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5 15:34:42
序論:在您撰寫語文教學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論文關鍵詞:創(chuàng)作,朗誦,詩歌,教學法
詩歌教學如何實現(xiàn)課程標準提出的“培養(yǎng)和強化學員的人文精神,提高學員的審美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初步掌握文學作品鑒賞的步驟和方法,領悟千百年來形成的民族文化精髓,自覺地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以提高學員的綜合素質”等培養(yǎng)目標?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探索了“創(chuàng)作性朗誦”教學法。該教學法引導學員對詩歌進行口語、態(tài)勢語技巧等方面的藝術處理,不僅能使學員更深刻地把握詩歌作品的內(nèi)涵,還能提升美感、涵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戰(zhàn)斗精神,提高學員的口語表達能力及人文素養(yǎng)。
一、概念詮釋
“創(chuàng)作性朗誦”教學法,即師生依據(jù)自身對詩歌作品的認識和理解,對詩歌作品進行口語、態(tài)勢語技巧方面的藝術加工處理之后的朗誦,即再創(chuàng)造式的誦讀練習的方法。
二、教學目的
使學員全方位理解把握詩歌的內(nèi)涵、情感、結構特點,深入體驗詩歌作品的語言美、節(jié)奏美、情感美、意蘊美,全面提高學員的口語表達能力,并達素質的培育和滋養(yǎng)。
三、教學過程
第一步:引導學員在初步領會詩歌作品內(nèi)容的基礎上,悉心揣摩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再根據(jù)自身的認識、理解,對詩歌作品進行口語技巧的處理和標注,即將個人選擇的情感基調(diào)、語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語氣的明暗、虛實、連斷等標注在詩文當中,然后反復練習,使學員讀出節(jié)奏,讀出語氣語文教學論文,讀出情感。這一步是創(chuàng)作性朗誦的初級階段,學員已初步融入了自身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二步:對詩文進行態(tài)勢語技巧方面的處理,即對重點詞、句所需要運用的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進行設計。比如:朗誦“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這句詩時,視線是長、是短、還是中等距離,是虛的,還是實的;面部表情是剛強、堅毅,還是豪爽、豪邁;手勢是用掌還是用拳,是用雙手還是單手;劈刺的動作是在上區(qū)、中區(qū)還是下區(qū),是橫劈、直劈還是斜劈等,然后反復練習,為下一階段上臺表演做準備。這一步是創(chuàng)作性朗誦的中級階段,學員在作品中更深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思想和情感。
第三步:上臺表演。即以登臺表演的方式,將經(jīng)過自己二度創(chuàng)作,亦即經(jīng)過藝術加工處理后的詩歌朗誦,以舞臺表演的形式向全體學員進行展示。這一步,是創(chuàng)作性朗誦的高級階段。這時學員對作品的理解感悟、情感抒發(fā)和各種口語、態(tài)勢語表達技巧已渾然一體,學員與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已物我合一,從而創(chuàng)造出我“這一個”的詩歌朗誦作品。
四、優(yōu)勢特點
㈠可更深刻地把握詩歌作品內(nèi)涵。讀,是詩歌教學之魂龍源期刊。[1]由于朗讀是腦、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是入于眼,出于口、聞于耳、記于腦、化于心,使紙上的詩變?yōu)閷W員心中的詩的過程,是把訴諸視覺的文學語言轉化為訴諸聽覺的有聲語言的活動,因而作品豐厚的內(nèi)涵是在朗誦的過程中逐漸體會、品味出來的。朗讀的遍數(shù)越多,與作者交流就越深,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就更透徹。[2] “創(chuàng)作性朗誦”教學法就是通過牽引學員的眼、口、耳、心,在有聲語言再造文學語言中的藝術形象的過程中,激發(fā)學員全部的注意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審美主體與審美客體一次次地建立起情感的互動、溝通和共鳴,讓學員走進文本、靠近作者,在與文本、作者零距離的接觸中,達成對文學作品獨特而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㈡提升美感。文學作品為學員提供了審美對象,而美感的產(chǎn)生還需要學員在實踐中獲得。創(chuàng)作性朗誦這一實踐活動是對精神產(chǎn)品的再生產(chǎn)活動,是人文與個性結合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由于詩歌音調(diào)和諧,注重押韻,本來就富有音樂感,[3]而“讀”使詩歌的精華潤物無聲地滲入到學生的心靈中,使學生變得“多情”、變得“愛美”、變得“樂善”,[4] 所以正是在這種“創(chuàng)作性朗誦”的過程中,學員不知不覺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體會到作品不同風格的美語文教學論文,進而感受到詩的美,使審美能力得到提高。[5]
