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噜噜私人影院,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888,AV天堂永久资源网,5566影音先锋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傳染病學術會議范文

時間:2023-05-24 17:04:50

序論:在您撰寫傳染病學術會議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第1篇

根據201x年傳染病防治工作要點,擬定本培訓計劃。

1、把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納入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崗位培訓制度中,將傳染病防治知識作為醫(yī)務人員業(yè)務培訓的重要內容,并進行考核。

2、培訓目標:

①醫(yī)務人員應熟悉傳染病法律、法規(guī)、規(guī)范,掌握疫情報告要求,正確填寫報告卡,并按規(guī)范及時報卡。

②熟悉重點傳染病的發(fā)病機制、流行病學知識、臨床表現、診斷學知識診斷、防控措施等,能夠及時發(fā)現疫情,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救治患者,并做好自我防護,防止院內感染。

3、培訓方式:全員培訓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如全院講座、科室講座、醫(yī)務人員自學、參加員外培訓班(如學術會議、學術論壇)、遠程教育等。要充分利用網絡、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手段。

4、培訓內容:

①傳染病防治法律法規(guī),

②傳染病診斷、防治知識,

③突發(fā)傳染病處置,

④傳染病疫情報告,

⑤死亡疾病證明書的填寫,

5、時間安排:3月份全員培訓,7月份崗前培訓,每季度科室疫情管理員培訓。

6、組織管理

感染管理科、醫(yī)務科負責全院傳染病防控培訓的組織管理,安排全院性講座、科室講座或自學的內容,組織參加遠程教育。建立健全培訓檔案,對培訓情況進行考核登記,考核成績納入繼續(xù)醫(yī)學教育和在職培訓管理中,與年度考核,執(zhí)業(yè)注冊等管理制度相銜接。

醫(yī)院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計劃

20xx年衛(wèi)生技術人員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工作中,要重點抓好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肺結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鼠疫、霍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細菌性痢疾、傷寒與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狂犬病、病毒性肝炎(重點為乙型肝炎)等16種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對各級各類的衛(wèi)生技術人員、各級疾病預防與控制機構專業(yè)人員、要逐步建立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長效機制,將臨時性、應急性的培訓模式逐步轉變?yōu)殚L期性、制度化的培訓模式。把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納入住院醫(yī)師規(guī)范化培訓、繼續(xù)醫(yī)學教育、崗位培訓制度中管理,將傳染病防治知識作為衛(wèi)生技術人員業(yè)務培訓的主要內容,并進行重點考核。與獎金掛鉤,

各科室要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做好培訓工作,提出培訓工作的具體要求。

一、培訓目標

在201x年在職衛(wèi)生人員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工作中,重點抓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結核病、鼠疫、霍亂和呼吸道傳染病防治知識的培訓。通過培訓,達到下列目標:

(一)使本院醫(yī)務人員掌握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的發(fā)病機制、臨床表現、診斷與鑒別診斷、醫(yī)療規(guī)范、流行病學知識、醫(yī)療關懷及相關法律、

法規(guī),不斷提高醫(yī)療救治技術,降低病死率,做好自身防護,杜絕院內感染。

(二)使疾病預防與控制機構、輸血科的專業(yè)人員,加強對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的基本知識、流行病學知識、流行病學調查方法、預防控制措施、消毒、隔離、防護等知識和技能,以及相關法律、法規(guī),有效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并做好自身防護工作。

三)使本院衛(wèi)生人員,

掌握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的基本知識、流行病學知識、基本防護措施、疫情報告程序及公眾預防指導原則。

二、培訓對象

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工作要覆蓋各科醫(yī)療衛(wèi)生專業(yè)技術人員和其他從事與傳染病防治工作有關的人員。包括:預防保健、臨床醫(yī)藥護技、檢測檢驗、采供血人員、實驗研究、管理、宣傳教育等。

三、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包括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與艾滋病等傳染病防治有關的專業(yè)知識。

(一)法規(guī)部分

《傳染病防治法》、《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中國預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guī)劃(1998-2010年)》、《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5-2010)》、《醫(yī)院感染管理規(guī)范》(試行)等。

