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20:49
序論:在您撰寫綜合實踐活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首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生活是綜合實踐活動的活水之源,真情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生命所在,對學生而言,只有經過生活的體驗,才能有感而發(fā)、有為而作。由此,我們要切實關注孩子們的生命軌跡,把學生的精彩生活融入到綜合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自由地、自主地、自發(fā)地,用自己的心靈去探尋綜合活動之源,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參與活動,展示他們的生命活動,還學生一個原生態(tài)的自我。我利用我校內外得天獨厚的自然環(huán)境,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學習。先讓學生自行找合作的小伙伴,再講清楚在活動中必須注意的事項和要完成的學習任務,接下來就帶領學生開始尋找了解小蝸牛的活動。草叢中、大樹下、小池塘旁都有同學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有時彎腰尋找,有時低聲交流,有時認真思考、分析判斷,有的還認真地做著記錄……一個個十足的小昆蟲學家樣子。之后,我再組織大家坐在草地上匯報各小組的觀察結果。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學生大膽質疑、各抒己見,個個興趣盎然,收獲豐碩。
其次,豐盈實踐活動內容。
《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開發(fā)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綜合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充分利用家鄉(xiāng)的茶文化資源,就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的教學時空向自然環(huán)境、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同時,學校實踐基地“茗山茶園”品種不同,內涵豐富,課程資源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教學的價值不可估量。為了充分發(fā)揮基地的依托作用,開展活動時我們還邀請了基地上的部分學生家長、熟悉基地情況的行家或專家等擔任基地輔導員,指導學生開展基地綜合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們欣喜地走出校園,領略了青山綠水的美麗,了解了鐵觀音茶文化的歷史及內涵,體驗到了生活的真諦。綜合實踐活動賦予學生以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為了增進學生對本土文化的了解,走出校園,走進第二課堂,領略安溪的春秋之美,培養(yǎng)孩子們熱愛安溪、熱愛安溪茶文化的思想感情,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我校每年春秋都會組織學生到綜合實踐基地參觀調查活動。活動前老師指導學生收集參觀地點的材料,了解相關知識;活動中結合制茶各個流程進行講解,介紹鐵觀音的來源故事等,使學生們都受到了一次實地教育;活動后,學生們根據(jù)自己的體會制作并完成了繪畫、文化卡等內容,各年級還挑選出精美作品制作成果展板進行了展示。
最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學生是活動的主人,是設計者、實踐者、體驗者、發(fā)展對象和評價者,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自主實踐,主動探究,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我們積極引導學生面向生活,從日常生活中選取要探究的問題或課題,設計研究方案,實施研究過程,組織、幫助學生通過游覽、考察、訪問、探究等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培養(yǎng)學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決問題及欣賞、創(chuàng)造、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品質。如在對家鄉(xiāng)環(huán)境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圍繞“我是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我為環(huán)保獻一計”等主題,通過查閱資料、上網搜索、請教專家等形式,積極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增長環(huán)保知識,增強環(huán)保意識。認真撰寫環(huán)保小提案,征集環(huán)境保護金點子,向班級同學發(fā)放環(huán)保小袋,用攝影攝像記錄身邊的環(huán)保文明行為。開展“環(huán)境保護宣傳周”“我為家鄉(xiāng)添新綠”“清清溪水靜靜流”等綜合實踐活動,以實際行動為家鄉(xiāng)添上一點綠色,用實際行動宣傳教育帶動全體少年兒童共同關注環(huán)境保護,共同關注家鄉(xiāng)建設。
綜合實踐活動,為沉悶的教改帶來活力,讓學生感受到了開放自主的痛快,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煉了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在實踐中得到張揚,讓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實踐中獲得提高。
