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3 15:19:38
序論:在您撰寫入學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從現實情況來看,遠程開放教育的入學教育進行的參差不齊,收效甚微。歸根結底是對入學教育的認識不夠,沒有引起電大系統(tǒng)和學校層面的足夠重視?,F如今,入學教育的任務往往由負責學生工作的部門或各學院自行組織完成,有的甚至把入學教育工作直接推給班主任。即使在進行入學教育時,也只是要求學生“盡量”參加,時間一般為兩課時左右,導致學生參加入學教育的出勤率不高,積極性不強,難以達到入學教育的目的。
1.入學教育重視不夠,缺乏系統(tǒng)組織統(tǒng)籌目前電大的入學教育工作主要由學生工作處或是各學院負責,認識水平和重視程度有限。有的地方或是個別學院認為新生第一學期會開設《開放教育學習指南》這門課程,沒有必要再進行入學教育;有的地方或學院開展了入學教育,但多為“走過場”。入學教育沒有引起電大系統(tǒng)領導和校級領導的足夠重視,缺乏從中央電大到下面電大和各學校層面的系統(tǒng)組織統(tǒng)籌,這樣造成入學教育工作分散、時間短、不深入、不全面,缺乏全局性。
2.入學教育缺乏嚴肅性入學教育的重要性決定了它應該具有嚴肅性,甚至強制性。電大的入學教育應要求學生必須參加,這直接決定了學生今后的學習態(tài)度。而在現實中,我們往往要求學生“盡量”參加入學教育,從主觀上就沒有把入學教育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從而導致學生從一開始就形成了遠程開放教育的一切教育活動“盡量”參加的習慣,遠程開放教育或是電大給學生以松散、無規(guī)矩的第一印象,這不僅會影響學生以后在電大學習中的態(tài)度或學習習慣,更會使學生形成隨便、自由散漫的生活習慣和人生態(tài)度。
3.入學教育內容缺乏與本學校具體實際的聯系從現在入學教育的情況來看,入學教育內容多數是介紹廣播電視大學和遠程教育的歷史、電大系統(tǒng)、什么是開放教育、學習資源、開放教育的考試與畢業(yè)、開放教育網上學習環(huán)境等,這些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這些沒有與實際相聯系,更為具體的、和學生學習過程息息相關的內容我們多數情況下忽略了。入學教育應該更具體和更具實操性,比如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除了理論知識講座外,應該安排學生上機操作,熟悉中央電大和省級電大網上平臺,讓學生學會如何利用網上資源進行學習,如何選課,如何完成網上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通過哪些途徑及時得到解決等,以及安排學生參觀校園和認識相關處室的位置等等。
4.入學教育時間過于倉促電大的入學教育多為兩課時的時間,據了解普通高校的入學教育短則兩三日、長則一兩周,普通高等教育作為以傳統(tǒng)面授為主的教育形式,入學教育時間反而比我們從來未曾接觸過的電大的入學教育時間長的多,這實在令人費解。試想電大的入學教育在如此短暫的時間里能把學生在兩年半學習中將會遇到的問題一一解答嗎?再加上電大的學生將會面臨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通過兩課時的時間能夠讓學生理解、接受和適應這種學習方式嗎?這顯然遠遠不夠。因此,電大的入學教育只能比普通高校的入學教育長,決不能比之短。
二、措施
1.入學教育應納入學校層面乃至電大系統(tǒng)層面高度重視、系統(tǒng)統(tǒng)籌入學教育應該受到電大系統(tǒng)、校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充分認識到入學教育在廣播電視大學遠程開放教育中的特殊意義。改變以往由學生工作處或各學院臨時、倉促開展入學教育工作的現況,把入學教育工作納入整個電大系統(tǒng)和整個學校層面進行系統(tǒng)統(tǒng)籌。從入學教育的前期準備到后期實施,從入學教育的時間安排到內容編排,從入學教育的方法手段到教育形式等等,這些都要一一經過精心設計,做到全面性、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入學教育要提前一學期做準備工作,計劃安排要充分詳實;入學教育內容要豐富多樣、全面系統(tǒng),應涵蓋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環(huán)境適應、遠程開放教育理念、學習方法、制定學習計劃、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等;入學教育形式應以面授為主,逐步引導學生適應“無面授”的自主學習的遠程開放教育形式;入學教育的方法手段應該靈活、多樣,通過專職教師講授、專家講座、與優(yōu)秀畢業(yè)生座談、參觀校園文化和網上校園文化等,使學生了解遠程開放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入學教育要注重實效性,班主任或負責學生工作的老師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學生的聯系溝通,對學生在入學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解答或建立解答渠道進行解答,及時向學校反饋入學教育情況。
