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1 09:08:50
序論:在您撰寫特殊教育課堂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曾經的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都是老師教,學生學,教師站在講臺上,學生坐在課桌旁,這樣的課堂不僅氣氛沉悶,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增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教學效率低,而且長此以往會令很多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不愿意到學校,不愿意上課,甚至有的學生一看到老師上課就喊“肚子疼”等。智障兒童由于身心發(fā)展受限,他們的注意力分散,抽象思維欠缺,對所學知識應用和遷移能力差。如果按照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來授課,往往事倍功半。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說過,游戲是兒童活動的中心。他認為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孩子們從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獲得學習。因此,選擇那些學生感興趣,能吸引學生注意的游戲來進行教學,便成了特殊教育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式,由此我開始嘗試給學生上游戲教學課。
二、怎樣組織與設計特殊教育課堂上的游戲教學
1.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臅r機
游戲教學作為眾多教學方法之一,要想讓它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就要注意時機的選擇。如果學生沒有及時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這時可以把游戲教學法運用在課前;為了鞏固之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緩解之前學習給學生帶來的疲憊,可以在課堂中間穿插游戲教學;為了泛化所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游戲教學也可以放到課后進行。
2.教師在游戲教學中扮演的角色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設計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游戲教學也要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規(guī)律。教師不僅要懂教育學相關理論,也要了解兒童心理學,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適時適當組織和設計游戲教學;教師備課要充分,每個單元每節(jié)課都要給學生預留出游戲的空間,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游戲中;教師要確保隨時隨地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地做好游戲前材料和場地的準備;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游戲教學的組織與設計,鼓勵所有學生參與教學;教師要通過講述或演示,使學生明白游戲規(guī)則;教師要參與到游戲教學中,并及時調控;教師要在游戲教學結束后及時總結游戲情況,對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進行評價。
3.注重游戲教學內容的選擇
游戲是教學的一種方法,教學是游戲的目的,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游戲內容的選擇要圍繞教學的最終目的進行設計與組織,游戲內容一定要與學生當前所具備的實際知識與能力水平相符合,要揚長避短,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
三、在特殊教育課堂上進行游戲教學的方法和具體案例
(一)游戲教學的方法
1.游戲氣氛要濃。為避免游戲教學出現(xiàn)枯燥的現(xiàn)象,可以伴有音樂,可以戴上事先準備好的頭飾,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學具或玩具,可以分組進行,激發(fā)學生游戲的熱情。
2.游戲準備要充分。比如音樂、頭飾等。
3.游戲規(guī)則要講清。弄清規(guī)則是玩好游戲的前提,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辦法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游戲規(guī)則。
4.游戲要有一定的獎勵機制。為使游戲教學長期有效,建立一套獎勵機制是很必要的。同時,獎勵機制要注重全面,要能挖掘每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四、在特殊教育課堂上進行游戲教學的注意事項
通過對特殊教育課堂上游戲教學的不斷觀察、摸索和實踐,我總結了幾點注意事項:第一,游戲的設計一定要符合智障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一定要選擇孩子感興趣、易理解、容易進行的游戲項目。智障兒童意志力薄弱,不能持續(xù)做一件事情,所以游戲項目設計一定要貼合學生實際,貼合學生發(fā)展需要。另外,智障兒童行為動機偏低,容易產生自卑感,簡單些的游戲項目更容易使學生建立自信。比如拋接球、傳球、擊鼓傳花等,這些游戲簡單易學,深受學生喜愛,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穿插在教學任務里。第二,游戲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我之前帶領學生做過一個“跳房子”的游戲,結果學生積極性雖然很高,但是由于學生不具備單腳跳的能力,所以游戲不歡而散,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第三,游戲教學要注意時間的安排。由于智障兒童能力有限,他們的學習持續(xù)時間較短,記憶力較差,應用能力較低,所以游戲教學作為眾多教學方法之一,其用法要以完成教學目標為宗旨。