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噜噜私人影院,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888,AV天堂永久资源网,5566影音先锋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債務危機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0 14:58:59

序論:在您撰寫債務危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債務危機論文

第1篇

論文摘要】2007年7月,美國爆發(fā)的次級債危機引發(fā)了全球關注,危機導致美國經濟放緩,全球經濟受到波及。本文以美國次級債危機為前車之鑒,從我國金融投資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出發(fā),探討我國金融投資改革的方向。認為我們必須在堅持金融投資漸進式發(fā)展原則的基礎上,一方面積極支持并鼓勵資本市場金融創(chuàng)新業(yè)務的發(fā)展,穩(wěn)妥推進金融市場的開放;另一方面應加大力度,合理控制對外證券投資的風險。

一、次級債危機及影響

次級債是美國銀行針對信用記錄較差的客戶發(fā)放的住房貸款(即次級房貸),是住房抵押貸款發(fā)放機構(如商業(yè)銀行)將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貸款集合組成資產池,經打包定價后出售給特殊目的機構(Specialpurposevehicle,SPV),特殊目的機構再將其以擔保、保險等形式進行信用增強(CreditEnhancement),經過信用評級后以抵押擔保證券的形式出售給投資者。證券每月支付的本息現(xiàn)金流,直接來源于資產池中抵押貸款每月獲得的計劃償還和提前償還的本息金額。

作為近30年來最重要的金融創(chuàng)新之一,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起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其核心在于通過嚴謹有效的交易結構設計,使資產的客觀信用同原始權益人的整體信用相隔離,并提供住房抵押貸款資產本身信用和衍生信用兩個層次信用。目前,已在國際上得到了較為廣泛的運用與發(fā)展。美國次級債危機發(fā)端于2006年下半年,在2007年2月引發(fā)世人普遍關注,到2007年8月則升級成席卷全球金融市場的風暴。其影響并不僅僅限于次級債市場,已經蔓延至其他市場。在次級債危機的影響下,道瓊斯指數、倫敦金融時報指數、日經指數都在下降。與2003年6月29日相比,道瓊斯指數2008年1月30日的市值損失了3000億美元,去年美國金融行業(yè)裁員15.3萬人,而2006年整個行業(yè)裁員僅5.03萬人。截至今年1月底全球因次級債危機而導致資本市場縮水約8萬億美元。

受此影響,中國股市牛市步伐嘎然而止并調頭向下,從2007年10月至2008年3月,上證指數下跌2000多點,許多股票被腰斬。我國的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這場危機的影響,同樣也對中國的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如何穩(wěn)健運行以防范金融危機的發(fā)生提出了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我國金融投資的現(xiàn)狀分析

我國金融投資從實物投資中分離出來并發(fā)展壯大,是融合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進程之中的,并已呈現(xiàn)出投資主體多元化和投資工具多樣化的發(fā)展趨勢。我國金融投資的發(fā)展面臨著種種困難,無論是融資工具的發(fā)行、流通、交易諸環(huán)節(jié),還是資本市場現(xiàn)存的國有股癥結、股市結構單一、吸收公司上市標準僵化等特點,以及證券業(yè)的組織、管理等方面都存在問題,發(fā)育不全的金融市場環(huán)境和運行扭曲的金融市場運行機制,嚴重地阻礙著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商品經濟發(fā)展程度的制約,但更現(xiàn)實的則是金融投資環(huán)境發(fā)育基礎的薄弱與其環(huán)境要素組合體系的殘缺不全。因此,改進和完善我國的金融投資環(huán)境已成為我們培育金融市場,完善金融投資體系,發(fā)展金融投資的關鍵。

三、次級債危機給我國金融投資改革的啟示

1.加強金融投資風險防范意識,在實踐中自我完善金融體系。

(1)提高應對金融危機的監(jiān)控水平;

(2)應該警惕國內住房按揭貸款的潛在信用風險;

(3)謹慎加息,避免房貸資金成本過高引發(fā)的住房按揭貸款還款風險增加的金融風波;

(4)以美國次級債危機為前車之鑒,事先采取科學論證、試點推廣、風險控制等手段,盡快推動住房按揭貸款證券化的進程,化解集中于銀行體系的金融風險;

(5)嚴格控制并有效阻擊銀行資金尤其是境外資金非法流入國內資本市場。

2.立足于本國金融資本,積極引導個人投資者參與金融投資,鼓勵機構投資者的進入,同時吸收國外金融投資為補充,實現(xiàn)投資主體多元化。加強對機構投資者進入金融投資領域的引導,降低其進入門檻,同時注意對其進行投資風險意識教育,樹立投資理念。

3.根據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和市場經濟的要求,實現(xiàn)中介機構民營化,建立規(guī)范的行業(yè)自律制度和信用制度,強化會員和社會公眾的監(jiān)督作用,完善證券交易所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方式,建立嚴格規(guī)范的行業(yè)自律制度、信用制度和從業(yè)人員資格認證制度,增強從業(yè)人員的職業(yè)操守。

4.作為調控主體,政府退出對金融投資過程和投資行為的直接干預,成為整個社會金融投資活動的間接調控者。政府對金融投資的管理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按照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yè)發(fā)展的目標合理確定金融投資活動的宏觀調控目標,明確發(fā)展方向;

(2)管好、用好政府投資;

(3)營造良好的投資環(huán)境,依法建立公平競爭的環(huán)境,保護投資主體的合法權益,規(guī)范參與金融投資各方的行為;

(4)防范國家金融風險。

5.從實際出發(fā),以切實滿足投資者的需要為宗旨,既改善金融投資環(huán)境中的物質因素,又靈活地運用各種政策措施,改善金融投資環(huán)境中的非物質因素。具體而言應從以下方面著眼:

(1)保持政治、經濟的長期穩(wěn)定和發(fā)展。

(2)建立一個符合國際規(guī)范的、成熟而發(fā)達的金融市場,尤其是證券市場。

(3)建立高效率的證券交易系統(tǒng)和現(xiàn)代化的通訊網絡,改進和完善信息傳遞系統(tǒng),提高金融服務質量。

(4)建立和完善各種證券管理政策及法律,維持證券市場的正常運行秩序,保障投資者的利益。

(5)加快培訓金融投資人才。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政府必須在堅持金融投資漸進式發(fā)展原則的基礎上,一方面積極支持并鼓勵資本市場金融創(chuàng)新業(yè)務的發(fā)展,穩(wěn)妥推進金融市場的開放;另一方面應加大力度,合理控制對外證券投資的風險。國內各類投資機構應從此次危機中汲取深刻教訓,在對外投資之前深入調查和研究,深入了解風險,合理防范和控制風險。

參考文獻:

[1]易憲容.美國次級債危機及對中國的警示[J].時事資料手冊,2007,(5).

第2篇

【論文關鍵詞】歐債危機;危機原因;啟示

過去的2011年,是內憂外患多種因素繁雜交織的一年。 歐洲債務危機持續(xù)發(fā)酵,主權信用危機惡化,歐美各國經濟復蘇步履維艱,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全球經濟再度衰退的憂慮充斥市場。整體來看,歐債危機是中國外部經濟面臨的一場重要危機,怎么應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探究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和啟示之前,我們先簡單談一下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

一、歐債危機的原因分析

1、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將債務杠桿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全球政府聯(lián)手利用公共財政的“再杠桿化”掩蓋了金融體系的“去杠桿化”。但是這種掩蓋是暫時性的,自從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以來,人們最常想起的詞語就是“高赤字”。

2、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歐元區(qū)經濟政策結構不平衡

歐元區(qū)現(xiàn)階段實行的是統(tǒng)一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然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常年的不對稱性使得各項矛盾和問題得以積累。在08年全球次貸危機的沖擊之下,矛盾開始暴露,直指主權債務危機。盡管貨幣一體化為歐元區(qū)成員國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資平臺和競爭優(yōu)勢,但是由于經濟狀況的差異而形成的不對稱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些優(yōu)勢。另一方面,歐元區(qū)簽訂的《穩(wěn)定與增長公約》并沒有完全遵循最優(yōu)貨幣區(qū)的要求,各國的實體經濟結構不盡相同,這樣更容易遭遇“不對稱沖擊”的影響。由于各成員國經濟周期不同步,歐元的誕生也未能顯著縮小這種差異。同時歐洲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的選擇上,無法也不可能滿足成員國不同的貨幣政策偏好,從而增加了危機蔓延的可能性。

3、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歷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著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隨的則是高稅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歐洲各國在經濟發(fā)展上缺乏一種活力,并且在財政支出上遠高于非高福利國家。不得不說,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個重要源頭。

二、歐債危機給中國的影響

歐債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斷顯現(xiàn)出來。歐美經濟的不景氣,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出口。由于中國的經濟主要還是外向型經濟,出口在整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會對中國經濟各個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

(一)導致人民幣“升值”

最近在歐債危機的沖擊下,避險資金紛紛轉向美元資產,隨著美元走強,人民幣也跟著升值。從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升值達到15.9%;同期人民幣對英鎊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時間內,人民幣已經因歐洲債務危機而對主要非美貨幣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幣“被升值”還將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調整。

(二)影響中國對歐洲國家出口

由于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中國出口到歐洲的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出口企業(yè)如果用歐元和英鎊收匯,則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此外,由于歐系貨幣貶值,歐盟對中國動出口將會增加,中國的貿易盈余還可能會繼續(xù)下滑。

(三)外匯儲備縮水

歐元和英鎊貶值,將使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出現(xiàn)縮水。我國防范外匯資產的縮水問題,必須采取動態(tài)的資產管理模式,即不僅需要關注投資的收益,也要關注匯率變動帶來的資產價值變化,以保證外匯資產的保值增值。 轉貼于 ?。ㄋ模┩稒C資本流入可能增加

現(xiàn)在人民幣對歐元和英鎊升值,歐元和英鎊投機資本流入同樣可以獲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因此防范走弱貨幣如歐元和英鎊等資產的流入。

(五)歐債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對中國的外需影響較大

歐債危機已經影響了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恢復步伐,同時還增加了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歐洲國家經濟恢復增長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外需短期內繼續(xù)承壓。

三、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一)財政刺激計劃要在可控的范圍內,把握好財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國的國家債務和財政赤字遠低于國際公認的風險臨界點,但是不能太樂觀。因為首先,我國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觀”,使得地方政府盲目舉債搞發(fā)展,財政入不敷出;其次,當面臨經濟下行是,政府刺激計劃會使財政負擔加大,可能造成通脹的壓力以及對私人部門的擠出效應。所以中國必須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債務結構與債務負擔,做好債務測算和償債平衡工作。

(二)注重轉方式、調結構,由投資出口導向型向消費導向型轉變

希臘的局面警示我們不能過分地依賴出口拉動經濟。出口是我國促進經濟發(fā)展的殺手锏,但是這種方式極易受到外部沖擊。從長期來看,出口導向型模式是不可維持的,中國應該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依靠外需轉到以內需為主,擴大內需是經濟結構轉換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消費是拉動經濟更好更長效的動力。此外,在出口戰(zhàn)略上,將主要向歐美國家出口轉向亞洲新興國家、東盟、非洲國家的出口,出口產品也應全面轉型升級。

(三)與國際接軌,增加中國財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國財政透明度整體較低,隨著中國經濟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國應與國際接軌,加強與國際機構的溝通、協(xié)調,縮小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財政透明度良好行為準則》的差距。

