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2 09:37:03
序論:在您撰寫化學工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在人才培養(yǎng)中,遵循工程“實踐、集成與創(chuàng)新”的特征,將工程設計貫穿整個大學四年,其內容包括: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單元設計、設備設計、工廠設計,即要實現從分子到產品,從燒杯到工廠的整個過程。其中產品設計是工程設計的源頭,處于產品鏈的頂端;工藝設計是工程設計的靈魂,是產品競爭力的源泉;單元設計、設備設計是工程設計的基石,是生產實現的重要保障;工廠設計是工程設計的最終體現,是所有設計的系統集成。
2構建完善的工程設計課程體系
以強化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重新修訂教學大綱,整合相關課程,對應工程設計內容體系,構建完善的工程設計課程體系。大一為工程設計啟蒙階段,以激發(fā)興趣為主,課程為生物工程(化學工程)概論;大二為單元設計和工程設計技能培訓階段,包含: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工制圖、化工儀表自動化;大三為產品設計、工藝設計和設備設計階段,包含:生物工程(化學工程)設備、分離工程、化工設計與模擬、工藝學課程(化工工藝學、發(fā)酵工程、制藥工藝學、釀酒工藝學等);大四為工廠設計和綜合實訓階段,主要進行生物工程(化學工程)工廠設計和畢業(yè)設計。為適應行業(yè)的需求和時展,在各課程教學中突出工程思維和工程方法學的同時,著力介紹行業(yè)規(guī)范、標準以及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并將計算機輔助制圖、計算機仿真模擬、計算機輔助設計作為主要技能進行培養(yǎng)。
3構建完整的工程設計實踐環(huán)節(jié)
工程設計是面向對象的綜合性實踐活動,只有突出實踐環(huán)節(jié)才能讓學生鍛煉能力、積累經驗、有所感悟。整個工程實踐環(huán)節(jié)包括化工AutoCAD制圖、化工原理課程設計、化工設計Aspen仿真模擬、生物工程(制藥工程)創(chuàng)新綜合性大實驗、湖北省化工設計大賽、全國“三井杯”化工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制藥工程設計競賽、生產實習、工廠設計項目、畢業(yè)設計。工程設計以校企組合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如尿素仿真實訓平臺、啤酒發(fā)酵實訓基地、藥物制劑實訓平臺)和校外企業(yè)實習基地(如安琪酵母生物工程專業(yè)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為依托,注重選題的針對性(面向地方企業(yè))、設計的規(guī)范性(符合行業(yè)標準)、操作的可行性(綠色、經濟與安全),并將化工設計競賽、制藥工程設計競賽融入人才培養(yǎng)的教學體系中,大力提高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效性。
4構建合適的工程設計評價體系和管理模式
工程設計的系統性、協作性較強,因此在工廠設計和畢業(yè)設計中采用小組制、導師制、課題制進行管理、操作和評價,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即每小組5~7名學生和1~2名指導老師,每個學生完成每組設計項目下的一項子課題,最后采用學生答辯與互評、教師評價、企業(yè)專家點評等構成綜合評價體系。另外,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考慮給予競賽獲獎和設計達優(yōu)秀等級的學生相應的創(chuàng)新實踐學分,代替相關選修課的學分,以此激發(fā)更多的學生參與工程設計的學習。
5結語
1化學知識體系的龐大與無機化學教學時數的限制
隨著學科的發(fā)展和知識的豐富,無機化學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多,書越編越厚,除了化學平衡和元素化學的知識外,還有物理化學的熱力學,反應動力學,電化學及“結構化學”的原子結構等內容,知識點密集且理論性強。以我?;瘜W工程與工藝專業(yè)為例,所用教材為天津大學楊宏孝等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無機化學第四版,550頁,教學時間為54學時,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學完全部內容,顯然是很費力的。因此大學老師的授課方式和對學生的引導就顯得至關重要。
2學生自身條件的局限
無機化學的授課對象是剛剛考入大學的大一新生,一方面他們在高中早已習慣了題海戰(zhàn)術,習慣了中學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法,面對課時少,知識面廣,思維跳躍性強的大學有著強烈的不適應。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他們在學習初期很容易產生眼高手低的感覺,輕視學習,隨著課堂進度加快,中后期面臨著信息量大﹑重復少﹑練習少,心理準備不足,普遍感到學習起來很吃力,茫然不知所措,很容易產生焦躁和厭煩的情緒,甚至越來越不喜歡學習,這樣直接影響到他們后期的學習。另一個方面他們正處在由中學角色到大學角色的轉型期,他們中大都是缺少鍛煉的獨生子女,以前在生活和學習上極大程度地依賴老師和父母,現在突然失去監(jiān)督和管理,茫然不知所措。很多學生都反映大學老師上課內容多,講課速度快,很多時候都聽不懂老師講的是什么,課后自己看書也不太明白,導致出現“教師忙于講解,學生難以理解”的尷尬局面。其根本原因是忽視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面對大學授課時間少,授課內容多的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顯得尤為重要。
3課程教學內容知識陳舊,缺少靈活性
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里,無機化學一直以化學反應原理,物質結構基礎,元素化學為課程教學基礎內容,知識點更新不大,而且還含有中學的內容。以元素部分為例,元素部分的知識瑣碎,系統性不強,而教材中往往只是羅列材料,削弱了理論對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指導作用,講起來平淡乏味,不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4落后的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
“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對無機化學的學習感到很枯燥,認為是一大堆的英文符號和沒完沒了的數據以及無窮無盡的計算,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無機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從而難以為社會提供創(chuàng)造性人材,達不到新的教育機制對“無機化學”教學目標的要求。
5師生之間缺乏及時的溝通交流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學生有點太怯于與老師溝通了。大學的老師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與學生溝通較少,很多學生每周只能和老師見上一兩面。相對于高中時同老師的見面頻率而言,明顯少了很多。師生間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隨之也就大大減少,三成大學生整年“師生零交流”。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學生們通常只有在課上或是課間時才會和老師有互動,盡管大多數學生和老師愿意相互交流,但有時候似乎缺乏有效的溝通途徑。
6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不同步性
