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8 15:05:01
序論:在您撰寫師生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在師生交往的初始過程中,師生關系淡漠,我們有時會碰到學生刻意逃避,不愿與老師交往,甚至是行同路人,師生間出現(xiàn)“冷”危機,長期師生關系冷淡,形成隔膜,影響師生之間的和諧,易導致對抗性沖突。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注意兩條原則:不訓導,要疏導;不逼近,要切近。
在每年教書之初,我經(jīng)常碰到所教的學生在路上,在學?;蛟谝恍┢渌麍鏊c自己擦肩而過時,充耳不聞或退而逃之。憑心而論,每個教師對此都會感到難過,自己教的學生跟我又不是陌生人,碰了面還不知道打個招呼,讓我們教師都倍感尷尬。我也曾經(jīng)問過學生為什么,回答“害怕”占絕大多數(shù),回答“沒那個習慣”也占了相當一部分。究其原因,還是師生關系不和諧,老師讓他們感覺要么太嚴格,要么太陌生。若是在課堂上直言又顯得太讓學生反感。于是有一天上班會課,就此現(xiàn)象我與他們以談心的方式聊天,“你們現(xiàn)在是不是馬上要走入社會了?是不是都想找個好工作?在求職面試時,若是你金口難開,天上會掉個好工作給你嗎?你再看商場的服務員,不管見到誰都是主動熱情地打招呼,介紹商品,有時會讓一個不想買東西的人也買了,靠什么?你再看到處搞推銷的人見到陌生人是不是不停地與你拉攏關系?現(xiàn)在你們連最熟悉的老師都不會打招呼,走上社會如何主動與陌生人聯(lián)系?如何挖掘潛在的市場?如何開拓自己的事業(yè)?見了面,連“老師”都不會叫的學生將來會有出息嗎?你們認為呢?”這一招還真有效,既間接地批評了他們,也教會了他們怎樣立足于這個世界,而且不管在哪里,也多了些“老師好”的聲音。
交給學生一個真誠的你,學生送給一個敬重的你;交給學生一個熱忱的你,學生送給一個熱愛的你。大愛無垠,但張弛有度,方為至愛。
二、“硬”危機的化解
在師生交流的過程中,若沒能及時化解“冷”的危機,在教學中就可能會因為一件事、一句話、一種行為而使學生迅速逆反,形成高強度硬性對抗,師生間出現(xiàn)“硬”危機,我認為師生沖突往往產(chǎn)生于教師不切機的言語敲打,傷害,當一個學生的自尊心受到他人,特別是老師的有意無意的傷害時,難免會產(chǎn)生消極心理傾向,從而導致教師形象大損,有的學生還拉幫結派地與你作對,讓你下不了臺。針對這種情形,應以靜制動,以智取勝。
記得我?guī)?611班班主任的時候,曾有一名學生王康上語文課時,在抽屜里玩手機,我從門后經(jīng)過時發(fā)現(xiàn),很迅速地將其沒收了,因為在班規(guī)中我一再強調,上課時不得玩手機、看雜志、報紙之類與課堂無關的東西,因此他也未強硬什么,只是下課后,他和另一名學生劉俊跑到我辦公室來要手機,劉俊說手機是他的,他又沒玩,理應還給他。由于馬上要上課,我就強制性地叫他們回教室,多說無益,按原來的班規(guī),要么請家長來,要么存放到放假時自動歸還??赡苎哉Z比較激烈,而劉俊似乎未意識到他的錯誤,所以當我走進教室時,他就徹底爆發(fā)了:“把手機還給我,我不讀可以不?”然后將書包重重砸在桌子上,說實話,真沒想到現(xiàn)在的學生這么張狂,敢在做錯事時公然咆哮課堂,在片刻的思考后,我知道這件事如果不解決好,這節(jié)課沒法上,而且我這個班主任也沒法當,還有幾十雙眼睛在看好戲呢?我的腦袋在快速的運轉,盡管我也發(fā)怒了,但我仍以極其平靜的語氣說:“我是從你那拿的手機嗎?”“不是的,但手機是我的,我現(xiàn)在不讀,你總該還給我吧!”他仍很霸氣的說道。“但我想我收手機與你沒關系吧,我現(xiàn)在只知道是王康在玩手機,這件事只有王康才有權管我要?!蔽乙舶詺獾幕負?,沒想到王康也氣憤地站起來說:“我也不讀總可以了吧!”我的乖乖,都存心跟我過不去呢?在場的學生也懵了,也不知所措,都僵住了,我仍然用很冷靜的語氣說:“好,行,立刻打電話給你們家里,叫他們來接你們回家。”正當我要撥打電話時,他們又變了,“走,到學生處去說。”我說:“對不起,我不僅是你們的班主任,我也是一名英語老師,現(xiàn)在在上英語課,我沒有義務為你們兩個放棄其他50個學生受教育的權利。要不,咱們下課去?”這時班上的局面就大為改觀了,很多學生站在我的立場上責怪他們無理取鬧了,甚至責令他們不要開口,當然這兩名學生也沒再一意孤行了,這時我總算喘了口氣,我也順勢讓他們課后再找我。沒想到下課后,他們兩個一進辦公室就不停的道歉起來,我又有意用話激他們:“怎么不去學生處啦?也不回去啦?”他們調皮地笑了,說他們也只是一時之氣,后來想想也不應該,那么這時作為教師的我想沒再必要跟他們較真了,我真誠地與他們分析上課玩手機的壞處,并對他們的行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后他們完全接受我對他們玩手機的處罰,硬是讓手機在我的課桌里面躺了兩個星期。放大假時還給了他們。
在“硬”危機出現(xiàn)時,最忌教師亂了方寸,最怕缺少了智慧,面對“品性頑劣”的學生,或突發(fā)的“硬”沖突,智取永遠是上上之策,體現(xiàn)出教育詩的品性,化“腐朽”為神奇。
三、“軟”危機的化解
在師生逐漸共處的過程中,建立起一定的友誼,有些學生經(jīng)常對你是“笑臉相迎”,覺得老師對他們好,覺得有些事情較小??梢匀我馊鲆粋€善意的謊言來逃避一時的紀律約束,師生間出現(xiàn)“軟”的危機。針對這種情形,采取欲擒故縱,情感增負的策略是可行的。
在職校學生中有不少學生吃不了苦,早操不做,上課遲到,心情不好逃學等都認為是小事情,問及,他們會說,“我是職高的學生嘛,要是什么都好我不就成一中的學生了!”這就是職校學生一種典型的自卑、自暴自棄心理。針對這些心理,如果老師一味只講求去處罰他們,就會適得其反,如果我們放下架子,做真正關心他們的朋友,這些孩子也會理解到老師是真心對待他們,從而改過自新。
在新接一個班時,第一次上班會課時,我與他們共同探討出一套班規(guī),并迅速讓它出臺,作為班規(guī)人手一份,并要求他們記熟。如有違反,親自講解班紀班規(guī)。剛開始還比較正常,但不久狐貍就露出了尾巴,堅持不住了,有一個同學劉巧遲到了,我一直等在教室門口,他見到我,想低著頭就向教室沖去,我叫住了他,沒有批評他,而是關切的問:“今天發(fā)生什么事了?”他立刻說:“老師,我拉肚子來晚了。”我更關注了:“嚴不嚴重啊,吃了藥嗎?”“吃了吃了,沒事沒事了?!薄澳强熳阶簧先?,我們在上Unit19,若再拉肚子,馬上告訴老師,好嗎?”我們又開始上起課來,但是這名學生隔幾天又遲到了,理由是忘上鬧鐘了,隔幾天又遲到了,理由是過早的人太多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遲到,編出一套套的理由,而每次我都是盡可能的去關心他,到最后,他實在不好意思了,就對我說:“老師,其實我遲到的原因都是騙你的,但沒想到你有這么好的耐心,一次又一次地寬容了我們,我實在是不想再欺騙你了,我要將班規(guī)重講給學生聽,我也絕不會再遲到了?!蔽艺f:“你能自己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我高興還來不及呢?!倍行┟黠@撒謊的學生,我一定要讓他講解班規(guī)直到唾沫橫飛為止,但首先我尊重每一位學生,哪怕他再讓人無法忍受,也總是盡量疏導他們,讓他們心靈去再現(xiàn),去感受,從而自動接受我的懲罰以便銘記于心,我也不給任何人以開綠燈的機會,錯了就該罰。
師生危機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是轉變學生促使學生發(fā)展的重要契機,教師善于采用相宜的策略化用,是教育藝術的享受,學生也樂在其中矣,教也樂在其中矣
當然,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有法又無定法。只要能促其成長、促其進步、促其向善,不管是批評還是懲罰,也不管是鼓勵還是賞識,都是成功的教育方法: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理念班級管理效能班主任角色轉變
在傳統(tǒng)教育背景下,班主任是學科知識的灌輸者和班級秩序的維護者人們普遍認為,優(yōu)秀的班主任應該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蠟炬成灰淚始千”是他們“紅燭精神”的真實寫照。然而.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對班主任角色應該有新的定位。筆者在班主任工作中嘗試運用新的教育理念進行有效管理,并結合自身的探索、反思,總結出班主任在新課程背景下班級管理過程中應該做到以下六個方面的角色轉變。