2.制作針對本學校的具有指導性的《學生手冊》入學教育內容應該包括具有指導性的《學生手冊》,但首要的問題是先編制針對本學校的指導性的《學生手冊》?!秾W生手冊》不要簡單重復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開放教育學習指南》中的內容,《開放教育學習指南》針對的是全國遠程開放教育學生,而《學生手冊》應該注重針對本地區(qū)、本學校的實際情況,兩者可以同時成為入學教育的內容,互為補充?!秾W生手冊》的內容應該包括:校園各個與學生有關系的部門的平面圖,如學院、教務處、學生處、圖書館、財務處等,使學生了解學校相關部門的職能和布局情況,方便學生就讀期間與相關部門的聯系;作為遠程開放教育學生應該做好哪些準備和遵守哪些行為準則;學生入學后學費應該分幾次繳納,每一次交多少,在哪交;每學期考試的時間是幾月份,關于考試紀律及違規(guī)作弊是怎么規(guī)定的,開卷、半開卷、閉卷的區(qū)別,考試時需要帶些什么,考試地點在學校的什么位置等;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在遠程開放教育中的作用及重要性,紙質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和網上形成性考核作業(yè)的區(qū)別及注意事項;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習方法等等。學生通過《學生手冊》可以了解本學校的具體情況和相關規(guī)定,可以盡快熟悉遠程開放教育的教育方式和學習流程,可以增強學生的歸屬感。
3.確保入學教育的時間性、實效性和嚴肅性電大的入學教育往往只有兩課時的時間,這么短時間的入學教育遠遠不能滿足遠程開放教育學習需求,我認為電大的入學教育應該開設一學期的時間,系統(tǒng)安排入學教育的具體時間和內容。入學教育應該以面授的形式開始,逐漸過渡為入學教育“無面授”輔導的形式,面授為主,輔導為輔。開始的面授一是為了使學生完成從以往的“純面授”到現在的“無面授”的過渡,二是是為了教學生今后如何在“無面授”的遠程開放教育形式下更好的學習。所以面授為主的入學教育既是學習方式的過渡又是遠程開放教育學習方法的傳授。入學教育還應該要求學生必須參加,而非是現在所要求的“盡量”參加,學生必須參加入學教育,確保了入學教育的嚴肅性,乃至電大教育的嚴肅性。
4.入學教育要結合遠程開放教育學生自身特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電大的入學教育不能脫離遠程開放教育背景,更不能脫離遠程開放教育學生的特點。我們的入學教育對象既不是普通高等學校的學生,也不是某種職業(yè)學校的學生,而是遠程開放教育學生。遠程開放教育學生有其特點:學生大多為成人,雖然有工學矛盾、學習的信心不足、學習基礎差等劣勢,但成人學生一般有較強的學習目的,在學習中往往能保持較強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具有堅韌的學習毅力,學習效果也比較好;成人學生大多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這些豐富的經驗正是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最好的基礎。通過入學教育對遠程開放教育學生自身特點的分析、講解,使遠程開放教育學生清醒地認識到自身面對學習的劣勢和優(yōu)勢,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揚長避短,克服困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測驗工具
本研究采用盧謝峰編制的《大學生適應性量表》[5]測量大學新生和大二學生的適應性狀況。問卷包括學習適應性、人際適應性、角色適應性、職業(yè)選擇的適應性、生活自理的適應性、環(huán)境的總體認同、身心狀況表現等維度。用自編的《規(guī)則意識問卷》測量大學生關于社會基本規(guī)則、校園基本規(guī)則、學習相關規(guī)則等三個方面的規(guī)則意識。
(二)數據收集
1.問卷調查法:本文旨在探討學生在適應性上是否有差異。故選取2013年新入學學生及大二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大一學生100名,大二學生121名。涉及理科、工科、管理、文科等不同學科。
2.個案訪談法:對大一學生進行個案訪談,了解學生高中畢業(yè)后到進入大學后一段時間里的生活軌跡,梳理能夠對規(guī)則意識產生影響的因素,并驗證問卷調查所得出結果是否可靠;對大二學生進行個案訪談,了解其在入校初期的經歷,并聽取希望得到怎樣的過渡教育指導。
(三)分析方法
1.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大一、大二學生在三種規(guī)則之間是否有差異。
2.用配對樣本t檢驗比較三種規(guī)則意識之間是否有差異。
3.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大一、大二學生在適應性各個維度上是否有差異。
4.對個案訪談法收集的描述性信息進行歸納總結。
二、結果與討論
(一)適應性狀況的結果與討論
大一學生和大二學生之間并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只在環(huán)境的總體認同一項上,大一、大二學生之間表現出顯著的差異[F(1,217)=4.42,p=0.037]。這說明:在兩個月的時間里,大學新生總體上能夠適應大學生活,不能適應大學生活、需要教育工作者提供特別支持的學生是少部分。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自然地適應生活,學生有自適應能力,這反駁了以往研究和實踐過程中,人們主觀認為有很多學生需要特殊支持的觀點。長時期不能適應大學生活的只是個別的存在,而個別不能適應大學生活的案例干擾到對群體現狀的判斷,尤其表現在大眾對大學生適應性問題的歸因上有偏差。過渡教育既要關注在適應性上有困難的學生,也要大力推進占學生中大部分的一般群體的發(fā)展。
(二)規(guī)則意識的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表明,社會基本規(guī)則、校園生活基本規(guī)則、學習基本規(guī)則兩兩之間的相關性都較低。學生在學習規(guī)則和校園其他生活規(guī)則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學習基本規(guī)則和社會基本規(guī)則之間也存在顯著的差異;校園生活基本規(guī)則和社會基本規(guī)則之間也存在顯著差異。這說明能夠在三者之間進行分離。進一步分析得出,大一、大二學生在學習基本規(guī)則上存在顯著差異,而在其余兩種基本規(guī)則上并沒有顯著差異。對大一、大二學生進行個案訪談發(fā)現:
1.規(guī)則的建立過程
規(guī)則的建立和適應新生活是同步分階段進行的。根據從訪談中獲得的描述性信息,歸納出學生從高中畢業(yè)到進入大學的初期規(guī)則的建立主要經歷以下四個階段:
(1)自我建構階段。學生對大學的學習、生活、課余活動、職業(yè)發(fā)展等有一定的看法。這些看法主要建立在原有經驗和來自教師、親朋好友的經驗基礎上,都是在非親歷經驗的累積,具有模糊、片面、松動的特點。
(2)信息獲取階段。一方面,學生會接受來自學校組織的集中入學教育、參觀、講座、學校管理手冊學習,進行學校正式規(guī)則學習;另一方面,學生參與學生組織,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流,了解高年級學生對學校規(guī)則的解讀,這些解讀在學生之間流動。在這個階段,學生處于被動接收的地位。
(3)評價、重構階段。在獲取信息的同時,學生對這些信息進行評價,將其與自己的價值觀和發(fā)展方向進行比較,尤其是與第一階段自我建構時的信念進行比較,重新審視規(guī)則。對規(guī)則有較全面的認知,構建新的規(guī)則。在這個階段,出現多種形態(tài)。第一,若自我建構的規(guī)則和入校后,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學生間傳播的規(guī)則都較吻合,則能較好地指導學生產生積極的行為;第二,若學生自我建構規(guī)則和學校教育和學生間傳播的規(guī)則之間任意一個產生沖突,都會導致學生的自我沖突,會進行更復雜的評價。
(4)指導行為階段。新的規(guī)則建立起后,在其作用下引導行為發(fā)生。規(guī)則建立之后,學生將會應用規(guī)則來開展活動。
2.學生對規(guī)則的建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
(1)信息傳遞與獲取方面。從學生獲取規(guī)則信息的途徑來看,主要有學校集中教育、朋輩學生傳播、教師課堂滲透。教育者希望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期望在最大限度上給學生以指導,希望把更多的技能教給學生,教師在入學教育過程中過度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忽略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置,忽略了學生在入學初期需要處理的事情過多,心理能量流失太快,對信息的加工不能及時進行等因素,導致在教育資源分配、教育精力投入、教育方向選擇上出現教育資源分配零散、教育精力投入分散、教育方向不明等現象。入學教育沒有實現引導學生進入角色的目的。在教育過程中忽視了學生在環(huán)境適應、生理調整、人際適應等方面的自適應性,使得教育資源浪費;而在學習適應、職業(yè)認識等方面缺乏關注,過度寄希望于學生的自適應。在學生能夠自適應的方面采取很多的措施,而在學生不能完全自適應的方面采取的措施太少。
(2)信息加工方面。在以上四個過程中,容易形成對規(guī)則誤解或者對規(guī)則形成沖擊的環(huán)節(jié)在于上述第一個和第二個過程。在非親歷經驗中,傳播者的素質、權威性直接影響著學生態(tài)度的形成。在學生組織中,核心人物的態(tài)度對成員的態(tài)度有重要的影響。學生組織中成員的思維在一定時期內還是有限的,迫于團體的壓力,成員往往會朝著團體的共同方向轉變,進而保持與團體的一致性,消除壓力感,而傾向的方向多與領導者一致。
(3)學生的個性特征、家庭背景、校園文化等都是影響大學生規(guī)則建立的因素。綜合以上因素,學生在規(guī)則意識的建立過程中可能存在“假性”適應的狀況。
三、對策與建議
(一)過渡教育前置
教育既是一項階段性的活動,也是一項連續(xù)性的活動。學生在度過高中階段的學習之后,要做好進入大學的準備。作為后一個階段教育的高校而言,需要向前走一步,去迎接學生,防止脫節(jié)現象的發(fā)生。通過新媒體,學校網站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主動了解學校、專業(yè)設置、培養(yǎng)計劃、校園文化等,使得學生能夠獲得更加確切的信息。
(二)整合資源,過渡教育小班化實施
由于目前參與過渡教育的工作者很少,在社會上還鮮有進行適應性支持的培訓團體,在進入高校之后也受制于高校教育資源的限制,沒有充足的師資進行小班化的教育,因此,高校應當充分整合各個部門的教育資源,推動過渡教育的開展。高中也應該承擔起對學生的過渡教育,放棄以往到大學就可以肆無忌憚娛樂的思想,不再把“輕松的大學生活”作為刺激學生學習的手段,盡可能真實地反映大學的生活狀態(tài),幫助學生建立起關于大學學習生活的規(guī)則,高中教師應當反思自己對大學的態(tài)度??梢哉仙鐣逃Y源到過渡教育的工作中,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生活技能。家庭也是過渡教育中的重要一環(huán)??傊?,建立起學校、家庭、社會、學生構成的一體化教育模式。
(三)朋輩教育者素質提升
朋輩教育是區(qū)別于課堂教學的隱形課堂,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意識、行為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要建立起規(guī)范的朋輩教育體系,規(guī)范對朋輩教育者的管理,將朋輩教育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當中,把日常教學活動和朋輩教育活動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朋輩教育者自身的素質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朋輩教育的開展狀況,招募合適的朋輩教育者,進行培訓考核;對朋輩教育開展的內容,教師要有所了解,并在實施前進行指導,實施之后給出恰當的評價,使得朋輩教育者積極主動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