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理論課進度相對實驗課有些滯后,導致實驗環(huán)節(jié)時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不理解,對實驗步驟懵懵懂懂,多數學生完全按照實驗書所給的步驟來做,不加以任何思考,這樣就導致實驗做完原理步驟忘完,完全達不到通過實驗課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還會讓學生認為這是一種負擔。針對以上問題,優(yōu)化無機化學課程的結構和內容,改革教學方式,貫徹新的教學理念,正確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興趣和自學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使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盡可能多地掌握無機化學基礎知識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勢在必行。
二、具體改革內容、改革目標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1教學內容的改革
課堂教學內容的變革決定了課程改革的效果,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要探索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水平,使該課程在提高學生素質和能力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具體內容如下:
1.1精選教材內容,突出重點,分散難點
無機化學課程以“二結構、三原理、四平衡”的基本理論和元素化合物知識為主線,主要講述化學的基本原理和元素的性質以及相關化學反應。在教學過程中既要加強與中學化學教學內容的聯系,又要協調好無機化學與物理化學、有機化學和分析化學中的部分內容的關系,把握好同一知識點在不同學科之間的銜接,避免重復,更好地精簡課時,提高效率?,F有的無機化學教材有很多與中學化學,基礎化學,分析化學重復的內容,四大化學反應,原子分子結構是工科無機化學的重要基礎理論,也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
1.2加強無機化學教學內容的針對性
以本專業(yè)企業(yè)生產、學生就業(yè)、考研的實用性為出發(fā)點選擇擬講授的內容,形成化學與工程專業(yè),乃至應用化學,材料和環(huán)境等專業(yè)的全方位的培養(yǎng)模式。工科基礎化學的教學改革應在注重課程整體性的基礎上,選取教學內容,在以突出知識主線的前提下,把握好知識的深度與廣度的平衡,就是在講清楚重要知識的基礎上,讓化學原理與專業(yè)知識有機結合。
1.3理論教學與實驗同步,開放性實驗輔助理論教學
對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實驗課的學習也在教學過程中也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實驗課的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為成為高素質化工類應用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有著指導性的意義,所以要保證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的同步性,這樣既能保證學生掌握基礎的實驗技能,又能促進其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對于理論課進度相對滯后的實驗課,在實驗課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在實驗前將實驗知識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并給予學生系統化,詳細化的講解,不能就實驗講實驗,能為學生引申的盡可能引申,這樣可以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這樣既保證了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技能,也有利于其對后續(xù)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相輔相成,更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進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
1.4引入多媒體演示教學
針對工科學生結構化學基礎薄弱的情況,為避免教材中單純羅列抽象概念的情況,引入多媒體輔助課堂演示教學,制作三維多媒體課件,通過計算機直觀地向學生描述原子的結構,原子軌道圖形,雜化軌道形狀與空間取向,化學鍵的形成及空間圖像等,以動畫形式生動逼真地模擬雜化形成的全過程,充分地利用了多媒體教學的圖、形、聲等特點,使課堂教學形象生動,易懂易記。教師也可以在備課過程中對多媒體課件不斷地進行修改和完善,使教學內容更加完整、充實。
1.5建立一定的平臺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針對師生之間缺乏及時溝通交流的情況,可以建立面對面的平臺或群平臺等,能夠讓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包括學術問題題和個人煩惱等等,進行及時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業(yè)余時間,查閱無機化學相關的文獻,拓寬其知識面,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其自學能力。今年我?guī)У幕ぐ嗵氐亟艘粋€群,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溝通交流,對于好的素材師生共享,加深了師生之間的互相了解,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時候學生會因為一個老師,而喜歡上一門課。
2教學方法的改革
教學方法的改革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從教和學兩個方面改善教學方法,將化學基礎知識融于生活,科研和生產,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做法如下:
2.1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在講授過程中,教師通過設問,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對以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用已有的知識解決新問題,這樣就使得學生在學習新知識點的同時,復習鞏固舊知識,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就感和學習無機化學的信心。
2.2引入學生參與的制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對于深度不高的教學內容,鑒于學時所限,可以引入學生參與的制度,提前讓學生查資料,鼓勵學生用PPT形式,做幾分鐘的演講,這樣就由原來的只有教師講授轉為師生通講,充分調動學生課余時間學習的積極性,課后采用互評的形式,這樣不僅鍛煉了學生敢于發(fā)言的勇氣,也讓學生更好地積累經驗,為下一次的成功打好基礎。
2.3以科研促進教學,讓專業(yè)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
無機化學知識點多,理論性很強,學生學起來普遍感到枯燥,很難產生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課本上的理論與有關的科技研究成果和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相結合,既有利于避免教學內容的空洞抽象、枯燥乏味,也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還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可以安排不同的學術講座,就科學領域前沿的熱點問題展開交流和討論,例如,非金屬材料科學,稀土金屬在人類生產生活的作用,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等課題,以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讓他們覺得自己所學的知識與社會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從而增強了學生對本專業(yè)學習的信心。
2.4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
