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2 14:36:24
序論:在您撰寫疑問代詞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1、指人的。有:誰、孰:誰用于一般問句,可作主、賓、定、語及判斷句的謂語。孰用于選擇問句,一般有先行詞。
2、指物的。有何、胡、奚、曷等。
3、指處所。有安、惡、焉。它們主要作狀語,詢問處所。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疑問代詞疑問代詞在句中起名詞詞組的作用,用來構(gòu)成疑問句。疑問代詞有下列幾個:what,who,whose,which,whatever,whichever,whoever等。
疑問代詞在句中應位于謂語動詞之前,沒有詞性和數(shù)量的變化,除who之外也沒有賓格的變化。what,which,whose還可作限定詞。
疑問副詞疑問副詞用來引導特殊疑問句,表示時間,地點,方式,原因等,常見的有:when,where,how,why等。
關(guān)鍵詞: 疑問代詞“什么” 非疑問用法 表現(xiàn)形式
1.引言
疑問代詞“什么”除了表示疑問的基本用法之外,還有非疑問用法。我們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據(jù)不同于前人的分類標準把“什么”的非疑問用法歸納為“任指”、“某指”、“特指”三類,并且對于各類非疑問用法的表現(xiàn)形式做了較詳細的描寫和分析。
2.“什么”的非疑問用法
2.1“什么”的任指用法
如果在句中“什么”的所指對象具有普遍性,即指整個一類,而不是某個個體,也就是指“任何事物、每個事物”,那就是“什么”的任指用法。
2.1.1“都/也”類(“什么都……”式或“什么也……”式)
2.1.1.1“什么都……”式
從“什么”的句法位置來說有以下幾種情形:
一是“什么都……”格式中的“什么”單獨做主語。例如:
(1)不要緊,明天到北長街去打聽;那里打聽不著,他會上左宅去問,只要找著曹先生,什么便都好辦了。(老舍)
二是“什么”做動詞的賓語。例如:
(2)烏世保聽了徐煥章的主意,上堂就哭媽,問什么都不回話,堂官實在為難。(鄧友梅)
2.1.1.2“什么也……”式
(3)她臉上背上的熱氣把他包圍起來,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聽得見自己心房的跳動。(老舍)
2.1.2“不論/不管/無論……什么……(都/也)……”式
(4)假若能避免,不論是用什么法兒避免,他們都情愿把轟炸陰城的仇恨馬上忘得一干二凈。(老舍)
2.2“什么”的某指用法
“什么”(包括“什么NP”)的某指用法是指“什么”指代或指示不知道、說不出或者根本無須說出的某個或某種不確定的事物。
2.2.1“V什么”式
(5)天氣太熱,用不著穿什么。(引自《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
2.2.2“什么1……什么2”式
(6)你最喜歡吃什么,我最喜歡吃什么。(池莉)
2.2.3“不知……V什么(或“不知……V什么NP”)”式
(7)可是在平日,他并不覺得這有什么說不過去;有時候揣上它,他還覺得這是一種優(yōu)越,那些拉破車的根本就用不上電石燈。(老舍)
2.2.4“好像……V什么(或“好像……V什么NP”)”式
(8)第二天早晨醒來,我神清氣爽,好像服了一劑什么興奮劑一樣。(張賢亮)
2.3“什么”的特指用法
特指用法的“什么”所指代或指示的某事物是知道的、確定的,只是表面上不明確說出來。
2.3.1“叫做/叫作什么NP”式
(9)這地方的地名很奇怪,叫做大淖。全縣沒有幾個人認得這個淖字??h境之內(nèi),也再沒有別的叫做什么淖的地方。(汪曾祺)
2.3.2“那什么”和“那(個)什么(的)NP”式
(10)“別起什么邪念,起也沒用,都到這節(jié)骨眼了,滿意不滿意符
不符合你那什么夢想也由不得你了,你就踏踏實實跟我過日子吧。”(王朔)
3.結(jié)語
我們根據(jù)疑問代詞非疑問用法的特點,借鑒前任在這一領(lǐng)域的研究成果對疑問代詞“什么”的非疑問用法進行了分類。把“什么”的非疑問用法歸納為“任指”、“某指”、“特指”三類,并對這三類非疑問用法的表現(xiàn)形式作了較詳細的描寫和分析,以使讀者更進一步地認識疑問代詞“什么”的非疑問用法。
參考文獻:
[1]丁聲樹等.現(xiàn)代漢語語法講話[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1(1999年版).
[2]呂叔湘主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商務印書館,1980.
