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31 15:07:45
序論:在您撰寫青少年心理問題建議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健康 元認知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信息資源和物質資源固然很重要,但最核心的還是在于人才的資源??偫碓浱貏e指出,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關鍵是看這個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而青少年群體是我們國家未來棟梁之才,是非常重要的群體。但青少年時期同時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發(fā)展變化最大的時期,健康的范疇已經擴大,需要恰當?shù)囊龑АTJ知是心理學新興的研究領域,但它對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對此,筆者從元認知理論角度分析,為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的構建提出些建議,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
1 青少年身心健康標準的范疇擴大
長期以來,人們對“健康”的理解主要局限于機體的生理方面。無論是學校、老師、家長還是青少年本人,對健康的關心也都集中于在青少年身體發(fā)育方面的一些生理指標上,如身高、體重是否標準,身體是否殘疾等。至于青少年在心理方面是否健康,往往為大家所忽視。但近年來,有關中學生心理障礙問題日益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心理方面的健康問題也就逐漸為人們所關注了。今天的“健康”概念也不再局限于純生理學范疇,而是拓展到心理學范疇,也不只是沒有疾病,而更注重健全。正如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指出的那樣:“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虛弱,而且指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在內的健全狀態(tài)即為身心健康?!倍^心理健康,確切的說就是指一種持續(xù)的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況,個體在這種狀況下能具有良好的適應,充分發(fā)揮身心潛能,而不僅僅是沒有心理疾病。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筆者總結國內外專家的一些觀點,歸納了當今世界的青少年面心理健康標準大致主要為以下七點:
①智力發(fā)育正常,一般是指智商(IQ)大于等于80。②心理特點與生理年齡基本相符。③能正確地全面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④有較強的意志力和一定的抗挫折能力。⑤情緒穩(wěn)定愉快,懂得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⑥善于與人交往,能與他人合作,具有一定得團隊精神。⑦有較強的社會環(huán)境適應能力。
所以,只有生理和心理雙方面都健康的人才真正符合身心健康的標準。
2 當前青少年身心健康狀況并不樂觀
我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燕國才教授曾說過:“心理素質好似一個人的脊柱,如果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質,那么一個人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比绾芏啾毁潪樯裢暮⒆映砷L的實例,的確,他們從小就有高于一般人的智商。但據(jù)一些專家多年跟蹤研究,得出結論表明并不是每一個超常兒童最終都能成功,大多數(shù)當年所謂的超常兒童往往到了成年后反而默默無聞,甚至一些人由于前后心理反差大而一蹶不振。只有那些心理素質好的最終獲得了成功。又比如籃球運動員姚明,他雖然身高有優(yōu)勢但是他早期耐力和投籃準確率其實都很一般?,F(xiàn)如今他通過多年努力,最終成為中國人在NBA的驕傲,這靠的是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和過硬的心理素質。這些事例讓我們知道,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多么重要!
然而也有一些事例讓我們心痛。幾年來,因各種心理問題引發(fā)的不良事件也常見諸于媒體報道中。中學生因厭學離家出走,高三考生因自覺壓力大跳樓自殺;一位中學生甚至只因嫌母親嗦就殘忍殺害了母親。最大的浪費就是人才的浪費。這樣一些痛心事件的發(fā)生不僅讓我們扼腕嘆息,更給我們再度敲響了警鐘:如果只重視知識的學習而不重視青少年心理和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就會導致青少年種種嚴重問題的發(fā)生。
3 青少年心理困惑產生的原因多元化
青少年還處于樹立理想、增長知識、增強才能、培育情感、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恰逢各類矛盾碰撞、沖突最激烈的時期。[1]P19-20這種各種矛盾和困惑是來自多方面的。
首先,自身主觀的因素。正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也是人生的轉折階段,他們的身心、思想正處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從幼稚逐漸過渡到成熟,自我意識在增強。青少年期雖然身心發(fā)展較快,但他們的思想并沒有完全成熟,缺少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對社會的認識能力、辨別是非能力還不強。這就容易產生各種問題行為,甚至是心理健康問題。
其次、家庭的因素?,F(xiàn)在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們有時過多地關心孩子社會競爭力部分,提出“不輸在起跑線上”口號。他們把自己相當大的心血和期望傾注于孩子的身上,將自己由于種種原因而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加負于孩子。家長們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培養(yǎng)孩子,但是如果不注重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所學的知識就不能發(fā)揮很大的作用反而讓愛成為一種沉重的心理負擔。
再次,學習任務的因素。當前中國學生所面臨的考試及升學壓力可以說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盡管各大高校已在逐步擴招,但我國高中、高校招生的人數(shù)與畢業(yè)生的人數(shù)之間存有的差距使中、高考仍然是無形的指揮棒,分數(shù)仍然是衡量學生的重要標準。為了讓自己孩子在同年齡段的孩子中脫穎而出,很多家長選擇讓孩子在課余時間進行諸如奧數(shù)、星級英語等各種各樣的培訓班。青少年沉重的學習負擔就可能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很多學生因此因為陷入痛苦的惡性循環(huán)中。他們的心理壓力一方面來源于他們對學習現(xiàn)狀的不滿和社會氛圍中不恰當?shù)谋容^。一方面學生有時無法認清學習的真正目標,過分注重分數(shù),體會不到學習的初衷和興趣。那么在重壓之下,當一部分承受不了這些心理壓力的青少年,就可能會表現(xiàn)出消極情緒和反抗情緒,甚至采取極端消極的行為。
另外,客觀環(huán)境的因素。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逐漸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獨生子女群體,從某些方面來說,獨生子女比多生子女更以自我為中心,更難被管理和教育。在人際關系方面主要是同輩關系相對單一易產生困惑。同時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強,使他們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容易形成各種問題行為和心理健康問題。
除此以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網絡科技的沖擊,多元文化的沖撞,讓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變化。他們的自我意識、法律意識、知識面也都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在這一過程中,也容易產生心理的困擾。[2]P53-54