(二)專業(yè)部分

艾滋病、甲型H1N1流感、結核病、霍亂、鼠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呼吸道傳染病等防治現狀;病源學和致病機理;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測、診斷程序和診斷標準及鑒別診斷;傳染病相關疾??;傳染病病人的醫(yī)學管理模式;職業(yè)感染和職業(yè)防護;醫(yī)務人員的社會責任和艾滋病等病人的醫(yī)療關懷;傳染病防治宣傳和健康教育以及傳染病網絡報告等相關知識。

四、培訓方式

全員培訓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如自學、參加專題講座、培訓班、研討會、學術論壇、遠程教育等。培訓重要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組織相關會議時要注意安排艾滋病等重點傳染病防治知識培訓的內容,把培訓作為重點內容。醫(yī)院感染科、急診科

醫(yī)生、社區(qū)科和本院傳染病主診醫(yī)生等直接從事傳染病防治工作的專業(yè)人員采取進修、集中培訓等形式進行培訓。

五、組織管理

按照統(tǒng)籌兼顧、分類指導、逐級負責、注重實效的原則開展全員培訓工作。

第2篇

英文名稱:Poultry Husbandry and Disease Control

主管單位:

主辦單位:廣州華南農業(yè)大學動物醫(yī)學系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廣東省廣州市

種:中文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8-3847

國內刊號:44-1202/S

郵發(fā)代號:46-9

發(fā)行范圍:國內外統(tǒng)一發(fā)行

創(chuàng)刊時間:1982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lián)系方式

期刊簡介

第3篇

自1984年畢業(yè)以來,王貴強教授一直活躍在傳染病醫(y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第一線。他在臨床醫(yī)療救治工作,國家重大公共衛(wèi)生事件處理和衛(wèi)生救援活動,臨床科研工作、教學工作,以及醫(yī)師協(xié)會和醫(yī)學會等各項工作中表現突出。在面對患者時,他總是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對患者高度負責,耐心細致,技術精益求精,受到了患者和家屬的高度評價。

不放過任何一個臨床異常所見

在臨床工作中,王貴強主任善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決臨床疑難問題。他常說,醫(yī)學是經驗醫(yī)學,但不能唯經驗,應該學會在書本中、前人的經驗中和文獻中積累自己的經驗;而正是由于他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結合文獻學習、總結經驗,才能夠多次獨立診斷從未見過的疾病,如“萊姆病”“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等。

1987年,我國學者在黑龍江海林地區(qū)發(fā)現“萊姆病”并進行了報道,王貴強及時了解到該病的特點后作了摘錄。1989年年底,王貴強剛剛研究生畢業(yè)參加工作不久,一位來自大興安嶺地區(qū)的患者,被按照“森林腦炎”收入醫(yī)院,但沒有明顯的神經系統(tǒng)體征,主任查房也認為不像“森林腦炎”。由于王貴強先期曾經看到過萊姆病的相關論文,再加上主任的意見,他立即翻閱讀書筆記,發(fā)現該患者的表現很像“萊姆病”,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通過暗視野顯微鏡觀察到“螺旋體”而確診,針對性應用抗生素終使患者痊愈。

對此王貴強主任回憶說,在整個診治過程中,沒有在該患者身上發(fā)現文獻描述的“游走性紅斑”,但他進一步查閱文獻發(fā)現,個別患者“紅斑”可以很大,可達70 cm×20 cm。根據這個線索,王貴強又在患者身上反復尋找,終于發(fā)現整個前臂就是一個“游走性紅斑”,至此,王貴強主任完整地學習了有關“萊姆病”的臨床特征和治療,對此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嘗到了“求甚解”的甜頭。

在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對自身免疫性肝病,尤其是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還沒有普遍認識。當時,王貴強主任在臨床中遇到一例肝病患者,發(fā)現其ALT升高,膽紅素升高,同時GGT明顯升高而無法解釋。他通過文獻檢索認識了“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采用激素和熊膽膠囊,有效治療了患者。此后,他繼續(xù)關注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診斷和治療,并在全國各地講授自身免疫性肝病,使該病逐漸被認識,使更多的患者得到了明確診斷和有效治療。