一、變“以班主任為中心”為“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往往以班主任的思路為中心,強迫學生遵守紀律、聽話,忽視了學生的需求、情感、體驗和多方面的和諧發(fā)展,以致常常對學生的做法看不慣或難以理解?!耙匀藶楸?,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是新課程理念的核心和靈魂。班主任不能再把學生看作是消極被動的聽話“機器”,而應該把學生看作是期待點燃的“火把”.是擁有巨大創(chuàng)造力的班級建構者。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學生是發(fā)展的主體,發(fā)展的本能來自內部,發(fā)展是主體的主動行為。班主任是通過營造發(fā)展環(huán)境來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其直接的工作目標是促使班集體盡快地形成和盡好地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是學生作為成長中的主體,在教師、同學與社會的影響下,自己主動選擇、體驗、嘗試、修正的變化過程;是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走向成熟,走向自覺,學會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他人,正確對待社會與自然的成長過程;也是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形成與發(fā)展的過程。所以,發(fā)展是主體的主動行為.是主體積極的變化過程和結果.發(fā)展就意味著進步。班主任應盡量營造民主氛圍,引導學生開展班級診斷研究性建設;啟發(fā)學生隨時提出疑問,并對提問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表揚:采取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多方面的發(fā)展。這樣,學生在班集體建設中就能夠體會到思考的快樂,逐步成為班集體的主人,變“你要管我”為“我要管我”。
二、變“師道尊嚴”為“平等合作”
要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管理模式,就必須建立民主、平等、和諧、合作、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學生在課外從多種媒體獲取的信息或知識比過去豐富得多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會“經(jīng)常有驚喜”.也可能“有時被難住”.但不要覺得被學生“難住”很沒面子.有失“尊嚴”。如果對于這類情況處理欠妥,師生關系就會受到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從而不利于教育和管理。雖然教師的職業(yè)是神圣的,但教師不是萬事皆知的。對此班主任要直面現(xiàn)實,與學生共同快樂地獲取知識和才能。班主任將越來越成為一個顧問,一個交換意見的參與者,一個班集體活動的合作者。一個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xiàn)成真理的人。班主任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實效的和有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啟發(fā)、引導、點撥、暗示、理解、尊重、贊賞、幫助、反思和合作,與學生達到互相影響、討論、激勵、了解和鼓舞。班主任只有鼓勵學生與自己一道主動投入對問題的探索中,才能真正做到師生相長,這樣的關系才是共同學習、共同探討、教學相長、共同成長的師生關系。這種“我一你”式平等交往的生活關系。使班主任與學生的心靈彼此敞開,彼此接納,心理距離拉近,使學生獲得了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等積極的生活體驗和生活態(tài)度。長期堅持下去,必將使學生形成與社會、與他人積極的交往關系,從而影響其一生
三、變“班主任一言堂”為“學生主動參與”
傳統(tǒng)的班主任一張嘴自顧自地講整整一小時的現(xiàn)象并不罕見。對于學校校紀校規(guī)要求的內容。班主任在有限的教育管理時間內,未及時找到更好的事例說明,只好實行“教條主義”,學生也只好囫圇吞棗?!皾M堂灌”、“一言堂”的教育模式,扼殺了班級教育管理的生機和活力。導致學生不去面對現(xiàn)實思考未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缺失,更談不上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了。而不少班主任雖然找到材料分析論證,但材料過于復雜,難以讓學生理解:或者材料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距離較遠,學生并不感興趣。面對新課程,班主任應該在教育管理理念上作一些轉變,實行開拓主義,即根據(jù)班級管理目標的要求,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事例或資料,去體驗,去發(fā)現(xiàn),去分析,去感悟學校和班主任的良苦用心和校紀班規(guī)的合理性。要努力尋找貼近學生、貼近思想、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的案例進行分析挖掘,讓學生體驗、感悟和升華。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參與者,班主任要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走向平等對話中的首席,通過寓情于形、寓理于情的師生合作探究,與學生共同進行演練.相互交流心得.一起進入情感體驗等平等的對話形式.引發(fā)學生的自主精神,使他們在自由自在的班級活動中實現(xiàn)自己,找到自我的價值。學生通過參與管理和探索,學會思考、理解和應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逐步成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的班集體主人。
四、變“單純經(jīng)驗型”為“學習探索型”
傳統(tǒng)班主任依照學校管理學生的要求,單純地控制管理學生,往往會在管理中“照本宣科”。新課程要求教師變“教教材”為“用教材教”。這種視角要求班主任以學校管理要求為依據(jù),變“單純的經(jīng)驗型”為“學習探索型”。班主任首先應該是一名學習者,“教育者先受教育”永遠是一條客觀真理。在新課程背景下,強調班主任作為學習者的角色觀念。讓班主任通過學習來掌握知識經(jīng)驗和具備自我學習、自我更新和自我發(fā)展的方法與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學生教育管理中更佳的方式是引導學生從熟悉的事例或生活體驗出發(fā),去體驗和感悟。在實踐活動中發(fā)展認知能力,關注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分析和解決。以往,很多班主任認為只憑自己多年的工作經(jīng)驗.似乎就可以管理好班級。如今,班主任必須涉獵多方面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將這些“營養(yǎng)”運用于管理中,運用學生熟悉的知識分析問題,使教育更加生動、豐富、新穎;同時密切關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大量經(jīng)濟現(xiàn)象及熱點問題.將認識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學生理解、認識社會。養(yǎng)成留意生活的習慣,愿意去分析發(fā)生在身邊的事情。班主任經(jīng)常對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方式進行反思、研究和改進,不但有利于發(fā)現(xiàn)自身在教育和管理上存在的問題,而且有助于提升自身的綜合教育能力,在學生心目中樹立威信,形成強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對班級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生通過持續(xù)的學習、研究和提高可以實現(xiàn)個人生命的需要和價值。五、變“家長保姆式”為“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教育中,班主任是“家長”、“保姆”,對學生的學習及日常生活細節(jié)實行緊盯不舍的戰(zhàn)術。這種管理方式,不但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而且容易導致學生生成依賴性,抑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在新課程背景下。班主任不僅僅要“管住學生”.