針對大一學生要完成從高中到大學過渡的特點,實現從以教師講授為主向以學生自學為主的轉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采取有效方法(例如,把化學基礎知識融入生活,將化學基礎知識融入生產,將化學基礎知識融入科研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以實現學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諧發(fā)展,使學生由“不想學、不會學”轉變?yōu)椤蔽乙獙W、我會學”。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終生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幫助學生積極思考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3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是檢查教師教學效果和評價學生學習成效的必要方法,也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督促學生平日的學習和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如下:
3.1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是檢查教學效果的重要舉措
在高校中普遍存在部分學生平時不學習,考前臨時突擊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不良學習風氣的滋生,應構建多元化的考核體系,以學生的平時考核(占30%)和期末考核(占70%)進行綜合評定??荚囘M行的載體是試卷,試卷要以能力測試為主導,考查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命題的指導思想。在考試題型多樣化的前提下,要將基礎知識與綜合能力相結合,注重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因此命題教師應在期末考試中增加一定比例的綜合素質題,以考察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原理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通過考試來檢查教學效果的目的。
3.2嚴格平時考核是鞏固課堂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在構建的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中,學生的平時考核(共計30分)共分為三個部分:出勤情況和課堂表現(占5分);作業(yè)及隨堂階段性考試(占10分);專業(yè)小論文或小報告(占15分)。布置每個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點及試題規(guī)范化要求出一份自己認為有質量的試題及答案上交,老師從學生所出的題中擇優(yōu)選取,考試結束后指導學生互相批改并作出評價,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解題能力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大量閱讀文獻,撰寫小論文,做小報告,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把平時成績真正的落到實處。最后一次課,我對三個班的學生做了一個調查,在講臺上做報告,撰寫論文,出一套試卷,讓學生任選一樣去做,會怎么選?最后參與的學生65人,做報告,46%,論文:35%,出試卷,19%。選擇做報告的主要原因是具有挑戰(zhàn)性,可以很好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在此過程中體會到了老師工作的不易,培養(yǎng)其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學會尊重別人的勞動;撰寫論文有利于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發(fā)現有很多東西值得進一步學習;通過出試卷發(fā)現了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加深了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3.3明確的考核制度可以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
明確的考核制度可以促進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促使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這種針對學習過程的每個環(huán)節(jié)的量化記錄,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根據平時記錄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管理,使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
三、結語
石油加工工藝學課程是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的重要專業(yè)課程之一。該課程的教學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概念,建立工程意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完善與優(yōu)化石油加工工藝學課程體系與內容,進一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yǎng)水平,是各石油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與研究課題,需要同行進行長期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我校在原有教學大綱基礎上,增加工程實踐內容,提高學生的工程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式多種化,板書與多媒體結合,引入相關的聲像資料、圖片資料,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授課內容;成績評定中增加文獻撰寫部分及討論部分成績,提高學生查閱、加工文獻及表述能力。
2教材的選定
以林世雄主編的石油煉制工程(第四版)為主,參考侯祥麟主編的中國煉油技術,沈本賢主編的石油煉制工藝學,陳紹洲主編的石油加工工藝學等優(yōu)秀教材,適當增加石油資源高效利用、清潔燃料生產和石油煉制工業(yè)關鍵技術的新發(fā)展等新內容,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課程內容,與時俱進,擴大知識范圍,為學生提供更大的學習空間。
3每章增加課后習題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及自我總結能力,每章增加不同類型的課后習題與思考題。包括石油產品有哪些分類及各自用途等基礎性習題;冬天柴油車掛蠟如何處理等與實際生活相關的習題;如何根據油品的特性實現油品的安全管理等與實際生產相關的習題。學生即掌握了基礎知識,又可以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另外每章結束后要求學生對本章重要知識點進行總結,再相互交流,把握主線,整體思路清晰。
4教學方法改革