㈢涵養(yǎng)語感。培養(yǎng)語感、訓練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提高語文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6] 而訓練語感的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感情朗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有感情的朗讀有喚起形象、表達感情、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即通過有聲語言再現(xiàn)作品的藝術形象,使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激起內(nèi)心感情的共鳴,這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7]古人就是通過誦讀培養(yǎng)語感的。“創(chuàng)作性朗誦”教學法即很好地傳承了這一做法,使培養(yǎng)學員語感之目的得以完成。
㈣培育戰(zhàn)斗精神。“創(chuàng)作性朗誦”強調(diào)進入、交融、共鳴,強調(diào)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強調(diào)再創(chuàng)造。因而,當學員雙眼放射著豪邁的光芒,口吟“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揮手做出抽刀取劍、劈刺的動作時,當他們伴著“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詩句,將右手高高舉過頭頂,做出由外向內(nèi)歸攏的手勢時,當他們雙手抱拳,目光炯炯,仰視蒼天,高誦“待重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的詩句時,學員與作者已融為一體,“我”就是渴望戍邊殺敵、建功立業(yè)的李白,“我”就是胸懷大志的曹操,“我”就是氣壯山河的岳飛,……學員的戰(zhàn)斗精神即在這一過程中得以體現(xiàn)。
㈤提高學員的綜合能力素質。陳丹老師說:“朗誦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創(chuàng)作活動,它具有很強的表演性。”[8]正是這樣,學員在把握詩歌的思想內(nèi)涵、情感基調(diào)、語音輕重、語速快慢、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語氣的明暗、虛實、連斷等口語表達技巧和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動作等態(tài)勢語言技巧的過程中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在這一過程中,學員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作品思想內(nèi)涵及情感態(tài)度,并將自身認識和情感體驗融入作品,在物我交融的過程中進行創(chuàng)造,從而提高解讀、建構作品的能力和審美能力;在登臺表演的過程中又很好地鍛煉了心理素質、形象氣質等,從多方面培養(yǎng)了學員的能力素質。
五、注意事項
㈠從理念上要舍得花時間讓學員讀。學詩當然要從讀詩開始,作為語文教員務必要傳承這一理念、重視這一環(huán)節(jié)。其道理在于,“在詩歌教學中,熟讀成誦是基于漢語的特點而形成的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方法,數(shù)千年一以貫之語文教學論文,自有其獨到的價值。宋學家朱熹指出:“學者觀書,先須讀得正文,記得注解,成誦精讀,注中訓釋之意、事物名義、發(fā)明經(jīng)指相穿紐處,一一認得,如自己做出來的一般,方能玩味反復,向上有透處。”詩歌教學尤其是這樣,只有熟讀背誦,才能仔細品味詩句的意蘊,體悟作者的情感與操行,繼而咀嚼其中的語文味道。[9]還在于:“詩歌作品的精華都在字句之中,字句之中有聲情、有氣韻、有見識、有抱負。不讀,這些精華是不會自動顯露出來,而只能是緞子上的文字符號,那是“死”的,要把“死”的變成“活”的,只有通過讀,而且要出聲地多讀、細讀,才能讓它在你的嘴里“活”起來,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來,最終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10]
