采取頭低腳高位,并用消毒棉墊覆蓋后沙袋加壓,并及時報告醫(yī)生,靜脈輸注抗生素,嚴格無菌操作,保持創(chuàng)面敷料干燥。每日換藥,同時安慰病人,緩解其緊張情緒。
3.6.3 硬膜外血腫:頸椎前路手術后,由于血管結扎不牢固、止血不徹底、術后引流不暢、有的患者凝血功能不良,可導致切口出血而引起血腫,是頸椎前路手術較危急的并發(fā)癥[2],處理不及時可造成患者窒息死亡。頸前路手術后48小時,尤其12小時內,除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外,應密切注意頸部外形是否腫脹,引流管是否通暢,有無呼吸異常。并認真聽取患者主訴,及時巡視,嚴密觀察敷料、引流量、引流液顏色及性質,保持引流管通暢,對高血壓患者,應注意控制血壓,預防和減少切口出血,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在報告醫(yī)生的同時,吸氧、心電監(jiān)護、備好氣管切開、吸引器等搶救物品,并做好再次手術的準備。
3.6.4 喉上神經損傷:喉上神經損傷是因為在手術暴露過程中誤夾、誤切、牽拉過久所致,表現為術后出現一過性嗆咳,不能進水。頸前路手術中,因切口疼痛、麻醉插管等因素,早期進食較為困難,一般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如發(fā)現患者進食嗆咳,應告知患者暫停進食,報告醫(yī)生給予增加輸液量。
3.6.5 喉返神經損傷:喉返神經位于下頸椎氣管、食管溝內,在手術暴露過程中,由于頸部粗短,暴露頸椎盤較困難,容易引起過度牽拉、誤夾、誤切而致喉返神經損傷,表現為聲音嘶啞、憋氣。確定為喉返神經損傷者,護士要向患者或家屬做好解釋安慰工作,告知其一般為暫時性,同時指導發(fā)音訓練,促進發(fā)音恢復。
3.6.6 椎間隙感染這是脊柱手術中較為嚴重的并發(fā)癥,術前30min靜脈輸注抗生素,術中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做好消毒及無菌操作,術后嚴密觀察手術切口、創(chuàng)面敷料,并監(jiān)測體溫。
3.6.7 其他并發(fā)癥:(1)肺部感染:是頸椎前路手術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要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分泌物,給予吸氧、霧化吸入、口腔清潔液或靜脈滴注化痰藥物,指導鼓勵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嗽。對于呼吸麻痹患者,在患者吸氣末用雙手從胸廓兩側向內擠壓并向上推,指導患者此時做咳嗽動作,以協助排痰,另外,鼓勵患者做吹氣球訓練,增強肺功能。同時使用抗生素控制感。(2)睡眠型窒息:這種并發(fā)癥罕見,常于術后48小時內發(fā)生,表現為睡眠時出現呼吸障礙[3],甚至窒息,伴有緊急從睡眠中清醒,其原因是術中牽拉氣管或刺激咽喉部出現水腫,上呼吸道阻力增加所致,另外與懸雍垂、扁桃體肥大引起上呼吸道阻塞或氣道壁塌陷有關,此時雖有呼吸運動,但肺與外界氣體交換停止。所以,術后48小時,尤其24小時內要加強巡視,注意觀察呼吸變化,確保睡眠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巖,白一冰,肖嵩華等.頸椎病前路擇期手術后早期并發(fā)癥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04,24(9):538-541
[關鍵詞] 胃癌;圍手術期;護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20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3-1539-01
胃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趨勢,手術治療是目前首選的治療手段[1]。經精心護理,效果滿意,現將圍手術期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68例胃癌患者,男40例,女28例,年齡34-78歲。自發(fā)病至就診時間3月-兩年,平均七個月,行胃癌根治術45例,行根治性全外胃手術23,患者均順利通過手術,無嚴重并發(fā)癥。
2 護 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 術前由于病人文化層次和社會角色不同,對自己疾病后應激反應不同,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溝通,根據其文化層次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給予不同心理安慰和指導,文化程度高心理承受能力大,可將病情委婉告知本人以取得配合,心理承受能力低,情緒悲觀應將病情告知家屬,取得家屬的配合和支持??傊?,護理人員從病人實際出發(fā),盡量滿足他們的需求,讓其感受到心靈上呵護與關愛,從而以最佳狀態(tài)接受手術。
2.1.2 一般護理 ①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和咳痰方法。②對于有貧血的糾正貧血,營養(yǎng)不良的應指導患者合理膳食。③胃腸道準備,術前3天給少渣飲食,口服腸道抑菌劑,術前晚清潔灌腸,術晨留置導尿管和胃管。