更重要的是發(fā)現(xiàn)學生的潛能,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探索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實現(xiàn)多元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職責主要是構建一個完善的班級組織,選舉合適的班團干部,分工授權,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管理,形成一個“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協(xié)調發(fā)展新格局,從而使自己從日常瑣碎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贏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思考班級的整體發(fā)展。同時,根據(jù)學生的自律能力正處于一個可塑階段的特點.班主任作為促進者,要通過積極的、熱心的指導來培養(yǎng)學生遵守紀律、與他人友好相處的合作精神,通過讓學生不斷地觀察和實際操作來提高其自我管理和獨立生活的能力.為將來順利踏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變“結果性評價”為“過程性評價”
傳統(tǒng)的評價,學生是被評價者,班主任作為
[論文摘要]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要求雙向交互、互惠和諧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組織和促進學習,使教學成為師生平等交流、共同體驗與創(chuàng)造的過程,發(fā)掘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論文關鍵詞]師生關系學習的主人學習的引導者學習共同體
傳統(tǒng)的教育價值觀以及課程與教學的背離導致教師的工具性,教師要利用特定的權威(教師的年齡、知識、閱歷優(yōu)勢及社會和學校賦予的特殊地位決定的)來控制學生。雅斯貝爾斯指出,控制是針對自然與人而言的,其方法是主客體在完全疏離的情況下,將我(主體)的意志強加于他人身上,使一些人強行壓制另一些人??刂乒淌刂伺c人心靈無交流的隔絕狀態(tài)的距離,并以被控制者個性泯滅為代價。教師對學生的控制形成了權威性的師生關系,誠如《學會生存》中的描述:“我們應該從根本上重新評價師生關系這個傳統(tǒng)教育大廈的基石,特別是當師生關系變成了一種統(tǒng)治者和被統(tǒng)治者的關系的時候。這種統(tǒng)治與被統(tǒng)治的關系,由于一方在年齡、知識和無上權威等方面的有利條件和另一方的低下和順從的地位而變得根深蒂固了?!痹趥鹘y(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表演者”或“主角”,他們擁有課堂的話語權,教學過程更多的是教師的“獨自”灌輸知識而非師生的“對話”,教學變成“專制”。學生是知識的儲存器或寄存者而非思考者、體驗者,主體性體驗的缺失使學生疏離了真實的體驗。這種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必然抑制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造成教育與人的發(fā)展的“異化”。新課程改革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觀念。課堂是進行教學的主要場所。那么,什么樣的課堂師生關系才符合新課程理念呢?
一、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人
新課程標準第一次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是實質性的變革。現(xiàn)代科學研究證明,人的天賦有各種各樣的因素,最重要的任務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最佳天賦,并使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教師要創(chuàng)造適合學生的教育,使每一個學生的天賦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課堂教學應該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而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必須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教育家都很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鬃泳吞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彼选昂谩畼贰边@些情意因素看作高于“知”這一智力因素。兩千多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又從自己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出發(fā),認為“學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赫爾巴特學派甚至將興趣視為教育過程必須借助的“保險絲”。他們都認為“好學”對教育非常重要。人的學習活動過程如果是一個操作系統(tǒng),那么情意活動(興趣)就是一個激發(fā)、調節(jié)、維修保養(yǎng)系統(tǒng)。沒有激發(fā)或調節(jié)不當或缺乏維修保養(yǎng),操作系統(tǒng)都容易發(fā)生障礙。所以,在教學中重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得到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機制。
長久以來,教師在教學中一直本著“向學生傳授知識”的觀念,在課堂上過于繁瑣地分析,自始至終是教師唱主角,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如何,較少得到關注。新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主人。教師要改“講學”為“導學”,課堂上放手讓學生大膽探究、自主學習,要讓學生經(jīng)歷由不知到知的過程,由不會到會的過程,由不能到能的過程。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提問時間、討論交流時間和實踐訓練時間;在課堂上遇到難度較深的問題時,讓學生去探究解決;增加課堂上學生參與分組討論、全班交流、充分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機會,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課堂教學要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過程,體驗學習方法,在過程中領悟和體驗,在學法中提高和發(fā)展。布魯納認為,教學過程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發(fā)現(xiàn)的過程,要求學生利用所給定的材料,主動地進行學習,強調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應消極地去接受知識。
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學習,以期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桶論”強調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這使人想到“灌輸”的形象。似乎教師的作用就是要給學生“灌”知識,而且這種灌采取的是從上往下倒的姿勢,教師的桶和學生的碗里裝的都是水,教師倒給學生的知識沒有經(jīng)過學生本人的處理。“桶論”反映的是一種應試教育模式,學生被當成被動的容器,被教師注入知識,然后在考試的時候原樣倒出來。其實學生就是一眼泉,而教師就是引導發(fā)掘泉水的人,使泉水噴涌而出,永不停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從“倒水人”變成挖泉人,從知識的灌輸者轉換為學習的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引導學生在發(fā)現(xiàn)與探究中學習知識,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教師如何邁出這重要的一步呢?