㈡教員須加以指導。教員應通過各種方式、手段對學員加以教導、提示。“可用體態(tài)語進行提示,用目光激發(fā)學生誦讀的情緒,用面部表情表達喜怒哀樂的情感,用手勢表示誦讀聲音的高低、語意的輕重、節(jié)奏的快慢……以此來激發(fā)學員的誦讀情緒,引導學員產(chǎn)生相應的情感體驗。”[11]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龍源期刊。
㈢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訓練。在運用“創(chuàng)作性朗誦”教學法時,可穿插采取教員范讀、學員領讀;按班次、座次,或排、列輪讀;單讀,齊讀,接龍讀,分角色讀;小聲讀、大聲讀、輕聲讀、喊著讀,快速讀、緩慢地讀;模仿播音、錄音、錄像朗讀;配上音樂、畫面朗讀,欣賞(錄音、錄像)性朗讀等方法,“讓學生觀其畫、吟其詞、入其境、悟其情,教學效果就會事半而功倍。”[12] 這樣的訓練可使學員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和興趣。
㈣大力倡導吟唱古詩詞。教學實踐證明,“音樂更容易讓學生進入詩境”。[13]彭士強先生認為,吟唱古詩詞對提高學生傳統(tǒng)文化傳承的自覺性,熏陶情操,健全人格,升華藝術趣味都是有積極影響的。[14]以曲配詞誦讀,既符合詞的特點,又能引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讓學生融在其中,樂在其中。彭先生說:“曼吟、輕誦、放歌詩詞語文教學論文,有助于充分發(fā)揮民族語言的魅力,有助于學生興味盎然地投入古詩詞的懷抱,有助于人文底蘊的增厚、精神的升華!何樂而不為?”[15]我們可以選用彭士強先生編著的《古詩詞吟誦唱鑒賞》教材,也可選用勞在鳴先生編著的《古典詩詞吟唱曲譜》[16],還可選用葉至善先生編撰的《古詩詞新唱》增訂本(開明出版社1998版)。這本古詩詞歌曲集創(chuàng)意極為新奇,是由150首由中外經(jīng)典名曲與我國經(jīng)典古詩詞配合而成。其經(jīng)典+經(jīng)典的配合,使演唱者收獲的是雙份經(jīng)典,雙份享受。這里熱心推薦邵燕祥在文匯報上“跟葉至善一起唱古詩詞”的文章,[17]讀后,《古詩詞新唱》的精妙之處就了然于心了。
㈤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朗讀之后要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評議,而且評價要言之有物,好在哪里教師或學員要進行歸納、提煉、升華,錯在何處,教師或學員應針對性指出,并提出訂正建議,使學員獲得朗讀方法的正確導向。[18]
“創(chuàng)作性朗誦”教學法的效果如何?在對本院2006級44名學員的調(diào)查問卷中(有效問卷41份),認為本教學方法不好的無,一般的4人,較好的11人,很好的26人,達63.4%。認為該方法所產(chǎn)生的效果達到20%的1人,40%的1人,60%的6人,80%的24人,100%的9人,其中認為效果達到80%以上的學員達到80.5%。
參考文獻:
[1]龍泉明.讀——詩歌教學之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1(9):4.
[2]馬素娟.語文教學應重視朗讀和背誦[J].文學教育,2006,(4,上):48.
[3]魏建主編.文學教育[M].山東: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7,30、31.
[4]馮晨辰.古詩閱讀教學方法趣談[J].文學教育,2006,(4,上):44.
[5]江亞平.美讀學古詩[J].文學教育,2008,(7,上):45.
[6]李麗萍.通過有效朗讀培養(yǎng)學生語感[J].文學教育,2007,(11,下):126.
[7]龍平.語感培養(yǎng)的途徑[J].文學教育,2009,(1,下):52.
[8]陳丹.古體詩的朗誦技巧[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10):71.
[9]中學語文教學資源網(wǎng),教學文摘,《詩歌教學需重視“讀”》,(粵教版高二必修)2009-06-08
[10]劉榮.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2008,(11,上):36.
[11]黃群芳.誦讀法在文言文教學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2009,(3,下):85.
[12]王躍琳.例談詩歌的誦讀教學法[J]文學教育,2006,(4,上):39.
[13]張守敏.古詩詞教學的一些嘗試[J]文學教育,2007,(5,上):31.
[14]何郁.且吟且唱學語文——彭士強先生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9):54.
[15]何郁.且吟且唱學語文——彭士強先生訪談錄[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5,(9):54.