在臨床工作中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

大學畢業(yè)后,王貴強被分配到遼寧省阜新市傳染病院工作,當時有大量的肝硬化食道胃底靜脈曲張出血患者因沒有得到及時的外科治療而死亡。王貴強利用在實習期間學習到的三腔兩囊管壓迫止血技術,首次在該院應用,使患者獲得了重生的機會。此后,無論節(jié)假日還是夜間,他常常被病房通知去下三腔管,對此他毫無怨言,反而對能幫助患者而感到快樂。通過大量的實踐,王貴強主任總結出了三腔管應用的技巧,并進行了多項改進,如,在三腔管壓迫時,患者常常難以忍受局部壓迫而放棄治療,導致再次出現出血而死亡。他經過查閱文獻了解到,鼻前庭神經豐富、痛覺敏感,而咽后壁神經相對少,因此首創(chuàng)以15度至30度角牽拉,取代傳統(tǒng)的水平牽引方式,使牽引著力點在咽后壁,減輕了患者鼻前庭壓迫疼痛,使患者疼痛減輕,耐受性增強,令這種救命的辦法更利于被患者接受。

在傳染病院工作期間,肝硬化頑固性腹水是另外一個晚期并發(fā)癥,單純放腹水需要同時輸注白蛋白,花費昂貴,且由于腹腔壓力增加,不利于腎灌注,常常難以控制而發(fā)展為肝腎綜合征等導致患者死亡。王貴強主任根據當時發(fā)表在《實用內科雜志》上的有關“腹水直接回輸治療頑固性腹水”的文章,悉心研究摸索,在醫(yī)院首次開展該技術用于頑固性腹水的治療。通過治療,一方面減輕了患者腹腔內的壓力,減輕了痛苦;另一方面有效提高了血容量,減少了白蛋白和水分流失,增加了腎灌注,獲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王貴強主任常說,做醫(yī)生要通曉病理生理學,要“求甚解”,“知其然,知所以然”。醫(yī)學強調記憶,但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到了臨床實踐階段就容易出現問題,應注重在理解的基礎上給予記憶,并進一步總結,形成經驗。

腎綜合征出血熱(流行性出血熱)在20世紀80年代大流行時,正值王貴強在讀研究生,在導師于丹萍教授的指導下,他開始對此病的發(fā)病機理和臨床治療進行研究,同時參加臨床診斷和搶救治療工作,通過救治大量的病人,學到了內科急重危癥救治的經驗,也體會到了病人的痛苦,這促使他對患者無論貧富貴賤都一視同仁,竭心盡力地對待。

2002年,一位河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因病情危重需要進行肝移植。在等待供肝的過程中,王貴強首次應用拉米夫定進行抗病毒治療,病人最終搶救成功,沒有進行肝移植,至今已經十多年,肝功能仍然穩(wěn)定,可以正常工作。

基礎和臨床科研工作碩果累累

在忙于臨床工作的同時,王貴強主任非常注重抽時間做科研。早在攻讀研究生期間,正值腎綜合征出血熱在我國大流行,年發(fā)病人數達十萬例,病死率3%至5%。王貴強在導師于丹萍教授指導下,通過一系列研究,提出了該病病毒直接作用在發(fā)病中的重要作用,據此強調早期抗病毒治療和針對病理生理規(guī)律進行預見性治療的原則。相關成果編入了診療方案,指導臨床治療。該研究于1994年獲得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在美國留學期間,王貴強主任通過研究T淋巴細胞凋亡信號傳導和樹突狀細胞介導的免疫治療等,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Bak在T細胞凋亡中的重要作用,相關研究以第一作者身份分別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Journal of Biology and Chemistry》和《Cancer Research》等雜志發(fā)表。歸國后,王貴強主任先后主持和參加原衛(wèi)生部臨床學科重點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十一五”傳染病重點專項課題、美國CMB基金、北京市科委計劃項目、國家“863”項目、國家“973”項目等課題15項,150余篇,其中SCI論文33篇。目前擔任美國感染病學會會刊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臨床感染?。┚幬?,系中國大陸唯一的編委;還擔任亞太肝病研究會會刊Hepatology International(國際肝臟病學)雜志編委,另擔任擔任中華醫(yī)學雜志(英文版)等十余種核心期刊常務編委、編委等,并作為多個國際雜志審稿人,如Cytokines,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Protein Identification and Purification等。

同時,王貴強主任還十分重視教學工作。每年投入大量的時間在教學和繼續(xù)教育上,不論是本科生、8年制還是畢業(yè)后的醫(yī)學教育工作,王貴強主任都積極主動地參加。作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導師,已經培養(yǎng)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8人。