第四,游戲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要在生活中游戲,同時游戲也要為生活服務,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為學生更好地生活打下基礎。智障兒童缺乏辨認的能力,分不清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借由游戲教學正好可以教會孩子一些生活的技巧和解決生活中難題的方法。第五,游戲一定要具備某種教育目標,或促進學生生理發(fā)展,如手眼協(xié)調、身體平衡、語言發(fā)展等,或促進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增加學生情感體驗和生活經驗等,最終通過游戲,為其走向社會,回歸主流奠定基礎。智障的孩子與人溝通有障礙,包括語言上的障礙及非語言上的障礙,游戲教學必須注意這一點。第六,游戲前一定要講清楚、說明白游戲的規(guī)則、任務的分配、具體玩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玩此項游戲。對智障兒童來說,有時說得越多越適得其反,所以教師不妨多做些示范,一定要教會。第七,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最大化地激發(fā)學生游戲的興趣。智障兒童存在注意力分散現(xiàn)象,思維缺乏獨立性,但是如果有老師和他們一起,效果會好很多。第八,游戲要在不同情境中多次泛化。學生掌握方法以后,要經常變換每個人的角色與任務分配,以便學生真正掌握游戲的玩法。智障兒童缺乏后設認知,抽象思維能力差,遷移能力差,所以一個游戲要反復多次。另外,智障兒童思維刻板,不會變通,所以要經常變換場景、角色來進行鞏固。第九,不要為了游戲而游戲,不要單純追求游戲的效果而忽略游戲的作用。游戲雖好,但是如果一味玩耍,就失去了其教育意義。比如,在復習新學的生字時,我設計了“摘蘋果”的游戲:在黑板上畫上一棵大的蘋果樹,把寫有生字的小蘋果粘到上面,然后告訴學生:誰能讀對蘋果上的字,蘋果就送給他,蘋果后面更有神秘禮物。學生紛紛舉手,躍躍欲試。最后每名學生都得到了自己喜歡的小粘貼。這種游戲的目的性很強,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練習也較充分,放在復習單元里也是順理成章的。第十,游戲教學要注意分組的技巧,要使學生優(yōu)勢互補,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游戲帶來的樂趣。比如,在初學拋接球時,我讓有拍球基礎的學生帶著拍球基礎稍差一點的同學,這樣他們的注意力就都在拋接球上,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第十一,游戲教學要遵循目的性、趣味性、多樣性、可應用性等原則。
五、游戲教學的具體案例
感統(tǒng)教學“拋接球”單元,學生熟練掌握拋接球技巧后,在拓展延伸部分,我給學生加上了一個“石頭、剪子、布”的游戲。游戲之前,我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老師手里拿著一個球,誰想和老師玩拋接球?”同學們都舉手時,我說:“大家都想和老師玩拋接球,誰先玩?誰后玩?今天老師就教你們一個幫助大家做決定的小游戲?!笔紫龋医o學生介紹了什么是“石頭、剪子、布”;其次,我又給學生講解了游戲規(guī)則,學生兩兩一組,采用車輪戰(zhàn),最終誰贏誰先玩;再次,我找程度好的學生和我配合進行示范表演,然后讓生生間嘗試表演,老師從旁指導。當學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我又教學生多人之間玩這個游戲的方法,最后再把游戲放到生活情境中反復應用。比如,大家都想聽一首歌,意見不統(tǒng)一時;再如,班級就一架電子琴,都想彈,誰先彈……經過反復,學生基本掌握了這個游戲,并能用它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教學效果很好,成功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也教會了學生一些生活的技巧。游戲教學既能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又能鍛煉學生的注意能力、記憶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能從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溝通,增加學生的自信,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游戲教學益處多多,我會將這種教學法一直堅持下去。
作者:李巍巍 單位:黑龍江省黑河市特殊教育學校
參考文獻:
[1]毛曙陽.兒童游戲與兒童文化[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8.
關鍵詞:特殊教育;課堂;教學
一、教學手段方面的策略
只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盡心設計,讓學生感興趣,讓學生樂于接受,一節(jié)課就成功了一半。有的學科或有些情況可以運用直觀的、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教具或手段,讓學生親自感受,這樣比較有利于學生的接受。
例如:在數(shù)學課上,運用動手實踐操作,比較容易讓學生感悟新課。在教學《11―20各數(shù)的認識》,讓學生區(qū)分個位和十位一直是個難題。如果單純的用語言表達,往往學生無法正確地理解、掌握的較為抽象。所以教學中,設計與學生一同動手來擺一擺。數(shù)字“16”中,十根小棒為一捆也就是十位上的數(shù)是“1”、再單獨擺了六根小棒,也就是個位上的數(shù)是“6”,接著教師總結,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通過實踐操作,學生學會了新知。教師通過讓學生折,讓學生在折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了角。
講語文也可運用,比如在講“樓梯”時,也是采用直觀教學的策略:先帶學生走一走,認一認學校的樓梯;然后在課堂上出示樓梯圖片,接著認讀“樓”和“梯”,進行圖詞配對;在認識字詞的基礎上,再帶學生到學校的樓梯旁,讓學生找樓梯旁牌子上的字詞,最后讓一個學生上樓,其他同學說句:“XXX同學上樓?!薄癤XX扶著樓梯”用同樣的方法,反復多次,讓學生掌握,這樣可以把課文中的內容直接和生活中的實物對應起來,有利于學生形成牢固的概念。
二、教學內容方面的策略
下面,我來說說教學內容方面的策略。