[16]勞在鳴.古典詩詞吟唱曲譜[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17]邵燕祥.跟葉至善一起唱古詩詞[N].文匯報,2009-7-6,11.
[18]丁志珍.新課改中的朗讀教學[J].文學教育,2008,(9,下):119.
(一)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提出是受“新概念英語”、“新概念作文”的啟示而生發(fā)出來的。尤其20世紀末的“新概念”作文以其“新思維、新表達、真體驗”對傳統(tǒng)作文教學模式產(chǎn)生了沖擊波,它宣示要“探索一條還語文教學以應有的人文性和審美性之路,讓充滿崇高的理想情操、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的語文學科,真正成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學科”。這種新的作文理念啟迪我們的語文教學也應該撥開云霧以還其語言素質與人文素質和諧發(fā)展的廬山真面目。
(二)“新概念語文教學法”是為了克服以往教學的弊端而提出來的,提出這種教法并非全盤否定過去教學法中的優(yōu)質成份。以往的教學法的弊端一言以弊之----教學中目中無人。具體而言就是“三化”,即:閱讀教學程式化,作文教學八股化,口語教學沙漠化。
閱讀教學程式化是指從小學語文開始,我們養(yǎng)成了一套固定程式,那就是分析其中心思想,再分析其寫作特點。教師總是要將教參對文章思想內(nèi)容和寫作特點移植到媒體----黑板上,再讓學生輸入到自己的在腦中,最終傳送到試卷上。
作文教學八股化是指作文教學遠離學生的生活,一味地迎合高考,比如高考流行材料作文的年代,我們就很快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高考作文結構律這東西,即“引、議、聯(lián)、結”。作文教學很少或根本就不關注學生的發(fā)展。
口語教學沙漠化是指以往的語文教學很少培養(yǎng)學生的口才,以至于學生上了高一或在一要講兩分鐘的話,兩股顫顫,幾欲先走。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合作的社會,不能或不善于表達自己見解的人很容易被淘汰出局。
(三)理論依據(jù)這種教法有其理論作為它的支撐點。主體性教育思想是其主要理論依據(jù)。我們知道,主體性是人的屬性,人的活動是一種主體性活動。傳統(tǒng)教育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存在著壓抑甚至摧殘兒童個性發(fā)展的問題。教師、學生的主體性在一定活動(教學)中都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放。教師從機械搬運教參中解放出來,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打碎學習的奴隸的枷鎖,主動參與教學。教師變成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扶助者和導引者,而非某次考試的犧牲者。
二、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見前)
(二)成功性原則
“新”教學法是一種沒有挫敗的教育,只有暫時過不了的語文關口。
(三)自我教育發(fā)展性原則
受教育主體從自在到自由發(fā)展過程。在高一主要是自在發(fā)展,高二則由自在發(fā)展過渡到自由發(fā)展。
(四)實踐性原則
“新”教學法強調(diào)在盡可能多的語言、人文環(huán)境中和諧發(fā)展自己。
(五)新異性原則
教學中極力渲染教與學的個性化的東西。喚醒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學生的個性。
三、“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八觀
(一)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教學觀
1、以語文習得論為中心的教學理論:重感性語料的習得,重語料習得的運用,輕繁瑣的字詞句段解析。講授“含意”的實驗,讓學生補充作文題上“生活是”,結果受試班能用技巧含意的遠遠多于控制班。
2、以教會學生自學語文為主到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為主的教學理論。
3、以生活為語文學習場的教學概念;
4、以“感”、“讀”、“述”、“悟”為主模式的學習語文的教學理論;
5、以發(fā)現(xiàn)并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質、思想素質、人文素質為主的發(fā)現(xiàn)式教學理論;
6、以學生參與教材內(nèi)容選擇的互動性的教學理論;
(二)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閱讀觀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尤其是閱讀經(jīng)典名著的欲望,每期開校用一定時間讓學生互薦名著,以至讀典成風,如《紅樓夢》熱,《水滸》熱。
2、由被動選擇閱讀語材料發(fā)展到主動自擇語料。新教材盡管有兩本,盡管有七十來萬字,但仍不免泥沙俱下,魚龍混雜,因此我們對教材進行大膽的選擇,于我有用者,取之;無用者,棄之,學生主動選擇講解古典詩歌中的優(yōu)秀作品介紹給大家,教師主動選擇書卷氣濃郁的作品給學生閱讀,這種種做法彌補了教材過分穩(wěn)定帶來的弊端,引入活水,共興語文是師生最大的心愿。
3、閱讀教學從繁的語料分析中解放出來,走向重鑒賞重感悟的感性語料積累階段。
面對文質兼美的文章,無論它是感性的,還是知性的,我們都為力主學生復活其“臨場感”,感受作品的美感,接受作品的獨特感,積淀作品的語感。
(三)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作文觀
1、作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谶@種認識,我們的作文訓練不出空題目,大題目,遠離學生生活的題目,盡管高考有所謂考查想象力的題目,我們棄之不用。如上期的生活作文訓練系列,則由感受生活,感悟生活,感知生活構成。
2、重體驗的作文訓練觀。生活是作文之源,善于體驗,才有妙文的可能,因此,我們帶學生訪談了股民,冬游了涼帽山。學生有了體驗,為文言之有物了。
3、文白整合觀。在作文教學中既重語體文的寫作,也重文言的寫作訓練。在學《勸學》后,我們要求用文言表述自己的求學經(jīng),在游涼帽山以后,用三百字的文言寫感受。盡管學生的表述不乏幼稚可笑,如:三百字用了二十五個“之”的,但克服了用文言表述的心理障礙。