普惠患者,大力培訓基層醫(yī)師

自2008年擔任北京醫(yī)師協(xié)會感染科醫(yī)師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以來,王貴強主任多方爭取資金支持,對北京地區(qū)感染科醫(yī)師進行免費全員培訓,連續(xù)組織了四屆北京感染和肝病論壇、繼續(xù)教育學習班四期及周邊區(qū)縣巡講活動等,累計培訓北京及周邊地區(qū)感染和肝病等基層醫(yī)師2600余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層醫(yī)生的水平,為北京地區(qū)感染科醫(yī)師業(yè)務能力的提高作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感染科醫(yī)師分會副會長,王貴強主任負責繼續(xù)教育工作,在分會李蘭娟會長領導下,先后參與組織針對基層醫(yī)師的“蒲公英項目”和“彩虹項目”等,累計培訓基層感染科醫(yī)師36000余人次,提高了全國基層醫(yī)生對慢乙肝抗病毒治療重要性的認識,使廣大乙肝患者受益,降低了肝硬化和肝癌等終末期肝病的發(fā)生。

自2002年王貴強主任擔任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常委兼學術秘書,2009年當選為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他積極參與組織學會的各種學術活動,包括隔年一次的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術年會、病毒性肝炎和肝病學術會議、全國感染中青年學術會議等。

擔任中華醫(yī)學會腎綜合征出血熱學組組長期間,王貴強主任作為大會主席組織召開了全國腎綜合征出血熱學術會議。他還多次受邀參加亞太肝病研究會年會、歐洲肝病研究會年會等國際會議,做專題報告或主持會議。他響應中央政府西部大開發(fā)的部署,作為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西部行”繼續(xù)教育項目負責人,自2004年以來,分別在新疆、廣西、、云南、內蒙古、寧夏、甘肅、陜西等西部省、自治區(qū)組織 “西部行”繼續(xù)教育項目10次,累計培訓西部醫(yī)師3000余人次,大大提高了西部地區(qū)感染病和肝病醫(yī)師的臨床診斷和治療水平,多次受到中華醫(yī)學會的表彰。

在臨床工作中,王貴強主任還痛心地發(fā)現,很多患者由于對疾病的認識誤區(qū)而延誤了寶貴的治療時機,因此,他在臨床實踐中,時刻不忘對患者開展科普宣傳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屬了解疾病過程,積極配合治療,避免“有病亂投醫(yī)”,貽誤治療時機。同時,他還多次在大型健康教育活動中以及通過報刊、電臺、電視臺、網絡等多種媒體的傳播方式,參加科普宣傳教育工作。由于在科普工作中的表現突出,2011年,他成為了北京市首批認證的“北京健康科普專家”。

積極參與公共衛(wèi)生

應急和救援工作

2003年北京SARS流行初始,王貴強主任以傳染病醫(yī)師的敏感性,迅速意識到了該病的危害。他建議醫(yī)院門診和病房醫(yī)護人員在診治發(fā)熱患者時帶口罩,注意個人防護。在北大醫(yī)院出現首例患者時,他積極參加會診和制定治療方案;積極建言獻策,配合院領導設計重新啟用的舊病房樓,用于SARS患者的集中收治,避免了院內感染的發(fā)生。不僅負責SARS主診和會診工作,還承擔著大量普通傳染病重癥患者的救治,因成就突出,獲得了北京市“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的殊榮,他所在的科室,也獲得了北京市“抗擊非典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05年印度尼西亞海嘯發(fā)生后,王貴強主任受原衛(wèi)生部派遣,參加了赴印尼衛(wèi)生救援隊。他利用自己豐富的傳染病防控知識,幫助當地有效進行防疫工作,并診治了大量患者,為國家爭得了榮譽。中國衛(wèi)生救援隊在當地總醫(yī)院開診11天,共接待門診患者1200多人,最多一天接待患者200多人,接近該醫(yī)院日均門診量的三分之一。由于王貴強等中國醫(yī)生的良好聲譽,大量患者慕名而來,請求中國醫(yī)生給予診治。

作為傳染病專家和原衛(wèi)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王貴強教授多次參加原衛(wèi)生部組織的突發(fā)和不明原因疾病的咨詢和甲流、蜱蟲叮咬、超級細菌等公共衛(wèi)生應急工作,受到了原衛(wèi)生部領導的充分肯定。