關(guān)鍵詞:《詩經(jīng)》;疑問代詞;“何”;“胡”
中圖分類號:H10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1)23-0186-02
疑問代詞是表示疑問意義的代詞,自從馬建忠在《馬氏文通》中設(shè)“詢問代詞”以來,疑問代詞的研究便一直受到語法學界的關(guān)注。《詩三百》作為四書五經(jīng)之一,后世非常推崇,尊之為《詩經(jīng)》,孔子也曾對其有過“不學‘詩’,無以言”的評價。的確,被喻為“周代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詩經(jīng)》是一本內(nèi)涵豐富的書,非常全面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反映了當時語言使用的狀況。筆者將以《詩經(jīng)》為藍本,對上古漢語中疑問代詞的使用情況作一番粗淺地探析,以求教方家。
《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疑問代詞有:何、胡、曷、誰、如何、如之何、安、焉、幾何、害、等十幾個。以上疑問代詞可分為如下幾類:人物疑問代詞、事物疑問代詞、方式情狀疑問代詞、原因目的疑問代詞、處所疑問代詞、時間疑問代詞和數(shù)量疑問代詞[1]。因大多數(shù)疑問代詞不止一類用法,下文將在對《詩經(jīng)》每一個疑問代詞作窮盡式數(shù)量統(tǒng)計的基礎(chǔ)上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
一、“何”
“‘何’,甲骨文、周金文中少見,書經(jīng)、石鼓文有之?!对娊?jīng)》及列國時代以下常用之?!薄昂巍弊詮脑凇渡袝贰ⅰ对娊?jīng)》中頻繁出現(xiàn)后,逐漸成為應用最廣泛、句法功能最完善的一個疑問代詞?!昂巍痹凇对娊?jīng)》中做疑問代詞102例。有以下幾類用法:
(一)事物疑問代詞,共81例。做事物疑問代詞是“何”最為常見的用法,在句法中詢問事物。
1、做賓語,共53例?!啊巍种肝?,以用于賓語為?!保鲑e語是“何”的主要句法功能,一般都用在動詞之前,譯為“什么”。
(1)人而無儀,不死何為?(國風?{風?相鼠)
(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國風?衛(wèi)風?黍離)
(3)父母何怙?悠悠蒼天,曷其有所?(國風?唐風?鴇羽)
(4)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國風?秦風?終南)
(5)何以贈之?路車乘黃。(國風?秦風?渭陽)
(6)何以舟之?維玉及瑤,@e容刀。(大雅?公劉)
2、做謂語,共12例。僅出現(xiàn)在判斷句中,譯為“什么”。
(7)其釣維何?維絲伊緡。齊侯之子,平王之孫。(國風?召南?何彼a矣)
(8)其釣維何?維魴及r。維魴及r,薄言觀者。(小雅?采綠)
(9)其告維何?籩豆靜嘉。(大雅?既醉)
3、做定語,共16例??捎谩昂?N”來問人、物或時間。(N指名詞。)
(10)悠悠蒼天,此何人哉?(國風?衛(wèi)風?黍離)
(11)何人不將?經(jīng)營四方。(小雅?何草不黃)
(12)何草不黃?(同上)
(13)綢繆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國風?唐風?綢繆)
(14)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小雅?隰桑)
(15)有者弁,實維何期?(小雅?弁)
(二)方式、情狀疑問代詞:共8例,做狀語或謂語。在反詰句中詢問事理,或在真性問句里詢問性狀。
1、做狀語,5例?!昂巍弊g為“怎么”。
(16)陟彼石且矣,我馬疒者矣,我仆疒甫矣,云何吁矣。(國風?周南?卷耳)
(17)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憂矣,其誰知之?(國風?魏風?園有桃)
(18)既見君子,云何不樂?(國風?王風?揚之水)
2、做謂語,僅3例。譯為“怎么樣”。
(19)天實為之,謂之何哉?。▏L?邶風?北門)
(三)原因、目的疑問代詞。共9例。在句中作狀語,譯為“為什么”。
(20)何彼a矣,唐棣之華?(國風?召南?何彼a矣)
(21)何其處也?必有與也?。▏L?邶風?旄丘)
(22)叔兮伯兮,何多日也?(同上)
(23)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國風?唐風?山有樞)
(四)處所疑問代詞。僅3例。在句中做賓語,譯為“哪里”、“哪兒”。
(24)哀我人斯,于何從祿?(小雅?正月)
(25)靡所止疑,云徂何往?(大雅?桑柔)