(四)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口語訓練
1、口語與書面語同等重要。生活不僅需要書面的表達,也少不了口頭的表達,在學生未來發(fā)展中,口語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書面語。因此口語也應該稱為“課”。
2、在課前三分鐘演講訓練,成語述猜游戲。
3、挖掘教材中口語素材。
4、創(chuàng)造口語運用的情景。
(五)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學生觀
1、每個學生都是可以燃燒的;
2、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世界;
3、每個學生都可以過語文關。
(六)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教材觀
1、補充經(jīng)典文化;
2、補充地方文化;
3、補充時尚文化;
4、學生自編名著互薦集。
(七)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課程觀
1、走近經(jīng)典課,習《聲律啟蒙》,誦儒家經(jīng)典,背唐宋名作,研宋元妙文,論明清章回,究外國名著。
2、時文開講課。每周一節(jié)時文開講課,時文內(nèi)容選自《十月》、《收獲》、《當代》、《新華文摘》等,要求選文要有濃郁“書卷氣”。
3、口語訓練課。課前三分鐘演講。
4、交際訓練課。到華西證券射洪營業(yè)部與股民交談,訓練自己的交際能力。
5、研究性學習課。研讀《成都商報》上的股評文章,采訪股民,并學會從課堂外獲知練能。
6、學月教學法切磋課。每學月或講學法,或研究教法
(八)新概念語文教學法的評估觀
(一)在“真閱讀”中展現(xiàn)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反復的閱讀課文,當然這需要老師在閱讀時的多種手段、方法的指導,但這多種方法指導的核心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多種適合學生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多角度、多層次深入體會文章字里行間的意思。我在教學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時,對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我請本校的美術老師為我畫了一幅關于史鐵生和她母親的畫,突出勾勒了母親的眼神,作為細節(jié),讓學生透過畫面,尤其是當史鐵生喊著:“我活著有什么勁!”母親那種充滿期待的眼神,老師通過圖畫再現(xiàn)情境,讓學生在這種溫馨而具有矛盾沖擊力的場景中,深切地體會到母親對兒子的無私的關愛。與此同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真切體會這種無私的愛子之情,我還讓兩名學生分角色表演,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親身的表演來體會這種情感。在教學實踐中,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二)在“真思考”中喚醒情境
班學生大多數(shù)能歌能舞,模仿能力強、想象力豐富、具有潛在的表演天賦,更具有展示自己表演天賦的熱情。因此在課堂上根據(jù)他們這一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結合教材內(nèi)容,適當運用表演手段來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這樣既能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使課堂形式豐富多樣,又能使學生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保持愉悅的心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授《威尼斯商人》一文時,教師可以給學生分配不同的角色,讓他們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表演天賦和特長,深入地研讀文本,細致地揣摩人物的神態(tài)、心理等,模仿劇中人物的口吻、動作,共同合作,把劇情在課堂中生動地呈現(xiàn)出來,讓全體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了解課文,理解文本。
二、聆聽音樂,感悟情境
當代著名作家王蒙說“一個沒有音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生活,一個不愛音樂的人也算不上完全愛著生活?!币魳拂攘o極限。在語文教學中應適時地加以運用,能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從音樂的感知中產(chǎn)生情感體驗,引起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領悟課文的內(nèi)在美,進而感受人生的美好。同時,音樂也能使學生處于一種放松的狀態(tài),讓他們在良好的心情和環(huán)境中學習,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班學生大多酷愛音樂,在語文教學中適當結合音樂,能夠激發(fā)他們情感上的共鳴,陶冶他們的審美情趣,使其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文本。例如講解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一詞時,可以讓學生先欣賞王菲演唱的《水調(diào)歌頭》這首歌,讓學生在美妙的音樂旋律中去浮想聯(lián)翩,效果自然更好。用音樂去渲染一種情境,關鍵是選取的樂曲要與教材的基調(diào)上、意境上以及情境的發(fā)展上要對應、協(xié)調(diào)。對于班學生來說,盡量要結合他們喜聞樂見的音樂,尤其是適當使用具有濃郁鄉(xiāng)土氣息的民族音樂,會達到更好的收效。比如講解《心中的鷹》一文中,課文導入通過播放容中爾甲的《雄鷹在藍天上飛翔》,則更容易激起他們情感的蕩漾,使他們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種熟悉的意境。