反思以往的課堂教學,主要弊病之一就在于教師灌輸?shù)奶?,將課文進行“支離破碎”、“碎尸萬段”的分析,術語、概念灌得多,感悟、體驗被忽視。事實上,老師灌過不等于學生學會,學生學會不等于學生會學,而“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要求我們的教學要達到“學生會學”的境界。教師要盡量改變“講學者”的角色,盡量做到“四不講”:其一,支離破碎的“分析”不講;其二,學生已懂的不講;其三,學生能講的不講;其四,學生聽不明白的不講。那么,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講授什么呢?第一,不是照搬教參,而是有自己研究的心得體會、感悟發(fā)現(xiàn)。第二,能為學生開啟心窗,要能講得學生感興趣,講得學生記得住,講得學生開眼界。第三,必須是傳授程序性的知識,而不是陳述性的知識,所謂“程序性的知識”,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做,如何去運用,換言之,就是教他以規(guī)律、方法,授之以“漁”。
總之,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從“繁瑣分析”走向“導學、導悟”,教師要從過去不停地講解分析逐步走向引導學生自學、探究問題,組織學生合作解決問題,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平等交流、共同體驗與創(chuàng)作的過程
從信息論的角度看,課堂教學是由師生共同組成的一個信息傳遞的動態(tài)過程。由于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同,存在以下四種主要的信息交流方式:以講授為主的單向交流方式。教師施教,學生受教。以對話為主的雙向交流方式。一般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教師問,學生答。以討論為主的多向交流方式。一般在課堂上表現(xiàn)為小組討論,大組交流。以探究、研討為主的綜合交流方式。一般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質疑,師生共同討論、研究。
最優(yōu)化的教學過程必定是信息量流通的最佳渠道(過程),因此后兩種交流方式優(yōu)于前兩種方式,尤其是第四種更有助于學生的發(fā)展。這種交流方式的好處在于:第一,把學生個體的自我思考、學生間地橫向交流與師生間地縱向交流及時地加以溝通與聯(lián)系,形成了多層次、多通道、多方位的縱橫交錯的信息交流網(wǎng)絡。第二,能使學生通過合作學習互相啟發(fā)、互相幫助,對不同智力水平、認知結構、思維方式、認知風格的學生實現(xiàn)互補,達到共同提高。第三,能確保學生的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活躍、主動的狀態(tài),使課堂教學成為一系列學生主體活動的展開與整合過程。
現(xiàn)代教學論也認為教學的實質是師生的交往,教學過程不是單一的、線性的、由上而下的傳遞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肆植?Klingberg,L)強調,教學要求形成人的“交互主體性學習能力”及其他一切素質。美國學者波依爾(Boyer,E.L)認為,學校應當是教師和學生這兩類主體“交互作用”形成的“學習共同體”。學生“交互主體性學習能力”的獲得及“學習共同體”的形成依賴于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
根據(jù)后現(xiàn)代課程觀,傳統(tǒng)線性的、序列性的、易于量化的秩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將變得更加開放。這種秩序的形成將使師生關系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傳統(tǒng)的有知識的教師教導無知的學生,更多地體現(xiàn)為一群個體在共同探究的過程中相互影響。師生關系是對話交往的關系,是雙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而不僅僅是單向的;是一種平等的、和諧的、互動的共同發(fā)展的關系。教師在這種師生關系中必須調整自己的角色。教師不再是中心,也不是“輔助者”,而是與學生一道的共同參與者。教師一改傳統(tǒng)的“居高臨下”“先知先覺”的權威者的角色,轉而以與學生平等融洽的交流者的角色參與課堂討論,師生成為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共同體”,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關鍵詞]科學素質;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行為
一、問題提出
科學素質是現(xiàn)代公民必備的一種基本素質,是人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各種層面對科學的認識組成。在本項研究中,科學素質是在生理素質基礎上,在科學環(huán)境和科學教育的作用下,通過個體主動認識和實踐,所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與個體的學習、科研和生活實踐密切相關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的綜合表現(xiàn),主要包括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行為和科學知識幾個方面。
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和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都很強調科學素質對人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世界各國特別是許多發(fā)達國家對培養(yǎng)人的科學素質都給予高度的重視。中國科協(xié)借鑒國際通用的測試公眾科學素養(yǎng)的指標體系和方法,從1992年開始,先后五次對中國公眾科學素養(yǎng)進行調查,盡管公眾的科學素質在逐步增長,但是發(fā)展不平衡,且與發(fā)達國家差距很大,公民的科學素質整體水平不高。當前,有研究者對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質進行了一定的調查和研究,結果表明,我國師生科學素質水平不容樂觀。
全面的素質教育首先要求教師具有全面的素質。素質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的全面素質轉化為學生的全面素質的過程,教師科學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科學素質。加強和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質非常重要,是提高我國公眾科學素質、趕上發(fā)達國家水平的前提。人力資源開發(fā)在西部大開發(fā)中具有基礎性、決定性的戰(zhàn)略地位,提高西部公民的科學素質是開發(fā)人力資源的前提。因此,提高西部師生科學素質顯得尤為重要。
要培養(yǎng)和提高西部師生的科學素質,首先要對西部師生的科學素質現(xiàn)狀有一個明確的了解。本研究立足于中國公民人文素質調查,彌補了以往這方面研究的不足,從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科學知識和科學行為四個方面對西部六個省市不同階段的教師和學生群體進行分析和比較,以全面了解西部師生的科學素質現(xiàn)狀,從而有效提高師生的科學素質。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本調查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從西南地區(qū)六個省市(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重慶、)抽取學生和教師共計2440名進行調查,具體抽樣情況見表1。
2.研究工具
本項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源于西南地區(qū)“公民人文素質”數(shù)據(jù)庫。采用項目組編制的(中國公民人文素質調查問卷),該問卷共有六個一級維度:道德素質、法律素質、文化素質、科學素質、審美素質、環(huán)保素質,每個一級維度下面又有三個二級維度,即意識、知識、行為。題目共分為兩類:一類是正誤題,對每一個選項,答對得1分,答錯得-1分,不答得0分;另一類是趨勢題,對于每一個選項,選擇記1分,不選記0分。每份問卷都統(tǒng)一編號,然后按照統(tǒng)一標準對資料進行審核、編碼并輸入計算機,結果用SPSS11.0進行統(tǒng)計。
三、結果與分析
1.不同階段學生科學素質的發(fā)展
圖1和圖2顯示,在科學精神上,所有學生選擇欣賞、追求、捍衛(wèi)科學真理這三項的比例都比較高,中學生分別為76..0%、59.0%和42.0%,大學生分別為78.096、46.0%和38.0%,研究生分別為79.0%、58.0%和43.0%;而選擇興趣不大、反感和不清楚三項的比例都比較低,中學生分別為12.0%、5.0%和5.0%,大學生分別為18.0%、2.0%和5.0%,研究生分別為15.0%、4.0%和5.0%。在科學行為上,選擇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比例最高,大學生為64.0%,要高于研究生(56.0%)和中學生(59.0%),在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原因、提出問題解決辦法和解決問題上,大學生分別為40.0%、40.00,6和32.0%,而中學生分別為46.0%、41.0%和39.0%,研究生分別為44.0%、43.096和34.0%,三者選擇很少遇到問題的比例相對較低,均不高于25.0%,中學生最低,為16.0%。