(四)正視地方債務風險,防范于未然

第3篇

【論文關鍵詞】歐債危機;危機原因;啟示 

 

過去的2011年,是內憂外患多種因素繁雜交織的一年。 歐洲債務危機持續(xù)發(fā)酵,主權信用危機惡化,歐美各國經濟復蘇步履維艱,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全球經濟再度衰退的憂慮充斥市場。整體來看,歐債危機是中國外部經濟面臨的一場重要危機,怎么應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探究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和啟示之前,我們先簡單談一下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 

一、歐債危機的原因分析 

1、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將債務杠桿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全球政府聯(lián)手利用公共財政的“再杠桿化”掩蓋了金融體系的“去杠桿化”。但是這種掩蓋是暫時性的,自從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以來,人們最常想起的詞語就是“高赤字”。 

2、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歐元區(qū)經濟政策結構不平衡 

歐元區(qū)現(xiàn)階段實行的是統(tǒng)一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然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常年的不對稱性使得各項矛盾和問題得以積累。在08年全球次貸危機的沖擊之下,矛盾開始暴露,直指主權債務危機。盡管貨幣一體化為歐元區(qū)成員國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資平臺和競爭優(yōu)勢,但是由于經濟狀況的差異而形成的不對稱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些優(yōu)勢。另一方面,歐元區(qū)簽訂的《穩(wěn)定與增長公約》并沒有完全遵循最優(yōu)貨幣區(qū)的要求,各國的實體經濟結構不盡相同,這樣更容易遭遇“不對稱沖擊”的影響。由于各成員國經濟周期不同步,歐元的誕生也未能顯著縮小這種差異。同時歐洲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的選擇上,無法也不可能滿足成員國不同的貨幣政策偏好,從而增加了危機蔓延的可能性。 

3、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歷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著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隨的則是高稅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歐洲各國在經濟發(fā)展上缺乏一種活力,并且在財政支出上遠高于非高福利國家。不得不說,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個重要源頭。 

二、歐債危機給中國的影響 

歐債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斷顯現(xiàn)出來。歐美經濟的不景氣,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出口。由于中國的經濟主要還是外向型經濟,出口在整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會對中國經濟各個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 

(一)導致人民幣“升值” 

最近在歐債危機的沖擊下,避險資金紛紛轉向美元資產,隨著美元走強,人民幣也跟著升值。從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升值達到15.9%;同期人民幣對英鎊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時間內,人民幣已經因歐洲債務危機而對主要非美貨幣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幣“被升值”還將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調整。 

(二)影響中國對歐洲國家出口 

由于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中國出口到歐洲的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出口企業(yè)如果用歐元和英鎊收匯,則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此外,由于歐系貨幣貶值,歐盟對中國動出口將會增加,中國的貿易盈余還可能會繼續(xù)下滑。 

(三)外匯儲備縮水 

歐元和英鎊貶值,將使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出現(xiàn)縮水。我國防范外匯資產的縮水問題,必須采取動態(tài)的資產管理模式,即不僅需要關注投資的收益,也要關注匯率變動帶來的資產價值變化,以保證外匯資產的保值增值。 

  ?。ㄋ模┩稒C資本流入可能增加 

現(xiàn)在人民幣對歐元和英鎊升值,歐元和英鎊投機資本流入同樣可以獲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因此防范走弱貨幣如歐元和英鎊等資產的流入。 

(五)歐債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對中國的外需影響較大 

歐債危機已經影響了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恢復步伐,同時還增加了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歐洲國家經濟恢復增長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外需短期內繼續(xù)承壓。 

三、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一)財政刺激計劃要在可控的范圍內,把握好財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國的國家債務和財政赤字遠低于國際公認的風險臨界點,但是不能太樂觀。因為首先,我國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觀”,使得地方政府盲目舉債搞發(fā)展,財政入不敷出;其次,當面臨經濟下行是,政府刺激計劃會使財政負擔加大,可能造成通脹的壓力以及對私人部門的擠出效應。所以中國必須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債務結構與債務負擔,做好債務測算和償債平衡工作。 

(二)注重轉方式、調結構,由投資出口導向型向消費導向型轉變 

希臘的局面警示我們不能過分地依賴出口拉動經濟。出口是我國促進經濟發(fā)展的殺手锏,但是這種方式極易受到外部沖擊。從長期來看,出口導向型模式是不可維持的,中國應該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依靠外需轉到以內需為主,擴大內需是經濟結構轉換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消費是拉動經濟更好更長效的動力。此外,在出口戰(zhàn)略上,將主要向歐美國家出口轉向亞洲新興國家、東盟、非洲國家的出口,出口產品也應全面轉型升級。 

(三)與國際接軌,增加中國財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國財政透明度整體較低,隨著中國經濟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國應與國際接軌,加強與國際機構的溝通、協(xié)調,縮小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財政透明度良好行為準則》的差距。 

(四)正視地方債務風險,防范于未然 

第4篇

【關鍵詞】歐洲貨幣一體化,歐洲債務危機,制度變遷

一、引論

以2009年末的希臘債務危機為導火線的歐洲債務危機如今燒遍了整個歐元區(qū)國家,引起了各界廣泛關注,關于這次的債務危機的爆發(fā)原因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兩個方面。筆者認為,歐洲債務危機的根源正是在于其制度上的缺陷。而這一缺陷早在歐洲貨幣一體化之初就已埋下伏筆。要理清歐洲債務危機的前因后果,需要從歐洲貨幣一體化這場持久的制度變遷開始研究。