三、朗讀課文,進入情境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毫無疑問,朗讀可以加深班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感知,然后再根據(jù)文章特點讓學生在朗讀中品析,在品析中朗讀,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教學中教師范讀不可或缺,這要求教師本人要有豐富的情感,力求使自己的語言有表現(xiàn)力,教態(tài)有親和力,這樣在朗讀中學生才會更容易受到感染;讓學生朗讀課文同樣重要,但必須進入情境中的角色,不可流于形式,朗讀中要注重語速、語調(diào)、語態(tài)、語氣,使朗讀抑揚頓挫、有聲有色。
例如講解高爾基的《海燕》一文,就要通過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讀出海燕的飛翔時的氣勢,進而理解海燕所象征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先驅者的英雄氣概。在《變色龍》一文中,可以通過讓學生模仿奧楚蔑洛夫每一次審判時的語氣口吻,從而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主人公趨炎附勢、見風使舵的丑陋形象。
四、聯(lián)系生活,感受情境
新課標指出:“應拓寬語文教學和運用的領域”,“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因為生活有多么廣闊,語文世界就有多么廣闊。我們不僅要在語文課上、在教科書中學語文、還要在課堂外,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由于語文課文內(nèi)容的時空差異、學生的閱歷差異等,班學生往往很難與課文情境產(chǎn)生共鳴。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尋找生活中似曾相識的一幕,把課文中所反映的生活場景、表達的感情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經(jīng)歷聯(lián)系起來,進而再去感悟文本。當然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接觸更為豐富廣泛的語文學習資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如在講解《背影》一文中,講到父親為兒子翻月臺買橘子的情節(ji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當年考取內(nèi)地班時,在火車站,父母及親人給自己送別的場面,回憶父母曾為我們做過的令自己感動的事。這樣可以在情感上喚起學生的共鳴,給學生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使他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感同身受。
一、課前準備,運用愉快教學法
預備鈴響過后,師生要準備上課。這種課堂準備,有被動的等候和積極的準備之分。教師可運用有組織的課前準備,比如講故事、猜謎語、播新聞、背古詩、聽音樂、賞畫面等等,使學生進入積極的、興奮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的課前準備活動,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上課狀態(tài),而且交流了一定量的信息,使學生學到了課堂上可能學不到的知識。
二、新課導入,運用愉快教學法
在導入新課時,實施愉快教育,可采用“從前后知識的聯(lián)系導入新課”,“用故事、謎語導入新課”,“設置懸念導入新課”,“借助音像手段導入新課”,“渲染課堂氣氛導入新課”,“使用道具或插圖導入新課”等方法,抓住教材本身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興奮點,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他們不知不覺地進入“求樂學”的氛圍,使學生閱讀課文的主動性、積極性驟然提高,教學效果也自然明顯提高。
上《驚弓之鳥》時,教師開篇就布疑陣:“現(xiàn)在,空中飛著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辦法能把它打下來”學生憑經(jīng)驗紛紛說,用箭射,用槍打,用彈弓彈──至此,老師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但話鋒一轉,說:“可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更羸,卻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聲就把這只大雁射下來了。這究竟是什么緣故呢答案就在課文中。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文,看誰先把答案找到?!庇捎趹夷畹恼T惑,學生立即對課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一種強烈的好奇心理驅使他們主動認真地去讀書、思考,結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課堂教學,運用愉快教學法
一般來說,新課導入后就要進行新知識的學習理解、訓練鞏固、總結提高等過程。在這些過程中,教師仍然要相機運用愉快教學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解決重點、難點和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教材。這就要求老師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學會“自能讀書”,讓學生嘗到“會學”的甜頭,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悅。
四、課程結束,運用愉快教學法