對不同階段學生科學素質的各個部分進行比較和差異檢驗,結果見表2。大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顯著高于中學生和研究生(P<0.05),科學意識隨著學歷的增高而逐漸增強,不同階段學生差異不顯著。在科學精神上,在對科學缺乏認識一項上,研究生顯著低于中學生和大學生(PC0.05)。在追求科學真理上,研究生顯著高于大學生(PC0.01);大學生更傾向于對科學的興趣不大和有機會才會學習科學知識,且均與中學生差異極顯著(PC0.01)。在有機會學習上,大學生與研究生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PC0.01);中學生更傾向于反感科學和追求真理,且與大學生差異顯著(P<0.01)。在科學行為上,大學生更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且與研究生差異顯著(P<0.05);中學生更善于解決問題,且與大學生差異顯著(PC0.05);大學生和研究生很少遇到問題,顯著低于中學生(P<0.05)。
2.不同層次教師科學素質的發(fā)展
圖3和圖4表明,在科學精神的各項上,幼兒教師選擇欣賞真理、有機會才學和捍衛(wèi)真理的比例較高,依次為77.096、70.0%和53.0%,中小學和高校教師選擇欣賞、追求真理和有機會才學的比例較高,小學教師依次為68.0%、48.0%和43.0%,中學教師依次為了3.0%、50.0%和44.0%,高校教師依次為75.0%、55.0%和38.0%;而選擇反感科學和對科學不清楚的教師的比例最低,幼兒教師分別為2.0%和4.0%,小學教師分別為6.0%和4.0%,中學教師依次為3.0%和6.0%,高校教師依次為3.0%和5.0%。
在科學行為上,所有教師選擇很少遇到問題的比例都低于其他幾個項目,均低于30.0%,且在科學行為的不同方面表現(xiàn)出差異性,幼兒教師選擇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54.0%)和問題原因(55.0%)的比例較高,中小學教師選擇善于解決問題的比例較高,分別為49.9%和52.0%,高校教師選擇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解決辦法的比例較高,依次為55.0%和49.0%。
對于從事不同教學階段的教師進行科學素質各個方面的比較和差異的檢驗,結果見表3。幼兒園教師的科學意識顯著高于中小學教師和高校教師(P<0.001),幼兒教師和高校教師的科學知識顯著高于中小學教師(P<0.001)o在科學精神上,幼兒教師在追求科學真理上低于中小學和高校教師,而在有機會才學習上要高于后三者,在缺乏認識上低于中小學教師,差異均達到顯著水平(P<0.05);小學教師更傾向于反感科學,且與中學和高校教師差異顯著(P3.教師與學生科學素質的比較
對教師和學生科學素質四個方面的各個項目進行比較和差異的檢驗,結果見表4??梢钥闯觯诳茖W意識和科學知識上,教師的平均分低于學生的平均分,且在科學知識上,二者的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P<0.001),學生的科學知識水平要顯著高于教師。
在科學精神的各個項目上,教師和學生選擇最多的三項是欣賞、追求和捍衛(wèi)科學真理,選擇反感科學和不清楚的最少。通過差異的檢驗可以看出,學生更傾向于選擇欣賞、追求、捍衛(wèi)科學真理,且在欣賞科學真理上與教師差異極顯著(P<0.001),教師更傾向于選擇對科學興趣不大、反感科學、對科學缺乏認識、有機會才學等,且在缺乏對科學的學習和認識方面與學生有顯著的差異(P<0.05)。
在科學行為的各個項目上,可以看出,教師和學生選擇很少遇到問題的要低于其他三項。學生更傾向于選擇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問題的原因,且與教師差異極顯著(P<0.01),而在提出解決問題辦法和善于解決問題上,教師顯著高于學生,且在善于解決問題上,二者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P<0.001)。這表明,學生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知識要高于教師,除了解決問題方面教師強于學生外,科學精神和科學行為的其他積極方面學生要強于教師。
4.教師和學生科學精神與科學行為各項之間的相關性
對師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行為各項成績求相關,結果見表5。欣賞科學真理的精神與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善于提出解決問題辦法間有極顯著的正相關(P<0.001),追求科學真理與善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間有顯著的正相關(P<0.05),捍衛(wèi)科學真理與善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間有極顯著的正相關(P<0.001),這三項均與很少遇到問題有極顯著的負相關(P<0.001)。興趣不大、反感科學、有機會才會學習、對科學缺乏認識和學習與很少遇到問題間有顯著的正相關(P<0.05),而與善于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之間有顯著的負相關(P<0.05)。
四、討論與對策
1.討論
(1)師生科學素質發(fā)展的不均衡性。調查結果表明,不同教師和學生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比較高,但是其發(fā)展既有一致性又有不均衡性。相比較之下,中學生反感科學的較多,但是善于思
從事不同教學階段教師的科學素質整體水平比較高,但是也具有很大的不均衡性。幼兒教師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知識要高于中小學教師,欣賞和捍衛(wèi)真理的精神高于其他三類教師,但是追求科學真理的精神要低于他們,諸如反感科學、對科學缺乏認識等消極方面要低于其他三類教師,更多的幼兒教師有機會才會學習科學知識,幼兒教師更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卻不善于思考和解決問題。小學教師的科學精神相對較低,更多地反感科學,對科學缺乏認識和興趣,他們不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中學教師的科學精神和興趣要高于小學教師,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高校教師的科學意識、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興趣要高于中小學教師,更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低于中小學教師。
這可能主要與當前中小學的新課程改革有關。新課程改革提倡創(chuàng)新、實踐和人文。因此,在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中小學教師要高于高校和幼兒教師,中學生要高于大學生和研究生。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卻存在著一些誤區(qū),弱化了科學的教育,使得中小學教師的科學意識、科學知識、科學精神和科學興趣都低于高校教師和幼兒園教師,中學生低于大學生和研究生?,F(xiàn)在的素質教育和創(chuàng)新教育往往與科學對立起來,認為只學習科學知識就不能實現(xiàn)創(chuàng)新教育的目的。創(chuàng)新是在遵循一定的規(guī)范的基礎之上表現(xiàn)出來的新異性,是以一定的科學知識為基礎的??茖W不僅使學生的思維更健康,而且使他們更富于理性??茖W的教學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他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能夠善于發(fā)現(xiàn)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蘊含的基本規(guī)律,并具備相應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新。因此,要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質,就要加強科學意識的培養(yǎng),提高大學生和中小學教師的科學興趣和對科學的認識,豐富他們的科學知識。
(2)師生科學素質的一致性與差異性。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質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他們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知識水平較高,擁有健康的科學精神和良好的科學行為,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反感科學的比例最低。但是在科學素質的多數(shù)項目上,教師低于學生。