各種心理問題困擾著青少年,元認知是當前心理學尤其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熱點之一,它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利用元認知理論對認識自我、情緒調節(jié)、人際關系、社會適應、改善學習等方面有顯著的幫助,從而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 元認知對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有著重要作用
4.1 元認知的基本含義
元認知是近年來在國內外心理學類刊物上出現(xiàn)的一組出現(xiàn)率很高的新概念。元認知這個概念是美國發(fā)展心理學家約翰?弗拉維爾在20世紀70年代在他的《認知發(fā)展》書中提出的。它包括了認知主體對自己心理狀態(tài)、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等各方面的知識和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jiān)控和調節(jié)等諸多內容。近幾十年來,國內外許多研究者們圍繞元認知理論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元認知逐漸成為當前心理學尤其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熱點之一。約翰?弗拉維爾將元認知定義為反映或調節(jié)認知活動的任一方面的知識或者認知活動。他所指的元認知含義是個全對自己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意識和對知識的了解,即對認知的認知。約翰?弗拉維爾還提出元認知可以被概括為個人因素、任務因素和潛在的策略因素。元認知技能的核心是強調個體的自我意識,如自我認識、自我指導、自我檢驗、自我調控等?,F(xiàn)代健康的概念范疇已經不再局限于純生理學范疇,而是拓展到心理學范疇。筆者認為元認知理論中的這種自我意識也是未來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質之一。所以元認知理論對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4.2 元認知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
元認知理論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影響不可忽視。根據(jù)上文提到的心理健康的標準,我們可以了解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發(fā)生在認知方面尤其是在對自我人際關系、學習等領域的認知水平上。
由于元認知與自我認識程度密切相關。若一個人沒有健康的自我認識是很難成功的。所謂健康的自我認識,就是能正確認識自我,利用元認知理論,我們要學會看清自己,既能接納自己的長處又能接納自己的短處,并根據(jù)自我認識水平對當下的包括人際交往、學習等方面進行妥善處理,并在這個基礎上規(guī)劃好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元認知與青少年人際關系的發(fā)展密切相關。人際關系即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關系。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人們主要生活情境就是學校。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逐漸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獨生子女群體,獨生子女群體在人際關系方面主要是同輩關系相對單一,就容易產生人際方面的困惑。筆者同時認為缺乏交往對青少年除了認知水平外,對其情緒健康發(fā)展也是不利的。人類的情感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是個體對客觀與現(xiàn)實的態(tài)度的體驗。情緒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一定條件下,情緒會對人的思考和行為活動產生很大的影響。青少年時期是個體情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處于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情感豐富,好勝心強,情緒、情感變化急劇且易“心境化”,心境是一種比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狀態(tài)。[4]P44-45青少年情緒一旦產生就會在以后較長時間內對個體情緒發(fā)生影響也容易感情用事。如果青少年不能很好的認清自己控制情緒就不利于與他人相處。所以人際交往中積極、全面、正確的認知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因此,從元認知這一角度來對青少年的社會交往加以指導的話首先要調整認知的結構,增強其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青少年通過元認知理論可以對自己作深入的自我認識,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和情緒特點,以便在與別人交往中意識到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從而達到相互理解,友好相處,改善人際關系。
元認知與青少年的學習策略的選擇密切相關。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學習其實是一個建構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儲存有組織的信息,并將教師教授的知識轉變?yōu)橛杏玫闹R、技能。元認知是參與影響這一建構過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已經不僅僅是對所學材料的識別、加工、理解的認知過程而已,同時也是對該過程進行積極監(jiān)控、調節(jié)的元認知過程。[3]P107-109所以青少年應該意識到學習不單單是為了出色的成績,更要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策略,使自己成為一個策略型的學習者。一個元認知高水平的學習者會隨時對學習進行自我調節(jié),這是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在真正懂得學習的目的和方法后的青少年在面臨繁重學習壓力時也會更加坦然了。同時元認知能通過影響個體情緒反映到學習領域的另一種方式是自我調控,這種調控就是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對自己的情緒活動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以做出適當?shù)那榫w反應。例如,當一個中學生雖然學習非常努力,但學習成績卻總是差強人意,也許他一時都會感到情緒低落,但是若這個中學生能找出學習成績不佳的原因并解決它從而取得進步。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他就會從原先的消沉中振作起來,總結經驗與教訓,抓住自己的缺點加以改正,揚長避短從而抱著一個平和的心境完成日后的學習任務。所以,一個學生如果其元認知水平較高,相應的他的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測、自我調控的能力也較強,他的情緒也必定更健康穩(wěn)定。所以筆者認為元認知理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優(yōu)化和情緒問題的處理有顯著的功效。因此,要通過恰當?shù)囊龑Т龠M青少年元認知水平的提高。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人才,對自我認知的認知能力又是未來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質之一,所以提高青少年的元認知能力是掌握運用學習策略、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健康的情緒和情感以及改善人際關系的重要途徑。所以,元認知理念對如何引導和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盧家楣,賀雯.青少年心理與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9-20.
[2]李峻峰,李艷萍,吳光華.網絡時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學術月刊,2008,2:53-54.
[3]王艷紅,原曉林.元認知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15(2):107-109.