二、歐洲貨幣一體化

歐洲貨幣一體化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歐洲支付同盟。1989年6月,歐共體12個成員國在馬德里召開會議,提交了“德洛爾報告”。該報告提出了一個分三個階段建立歐洲貨幣聯(lián)盟的計劃,旨在建立一個歐洲統(tǒng)一的金融市場和中央銀行,最終實現(xiàn)歐洲貨幣一體化。1991 年 12 月,歐共體理事會首腦會議在荷蘭馬斯特里赫特舉行,會議正式通過了“德洛爾報告”,決定分 3 個階段建立歐洲經濟與貨聯(lián)盟,歐洲貨幣一體化的構想終于正式啟動。

1、“德洛爾報告”第一階段:1990年7月1日——1993 年底。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與歐洲內部大統(tǒng)一市場的建設節(jié)奏保持一致,協(xié)調經濟發(fā)展與貨幣政策,使成員國的經濟發(fā)展接近。在貨幣一體化方面,對成員國家的貨幣進行匯率聯(lián)合干預,限制成員國家貨幣之間的波動幅度,促進資本自由流動。

2、“德洛爾報告”第二階段:1994年1月1日——1999年1月1日。這是一個過渡階段,為第三階段實施單一貨幣準備條件。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進一步加強地區(qū)政策與結構政策,協(xié)調經濟政策。在貨幣一體化方面,建立在貨幣政策制定和金融監(jiān)管有一定權力的歐洲貨幣局,為實行統(tǒng)一貨幣、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銀行奠定基礎;縮小各成員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波動幅度,避免法定匯率的調整。這樣一來,各成員國必須逐步放棄貨幣政策制定權,移交給歐盟的中央銀行體系,由其來制定整個歐盟的貨幣政策。

3、“德洛爾報告”第三階段:1999年1月1日——這是建立歐洲貨幣同盟的實質性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目標是推進各成員國的財政協(xié)調,限制各國對財政政策的使用,擴大歐共體委員會對經濟政策的制定。在貨幣一體化方面,建立歐洲中央銀行,統(tǒng)一貨幣政策;推進貨幣統(tǒng)一,以歐共體貨幣取代各成員國貨幣;進一步統(tǒng)一管理各國外匯儲備。

2002年1月1日歐元發(fā)行,歐元在歐盟12國成為唯一合法貨幣,這是歐洲貨幣一體化最重要的一步,也標志著新的貨幣制度對舊有制度的取代。在新制度的不斷發(fā)展演變過程中必然產生更多的新興利益集團,在第二個階段很多利益集團已經成型。

三、歐洲債務危機

在歐洲貨幣一體化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又出現(xiàn)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最終導致了從2009年末開始的歐洲債務危機。2009年末,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海嘯的陰霾尚未退去,雖然全球經濟有復蘇的跡象,但是歐洲債務危機已初見端倪。這導致2010年起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愛爾蘭等歐洲其它國家也開始陷入債務危機,整個歐盟內部都受到了債務危機的困擾。關于本次歐洲債務危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2008年金融海嘯的對歐元區(qū)的沖擊。由美國房地產泡沫引發(fā)的美國次貸危機,是世界金融市場產生震動,形成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海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美國采取美元貶值來專家危機,導致歐元區(qū)外部的金融環(huán)境惡化,歐洲中央銀行也采取了寬松的貨幣政策,企圖刺激經濟增長,這就為歐洲各國為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而進行債務融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第二,歐元區(qū)制度上的缺陷。制度上的缺陷,才是歐洲債務危機真正的原因。這主要就是我們所說的在制度創(chuàng)新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也正因為如此,整個制度變遷過程才會不斷延續(xù),也才能夠依次為新的激勵繼續(xù)發(fā)展。這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在這場貨幣制度的變遷過程中,由于歷史局限性,這種新的制度設計中存在種種問題,產生了分散的財政政策和統(tǒng)一的貨幣政策之間的矛盾。根據傳統(tǒng)經濟理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要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必須相互配合、搭配使用。

第三,歐元區(qū)的內部經濟失衡。歐洲各國經濟發(fā)展不平衡,但是在歐洲貨幣一體化的進程中,為盡快推行新的制度,實現(xiàn)單一貨幣,在有些國家部分指標尚未達到《馬斯特里赫特條約》中的規(guī)定時就加入了歐元區(qū)。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部分國家經濟發(fā)展尚未達標,實行統(tǒng)一的貨幣政策必然會導致更大的問題。。

第四,其他外部因素。比如國際評級機構對希臘等國信用評級降低,對這場債務危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經過分析可以看出,在這些因素中,最本質和主要的還是制度上的缺陷。其他的因素或是因為制度缺陷而產生的,或者只是起到了加速債務危機擴散的因素而已。

四、結論

2009年末開始的歐洲債務危機,至今仍在發(fā)展,沒有人知道這場債務危機接下來的發(fā)展究竟會到什么程度,是在歐盟成員國及世界組織的行動下得到妥善解決,還是最終導致歐元區(qū)的崩潰。對于這個問題,筆者認為這關鍵還是要看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的合作。由于引發(fā)這場債務危機的根源在于制度上的缺陷,在這場還在進行的制度變遷過程中,需要從制度上來解決這一問題。正是在這樣的危機之下,新的制度創(chuàng)新才會開始,歐洲貨幣一體化這一制度變遷過程也才會不斷向前推進。

參考文獻:

[1]張茉楠. 警惕債務危機引發(fā)系統(tǒng)風險 [R]. 國家發(fā)改委綜合司經濟預警辦工作論文,2009(12).

[2]張茉楠. 債務危機有蔓延之勢 [N]. 中國證券報,2010(3).