2.2 術后護理
2.2.1 術后 ①一般護理:嚴密觀察病情,準確記錄24h出入量及性質,協助病人活動下肢,預防血栓性靜脈炎的發(fā)生。②術后疼痛的護理:術后切口疼痛難忍時給予止痛劑,但不可太頻繁。③飲食護理:排氣后停胃腸減壓,飲少量水,胃腸功能恢復后高營養(yǎng)易消化的飲食,進食后不宜臥床休息,適當活動,減少食物返流[2]胃管護理。保持胃管通暢,如胃管阻塞,消化液在殘胃內淤積可增加胃內壓,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用0.9%生理鹽水沖洗,加強觀察。胃管內有鮮血引出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從術后第2天起,引流液呈黃綠色或草綠色,說明在胃液里含有膽液,則膽總管處于正常狀態(tài)。
2.2.2 切口護理 觀察切口有無出血、滲血、滲液或敷料脫落。如敷料滲血滲液較多,應及時更換敷料,對麻醉未清醒病人為防止其自行抓撕敷料,必要時用約束帶,如發(fā)現有內出血要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
2.3 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幾護理 ①出血:多在術后24h出現,胃管流出較多新鮮血,患者腹脹及嘔血,應加強巡視,一般可通過藥物止血.輸血得到控制,無效者再次手術。②梗阻,吻合口狹窄或有炎性反應。水腫都會引起吻合口梗阻,應禁食,胃腸減壓,減輕胃壁水腫,輸液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③吻合口漏:最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常發(fā)生術后一周,主要右上腹劇烈疼痛及腹膜刺激癥,應注意觀察及時報告醫(yī)生。④傾倒綜合癥:一般進食半小時后出現頭暈、面色蒼白、心悸、出汗等。為了防止發(fā)生,鼓勵患者少食多餐。進食后平臥半小時可防止或減輕。
2.4 出院指導
2.4.1 出院宣教 出院后要加強營養(yǎng),少食多餐,面食為主,避免暴飲暴食,禁止進刺激性食物。心情要舒暢,情緒要穩(wěn)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加強身體鍛煉。囑病人定期門診復查。需化療的病人一般在出院2周后進行第二階段的化療,化療前復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
3 討 論
通過對68例胃癌手術病人的護理,我們認識到手術的成功與手術時機和手術技術關系密切,同時加強術前準備及心理護理,術后積極主動,有計劃的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病情發(fā)展的預見能力和分析能力,對預防和早期發(fā)現并發(fā)癥的處理尤為重要,合理的營養(yǎng)支持、全面的心理護理、正確的康復指導也是保證患者安全渡過圍手術期的關鍵。
參考文獻
關鍵詞:胃癌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R73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0)12-0232-03
胃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我國胃癌的發(fā)病率在各種惡性腫瘤中居首位。胃癌最有效治療方法是行根治性手術。我科從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對86例胃癌病人施行各種類型的根治術,通過圍手術期護理干預,使手術及術后恢復順利,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
1臨床資料
本組86例胃癌患者中,男54例,女32例,年齡最大84歲,最小15歲,平均年齡58.5歲。胃體癌38例,胃竇癌28例,胃賁門癌20例;低分化腺癌41例,中分化腺癌39例,印戒細胞癌6例,均行各型胃癌根治術。術后7d~12d拆線。
2術后護理
2.1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 術后觀察生命體征每15min~30min一次,測體溫每4h1次,12h后根據病情決定觀察時間。并具體記錄24h出入量,為合理輸液提供依據。
2.2術后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全麻清醒后半臥位,減輕腹壁張力,減輕切口疼痛,利于正常呼吸和血液循環(huán),同時有利于腹腔引流。術后6H協助病人活動下肢,做屈伸運動,每日4次~6次,每次2min~3min,以預防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生命體征穩(wěn)定的病人,術后第1天可坐起、術后第2天可下床活動,活動時間根據病人情況而定,早期活動可以減少腸粘連,同時有利于病人腸道功能的盡早恢復減輕吻合口的壓力。
2.3肺部護理 術后由于切口疼痛以及胃管放置,病人不愿咳嗽咳痰 ,我們要鼓勵病人 咳嗽咳痰,協助翻身拍背,給予霧化等,防止肺不張以及肺部感染。