4.1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以它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表現形式,達到增強了學生對抽象概念、圖形性質和學科定理的理解與感受,從而極大地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石油加工工藝學課程具有專業(yè)性強,需要良好的專業(yè)知識鋪墊;知識綜合性強,涉及內容廣泛,內容復雜,新工藝技術、新標準繁多;應用性強,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等特點,決定了該課程的授課形式必須多樣化,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授課中把新工藝、新標準等以多媒體的形式講授,既直觀、形象、又便于學生了解掌握,節(jié)省教師畫圖、畫表的時間,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實現了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學。運用視頻將理論與專業(yè)實驗、仿真素材等緊密聯系起來,如對實沸點蒸餾先進行理論介紹,再播放視頻,一動一靜,將枯燥的理論以實際過程表現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課外學習平臺也不斷完善,包括授課視頻、實驗視頻、課件、配套習題、實際問題解決方法等,用現代技術及豐富生動的內容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2啟發(fā)式與對比式教學相結合為了改變大學生在中學階段養(yǎng)成的被動式、機械式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增加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對知識的渴望與興趣,本課程的講授過程中大量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如在講授清潔燃料生產時,先通過圖片了解現在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并給出具體數據,再討論導致的原因。汽車尾氣的排放就是源頭之一,為了改善全球氣候,減少汽車尾氣排放的污染物是當務之急,這就要求提高燃料的質量,即生產清潔的汽油和柴油。應用啟發(fā)式教學,從我們切實能體會到的事情出發(fā),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既可以把問題簡單化,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除了啟發(fā)式教學外,還并用對比式教學方式,兩者相互補充。如把汽油和柴油進行對比講解,找出異同點,便于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先指出汽油機與柴油機的雖然都是活塞式發(fā)動機,工作過程都是由進氣、壓縮、膨脹做功、排氣4個過程構成,但兩者的壓縮比、進入氣缸的氣體、著火方式等不同,所以對燃料的要求不同。汽油和柴油在發(fā)動機中燃燒不正常時都會發(fā)生爆震,且爆震現象相同,但是產生爆震的原因及時期卻完全不同,兩者用不同的指標來表示其抗爆性,由此得出各自的理想組分。通過對比歸納,內容清晰,層次分明,相似的知識點不易混淆,便于理解與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3小組討論形式進入課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會不定期的提出一些與石油相關的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期刊、報刊、互聯網、電視等)收集資料進行了解,之后在課堂上進行分組討論,把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結合到我們的生活中,學生積極性較高,課堂氣氛高漲。比如緒論講完之后提出問題:石油與你有多大關系,你一天消耗掉多少石油?在下次課中用部分時間進行分組討論,在激烈的討論中,同學們各抒己見,真正了解到了我們的衣食住行確實離不開石油,但石油又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加工成我們想要的產品呢?有了疑問和好奇心,增強對本課程的興趣。
4.4培養(yǎng)獨立查閱并加工文獻的能力在授課過程中提出幾個比較熱門的課題,如原油價格對國民經濟的影響?煉化企業(yè)如何實現清潔燃料的生產?現代煉油工業(yè)發(fā)展趨勢?中國的能源安全及戰(zhàn)略問題等。學生根據個人興趣,選取某一個課題,獨立查閱文獻并經過整理完成一份報告,提高學生查閱加工文獻的能力,為以后畢業(yè)論文奠定良好的基礎,又加深對某一方面的深刻理解。
4.5加強工程意識與理論的聯系石油加工工藝學是一門專業(yè)課,除講授理論內容,還引入大量工業(yè)生產和科學研究案例,提升學生工程意識與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論與工業(yè)生產緊密相連。如以遼陽石化加工原油-俄羅斯原油為例,根據原油性質、實沸點蒸餾數據及直餾產品性質,確定加工方案;以遼陽石化550萬t/a常減壓裝置為例,講授常減壓裝置工藝流程、主要設備、直餾產品性質等,運用實測數據進行產品實沸點切割計算,分離精確度計算等;增加解決實際問題的環(huán)節(jié),如當某一側線產品出現頭重尾輕的時候應如何調節(jié)操作?本專業(yè)定期聘請工廠有經驗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到學校進行講課,介紹工廠相關裝置概況、原料及產品、市場需求、主要設備及生產工藝流程、從事化工行業(yè)要注意的安全事項等事項,使學生不但有了安全意識,也對實際生產過程有所了解,有利于理論知識的理解,引起學生對自己未來工作的興趣,提高學習動力。專業(yè)實驗最能反映專業(yè)特色,是與本專業(yè)學科發(fā)展關系最密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不斷對專業(yè)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改善,除了開設傳統的驗證性實驗外,又增加了設計型、研究型實驗;建設煉油化工與自動化仿真培訓中心,強化學生的工程實踐與運行能力;鼓勵學生參加“中國石化-三井化學杯”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聘請設計院人員與教師共同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工程技能,培養(yǎng)團隊協作精神,增強學生的工程設計與實踐能力,實現“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
5教師實踐能力的提高
作為石油加工工藝學課程的老師,本人除了具有豐富的理論教學經驗,也具有實際生產經歷,曾在中石化滄州煉油廠催化裂化裝置工作兩年,每年參加知道學生下廠生產實習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并于2012年在遼陽石化煉油廠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踐培訓,因此對煉油加工工藝過程及主要生產設備的操作及工作原理頗為了解。在理論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實際生產與理論知識結合在一起,并對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作為實例進行分析、講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事石油加工工藝學課程的教師除了擔任理論教學外,還擔任專業(yè)實驗、畢業(yè)設計論文、生產實習及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指導工作。在學校、學院的推薦下,每年都有青年教師到中石油遼陽石化公司的生產一線進行實習,并派專業(yè)教師參加相應的技能培訓,定期聘請工廠專業(yè)技術人員到學校進行講座,以提高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
6結束語
1.1建立數學模型
工程上的計算是以函數,尤其是數值函數為基礎的。所謂數值函數就是說在函數的定義域中每一點x就可得位移的f{x}值,此值成為f在x處的值。例如,如何表示空氣的cp{T,P}函數?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輸入程序,就會得到很精確的結果。除了上述問題,還有很多化學工程的數據處理的過程模擬,如:非線性方程求解、線性方程組的迭代求解、常微分方程數值解、偏微分方程數值解等等,都是先建立一個數學模型,然后帶入計算機,最終得出一系列結果的。
1.2Office軟件在化學工程中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把原本紙上的工作轉移到計算機中去了?;瘜W工程學科需要處理大批文檔工作。譬如,化工論文的書寫、化工文獻的編輯、化工產品的說明,這些文檔中常常會有大量的圖表、公式、特殊符號,會話費人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進而影響新信息的及時傳播。有了Office中的Word軟件,處理上述問題就方便多了。Word軟件能夠比較輕松地輸入各種文檔,還可以對文檔進行多種編輯處理。編輯化工論文時經常用到的功能如:
(1)改變字體大小。