第5篇

    【論文關鍵詞】歐債危機;危機原因;啟示

    過去的2011年,是內憂外患多種因素繁雜交織的一年。 歐洲債務危機持續(xù)發(fā)酵,主權信用危機惡化,歐美各國經濟復蘇步履維艱,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全球經濟再度衰退的憂慮充斥市場。整體來看,歐債危機是中國外部經濟面臨的一場重要危機,怎么應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探究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和啟示之前,我們先簡單談一下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

    一、歐債危機的原因分析

    1、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將債務杠桿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全球政府聯(lián)手利用公共財政的“再杠桿化”掩蓋了金融體系的“去杠桿化”。但是這種掩蓋是暫時性的,自從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以來,人們最常想起的詞語就是“高赤字”。

    2、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歐元區(qū)經濟政策結構不平衡

    歐元區(qū)現(xiàn)階段實行的是統(tǒng)一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然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常年的不對稱性使得各項矛盾和問題得以積累。在08年全球次貸危機的沖擊之下,矛盾開始暴露,直指主權債務危機。盡管貨幣一體化為歐元區(qū)成員國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資平臺和競爭優(yōu)勢,但是由于經濟狀況的差異而形成的不對稱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些優(yōu)勢。另一方面,歐元區(qū)簽訂的《穩(wěn)定與增長公約》并沒有完全遵循最優(yōu)貨幣區(qū)的要求,各國的實體經濟結構不盡相同,這樣更容易遭遇“不對稱沖擊”的影響。由于各成員國經濟周期不同步,歐元的誕生也未能顯著縮小這種差異。同時歐洲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的選擇上,無法也不可能滿足成員國不同的貨幣政策偏好,從而增加了危機蔓延的可能性。

    3、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歷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著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隨的則是高稅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歐洲各國在經濟發(fā)展上缺乏一種活力,并且在財政支出上遠高于非高福利國家。不得不說,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個重要源頭。

    二、歐債危機給中國的影響

    歐債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斷顯現(xiàn)出來。歐美經濟的不景氣,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出口。由于中國的經濟主要還是外向型經濟,出口在整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會對中國經濟各個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

    (一)導致人民幣“升值”

    最近在歐債危機的沖擊下,避險資金紛紛轉向美元資產,隨著美元走強,人民幣也跟著升值。從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升值達到15.9%;同期人民幣對英鎊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時間內,人民幣已經因歐洲債務危機而對主要非美貨幣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幣“被升值”還將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調整。

    (二)影響中國對歐洲國家出口

    由于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中國出口到歐洲的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出口企業(yè)如果用歐元和英鎊收匯,則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此外,由于歐系貨幣貶值,歐盟對中國動出口將會增加,中國的貿易盈余還可能會繼續(xù)下滑。

    (三)外匯儲備縮水

    歐元和英鎊貶值,將使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出現(xiàn)縮水。我國防范外匯資產的縮水問題,必須采取動態(tài)的資產管理模式,即不僅需要關注投資的收益,也要關注匯率變動帶來的資產價值變化,以保證外匯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投機資本流入可能增加

    現(xiàn)在人民幣對歐元和英鎊升值,歐元和英鎊投機資本流入同樣可以獲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因此防范走弱貨幣如歐元和英鎊等資產的流入。

    (五)歐債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對中國的外需影響較大

    歐債危機已經影響了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恢復步伐,同時還增加了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歐洲國家經濟恢復增長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外需短期內繼續(xù)承壓。

    三、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一)財政刺激計劃要在可控的范圍內,把握好財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國的國家債務和財政赤字遠低于國際公認的風險臨界點,但是不能太樂觀。因為首先,我國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觀”,使得地方政府盲目舉債搞發(fā)展,財政入不敷出;其次,當面臨經濟下行是,政府刺激計劃會使財政負擔加大,可能造成通脹的壓力以及對私人部門的擠出效應。所以中國必須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債務結構與債務負擔,做好債務測算和償債平衡工作。

    (二)注重轉方式、調結構,由投資出口導向型向消費導向型轉變

    希臘的局面警示我們不能過分地依賴出口拉動經濟。出口是我國促進經濟發(fā)展的殺手锏,但是這種方式極易受到外部沖擊。從長期來看,出口導向型模式是不可維持的,中國應該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依靠外需轉到以內需為主,擴大內需是經濟結構轉換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消費是拉動經濟更好更長效的動力。此外,在出口戰(zhàn)略上,將主要向歐美國家出口轉向亞洲新興國家、東盟、非洲國家的出口,出口產品也應全面轉型升級。

    (三)與國際接軌,增加中國財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國財政透明度整體較低,隨著中國經濟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國應與國際接軌,加強與國際機構的溝通、協(xié)調,縮小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財政透明度良好行為準則》的差距。

    (四)正視地方債務風險,防范于未然

第6篇

    【論文關鍵詞】歐債危機;危機原因;啟示 

    過去的2011年,是內憂外患多種因素繁雜交織的一年。 歐洲債務危機持續(xù)發(fā)酵,主權信用危機惡化,歐美各國經濟復蘇步履維艱,國際貿易增速回落,國際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全球經濟再度衰退的憂慮充斥市場。整體來看,歐債危機是中國外部經濟面臨的一場重要危機,怎么應對是至關重要的問題。在探究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和啟示之前,我們先簡單談一下歐債危機產生的原因。 

    一、歐債危機的原因分析 

    1、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直接原因:高赤字 

    如果將債務杠桿比喻成潮水,那么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全球政府聯(lián)手利用公共財政的“再杠桿化”掩蓋了金融體系的“去杠桿化”。但是這種掩蓋是暫時性的,自從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以來,人們最常想起的詞語就是“高赤字”。 