(五)代時間的疑問代詞:僅1例
(26)言念君子,溫其在邑。方何為期?胡然我念之?。▏L?秦風?小戎)
二、“胡”做賓語
“胡”做疑問代詞55例。其有以下幾類用法:
(一)原因、目的疑問代詞,共39例。在句中做狀語,既可修飾“不VP”,也可直接修飾“VP”。譯為“為什么”。(此處及以下的VP均指動詞或動詞性短語。)
(27)式微,式微,胡不歸?(國風?邶風?式微)
(28)人而無禮!胡不遄死?(國風?{風?相鼠)
(29)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國風?魏風?伐檀)
(30)胡逝我梁,不入我門?(小雅?何人斯)
(31)胡不自北?胡不自南?胡逝我梁?攪我心。(同上)
(二)方式、情狀疑問代詞,共10例。用在反詰句中做狀語,詢問事理。譯為“怎么”。
(32)胡能有定?寧不我顧。(國風?邶風?日月)
(33)人之為言,胡得焉?(國風?唐風?采苓)
(三)事物疑問代詞,僅5例。限于“胡為”的組合,譯為“為什么”。
(34)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L?邶風?式微)
(35)胡為乎株林?從夏南!匪適株林,從夏南?。▏L?陳風?株林)
(36)抑此皇父,豈曰不時?胡為我作,不即我謀?(小雅?十月之交)
鞫人忮忒。譖始競背。豈曰不極?伊胡為慝?如賈三倍,君子是識。婦無公事,休其蠶織。(大雅?瞻n)
(四)代處所的疑問代詞。僅1例。在句中作定語,譯為“什么”。
(37)我視謀猶,伊于胡底。(小雅?小F)
三、“誰”
《詩經(jīng)》中“誰”做疑問代詞48例。王力先生認為:“誰’是專指人而言的疑問代詞,而且是不拘單數(shù)復數(shù)的。”因此48例中“誰”均為人物疑問代詞,在句子中主要充當主語,少數(shù)做賓語,偶爾充當定語。譯為“什么人”,“哪個(些)”。
(一)做主語,共39例。做主語是“誰”的主要句法功能。
(38)誰從穆公?子車奄息。(國風?秦風?黃鳥)
(39)具曰予圣,誰知烏之雌雄?。ㄐ⊙?正月)
(40)誰能亨魚?溉之釜g。誰將西歸?懷之好音。(國風?檜風?匪風)
(41)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雖速我獄,室家不足!(國風?召南?行露)
(42)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國風?邶風?谷風)
(二)做賓語,8例。
[關(guān)鍵詞]甘肅方言 ;疑問代詞 ;類型特點
[中圖分類號]H1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3)22-0035-03
甘肅方言屬官話方言,內(nèi)部有中原官話、蘭銀官話、西南官話。中原官話主要包括秦隴片、隴中片和河州片;蘭銀官話主要包括金城片和河西片;西南官話主要以方言島的形式存在。本文涉及甘肅省中原官話和蘭銀官話的73個方言點,所使用的材料,全部為作者調(diào)查所得,一部分為實地調(diào)查,一部分是對西北師范大學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進行的調(diào)查。本文主要探討甘肅方言疑問代詞的類型及來源。
一、疑問代詞的類型
代詞是按照其指代的功能劃分出來的一類詞。疑問代詞一般根據(jù)具體的疑問對象分為問人、問物、問時間、問處所、問性狀和方式、問原因、問數(shù)量、問程度等八類。甘肅方言疑問代詞有單音節(jié)形式的,有復音節(jié)形式的。問物的基本形式是“啥”,問數(shù)量的基本形式是“幾”或“多少”,這在甘肅方言內(nèi)部比較一致,其他幾類形式比較復雜,下面分而述之。
(一)問人的類型
甘肅大部分方言里問人的疑問代詞的基本形式為“誰”,有些方言里為“阿+疑問詞根”的形式,比較多的形式為“阿誰”,這種形式里相當于“誰”的語素還有“個、啥、該”等,“阿”讀為[a]。“呀”我們認為是“阿”音變來的?!把健鳖^的疑問代詞和“阿”頭的不在同一方言里出現(xiàn)。“誰”的讀音形式有“[ ]、 [ ]、[ ]、 [ ]”等,聲調(diào)都為陽平(涵平聲)。甘肅方言里問人的疑問代詞有“誰/誰個/誰一個/誰塊/誰開/誰課/誰該/阿個/阿一個/阿啥/阿拾/阿絲/阿該/阿誰/阿誰個/呀誰/呀怪”等。這些說法里的“個、塊、開、課、該、怪”在各自的方言里都是量詞?!敖z、拾、啥”都是“誰”的音變。
問人的疑問代詞在甘肅方言里可以指一個人,也可以指幾個人,但單數(shù)和多數(shù)往往不同。上面列舉的都是指一個人的,指幾個人的復數(shù)形式在單問的后面加表多數(shù)意義的后綴語素,有“都、們、些、們些、些個”,“都、們”在一些方言里也是表復數(shù)的人稱代詞的后附詞綴。具體有“誰都/誰們/阿個們/阿誰們/誰些個/誰些們/阿些”等形式。