低年級班級管理的重心,應該是抓好、抓實常規(guī)教學。因為常規(guī)教學是班級管理的基礎,基礎夯實了,班級管理才能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順利前行。常規(guī)教學通常包括社會生活常規(guī)、家庭生活常規(guī)、學校生活常規(guī)和課堂學習常規(guī)這幾方面內容。對低年級班主任來說,首先得抓好學校生活常規(guī)和課堂學習常規(guī),讓學生養(yǎng)成初步的勞動能力、勞動習慣和良好的品行習慣。為了使入學不久的學生學會并掌握系紅領巾、整理書包、整理課桌、整理餐盤、準備上課用品等五項學校生活技能而盡快適應小學學校生活,還特意開展了“自理五項大比拼活動”。活動內容包括:個人自理五項練習、小組自理五項評比、自理五項班級層面評比。讓學生向家長、老師、學長等請教,學習最基本的五項學校生活技能;在班內開展小組合作,讓生活自理能力強的學生幫助能力較弱的學生,選派能起示范作用的“志愿者”每天檢查班級學生學習自理情況,記錄并及時反饋。又如:班級里開展“我愛我的小書包”活動,活動分以下幾個過程:第一步,先讓學生猜一猜“我的書包有多重”,再現(xiàn)場測一測。并讓學生思考:你還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到結果?第二步,讓學生展示“我的書包里有什么”,分別介紹它們的作用;第三步,“給我的書包減減肥!”,讓學生們出出主意,談談怎樣愛護自己的書包。在低年級學生中開展上述活動時,可以不必那么循規(guī)蹈矩地確定主題、設計方案、分組分工等,那是他們能力所不及的。而要以充滿童趣的活動為主,讓活動在自由自在的氣氛中開展,教師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哪怕效果不那么突出,也能為今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打下堅實基礎。
二、結合班級文化建設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班級文化建設是一門潛在的課程,恰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它是班級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有特色的班級文化對班級凝聚力的形成及學生良好個性品質的熏陶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新課程改革要求班級文化建設中樹立積極向上、展現(xiàn)活力熱情的精神風貌。因為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班級氛圍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品質的文化土壤,而這恰好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宗旨完全相同。班級特色文化建設可以分物質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兩方面。班級物質文化建設是指教室環(huán)境建設,它是班級特色文化的物化表現(xiàn),也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同時也體現(xiàn)了班級的精神文化———班級成員認同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行為方式等。班主任可借此開展相應的綜合實踐活動,發(fā)動學生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進行設計和制作,用自己的雙手布置美化教室,營造班級精神文化特色,形成獨特的文化氛圍。例如,有一個班級經過學生民主討論決策都形成了共識:以“愛生活、愛閱讀”為班級文化特色口號,除了學校統(tǒng)一的隊角外,在教室里另行開辟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為激發(fā)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熱情,發(fā)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教師可以策劃一個綜合實踐活動,組織發(fā)動全班學生都來參與“圖書角”的設計、實施和管理系列活動,具體包括:1.圖書角名稱、圖案征集;2.圖書角板塊設計;3.書架的設計;4.圖書的來源與流轉;5.圖書的借閱與管理;6讀書心得征集與展示等。在全員參與、人人設計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展示,最后每一塊內容由一個小組(組長領銜,組員分工)負責具體實施和管理。學生參與熱情高漲,活動有聲有色。利用“百草園”來開展了以“植物保姆”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學生自由報名,分組研究“植物管理中澆水的學問”、“植物管理中施肥的學問”、“植物管理中光照、溫度的學問”,通過小組研究掌握植物管理的方法。學生們采訪了學校開心農場的負責教師和花工爺爺,邀請有經驗的家長義工講課,幫助學生及時解決管理植物中遇到的問題與困惑。筆者還引導學生用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點滴的感受和實踐過程中的喜怒哀樂。學生興趣盎然,因為他們在活動中體驗生活、在實踐中鍛煉才干、在勞動中增長見識、在合作中分享快樂。
三、結合班級事務管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班級是學校的“細胞”,班級管理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面很廣,校長室、教導處、大隊部等布置的各項活動,最終都得落實到班級。如果光靠班主任老師單槍匹馬,累且不說,效果還不盡人意。要想班級管理工作有特色、出亮點、創(chuàng)和諧,班主任老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小主人翁意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引領他們積極投身于班級管理、主動參與班級事務,這樣既可以減輕班主任老師的工作壓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從服務于學生成長和班級管理的角度來設計目標
班主任老師讓每個學生根據(jù)自身的能力和喜好,在班級里選擇一項具體的工作來負責,教師根據(jù)任務的難易度進行適當?shù)恼{整,選派能力強的學生擔任組長。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討論制定工作計劃,合理分工,定期實行考核和輪換。例如,在高年級以“讓學生學會參與班級管理,養(yǎng)成自主管理班級的意識”為目標,進行了“班級衛(wèi)生工作自主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施”綜合實踐主題活動?;顒觾热莅ǎ喊嗉壭l(wèi)生工作目標分解—分組承包班級衛(wèi)生—實踐任務分解—制訂班級衛(wèi)生自主管理系統(tǒng)方案—實施班級衛(wèi)生自主管理系統(tǒng)方案—監(jiān)督、調整實施方案,在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形成班級管理常態(tài)化。班主任老師把任務下放,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活動全過程,從設計方案到具體實施,再到后續(xù)管理,讓每個學生都有具體的事情可做,使每個學生都成為班級管理員,讓他們真正體會到自己就是班級的小主人。對于那些調皮的學生來說,還使他們過剩的精力有了釋放的空間和時間。