這種差異性主要是由于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定位、對現(xiàn)實和理想的理解不同造成的。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面對著升學、就業(yè)等壓力,需要不斷地提高和完善自我,在學習的過程中,其科學意識比較強,了解和接觸的科學知識也比較多,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具有健康積極的科學精神。而教師是傳授知識的主體,科學素質教育是其工作的內容。在日常的工作和教學過程中,其教學技能和閱歷不斷地提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高于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加深,但是對科學知識的記憶卻不夠。教師更具有現(xiàn)實性。與學生相比,他們的科學意識和科學精神較低,更傾向于對科學反感、興趣不大,有機會的時候才會學習。因此,學校和社會要通過各種途徑對教師的好奇心、想象力、探究精神加以鼓勵和支持,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充分發(fā)揮個體的積極主動性,把對科學的學習和教學轉變?yōu)橐环N愛好,提高其欣賞、追求真理和學習科學的精神,進而提高師生整體的科學素質。
(3)師生科學精神和科學行為的一致性。教師與學生科學精神和科學行為各項的相關表明,具有欣賞、追求、捍衛(wèi)科學真理的教師和學生經(jīng)常遇到問題,且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思考問題,有良好的科學行為習慣。而對科學興趣不大甚至反感的、對科學缺乏學習和認識的教師和學生則很少遇到問題,不善于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缺乏良好的科學行為。
這表明,科學精神與科學行為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積極的科學精神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學行為習慣,反之,良好的科學行為有助于形成健康的科學精神。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彼此協(xié)同發(fā)展。要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科學素質,首先要把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相互促進的作用,使他們和諧發(fā)展。
2.對策
(1)拓寬科學素質教育領域,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愛好。調查結果表明,師生的科學素質整體比較高,但是發(fā)展不平衡,有一部分人對科學缺乏興趣,有機會才會學習和宜傳??茖W素質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任務,也是整個社會的任務,應該拓寬科學素質教育領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整個社會應積極行動起來,形成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的立體的科學教育體系。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滲透科學的思想和理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探索性的材料,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還可以通過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活動來影響、教育學生,發(fā)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yǎng)動手動腦能力,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創(chuàng)新精神。另外,科學環(huán)境具有潛在性、非預期性的特點,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學校要營造良好的校園科學、文化環(huán)境,建立良好的校風、學風,培養(yǎng)學生刻苦鉆研、求真務實的精神。同時,還要營造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教育部門和社會要為學校創(chuàng)造必要的條件,形成對科學素質教育有利的輿論導向,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知識。廣播、電視、報刊多開設科學文化專欄,充分利用網(wǎng)絡、電影、圖書等,把科技館、博物館、圖書館作為科學教育基地。
(2)加強教師的培訓和學習,提高教師的科學素質。教師在科學素質的多數(shù)項目上低于學生這一調查結果不容樂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獲取、運用和創(chuàng)造知識的能力。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學生。要實現(xiàn)教育目的,要求學生具備的素質必須要先在教師的身上體現(xiàn)出來。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素質,才能為學生樹立榜樣??茖W素質教育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是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科學精神、全球觀念和民族意識、社會責任感、社會道德感、獻身教育的人生價值觀。
學習是教師必備的素質之一。通過學習可以掌握一門學科,跟蹤一門學科的發(fā)展,能夠為獨立思考提供基礎,體現(xiàn)在實際行動中,把學習的精神傳遞給學生,虛心地接納別人的特別是自己學生的知識”。教師首先要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地更新思想和知識,拓寬知識領域,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其次,還要加強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學習,不斷改進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利于培養(yǎng)自身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另外,學校和社會還要創(chuàng)造各種培訓和學習的機會,促進教師的發(fā)展和提高。只有不斷地加強教師的學習和培訓,才能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進而促進學生科學素質的發(fā)展。
教師要想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和學生打成一片,應當通過心理疏導與引導,幫助學生掃除心理的困惑,多了解學生、幫助學生,以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人生閱歷以及耐心的方法,掃除學生心中的困惑,讓他們滿懷積極陽光的心態(tài)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讓師生之間關系更加密切,也深化了政治教學的思想引領效果。在《讓人三尺又何妨》教學中,筆者結合學生思想實際進行引導,讓學生明白謙讓是一種美德,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傳承,謙讓既是在尊重別人,也是在提高自我、陶冶自我,這一點雖然在教學中進行了強調,但是仍有學生存在著爭強好勝的思想苗頭,筆者教學后和存在這些思想的學生進行了談心,了解了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深入發(fā)掘思想的根源、誘因,對學生循循善誘,讓他們從思想深處認識到這種思想是錯誤、片面的,讓他們豁然開朗、如釋重負。有了這樣的心理疏導作為基礎,學生才能夠真正從內心摒棄爭強好斗的心理,才能夠有效培養(yǎng)謙讓寬容的良好品德。
二、引導正確對待社會思潮,讓學生保持良好心態(tài)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優(yōu)秀或落后的思潮對學生的思想成長產(chǎn)生了強烈的碰擊,如何幫助學生筑牢思想防線,抵制腐朽觀念的侵蝕,是廣大政治教學所要研究的內容。筆者結合政治教學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正確認識這些思潮,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在《面對誘惑,學會說“不”》教學中,筆者除了結合教材內容補充案例,開展教育引導之外,還引申開去,從當前社會上流行的拜金主義思潮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導。相當一部分學生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以及一些媒體不負責任的炒作,對金錢至上理念較為推崇。筆者針對學生的這種思想傾向開展了專題討論活動,以金錢的作用、金錢的實質、人生的價值,以及金錢是否代表一切等不同角度進行分析,讓學生明白人生應當有更為高遠的追求,人生應當有更加切合自身的定位,金錢并非人生的唯一追求,一個人應當在社會這個集體中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發(fā)揮自己的作用,而一味追求金錢是一種低俗的表現(xiàn),是一種人生觀念歪曲的現(xiàn)實反映。經(jīng)過這樣的引導,學生的內心受到了深刻教育,能夠正確對待金錢,正確對待社會上一些不正確的思想觀念,有效提高了學生心靈的凈化程度,對青春期的學生起到了正面導向作用,讓他們內心充滿積極向上的追求,以正能量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三、幫助解決各種疑難問題,讓學生安心學習生活