    2、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歐元區(qū)經濟政策結構不平衡 

    歐元區(qū)現(xiàn)階段實行的是統(tǒng)一的貨幣政策和分散的財政政策。然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常年的不對稱性使得各項矛盾和問題得以積累。在08年全球次貸危機的沖擊之下,矛盾開始暴露,直指主權債務危機。盡管貨幣一體化為歐元區(qū)成員國政府搭建了更大的融資平臺和競爭優(yōu)勢,但是由于經濟狀況的差異而形成的不對稱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這些優(yōu)勢。另一方面,歐元區(qū)簽訂的《穩(wěn)定與增長公約》并沒有完全遵循最優(yōu)貨幣區(qū)的要求,各國的實體經濟結構不盡相同,這樣更容易遭遇“不對稱沖擊”的影響。由于各成員國經濟周期不同步,歐元的誕生也未能顯著縮小這種差異。同時歐洲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的選擇上,無法也不可能滿足成員國不同的貨幣政策偏好,從而增加了危機蔓延的可能性。 

    3、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爆發(fā)的歷史原因:高福利政策 

    高福利意味著政府的高支出,必然伴隨的則是高稅收。高福利政策使得歐洲各國在經濟發(fā)展上缺乏一種活力,并且在財政支出上遠高于非高福利國家。不得不說,高福利是高赤字的一個重要源頭。 

    二、歐債危機給中國的影響 

    歐債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斷顯現(xiàn)出來。歐美經濟的不景氣,直接影響到中國的出口。由于中國的經濟主要還是外向型經濟,出口在整個經濟中所占的比例很高。出口的下降,必然會對中國經濟各個方面都有深遠的影響。 

    (一)導致人民幣“升值” 

    最近在歐債危機的沖擊下,避險資金紛紛轉向美元資產,隨著美元走強,人民幣也跟著升值。從1月4日到5月28日,人民幣對歐元匯率升值達到15.9%;同期人民幣對英鎊升值了10.7%。在不到半年時間內,人民幣已經因歐洲債務危機而對主要非美貨幣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升值。人民幣“被升值”還將影響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調整。 

    (二)影響中國對歐洲國家出口 

    由于人民幣升值幅度較大,中國出口到歐洲的產品價格競爭力下降。出口企業(yè)如果用歐元和英鎊收匯,則面臨較大的匯率風險。此外,由于歐系貨幣貶值,歐盟對中國動出口將會增加,中國的貿易盈余還可能會繼續(xù)下滑。 

    (三)外匯儲備縮水 

    歐元和英鎊貶值,將使以美元計價的外匯儲備出現(xiàn)縮水。我國防范外匯資產的縮水問題,必須采取動態(tài)的資產管理模式,即不僅需要關注投資的收益,也要關注匯率變動帶來的資產價值變化,以保證外匯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投機資本流入可能增加 

    現(xiàn)在人民幣對歐元和英鎊升值,歐元和英鎊投機資本流入同樣可以獲得人民幣升值的好處。因此防范走弱貨幣如歐元和英鎊等資產的流入。 

    (五)歐債危機影響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對中國的外需影響較大 

    歐債危機已經影響了其他歐洲國家的經濟恢復步伐,同時還增加了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歐洲國家經濟恢復增長將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歐盟是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中國的外需短期內繼續(xù)承壓。 

    三、歐債危機對中國的啟示 

    (一)財政刺激計劃要在可控的范圍內,把握好財政赤字的“度” 

    目前我國的國家債務和財政赤字遠低于國際公認的風險臨界點,但是不能太樂觀。因為首先,我國地方政府仍然存在“GDP考核觀”,使得地方政府盲目舉債搞發(fā)展,財政入不敷出;其次,當面臨經濟下行是,政府刺激計劃會使財政負擔加大,可能造成通脹的壓力以及對私人部門的擠出效應。所以中國必須高度警惕地方政府的債務結構與債務負擔,做好債務測算和償債平衡工作。 

    (二)注重轉方式、調結構,由投資出口導向型向消費導向型轉變 

    希臘的局面警示我們不能過分地依賴出口拉動經濟。出口是我國促進經濟發(fā)展的殺手锏,但是這種方式極易受到外部沖擊。從長期來看,出口導向型模式是不可維持的,中國應該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從依靠外需轉到以內需為主,擴大內需是經濟結構轉換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消費是拉動經濟更好更長效的動力。此外,在出口戰(zhàn)略上,將主要向歐美國家出口轉向亞洲新興國家、東盟、非洲國家的出口,出口產品也應全面轉型升級。 

    (三)與國際接軌,增加中國財政的透明度 

    目前中國財政透明度整體較低,隨著中國經濟日益融入全球化,中國應與國際接軌,加強與國際機構的溝通、協(xié)調,縮小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的《財政透明度良好行為準則》的差距。 

    (四)正視地方債務風險,防范于未然 

第7篇

Abstract: To prevent global economic recession, governments unified action and took active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minimizing the effects of financial crisis, and for the eurozone countries into a huge debt crisi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reasons and influence of debt cri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enlightenment for governments, thinks that financial supervision system reform, transparentizing, government fiscal and financial re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public finance are key factors,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government's measures such as establishing a comprehensive crisis response system.

關鍵詞:歐洲債務危機;金融監(jiān)管;財政改革;可持續(xù)公共財政

Key words: European debt crisis;financial supervision;fiscal reform;sustainable public finance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17-0032-02

0引言

因美國次級債危機所引發(fā)的金融海嘯使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各國政府在拯救世界經濟過程中行動一致,采取了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經濟狀況有所回穩(wěn)。但是,當全球市場漸趨樂觀之際,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下調希臘評級,逐步將歐元區(qū)各國再次拉入金融泥潭,使得開始恢復的世界經濟趨勢再次陷入危機邊緣,直接影響全球經濟復蘇時間,可能導致長時期衰退和二次經濟探底。至此,希臘已非本次危機主角,整個歐盟乃至世界都受到債務危機的困擾。