(二)學生成長、班級管理、教師指導評價三位一體
1實踐活動為主線,發(fā)揮課程效應
為推進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在教學中應以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多種形式來促進與保證課程實施。一是選好主題。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要選取能讓學生“心動’’的主題,這個主題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越好,范圍越小越好,讓學生在活動沒有開始之前便“蠢蠢欲動”,這樣才會使課堂活動之外的真正探究因這份心動而更加豐富多彩。二是典型引路。新的課程會遇到新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但不能熟視無睹,也不能順其自然。采用典型引路給大家以啟示是一個成功的舉措。我校的《節(jié)約水資源》這一案例可以說為全?;顒拥拈_展提供了一個范例,從而激起了實踐研究的熱潮。三是專題細化。如根據(jù)大專題設立若干小專題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專題引出彼專題繼續(xù)研究等。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學生發(fā)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計劃。四是有機整合。實踐活動涵蓋面廣,可與學校德育活動、學科活動、班隊活動、節(jié)日活動等有機整合,提高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效應。
以基地建設為依托,豐盈實踐活動內容如何來開發(fā)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呢?《新課程標準》指出:“要積極開發(fā)并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fā)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蔽覀兂浞掷眉亦l(xiāng)的資源,就有利于實現(xiàn)課程的教學時空向自然環(huán)境,生活領域和社會領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走向生活。同時,這些基地類別不同,內涵豐富,課程資源取之不絕,用之不盡,教學的價值不可估量。為了充分發(fā)揮基地的依托作用,開展活動時還可以邀請基地上的部分學生家長,熟悉基地情況的行家或專家等擔任基地輔導員,指導學生開展基地綜合實踐活動。這樣,學生們欣喜地走出校園,領略了青山綠水的美麗,了解了地方的歷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產的神力,體驗到生活的真諦。綜合實踐活動賦予學生以生活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賦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2學生在課余體驗社會角色
“讓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這曾是許多老師的期待。眼看著這群生活在21世紀的兒童,不會給自己梳辮子,父母不在家寧可自己餓肚子,出門一次換洗衣物全裝袋子,這的確是個嚴峻的問題。時代要求他們具有獨創(chuàng)的本領,生活需要他們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啊!“逼”著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氣和執(zhí)著,前途會有坎坷和困難,我們也要給孩子創(chuàng)設鍛煉的機會和條件,因為他們總要在學習中自己長大。與國外的學生相比,中國的學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識技能,解題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態(tài)度,自信心,自尊心,責任心,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恰恰正是最為重要的。因此,作為教育者,必須引領學生獲得輕松參加實踐的體驗和經驗,使他們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教會學生關愛大自然,關心生存環(huán)境;發(fā)展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完善自己;培養(yǎng)學生發(fā)問題,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能力;發(fā)展他們的實踐能力,對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學生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的良好個性品質。
2.1在角色中體驗中引領學生參與社會,體驗他人。
人們常說,現(xiàn)在的孩子心理素質太差,‘經不起挫折和失敗。溫室里的幼苗注定長不成參天大樹。作為教師,我們更是深知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只能讓孩子們在生活中一次次去體能成功、體驗失敗、體驗磨練、體驗吃苦,才能激發(fā)他們奮斗拼搏的精神,錘煉他們的意志。其實相對于校園里單一的學習活動,他們也渴望真正走到社會中去,在大干世界里找到一個崗位,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份更為真實的感受,面對著孩子的熱情,我們怎能不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呢?