(2)隨意設定版面。
(3)利繪圖工具繪制實驗流程圖,并修改。
(4)利用公式編輯器編輯數學公式及化學反應式。
(5)可插入表格及頁碼。
(6)復制和刪除方便。Excel工具的強大的分析數據功能可以將數據進行統計,然后將其規(guī)律性地展示出來。在處理化工數據時,我們可以利用Excel工具進行求平均值、自編公式計算等。
1.3Origin在化學工程數據處理中的應用
Origin是具有較強功能的實驗數據處理軟件。可利用Origin進行圖形生成,我們可以在軟件中輸入實驗后得到的數據,通過軟件得到實驗數據曲線圖。為利用Origin工具繪制的實驗數據圖。通過圖形或曲線,可以清晰明了地把大數據展示給他人,并從中發(fā)現數據之間的規(guī)律,以便更好地進行實驗。
2結語
校企聯合培養(yǎng)模式將高校的教育科研優(yōu)勢與企業(yè)的工程實踐優(yōu)勢結合起來,兼顧了化學工程專業(yè)碩士在基礎知識水平及應用能力上的培養(yǎng)要求,并已在專業(yè)碩士培養(yǎng)中起到了突出作用。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校企聯合培養(yǎng)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校企合作形式與內容
校企合作形式是影響聯合培養(yǎng)的最重要因素。重點大學及行業(yè)特色型大學由于其品牌和行業(yè)影響力而在校企合作培養(yǎng)研究生方面有顯著的優(yōu)勢。以中國石油大學為例,該校立足于石油石化行業(yè)和領域,面向東營勝利油田和青島近海油氣田及兩地相關產業(yè)開展人才培養(yǎng),是國內化學工程專業(yè)碩士校企合作效果最好的高校之一。然而,國內大部分地方高校與企業(yè)之間的合作形式仍較為初級,特別是地方高校受到學校科研實力、學校辦學層次和軟硬件條件等因素的制約,校企之間的相互聯系多建立在項目合作和個人感情聯系的基礎上,未形成長效機制。如果企業(yè)負責人離職或合作項目中斷,則聯合培養(yǎng)將大受影響甚至停滯。此外,部分地方企業(yè)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或過分追求“短平快”的項目,都將影響人才持續(xù)培養(yǎng)機制,無法實現良性循環(huán)。從人才需求角度來看,地方經濟狀況的優(yōu)劣也會明顯影響企業(yè)的人才需求,進而直接影響校企合作的基礎。
(二)導師
很多高校的校內導師過度倚重發(fā)表學術論文,或者一直從事基礎理論研究,缺乏應用研究項目和研究經驗。該類導師在指導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時往往延續(xù)過去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以學術型研究生模式培養(yǎng)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最終導致畢業(yè)生與企業(yè)要求相差甚遠。此外,很多校外導師是企業(yè)的高管或主要負責人,日常事務繁忙,對自己負責的學生疏于管理和指導。學生在企業(yè)或淪為廉價勞動力,或實踐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三)培養(yǎng)過程
國內各高校的化學工程專業(yè)碩士的主要管理和培養(yǎng)政策已經基本齊備,但仍有部分政策還在修改和制訂過程中。很多高校在課程體系構建、考核方式、實踐內容等方面沒有將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加以區(qū)別,未能體現出專業(yè)學位職業(yè)性、應用性的特點。與企業(yè)生產實際密切相關的課程開設不足也是目前國內高?;瘜W工程專業(yè)碩士培養(yǎng)普遍存在的問題。
(四)生源
對于重點高校,無論是學術型碩士或專業(yè)學位碩士均呈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學??梢詮娜輷駜?yōu)錄取。而地方高校的專業(yè)學位認可度普遍較低,直接導致部分優(yōu)秀生源流失,畢業(yè)生質量也因此受到影響。
(五)其他問題
部分地方高校在導師激勵政策、學生獎勵機制等方面不夠完善,由此產生了導師因專業(yè)學位學生花費多、產出少而不愿意接受專業(yè)學位學生的情況;學生也因在獎學金等方面無法與學術型研究生競爭而影響了科研積極性。
二、方針與措施
鑒于以上問題,我們以山西大學與三維集團合作構建的“山西省催化技術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中心”為平臺,通過深入探索山西煤化工轉型對化學工程專業(yè)研究生教育的影響,從合作模式、導師管理、課程體系構建、健全和完善各項制度等方面進行改革,并力圖構建一種符合山西省化工行業(yè)需求的化學工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模式。
(一)校企合作平臺的構建
構建校企合作平臺是穩(wěn)定專業(yè)學位碩士培養(yǎng)質量的根本措施。2002年,化學化工學院的研究生就因項目需要而在三維集團進行數月至一年的工業(yè)側線實驗。隨著雙方項目合作的深入,進入企業(yè)實踐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多,而企業(yè)的技術人員也積極參加山西大學的博士或在職工程碩士考試,雙方實現了人才培養(yǎng)上的互動。在此基礎上,2004年雙方共建了“精細化工催化與反應工藝共建實驗室”,實現了校企層面的科研平臺構建。2007年底,經山西省經委、山西省教育廳、山西省產學研工程領導組批準,校企雙方通過政府層面建立了“山西省催化技術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中心”。隨著相關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該中心不但成為研究生培養(yǎng)的創(chuàng)新實踐平臺,也逐漸成為高校和企業(yè)間的技術、人才交流平臺,并為企業(yè)技術帶頭人的知識更新和產業(yè)技術升級提供了支撐。近年來,山西大學積極開展“煤基資源高值循環(huán)利用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的建設,拓展多方合作關系。目前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中心的企業(yè)平臺已包括陽煤集團、潞安集團、河南煤業(yè)集團等大型煤化工企業(yè),未來還將探索與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中科院過程所等研究所合作培養(yǎng)研究生的可能性。綜上所述,山西大學化學工程領域的校企合作經歷了如下發(fā)展歷程:校企合作項目牽引建立校企層面的科研合作平臺建立政府層面的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中心建立多方參與的校企科研教育合作平臺。其中,多方平臺的建立不但解決了科研項目延續(xù)性、科學性的問題,更有利于實現校企聯合培養(yǎng)的長效性和持續(xù)性。
(二)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
為進一步提高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水平,我們就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管理體制方面開展了改革創(chuàng)新。研究生院成立了“專業(yè)學位管理辦公室”,負責與專業(yè)學位相關的政策制訂、學科建設、品牌建設,以及對各培養(yǎng)單位進行管理、督導和服務等工作。學院成立了相關的“專業(yè)學位教育中心”,負責相關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招生、培養(yǎng)、師資隊伍建設、實踐基地建設等工作?;瘜W化工學院以“山西省催化技術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中心”為基礎,吸納了相關學科負責人和校外導師,共同承擔化學工程專業(yè)學位教育中心的職責。上述舉措有利于各培養(yǎng)單位積極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形成符合各自專業(yè)實踐特點的培養(yǎng)模式。
(三)導師遴選及評聘制度改革