“紅鈴鐺”社區(qū)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位于南昌市東湖區(qū)公園街道上營坊社區(qū)內,依精致的市民休閑廣場建設,環(huán)境優(yōu)雅。咨詢廣場設置“怡心石凳”,廣場綠蓋如蔭,置身其中,心懷釋然。紅鈴鐺心理咨詢中心設置于廣場東側,鏤格窗欞,幽篁叢植,門廊高古,令人忘憂。中心根據(jù)需要分展示區(qū)、咨詢區(qū)、辦公區(qū),墻面環(huán)境營造簡潔、雅致、一目了然,為心理求助者及社工營造出一種恰到好處的交流環(huán)境。
一、“紅鈴鐺”社區(qū)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運作方式及特點
運作方式:“紅鈴鐺”社區(qū)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是一個不設圍墻、不釘門坎的面向廣大青少年及家長的純公益心理服務基地。我們本著“去標簽化”的思路,心理求助者混跡在普通人群中,隨來隨去,可參與、可旁觀,不必帶著思想包袱,盡可放下費用之憂。所以,該巷被市民親切地稱為心理義診的“跳蚤市場”,北湖邊上的“心理角”。
二、咨詢活動的主要方式
A、廣場咨詢模式——心理“逢六逢”。
1、專家講座。每周六上午,我們組織專家就青少年早戀、網癮、厭學、自閉等問題在廣場進行演講,提出科學的解決辦法。臺下觀看演講的以附近的市民居多,他們可以邊晨練、邊聊天、邊聽講座,所以特意前來的青少年家長或者青少年可以混跡在普通人群中參加這種開放式的講座。
2、心理傾詢。在專家講座的同時,青少年家長可以帶著各自在子女教育方面的問題、困惑和經驗,進行家長之間的自發(fā)性互動交流。同為人父母,憂喜更相知。所以,家長之間的傾訴與交流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B、援助中心咨詢模式
1、綠色心門咨詢。青少年或者家長有心理方面的煩惱和壓力還可以走進心理援助中心和我們的心理援助志愿者或心理咨詢師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和傾訴,直到來訪者心理煩惱和壓力消減為止。
2、熱線咨詢——12355心理咨詢熱線。除了面對面的見面式咨詢外,如果青少年或家長鑒于隱私等各種原因不方便和我們的志愿者見面,我們在心理援助中心還開通了12355心理熱線咨詢,以悄悄話談的方式,為家長及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導及建議,難點問題由紅鈴鐺志愿者聯(lián)系專家進行咨詢、解答。
C、專家咨詢模式
綠色心門咨詢和12355熱線咨詢只能解決一般性的心理問題,如果經過我們志愿者和咨詢師的前期篩選認為求助者的心理問題或其心理狀況達到一定程度,中心將派出心理專家對其進行一對一的心理治療。
D、合作單位服務模式
如果經過心理專家診斷,認為求助者需要進行更為專業(yè)的心理康復,我們將建議求助者前往中心的合作單位接受專業(yè)服務。
E、廣場咨詢模式和援助中心咨詢模式已經打破了傳統(tǒng)咨詢服務的“神秘”與“門坎”,有效地解決了心理學上的標簽效應,探索了一條心理咨詢如何“去標簽化”的新方式。因而“紅鈴鐺”心理小巷的服務活動具有顯著的“寬容性”與“互動性”。
專家、學者 專家、學者
紅鈴鐺哥哥(姐姐) 紅鈴鐺姐姐(哥哥)
困惑家長、青少年 困惑家長、青少年
有經驗家長、青少年 有經驗家長、青少年
專家、學者 紅鈴鐺姐姐(哥哥)
紅鈴鐺哥哥(姐姐) 有困惑的家長、青少年
有困惑家長、青少年 有經驗的家長、青少年
有經驗家長、青少年 專家、學者
專家、學者 有困惑的家長、青少年
紅鈴鐺哥哥(姐姐) 有經驗的家長、青少年
三、紅鈴鐺社區(qū)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人力資源構成
該中心人力資源構成包括:紅鈴鐺心理援助志愿者、紅鈴鐺心理援助咨詢師、紅鈴鐺心理援助專家和心理援助中心專職社工。
1、紅鈴鐺心理援助志愿者、紅鈴鐺心理援助咨詢師、紅鈴鐺心理援助專家全部由招募產生。目前,中心共有心理援助志愿者120人,有資質的心理援助咨詢師60人,心理援助專家20人。
2、心理援助中心專職社工由中心招聘,每月支付一定的工作經費。
四、紅鈴鐺社區(qū)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傳播平臺
1、報刊專欄。我們正在與南昌晚報進行商討開辟“紅鈴鐺社區(qū)青少年心理援助中心”專欄,定期心理援助中心活動消息和心理“逢六逢”講座主題,便于市民知曉各項活動。
2、“綠色心門”形象宣傳冊。通過向市民發(fā)放宣傳冊,讓大家知曉中心的運作模式和服務項目,拓展服務人群。
首先是家庭方面。家庭作為個人生活的基本單位,對青少年成長的影響可想而知,而家庭容易誘發(fā)地青少年心理問題從兩方面來分析:一是教育方式的缺陷,我國大部分孩子從小都是在家長“好好學習”的教導下長大,除了日常上學,周末還要參加各種輔導班,家長迫于社會競爭壓力往往只關注孩子的成績,而忽視其心理情緒方面的訴求;二是家庭教育觀念滯后,有些家長局限于傳統(tǒng)的“體罰式教育”,不懂得賞識教育的優(yōu)勢,經常放大孩子的缺點而忽視孩子的優(yōu)點。
其次是個人方面的原因。埃里克森提出,青少年時期自我同一性的確立可以有效防止社會角色的混亂。青少年開始思考自己是誰,自己活著又是為了什么,開始從客觀的方面來認識自己,但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現(xiàn)身心危機。青少年普遍有著強烈的獨立意識,要求擺脫別人的安排和束縛,然而現(xiàn)實往往事與愿違,最終還是要依賴他人,甚至小小的挫敗都會使他們產生自卑感。青少年在理想中將自己規(guī)劃為什么事都能處理,不用依靠父母,然而現(xiàn)實的自己卻是離開了父母連最基本的溫飽都是問題,這種現(xiàn)實和理想的差距使青少年倍感困惑,調適不好就會產生心理矛盾,甚至覺得沒有人能懂自己。
最后是社會層面的原因。這一層面的主要問題是青少年的社會化問題,這也對青少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要特別注意這一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的青少年社會化偏差問題,例如不良的社會環(huán)境氛圍對青少年社會化的不利影響,像是網上各種不健康的文化容易造成青少年的道德感弱化,各種游戲又容易讓青少年沉迷其中,在虛擬中失去自我,甚至出現(xiàn)個體社會角色的混亂;再如我國青少年心理咨詢機構還不是很普遍、特別是在社區(qū)有很大的欠缺,包括青少年家長在內的很多人還對此缺乏知曉度,一度表現(xiàn)為認為找心理咨詢師是病態(tài)的表現(xiàn),這都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阻礙。
依據(jù)上述的三個維度,我們也應至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研究符合干預和解決青少年的心理問題:
第一個方面就是從家庭入手,建議家長要跟青少年子女之間多溝通,要站在子女的角度去換位思考一些問題,最好有固定的交流時間,并且經常參加一些親子活動,從而和子女建立友好、平等的關系,適時改變一下原來陳舊的思想,減少親子間的隔閡和代溝,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huán)境。
第二個方面是從青少年自身入手,但由于青少年自身還處在容易產生自我同一性混亂的階段,其要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還離不開長輩們的正確引導,學校作為培育青少年的最普遍機構,在這一層面就肩負重任。學校應該為青少年提供心理調適等服務,例如定期開展心理健康狀況普查,建立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等。此外,青少年自身還可以建立朋輩互動體系,青少年時期人際交往的特點使他們更傾向于和朋輩交流并獲得支持,因此,良好的朋輩關系有非常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第三個方面是從社會層面入手,這又可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社會要多為青少年提供心理交流平臺,大力普及心理咨詢機構,同時適當降低費用,讓青少年可以在有心理問題時找得到并找得起專家進行輔導;二是全社會對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應進行多樣化的探索和普及,積極通過各種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來灌輸健康的心理理念,同時加強網絡監(jiān)管,盡量減少不良信息對青少年心理的負面影響,還要推廣優(yōu)秀的文化和價值觀,傳播正能量。
關鍵詞 心理健康素質,正常大學生,有心理問題大學生,比較。
分類號 B848.9
1引言