2.2在角色體驗中實現(xiàn)學生知識的運用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常言道:學以致用。面對老師的錚錚教導,家長的苦口婆心,很多學生是在被動的接受新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下的學生對學習的本身已經不感興趣。要讓學生主動的學,首先要讓他們的深刻體會知識的重要性。角色體驗為學生提供了運用知識,展示才能的機會。
充裕的時間是綜合實踐活動的翅膀,廣袤的空間是綜合實踐活動的舞臺。在兩年多來的課程實踐中,我們已經看到了她的無窮魅力: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了多元感受,在實踐中獲得新知,也在實踐中形成了意識,鍛煉了能力。學生的個性在實踐中得到張揚,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實踐中獲得提高,一個個新的生命在實踐中生成。迎著初升的太陽,懷著收獲的渴望,我們的心中充滿了期待。我們相信雖然嘗試的過程不會一路平坦,但一定會陽光普照。
最近,社會熱點莫過于柴靜的《穹頂之下》,所以很多組的學生都在熱議這個問題。不僅自己調查整理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南通一年中的霧霾天數(shù),還結合政治會議、視頻現(xiàn)象、網絡資料、幽默段子等綜合形成了最后展示的作品。還有一些介紹了現(xiàn)在的網絡詞匯,亦或是房價問題,雖然學生并不具備專家所有的只是高度,也沒有專家的專業(yè)眼光和深邃的視野,但是他們展示的都是作為一個普通百姓所感受到的點點滴滴。這種綜合性的訓練讓他們意識到以前自以為和自己無關的話題居然和生活息息相關。因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強調以學生的經驗、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進行課程的整合,并且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信息技術手段來解決問題,突破課堂的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從而有了更多的生活體驗,有了更大的展現(xiàn)平臺。在課堂上,學生應該有靈活的思考方式和獨立的思考能力,而這一類的活動恰好能為他們提供一個平臺,在準備期間,可以加強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語言溝通能力,在展示之前,可以再組內提前演示,通過他人的眼光來重新審視自己,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維缺陷,從而進一步完善。不管是任何形式的課堂,都是教學相長的過程,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作為語文基礎課堂的補充、延伸和拓展,更是一個讓學生和教師充分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因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課外的準備時間較長,所以除了教師在課堂上對可能預計到的問題進行預估、輔導之外,其他的方面學生具有很強的自主性。在課堂上進行綜合活動時,往往有這樣的感覺,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也很熱烈,但是卻沒有實現(xiàn)原本的教學目標,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也沒有得到應有的提升。
在布置任務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shù)囊龑?,給他們一個案例或者是成品,告訴他們大概的思維方式,讓他們學會質疑,學會思考,學會查閱資料,最終形成自己的想法。不管怎樣,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容忽略。但是,怎樣在自由的氛圍下有效地實現(xiàn)活動目的,這一點很值得深思。同樣,在評價時,評價體系也不應該以單一的分數(shù)為目標,學生自我能力的提高與否,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與否,才應是教師更加關注的地方。但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也有一定的時間的困難度,比如如何發(fā)動全部的學生加入其中,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大家的積極性,因為在很多人的眼中,并不能很快地意識到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在以后的生活中滲透性很強,所以經常持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冷眼旁觀。也有一些人,因為自身能力的問題,在小組中扮演的是附屬的角色,只負責瑣碎的細節(jié),所以參與活動的每個同學得到的能力鍛煉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如何讓弱者變強,如何在實踐活動中取長補短,這在活動伊始就要考慮好。同一方面,一個人的熱情度是不可能永遠高漲的,當學生對于這種上句新鮮感的事物熱情退卻時,語文實踐活動有怎樣繼續(xù)維持呢?所以在擬定活動方案時,一定要注意量的范圍,如果每次涉及的都是學生不熟悉的領域,那么好奇心與興趣度自然會被調動。