2.4口腔護理 術后病人留置胃管,禁食時間長,口腔易發(fā)生潰瘍。胃癌術后病人口腔異味重,全麻清醒后漱口液漱口,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洗口腔,每日三次。擦洗時動作應輕柔,防止損傷口腔黏膜。并注重觀察口腔黏膜的變化,如有口腔潰瘍應以0.1%醋酸液漱口,龍膽紫涂擦潰瘍面,如出現霉菌感染,每日要行碳酸氫鈉.抗真菌藥物漱口以及口腔清洗。
2.5空場營養(yǎng)管護理 部分胃癌術后患者留置的空場營養(yǎng)管需要妥善固定防止滑脫、移動、盤繞、扭曲,避免活動時脫出,每日輸注前后均以200ml溫鹽水沖洗管腔,防止營養(yǎng)液殘留堵塞管腔,在輸入前要認真按輸入量計算輸入速度,輸入過快可引起病人腹脹、腹瀉、惡心、嘔吐等癥,輸入開始以20ml/h為宜,逐步加量,使用恒溫器使液體溫度恒定于37--38℃。
2.6飲食護理 胃癌術后病人待腸蠕動功能完全恢復排氣后,夾閉胃管,試飲水如無腹脹、腹痛可拔除胃管,進食,飲食由清流、流質、半流質,逐漸過渡到軟食。一般術后3d~5d試飲水;6d~8d給予流質,如米湯、蛋花湯、菜湯;9d~11d給予半流質如米粥、面湯、餛飩;12d~15d可進軟食,如軟米飲、煮軟易爛的青菜、肉沫等。胃癌術后早期不宜進食富含纖維素及脹氣食物,如豆?jié){、綠葉蔬菜。
2.7皮膚護理 胃癌術后患者對細菌感染的反抗力降低,術后病人臥床時間長,皮膚長期受壓,易發(fā)生褥瘡。應保持床單干燥、整潔。術后協助病人翻身、按摩骶尾部1次/2H至病人能下床。
2.8各引流管護理 保持胃管通暢,持續(xù)負壓引流,妥善固定防止脫落扭曲。如胃管阻塞,消化液在殘胃內淤積可增加胃內壓,影響其血運,并對吻合口起消化作用,不利于吻合口的愈合,可用0.9%生理鹽水每天沖洗2次,嚴密觀察引流液顏色,性質及量并認真記錄。正常情況下,24H內胃管引流液為咖啡色或暗紅色,量為100ml~300ml。胃管內有鮮血引出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從術后第2天起,引流液呈黃綠色或草綠色,說明在胃液里含有膽液,則膽總管處于正常狀態(tài)。
2.9切口護理 觀察切口有無出血、滲血、滲液或敷料脫落。如敷料滲血滲液較多,應及時更換敷料,對麻醉未清醒病人為防止其自行抓撕敷料,必要時用約束帶,如發(fā)現有內出血要及時報告醫(yī)生處理。
2.10尿管護理 術后24h內盡量拔除尿管,對于無法拔除者,應先夾閉尿管使膀胱充盈,鍛煉膀胱收縮功能,每天使用生理鹽水或膀胱沖洗液間斷沖洗膀胱,注意清除尿道口分泌物,防止尿路感染發(fā)生。
3術后常見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3.1出血在術后24H內應注重病人有無上腹脹感及大量的嘔血、便血或胃管內持續(xù)流出鮮血。假如出血量多時,還會有失血性休克的癥狀和體征,要加強巡視,尤其是在24H內[1-2]。術后出血一般多可通過藥物止血、輸血等措施得到控制,必要時需再次手術。
3.2吻合口梗阻 吻合口狹窄或有炎癥水腫都會引起吻合口梗阻。應注重觀察病人進食后有無飽脹及嘔吐,同時根據嘔吐物中是否含有膽汁,判定吻合口是否發(fā)生輸入空腸袢梗阻或輸出空腸袢梗阻,以便給予相應的持續(xù)胃腸減壓及支持療法的處理。
3.3吻合口瘺 吻合口瘺是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通常出現于術后4D~6D內,其表現為右上腹忽然劇烈疼痛及腹膜刺激征,應注重腹痛及體溫的變化情況。發(fā)生后予以靜脈營養(yǎng)治療,保持瘺口皮膚清潔干燥,予氧化鋅軟膏涂瘺口皮膚。
3.4傾倒綜合征較為少見。此癥可能是食物失去胃的幽門括約肌的控制,殘胃排空過快,使高滲性食物迅速進入空腸,使大量細胞外液進入腸道和刺激腹腔神經叢所致[3,4]。表現為進食10min~20min后上腹飽脹、惡心嘔吐、心慌、頭暈、腹瀉等,平臥數分鐘后癥狀緩解。應以調節(jié)飲食為主。囑病人進干食,每次進餐后平臥10min~20min,癥狀多數在6個月~12個月內自行減輕或消失。
3.5出院宣教出院后要加強營養(yǎng),少食多餐,面食為主,避免暴飲暴食,禁止進刺激性食物。心情要愉快,情緒要穩(wěn)定,要注重休息,避免重體力勞動,加強身體鍛煉。囑病人定期門診復查。需化療的病人一般在出院2周后進行第二階段的化療,化療前復查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等。
4體會
通過對86例胃癌根治術病人的護理,使我們熟悉到術前加強心理護理及術前預備,術后積極、主動、有計劃地進行護理,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提高病情發(fā)展的預見能力和分析能力,是患者安全渡過圍手術期的關鍵。通過對病人進行出院宣教,使病人得到疾病的保健知識,促進醫(yī)療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國立,李寧,黎介壽.胃癌病人的臨床營養(yǎng)支持[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6,6(11):486-488.
[2] 竺雪紅.高齡胃癌患者的圍術期監(jiān)測與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5):473.