心理健康素質研究的工具――《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在其編制的過程中就不斷進行著信、效度研究。作為一種科學研究的工具,“心理量表的效度指標可以不斷增加和完善,效標檢驗的工作本課題還將不斷進行?!盵1,2]。本研究以大學生為對象,一方面考察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的實證效度,即探討心理健康水平較差的大學生與正常大學生被試相比,在心理健康素質上是否存在差異,從而進一步驗證《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對不同心理健康水平的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方面差異的鑒別力;另一方面,分析這些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差異,使今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便于找到學生素質方面的原因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
2方法
2.1工具
采用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課題組編制的《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相關量表的編制課題組研制的“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中的四量表之一――《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作為研究工具[3]。
2.2被試與研究程序
在天津市范圍內選取大學生共計425名完成《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的調查,問卷回收率為100%。剔除21份無效問卷(主要為漏答項目太多和具有明顯默認反應方式的問卷)后,獲有效被試404人。其中一年級100人,男61人,女39人;二年級103人,男55人,女48人;三年級102人,男62人,女40人;四年級99人,男53人,女46人。被試以教學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測試。主試為經過培訓的心理學研究生,采用統(tǒng)一的指導語,測試完成后當場收回問卷。
在天津市范圍內選取參加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并經《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篩查(篩查標準即建議約談的標準)出的115名一年級大學生。要求他們在接到約談信或主動前來約談前填寫《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問卷。剔除14份無效問卷后,有效被試101人,其中男54人,女47人。
把上述被試中的404人作為本研究的正常被試,而由《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篩查出的可能有心理問題的學生101人作為有心理問題的被試。測驗結果用SPSS進行統(tǒng)計處理。
3結果
3.1信度分析
采用克隆巴赫(Cronbach′ α)一致性系數(shù)對404名大學生《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的測驗結果進行信度計算,結果見表1。
由表1可見,該問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shù)在0.534~0.886之間,除認知風格和歸因風格兩個分量表外,其余分量表的信度值都較高。這與以往研究結果類似[1,2]。
3.2效度分析
3.2.1適應分量表
對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的《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適應分量表》的總分及其所包含的6個維度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2。
由表2的結果可以看出,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在適應分量表總分上差異極顯著,各維度差異顯著或極顯著。說明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的總體適應水平明顯低于正常組大學生,個體容易因環(huán)境及身心變化引起不良的心理和行為反應。從適應的角度講,心理有問題的大學生的確在情緒、人際、學習、生活及生理、社會等方面存在適應不良。
3.2.1人際素質分量表
對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的《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人際素質分量表》的總分及其所包含的3個維度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3。
由表3的結果可以看出,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在人際素質分量表總分上差異顯著,說明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總體人際心理健康素質水平明顯低于正常組大學生,其中人際交往和人際調控等維度的差異顯著,而人際知覺維度上的差異不顯著。說明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的人際心理健康素質不高主要體現(xiàn)在人際交往的能力較低、品質較差。
3.2.3個性素質分量表
對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的《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個性素質分量表》的總分及其所包含的7個維度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4。
由表4的結果可以看出,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在個性素質分量表總分上差異顯著,說明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總體個性素質明顯低于正常組大學生。其中樂觀―悲觀、意志、內外傾、耐挫折差異顯著,而在冒險、責任、獨立3個維度上的差異不顯著。
3.2.4動力系統(tǒng)分量表
對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的《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動力系統(tǒng)分量表》的總分及其所包含的7個維度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5。
由表5的結果可以看出,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利他性利他動機、成長性動機差異顯著,說明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自我實現(xiàn)需要和利他性需要引起的動機明顯低于正常組大學生。除這兩個維度外,在動力系統(tǒng)分量表總分及其他5個維度上的差異都不顯著。
3.2.5自我分量表
對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的《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自我分量表》的總分及自我認知(包括學業(yè)自我、身體自我、社會自我、情緒自我4個方面)、自我評價(包括自尊、一般自我效能2個方面)、自我調控3個維度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6。
由表6的結果可以看出,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在自我分量表總分上的差異顯著,說明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總體自我心理健康素質水平明顯低于正常組大學生,自我較為消極。其中身體自我、社會自我、情緒自我、自我調控差異顯著,而在學業(yè)自我、自尊、一般自我效能上的差異不顯著。
3.2.6認知風格分量表
對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的《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認知風格分量表》的總分及其所包含的5個維度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7。
由表7的結果可以看出,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在認知傾向(冒險―穩(wěn)重)上差異顯著,說明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具有較為穩(wěn)定的認知傾向,喜歡任務和情境適于已有的程序和規(guī)則;正常組大學生則具有較為創(chuàng)新的認知傾向,喜歡面對不熟悉、不確定的環(huán)境。在認知風格總分及認知決策(場景―自我)、認知方法(靈活―單一)、認知加工(整體―局部)、認知行為(獨立―合作)4個維度上的差異不顯著。