甘肅蘭銀官話的方言里“誰、誰個、誰們”用的多,其他形式多見于中原官話的方言。
(二)問物的類型
甘肅各地方言里,問物的疑問代詞基本形式大多是“啥”也有用“什么”的,在蘭銀官話的方言里尤為一致,中原官話的方言里有“啥”的音變形式和別的形式的,如“色、色果、色旦、說呆、啥個、啥子、麻個”等?!吧丁币鬧sa][ ]去聲,也有讀上聲、陽平的。具體的說法有“啥/啥個/啥子/啥開/啥一個/梭/舍/說呆/說地/喪/什么/什麻/什麻個/色旦”等,可以歸為“啥”類和“非啥”類兩個大類。
(三)問處所的類型
甘肅方言中問處所的疑問代詞形式非常復雜,但其基本形式只有五種,分別是“哪”、“拉”、“達”、“咋”、“阿”,都是單音節(jié)詞。而繁雜主要表現(xiàn)在基本形式后面可以附加一些詞綴語素來表達不同的語義,常見的后綴語素有“里、尼、塌、搭、扎、些”等。這樣就造成了幾乎所有的方言里問處所的代詞形式都有兩套或幾套。具體說法有“哪/哪里/哪兒/哪兒尼/哪搭/咋/咋搭/咋些兒/阿搭/阿搭兒/阿搭子/阿搭搭/阿搭來/阿搭里/阿塌/阿塌些/阿些/阿尼/阿點兒/阿向/阿來/阿半歸/呀搭/呀搭兒/呀里”等。大致可歸為“哪”“咋”“阿”“呀”四個小類。武山方言里有一個很特殊的問法“阿半歸”,其來源不好解釋。
蘭銀官話的有些方言里,有表處所的遠指代詞與問處所的疑問代詞同形的現(xiàn)象。根據(jù)趙長才的研究(2010),這種現(xiàn)象在《翻譯老乞大》和《老乞大諺解》時代就有,《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也有一例。甘肅方言的這些現(xiàn)象為文獻語言的研究提供了活的口語證據(jù)。
(四)問時間的類型
時間是運動著的事物存在的一種形式,人們可以從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角度來認識,也可以從具體的時點和時段上來認識。一般問時間,多是從時點和時段的角度出發(fā)的。甘肅方言里的問法,基本都是用一個表疑問的基本形式后加“時、時候、時節(jié)、會兒、會家、陣、節(jié)”等形式。各點里的基本形式跟問物的疑問代詞一致且相應。也有幾個是固定的復合形式,如“多昝”“多會兒”“多大會”“幾時”等。具體說法有“啥時候/啥時間/啥時節(jié)/啥節(jié)/啥會兒/什么時候/說時候/色時候/阿陣/阿會/阿會兒/阿盒兒/阿會家/阿些候/阿個時候/多會/多會兒/多大會/多乎子/多昝/哪會/哪會子/幾時/喪時候”等。
分析上面的具體說法,可以看出,甘肅方言問時間的疑問代詞可以歸為六種類型,“幾時”與“啥時候/啥時間”是基本形式,大部分方言里都有分布,另外還有“多昝”的形式,多見于老派,但分布的方言點較少,除這三類之外,分別還有以“多”“哪”和以“阿”開頭的一些復合形式。至于“喪(時候)”,我們可看作是“啥”的音變。
(五)問數(shù)量的類型
這種類型的疑問代詞,甘肅方言與普通話的基本一致,主要有“幾”和“多少”兩種基本形式。除此之外,甘肅方言里還有一個“多麻少”的常見形式,分布較廣,有二種用法,一種跟普通話的“多少”相當,一種有選擇問的意味。
當然甘肅方言里也有比較特殊的一些問數(shù)量的形式,如靖遠方言的“咋們些兒”和武山方言的“阿們幾”。“咋們”和“阿們”都是問性狀方式的疑問代詞。
(六)問原因目的的類型
這類代詞的類型比較簡單,一般形式是“咋”和“啥”?!罢Α毕喈斢谄胀ㄔ挼摹霸趺础?,“啥”相當于普通話的“什么”。除此,也有一些方言里用“阿們/木”和“子麻”的形式?!吧丁笨梢院汀盀椤睆秃铣伞盀樯丁钡男问?。“阿們/木”多分布在中原官話的方言里,“子麻”多分布在蘭銀官話河西片的方言里。
(七)問性狀方式的類型
甘肅方言里,問性狀方式的疑問代詞復雜多樣,由基本形式“咋”和“咋”后加詞綴語素組合而成,相當于普通話的“怎么”,“怎么樣”。也有一些其他復合形式的。具體為“咋/咋樣/咋么著/咋個呆/咋接/咋宗/咋們個/子麻/子麻樣/子么/子么哈/子麻相/子麻地個/宗/宗家/總哈老/宗阿尼/宗么樣/阿們/阿木/阿木著兒/阿塊地/阿們達/阿木個/做(么)子/革昂們/阿樣子/接咩/咋阿們到/怎怎/打門/藏/藏宗哈”等。
根據(jù)以上的具體形式,我們可以把甘肅的這類代詞歸納為五個小類,即“咋”類、“子麻”類、“宗”類、“阿們”類和特殊類。“宗”疑為由“怎么”的合音變來。
(八)問程度的類型
這類疑問代詞在甘肅方言里大多是“多”和“阿們”兩種形式,相當于普通話里的“多”和“多么”。
甘肅方言的疑問代詞除了表疑問之外,也有表任指、虛指等其他用法。
二、疑問代詞探源
古代漢語里有大量的疑問代詞,據(jù)王力先生《漢語語法史》的分類,有三系,一是[ ]系(指人),二是[ ]系(指物),三是[ ]系(指處所)。甘肅方言里的疑問代詞,我們認為有些從古漢語的疑問代詞演變而來,有些恐怕還有別的來源,這也是甘肅方言代詞方面的一個特點。