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應該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小組的展示臺,每一個人都應該投入其中,在活動中找到自己的分工與定位,找到學以致用的機會。當語文課的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必然會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學生的興趣形成也需要一個過程,因此在活動導入時,可以用一些貼近生活的案例或者是學生較感興趣的話題作為切入,從而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如“生活中的文化沖突與融合”,在講授時可以以“打”這個詞引入,比如“打水、打架、打雷、打電話、打擊”這些在漢字中可以用簡單的“打”字概括,在英文中,他們確是不同的詞匯,這個可以作為一個拋磚引玉的開始。學生在課堂上還會有各種各樣的聯(lián)想,會聯(lián)想到中美學校對于《灰姑娘》這個故事的不同解讀,會聯(lián)想到中西方的思維差異,包括孩子的教育等方面,這些信息在微博及社交網站上都是熱門話題,他們會自己搜集話題,在展示的過程中還會與同學進行互動交流,查漏補缺。通過觀點的表達與交流,確實提高了大家的思想認識水平,提高了他們各方面的能力。
高職學生相對于普通大學生而言,會更快地進入工作崗位,更快地步入社會,如果在校園中每天只是純理論的灌輸,他們會產生脫離實際,也不知道如何將理論應用與實際。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在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大前提下,以學生職業(yè)能力養(yǎng)成為導向,以就業(yè)需求為牽引,以培養(yǎng)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為目標而開展的綜合實踐活動,也可以算是一種學生與職業(yè)人的過渡過程,一個提高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的過程。學生將被動的吸收轉化為主動的探究,才會促進知識的消化、吸收,并轉化為自身的能力。要很好地完成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不僅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挑戰(zhàn),對教師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在活動中,不僅學生需要大量的準備,教師對活動方案也要精心策劃,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語用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這一點仍需要教師仔細思考。
作者:王佳瑋
【關鍵詞】語文教學;綜合性實踐活動;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在語文教學的廣闊天地中,蘊含著豐富的社會、人文、地理、政治、歷史等方方面面的知識,綜合性實踐活動的課程形式正是有效聯(lián)系語文學習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的有力紐帶。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高效完成綜合性實踐教學活動,是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所必須面對的課題。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總結出如下幾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共享,望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注重體會搜集資料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快樂
眾所周知,綜合性實踐活動給我們所呈現(xiàn)的只是一場活動,或者一節(jié)展示課,但這僅僅是綜合性實踐活動的冰山一角,更多、更廣闊的快樂在于準備過程中搜集資料的不斷“發(fā)現(xiàn)”。從中學生體會到的不僅僅是為綜合性實踐活動本身做好了鋪墊,更重要的是他們體會到了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體會到了操作、發(fā)現(xiàn)的快樂。由此,他們會由衷地愛上語文知識,愛上生活本身,愛上探究活動的逐步深入。
在舉行一次以“我愛文學”為主題的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生們準備階段從童話、神話、民間故事、散文、小說、詩歌、戲劇等不同體裁入手開始搜集資料。結果很多學生在后來的課堂陳述中表示,以前像戲劇劇本、詩歌、隨筆這些在課堂上較為冷僻的體裁,他們根本不感興趣,覺得距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但這次搜集活動過程中,他們竟然深刻體悟到了這些文學內容的巨大魅力。一名學生在看《三塊錢國幣》的過程中,為丁西林最后一刻戛然而止,意味深長的藝術性想象寫作手法尤為贊賞,當了解到他還是當時著名的物理學家的時候,更是崇拜得五體投地,并堅定了自己全面發(fā)展,絕不偏科的學習原則。有名學生在整理徐志摩的詩歌材料過程中,對其回環(huán)往復、首尾呼應的寫法由衷地欽佩,并不斷地模仿,不斷地寫作,竟然寫得有模有樣,得到了師生們的一致認可,甚至還有幾篇“豆腐塊”在相關報刊上發(fā)表,極大地激發(fā)了其語文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二、全員參與,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觀念與集體意識