先拿數(shù)學來說: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經過多年的弱智兒童教育教學,我認為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特點,從數(shù)學課堂教學入手,加強數(shù)學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基礎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shù)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把枯燥的數(shù)學變得有趣、生動、易于理解,真正掌握基本的數(shù)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shù)學活動經驗,進而在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將數(shù)學知識活學、活用,讓學生盡情地體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數(shù)學學習離不開生活,語文的學習更離不開生活,我們知道孩子出生之后的學話就是向家里生活實踐學習的,可見社會生活實踐的多少對孩子學習語文是多么的重要。我們在課堂教學時就注重讓課堂與生活緊密相聯(lián),力求將語文生活化。經常給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組織學生到銀行,到超市,到醫(yī)院等一切可以去的場所,培養(yǎng)學生適應自我,適應家庭,適應社會,為融入社會奠定基礎。
三、教師方面的策略
(一)處理突發(fā)事件的策略。
在我們的特殊教育課堂中,為了能夠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更應該具有遇事不驚、靈活多變的課堂調控能力。因為我們的學生生理、心理的特點使得他們在課堂上更容易出現(xiàn)突發(fā)事件。比如:教學過程中學生要去衛(wèi)生間;學生自稱有身體上的不舒服;學生有情緒上的厭學和煩躁。教師必須對學生的這些行為做出準確判定:學生是否真的要去衛(wèi)生間;是否真的身體有不舒服;是什么原因導致厭學和煩躁情緒。教師在做出判定后還要及時決策,是否準許學生發(fā)生這樣的行為,無論學生行為是否繼續(xù)發(fā)生,教師也都要對被打斷的教學程序進行調節(jié)或修改。
(二)教師激勵策略
教師的激勵策略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在評價和安撫學生心理上起著較重要的作用。
例如,某?!氨啃『ⅰ睒逢牫踅〞r,盡管孩子們下了很多功夫,吃了很多苦,但他們覺得進步不大,演奏的斷斷續(xù)續(xù),結結巴巴,孩子們很快他們就失去信心??吹竭@種情況,教師就采用了勵志故事來給學生增加克服困難的動力,讓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如:“龜兔賽跑”、“盲女聽雷”、“蝸牛摘櫻桃”,告訴學生磨刀不誤砍柴功,功到自然成。經過教師的真誠講述,學生煩躁的心情平靜了許多,克服了煩躁情緒。教師的激勵策略成功了?,F(xiàn)在這些學生已經彈奏得相當不錯了,自己也很有成就感。所以,教師激勵策略能有效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信心,營造幸福的氛圍。
(三)教師主導策略
游戲教學法把游戲和教學相融合,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教學,在教學中穿插游戲,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和歡快的活動中,甚至在激烈的競爭中不知不覺地學到教材中的內容,或者學到必須掌握的課外知識。游戲教學法將游戲與教學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從而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在特殊教育課堂上進行游戲教學的原因
曾經的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都是老師教,學生學,教師站在講臺上,學生坐在課桌旁,這樣的課堂不僅氣氛沉悶,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能增進師生、生生間的交流與合作,教學效率低,而且長此以往會令很多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不愿意到學校,不愿意上課,甚至有的學生一看到老師上課就喊“肚子疼”等。
智障兒童由于身心發(fā)展受限,他們的注意力分散,抽象思維欠缺,對所學知識應用和遷移能力差。如果按照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來授課,往往事倍功半。著名的兒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說過,游戲是兒童活動的中心。他認為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孩子們從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獲得學習。因此,選擇那些學生感興趣,能吸引學生注意的游戲來進行教學,便成了特殊教育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種教學方式,由此我開始嘗試給學生上游戲教學課。
二、怎樣組織與設計特殊教育課堂上的游戲教學
1.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恰當?shù)臅r機
游戲教學作為眾多教學方法之一,要想讓它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就要注意時機的選擇。如果學生沒有及時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這時可以把游戲教學法運用在課前;為了鞏固之前課堂上所學的知識,緩解之前學習給學生帶來的疲憊,可以在課堂中間穿插游戲教學;為了泛化所學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游戲教學也可以放到課后進行。