(一)“阿誰”的來源
甘肅方言疑問代詞除了問物的,每個小類里都有“阿”或用“阿”加后附詞綴語素構(gòu)成的疑問詞。“阿”可認為是疑問代詞里的一個基本形式,多出現(xiàn)在中原官話的方言里,相當于普通話的“哪”“多”“怎”等形式,對問人的“阿誰”一詞,王力、呂叔湘先生都有過論述,在這里,我們也不揣淺陋,試從甘肅方言的角度做一考源的探究。
據(jù)我們的調(diào)查材料,有14個點的方言里有“阿+X”形式的疑問代詞,具體分布在天水的武山、甘谷、秦安,定西市的漳縣、通渭,臨夏州的臨夏(市、縣)、康樂、廣河、和政、永靖,隴南市的文縣、宕昌,甘南州的舟曲等地。具體形式為“阿啥/阿該/阿怪/呀怪/呀誰/阿誰/阿誰個/阿啥/阿塊/阿拾/阿一個/阿絲/阿個/誰塊”。
呂叔湘先生《近代漢語指代詞》一書中,談到“誰”的形式時說“從漢代到唐代曾經(jīng)有過阿誰這個形式”。王力先生《漢語語法史》認為“‘阿誰’可能是由‘伊誰’變來的”。目前,呂先生又說“宋元時期,阿誰變成了兀誰。元以后這個形式?jīng)]有了”。兩位先生依據(jù)的都是文獻材料得出的結(jié)論,甘肅方言里的“阿+X”形式,主要分布在隴中、隴南和河州等地的方言里,這一片地方,古代是氐羌人活動的區(qū)域,今天的甘南、臨夏一帶,也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區(qū)。1995年第1期《民族語文》有《甘谷咀頭話里的藏緬語底層》的文章,第一部分“咀頭話里藏緬語同源詞”里談到了“誰”這個詞,說“[ ]‘阿誰’常同‘誰’[ ]并行使用,但后者多限于書面語?!本o接著又舉了藏緬語族一些語言里“誰”的說法,結(jié)論是“咀頭話的[ ]帶有前綴[a]同藏緬語前綴相同,咀頭話中留有藏緬語前綴的遺跡”。由此可以看出,甘谷咀頭話(應為今武山縣轄屬)里的“阿誰”[ ]的來源就是很明顯的了?!鞍⑸丁薄鞍⑹啊薄鞍⒔z”很明顯是“阿誰”的音變形式,也可解釋。但“阿該”“阿怪”“阿一個”“阿個”等形式,相當于普通話的“哪+個/一個”,“阿”可能是“哪”的音變,“哪”的聲母[n]弱化后脫落了。如果我們的視野再開闊一些,情況可能就會有變。張惠英先生的文章里說,“阿”作詞頭的情況,古籍中常見,如“阿母、阿保、阿爹、阿嬌、阿孩兒”等。唐代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卷29有個“阿是穴”的穴位名稱,它又稱“不定穴”。從這個異名看,“阿是”也表疑惑不定。所以“阿”表疑問,在唐時口語中已見。張先生又利用少數(shù)民族語言材料和漢語方言材料進一步深入比較,認為“圪(尕)”和“阿”相通,即[ka(qa)]和[a]相通,今秦安方言表示感嘆的“啊”還是[ka]的音,也可算一個很有力的證據(jù)。今甘肅秦安、通渭一帶的方言里,古疑、影母字,北京話是開口呼零聲母的,老派都讀[k]聲母,“阿”讀[ka]看來是復合規(guī)律的。張先生的文章最后證明詞頭“阿、圪”來源于量詞“個”,能否可資解釋甘肅方言里的“阿+X”現(xiàn)象呢?尤其是表疑問的“阿”,我們認為還可做深入的探討,只能以候?qū)?。但我仍有一個初步的看法,由于“阿”詞頭在西北的分布區(qū)域很廣,不論是少數(shù)民族語言還是漢語方言,所以恐怕是一個區(qū)域性的特征,而且是一個早期的底層形式。咀頭話的研究給我們的啟發(fā)是很大的。
(二)“啥”的來源
“啥”主要是用來問物的疑問代詞,相當于普通話的“什么”,因此,有人就認為是“什么”的合音。但甘肅方言里也有用“什么”形式問物的,為什么不用合音形式呢?所以,我們認為另有來源。共同語里,問物的疑問代詞,王力先生的《漢語語法史》里列出了“何、曷、胡、奚、候、遐”六個,屬[ ]系。其中“何”到了漢代以后仍指物,在今天則說成“什么”。王力先生認為現(xiàn)代漢語里“什么”不是從“何”字演變來的,也不是從南北朝起出現(xiàn)的疑問代詞“底”變來的?!笆裁础痹谔拼殉霈F(xiàn)。近代漢語時期曾有過各種形式,如:是物、是勿、是沒、是末、是麼、甚、甚物、甚沒、甚謨、甚摩、什沒(拾沒)、什摩,甚麼、甚末、什麼等。敦煌出土的文獻中還出現(xiàn)了“沒、阿沒、莽、阿莽”等形式。據(jù)學者們的研究,“什么”是從“是物(勿)”來的,但“是物(勿)”又是從何而來的呢?志材良治認為與漢魏時期的疑問代詞“等”“底”有關(guān)。呂叔湘先生認為是“是何物”的省縮,近代漢語里作主語的疑問指代詞前有加“是”的習慣,如“是誰”。甘肅方言里的“啥”,我們認為是由“何”變來的。如何證明,關(guān)鍵是“何”的聲母,能不能讀s聲母。“何”中古和上古都為匣母。匣母今音讀s的少見,但今方言里“廈門”的“廈”字可讀s聲母,隴中一帶的方言里“陷馬坑”的“陷”字可讀s聲母。再說了,如果語言里早期就有一個單音節(jié)能表達意思的形式,為何后代還要通過復雜的途徑再創(chuàng)造一個形式呢?“何”作疑問代詞的用法很早就有了,又是常用詞,所以,其讀音可能會變,人們絕對不會再造一個復雜的形式的。這個現(xiàn)象牽扯的是一個大問題,即漢語史的研究結(jié)果的可信度問題。語言是聲音現(xiàn)象,歷史上的語言的聲音是一發(fā)即逝的,用文字記錄的是不是語言的真實的聲音,值得深思。