(四)價值澄清
剛剛步入大學的學生大多數缺乏對社會的基本認知,防騙、防盜、自我保護意識淡薄。遇到具體的安全問題時,他們常常束手無策,不知如何面對和處理。發(fā)生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安全問題屢見不鮮,諸如電信詐騙、傳銷等,面對不法分子五花八門的騙術,在醫(yī)學新生中開展安全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應該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安全教育,根據大學生自身特點和校園生活特點,貼近實際,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開展行之有效的醫(yī)學新生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包括的內容多種多樣,主要有思想意識安全、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安全教育的著眼點應是教育學生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培養(yǎng)學生解決和應對實際安全問題的能力。盡早對醫(yī)學新生進行安全教育可以減少甚至避免一些不利于大學生人身、財產安全的事件發(fā)生,同時有利于培養(yǎng)和增強大學生的安全意識,為其日后走出校門更好地適應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2專業(yè)思想教育
現今,一些醫(yī)學新生對自己所學專業(yè)及今后的發(fā)展方向并不十分了解,不清楚自己入學后將要學習什么、各類醫(yī)學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對日后的工作究竟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這些學生對學業(yè)感到困惑和迷茫,所以在入學后對醫(yī)學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專業(yè)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可以幫助他們明確所學專業(yè)的性質、教學內容、培養(yǎng)目標以及最終的職業(yè)方向,從而對自己大學的學習、生活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大多數學生以為升入大學就可以徹底放松,不必再像高中那樣為了高考而“披星戴月”。殊不知,大學生尤其是醫(yī)學生要想在學業(yè)上有所建樹,在專業(yè)技能上有所突破,仍然需要腳踏實地、勤奮努力。大多數學生明白大學學習的重要性,也愿意延續(xù)高中的學習態(tài)度,但他們自制能力不強、自學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醫(yī)學生入學初期,就對其開展專業(yè)思想教育,使其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明確學習目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結合專業(yè)發(fā)展需要廣泛涉獵相關領域的科學知識,同時也從興趣出發(fā),發(fā)現自身所長,在學好醫(yī)學基礎知識的同時,盡早做好專業(yè)定位及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3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如今大學生的流行語中不乏“迷?!?、“困惑”、“彷徨”等詞語,即便對于醫(yī)學這種專業(yè)定位相對專一的學科也是如此,這也恰恰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對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感到不安的心理狀態(tài)。如何幫助醫(yī)學新生消除困惑與迷茫,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未來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學校和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能在新生入學之初便對其開展有關職業(yè)定位、未來發(fā)展等的相關教育,從入學伊始就讓學生明白自己將來從事的職業(yè)是什么、職業(yè)發(fā)展前景怎么樣,將有助于學生在之后的學習中明白“為什么”,進而知道“怎么做”。對醫(yī)學新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就是指導學生在認識自我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專業(yè)特長以及知識結構,結合醫(yī)學知識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社會的實際需求,對將要從事的醫(yī)療行業(yè)以及要達到的職業(yè)目標進行詳細規(guī)劃。開展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的重點就是要讓學生明確從事社會上任何職業(yè)都應具備以下6個要素:
(1)服務社會:始終樹立和奉行服務社會的宗旨和信念;
(2)學術理解:對所從事職業(yè)的學術背景、基本理論及其發(fā)展趨勢有所理解和把握;
(3)社會實踐:實踐技能的形成除了必要的理論指導外,主要靠經驗的積累;
(4)決策技能:這是一種高層次的職業(yè)素質;
(5)經驗學習:經驗學習不同于程序化的學習,主要依靠感悟能力;
1.專題報告會與師生座談會相結合原則
一般來說,留學新生入學后,根據學生年齡、語言種類、所屬二級學院、系所等,都會舉辦相應的迎新會和校情、校史、校規(guī)等專題報告會。在舉行此類專題報告會同時,為加深留學新生對教育內容的鞏固,進而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應輔以領導、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班級小型座談會。廣泛深入了解掌握留學新生的所思、所想、所需,現場答疑解惑,形成學校與學生、教師與學生、校規(guī)校紀與學生行為的一致。讓留學新生既感知學校的可親、可敬、可愛,又懂得什么能做,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從而增強行為的自覺性,奠定留學學習的良好基礎。
2.現場咨詢與個別心理疏導相結合原則
留學新生的入學教育,形式是多樣的。在安排心理、教學、行為規(guī)范等各類現場咨詢活動時,針對留學新生的年齡、地域、習俗等個性差異,及時結合開展針對性的個別疏導,可以將矛盾、問題化解于萌芽狀態(tài),避免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可以達到穩(wěn)定其思想的目的,從而維護教育教學正常秩序。
3.現場實地參觀與留學新生參與體驗相結合原則
組織留學新生實地參觀學校榮譽室、陳列室、教育教學生活等設施,可使入學教育更加形象、直觀、鮮明。在此基礎上,結合留學生參與體驗,則教育更加深刻。如進行安全教育時,配合開展疏散演練,讓學生實際操作滅火器等消防器材及現場使用防衛(wèi)器械等。這就既能激發(fā)留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提高其動手能力。
4.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原則
留學新生來到中國,學校在對其開展入學教育時,容易忽視的一個問題就是家庭教育的配合。究其原因主要是認為留學生家長在境外,不可能來學校參觀、參加家長會等,進而放棄這方面工作的開展。而實際上正因留學生遠涉重洋,家長對其子女在外學習、生活情況更加關心。學??赏ㄟ^網絡分地域、分語種建立學生家長QQ群,將學校教育情況、學生學習生活情況發(fā)給其家長,家長也一定會更積極主動配合學校,共同做好學生教育工作。通過溝通,學校也能更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所思所需,有利今后的教育。
5.文字資料介紹與專題片、宣傳畫冊并用相結合原則
對留學新生入學教育,根據具體教育內容不同,應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如針對一些學習、生活規(guī)章等,學校可以文字資料等形式發(fā)放給學生,請其自覺遵守。對于學校光榮歷史、辦學成就、科研成果等,僅用文字介紹顯單調,可將其拍攝成專題片、宣傳畫冊,組織學生觀看,讓學生多種感觀參與教育活動,這樣會更形象生動、記憶深刻,教育效果顯著。
6.漢語說明與英語等多種語種相結合原則
我們工作對象是留學生,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因此,在進行入學教育時,在語種的選擇上,要多種語種并重。如針對華裔的留學新生,在漢語基礎上結合粵語給予說明;對英聯邦地域的留學新生,結合英語進行強調。
7.留學新生之間幫扶與以老帶新相結合原則
在留學生中倡導互幫互學、共同進步,可以采取幫扶結對方式。在對象的選擇上,可以留學新生之間互相結對幫扶,也可以師生之間結對幫扶。為增強教育針對性,也可在此基礎上采取以老帶新的方式結對幫扶,讓老留學生以自己的現身說法,引導幫助新留學生盡快適應、融入新的學習生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結語
懵懂的初中畢業(yè)生,來到中職學校,很多學生恨不能立刻一頭扎進某個專業(yè)學習中,在學校最開始推行職業(yè)核心能力課程期間,學生們聽到這個職業(yè)核心能力,并不能馬上領會它對個人發(fā)展的重要性,也無法看到這種能力的前景,甚至于發(fā)出疑問:花時間花精力花錢學習這個能力,還要進行鑒定,企業(yè)是否認可?有無價值?所以,為了達到推行順利且行之有效的目的,筆者就核心能力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方案進行了設計。
1)時間節(jié)點:選在新生進校之時。
2)教育理念:行動導向教學法。
3)教學環(huán)節(jié):提出目標—落實任務—充分準備—積極行動—總結評估反饋。
4)教學規(guī)模:每個班30到35人,每個小組5到6人,班級數不限定。