當今社會,經濟發(fā)展日益迅猛,國際競爭日趨復雜,對于人才的要求不僅僅在于其自身的強大能力,更在于其能夠有效融入到具體的團隊活動與集體組織當中。鑒于此,我們語文教學活動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態(tài)度與能力,為將來的社會建設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德才兼?zhèn)涞闹辛黜浦腿瞬拧_@方面,綜合性實踐活動就需要全體學生全員參與,采取小組合作的形式,有效提升學生的團隊觀念與集體意識。
元旦前夕,結合這一重大節(jié)日,筆者將“新年寄語”的綜合性實踐活動搬到具體的課堂活動中來,要求學生根據(jù)自身愛好與特長,為“新年寄語”活動準備幾個節(jié)目。不用教師要求,這就需要學生在活動中自覺組成小組,有效合作,排練精彩有趣的節(jié)目,為新年的到來獻禮。排練過程中,朗誦小組的成員全體上陣,或獨口,或齊聲,有模有樣,煞是好看。甚至有的學生還設置了對白展示,集體發(fā)聲烘托氣氛,運用音樂背景為朗誦增色等活動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們的朗誦才華與青春活力展示得淋漓盡致。之后,教師組織學生談一下自己在活動中的感受,學生們說得最多的就是,相信團隊的力量,眾人拾柴火焰高。
三、挖掘條件,傾情投入,為綜合性實踐活動延展無限時空
綜合性實踐活動是基于提升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從生活中學習語文的意識而開設的一項學習形式。為了很好地達到這一教學目的,僅僅依靠課堂上有限的幾節(jié)課來進行活動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我們充分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來積極組織,即使是在學校,我們也需要結合學校、年級、班級的一些活動來為綜合性實踐活動的組織創(chuàng)造條件,延展無限時空。
從地點來說,不僅僅課堂是進行綜合性實踐活動的陣地,圖書館、閱覽室、操場、電教室、廣播室、形體室、活動室等都可以成為我們組織活動的有效空間,結合這些場所的具體職能,將綜合性實踐活動有效融入其中,會一石多鳥,取得事半功倍的活動效果。在時間選擇上,每周學校組織的升旗例會、班級班會、植樹節(jié)的植樹活動、團委的入團儀式、德育活動的教育講座、安全活動的主題會議等,都值得我們語文教師多方聯(lián)系,與這些活動相整合。這樣,既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錘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還升華了這些專題活動的活動效果。可以說,只要我們教師有心,學校與家庭、社會生活中都存在著無限的綜合性實踐活動的時間與空間,我們需要積極挖掘,傾情投入,為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不遺余力。
參考文獻
正因為中職語文教學存在諸多弊端,所以對語文課程的改革從沒有停止,新大綱所增設的綜合實踐活動,猶如一劑良方,給中職學校尤其是面臨就業(yè)的中職學生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對改變整個教條式的語文教學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以課本為依托,以學生直接經驗以及自身生活、社會生活和相關職業(yè)活動為基礎,以學生自主學習、直接體驗和探究學習為基本方式,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培養(yǎng)語文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的語文情境活動。它以“實踐、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主線,把學生校內學習與校外生活及其需要的興趣緊密結合,它重在學科內外的聯(lián)系、重在學習過程,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能較好地整合知識和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感受能力、綜合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組織策劃能力、互助合作和團隊精神等等,使學生通過綜合性、開放性實踐促進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協(xié)調發(fā)展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針對以上的理解,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中職語文課程中起著改變語文教學課堂的重要啟發(fā)作用,是讓語文走出課堂的真正嘗試。