2.教師在游戲教學中扮演的角色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設計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游戲教學也要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規(guī)律。教師不僅要懂教育學相關理論,也要了解兒童心理學,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特點,適時適當組織和設計游戲教學;教師備課要充分,每個單元每節(jié)課都要給學生預留出游戲的空間,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游戲中;教師要確保隨時隨地就地取材,因“材”施教地做好游戲前材料和場地的準備;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游戲教學的組織與設計,鼓勵所有學生參與教學;教師要通過講述或演示,使學生明白游戲規(guī)則;教師要參與到游戲教學中,并及時調控;教師要在游戲教學結束后及時總結游戲情況,對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進行評價。
3.注重游戲教學內容的選擇
游戲是教學的一種方法,教學是游戲的目的,游戲是為教學服務的。游戲內容的選擇要圍繞教學的最終目的進行設計與組織,游戲內容一定要與學生當前所具備的實際知識與能力水平相符合,要揚長避短,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
三、在特殊教育課堂上進行游戲教學的方法
1.游戲氣氛要濃
為避免游戲教學出現(xiàn)枯燥的現(xiàn)象,可以伴有音樂,可以戴上事先準備好的頭飾,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學具或玩具,可以分組進行,激發(fā)學生游戲的熱情。
2.游戲準備要充分
比如音樂、頭飾等。
3.游戲規(guī)則要講清
弄清規(guī)則是玩好游戲的前提,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辦法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游戲規(guī)則。
4.游戲要有一定的獎勵機制
為使游戲教學長期有效,建立一套獎勵機制是很必要的。同時,獎勵機制要注重全面,要能挖掘每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
5.在特殊教育課堂上進行游戲教學的注意事項
通過對特殊教育課堂上游戲教學的不斷觀察、摸索和實踐,我總結了幾點注意事項:
第一,游戲的設計一定要符合智障兒童身心發(fā)展特點,一定要選擇孩子感興趣、易理解、容易進行的游戲項目。智障兒童意志力薄弱,不能持續(xù)做一件事情,所以游戲項目設計一定要貼合學生實際,貼合學生發(fā)展需要。另外,智障兒童行為動機偏低,容易產生自卑感,簡單些的游戲項目更容易使學生建立自信。比如拋接球、傳球、擊鼓傳花等,這些游戲簡單易學,深受學生喜愛,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穿插在教學任務里。
第二,游戲的設計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實際能力。我之前帶領學生做過一個“跳房子”的游戲,結果學生積極性雖然很高,但是由于學生不具備單腳跳的能力,所以游戲不歡而散,沒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第三,游戲教學要注意時間的安排。由于智障兒童能力有限,他們的學習持續(xù)時間較短,記憶力較差,應用能力較低,所以游戲教學作為眾多教學方法之一,其用法要以完成教學目標為宗旨。
第四,游戲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要在生活中游戲,同時游戲也要為生活服務,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或為學生更好地生活打下基礎。智障兒童缺乏辨認的能力,分不清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借由游戲教學正好可以教會孩子一些生活的技巧和解決生活中難題的方法。
第五,游戲一定要具備某種教育目標,或促進學生生理發(fā)展,如手眼協(xié)調、身體平衡、語言發(fā)展等,或促進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增加學生情感體驗和生活經驗等,最終通過游戲,為其走向社會,回歸主流奠定基礎。智障的孩子與人溝通有障礙,包括語言上的障礙及非語言上的障礙,游戲教學必須注意這一點。
第六,游戲前一定要講清楚、說明白游戲的規(guī)則、任務的分配、具體玩法以及如何在生活中玩此項游戲。對智障兒童來說,有時說得越多越適得其反,所以教師不妨多做些示范,一定要教會。
第七,在游戲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一起,最大化地激發(fā)學生游戲的興趣。智障兒童存在注意力分散現(xiàn)象,思維缺乏獨立性,但是如果有老師和他們一起,效果會好很多。
第八,游戲要在不同情境中多次泛化。學生掌握方法以后,要經常變換每個人的角色與任務分配,以便學生真正掌握游戲的玩法。智障兒童缺乏后設認知,抽象思維能力差,遷移能力差,所以一個游戲要反復多次。另外,智障兒童思維刻板,不會變通,所以要經常變換場景、角色來進行鞏固。
第九,不要為了游戲而游戲,不要單純追求游戲的效果而忽略游戲的作用。游戲雖好,但是如果一味玩耍,就失去了其教育意義。比如,在復習新學的生字時,我設計了“摘蘋果”的游戲:在黑板上畫上一棵大的蘋果樹,把寫有生字的小蘋果粘到上面,然后告訴學生:誰能讀對蘋果上的字,蘋果就送給他,蘋果后面更有神秘禮物。學生紛紛舉手,躍躍欲試。最后每名學生都得到了自己喜歡的小粘貼。這種游戲的目的性很強,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練習也較充分,放在復習單元里也是順理成章的。
第十,游戲教學要注意分組的技巧,要使學生優(yōu)勢互補,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獲,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游戲帶來的樂趣。比如,在初學拋接球時,我讓有拍球基礎的學生帶著拍球基礎稍差一點的同學,這樣他們的注意力就都在拋接球上,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第十一,游戲教學要遵循目的性、趣味性、多樣性、可應用性等原則。
四、游戲教學的具體案例
感統(tǒng)教學“拋接球”單元,學生熟練掌握拋接球技巧后,在拓展延伸部分,我給學生加上了一個“石頭、剪子、布”的游戲。游戲之前,我是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老師手里拿著一個球,誰想和老師玩拋接球?”同學們都舉手時,我說:“大家都想和老師玩拋接球,誰先玩?誰后玩?今天老師就教你們一個幫助大家做決定的小游戲。”首先,我給學生介紹了什么是“石頭、剪子、布”;其次,我又給學生講解了游戲規(guī)則,學生兩兩一組,采用車輪戰(zhàn),最終誰贏誰先玩;再次,我找程度好的學生和我配合進行示范表演,然后讓生生間嘗試表演,老師從旁指導。當學生掌握到一定程度,我又教學生多人之間玩這個游戲的方法,最后再把游戲放到生活情境中反復應用。比如,大家都想聽一首歌,意見不統(tǒng)一時;再如,班級就一架電子琴,都想彈,誰先彈……經過反復,學生基本掌握了這個游戲,并能用它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教學效果很好,成功地完成了教學目標,也教會了學生一些生活的技巧。