5)教學方式:設計教學活動,在活動過程中,達到能力提升“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為什么會做這樣的設計呢?首先,新生在進校之時,在一個新的環(huán)境之中,希望自己有一個新的開始,希望周圍的人對自己有一個良好的認識,對新的活動和環(huán)境有好奇的心理、參與的熱情,會較好的配合老師引導和調動,并且,作為學校方,不管是高年級的學生還是老師以及各個職能部門,對新生也有很多照看和幫助的心理及行動,新同學在這個時間這種氛圍中,有所行動,非常合適,也有利于活動的推行和效果的顯現。其次,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活動的要求為教學內容,依靠任務驅動和行為表現來引導基本能力訓練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中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角,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主持人,學生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過程中才能實現教學目標,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熱情。遵循行動導向教學法這一教學理念,非常適合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再次,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采取“目標—任務—準備—行動—評估五步訓練法”,簡單明了,可行性強,效果明顯,在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過程中形成良性循環(huán)。接著,教學規(guī)模設計為30到35人,來源于對常年從事教學一線的老師們的商討,人太多雖然可以降低教學成本,同樣也降低了教學質量,增加了教師對教學對象的掌控難度,人數太少也就過大的增加了教學成本,同時也不好形成評價機制,學習的氛圍也不夠濃厚,所以班級人數以30到35人為宜,班級數不定。最后,再好的理念和方法都要落實于活動內容的設計和實施,針對新生入學對新學校一無所知而又必須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活動。
1)手繪學校地圖,目的是了解學校環(huán)境。
2)調查統(tǒng)計學校職能部門及其負責人,調查職能部門和學生之間的聯系,完成學校職能部門結構圖的繪制,并由此讓學生了解,遇到哪一類問題應該向哪個部門反應解決。
3)學校生活設施調查,用表格進行匯總,為學生生活提供導向服務。
4)學習和了解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該任務內容比較多,分學生操行、學生出勤、法制安全、學生日常生活、學生儀容儀表、學生宿舍管理、班級管理、實訓現場管理等等,所以由學生來設計知識競答比賽,是較好的方法和活動的方式。
5)由學生來組織身高、體重、視力檢查,以及體能測試,這個活動在校期間可以定期進行,在檢查和測試過程中,讓同學們增進了解和起到相互提醒的作用。
6)了解學校專業(yè)特點、社會職業(yè)特點,設計個人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明確個人發(fā)展目標,從而指導在校三年的學習方向。可以具體到每一年計劃,每學期計劃,每個月計劃,每周計劃,到每一天計劃,并于每個時間節(jié)點進行檢查和總結執(zhí)行情況。
7)設計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為:我們在校期間,可能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我的態(tài)度和處理方式會是怎樣。由此來訓練一些提前預防意識?;顒釉O計兼顧了新生的入學教育,核心能力和入學教育二者是同步進行,方式卻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模式,實現了雙向目標,既讓學生了解了學校的各方面的情況,讓學生很快的適應了新學期的生活,遇到問題也知道解決的方向,不會像沒頭的蒼蠅一樣瞎闖亂撞。在活動過程中,為了完成目標,很自然的就增強了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與人交流和與人協作能力,在這三大能力的提升下又牽動其余五個能力的訓練,成效是非常顯著的。通過活動的設計、指導、實施,對得出的效果進行評估,并反饋到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讓學生在新學校的適應過程中,看到自己能力的提升,個人的改變,別人對他的肯定,進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熱情,加上在這些過程中行成的好習慣,讓自己更好更強的自我意識,必將帶領他們走向豐富多彩學有所獲的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學習生涯。
2在職業(yè)核心能力培養(yǎng)活動中應該注意幾點
1)活動設計的前提是,新生進校后,以30到35人為一個班,每個班以6個人為一個單位分組,每個小組中再以2人結一個合作對子,共同完成任務,不要給新進學生過大的完成任務的難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完成過程中的表現,評估出每個學生的特質,再進行后期能力的培養(yǎng)方向的設計。
(一)研究方法1.研究對象本研究采用分層系統(tǒng)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法,以山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大學、學院、高等職業(yè)技術學院/職業(yè)學院、高等??茖W校)為分層標準,在此基礎上隨機抽取475名大一新生,其中男生213人,女生262人,文科系204人,理科系271人,平均年齡為18.33歲。2.研究工具本次研究在Smith和Betz(2000)的成人社交自我效能感量表,Black(1988)學業(yè)適應和人際適應量表以及Diener(1985)的SWLS測量主觀幸福感認知成分的基礎上,并結合對大一新生有關新生入學教育問題的訪談和開放式問卷,我們編制了“大學新生入學教育調查問卷”。該問卷采用Likert五等級量表,問卷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分半信度為0.85。3.數據處理采用SPSS16.0進行數據錄入、管理工作,并對數據進行方差分析、百分比、簡單效應、因素分析等處理。