在2010年發(fā)生的“蜱蟲叮咬事件”中,王貴強主任受原衛(wèi)生部委托,作為專家組成員赴疫區(qū)調研,獲得了第一手臨床數據,為原衛(wèi)生部頒布的《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防治方案》的制訂提供了依據,并作為主要執(zhí)筆人對終稿把關。

作為原衛(wèi)生部衛(wèi)生標準委員會傳染病標準委員會委員,王貴強主任還積極參加國家法定傳染病標準修訂、制訂和審定工作。主持修訂了我國《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參加了《丙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戊型病毒性肝炎診斷標準》《流行性出血熱診斷標準》的制訂,主審多部法定傳染病標準。由于在傳染病標準制訂、修訂和審定中的突出貢獻,2007年,王貴強主任被原衛(wèi)生部衛(wèi)生標準委員會評為“衛(wèi)生標準先進個人”。

作為首屆中華預防學會醫(yī)療機構公共衛(wèi)生管理委員會委員,王貴強主任積極參加公共衛(wèi)生應急的管理工作,為醫(yī)療機構公共衛(wèi)生管理相關工作政策的制定提供技術支持,參加了《公共衛(wèi)生應急手冊》的編寫工作。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期間,王貴強主任作為國家核生化醫(yī)學救治輔助決策系統(tǒng)專家組成員,為奧運期間的安保工作進行技術支持。

采訪即將結束時,王貴強主任對記者說:“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是每一位合格的醫(yī)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能夠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臨床醫(yī)生而去努力的。所謂眾志成城,當我們每一位醫(yī)生都努力進步,恪盡職守,就一定會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醫(yī)療環(huán)境!”

第4篇

一、征文內容

1. 新發(fā)傳染病的防控策略和措施;

2. 重點傳染病流行病學調查、預警預測研究與控制;

3.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病因學研究及干預控制;

4. 傷害流行病學及行為、心理障礙與疾病研究,精神衛(wèi)生研究;健康教育與促進;

5. 分子流行病學與疾病控制;

6. 流行病學研究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

二、征文要求

未公開發(fā)表的論文,字數不超過3000字,附800字以內摘要,用Word文檔打??;要求論據充分、觀點明確、內容真實;首頁寫明題目、作者單位(加蓋公章)、姓名、聯(lián)系電話、通訊地址、E-mail。稿件請于2008年6月30日前(同時發(fā)電子郵件)寄至上海市預防醫(yī)學會辦公室(上海市中山西路1380號,郵編:200336)。電話:62758710-1323,聯(lián)系人:李凡,電子信箱:fli@scdc.省略。

三、論文排版具體要求

1. 論文標題(第一行):三黑字體,居中排。

2. 姓名(第二行):小三楷字體,居中排。

3. 作者單位、郵編及通訊地址(第三行):小三楷字體,居中排。

4. 關鍵詞:需列出3~4個關鍵詞,小三楷字體。

5. 正文:五號宋字體。文中所用計量單位,一律按國際通用標準或國家標準;并用英文書寫,如km2,kg等。文中年代、年月日、數字一律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6.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4字用五黑居中。文獻著錄格式如下:

著作: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名,出版年份,起頁-止頁.

期刊:作者姓名.文章名.期刊名,年份,卷(期):起頁-止頁.

如有2個以上作者,作者間用逗號分開。

7. 作者簡介。請在參考文獻之后附作者簡介?!白髡吆喗椤庇梦搴谧煮w左起頂格排,后空一格,接排簡介內容。作者簡介內容50字左右,包括姓名、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務職稱、專業(yè)領域、地址、郵編、電話、傳真、電子信箱等。

8. 論文文字和格式務必符合本通知要求,否則,將會影響文章的收錄。

四、征文截止日期:2008年6月30日。

第5篇

【關鍵詞】 乙肝病毒;熒光定量 PCR;HBV DNA

The correlation studies about detection of DNA content and immunological markers in hepatitis B patients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HBV DNA level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nd immunological markers in common code. Methods 500 serum samples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ors and 100 healthy controls were collected,the HBV DNA level were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FQ-PCR)and immunological markers of hepatitis B viru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Results There were differences in level of HBV DNA among each group(P

【Key words】 Hepatitis B virus;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HBV DNA