山西大學研究生院根據各專業(yè)學位培養(yǎng)單位的具體情況,制訂了詳細的校內導師、企業(yè)導師評聘制度。特別是對企業(yè)導師實行“一年一考核,三年一聘”的管理辦法。在學院教育中心層次上,化學化工學院成立了化學工程碩士指導小組,以“山西省催化技術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中心”為核心,吸納其他理科或相關學科導師,實現導師之間的理工優(yōu)勢互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理科環(huán)境中開展應用實踐的問題。此外,學院教育中心強化了企業(yè)導師的歸屬感和責任感,通過讓企業(yè)導師參與課程設計及研究生選課、確定科研課題、開設學術講座和專業(yè)特色選修課程等方式,進一步讓企業(yè)導師融入學生培養(yǎng)過程。
(四)課程體系構建
2013年,山西大學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結合各專業(yè)具體情況,對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進行了詳細的修訂。在課程設置中,我們將課程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應用課、選修課4類,各類課程均采用了教授授課、雙語教學等模式,特別突出工程應用類型的課程。由于化學工程專業(yè)碩士的導師的知識存在多學科、多研究方向的交叉,因此,我們在課程設置上采取豐富選修課的方法解決這一問題。為了避免重復設課或課程內容重疊,各專業(yè)領域均可選擇化學學科或其他專業(yè)領域的課程作為選修課。師資力量和師資水平方面,由于山西大學工科師資力量不足,我們采用“外校聘請+本校培養(yǎng)”的模式逐步提高師資水平。此外,學校還通過請企業(yè)導師或行業(yè)知名專家開設學術講座、特色專業(yè)選修課等方式,使學生獲悉國內外化工行業(yè)發(fā)展的最新動向。
(五)獎學金制度
現階段山西大學研究生獎學金主要為國家獎學金和學業(yè)獎學金,原有獎學金評價主要基于學生學習成績和科研成果的考量?;瘜W化工學院將專業(yè)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型研究生分開評比。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可以是學術論文、專利、負責項目、實踐報告、調查報告等多種形式,特別強調學術論文、專利、項目等必須具有應用背景。此外,針對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科研結果無法量化的問題,我們采用“預審+集中答辯”的方式,由答辯委員會評出獲獎等級。上述評審制度的實施明顯調動了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科研積極性。
三、發(fā)展與方向
盡管我們在化學工程專業(yè)研究生培養(yǎng)方面進
行了許多改革,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高校、企業(yè)及地方政府進一步協調改進。我們將目前改革探索的方向歸納如下,這既是我們的努力目標,也希望能夠給予其他高校一些啟發(fā)。
(一)提高學科認可度,創(chuàng)出專業(yè)品牌效應
優(yōu)質的生源是研究生培養(yǎng)和學科發(fā)展的大前提,沒有良好的生源,校企聯合培養(yǎng)將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近年來,山西大學通過增加推免生名額比例,明顯提升了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生源素質;與此同時,山西大學通過鼓勵校企合作科研,建立多方參與的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進一步擴大了學校、學科的業(yè)內影響力。未來,山西大學將以校企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為發(fā)展核心,以高水平人才隊伍建設為發(fā)展動力,通過科研成果和科研團隊創(chuàng)出專業(yè)品牌效應。
(二)深化校企人才技術交流平臺建設,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良性循環(huán)
校企雙方只有真正實現技術流、人才流的雙向流動才能培養(yǎng)出真正的應用型人才。因此,我們需要建立完善的涉及項目合作、利益分配、人才交流等體制機制,進一步強化企業(yè)研究生實踐中心的構建,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引領、擴大平臺的影響力,提升平臺自我“造血”能力,逐步引導校企合作由“項目帶動”發(fā)展到“人才+技術混合帶動”,最終實現人才培養(yǎng)的良性循環(huán)。
(三)改革獎勵制度,激勵學科發(fā)展
課堂講授內容的合理選擇是教學實踐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有機化學內容極其龐雜、知識點多且瑣碎,反應浩如煙海。安排教學內容時,應當略去部分過時和繁瑣的內容,及時補充當代有機化學最新的科研發(fā)現和應用成果,特別是生物、材料、環(huán)境、能源、紡織等領域的交叉發(fā)展及應用,還應適當介紹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標志性工作,力爭把最新信息及時傳達給學生,以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動力和學習的勁頭。此外,在強化基礎知識的同時,及時引入與有機化學關系密切的學科,如生命科學、材料科學、食品科學、農藥化學等的新成果、新技術、新方法,將經典有機化學理論與學科前沿發(fā)展相結合,既保證了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和先進性,又使學生充分體會到自己所學知識的可用性。例如,自由基是生命過程、大氣污染等有關問題中常用的一個術語;等離子體被稱為物質的第四態(tài),已成為一種在加工工藝和材料科學中使用的新技術;納米材料與納米合成技術等均可加入到教學內容中,當然它們所占時間很短,也許只有幾分鐘時間,而且不必每節(jié)課都涉及;但這些前沿問題一定要有,它們可以吸引學生,激發(fā)其好奇心與求知欲。同時將綠色化學滲透到教學中,增強學生環(huán)保意識。
2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知識、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
改變單一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方法的更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有機化學教學,不是要學生死記硬背諸多有機物質的結構、性質、用途和制備方法,而是要讓學生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和思維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敏捷、靈活、準確、獨創(chuàng)、嚴密的良好思維品質,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改革純課堂講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基礎扎實,知識面廣,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現代化社會急需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結合本專業(yè)的教學實際,更新教學方法,把教學分成4個主要環(huán)節(jié),即:“讀、講、做、練”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1)“讀”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本科生起點較高,自學能力較強,要指導學生閱讀教材,預習和課后復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
(2)“講”注重學生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如果按傳統的教學方法按部就班地講授,學生會感到枯燥和乏味,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會降低。教師應以啟發(fā)、誘導、提問、釋疑等方式進行教學,使學生盡快明白和掌握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蛘邔⒏鞣N邊緣學科的精彩內容適當引入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