[3] 蘇艷華,王萍.胃癌根治術后各種引流管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04,11(3):23-25.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5-209-02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簡稱前列腺增生,俗稱前列腺肥大,是男性老人常見病。實際是前列腺細胞增生導致泌尿系梗阻而出現的一系列臨床表現,以排尿困難為主要特征,嚴重者可引起腎和輸尿管積水、腎功能嚴重損傷等。絕大多數患者需要手術治療,TURP術為首選手術方式,由于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術后恢復較慢,容易發(fā)生并發(fā)癥,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因此,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護理顯得特別重要?,F將我科收治的200例前列腺增生癥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護理情況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200例,年齡58~91歲,平均75歲,均經腹或直腸前列腺B超、直腸指診及血PSA等檢測,排除前列腺腫瘤,確診為良性前列腺增生。所有患者經B超估計前列腺重約29~100 g,平均78 g,均有尿頻、夜尿增多,尿線變細,進行性排尿困難等癥狀,其中90例曾發(fā)生過急性尿潴留。
1.2 結果 全部患者在連硬膜外麻醉下行TURP術,術中盡可能切除增生組織,保留前列腺外殼包膜和精阜,術后置入22~24三腔氣囊尿管,氣囊注無菌鹽水30~60 ml牽拉固定,經尿管低流量持續(xù)膀胱沖洗,出院時排尿通暢。
2 護理體會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患者常對手術有過多的焦慮與恐懼,這就要求護士在術前及術后均要做好耐心細致的心理護理,以明顯易懂的方式向病人介紹電切術的方法,注意事項及優(yōu)點。同病室如有術后恢復期的病人還可以請他們現身說法做介紹,以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穩(wěn)定病人的情緒,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療。
2.1.2 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齡大,體質差,常合并心腦血管和肺部疾病,所以術前要完善各項術前檢查,及時發(fā)現和控制基礎疾病。
2.1.3 囑其戒煙酒,適當活動,避免過度勞累而影響康復。注意保暖,預防感冒,增加免疫力以增強手術耐受性。指導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
2.1.4 加強營養(yǎng),多吃蔬菜水果,多飲水,避免便秘。指導病人床上使用便器,提肛訓練等。
2.1.5 控制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增生因長期排尿不暢,易引起尿路感染,對有尿路感染的病人,要囑咐多飲水,保持尿道口的清潔,必要時應用抗生素和做膀胱沖洗。
2.1.6 術前禁食12小時,禁飲8小時,術前1天晚灌腸備皮。
2.2 術后護理
2.2.1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術后要嚴密觀察患者意識狀態(tài),呼吸,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如有煩躁不安,意識障礙,血壓升高或降低,心動過緩或過速,呼吸困難,體溫異常等情況,應及時處理和通知醫(yī)師。
2.2.2 術后持續(xù)膀胱沖洗的護理根據引流液的顏色調節(jié)沖洗速度,如果引流液的顏色為鮮紅色,應加快沖洗速度,待引流液顏色變淺,可減慢沖洗速度,直至引流液顏色變清亮,方可停止沖洗,同時囑患者多飲水,保證尿量每日2000 ml以上。觀察尿管是否連續(xù)不斷地有液體流出,如引流不暢說明有血塊堵塞,應進行尿管沖洗吸出阻塞的血塊,以免造成膀胱充盈而加重出血,同時給患者和家屬說明沖洗的目的和意義,這也是防止術后再出血的措施之一。
2.2.3 導尿管的護理術后保持導尿管引流的暢通尤為重要。引流管長短適宜,過長易引起扭曲折疊,過短易引起牽拉而使患者不適。引流管妥善固定,術后利用三腔氣囊管來控制止血,此水囊壓置膀胱頸,導尿管固定在,稍加牽引,讓滲血凝集于前列腺窩,起止血作用,需告訴患者不可自行移開,牽引側大腿伸直,讓患者臥床休息,直到解除牽引為止。防止因患者活動而引起弗雷導尿管氣囊破裂或移位,以致導尿管滑出。更換尿袋及各種操作,應嚴格遵循無菌操作規(guī)程,尿袋位置低于膀胱且妥善固定。尿道口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2次,不要隨意拆卸各接口處。術后一般沖洗2~3天,尿液顏色變淺即可拔管,拔管前夾住導尿管每2 h放1次,每次30 min,以訓練膀胱排尿功能,拔管后囑多飲水、多排尿,避免腹壓增高的因素,避免繼發(fā)出血。