3.2.7歸因風格分量表
對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的《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歸因風格分量表》的總分及其所包含的4個維度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8。
由表8的結果可以看出,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兩組大學生在歸因風格分量表總分及4個維度上的差異均不顯著。
3.2.8應對風格分量表
對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的《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應對風格分量表》的總分及其所包含的8個維度的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見表9。
由表9的結果可以看出,正常組和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在應對風格分量表總分上差異顯著,可能說明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通常采用較少的應對策略和方法,在應對方式的選擇上缺少靈活性和變通性;正常組大學生則經常采用多種多樣的應對策略和方法處理面對的問題及其相關的情緒困擾,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其中注重問題的應對策略差異顯著,而在其余7個維度上差異均不顯著。
4討論
4.1關于《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信度和效度
心理健康素質概念自2003年由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課題組提出以來,已引起了心理學、教育學學術界的極大重視。以“心理健康素質”為關鍵詞和題目在中國期刊網(CNKI)上檢索的結果表明,本課題所引發(fā)的相關研究與思考大致有四類,其一是調查研究,如關于不同地區(qū)、不同年齡階段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的研究;其二是關于培養(yǎng)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研究;其三是關于在整個研究中貫穿的積極心理學思想所引發(fā)的心理健康相關研究;其四是心理健康素質的拓展研究,如關于軍人、教師等人群的心理健康素質的思考與研究。而這些研究大多都會涉及到心理健康素質的研究工具《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那么工具本身的科學性及特點就顯得越來越重要。為了使后續(xù)研究中實證研究更能科學地反映被研究對象的心理實質,理論研究更有根據(jù)、教育措施更符合對象的特點,有必要進行此項研究。
研究發(fā)現(xiàn),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在適應、人際素質、個性素質、自我、應對風格5個分量表的得分均顯著低于正常組大學生,動力系統(tǒng)、認知風格、歸因風格3個分量表得分略高于一般群體大學生但差異不顯著。即經“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評系統(tǒng)”之《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測量,并依據(jù)標準一(即部分維度測驗的分較高,可能有心理問題,建議專家約談)篩查出的超過全國大學生常模的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其心理健康素質顯著低于正常組大學生。本研究表明,《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總體上來說是科學的,能夠區(qū)分心理正常與心理有問題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差異。
4.2正常組與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特點
在《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中,適應分量表是狀態(tài)量表,其余為心理健康素質分量表。從《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適應分量表》分析的結果看,完全與《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篩查的結果一致,說明心理健康水平不高的大學生適應是不良的。在其余的7個心理健康素質分量表當中,有4個分量表,即人際素質、個性素質、自我和應對風格,有心理問題組的大學生得分顯著低于正常大學生。
從《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與《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適應分量表》的結果可以看出,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的確心理健康水平較低,他們在生理適應、情緒適應、人際適應、學習適應、社會適應、生活適應諸維度上與正常組大學生均呈現(xiàn)出顯著差異。本研究中《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測驗的主要是大一學生,從個體內外原因上分析,他們生理上處于青春期末期,易興奮,情緒易產生波動,性生理趨于成熟與性心理尚不完全成熟有矛盾沖突,這是內在原因;外部原因上,因受到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學習方式的轉變、師生及其交往方式的更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無法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轉變,問題突出表現(xiàn)為適應不良。生理與生活上不適應,直接導致時間管理不善和學習效率低下,引起情緒不良,也造成學習、人際、社會等方面的不適應。由于不健康的心理素質,加上各種適應不良交織在一起,如果疏導不及時,個別學生則會發(fā)展為較為嚴重的心理障礙。
從《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人際素質分量表》的結果可以看出,在人際交往、人際調控2個維度上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與正常組大學生的差異顯著。健康的個體都有人際交往的需要,大學生人際交往的需要更為強烈。他們在面對全新的環(huán)境和交往對象時,都希望受到關注,有機會展現(xiàn)自己,進而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網絡,滿足自身對友誼、歸屬、安全的需要。人際關系對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著很大的影響,往往因為人際關系問題而進一步引發(fā)出心理障礙。如果心理異常組大學生缺乏人際交往能力及交往的技巧和有效方法,不愿或不敢主動與人交往,就會使自己陷入孤獨和寂寞之中,出現(xiàn)冷漠、孤僻、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從而也體會不到自身的成就感,對自我價值就會產生懷疑,體驗到挫敗感,自信心受到打擊,導致心理矛盾加劇。本分量表的測驗結果表明,有心理問題組與正常組大學生的人際知覺沒有差異,而有差異的是人際交往能力和人際調控。因此,有必要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素質,尤其是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提高的方面主要是人際交往能力和人際調控的技巧。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個性素質分量表》的結果表明,正常組與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在樂觀―悲觀、意志、內外傾、耐挫折4個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相關研究結果表明,個性特征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影響顯著,良好的個性素質有助于人們的心理健康。處于青年期的大學生在個性的養(yǎng)成上逐步完成向成人的過渡與轉變,但成長過程中的生活事件和矛盾沖突若處理得不及時或不得當,就可能導致大學生個性素質低。個性素質較高的大學生通常能夠以樂觀的態(tài)度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具有較強的意志力、耐挫折能力、接納性與包容性、獨立性和冒險精神等,心理承受能力較強;個性素質較低的大學生面臨壓力時,易產生焦慮、煩惱、困惑、憤怒等負面情緒,表現(xiàn)出較低的心理健康水平。那么健全個性的培養(yǎng)應該從達觀的人生態(tài)度、愉快的情緒、堅強的意志等方面入手。