[摘要]師生關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學關系。有教學活動,就有師生關系。近年以來,中學校園里師生矛盾越來越突出,甚至出現(xiàn)學生辱罵、毆打老師的現(xiàn)象。所以在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過程中,處理好師生之間的矛盾就成了關鍵。從教師角度出發(fā),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覺得自己是被平等對待的這很重要。本人將針對一些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從而去思考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
[關鍵詞]師生關系 案例 平等
由于教學過程中師生矛盾客觀存在,師生有時候發(fā)生沖突就在所難免。師生雙方是一種包含了友情、親情關系的復雜集合體,而其雙方達到的一種平衡,就成了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性因素。這其中,教師起著主導的作用。如何讓犯錯誤的學生覺得,他與其他同學甚至與老師是平等的,并且能深切的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愛,我覺得就是解決師生矛盾的良方妙藥。
產(chǎn)生矛盾沖突的原因有很多,俗話說,人頭過百,形形,有人的地方就有思想觀念的差異,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糾紛,有人的地方就免不了矛盾的產(chǎn)生。因此,師生矛盾沖突有其存在的客觀性,但是,只要我們主觀上做到努力,充分認識矛盾產(chǎn)生的根源,許多矛盾是可以解決,甚至是可以避免的。比如:評價尺度的沖突,即對事物的是非,善惡,美丑,好壞等評價標準各式各樣。再有,教師觀的沖突。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認為,學生永遠從屬于教師,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在傳統(tǒng)的教師視野內難以容得來自學生的反對意見,一但教師的權威與尊嚴遭到了來自學生的挑戰(zhàn),那么沖突就再所難免了。另外,不正常情緒引起的師生沖突。人在不良情緒和不健康的心態(tài)中往往會把平時不值得追究的問題看得過重,把平時認為平和的問題,看得的極端復雜。
這些矛盾如何化解為動力呢?其實有很多辦法。
一、要建立起師生間平等的人格關系。
1、教師對一般“問題學生”存有偏見,導致教育行為失當。許多教師認為管束“問題學生”的惟一辦法就是要“狠”,必須壓服他們,務必把他們的銳氣“磨平”。由此,教師在師生矛盾發(fā)生時往往不能對學生一視同仁,甚至拿某個“問題學生”開刀,以便“殺一儆百”。這使得學生遠離或敵對老師。
2、對一些優(yōu)等生有沒有特殊照顧。如果對一些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另眼相看,必定會使一些表現(xiàn)不那么好的學生心里有想法,甚至是出現(xiàn)了逆反心理,對你這個老師從此有了看法,于是就會在你的課堂上搗亂,說話,破壞紀律。
3、當一些學生犯了比較大的錯誤是,要盡量地幫助、教育和疏導他們,不能動輒把他們趕出教師,或讓父母領回家,這只會讓他們加深對老師的不滿甚至是仇恨。
4、當老師自己犯了錯,比如課堂上有了口誤,或者處理某件事情不得當,要及時地進行自我檢討、自我批評。學生渴望在老師這里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平等,所以,當教師誠懇地向他們作自我批評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到自己的人格得到了尊重,心靈滿足了,也被感動了,自然容易原諒教師的過錯,并效仿教師改善自己的行為了。甚至我們將教師所犯的錯誤和改正錯誤的方法及過程展示給了學生,用親身經(jīng)歷和真情實感示范了認錯、改錯的教育過程。
所以,我們要有有做服務型教師的新理念,真正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和以學生為中心的兩個原則,真正有民主、平等的教育觀點。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在思想觀念上不將他們分為三五九等,并且自己要正確、有效地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這一法寶,有了這樣的思想基礎,我們才能夠妥善地去解決各種矛盾。
二、用尊重與愛去化解矛盾。
其實,不管什么時候,一顆愛心都能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對成人、對與之發(fā)生沖突的教師、對家長普遍抱有成見,主要以逆反心理的形式呈現(xiàn)。這個時候,多去關心他們,讓他們覺得自己并不孤單,還有人理解他們。
1、對待學生,不能居高臨下,而是要把學生當朋友,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誠心,他們同樣也會把老師當朋友,有什么樣的心事,有什么難以解決的矛盾都會去對你傾訴。
2、把師愛單獨送給制造矛盾的學生,讓他們受到特別的關注。班里曾經(jīng)有些同學厭煩語文,上課無精打采,成績搖搖欲墜,我一時毫無辦法,后來偶爾聽他們物理老師說這學生物理課極棒,反應極快,我就請他到教研室來,真誠的告訴他,我聽到一個極好的消息,他問我是什么,我故意說反正聽到這個消息老師像中獎一樣。他急切的問我謎底,我就告訴他,他羞答答的,明顯很是感動,我不多說,他主動告訴我,學不好語文的原因,其實他挺上進的,主動向我討教, 逐漸的他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一旦他情緒低落時,我就用他特殊的物理成績鼓勵他,我成功了。這樣一一的談話,使得班里的十幾個厭煩語文的同學,都喜歡上了語文這門課。他們的缺點都被我擊破,整個班級的課堂氣氛煥然一新。
3、強化情感互動。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決不放棄任何一個與學生交流的機會,也不放棄任何一個與學生家長交流的機會,了解學生的發(fā)展要求,謀求與學生實現(xiàn)情感上的認同,有效地避免師生矛盾沖突。
教學過程的傳意互動,核心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創(chuàng)新。互動課堂教學的具體要求是: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主動參與的機會,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它所關注的不僅僅是學生是否參與學習,更重要的是解決一個學生如何參與的問題,即如何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問題。我們所追求的是在學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時候,通過全過程參與習得新知。
具體地說:其一,參與教學目標的確立,通過“我們應當學會什么”“我想學會什么”引導學生參與確立學習目標。這一過程是由“要我學”向“我要學”轉化。如:教學《四季》這篇課文時,課前,在熟透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一開始,師生交流,確立學習目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藥追嫞覀円黄饋砜纯?,畫了什么?你看了以后還想說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過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畫展現(xiàn)在同學面前),一下子,課堂就非常熱鬧,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無拘無束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與同學交流,教師在學生間走動,聽到了許多驚訝的談話。這樣,學生對學習本課有了明確的目標,產(chǎn)生了濃厚地學習興趣。
其二,教師要在學完一課之后帶領學生參與回顧,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由“我會學”向“我學會”轉化,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學會學習。如:教學《四季》這篇課文后,師生共同反思:師:學了這課,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訴你的好朋友好嗎?生:暢所欲言。但是,互動教學課堂不應成為學生“自由”學習的課堂,所以需要創(chuàng)造一種“雙主”和諧、充分參與的氛圍,在這一過程中,必須重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深鉆教材,了解“學情”,搞好教學設計(即備教材,備學情,備教法,備學法,備媒體),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學習目標,為學生架好從已知邁向新知的橋梁。設計好練習,指導實踐運用,啟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那么,具體如何操作呢?