課堂引導是激發(fā)學生課堂學習熱情的基礎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進行相應的引導。但是,在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依舊存在忽略課堂前引導的情況,導致小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不高。對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增加并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前的引導工作[2]。情境教學法作為現(xiàn)階段教學方法之一,能夠將學生拉入學習的情境中,讓學生快速進入角色,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在《神筆馬良》一課教學中,如果不能有效做好課前引導工作,學生對《神筆馬良》學習熱情不足,勢必會影響到小學生的學習效率。相反,如果利用情境教學法做好課前的引導工作,將會讓學生帶著亢奮的情緒走入課堂學習,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3]。在教授《神筆馬良》一文中,可以進行如下的引導:“同學們,你們手上是不是都有寫字和畫畫的筆啊,在前不久老師發(fā)現(xiàn)一只特別神奇的筆,用這個筆畫出來什么畫都能成為現(xiàn)實,你們想不想見一下這只筆的神奇之處啊,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這只神奇的筆都畫出來什么?!蓖ㄟ^簡短的小故事,將學生帶入到學習《神筆馬良》的情境中,讓學生了解有那么一只神筆畫什么都能夠成為現(xiàn)實,再讓學生熟悉這支筆的神奇之處,然后再通過“下面就讓我們看一下這只神奇的筆都畫出來什么”一句話,使教學情境更加深入,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以及對神筆的好奇心,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在語文交際用語中的應用
語文可以說是母語教學,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是學生學習母語的基礎時期,而交際用語教學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項目之一,對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交際能力非常關鍵。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交際用語教學中,還依舊存在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現(xiàn)象,缺乏對小學生的有效教學,使得小學生整體語言交際能力不高,不利于小學生語文學習水平的提高。而將情境教學法應用到小學語文交際用語中之后,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對學生展開語言交際教學,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交際能力有著一定的作用[4]。例如,在《誰的本領大》一課教學中,整個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從幾種動物的角度論述,通過幾種動物的對話來了解到底誰的本領大,引出這一段對話內(nèi)容,主要是受到森林獎勵勛章而引發(fā)的。在這節(jié)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角色扮演情境,對每個小學生進行角色分配,讓學生進行對話,這樣學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來加強相互之間的交際對話,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對換,讓學生體驗一下各個角色的立場,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同時對提高小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也有著一定的作用。
三、總結
1.1主管部門對高職語文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主管部門的普遍思想認為漢語是母語,不必投入過多的教學精力,沒有將語文教學上升到一定的認識高度,更加談及不到語文教學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及民族精神構建的高度。相關主管單位沒有意識到高職學生綜合人文素質的短缺,一味的強調(diào)提升學生的專業(yè)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主管單位的態(tài)度意識,潛移默化的對教師和學生產(chǎn)生著影響,導致了大學語文無關緊要的局面。
1.2缺乏合理的高職語文教材
高職院校的語文教材通常使用的是《大學語文》,但是《大學語文》對于高職院校來講,不能突出專業(yè)特點,教材內(nèi)容側重于對思想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削減了語文課程該有的教學效果。而且,《大學語文》的教授仍然局限于語文知識層面的講授,文化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高層次要求沒有很好的得到重視?!洞髮W語文》實際上是由中學語文教材延伸出來的,是工具化了的語文,導致了《大學語文》教學的文本封閉性,以及教學課堂的自足性,應有的自由伸縮性缺失。致使教師和學生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上,缺失對文化需求的擴展,對審美的遐想。
1.3教師對高職語文教學認知程度低
高職院校是由最初的職業(yè)中專發(fā)展延伸而來,語文教學仍沿用最初的中專院校教學模式,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教學形式授課。學校檔次雖有了提升,但教師教學水平仍處于原有狀態(tài),依然秉承著傳統(tǒng)陳舊的教學觀念,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高職院校語文教師普遍認為大學語文是中學語文的延伸,沒有意識到大學語文是大學教育水平所要求的一種語言文學類課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和豐富的內(nèi)容,有利于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大學語文對人文素質教育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高職語文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應用分析