(二)研究結果1.大學新生入學教育處于被動狀態(tài)新生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開端,對促進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全面發(fā)展意義重大。但在實際工作中,相對于其他教育教學活動,一些高校教育工作者對新生入學教育的目的、入學教育要達到的效果等問題認識不到位。在入學教育實踐中憑借自己的經驗行事,并未充分考慮新生的發(fā)展要求、心理特征以及個體差異,不能有的放矢,以致偏離目標。這樣極大阻礙了新生接受入學教育的積極性、主動性。從圖1可以看出,在教育計劃、內容、形式的選擇上,教育者與學生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入學教育與當前大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和需求結合不緊密。在與大學新生的訪談中我們發(fā)現,新生接受入學教育時,并沒有感到自己的主體地位,往往處于被動接受教育的狀態(tài)。2.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內容脫離個性特征目前,高校入學教育的內容基本局限在校史發(fā)展、專業(yè)了解、行為規(guī)范教育、安全教育、軍訓等項目中,對于學生今后將要面臨的生活、學習等實際問題卻很少涉及。而當前高校新生已經由“90”后群體組成,“90”后大學生與“80”后大學生有著顯著的區(qū)別,個性特點十分鮮明:自我意識強烈,主體意識突出;勇于接受新鮮事物,但缺乏堅持能力;心理素質弱,抵御挫折能力差。從表1可以看出,“90”后大學新生與“80后”大學新生在“自我認知”、“自尊自信”、“自控能力”、“抗挫折力”因素上呈現年齡主效應,在“堅持能力”、“抗挫折力”因素上呈現性別主效應,同時在“抗挫折力”因素上出現顯著的年齡和性別的交互作用。3.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模式枯燥乏味現在,許多高校沿襲過去固有的入學教育模式,主要通過開學典禮、報告會、講座等集體活動進行,教育形式枯燥乏味,不少學校在入學教育時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以單一灌輸為主,缺乏與新生的互動、溝通和交流。4.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時間把握存在誤區(qū)在長效機制的構建上,大學生入學教育缺少統(tǒng)籌規(guī)劃,缺少短期教育和長期教育的系統(tǒng)計劃和設計,忽視前延、后續(xù)教育,入學教育停留在“講一講”,“看一看”,“訓一訓”,“等一等”的局面,無法根本解決新生切實關心的學會生活、適應生活、熱愛生活、提高生活質量等問題,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調查中,發(fā)現僅有15%的學生認為入學教育對他們適應大學學習生活有較大幫助。
二、大學新生入學教育的策略
(一)以人為本,入學教育需理念先行古希臘普羅泰戈拉說:“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保?]“以人為本”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開展新生入學教育的育人理念。這既是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也體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從學生收到院校通知書開始,就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走近學生,了解學生。首先,了解全班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人數、性別構成、學生生源地、家庭成員相關情況等基本信息,并且建立班級數據庫,便于日后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準確評價。其次,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發(fā)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形成師生間積極良好的雙向互動。大學新生上大學前在父母的呵護下成長,在班主任的監(jiān)督下學習,獨立性、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并且對自己的認識缺乏全面性和客觀性。進入大學后,新生需要在輔導員的幫助下,重新認識、評價自己,進而在教師的指導下發(fā)揚優(yōu)點,改進不足。第三,關心扶持弱勢群體,樹立自信,走出陰霾。教師要特別注重對班級中弱勢群體,如對來自貧困家庭、單親家庭、隔代撫養(yǎng)家庭、有服刑人員家庭、吸毒家庭的學生的關注,傾注滿腔愛心,創(chuàng)造和諧氛圍,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班集體,形成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