以上探源的一些觀點,我們采用了雒鵬的說法。一種方言肯定是對其前代方言的繼承,漢語方言眾多,是不是都是對共同語的一種繼承呢,恐怕要打個問號。這種情況,早已引起了研究漢語及漢語方言的專家的關(guān)注思考,但如何解決,還沒有一個好的方案。甘肅方言疑問代詞的形式多樣,難道都是由某一個單一的早期形式演變來的嗎?恐怕不見得,我們認為有多種來源?!吧丁钡奶接?,是我們的一種思考,不一定客觀,但思路應該是沒問題的。
三、余論
甘肅方言疑問代詞有很明顯的特色。從其內(nèi)部的分布來看,有很強的區(qū)域性特點,如“阿+X”形式的疑問代詞只出現(xiàn)在中原官話的隴中、隴南、河州一帶的方言里。從其來源看,既有跟共同語一致,來源于古代漢語的,也有因語言的互相接觸而保留底層的形式。近年來,由于標準語的強勢影響,疑問代詞的使用有向普通話靠攏的趨勢,這在知識分子人群中尤其明顯。
[參考文獻]
[1]蔣紹愚,曹廣順.近代漢語語法史研究綜述[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呂叔湘.近代漢語指代詞[M].上海:學林出版社,1985.
[3]石毓智.漢語研究的類型學視野[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
[4]孫立新.關(guān)中方言代詞研究[M].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
[5]太田辰夫日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語歷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6]王力.漢語語法史[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7]邢向東.陜北晉語語法比較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8]邢向東,王臨惠,張維佳,李小平.秦晉兩省沿河方言比較研究 [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9]張斌,方緒軍.現(xiàn)代漢語實詞[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關(guān)鍵詞:郯城方言 指示代詞 疑問代詞 地域文化
郯城方言屬北方官話系統(tǒng),為中原官話鄭曹片,錢曾怡等在《山東方言的分區(qū)》和《山東方言研究》中把它劃歸山東方言西區(qū)西魯片。郯城由于地處江淮官話區(qū)、中原官話洛徐片和膠遼官話區(qū)交界地帶,因此郯城方言除具有中原官話的基本特征外,還有獨特的地域特色。郯城方言的代詞系統(tǒng)較有特色,人稱代詞已另文發(fā)表,本文主要從指示代詞和疑問代詞方面描寫郯城方言代詞的一些特點。
一、指示代詞
郯城方言指示代詞三分:近指“這???41”,中指“聶???41”,遠指“那??41”?!斑@、聶、那”都是去聲。表人物、處所、時間、性狀,都有相對應的指代形式。
(一)指示代詞的形式
“些子”的“子”尾也可以不用?!暗牡摹敝柑幩?,即“在這里”,第一個“的”相當于“有的放矢”中的“的”,讀為??55,第二個的為助詞,讀為te0。
(二)“這、聶、那”
單讀時讀原調(diào),當后面出現(xiàn)“樣”時,則分別合音為“丈 ????41、釀????41、囊???41”,“那么”合音為“弄???41”。
1.郯城方言指代詞雖然有三分的現(xiàn)象,但中指代詞“聶”只有在三個以上的人、物同時出現(xiàn)以示區(qū)別時才用。若只有兩個人、物出現(xiàn),離說話者較近時,都用“這”,較遠時,都用“那”來指代。
(1)這支鉛筆給恁兄臺弟弟的,這支毛筆給你的。(離說話者較近)
(2)那坐擱石頭上的是恁大表叔,那站子的是恁二表叔。(離說話者較遠)
(3)這棵是楊樹,聶棵是柳樹,那棵是椿樹。(同時出現(xiàn)三個以上的事物)
2.郯城方言指代處所時,常用“這/聶/那”+“何/點”來表示,相當于普通話的“這里、那里,這兒、那兒”。
(4)你把車子放這何是的。(是的,相當于“就是了”。)
(5)那何弄多人揍么的?
當提醒別人注意或回答別人提問時,常用“這、聶、那+不的的”來指代方位處所,比“在這兒(那兒)”語氣強烈。
(6)小丫不擱這不的的曼!