目前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檢測方法主要有 ELISA 法檢測免疫學血清標志物和熒光定量 PCR 法檢測 DNA。ELISA 法主要檢測 HBV 血清標志物,即乙肝五項(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反映病毒的表達水平,也間接地反映了病毒復制水平,在乙型肝炎的病因分析、疾病進程和預后判斷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臨床診斷、治療、分析和判斷 HBV 感染者病程及傳染性的重要依據。熒光定量 PCR 法檢測的是體內病毒的拷貝數,具有高度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并且重復性好、檢測范圍寬,其目的主要是判斷目前患者病毒復制程度的大小、傳染性大小,尤其在判斷乙肝的轉歸以及用藥前后的療效判斷上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是重要的抗病毒治療用藥指征之一。

本研究就以上兩種方法對 HBV 檢測結果進行分析,以探討 ELISA 法與 PCR 法檢測結果的相關性及不同的臨床意義,從中了解乙型肝炎感染情況,為臨床判斷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和療效觀察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間吉林省醫(yī)院住院及門診乙型肝炎患者 500 例,其中男 334 例,女166 例,年齡 10~70 歲,診斷符合 2000 年9月西安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所定的標準[1]。同時收集 100 例乙肝病毒標志物全陰性的健康體檢者血清標本作為對照組。根據檢出的常用模式將研究對象分為 10 組,見表 1 的分組欄(每組中的項目均為陽性)。

1.2 試劑與儀器 ELISA 檢測試劑由上??迫A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HBV DNA含量檢測試劑盒由深圳匹基生物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提供。羅氏熒光定量 PCR 儀 LightCycler。

1.3 實驗方法 HBV DNA 含量檢測及乙肝病毒感染血清學標志物檢測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要求進行。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 SPSS11.0 統(tǒng)計軟件統(tǒng)計分析,HBsAg(+),HBeAb(+),HBcAb(+)組與其他各組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通過χ2檢驗發(fā)現 HBsAg(+)、HBeAb(+)、HBcAb(+)組患者血清 HBV DNA 陽性檢出率明顯高于除 HBsAg(+)、HBeAb(+)、HBcAb-IgM(+)組以外的其他各組(P

3 討論

實驗結果表明,HBsAg(+)、HBeAg (+)、HBcAb(+)組患者血清 HBV DNA 的陽性檢出率最高,為91.8%,經統(tǒng)計學處理與其他各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180例 HBsAg(+)、HBeAb(+)、HBcAb(+)組患者血清HBV DNA 陽性檢出率為 38.3%;57例 HBsAg (+)、HBcAb(+)組患者血清 HBV DNA 陽性檢出率為 59.7%,這一結果說明 HBeAg陰性、HBeAb 或 HBcAb 陽性者仍可以有 HBV DNA 陽性檢出,提示患者體內仍有 HBV 存在或復制,故 HBeAg 的消失,HBeAb 或HBcAb 的出現并不能代表病毒停止復制或病情好轉,只能說明復制水平的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與 HBV 發(fā)生前 C 區(qū)基因突變或機體發(fā)生特異性的免疫耐受有關[3]。

31例 HBsAb(+)患者中 HBV DNA 陽性率為 9.7%,其原因可能為:長期多次反復小劑量接觸 HBV未見或少見發(fā)病,出現 HBsAb(+),但體內仍可存在低拷貝的HBV 顆粒;或者存在其他 HBV 血清學亞型感染[4]。

陰性對照組也檢出8例 HBV DNA陽性,檢出率為 8.0%,其原因可能是:①HBV 發(fā)生前 C 區(qū)基因突變或機體發(fā)生特異性免疫耐受有關。②HBsAg 確已清除,但 HBV DNA 仍持續(xù)存在[5]。③ PCR 方法存在假陽性。

綜上所述,FQ-PCR 和 ELISA 兩種檢測方法具有良好的相關性和互補性。長春市的 500例患者各模式分組中HBsAg(+),HBeAb(+),HBcAb(+)組患者血清 HBV DNA 陽性檢出率和含量明顯高于其他各組。HBeAg 和 HBV DNA 陽性檢出率有較高的一致性。

參 考 文 獻

[1] 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試行)(2000 年西安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 中華傳染病雜志,2000,8(6):324.

[2] 丁柳,劉麗,雷學忠.5600 例血清標本乙肝病毒 DNA 定量與免疫學標志物檢測的對比分析. 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6,37(2):313.

[3] 朱傳武. HBV 前 C/C 基因變異與宿主 T 細胞免疫的關系.國外醫(yī)學免疫學分冊2001,24(6):289.