(二)優(yōu)化內容,入學教育需豐富多彩“教育的目的一旦隱藏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學生就會通過活動產生各種情感體驗,從而在不知不覺中走進教育者預先設計的境地。”[5]面對“90后”大學生的個性特點,主動加強學生對學校豐富生活的了解,鼓勵學生參加適合自己的社團,樂于參與學校和學院組織的各項活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增強自我效能感。同時,高??梢詫⒁恍﹤鹘y(tǒng)教育中沒有涉及,但是與大學生活相關的內容納入入學教育體系。在新生入學教育時,高校教育工作者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增強認同感、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明確自身在大學四年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引導學生認清戀愛與學習、生活的關系,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時了解、疏導、解決新生遇到的困惑和難題,開展必要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引導學生追求科學、文明、進步的生活方式;注重將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教育內容融入新生入學教育,引導學生早準備、早規(guī)劃,確定自己的發(fā)展方向和目標。
(三)朋輩引導,入學教育需方式創(chuàng)新對學生示范作用最大的群體是他們的同輩群體?!皞鲙蛶А薄靶±蠋煛钡慕逃绞綍Ч^好。同輩群體年齡相同或相近,關注事物的興趣點相同或相近,對彼此的心理世界也更加容易了解和理解。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利用朋輩教育開展幫扶活動是很有效的一種形式。高年級中的優(yōu)秀生,其事跡和在學校良好的行為表現,對大學新生起到較好的示范引領作用。新老學生之間的相互幫助和相互影響,促進了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增進了高年級學生的自我價值感和責任心。但在朋輩教育時,應該注意教育和影響的典型性、方向性、全面性,比如為新生班級配備學習方面的引導員、配備生活方面的咨詢員,既要關注新生的生活適應、學習適應,更要關注新生的心理適應,使新生愉快生活、勤奮學習,學有方向,趕有目標。
多種形式的入學教育,能夠盡快引導學生適應職業(yè)能力教育的模式。以往入學教育的內容枯燥、乏味,形式單一,新生對于這樣一節(jié)節(jié)“教育課”只會產生排斥、甚至抗拒,更無法實現入學教育的真正目的。只有不斷豐富入學教育的內容,深化入學教育體系,拓寬入學教育的渠道才能有利于高職院校加強對新生的教育,同時也有利于大一新生盡快調整心態(tài)適應職業(yè)教育,了解、掌握未來職業(yè)發(fā)展前景,幫助新生抓住入學的難得契機改變過去種種生活與學習的惡習,以實現高職教育的教育目標。
2多元化新生入學教育,能夠有效地扭轉新生的思維方式
高職院校的學生生理機能幾近人生頂峰,但是思維方式卻呈現出不協調一面,如邏輯思維發(fā)展迅速,但帶有主觀的片面性,情緒波動大,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擾而情緒失控等,這些身心的矛盾容易導致大學生出現一些過激行為。而多種形式的入學教育可以讓廣大高職學生開闊眼界,增長書本之外的知識,完善學生的思維方式與模式,使得高職學生不僅在心理得到前所未有的自豪感,同時也能夠增強學生對自我價值的認同與自我價值實現的渴求,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3加強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式教育,能夠縮短新生職業(yè)教育理念的認識過程
以往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只是注重規(guī)劃教育的數量,只是為了湊夠課時,并未真正重視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的規(guī)劃性。加強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性成為各高職院校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增強生涯教育的規(guī)劃性,針對不同專業(yè)、不同年齡的新生進行分層次、分步驟的開展職業(yè)教育,不但可以增強職業(yè)生涯教育的吸引力,同時也可縮短大一學生對職業(yè)教育理念的理解過程,為大一新生的職業(yè)生涯注入活力。
4全方位的新生入學教育,是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實現的重要手段
職業(yè)教育秉承著“以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技能型人才”為教育目標,入學教育則是廣大職業(yè)院校學生初入大學的第一門課程,只有將這第一節(jié)課上好,才能最大程度吸引廣大高職學生的興趣與注意力,全方位多角度的入學教育不但可以彌補老式入學教育的諸多缺陷,同時也可以為實現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目標提供必要的手段。將入學教育作為實現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手段,是高職院校各部門通力合作的題中應有之意。
5科學全面的新生入學教育,有效地促進了新生從被動向主動學習狀態(tài)的轉變
高職院校學生經過“黑色七月”的洗禮后,本著解放自我的心態(tài)步入大學,在學習動力方面不足,興趣不高,大多數學生學習往往是被動式的,是被“灌輸”進頭腦的,而科學全面的入學教育不但可以豐富高職院校入學教育體系,同時也可以為將學生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將教師“灌輸式”教學轉變?yōu)閷W生“自主性”學習,促使學生將學習內化為自我需求。
6豐富的入學教育內容,是職業(yè)學校學生非職業(y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