2.1加強基礎學習
加強基礎學習是培養(yǎng)問題意識的基礎,學生認知結構中必須具備最基本的基礎知識,才能夠進一步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思考和探討,產(chǎn)生疑問并提出問題。為此,在實際具體的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掌握,教師應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拓展信息量?;炯寄艿呐嘤柺钦Z文教學的基礎內(nèi)容,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譬如,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口語、演講和辯論的訓練,以此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可以加強對實用文體的學習,以此提升學生的實用寫作能力。這些方式方法都不同程度的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增強。
2.2創(chuàng)設心理自由的氛圍
創(chuàng)設心理自由的氛圍是問題意識產(chǎn)生的土壤,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有利于創(chuàng)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所以,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舍棄傳統(tǒng)的權威式的課堂教育模式,營造互相交流、溝通、和諧的課堂氛圍,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形成積極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語文教學本質上是一門讓學生敢于表達,善于抒發(fā)自我感情的一項基礎教育,所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和諧的交流環(huán)境,至關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質疑,教師不宜第一時間予以評價或者急于否定學生的觀點,亦或是急于給出準確答案,應該引導學生解答學生的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觀點和意見,教師應予以充分的尊重,對準確、獨到、創(chuàng)新的觀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稱贊,培養(yǎng)學生在抒發(fā)觀點的同時增長知識。
2.3以問導學,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院校教育模式,重專業(yè)輕基礎,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偏低,這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現(xiàn)狀。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依據(jù)實際教學狀況,努力探求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方法。以往的高職語文教學,教師普遍運用讓學生課前預習的方式,但課前預習的方法針對高職教育輕基礎的現(xiàn)狀,很難獲取高效的教學效果。運用以問導學的問題教學法,可以將課前預習方式落實到實處,可以讓學生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產(chǎn)生疑問、提出問題,進一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的,進行有目的地課前預習。
2.4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問互答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難題,因此在高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課堂提問時間,予以學生提問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被動地回答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采用問題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性,積極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自發(fā)的向教師提出質疑,進一步發(fā)揮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調(diào)動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著重強調(diào)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會逐步提出新穎富有挑戰(zhàn)的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此保障課堂教學效率。
2.5教授學生質疑和提問的技巧
教授學生質疑和提問的技巧是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實際教學中學生并不喜歡提問,究其原因是學生不懂怎樣提問,沒有掌握到提問方法和內(nèi)容敘述的要求,所以教師應教授學生一定的提問方式和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具體的做法有:其一,圍繞課題找尋疑點,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審題能力,加深理解;其二,從字、詞、句等方面找尋疑點,語文教材中的詞句有些內(nèi)容比較深刻難理解,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突破詞句難點;其三,對結構的安排、內(nèi)容的選擇提出疑問。
3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