[4] 朱艷賓,劉增佑.乙型肝炎孕婦早期血清 HBV DNA 含量與胎兒宮內感染關系研究.河北醫(yī)藥,2008,30(12):1928-1929.

第6篇

【關鍵詞】安福隆聯(lián)和鱉甲軟肝丸;代償期肝硬化

早期肝硬化是指肝實質廣泛破壞,彌漫性肝纖維增生,被分割的肝細胞團呈不同程度的再生及假小葉形成,是各種慢性肝病由肝纖維化向肝硬化發(fā)展的早期階段[1]。鱉甲軟肝丸主要成分:醋制鱉甲、山藥、雞內金、丹參、山桂等,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功效。遼陽市傳染病醫(yī)院自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采用安福隆聯(lián)合鱉甲軟肝丸治療代償期肝硬化68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68例代償期肝硬化均為本院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住院病歷,診斷均符合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硬化的診斷標準[2]。其中20例為乙型代償期肝硬化的患者,48例為丙肝代償期肝硬化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3例中、男25例,女10例,年齡25~65歲。對照組35例中,男25例,女10例,年齡22~65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及病程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患者用安福隆(天津華立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00萬U隔日肌內注射1次,同時服用鱉甲軟肝丸(本院生產)40粒,3次/d;對照組患者用安福隆(天津華立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300萬U隔日肌內注射1次。兩組均以6個月為1個療程,其他治療措施兩組相同,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均檢測肝功、彩超檢測門靜脈、血流動力學、HA、LN、ZV-C、PCⅢ。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用(x±s)表示,使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2.1 療效判定標準 臨床痊愈: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肝功能、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恢復正常,肝門靜脈、脾厚值縮小;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肝功能、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比原值下降≥50%;有效: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肝功能、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比原值下降≥30%;無效: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或加重,肝功能、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未下降或上升。

2.2 兩組治療后綜合療效比較 治療組臨床治愈及顯效共24例(72.73%)、有效6例(18.185%)、無效31例(9.04%),總有效率90.91%;對照組臨床治愈及顯效共22例(62.86%)、有效6例(17.14%)、無效7例(20%),總有效率80%。治療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變化比較(x±s)

組別例數時間ALT(U/L)ASTGGT

治療組33治療前108.5±2.985.6±6.369.3±8.8

33治療后39.4±6.5*#30.2±4.5*#32±5.1*#

對照組35治療前109.8±6.884.2±3.958.7.9±10.3

35治療后46.3±6.2*39.5±5.7*39.4±5.8

注:與本組治療前后比較*P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纖維化指標的變化(μg/L x±s)

組別例數時間LNHAZV-CPCⅢ

治療組33治療前410.7±98.2331.3±76.8226.4±49.1249.8±54.6

治療后198.3±43.5.5*153.6±33.3*102.4.±21.4*#144.1±36.5

對照組35治療前399.6±87.88328.2±75.4240.1±43.6265.1±55.2

治療后239.4±69.3197.4±43.6168.3±28.4189.2±42.3

注:與對照組比較**P

表3

治療前后門靜脈、血流動力學變化(x±s)

組別例數時間D(cm)V(cm/s)&(ml/min)

治療組35治療前1.42±0.1517.38±5.691870±601

治療后1.32±0.1612.28±3.81*1158.±513#

對照組33治療前1.41±0.2418.24±5.171795±689

治療后1.31±0.1813.21±43.6*1051±608 #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3 討論

研究表明:肝纖維化是肝硬化發(fā)展的重要中間環(huán)節(jié),肝纖維化是肝損傷的持續(xù)存在,組織增生反應時由于(ECM)細胞外間質合成,解與沉積不平衡引起的病理過程,直接測量ECM成分的降解產物能監(jiān)測肝纖維化的程度[3],早期治療阻斷肝纖維化進展、防止代償期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償期意義重大。現代臨床與基礎研究已證實慢性肝病肝纖維化及早期肝硬化是可以逆轉的。肝纖維化、肝硬化治療包括病因治療、抗纖維化及對癥治療三個方面。

重組干擾素α-2β(安福隆)是由攜帶有人白細胞干擾素α-2β基因質粒的重組假單孢菌生產,活性成分為羥乙基淀粉-40、氯化鈉、枸櫞酸磷酸氫二鈉、甘露醇、吐溫-80,本品不含防腐劑及血液提取成分。不僅具有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調節(jié)作用,通過改善肝小葉和門靜脈區(qū)炎癥和減輕肝臟組織壞死程度,間接抑制肝纖維化的形成[4]。

鱉甲軟肝丸主要成分:醋制鱉甲、山藥、雞內金、丹參、山桂等,有活血散瘀、軟堅散結功效。在治療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具有保護肝細胞,改善血清蛋白代謝,降低血清HA、PCⅢ作用。作用機制可能是改善肝內循環(huán),控制肝細胞炎癥反映,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膠原的降解,調節(jié)免疫功能等作用,從而達到抗纖維化目的.