游戲教學既能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又能鍛煉學生的注意能力、記憶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不僅能調動課堂氣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能從中學會與人合作、與人溝通,增加學生的自信,讓學生體驗到學習帶來的樂趣。游戲教學益處多多,我會將這種教學法一直堅持下去。
關鍵詞:特殊教育;課堂教學策略;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7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9)22-0247-01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中國教育事業(yè)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與進步,在這樣的大趨勢大環(huán)境下,中國的特殊教育學校的重要性也不斷凸顯起來,對特殊教育的改善政策不斷地在落實,地方政府對特殊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為了使殘疾學生智障學生也能接受良好的適合自身情況的教育,很多地區(qū)都打造了堅實的教育平臺,不但幫助家長排除煩惱,為社會解除負擔,更為國家培養(yǎng)有用人才。
1.根據(jù)學生特點,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法和內容
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要保持有效性,則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特點,教師應當發(fā)揮一個引導的作用,找到合適的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思維的活躍性,以提高學生弱項為訓練主線。在課堂上,教師在改進自身教育方法的同時,還要注意督促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效率,注意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學校里的學生,但在教學哲學的本質上,都是相通的,教師以學生為本,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各種特點,從而調整自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打造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有機教學,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都能生成一個有效的教學方案。
例如針對聾啞學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自然要摒棄或者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因為教育聾啞學生的難度相對較大,所以教師在教育聾啞學生的開始階段之前,應當建立一個短期或者非長期的教學規(guī)劃,之所以不能建立長期的教學規(guī)劃,是因為對聾啞學生的教學過程中會存在較大的變數(shù),不過在教學的具體實踐工作中,明確教學目標是非常有必要的。聾啞學生的課堂模式應當以體驗式課堂學習為主,使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僅限于用眼睛看,動手實踐的必要性對聾啞學生而言是無可取代的,聾啞學生在用眼睛看和動手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自然會極大地提高學習效果,最大程度上地減少聾啞缺陷給自身學習造成的困難。同時。聾啞學生在體驗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更能充分地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促進培養(yǎng)自身的學習創(chuàng)造力[1]。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教學方法都能有效提高殘疾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只要根據(jù)學生特點,制定適宜的教學方法和內容,自然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實現(xiàn)教學目標。
2.利用多媒體教學,補償學生缺陷
當今社會正處于一個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及其應用非常廣泛,特殊教育的教師也要順應時代特點,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最大程度上去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多媒體技術可以將音頻、視頻、圖片、動畫等各種文件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并展示出來,這種傳輸信息的方式已經完全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線性存儲和展示方式。以往的線性方式對于特殊教育而言具有很強的局限性,因為音頻文件無用于聾啞學生,視頻文件無用于盲人學生,線性方式無法進行覆蓋式的通用教育,所以提升的教學效果有限。對于綜合各種文件的多媒體多元化展示,這些弊端將不復存在,在多媒體信息教學的過程中,每種特點的學生都能從中學到知識,教師也能利用多媒體進行覆蓋式的教育,從而降低備課工作量,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最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學習與進步[2]。