2.2.4 膀胱痙攣的護理膀胱痙攣是TURP術后早期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多在術后三天內出現,給患者帶來極大的痛苦。膀胱痙攣的原因一般為膀胱逼尿肌不穩(wěn)定,創(chuàng)傷,引流不暢,沖洗液溫度不適,沖洗速度過快,精神因素等均可誘發(fā)。表現為下腹明顯脹滿感,急迫的排尿感。膀胱沖洗不暢,沖洗液反流,血尿加重,及時給于止痛,解痙藥物應用和膀胱按摩,或給消炎痛栓一枚肛塞,盡早緩解癥狀。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穩(wěn)定情緒,講解疼痛的規(guī)律性與緩解技巧。術前預防尿路感染,沖洗液溫度保持20-30度,保持沖洗通暢等是預防膀胱痙攣的有效措施。
2.2.5 TURP綜合征的預防及護理TURP綜合征也稱稀釋性低鈉血癥,主要原因是沖洗液快速、大量吸收所致。TURP患者沖洗液吸收量一般為每分鐘約10~30 ml,平均吸收約600~2000 ml,最多者可達8000 ml。當吸收的液體量不多時,通過自身調節(jié),可不出現臨床癥狀,如液體吸收量過大過速則可引起血容量過多和低血鈉為主要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如不及時糾正將出現低鈉血癥,血壓下降,甚至發(fā)生急性腎衰竭。如果前列腺較大、手術時間較長的患者,術后為了預防TURP綜合征的發(fā)生,患者回病房后,立即應用高滲鹽水靜脈輸入予以糾正,同時術后應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必要時進行心電監(jiān)護。若患者出現煩躁不安、惡心、嘔吐、呼吸困難、血壓突升或下降甚至昏迷、心力衰竭等要警惕TURP綜合征發(fā)生。一旦發(fā)生,應立即予以吸氧、強心、利尿,必要時靜脈滴注3%氯化鈉300 ml以補充血鈉,5%碳酸氫鈉150~200 ml糾正酸中毒,如有腦水腫癥狀,給予20%甘露醇脫水。
2.2.6 繼發(fā)性出血 術后1~4周內發(fā)生,多因術后膀胱持續(xù)沖洗引流不暢或壞死凝固層在脫落期并發(fā)感染或強用力排尿排便引起。因此,術后應保持持續(xù)膀胱沖洗及引流通暢,如有阻塞,應用無菌注射器抽無菌生理鹽水反復沖洗,設法排出阻塞物。囑患者多飲水,保證每日尿量2000 ml以上。避免強用力排便,必要時使用緩瀉劑,防止便秘。囑患者多食蔬菜、麻油、水果,避免飲酒及食辛辣飲食。若發(fā)生繼發(fā)性出血,立即使用三腔氣囊尿管壓迫止血,靜脈給予止血劑,加快持續(xù)膀胱沖洗速度。必要時重新放入電切鏡,尋找出血點而止血。
2.2.7 飲食 術后6小時,無惡心,嘔吐者,可進流質食物,1-2d后無腹脹即可恢復正常飲食,進食富含粗纖維易消化的食物。并且多食蔬菜水果,多飲水,以免便秘。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排便用力引起前列腺窩再出血。
2.2.8 膀胱訓練 這是TURP術后回復到正常排尿的首選途徑,一般需2-4周的恢復時間。因長時間排尿困難,膀胱張力減低,故需囑病人在停止膀胱沖洗后,適當的下床活動,在拔管前兩天應夾住尿管間斷,以鍛煉膀胱泌尿功能。同時囑病人多飲水,拔管時膀胱還處于充盈狀態(tài),以促進多排尿達到排尿通暢,以恢復正常排尿功能。
3 出院指導
注意休息,出院后一月內防止便秘,多食水果,蔬菜,術后3個月內避免過度活動,勞累,禁止性生活,防止繼發(fā)性出血。注意排尿情況,如有尿線細,排尿費力,應及時就診,每日飲水1500-2000ml,上午多飲,下午少飲,以免夜尿增多,影響睡眠。對有尿失禁的患者應指導其有意識地經常進行括約肌的收縮訓練,縮短溢尿時間,保持會清潔,防止感染。按醫(yī)囑按時服藥,如有排尿困難、血尿時回醫(yī)院檢查治療。忌煙酒,忌刺激,防感冒,通過以上宣教,患者提高了自我能力,收到滿意效果。
參考文獻
[1] 李夢櫻.外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6(1):357.
[2] 鄧春華,麥建國.前列腺切除手術意外及術后并發(fā)癥.泌尿外科手術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473-512.
[3] 郭應祿.腔內泌尿外科學.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1995,113-114.
[4] 成群.前列腺氣化電切致嚴重水中毒防治.現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5,21.