本文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HA、CN、ZV-C、PCⅢ、門靜脈內徑、血流量值下降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鱉甲軟肝丸聯(lián)合安福龍可明顯改善肝臟炎癥,抑制肝纖維化[5]。

參 考 文 獻

[1]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酒精性脂肪肝病診斷標準.

[2] 2000年西安第十次全國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術會議.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肝臟病雜志,23,11(2):12.

[3] 陸倫根,曾民德.肝纖維化的免疫發(fā)展機制和治療鑒略(3).肝臟,2004,9(9):40.

第7篇

關鍵詞乙型黃疸性肝炎療效臨床研究

黃疸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導致血液中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普遍發(fā)黃的癥狀,當血液中的結合膽紅素與非結合膽紅素濃度高于2~3mg/dl時,皮膚、黏膜和眼球鞏膜發(fā)黃的癥狀肉眼便可辨別[1]。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急性黃疸性肝炎患者48例,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和單純西藥治療的患者進行療效比較,現總結如下。

資料與方法

本組48例,男29例,女19例;年齡19~80歲,平均41.5±6.3歲;平均病程4.1±1.2年;所有患者經西醫(yī)診斷均符合2000年第6次西安全國傳染病寄生蟲病學術會議修訂的慢性黃疸型乙型肝炎的診斷標準[2]。中醫(yī)辨證分型標準屬中醫(yī)學“黃疽”、“陽黃”范疇[3]。48例患者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鞏膜、皮膚黃染和肝功能異常,男性患者中多半有酗酒史。將48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及對照組各24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保肝常規(guī)西藥治療,包括維生素B,維生素C、甘利欣等。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自擬退黃湯。該方組成:赤芍60g,茯苓30g,丹參30g,川芎10g,茵陳20g,蒼術15g,藿香6g,澤瀉15g。日1劑,水煎兩次,取汁400ml,早晚各1次,飯后半小時口服。兩組療程均4周。

療效判斷標準[3]:①顯效:癥狀消失,肝脾恢復正常或回縮,無壓痛及叩痛,肝功能復常,以上各項指標穩(wěn)定6個月以上;②有效:癥狀明顯減輕或消失,肝脾大穩(wěn)定不變,無明顯壓痛及叩痛,肝功能檢查恢復正?;蜉^治療前異常值下降50%以上,以上各項指標穩(wěn)定3個月以上;③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

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

全部患者經1個療程治療后,治療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討論

黃疸性肝炎主要是肝、脾之氣不舒,或過食肥膩甘甜造成,濕邪阻滯中焦或瘀血等阻滯膽道.以致膽汁不循常道,溢于體表肌膚等而發(fā)黃[4]。清利濕熱,利膽退黃是治療本病的常法,在常規(guī)清熱化濕治療法中,酌情加用解毒、涼血、化瘀之品。以此為基礎,加入清利涼血活血方藥中,從而自擬退黃湯,方中赤芍重用,可入肝經而達涼血活血、清熱退黃的目的;茯苓既能利水滲濕又可健脾,有防止全方寒涼傷中的作用;用丹參可助赤芍活血祛瘀,且能涼血;川芎既能活血又能理氣,有“氣行則血血行”之妙;茵陳、澤瀉清熱利濕;蒼術、藿香燥濕。諸藥合用使氣血調暢,血分濕熱疫毒得除,從而達到治療黃疸的目的,方中有健脾之藥,祛邪而不傷正,因此又無寒涼傷中之弊。本組資料顯示,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在西藥基礎上加服自擬退黃湯治療慢性乙型黃疸性肝炎在改善癥狀、肝功能等方面均優(yōu)于單純使用西藥,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彭祖春.中醫(yī)藥治療黃疸性肝炎48例療效觀察[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0,6(6):53-54.

2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學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