在特殊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作用效果有很多,比如可以有效地激發(fā)殘疾學生對學習知識的興趣與動力,又比如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還可以幫助殘疾學生擴充學習渠道,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等等。但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教學可以有效地補償學生學習缺陷,比如視覺殘疾學生可以借助聽覺媒體,聽覺殘疾學生可以借助視覺媒體,這樣便可以充分發(fā)揮剩余完整器官的代償作用,最大程度上補倉缺陷。補償缺陷是很多特殊教育學校辦學的宗旨與目的,通過補償缺陷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激發(fā)潛能掃除障礙,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得以實現(xiàn),多媒體技術教學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關鍵詞】信息技術特殊教育運用
引言:21世紀,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同時信息技術已滲透到了社會的各個領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力也在不斷的提高,社會各方面的競爭也愈演愈烈,招聘單位對就業(yè)人員的要求更全面,特別是要求要有全面的綜合素質。這對普通人或許沒什么,但是對于殘疾人這一本就處于社會不利地位的弱勢群體來說,無疑是更嚴峻的挑戰(zhàn)。
“正當我們?yōu)橛嬎銠C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所帶來的巨大變化而歡呼的時,那些特殊的同胞正以他們特殊的方式驚喜地注視著信息技術的一舉一動。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那些特殊的同胞更需要信息技術的幫助[1]?!?/p>
1.我國特殊教育發(fā)展的現(xiàn)狀
特殊教育指的是利用普通或是特殊設計的課程和教材給特殊學習者提供的教育及相關的服務幫助的教育。廣義上的特殊教育中的學習者一般通指所有與正常人不一樣的群體,而狹義的就單指聾、盲、肢殘等十一類殘疾人群。通常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認為的特殊教育指的是狹義上的特殊教育學習者,下面我們將對這一人群進行具體分析。
國家體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特殊教育,它為保障殘疾人恩能夠夠受到平等教育和基本人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雖然近年來我國在特殊教育這一塊人力、財力、物力的不斷投入,但是他由于自身的缺陷——起步晚,起點低,基礎差,發(fā)展不平衡等,遠遠落后于我國普通教育水平,不能滿足當前特殊教育的發(fā)展需求。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特殊學校的總數(shù)、招收學生和每年畢業(yè)生的數(shù)量在整體上呈現(xiàn)出遞增的趨勢。然而,隨著我國開辦的特殊學校數(shù)量和特殊學生人數(shù)的增多,畢業(yè)生的人數(shù)并沒有減少,每年都會有部分學生不能夠順利畢業(yè)。同時特殊教育還存在學校信息資源貧乏,師資力量、圖書資料和實驗器材等方面的嚴重緊缺的問題。
這種種現(xiàn)象表明國家需要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對特殊教師信息技術手段的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對應用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對于改變特殊教育落后局面,并且使之縮小與普通教育之間距離,達到共同發(fā)展是很有必要的。
2.信息技術運用的優(yōu)勢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進社會各方面的進步,同樣也惠及到了受教育者身上的。在普通學校,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較為普遍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特殊教育領域,信息技術的運用仍然處于捉襟見肘的局面。那么,信息技術既然可以于普通教育,是不是同樣可以運用于特殊教育呢?
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主要以計算機為核心,包括了多媒體計算機、校園網(wǎng)絡、教室網(wǎng)絡和因特網(wǎng)等網(wǎng)絡技術。在教學實際中,它作為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上黑板教學的新型教學媒體,當它與各學科的課程密切結合時,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2.1.計算機提供的外部刺激的多樣性有助于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計算機給我們提供的外部刺激不單單是一種感官上的,而是多種感官刺激的的結合,是聲音、文字、圖像、動畫等的有機組合。而對于特殊兒童來說,他們的大腦或是其他器官的受損,使他們的認知方式有所改變。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對特殊兒童進行教學,可以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要。
2.2.計算機的交互性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特殊教育中,每個特殊兒童的需要都是不一樣的,就正如在普通教育中對學生實行因材施教的原則一樣,在特殊教育中更應該實行因人而異的教學方式。計算機強調的是人機互動,比普通的師生互動更能滿足特殊學生的需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技術和學習興趣來篩選符合自己的信息,同時可將自己的體會、疑問或是建議反饋給多媒體系統(tǒng),然后教師再根據(jù)多媒體系統(tǒng)反饋出來的信息,適時的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這樣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2]。