【關鍵詞】圍手術期;護理;技巧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221―02
圍手術期的概念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國外的一本醫(yī)學文獻中,之后在國際和國內被逐漸接受。圍手術期是從患者決定接受手術治療開始,術前期可短可長,有的只有幾分鐘,例如急診病人在幾分鐘之內就要送往手術室手術;有的可能長達數周,醫(yī)生需要對患者的病情進一步了解,為手術的進行做好充分的準備。手術之后,要做好相關的綜合治療措施,防止可能引起的并發(fā)癥,使患者能盡快的恢復身體的各項生理機能,早日康復。
1 圍手術期的護理理念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國際上關于圍手術期護理的臨床資料開始增多,但是醫(yī)學界并沒有關于圍手術期護理的準確概念。直到90年代中期,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護理界才對圍手術期的概念有了清晰的認識:“圍手術期是指從病人確定接受手術治療開始,到術后護理和康復,對病人的心理、生理等進行的整體護理,貫穿在病人手術治療的始終”。國際上也有學者認為,圍手術期的護理是指圍繞著病人手術,在術前、術中和術后的一段時間,沒有明顯的時間限制,把護理看作一個整體來進行,使手術的治療效果達到最大化,這就與前面把術前準備和術后護理分階段的概念區(qū)別開來。
2 圍手術期護理的內涵
為了使手術的治療效果達到最大化,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完善的護理。護理人員要有優(yōu)良的護理技能才能為患者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圍手術期的護理比一般護理更為重要,因為圍手術期是從病人康復的整體性考慮的。包含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周圍環(huán)境對病人疾病的影響、病人對手術的需求和心理準備、特殊情況下的應急處理和特殊護理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的預防和護理。只有整體性的考慮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證病人度過圍手術期,取得手術的成功。否則,圍手術期的一個失誤很可能導致病人手術的失敗。
2.1 手術前期的準備
2.1.1 心理準備
手術前期的心理準備不僅包括對病人和家屬的心理準備,還包括對相關醫(yī)護人員的準備。護理人員要增加和病人以及家屬的交流,要把病人的病情、診斷結果、手術的必要性和方法、預后以及可能產生的并發(fā)癥、手術的危險性和術后的恢復等,都要向病人家屬交代清楚,得到病人家屬的信任和配合,使病人配合手術的進行。要充分尊重患者,患者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要在病人知情的前提下進行手術,如果病人不同意,不宜進行任何手術和破傷性的治療。
2.2.2 生理準備
病人進行手術,要保持良好的生理狀態(tài),以達到安全度過手術和手術后的過程。
手術后不能活動的患者要在手術前訓練在床上大小便、咳嗽和咳痰的方法,有煙癮患者要在手術前兩周斷煙。
根據檢查糾正患者體內電解質酸堿失衡以及貧血,需要輸血的患者要在術前做好血型鑒定和交叉配合試驗,備好一定的全血。
2.2.3 抗感染準備
不讓病人同有感染的病人接觸,杜絕有上呼吸道感染的醫(yī)護人員進入手術室。在涉及胃腸道手術、操作時間長的大手術、心血管手術、人工制品植入手術、涉及感染病灶或切口接近感染區(qū)的手術等要使用預防性的抗菌藥物。
2.2.4 胃腸道準備
胃腸道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前1~2天內要近流質飲食,在手術前要開始服用腸道制菌藥物,防止術后感染。非胃腸道手術患者在術前12小時禁食,術前4小時禁水,為了防止手術中嘔吐,還要在術前用肥皂水灌腸。
2.2.5 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
根據患者的情況,在手術前一周左右,經口或者靜脈滴注提供充分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
2.2.6 其他
手術前一天查房,如果患者出現發(fā)熱癥狀,女性患者出現月經來潮,應當選擇延遲手術。手術前夜給鎮(zhèn)靜劑,保證病人睡眠充分。進入手術室之前要排空尿液,手術前去掉假牙。
2.2 手術中期的護理
手術中期的護理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也是決定手術成敗的不可忽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手術中要科學配合和管理,保證病人和手術器械萬無一失;麻醉患者意識清醒者要加以語言性保護措施和心心理安慰:例如保暖、關心、語言安慰、撫摸等;術中要做好監(jiān)測和常規(guī)護理;做好手術中意外情況的預防,發(fā)現和配合搶救工作;做好特殊藥物的應用和護理。手術中護理的關鍵是確保病人安全的接受手術,并且保障手術的成功。巡回護士要做好觀察工作,及時發(fā)現病人的不適和意外情況,防止出現并發(fā)癥,確保病人安全。
2.3 手術后期
在手術結束之后,護理人員要確?;颊哂辛己玫男g后恢復環(huán)境,巡房護士做好每天的生命體征和重要臟器功能的監(jiān)測。術后護理分為一般護理和專業(yè)護理,一般護理包括床上洗漱、口腔護理、擦浴、洗腳等功能鍛煉,專業(yè)護理包括肺部護理、呼吸道管理、引流管管理等。對于一些病人還要有完善的術后康復訓練,保證手術的成功率。維持病人體內正常的穩(wěn)態(tài)平衡和良好的新陳代謝,如果病人術后需要特殊護理和監(jiān)測,相關人員要做好儀器的使用安全。病人在出院之后要給家屬和病人教授有關的康復知識,護士長要對患者的護理情況作記錄,了解護理工作,總結經驗教訓。術后護理的目的在于使患者順利的康復。
3 圍手術護理的現狀和未來展望
圍手術期貫穿病人手術的始終,要把圍手術期的三個階段作為整體來對待。護士要通過調查分析,了解病人的基本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圍手術期全程都需要護士的體貼入微的關懷,增強病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隨著醫(yī)療技術的進步,在治療方法上取得了進展,同樣要求護理人員在護理上也應當有先進的理論作為指導。
參考文獻:
[1] 彭南海,杜益平.圍手術期護理理念、內涵和進展[J].實用護理雜志,2002,01:5-6.