2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在中職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語文一直以來承擔著傳承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重任,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學科。語文貼近生活,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領略大千世界的美好,去思考人世間的酸甜苦辣,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能很好的完成這個任務,使這些目標的實現(xiàn)不再是空談,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能整合各方面教學資源,需要學生搜集資料,進行現(xiàn)場采集,有時還要配合音畫效果,最后呈現(xiàn)在課堂上的是一個集音、畫、聲于一體的生動的過程,這不是單靠教師就能完成的,而且教師也不可能一人去做所有的事情,所以對于有些想省事,喜歡自己親力親為進行灌輸教學的教師,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必須整體參與,所需的資料量大,而且課堂形式不拘泥于一種,目標明確,以鍛煉能力為先,教師放下了升學的包袱,著重去探索完成活動的形式,活動的準備,活動成果的呈現(xiàn),對于促進語文教師的成長有著不可小覷的積極作用。我在一次信息化教學的活動中聽過一位老師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課堂完全交給了學生,教師只是做必要的銜接和總結評價,學生從課堂準備,到課堂展現(xiàn)甚至到活動評價,都遠遠超過了教師先前的預設目標。整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性高,教學效果顯而易見。
3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對中職學生的影響
【關鍵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 調控策略 閱讀 借鑒
隨著新一輪中職教學改革的深入,語文也正在從傳統(tǒng)的教學狀態(tài)中走向更科學更合理更適應中職學生和語文本源的教學模式,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這樣背景下的一種教學模式。2009年頒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根據(jù)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yè)生活確定活動內容,設計活動項目,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通過搜集資料、小組合作、交流展示、總結評價等步驟,圍繞活動主題開展語文實踐活動,運用有關的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培養(yǎng)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情感”。由此可見,中職語文實踐活動是源自生活,回歸生活,將語文知識聯(lián)系實際、習得語文能力的一種新型課堂。
這樣的新型課在中職學校里是怎樣展開的,師生又是如何實踐的呢?
一、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類型分析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因為它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課堂的樣式也是多姿多彩的。在一年多的實踐教學中,我歸納了各位同行的課堂模式,基本上有以下四種:
(一)分組討論式
討論型是最接近傳統(tǒng)語文課堂的一種活動實踐模式,圍繞課堂知識,以探究式學習為主,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比如,在教《祝?!返臅r候,引導學生思考誰謀殺了祥林嫂、為什么要謀殺祥林嫂等,讓學生從文本入手,探析作品的時代意義。討論在教師的引導、同齡學生的相互佐證中,學生逐漸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解讀。
(二) 兩方辯論式
辯論是歷史悠久的語文教學。俗話說“辯論出智慧”,在中職的語文實踐活動課中,辯論的形式,可以借助學生年少的激情,活躍課堂,增加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修養(yǎng)。例如,在教《情人節(jié)的玫瑰綻開在教室里》,課文淺顯易懂,所以安排學生圍繞情人節(jié)的玫瑰該不該出現(xiàn)在課堂上進行辯論,在提升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同時,深化課文內涵、深刻理解教師的形象意蘊。
(三)小組競賽式
魏書生說:“即使對毫無直接興趣的智力活動,學生因渴望競賽取勝而產生的間接興趣,也會使他們忘記事情本身的乏味而興致勃勃地投入到競賽中?!彼?,在課堂,競賽運用得比較多,競爭機制的運用,給本來稍顯沉悶的語文課堂注入了一股活力。例如,在上《元曲二首》的時候,要求班級同學分成幾組,選擇其中任意一首,改變成電影,課堂上模仿電影節(jié)的方式進行多元競賽,有最佳導演、最佳演員、最佳編劇等,如此,對枯燥的古詩詞教學,因為競賽的出現(xiàn),就有了多層次多角度的理解。
(四)成品展示式
語文是一種相對個性的教學,文本的解讀和理解都是一種個性化的思維展示,所以,在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運用過程中,展示類型的課也非常多,而且教材的編排也給這類課的開展奠定了基礎,有戲劇單元、詩詞朗誦等等。例如,在上《我愛這土地》時,安排學生模仿艾青的詩歌,進行模仿創(chuàng)作,并且配合多媒體背景吟唱出來。通過個性化的展示,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困難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改變了傳統(tǒng)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從上面的四種常規(guī)教學模式來看,充分實現(xiàn)了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但是,語文課堂的順利進行困難也隨之而來。