2.3.計算機的資源共享性為學生提供海量信息
與全球互聯(lián)網(wǎng)結合,多媒體計算機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只要有網(wǎng)絡,它可以讓你隨時隨地獲取到你想要的信息,這對于那些盲童、聾童、肢殘兒童等存在行為困難的學習者來說,幫助是很大的。這些特殊兒童由于自身原因和社會原因,促使他們更多的呆在家里學習,而這一信息技術的運用就可以讓他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
3.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實際應用
我國結合當今特殊教育的具體實際,對國家中小學信息化有了一定的部署,在往后一段時間內對信息技術教育在特殊教育學校的發(fā)展將以下四個層面推進:第一,在特殊教育學校對信息技術教育的普及;第二,網(wǎng)絡的普及和應用;第三,大力發(fā)展現(xiàn)代遠程教育;第四,積極開發(fā)并研制各類有利于殘疾學生用的電腦等各種硬件和軟件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康復設施。有了目標和任務,接下來就是實施過程了。
通常來說,信息技術在特殊教育中應用的實施主要是表現(xiàn)在課堂上。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在各方面的需求,提供給學生最易接受最適合的服務方式和最有效的處理方式,注意調動學生的觸覺、視覺和聽覺等感覺器官,從整體上著手,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和發(fā)展規(guī)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抽象的知識變得形象、直觀、生動、具體,讓學生更能接受,理解得更透徹,在掌握的同時能夠熟練運用。
3.1.創(chuàng)設生動、逼真的問題情境
缺陷補償理論認為:任何人在一個方面出現(xiàn)缺陷,那么將會在另外一個或幾個方面得到補償[3]。比如對于聽覺障礙學習者來說,他們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使得部分或全部語言和聽覺能力,但是他們的視覺方面卻是比普通人要強;而視覺障礙者,他們在失去視覺能力的同時,觸覺和聽覺方面相反的得到了加強。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根據(jù)他們的實際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做到揚長避短。
比如在視覺障礙學習者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他們聽覺上的發(fā)達,運用信息技術將那些對于他們來說難以理解的景物描寫,通過播放表現(xiàn)這種情景的音樂來刺激學生的想象力;而對于聽覺障礙學習者來說,教師就可以在課前準備一些豐富多彩的圖片和表現(xiàn)實景的影視文件和動畫,真實突出課堂重難點。
3.2.個別化教學的實現(xiàn)
信息技術利用了多種媒體的刺激,并通過交互性的形式幫助特殊學生獲取和保持知識。 從心理和生理角度來說,殘疾學生的個體差異比普通學生更為突出,因此,更需要對他們實施“因材施教”。比如在教授聾啞學生學習口語和讀唇語時,教師就要根據(jù)學生情況進行有效的教學了。為避免課堂枯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形式,設計友好、生動的界面,提高學生的興趣,方便他們的反復練習。
3.3. 堅持適度原則
在特殊教育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增強教學吸引力,提到課堂效率。但凡事都有個適度原則,過猶不及。信息技術優(yōu)勢雖然很大,但期望用它來代替教師的作用是不切實際的。假如說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全部運用信息技術,教學重點就得不到突出,學生也會覺得厭煩,繼而學習效果也就受到了影響,而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
4.結束語
運用信息技術是推進特殊教育不斷發(fā)展和提高的必然要求。信息技術在特殊教育發(fā)展中還有很大的前進空間,需要更多的研究者去做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卓星.信息技術手段在特殊教育中的運用[J].2009(11).36-37.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苯逃枷?,一方面宏觀審視了教育的價值取向問題,明確提出了要“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目的論,另一方面深入探討了直接影響教育效果的教育方法這一重要問題,具體闡述了“在生活里找教育”的教育方法論。
他認為,生活不僅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方法。
那么,如何將培智班的課程生活化呢?目前,筆者在實踐中探索出了幾種方法,現(xiàn)將其中最為常用可行的三種方法列舉出來,與同行們交流探討。
一、深入了解學生,搜集生活化素材
智障學生大多比較封閉,與外界接觸較少,生活經驗相對不足。許多教師認為很好的事例、材料在他們的眼中卻是完全陌生的,不能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為了尋找課程生活化的切入點,我們必須從多方面深入了解學生。
在教學《10以內的減法》時,筆者每次都帶一些學生喜歡吃的包裝精美的零食進教室,把這些零食作為教具兼獎品。第一次教學2減幾時,筆者把茅某喊到講臺上,對他說:“聽說你很喜歡弟弟,有好東西總是和他分享。愿意把自己的東西和他人分享是一種美德,于老師獎勵你兩塊棒棒糖!”然后筆者轉向對全班學生說:“希望大家向茅某學習這種分享的精神?!泵┠撑d高采烈,其他學生眼露羨慕。這時,筆者問茅某:“今天你拿到了兩塊棒棒糖,想和班上的哪個同學分享呢?”茅某把目光投向平時和他最要好的邢某,跑過去送了一塊棒棒糖給邢某,邢某開心地說了聲謝謝。
然后,筆者問全班同學:“于老師剛才獎勵給茅某幾塊糖?”學生們異口同聲地說:“2塊!”筆者把2板書在黑板上。
再問:“他送了幾塊糖給邢某?”“1塊!”板書1。
再問:“現(xiàn)在他手里還剩幾塊?”“1塊!”再板書一個1。
歸納:“剛才這個過程,我們可以用這樣一個算式進行表示?!睂⒑诎迳系?、1、1補充成2-1=1這個算式,接下去進行教學。把數(shù)學知識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使數(shù)學知識生活化,讓大家走進了生活,進入了情境,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fā),意志得以調動,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也就水到渠成。