1歐洲債務危機的起因

首先,金融救市政策中過度舉債。過去近兩年間,為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世界各國大量舉債拯救銀行業(yè)、刺激經濟,動輒上千億美元的救助計劃進一步加劇了國家財政赤字,經濟復蘇伴隨而來的卻是巨大的債務危機。由表1可以觀察出,各國財政赤字過高和債務嚴重超標直接引發(fā)了本次債務危機。其次,歐元區(qū)體制上存在嚴重缺陷。許多歐元區(qū)成員國自從加入歐盟起,其赤字和債務就一直超過規(guī)定上限。這些歐元區(qū)國家在實行高社會福利過程中,國家稅收不能保證財政收入的穩(wěn)定增長,造成財政赤字龐大。金融危機爆發(fā)后,各國政府更是不得不想盡辦法通過擴大開支以刺激經濟增長,在財政收入無法支撐所需開支情況下只能大量借債,從而進一步推高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第三,寬松財稅政策和監(jiān)管乏力。譬如,作為歐元區(qū)國家,希臘為了守住3%的關口,曾將巨額的軍事開支及數十億的醫(yī)療債務排除在資產負債表之外。歐盟統(tǒng)計局專家在重新計算這些數據后得出了一致的結論:事實上,希臘每年的預算赤字遠遠超過了GDP的3%,進一步反映危機期間國家財稅政策異常寬松及財政部門監(jiān)管不嚴。第四,人口結構老齡化。歐洲諸國完成工業(yè)化與城市化的時間比較早,出生率一直處在較低的水平。從上世紀末開始,歐洲大多數國家的人口結構都進入了快速老齡化的進程中,普遍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國家產業(yè)競爭力顯著削弱,長期富裕的生活環(huán)境所養(yǎng)成的高福利、高消費習慣無法自動作出調整,加之某些政治家為了選票必然通過政府舉債支出來維持高生活水平與社會福利,導致財政赤字不斷擴大,政府債務高居不下[1]。

2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

2.1 歐洲債務危機的整體影響首先,歐洲債務危機使國際金融市場受到劇烈沖擊。世界各主要證券市場股票指數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下降,投資者對于歐洲債務危機以及歐盟經濟前景表示擔憂,投資信心受挫。IMF在《全球金融穩(wěn)定報告》中指出,到2010年底,全球政府負債額將高達37萬億美元,2011年將突破45萬億美元。發(fā)達國家如果不能充分改善金融業(yè)及個人家庭資產負債狀況,債務惡化問題將影響進一步影響全球金融系統(tǒng)并擴大波及面,可能導致全球金融危機新階段的開始[2]。其次,歐洲債務危機可能導致歐元崩潰。歐元的致命弱點是歐元區(qū)只統(tǒng)一了貨幣,卻沒有統(tǒng)一的財政。因為沒有統(tǒng)一的財政作后盾,每當出現(xiàn)危機就難以招架[3]。正因為歐元制度設計上的缺陷,使市場對歐元貨幣區(qū)是否能夠應對此次債務危機存在擔憂,擔心債務危機會導致歐元的崩潰,使債務危機演變?yōu)闅W元貨幣危機。當市場看不到歐洲債務危機被平息的曙光時,歐元就會不斷受到拋售,匯價不斷下跌,面臨崩潰的危險。第三,歐洲債務危機干擾了經濟復蘇步伐,經濟“二次探底”風險加大。盡管早期歐盟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于2010年5月10日達成總額達7500億歐元的“穩(wěn)定機制”一攬子救助方案,力保歐元穩(wěn)定,但是聯(lián)合救助只是治標不治本,危機各國仍然面臨緊縮財政、削減赤字、調整結構的痛苦和艱巨任務,前景堪憂。財政緊縮政策將導致社會公眾不滿,失業(yè)問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社會矛盾,經濟復蘇受到制約。第四,金融刺激政策退出或受影響。希臘等國暴露出的債務危機,折射了發(fā)達國家普遍面臨的一種困境,即如何處理退出刺激措施與經濟復蘇的關系,處理不當會帶來經濟再次衰退風險,但另一方面如果遲遲不收手控制財政開支,再次面對危機所能起到的效用恐怕一時間很難奏效。

2.2 歐洲債務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第一,給出口帶來壓力??傮w來說,中國持有的希臘國債和金融機構資產相當有限,這意味著即便是希臘最終陷入債務違約,對中國的直接影響也很有限。當然,如果希臘債務危機不能得到有效遏制,進而波及葡萄牙和西班牙等其他歐元區(qū)國家,那么中國面臨的風險敞口將會擴大。此外,歐盟是中國第一大出口市場,一旦復蘇勢頭脆弱的歐盟經濟再度被這場債務危機拖入困境,中國出口形勢將變得更加復雜[4]。第二,可能延緩人民幣升值。歐元危機對中國外貿構成壓力,人民幣匯率調整的時機有此可能推遲。巴克萊資本認為,因歐洲債務危機和全球市場疲軟,人民幣近期升值的可能性已經明顯降低。由此,人民幣一次性大規(guī)模的升值不太可能,貿易順差減小將減輕人民幣升值壓力。第三,外匯儲備縮水。有專業(yè)人士指出,中國外匯儲備在歐洲近期的投資收益為零甚至負數,用真金白銀換來的外匯儲備因為債務問題國家過度發(fā)行貨幣和該貨幣購買力下降而縮水。按照渣打銀行的計算,中國外匯資產中歐元比重為25%,僅匯率變動就已經損失了350億美元。第四,資本市場產生震蕩。受投資者對債務危機憂慮增強影響,短期內國內資本市場受沖擊明顯。有關學者認為,中國現(xiàn)行的是條件不成熟就不開放資本賬戶的措施,相關部門也在進一步加強觀測和預警,并采用對沖等手段保證中國經濟不受大的沖擊,資本市場發(fā)展能夠穩(wěn)步、健康、持續(xù)[5]。