(7)你看子恁大叔了曼?——那不的的。你看見你大叔了嗎?——(就在)那里。
(三)合音的問題
1.郯城方言部分指代詞由于常用,連讀而合為一個音節(jié)。如:這樣丈,聶樣釀,那樣囊
但其讀音與普通的“丈、釀、囊”并不完全相同,讀音稍拖長,長度相當于兩個音節(jié)。
(8)你怎丈對恁娘的!
(9)囊的人太沒有教養(yǎng)了。
2.“弄”(那么):“那么”的“么”中,失落了韻母,m和前面的“那??41”合為一體,成為“弄”。主要用在形容詞前,強調(diào)程度,如“弄好的、弄壞的、弄快的、弄精的、弄賤的、弄腥的”。這時一般不用“這么、那么”來修飾強調(diào)形容詞。也不區(qū)分遠近,即不說“這么好、那么好”,一律只用“弄好”表達。
(10)你這人弄壞,也不怕天報應。
(11)弄精的人還辦弄瞎的事!
3.“這些子”“弄些子”:表示事物非常多,相當于說“這么多”“那么多”,有超乎預料之外的含義。
(12)你給俺弄些山芋,哪會才吃了?
(13)一下子來這老些人上哪弄什么吃?
用“這老些”比“這些子”程度深,語氣強烈。
4.表時間時,用“這陣子、這(那)盼子、這(那)蒙子”來表達近(遠)一段時間,相當于“最近一些日子,前些日子”。
(14)那蒙子俺逮家種萵苣,哪也沒撈去!
(15)這盼子俺三叔不舒坦好了點不?
有時還用“弄半年”來表示“原來”“搞了半天”,表示出乎意料的驚異之情。
(16)我當你早走家了,弄半年還擱這沒動動的。
二、疑問代詞
郯城方言的人稱代詞和指示代詞都有其相應的疑問形式。
(一)疑問代詞的形式
根據(jù)詢問對象的不同,疑問代詞的形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二)疑問代詞的語法功能
1.詢問人時,一般用“誰個、哪個”來表示。其中“誰”有兩讀[??55/??55]。老年人一般說[??55],年輕人多說[??55]?!罢l+個”的用法相當普遍,表達的語氣一般較“誰”強烈。
(17)頭先乎誰個逮恁家的?(剛才是誰在你家里的?)
(18)誰個該你罵的?。阏l也不能罵?。?/p>
用“哪個”來詢問人時,一般要求聽者指出一個人,而“誰個”要求聽者說明這個人的身份。
(19)哪個是恁姑父?——坐擱左不個板頭吸煙的那個。坐在左邊那個板凳上吸煙的那個。
(20)誰個是恁姑父?——就是小明他三叔。(其中小明是雙方都認識的)
2.詢問時間,這種讀法有人記作“早晚”,認為是從古漢語發(fā)展而來。呂叔湘《近代漢語指代詞》認為“早晚”起源于晉代,至元代就不再用了。其實在郯城、徐州等地這樣的用法仍存在,相當于“什么時候”,既可以詢問未來的時間,也可以詢問過去的時間。
(21)你早晚才能叫俺錢還上?(你什么時候才能還上我的錢?)
(22)恁家的屋是早晚蓋的?(你家的房子是什么時候建的?)
有時還可以用于表反詰。
(23)你早晚見過咱怕過誰個的?(你什么時候見過我怕過別人呢?)
也可以用“哪會兒、多會”來詢問時間。
(24)你哪會兒能上俺家來一趟?(你什么時候能來我家一趟?)
(25)他來學校多會了?(他到學校多長時間了?)
關(guān)鍵詞:什么 反問 制約條件
一、引言
疑問代詞“什么”除了疑問用法外,還可以用于感嘆性反問句中表示否定。如:
(1)你在看什么書?
(2)這是什么鞋!一只大一只小的!
例(1)中的“什么”屬于疑問代詞“什么”的特指問法,但例(2)中雖用了“什么”卻并不要求聽者作出回答,屬于含有感嘆語氣的反問用法,在語義上表示否定。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學習者來說,掌握疑問代詞“什么”的否定用法并非難事,甚至可以運用自如,但對母語為非漢語的學習者來說,要想靈活掌握其用法并非易事。疑問代詞“什么”否定用法的使用條件及句法環(huán)境若不揭示,或僅僅將其簡單概括為疑問代詞的反問用法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找出人們習焉不察的疑問代詞“什么”的否定用法現(xiàn)象背后蘊藏的規(guī)律,無論是對母語為漢語者重新認識語言現(xiàn)象還是對對外漢語教學都不無裨益。本文試圖探討疑問代詞“什么”的使用條件及句法環(huán)境,以期對學習疑問代詞“什么”以及對外漢語教學提供幫助。
關(guān)于疑問代詞“什么”的否定用法,許多學者早已關(guān)注到。呂叔湘(1980)在《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中對疑問代詞的用法進行歸納時,就注意到了疑問代詞的這種用法。但這是從母語者角度進行的觀察描寫,對于母語非漢語背景的學習者來說,歸類說明還太籠統(tǒng)。下面我們將詳細闡釋疑問代詞“什么”的反問用法的句法使用環(huán)境。
二、“什么”反問用法的限制條件
(一)由“什么”構(gòu)成的獨詞句
由“什么”一詞構(gòu)成的獨詞句一般是眼前的事實或現(xiàn)象超過了自己的經(jīng)驗或者心理預期,直接表明說話者或驚訝或嗔怪的感情、評價,在語義上表示否定。如:
(3)~!都九點了,咱們得馬上動身了。
(4)~!你已經(jīng)五十歲了,真看不出來。
例(3)中,說話者預期不到九點,但事實上已經(jīng)九點了,這超出了說話者的預期,說話者直抒胸臆,表現(xiàn)自己的驚訝之情。同理,例(4)中,說話者單純從交際對象的外貌判斷不出其實際年齡,當?shù)弥湔鎸嵞挲g時,便發(fā)出了不可思議的反問,表達質(zhì)疑與否定。在形式上,獨詞句獨成一句,一般都后接小句闡明自己驚訝的原因,即后面帶一個釋因小句,這種傾向十分明顯。
(二)對名詞的選擇和限制
1.“什么+N/NP”類格式的構(gòu)成及限制
“什么”附著在名詞或名詞性成分前,碼化為“什么+N/NP”,主要表達對某種事物、現(xiàn)象所具性質(zhì)的評價,一般是反對、質(zhì)疑的語氣,帶有明顯的貶斥色彩。
(5)什么博士!連個本科生都不如!