[2] 謝新芳,徐群,宋建文.68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7,03:236-238.
【關鍵詞】 麻醉復蘇室;睡眠障礙;原因分析;護理
現代的麻醉觀點認為,麻醉不光是保持患者的持續(xù)無意識狀態(tài),還需要而進行期間對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觀測。小兒患者因為在年齡、生理解剖情況情況等方面不同于成年人,如何使小兒患者能夠順利的完成全麻手術是人們關注的重點。筆者對我院采用全麻麻醉的小兒手術治療患者例,其中出現睡眠障礙的患者有252例,對所有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09年7月~2011年12月采用全麻麻醉的手術治療患兒252例,其中男性患者144例,女性患者108例;年齡2d~11歲,平均4.4±1.6歲;其中新生兒患者3例,嬰兒患者38例,幼兒患者31例,兒童患者180例;手術部位:腹部手術患兒共106例(42.06%),顱腦手術患兒共46例(18.25%),胸部手術患兒共20例(7.94%),其他部位手術患兒共80例(31.75%)。
1.2 護理
1.2.1 麻醉前護理 手術前1 d手術護士要對手術患兒進行訪視,對手術患兒的心理及其他相關情況進行了解,根據患兒的不同年齡、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作出相應的心理安慰[1],減少手術患兒對手術的的恐懼及陌生感。將手術間的溫度調整到24-26℃,相對溫度調節(jié)到60%左右,并準備好術中所需要的各種液體、器械、急救藥品、吸引器等,并將手術室內的各種環(huán)境、設備及相應準備介紹給手術患兒的父母,同時暗示手術的主刀醫(yī)生及同臺的麻醉醫(yī)師具有高超的醫(yī)術,增強患兒父母對手術的信任感,可以幫助父母解除各種疑慮,密切的與醫(yī)護人員進行配合。小兒手術患者特別是嬰幼兒手術患者最大的手術心理傷害是手術中需要與母親分離,因此,在保證手術質量的前題,縮短手術治療時間,即嬰幼兒與母親的分離時間,是小兒外科進行手術治療的心理保護的基本原則。為了有效的縮短母親與手術患兒的分離時間,避免患兒因為劇烈的哭鬧而造成缺氧、嘴唇發(fā)紺及胃腸脹氣等癥狀,手術日當天讓家長陪伴手術患兒至手術室正門口,手術室護士接患兒并在手術室門口協助麻醉醫(yī)師對患兒先進行全身的基礎麻醉,待患兒在母親身邊熟睡后,再將其接入手術室[2]。
1.2.2 術中護理
1.2.2.1 嚴格核查制度 手術患兒進入手術室時,接患兒護理要對患者的姓名、年齡、手術的名稱及部位、術前用藥情況、檢驗結果等資料,要特別注意詢問患兒的禁食水的時間。
1.2.2.2 靜脈通路的護理 患兒建立靜脈通路后,根據手術的不同部位選取不同的靜脈對患兒進行穿刺,于穿刺處留置靜脈輸液針。對較胖并且皮下脂肪較厚的嬰幼兒,進行正常靜脈穿刺比較困難,如有必要可以選擇頸外靜脈進行靜脈穿刺,可靜脈通路上接接T型延長管,以利于患兒的靜脈輸注給藥。對輸液量及滴速進行控制,新生兒應該采用微量泵輸液。一般患兒按10mL/(kg?h)的速度進行補充,術中密切注意患兒的出血情況、血壓及尿量等指標,隨時對患兒的輸液量進行調整,避免由于輸液不足或輸液過多而造成嚴重的后果。配制靜脈輸注藥物時劑量一定要精確[3]。
1.2.2.3 氣管插管的護理 術前禁食6-12h,嬰幼兒喂奶停止4h,術前2 h所有患兒禁止喂水。常規(guī)準備好負壓吸引器并進行調試,確保吸引工作正常,使其吸引壓力保持在10 kPa左右,連接好吸痰管后放置于手術床右側進行備用,術中隨時對口鼻腔以及咽喉部的各種分泌物進行清除。小兒全麻時正確的平臥手術:肩下采用泡沫墊墊高,頭后仰并且偏向一側。如果患兒呼吸不暢,必要時行氣管內插管,以幫助患兒呼吸。
1.2.3 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等到患兒的呼吸、循環(huán)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后,將患兒送至麻醉恢復室進行恢復,轉移途中注意患兒的身體保暖,備好氧氣袋,將患兒的頭偏向一側,觀察手術患兒的呼吸及面色,以保證患兒的安全。做好與恢復室護士的交接班工作[4]。
2 結果
所有患兒在圍手術期均給予精心的護理,無因護理事件造成的患兒影響,術前及術后患兒均未出現不安、恐懼、哭鬧等表現,手術均順利完成。
3 討論
患兒極宜受周圍因素的影響,當周圍的環(huán)境發(fā)生改變,周圍出現陌生的人員,均會感覺到不安及恐懼感,造成患兒出現不安、哭鬧等表現。護理人員術前及術后應該給予患兒十分熱情的體貼與關懷,并鼓勵患者,讓患兒的精神放松,并與患兒的家長溝通,一同幫助患兒放松心情,提高患兒的醫(yī)囑遵從性。