從《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自我分量表》的結果可以看出,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在自我認知(其中身體自我、社會自我、情緒自我3個方面差異顯著)、自我評價、自我調控上的差異顯著。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的總體自我概念及各個特定方面的自我概念都與其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相關。大學生對自我的看法不但影響其行為,也與其人格特質和心理健康有密切關系。自我分量表得分較高的大學生,對自己的身體形象、人際關系、情緒狀態(tài)有較為滿意的認知,對自我的評價積極,自我調控能力強,心理健康水平較高;反之得分較低的大學生,對自我不滿意,甚至不能接受自己,害怕失敗,計劃性較差,出現(xiàn)自卑、抑郁等消極心境,心理健康水平較低。提高有心理問題大學生的自我水平,自我認知方面應注意社會自我和情緒自我,提高自我評價和調控能力。
相關研究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較高的大學生傾向于使用成熟型應對方式解決問題和求助,心理健康水平較低的大學生傾向于使用不成熟型或逃避、否認等應對方式。應對風格分量表的結果表明,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在注重問題的應對策略、理智―合理化策略、針對情緒的身體策略、否認―壓抑策略、躲避和求助策略、針對情緒的行為策略的得分低于正常組大學生,尤其在注重問題的應對策略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通常以“退避”、“自責”和“幻想”等應對方式來應付困難和挫折,集成熟與不成熟的應對方式于一體,較少采用“解決問題”和“求助”等積極的應對方式,在生活中表現(xiàn)出一種神經癥或兩面性的人格特征,在情緒和行為上均缺乏穩(wěn)定性。
在《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動力系統(tǒng)分量表》、《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認知風格分量表》、《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歸因風格分量表》3個分量表上,正常組與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總分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但在動力系統(tǒng)分量表的維度上,正常組大學生在利他性動機和成長性動機上得分都較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得分高。大學生動機系統(tǒng)已基本確立,但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應從利他和追求自己更好地成長與發(fā)展方面進行培養(yǎng)和教育。認知和歸因風格兩個分量表兩組大學生無差異,其原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探討。
5結論
(1)通過比較研究發(fā)現(xiàn),正常大學生的人際素質、個性素質、自我、應對風格和適應等分量表得分都高于有心理問題組大學生且具有顯著差異,而動力系統(tǒng)、認知風格、歸因風格分量表得分差異不顯著。
(2)《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在區(qū)分正常和有心理問題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方面可靠、有效。
參考文獻
1 沈德立, 馬惠霞, 白學軍.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的編制. 心理發(fā)展與教育, 2007, 23(1): 107~111
2 沈德立, 馬惠霞, 白學軍.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表》信效度再研究.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6, 4(4): 241~245
3 鄭日昌, 鄧麗芳, 張忠華.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編制. 心理與行為研究, 2005, 3(2): 102~108
DIFFERENTIATED VALIDITY OF CHINESE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DIATHESIS SCALE
Lu Qian, Ma Huixia, Bai Xuejun
(Academy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in T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300074)
Abstract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保健
隨著社會經濟的多元化發(fā)展,青少年的成長與發(fā)展環(huán)境日趨復雜,激烈的社會競爭現(xiàn)實,不良的社會習俗影響,對于當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負面影響極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較為突出。本文結合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相關表現(xiàn)以及形成原因,闡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的方法措施。
1青少年健康心理的正常表現(xiàn)
學生時期是青少年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關鍵階段,正常的健康心理通常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1)心智正常、2)精力充沛、3)性格開朗、4)自控力強、5)應變力強、6)善于交際、7)人格完整。
2青少年心理問題類型分析
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問題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心智問題從心理學研究角度上來看,青少年學生的心智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多動癥、學習技能障礙、智力異常、注意力渙散、厭學、創(chuàng)新能力不足、動手能力差等方面。2)情緒問題青少年學生的情緒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焦慮癥、情緒不穩(wěn)定、逆反心理與攻擊性心理等。特別是遇到較為重要的事情矛盾時心理焦慮嚴重,心理壓力及情緒波動大。3)意志問題意志是個體由意識支配、調節(jié)個體行為,通過克服困難,以實現(xiàn)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學生的意志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意志薄弱,感情沖動時無法控制自己、經不住外界誘惑。4)人格問題青少年學生的人格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自控力差、為我世尊,驕奢逸,自卑自閉、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心理缺失現(xiàn)象,它是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長的主要問題。
3青少年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
目前,青少年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表現(xiàn)比較多,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種類型:
1)攻擊心理心理學認為,攻擊行為是個體宣泄不良情緒的極端消極方式,攻擊心理可分為直接攻擊與轉向攻擊兩種形式,前者是將憤怒發(fā)泄到其他對象上。轉向攻擊則傾向于自我折磨、自虐或自殺心理。2)叛逆心理學生時期的自我意識觀念極強,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不善于采納別人的意見或建議,爭強好勝心理嚴重,有著強烈的自尊心,與人爭論,發(fā)表見解,喜歡懷疑或攻擊別人,3)自私心理由于教育方式不當和社會的消極影響,青少年大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私傾向。它是由自我概念發(fā)展障礙所導致的自我中心意識行為,自私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現(xiàn),同時也是產生交際不和諧的根源。4 )嫉妒心理嫉妒是由自私所導致的一種狹的排斥心理。由于青少年尚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評價和判斷事物常常以自我為標準,在自我觀念的心理基礎上很容易產生妒忌心理障礙。5)憂郁心理憂郁心理是長時間處于一種郁郁寡歡、愁眉不展的心情狀態(tài)。具有憂郁心態(tài)的人影響其親密人際關系的建立。同時,憂郁心理往往會造成個體自卑和自戀心理行為的產生。6)自卑心理自卑是自信的嚴重缺失,是不健康心理的表現(xiàn)特征。目前,相當一部分青少年存在著嚴重的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遇事退縮,沒有主動積極的意識,消極自閉。
4青少年心理問題原因分析
造成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很多,綜合起來分析,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1)社會原因現(xiàn)代社會形勢的多元化發(fā)展,激烈的社會競爭現(xiàn)實,不良的社會習俗影響以及社會人際關系的疏遠復雜化,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加大了青少年學生的心理矛盾。
2)家庭原因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兩極分化,致使不同家庭的經濟狀況不一,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科學,單親家庭的親情缺失,導致了青少年驕奢自傲、叛逆妒忌的心理障礙,造成了青少年的孤僻、自卑等心理問題;
3)學校原因學校生活是學生家庭生活的延伸,許多學校為了片面地追求升學率,輕視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和心理健康教育,造成過度緊張、枯燥、壓抑的學習壓力,導致許多青少年的心理矛盾日益嚴重。
5青少年心理保健的方法
青少年心理的自我保健,必須以青少年的心理發(fā)展特點為立足點,以青少年的心理需要為基礎:
1)正確對待心理矛盾障礙青少年要正確對待心理障礙問題,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技能,做好心理調節(jié)。2)積極參加心理咨詢活動根據(jù)實際情況,經常在學習、人際交往、情感等心理沖突與心理挫折時主動進行個別心理咨詢,采取一些諸如聽輕音樂,多與人交往等有益活動調節(jié)情緒,克服不良情緒。3)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活動課外實踐活動對開闊學生的思想境界,提高文化修養(yǎng)、發(fā)展學生心理個性等起著重要的作用。4) 進行心理健康知識學習心理健康教育是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新平臺,立足于心理自主性、行為自律性與主體發(fā)展性特點,學習心理健康知識,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學會塑造完善的心理性格,是當代青少年保障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5)學會與家長師生進行溝通青少年要學會人際關系的溝通,經常與家長、老師、同學等進行交流,善于傾訴,及時化解自己的心理矛盾,盡量避免將不良情緒積聚心底,孤獨自封,學會及時釋放排解精神壓力。
6結束語
總之,青少年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后備軍,保障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前提,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學會自我心理保健,學會自我心理調節(jié),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確保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青少年 心理問題 積極 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D612.15 文獻標識碼:A
青少年期由于生理上的快速成熟,劇烈沖擊著心理上的發(fā)展,使身心發(fā)展在這個階段失去了應有的平衡。因此,青少年期的心理活動就會出現(xiàn)一些矛盾現(xiàn)象,由于這些矛盾的客觀存在,青少年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就會遇到一些普遍的問題。
1青少年期常見心理問題及行為表現(xiàn)
(1)情緒問題。情緒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心情反復、壓抑苦悶、沒有食欲和失眠等;感覺自身沒有價值,悲觀自卑;由于一場重要的考試成績不是很理想,在接下來的考試中都會出現(xiàn)心慌、焦慮;不愿意去學校,更不愿意與同學老師交流。
(2)人際關系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內向、膽怯、回避、嫉妒、害怕孤單、抱怨,不知道如何和老師同學交往。人際關系一旦出現(xiàn)問題,學生就會產生孤獨、寂寞、封閉、多疑等心理,選擇逃避,從而影響自信心的建立。
(3)自我成長問題。青少年期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關鍵時期,有些學生由于長相、出身和能力等原因而產生自信心不足與自卑的心理,不愿意接受已有現(xiàn)實;遇到挫折、不順時就一味退縮、唉聲嘆氣甚至一蹶不振,過度依賴父母同學等,獨立性和抗挫折能力差。
(4)網絡游戲成癮問題。過度沉迷于網絡,會造成注意力難以集中,精神萎靡不振,成績不斷下滑,對現(xiàn)實環(huán)境的認知力、感受力減弱,情緒低落,思維遲緩,加劇了個體的抑郁和對社會的恐懼。
(5)自我傷害行為。自我傷害行為主要有撞頭、掐打自己、吞食異物、用利器劃破皮膚等,嚴重者甚至會產生自殺的傾向。
2我們應該積極地看待青少年群體中存在的心理問題
積極心理學強調應從過去對心理問題的過分關注而轉向于對人類積極力量的關注,主張心理學要以人實際的、潛在的具有建設性的力量、美德和機能等為出發(fā)點,提倡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對人的心理現(xiàn)象做出新的解讀。因此,當我們發(fā)現(xiàn)青少年心理出現(xiàn)問題或者行為出現(xiàn)偏差時,應該從積極的方向思考,不要消極地看待問題,也不要只看到問題本身,應該多想一下問題背后的問題。越是看到不好的東西,不好的東西就會越多。當我們能夠欣賞時應該盡量地去欣賞。每個人都希望在別人心里是一個有價值的人,青少年也一樣,他們也想成為有價值的人,希望被認可,希望被愛。
例如,當學生出現(xiàn)逃學、厭學現(xiàn)象時,有可能是因為在學校里,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其實他也想被愛,想有人喜歡他;有的同學與老師作對,他真實的心理可能是想通過這樣的舉動引起老師的關注;青少年沉迷于網絡,是因為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他能得到其他游戲伙伴的贊美,能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出現(xiàn)攻擊指向自身的行為時,背后的原因也可能是他想做一個有價值的人,而現(xiàn)實世界感受不到存在的價值等等。
希望青少年變好,就要讓青少年感受到他們存在的價值,不要吝嗇表揚、贊美之詞。青少年的每個行為后面都有善良的動機,他們都有快樂的根源和想法。我們要從積極的角度出發(fā),多看青少年身上閃光的部分,多一份理解和關愛,其實他們都是很單純很可愛的孩子。
3解決青少年心理問題的對策與建議