3歐洲債務危機的啟示

3.1 對世界各國的啟示第一,有學者認為,歐盟應當從債務危機中汲取教訓,從危機預防和管理兩方面入手防止類似危機重演。本次危機使我們看到歐元區(qū)國家缺乏協(xié)調處理機構和危機救助機制,在出臺希臘救助計劃過程中表現(xiàn)出種種分歧和矛盾,都不愿意為其他國家背負債務負擔,嚴重暴露出危機處理能力不足[6]。至此,歐盟已經開始行動,主要歐盟成員國財政部長和歐盟官員組成的專門小組就加強歐盟內部經濟治理提出了四個主要目標,即強化財政紀律、消除成員國競爭力差距、加強經濟政策協(xié)調和建立一套長期的危機應對機制。第二,加速金融監(jiān)管政策改革進程,改善國際信用評級。作為金融市場重要的參與者,信用評級機構發(fā)揮著確定金融產品投資風險的職能,所提供的評級結論影響著投資者信心,對金融市場投資決策有重要影響力。國際評級機構對發(fā)達國家的信用評級普遍高估,忽視了希臘等國長期存在的債務問題。伴隨著債務危機愈演愈烈,國際社會開始呼吁加強對評級機構的監(jiān)管,消除評級機構所作評估給金融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歐盟個成員國內部就加強對評級機構的監(jiān)管已達成初步協(xié)議,實行評級機構統(tǒng)一登記注冊制度,提高評估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第三,促進內需,擴大和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貿易,實現(xiàn)全球經濟平衡增長。2010年6月召開的G20峰會日程大綱聲明中表示,全球金融市場出現(xiàn)的動蕩提醒我們,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依然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加強各成員國之間的國際合作對促進全球經濟發(fā)展至關重要。第四,實行可持續(xù)公共財政,加強銀行資本儲備。各國家應竭盡全力將公共財政推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軌道上來,制定可靠的、有利于恢復市場信心、抑制通脹預期和穩(wěn)定利率的具體措施,實現(xiàn)公共財政政策的可持續(xù)性,進而有助于增加投資者信心,保持經濟持續(xù)強勁增長。G20峰會日程大綱聲明中也表示,G20成員國必須采取可靠且有利于經濟增長的發(fā)展措施,以增強國家財政的可持續(xù)性,鞏固財政措施,采取進一步的適用于各自獨特的經濟環(huán)境經濟刺激方案。同時,要加強銀行資本儲備,制定足夠嚴格的資本流動性規(guī)則,防止金融機構過度參與有風險的金融投資活動,從而加強金融機構抵御未來金融系統(tǒng)風險的能力。

3.2 對中國的啟示第一,重視債務問題,嚴防債務危機發(fā)生。2009年中國政府財政赤字占GDP比低于3%,總債務占GDP比低于20%,遠低于國際警戒線的60%,安全性明顯優(yōu)于發(fā)達國家。雖然中國財政赤字和公共債務占比一直處在國際警戒線之下,但仍應時刻關注整體債務狀況,促進財政改革進程,科學、系統(tǒng)、及時的對整體財政及債務狀況作全面清查和評估[7]。第二,推進財政改革,關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2009年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大致在7.8萬億元,約占GDP的23%。長期以來,由于各地區(qū)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勞動力市場等問題使得部分地方政府財政入不敷出,需要依靠中央財政轉移支付過日子。在本輪擴大內需、加大公共投資、刺激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大力吸納銀行信貸大搞基礎設施建設,這同歐元區(qū)貧窮國家在危機期間通過財政赤字拉動經濟如出一轍。因此,中央政府應根據地方政府、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狀況等因素綜合考慮,適時推出相應政策來解決此問題。一方面,增加地方政府融資渠道,在稅收財政收入穩(wěn)健的沿海地區(qū)發(fā)行政府債券,適應投資需求多元化發(fā)展;另一方面,中央政府應加大對所有形式政府借款的風險控制,限制借款總額在地方政府經常性財政收入中的占比以及禁止直接從地方國有企業(yè)借款等,從而保證地方經濟發(fā)展不滑坡,財政改革順利實行,政府債務逐步降低[8]。第三,保證中國銀行業(yè)健康發(fā)展。隨著歐洲債務危機不斷惡化,歐洲銀行業(yè)短期融資風險再度擴大,各國削減赤字和經濟疲弱增長必將帶來的信貸質量進一步惡化。借鑒歐洲銀行業(yè)危機,我國政府必須采取相關措施,建立一整套全面危機應對體制防范可能的金融風險,積極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要求的公共財政體制,完善和優(yōu)化稅收制度,不斷完善和深化銀行業(yè)管理制度改革,加強國債項目資金使用的監(jiān)督管理,建立金融預警系統(tǒng),采取相關措施逐步消化長期積累的潛在財政風險,從而保障銀行業(yè)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為經濟發(fā)展提供切實保障。

參考文獻:

[1]郎咸平.郎咸平說:新帝國主義在中國2[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0-5-1:41-50.

[2]IMF.全球金融穩(wěn)定報告[R].IMF,2010-1.

[3]光亞.歐元區(qū)統(tǒng)一貨幣政策和成員國相對獨立財政政策之間的沖突與協(xié)調[EB/OL]. 2010-04-10,中國經濟論文:

[4]尚軍.歐洲債務危機影響幾何:對中國直接影響有限[EB/OL]. 2010-5-10,新華網: .cn

[5]劉士鵬.債務不會引爆全球危機 中國外匯儲備將縮水[N/OL]. 2010-1-10,搜狐網:

[6] 范龍佩. 范龍佩稱歐盟正處在應對債務危機關鍵時刻[N/OL]. 2010-5-25,新華網:.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