(一)課堂模式下,要求學生主體意識增強
在討論、辯論、競賽、展示等四種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形式中,有一條非常的突出,那就是對學生主體意識的要求很高。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必須要深刻研讀課文、深入思考,才會有自己的見解;在競賽、辯論、展示三種模式的教學中,學生必須在進入課堂之前有足夠的準備工作,在課外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理解、思考、排練等等。如此,語文課堂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四十五分鐘,它已經滲透了生活的角角落落,需要學生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語文。
(二)中職學校里,厭學情緒太普遍
學生厭學的表現(xiàn)形式較多,比如有的學生學習消極應付,不求上進;有的上課不專心,講話、玩手機;有的作業(yè)不認真完成,相互抄襲,或根本不做;有的熱衷于上網聊天,打網絡游戲,無心讀書學習,個別學生甚至晚間通宵上網,白天趴在課桌上睡覺。如此種種表現(xiàn),不勝枚舉。中職學生厭學已成為一種較普遍的現(xiàn)象,對于中職學校的發(fā)展、學生素質的提高造成一定的影響。他們對學習的積極不夠,嚴重的威脅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進程。
三、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調控策略的選擇
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要求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中職學生學習的不積極,導致了實踐活動課在開展的過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煩,讓教師上課的時候,要不就是課堂寂寞無聲,要不就是教師自導自演,非常的疲憊,而且要緊的是無法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預期目標,更不要說教學改革的終極目標了。
由此看來,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能否真正的達成它的效果目標,主要看活動的調控策略了。然而,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講讀,我們的課堂調控夠用嗎?本人覺得,綜合語文實踐活動課需要教師借鑒更多的調控策略,來進行自己的課堂設計和課堂調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在設計《我愛這土地》這節(jié)活動課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做了以下步驟:
(一)解讀學生
在開始設計活動方案的時候,為了充分調動學生,我必須要了解學生,思考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的原因。很多資料或者課堂的分析,主要點都集中在了學生長期來沒有從學習中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在心理上厭惡學習。而且也有資料說,現(xiàn)在九零后的學生還有一些缺點,比如說因為整個時代的原因,他們相對來說自我意識比較強,情感比較淡漠。此外,他們正處于青春歲月,比較熱情活躍。
(二)廣泛閱讀
時代在進步,當傳統(tǒng)的教學策略不足夠觸動學生學習的時候,我必須大量閱讀,而且是跨專業(yè)、跨行業(yè)閱讀。我閱讀了其他專業(yè)學科的教學課題研究成果,于是我就知道了小步子教學在專業(yè)課教學中的運用是非常奏效的;我也閱讀了《商業(yè)評論》《企業(yè)管理》等雜志,在企業(yè)商業(yè)管理中尋找適合課堂調控的策略。如此閱讀,是有針對性的,因為中職的學生必將走向工作崗位,希望企業(yè)中的管理策略進入課堂,可以讓學生盡早進入工作場景。而我也確實取得了一定效果,比如收集到了“天女散花”“水性管理”等方法。
(三)策略應用
策略在手,就好比是你的一招棋子,看在具體過程中如何應用了。
在《我愛這土地》活動設計的時候,我充分使用了小步子教學方法的原理,讓學生一步一步學,一層一層推進,在逐漸完成目標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fā)他們完成下一步目標,進而實現(xiàn)大的目標。比如,我把活動分解成:鼠標輕點、解讀詩意,連接當下、演繹詩情,走訪家鄉(xiāng)、激發(fā)鄉(xiāng)情,詩寫家鄉(xiāng)、情系鄉(xiāng)土,歌唱家鄉(xiāng)、內化鄉(xiāng)情這五個步驟,從課文出發(fā),經過寫作、演唱,到鄉(xiāng)情的內化,從而有效完成教學目標。
為了防止學生感受不到成功,在學生具體展開活動的過程中,我使用了“天女散花”這個來自企業(yè)管理中的調控策略,它的要旨就是不失時機的肯定員工。我作為老師,在活動中非常關注每個學生每個小組的活動,并且通過QQ、短信、對話等方式,這里一句表揚那里一句夸獎,充分肯定學生的成功感,讓他們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