(1)學校方面。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學習生活場所就是學校,學校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適合當今青少年需要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多與學生溝通,多讓學生彼此溝通,從聆聽者開始做起,摸清問題的底細,再確定如何解決,幫助學生慢慢改變自己,找到自我。同時,大力提高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敏感性及應對危機事件的能力。
(2)家庭方面。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家庭教育對于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父母可以根據(jù)孩子的興趣特點采取合適的教養(yǎng)方式,尊重孩子的意見,多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給予孩子充分的信任。當出現(xiàn)問題時,要給他解釋和思考的時間,看清他的動機行為,對他的理解是很重要的。家長要關注孩子的成長,不僅僅是學習,對孩子的心理問題也要時刻關注,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可能存在的問題,一旦出現(xiàn)問題隱患,并加以正確地引導,積極地、恰當?shù)貞獙η嗌倌瓿霈F(xiàn)的各種問題。
(3)社會方面。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社會有責任為青少年營造健康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一是要降低對高學歷的盲目重視,減少不必要的歧視對青少年造成的影響;二是要加強對網吧的管治,增強網吧業(yè)主的社會責任感,嚴格落實禁止未成年人進入網吧制度;三是要提供大量的社會實踐機會,社會是最好的大學,讓青少年多接觸社會,了解最真實的社會狀態(tài);四是要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學校、家庭、社會要積極溝通合作,協(xié)調一致,營造利于青少年健康向上發(fā)展的良好氛圍,預防青少年出現(xiàn)問題。但是當問題出現(xiàn)時,我們要積極地看待青少年的問題,要不帶有主觀色彩的正確分析,并妥善處理。
參考文獻
[1] 何先友.青少年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關鍵詞: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問題;行為習慣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7)01-0017-01
隨著城市化和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大批農村人口進入城市,導致留守青少年增多。由于家庭教育不足、部分人的歧視等原因,部分留守青少年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要充分重視這一問題,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逐步解決留守青少年心理問題,促進他們健康成長,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一、家庭教育差,行為偏差明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孩子的關愛和教導,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為習慣影響是巨大的。從小父母就不在身邊的留守青少年,缺乏的正是來自父母的愛。猶如在一張白紙上寫字,如果在白紙上執(zhí)筆寫字的人沒有認真練習寫字,這張白紙上怎么會出現(xiàn)令人賞心悅目的書法?調查顯示,家庭良好教育的缺失,容易讓留守青少年行為存在著明顯偏差。研究表明,由于留守青少年缺乏親人的關注,容易出現(xiàn)退縮或沖動、焦慮、內向孤僻、自我評價不高、性情古怪等行為障礙。根據(jù)實際情況來看,留守青少年的父母一般受教育程度較低,從事的工作大多為高強度、低收入,工作時間較長,很大程度上影響對孩子的道德教育。因此,已經為人父母的農民工,要將子女的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將對子女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要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經常與孩子交流,建立維系親情的紐帶,了解孩子的思想動態(tài),將孩子不健康的想法扼殺在萌芽階段,幫助孩子樹立一個健康、正確的人生觀。這種良好的親子關系,會使孩子有一種強烈的安全感,滋潤孩子渴望愛的心靈。
二、社會原因影響,心理起伏較大
來到城市工作的農民工多數(shù)從事一些較臟較累的工作,他們的子女有時可能受到一些歧視,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社會現(xiàn)象?!氨蝗丝床黄稹苯o部分留守青少年造成一定的心理創(chuàng)傷,讓部分留守青少年產生不健康的心理,比如自卑、抑郁、敵對、孤僻。調查顯示,留守青少年在敵對、心理不平衡方面的得分,顯著高于非留守青少年。要解決這一類社會問題,首先需要教師自身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不要歧視留守青少年,要引導和教育城市青少年正確對待留守青少年,共同關心愛護留守青少年。同時,社會應在法律、政策上關心留守青少年,營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推動和諧校園的建設。要努力消除留守青少年與城市青少年的差別,讓城市青少年和留守青少年從心底互相認同??梢蚤_展“一幫一”活動,在生活上關心留守青少年,溫暖他們的內心,在學習上幫助留守青少年,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還要與留守青少年家長經常溝通,建議他們從心理上多多關心自己的孩子,指導與幫扶留守青少年糾正不良的心理傾向。學校要不斷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改革教學方法,營造溫馨的學習氛圍,使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
三、適應情況不良,產生心理問題
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留守青少年的社會適應能力較弱,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部分留守青少年不愿與城市青少年交朋友,不合群,而且留守青少年更傾向于將失敗的責任歸于自我,缺乏自信,容易自暴自棄,缺少同齡孩子的樂趣。在學習方面,留守青少年的焦慮程度明顯比城市孩子要高。這需要教師用真誠的關愛來緩解留守青少年的不適應問題,一視同仁地關心所有學生,并在學習上多多鼓勵留守青少年。比如,在班級里展示留守青少年的優(yōu)秀作業(yè),讓留守青少年有一種被重視的感覺。抑郁、孤獨感較強也是m應情況不良的一種表現(xiàn),許多留守青少年表示自己沒有什么真心朋友,在集體活動中不敢與人交流,對人際關系敏感、緊張。多數(shù)留守青少年感到“與新朋友在一起時不好意思接近”,課堂討論時怕自己語言不當不敢發(fā)言,課外活動時也不能很好地和伙伴們交流。因此,作為父母,應該盡量讓子女的生活具有穩(wěn)定性,有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作為學校,對于留守青少年的適應問題也要付出相應的努力,要倡導素質教育,加強專題心理健康輔導,在各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政府制定的相應政策也是很重要的,要落實國家的相關政策,讓留守青少年和城市子女有相同的待遇。這對增強留守青少年的歸屬感,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
四、結束語
總之,解決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刻不容緩,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堅持以人為本,避免出現(xiàn)管教失序狀態(tài)。城市的家長要對留守青少年平等相待,學校要充分關注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政府應制定一些政策,從根本上解決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要營造關愛留守青少年的氛圍,組織豐富多彩的關愛活動,形成關愛留守青少年的工作合力,并教育留守青少年自立、自強、自律,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留守青少年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