綜上所述,對圍手術期小兒全麻患者進行精心的個性化護理,可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減少手術意外的發(fā)生,縮短手術的時間,是手術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根據圍手術期的概念和處理的目的,可將圍手術期護理估計的定義與目的歸納為:以病人為中心,圍繞著“幫助病人獲得最佳的手術治療效果”這一最終目標,采用觀察、交談、體檢、參閱各種相關文字資料等方法,連續(xù)性地收集病人術前、術中、術后3個階段的主客觀資料,進行動態(tài)的分析判斷,以及時發(fā)現病人在圍手術期存在的或潛在的健康問題,為作出準確的護理診斷和制定實施恰當的護理計劃,實現預期目標提供依據,也為評價護理效果提供反饋的信息資料。具體地說,通過圍手術期的估計與處理,術前使病人以最佳身心狀態(tài)接受手術治療;術中能夠安全地耐受手術并確保手術成功;術后盡早順利康復。
2圍手術期護理估計技巧
2·1系統(tǒng)觀察:是指護士用感官或借助一些器具有意識地收集支持或否定護理診斷的資料。由于整體護理是與生物———社會———心理醫(yī)學模式相匹配的一種臨床護理實踐模式,因此,系統(tǒng)觀察要求護士不但要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還要有廣博的知識面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以及敏捷的思維和快速反應的能力;不但要仔細觀察病人的外在表現,還要善于觀察分析病人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狀態(tài),不但要用敏銳的和具有專業(yè)化的目光去觀察病人的表情、姿勢、動作,還要學會從心理學角度去辨析病人的語音、語調。系統(tǒng)觀察是臨床護士每日運用的護理技巧之一,必須熟練掌握。
2·2有效溝通:指的是護士通過交流技巧與病人之間進行的一種流暢友好的、有目的的信息交流。為確保溝通有效,護士須注意以下技巧:(1)自然地自我介紹和說明來意與目的;(2)合理地運用開放性提問和閉合性提問;(3)恰當的目光交流;(4)具有感染力的體勢語言如表情、姿勢;(5)隨時把握語音、語調和交談的內容;(6)巧妙地運用引導語,引導病人離題的話題切入正題;(7)適時扼要地歸納與總結。
2·3護理體檢:指運用基本的視、觸、叩、聽技巧以及護理測量的工具與手段,去收集病人客觀資料的重要方法。不同部位、不同內容的體檢需要采用不同的工具和方法,護理體檢還可為鑒別診斷提供客觀依據??傊?要獲得準確的客觀資料,臨床護士既要熟練運用基本的體檢方法,也要掌握具有??铺攸c的體檢方法,還要學會臨床常用量表的使用。
2·4分析和判斷現象并作出預見性推論:指護士運用評判性思維去分析病人的主、客觀資料,判斷產生現象的實質原因,解釋臨床表現,根據臨床特征作出預見性推論。此技巧要求護士系統(tǒng)地運用理論,作出邏輯性的推理判斷,還要求護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全面動態(tài)估計病人狀況,才能作出準確的推論。臨床護士在護理實踐中常用此技巧,不但有助于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有助于護士抓住病人的主要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圍手術期護理估計的內容
3·1術前估計內容:在病人入院當日,護士須按以下內容進行護理估計:(1)估計病人的既往健康狀況及其對當前健康狀況的影響,包括患病住院史、用藥史(名稱、劑量、時間)、過敏史(藥物、食物、花粉、油漆、氣體等)、手術史(部位、手術名稱、術后恢復情況)、吸煙史(每日幾支、持續(xù)幾年)、飲酒史(酒精度數、每日飲酒量、持續(xù)時間)。(2)估計當前健康狀況,找出困擾病人的健康問題:包括營養(yǎng)、飲食、排泄、睡眠———休息、呼吸、循環(huán)、心理、活動功能等狀況。此后需持續(xù)估計病人對手術治療的認識與反應及其當前的健康狀況,并進行相關的術前教育和術前準備,至術前1d,護士應參與醫(yī)生的術前討論,了解手術方案的選擇和麻醉方式,幫助病人做好術前的身心準備,以最佳狀態(tài)接受手術。
3·2術中估計內容:在病人返回病房后2h內,護士須對病人術中情況作出估計。通過閱讀麻醉記錄、手術記錄,了解麻醉方式及時間、名及劑量、術中輸血及用藥情況、術中病人的反應及耐受性、手術部位與名稱及持續(xù)時間;與手術醫(yī)生交談,了解手術方式及入徑、手術特點與創(chuàng)傷的大小、手術的復雜性,及對功能與外形的影響等。術中情況的估計,有助于護士對術后可能出現的健康問題及并發(fā)癥作出預見性推論,做好預見性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