(3)“做”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科研素質的培養(yǎng)。有機化學實驗課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周密思考、仔細觀察、探索問題、學習興趣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高度重視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增設綜合性、研究性實驗,選擇與專業(yè)密切相關的基本操作進行強化訓練,通過做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操作技能、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嚴謹、科學、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
(4)“練”注重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多種練習方式,課堂的邊講邊練,課后的作業(yè)練習等等。此外,開展討論、撰寫小論文、專題講座以及舉行知識競賽活動,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
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授課,可以讓教學內容以各種形式呈現,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建造學生可參與和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多媒體教學手段拓展了課堂的時間和空間,可使復雜抽象的知識簡單化、具體化。有機化學結構、反應機理、電子效應等教學,概念多且抽象、枯燥,因學生缺乏空間結構意識和空間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書無論如何也難以喚起學生的共鳴,是教學的難點。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插入圖片和視頻,動畫或漫畫,逼真的主體畫面、清晰的比較鑒別、精練的規(guī)律歸納,牢牢地吸引住學生,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另外,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識傳授,大信息量的優(yōu)化處理,大大提高課堂效率,較好地解決當前有機化學課程(特別是非化學類的有機化學課程)學時數少和教學內容多的矛盾,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對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要注意和課程內容的有效結合,做好相應的編排和合理使用,避免因為過分追求信息量而出現的內容混亂及繁雜。另外,當前學生的社交手段中,網絡是重要的一種方式,QQ、BBS等使用較多,如何利用這些媒介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進而提高他們對有機化學的興趣對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針對有機化學內容分散,知識點多的這種情況,我們充分利用了網絡媒介進行課下輔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利用FTP進行課件公開,方便學生查閱,創(chuàng)建QQ群進行討論和答疑,并在QQ空間上將典型問題列出并加以解釋,這種方法促進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并且可以及時獲得疑難問題的針對性解答,拉近了師生距離,也有效提高了教學效果。
4深化實驗教學改革
有機化學是我校的校級精品課,它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大學二年級開設。此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實驗技巧、獨立實驗能力提高的階段,因此做好這一階段的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4.1將單元實驗整合成綜合型實驗
《有機化學實驗》教材中化合物的制備,大多是單個有機化合物的制備,缺少綜合型、設計型與創(chuàng)新型強的實驗內容,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不利于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綜合型實驗是該實驗課程知識的綜合體現。所謂綜合型實驗既包括多步驟連續(xù)綜合實驗又包括合成、分離、提純以及檢驗等實驗。多步驟的綜合實驗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緩解由于擴大招生,學生人數增多,實驗藥品消耗多的矛盾,節(jié)約經費開支。同時,多步驟綜合實驗,由于試劑的回收利用,減少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有利于環(huán)境保護,體現了綠色化學的特點。
4.2增加綠色應用性綜合型實驗
隨著綠色化學的提出,科學實驗的環(huán)境保護問題越來越引發(fā)人們的關注。因此,我們增加了天然有機物提取等實驗內容,如從茶葉中提取可作為中樞神經興奮藥的“咖啡因”和“茶多酚”,以取代原有機化學實驗中毒性較大的“環(huán)己烯的制備”和“偶氮苯的制備、光異構化和薄層色譜實驗”兩個實驗。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將實驗成果及時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意識。
4.3開設開放實驗
在本科生完成有機化學實驗必修課的同時,適時增設開放型試驗。開放實驗首先要滿足以下一些要求:①具有綜合性;②實驗的綠色化;③必須是學生愛做的實驗;④能豐富學生的知識水平。另外,還要具有如下五個特點:一是實驗時間和空間的開放;二是實驗內容上的開放;三是指導方法上開放;四是教學手段和管理手段的開放;五是實驗教學評價的開放。這種實驗教學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克服傳統實驗教學中學生的角色比較被動的弊端,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積極性。
5結束語
揚州大學化學工程領域從2009年至今累計招收全日制工程碩士94人,畢業(yè)26人,其中90%以上進入蘇、浙、滬大中型企業(yè),部分畢業(yè)生已成為企業(yè)技術骨干。通過5年來的摸索,化學工程領域已經實現了學術型人才和專業(yè)型人才分類培養(yǎng)的格局,完成了針對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工作和校外工程實踐基地的建設工作,基本形成了以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以強化工程實踐為落腳點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2013年揚州大學在化學工程領域開展了以學科內在關聯性為基礎,以多學科交叉為紐帶的“大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與探索,力圖通過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制藥工程、環(huán)境工程等工程領域的交叉融合,培養(yǎng)出能綜合運用多個工程領域的研究方法和技術手段,具備適應多種工程研究工作和解決多樣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的“大化工”人才,實現人才培養(yǎng)由“單一工程領域的狹窄對口”變?yōu)椤岸鄠€工程領域的廣泛適應”。
二、“大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1.重新定位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yǎng)目標