互動教學中師生、生生交互作用發(fā)展過程分三階段:啟動階段(發(fā)動—萌動);聯(lián)動階段(調動—主動);能動階段(助動—自動)。各階段、各環(huán)節(jié)的基本含義和特點及其與認識過程的對應關系如下:
準備互動——引發(fā):學生開課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發(fā)互動學習的欲望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目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了解學習目標,產(chǎn)生求知興趣,進入學習角色,感興趣,開始引起內在興奮復習舊知。
開始互動——投入:學生已將互動學習的欲望推入準運轉狀態(tài)架設橋梁,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喚起學習愿望,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上產(chǎn)生問題,引發(fā)解決問題的學習動機,從內在興奮轉化為外在興奮——感受新知。轉
深化互動——深入:形式上暫時降低互動頻率,以鞏固、內化獲得,為更具創(chuàng)造性互動作準備。以反復訓練為手段,進行評價反饋,把新知識綜合為完整的體系,加深理解,加強練習,矯正錯誤,把知識內化到已有的知識體系中去。鞏固知識,從外在興奮再轉化為強烈的內在興奮——鞏固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中,通過廣泛交流實現(xiàn)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構建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以師生互教互學,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創(chuàng)設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教學關系,已成為課堂教學的新模式。廣告語說:“讓城市互動起來”。那么,在教學上我們也應:“讓師生、生生互動起來”!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特別是獲取知識渠道的豐富,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必須應時而變。
(一)教師將由人類智慧的擁有者,示范者遷移到學生人生路上的領航者和監(jiān)督者。
1.教師是學生確立人生方向的領航人或指路人。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一方面,青年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必需為學生指明發(fā)展道路和成長歷程,鼓勵學生腳踏實地,勇于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幫助學生制定適當?shù)膶W習目標,并協(xié)助他們找到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提高,開發(fā)自身潛能和發(fā)現(xiàn)個性特長,促使自己健康發(fā)展。
2.教師是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監(jiān)督者。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僅靠說教和示范是不能獲取理想成果的,只有在過程中不斷強化,糾正、評估和監(jiān)督,并與學生一道分享成功與喜悅,總結經(jīng)驗和教訓,調整方法與策略,獎勵優(yōu)秀鞭策落后等,才可能使學生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
(二)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課堂的主宰演變成學生學習活動的策劃者,參與者。過去,教師幾乎成為學生唯一獲取知識的渠道,教師的主要職責就是傳授知識,課堂完全被教師控制,課堂就是教師展示才華和灌輸個人意志的舞臺。當前,差異性、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成為了時代的主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之積極參與教與學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成了教育的核心內容,因此,把課堂還給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動起來就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職責。
(三)教師將由管理者轉變?yōu)閷W生成長的陪伴者和同路人。曾今,師生角色是對立的,是不平等,是單向的。教師擁有無上的權威,學生是被動的,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不了幸福,學習的熱情和靈感被消磨殆盡?,F(xiàn)在,他們需要情感上的共鳴;需要尊重、平等、民主和個性發(fā)展;他們需要生活上的長者,而不是居高臨下教導;需要老師分享他們的成功和喜悅,分擔他們的痛苦與困難;他們也希望老師不斷提升自身修養(yǎng),完善個性,展現(xiàn)個人魅力,而不是“全對”的代言人。
(四)教師角色要求的拓展延伸教師的知識和學生的知識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關系,教師的知識應該是一條流動著的溪,一口噴涌而出的甘泉。教師也不再是蠟燭,他必須是長亮的明燈。教師必須不斷更新知識、擴大視野、增加內存,共享現(xiàn)代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的成果。首先,教師要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不能唯教材而教,要有效的整合課程,開發(fā)適合實際的校本課程,實現(xiàn)課程的落地。其次,鼓勵教學創(chuàng)新,要在學生“學”上下工夫,提高教學效益,切實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努力讓學生在學的過程中找到成就感和興奮點。最后,以研究者的心態(tài)參與教育教學,與時俱進,發(fā)現(xiàn)教育現(xiàn)象,設定教育策略,總結教育規(guī)律,進行教育反思,實現(xiàn)“教書匠”到“教育家”的轉變。
二、學生角色要求的遷移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是教師的知識容器,是強制接受者,學習變成為老師完成任務。學生只有把發(fā)展當成自身的需要,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發(fā)展的主體,才能激發(fā)靈感開發(fā)潛能,才能主動提高,快樂成長。
(一)變被動接受者為主動提高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fā)展的主體。遇見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是獨立的個體應盡的本分,因此,學生“該學”;所學知識都是前人智慧的沉淀,是經(jīng)過驗證學生應該擁有,也必須擁有的成長階梯,所以學生“須學”;學生的學習并不孤單,教師一直陪伴在你身邊,為學生指明方向,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解答疑惑,所以學生“能學”;通過學習提升能力,把學習變成習慣,達到“善學”的高度,這就是學習的本質。
(二)變聽眾和模仿者為探究者和創(chuàng)新者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師不應該把學生變成教學的聽眾和模仿者,學生也不應該把自己的主體地位讓給教師。一方面,教師所教授的都是沉淀久遠成熟的知識內容,它是開放的、而非教師獨家擁有,教師與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逐漸趨同,因此,在學術上,教師的優(yōu)勢是有限的,甚至毫無優(yōu)勢。于是,教師只有徹底拋棄“師父”的觀念,回歸主導地位,當好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協(xié)作者。另一方面,學生只有在教師的幫助指引下,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操作實驗、調查論證、搜集與處理信息、師生角色表達與交流等實踐活動,發(fā)現(xiàn)事物內在規(guī)律,總結獲得知識、技能方法和技巧,體會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辛酸,特別是在實踐中激發(fā)潛能和技術創(chuàng)新,強化興趣和確定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