(6)什么老字號?。≡嚼显讲恢靛X。
(7)這是什么手機??!才用了半天就壞了!
句法功能方面,例(5)、(6)是“什么+N/NP(?。备袷絾为毘删?,例(7)中“什么+N/NP”格式作“是”字動詞的賓語。
帶有感嘆語氣的反問句通常都是由于說話人受到外界的強刺激而引起的,對說話人而言,引起刺激的源現(xiàn)象(即刺激物)一定具有區(qū)別于同類或同序列現(xiàn)象的顯著性狀或特征,這些性狀及特征與說話者的經(jīng)驗或者心理預期之間有很大的差距,差距越大,反問所含的質(zhì)疑、否定語氣愈強。在這樣的感嘆性反問中,說話者重點不是表達疑問代詞和名詞成分的真值組合意義,即并不是尋求答案,而是目前出現(xiàn)的情況超過了以往的經(jīng)驗,使說話者抒感,并傳遞出這一不可置疑的超預期信息并求取聽者認同。
例(5)中,說話者根據(jù)經(jīng)驗認為博士應該博學多識、比學歷低的本科生優(yōu)秀,但當事實并非如此時,便發(fā)出了感嘆性反問,且在“什么+N/NP”格式加一后續(xù)小句,說明發(fā)出反問的原因。同理,根據(jù)慣常經(jīng)驗,手機應具備耐用的特點,一雙鞋子的左右腳應該同樣大小,但事實恰好相反,這兩種極性的差別超出說話者的心理期待,便使之發(fā)出感嘆性反問。
對于一個典型的名詞來說,它既有概念義,又有附加義。所謂概念義,即“詞義中同表達概念有關(guān)的意義部分”①,也就是詞典對詞目所作的解釋,但作為人們交際工具的語言,常會帶有附加義,即人們基于自己的經(jīng)驗對其作出的主觀評價義。
《現(xiàn)代漢語詞典》對“博士”釋義為“學位的最高一級”,對“手機”的釋義為“手持式移動電話的簡稱”,對“鞋”的釋義為“穿在腳上、走路時著地的東西”。但在實際使用過程中,人們會基于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賦予其特定或某些附加色彩。根據(jù)人們的日常經(jīng)驗,“博士”應比“本科生”博聞多識,手機應該比一次性紙杯耐用,同一雙鞋子應該是大小相同的兩只鞋,如果所出現(xiàn)的情況與人們既有經(jīng)驗、認識不同、差距較大時,便促使說話者發(fā)出感嘆性質(zhì)疑、反問。
2.測試和說明
當外界所發(fā)生的情況或出現(xiàn)的刺激物并未超過常識性判斷或者主觀評價時,是不會用“什么+N/NP”格式反問的。如:
(8)*②什么博士!就是比本科生看問題深刻!
博士就是(果然)比本科生看問題深刻。
(9)*什么一次性紙杯!才用了一次就壞了!
一次性紙杯畢竟是一次性紙杯,才用了一次就壞了。
因此,我們認為“什么+N/NP”格式感嘆性反問句中,合法的條件是:在人們的認識中,有一個日常經(jīng)驗的參照系,即有一個序列層級,或經(jīng)驗序列、心理序列,取序列中的某兩個特定點,單向降級排列,如在“博士-碩士-學士”或者“大學生-高中生-初中生-小學生”這樣的學歷序列中,按照典型情況,博士比碩士優(yōu)秀、碩士比學士優(yōu)秀,當出現(xiàn)反常情況時,便可以用“什么+N/NP”格式反問,并且只能是單向降級排列,即只可能表達一種質(zhì)疑、否定之情。如:
(10)什么大學生!還不如個高中生呢!
升級排列是不能接受的,即不能表達贊揚、肯定之情。
(11)*什么三歲小孩!比高中生還優(yōu)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