揚州大學圍繞“大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yǎng)模式改革,邀請行業(yè)專家和企業(yè)代表共同對化學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的培養(yǎng)目標進行重新定位,提出:培養(yǎng)面向行業(yè)、面向未來的高層次復合型“大化工”人才應該具備寬廣的知識背景、良好的創(chuàng)新思維、較高的實踐能力和強烈的責任意識,具有扎實的化工、材料、制藥、環(huán)境等學科基礎知識,能綜合運用化工過程、綠色工藝、工業(yè)催化、材料制備、藥物合成和環(huán)境化學等多個領域的研究方法和現代技術手段,具備獨立從事化工-材料類、化工-制藥類、綠色化工-環(huán)境保護類等多個大類方向的研究工作和解決多樣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學校按照“方案寬口徑、培養(yǎng)個性化、出口多方向”的基本原則,重新制定了化學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yǎng)方案。
2.構建基于多學科交叉的“模塊化雙螺旋”課程體系
針對化學工程領域全日制工程碩士新的培養(yǎng)方案,學校在充分發(fā)揮自身辦學特色和整合學校教學資源的基礎上,由化學工程領域牽頭,校內多個工程領域協調配合,改革了傳統的層次化課程體系,見圖1,構建了基于多工程領域學科交叉的“模塊化雙螺旋”課程體系,見圖2。實現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多鏈交匯,有效解決了傳統課程體系中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互脫節(jié)的問題。對相關課程進行模塊化處理,使得課程內容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加上多工程領域學科交叉的理論課程平臺和多元化實踐課程平臺所整合的多種教學資源,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大工程領域”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其優(yōu)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模塊化”的課程內容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
通過設置模塊能夠實現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多鏈交匯,有效解決了傳統課程體系中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相互脫節(jié)的問題。對相關課程進行模塊化處理,使得課程內容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加上多個工程領域學科交叉的理論課程平臺和多元化實踐課程平臺所整合的多種教學資源,能夠最大限度滿足“大工程領域”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
(2)“雙螺旋遞進式”的課程排布更加貼合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
“雙螺旋遞進式”的課程排布,既保持了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相對獨立性,又確保了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的內在聯系性,使得各模塊之間呈現了從掌握多學科基礎知識———構建基本工程技能———建立初步工程概念———獲得多領域工程科研訓練———親歷工程實踐———實現“大工程領域”的知識、能力、素質綜合提升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培養(yǎng)過程,完全符合人的發(fā)展規(guī)律。
(3)多元化的實踐課程平臺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的需要
學校多元化的實踐課程平臺由校內和校外兩部分組成。校內教學實踐資源包括揚州大學國家級測試中心、江蘇省環(huán)境材料與環(huán)境工程重點實驗室、揚州大學藥物研究所、揚州市材料性能強化技術中心、揚州大學聯環(huán)生物化妝品研究所、揚州大學超分子化學研究所、揚州大學高分子化學與材料研究所、揚大-中化精細化工研究所、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yè)實驗室、藥物合成專業(yè)實驗室等;校外教學實踐資源包括揚州市化工園區(qū)、高郵市電纜材料科技園區(qū)、大學科技成果孵化園、泰州醫(yī)藥城、江蘇油田、揚農集團、長青農化、上海藥明康德新藥開發(fā)有限公司、聯環(huán)藥業(yè)等多家單位,以及50多家江蘇省企業(yè)研究生工作站,近70家校企聯合培養(yǎng)基地,能夠針對學生的專業(yè)特點、興趣愛好和個人能力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多工程領域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有效支撐,滿足了學生個性化培養(yǎng)的需要。
3.打通相關工程領域的課程設置“大工程領域”的課程設置
應該摒棄傳統的學科主義色彩,充分體現實用主義的根本訴求。學校通過打通相關工程領域的課程設置,將多工程領域學科交叉的構思細化落實到相關課程之中,重點開展了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1)少而精地設置學位課程
學位課程主要包括政治類課程、外語類課程、工程數學類課程以及相關工程領域所共用的最基礎的課程。最基礎的課程并不強調學科系統性,而是以“必需、夠用”為度對相關課程和教學內容進行重組和優(yōu)化,旨在為學生提供必備的基礎理論知識。
(2)有針對性地選取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首先要重視其學科交叉性、寬廣性、應用性和實踐性,重視學生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要能反映本工程領域和相關工程領域的前沿知識,使學生熟悉多個工程領域科研的最新動向,增強科研興趣;此外還要有針對性地將企業(yè)生產實際中遇到的問題或工程案例引入教學內容,使學生對企業(yè)工程應用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增強學生對工程問題的分析能力;最后課程內容的選取還要考慮系統性,做到與后續(xù)課程和課題研究的有效銜接,減少學生課程學習的盲目性。
(3)充分發(fā)揮選修課的靈活性
選修課的設置除了相關工程領域的專業(yè)課程外,還要設置大量的交叉學科課程,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研究能力在全校開設的研究生課程中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進一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解決知識結構單一化的問題,適應不同類型研究方向的需要,促進學生的自由發(fā)展。
(4)加大實踐課程的學分比重
“大工程領域”課程體系設置中,實踐課程學分占到1/3左右,實踐課程的內容將不僅僅局限于本工程領域的教學內容,更多是要提供多個工程領域的實踐教學內容。而且,實踐課程體系的設置還將貫穿于全日制工程碩士的知識學習、科研選題、工程實踐,以及延伸至對論文寫作階段工程應用性的指導。同時,還要重視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內在聯系,提高知識學習與工程應用的轉化效率,強化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4.科學合理地配備師資“大工程領域”的課程在師資配備上
除公共課及部分專業(yè)基礎課外,主要采用“三三制”,即多個工程領域的專家、學者講授課程占總課程的1/3,企業(yè)及研究單位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講授課程占總課程的1/3,院內有企業(yè)工作背景及長期與企業(yè)有業(yè)務合作的教師講授課程占總課程的1/3。尤其對于實踐課程的師資配備則要充分體現“工程背景”,可以是具有企業(yè)工作經歷的校內教師,也可以是擁有一定數量面向企業(yè)橫向科研項目的校內教師,或是來自企業(yè)具備一定教學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同時,積極嘗試采用多教師串講的授課形式,例如:在化工—材料類課程中醋酸纖維的生產和應用這部分內容,將安排三位老師進行串講和指導,兩位校內教師一位主講化工工藝與設備,一位主講材料的制備及功能化,而邀請的企業(yè)高級工程師則講解醋酸纖維的應用及市場行情分析。從而實現了多學科知識配置—市場認知—企業(yè)應用三位一體的綜合性教學目標。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