二、研究教材,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
教師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與教材內容相應的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營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學氣氛,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受到感染,引起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可以提前不露痕跡地進行創(chuàng)設,使創(chuàng)設的情境在教學之前就潛移默化地深入學生心中。
有一次開學初的黑板報上,筆者畫了一幅春景圖:小河邊,垂柳下,河岸上兩只小鴨,河里三只小鴨追著兩條小魚盡情嬉戲。樹上,一對小鳥,空中兩只小鳥,遠處五只小鳥自由翱翔。河的對岸,開滿了各種彩色的小花。出板報的時候,學生們圍在筆者身邊觀看,一邊看一邊和筆者聊天,筆者隨意問他們一些問題,例如“圖上畫了些什么?”“小鴨有幾只?”“小鳥有幾只?”“小鴨和小鳥一共有幾只?”“這些小花好看嗎?紅花和黃花一共有幾朵?如果再畫上一朵黃花,現(xiàn)在它們一共有幾朵?”等等。學生們興趣盎然,有幾個智力殘疾程度較輕的學生,也學著筆者的樣子提出類似的問題。學生們學得很輕松,課后還有人在黑板報前觀察,希望編出更多的連加應用題?;剡^頭來看書上的例題,多數(shù)學生一目了然。
三、加強實踐,在生活化中引導
在教學中讓學生做一做,親身感受、嘗試、體驗一下生活,獲得初步的體會,學會邁出第一步,這是非常必要的。除了課上讓學生多動手動腦,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也大有學問。每教完一部分內容,提出一些可以運用所教知識來解決的學生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將其作為作業(yè)或者把生活中遇到的可以用已學知識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引導學生用新知識和舊知識共同解決。
教完《年月日》一課,筆者布置學生回去把家人的生日記下來,并在日歷表上圈出來。教學《軸對稱圖形的認識》一課,筆者布置學生課后尋找身邊的軸對稱物品,比一比誰找得多、找得對。
去年學校組織我們去南通軍山秋游,回來以后筆者布置了一道應用題讓他們解答:“今天,我們全校師生坐汽車去軍山游玩。第一輛車上坐了40個人,第二輛車上坐了39個人,一共去了多少人?”除C類生沒做出來外,其余學生都順利做出來了。2015年育才中學某班學生來我校獻愛心,送給每個學生一副手套、一本筆記本、兩支圓珠筆。利用這些贈品,筆者出了一些題目幫助學生復習了一下分類的知識:“育才中學的哥哥姐姐一共送了幾樣東西給我們?”“這些手套共有幾種顏色?把它們按照不同的顏色分一分。”“這些筆記本封面上的圖案真好看!有的是景物,有的是漫畫人物,有的是花草,你們能把它們按照圖案內容分一分嗎?”只有少部分學生分錯了。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育實踐,深深地體會到:在培智班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只有讓智障學生通過對現(xiàn)實生活的發(fā)現(xiàn)、感知、體驗和實踐,領悟其中的道理,入腦動心,效果才會明顯。
因此,以生活化為基點的學科教學,才是最適合智障學生的。
一、為聽障生創(chuàng)設“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情境
在特殊教育界,聾、聾啞、聽力障礙、聽力殘疾的概念內涵基本一致,經常通用,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導致雙耳聽力喪失或聽覺障礙,聽不到或聽不真周圍環(huán)境的聲音,使得患者難以與一般人進行正常語言交往活動。另外,聽障學生由于“聽不見”,早期聽力障礙使之無法聽到和辨別語言,以致失去了模仿學習的可能性,錯過了語言發(fā)展的最佳時期,最終失去了“說”的能力,所以民間素有“十聾九啞”的說法。因而,如何讓聽障學生深入體驗“有聲有色”的課堂教學情境,是特校教師要研究的問題。錢鐘書在《通感》一文中指出:“用‘鬧’字,是想把事物的無聲的姿態(tài)描摹成好像有聲音,表示在視覺里仿佛獲得了聽覺的感受?!笔苠X鐘書通感(移覺)理論的啟發(fā),一位教師在為聽障學生執(zhí)教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練習2》一課時,利用信息技術,將春雷“轟隆隆”、春雨“嘩啦啦”、小鳥“啾啾啾”、青蛙“呱呱呱”、小朋友“哈哈哈”等視頻剪輯成一段“默片”,營造“春在身邊,春在眼前”的情境,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春雨在傘面上跳動、柳枝在春風中擺動、蜜蜂的翅膀振動、小鳥的尖喙翕動、青蛙的聲囊鼓動等動感細節(jié),將聽障學生視覺的體驗轉換成聽覺的想象,從而獲得了對“春天”這一意境的生動感知和豐富體驗。
二、為視障生營造“絕知此事要躬行”的情境
由于各種原因,視障學生的視力損失或視野縮小,導致他們對事物的整體形象把握存在天生的缺陷,只能根據(jù)感受和體驗進行自我理解與解讀,難免會犯“盲人摸象,各言其是”的錯誤。從大家所熟悉的案例———沙利文老師教海倫•凱勒拼寫“水”這一簡單單詞的艱辛過程,可以想見,對于視障學生特別是先天全盲的學生來說,色彩、明暗、光澤、狀態(tài)、品質等概念都是比較抽象的。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學校里應當有一種高度的言語素養(yǎng),有一種對詞的高度敏感的氣氛,要培養(yǎng)兒童對詞的感彩的敏感性,要使學生像對待音樂那樣對待詩詞,形象地說,學生應該成為詞的‘音樂家’,珍視詞的正確、純潔和優(yōu)美?!蹦敲矗绾闻囵B(yǎng)視障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提高語言敏感度,讓其“珍視詞的正確、純潔和優(yōu)美”呢?創(chuàng)設體驗式教學情境,在真實的生活場景中,結合視障學生身心結構中的已有經驗,通過經驗的重組和改造,讓學生從“近”(貼近生活的情境)走向“親”(親身經歷的經驗),從“真”(真實的內心情感體驗)走向“正”(對詞語的正確理解和準確把握),是盲人學習語言的最佳途徑。一位教師在為視障學生執(zhí)教臺灣作家林清玄的名作《心田上的百合花開》時,為了讓視障學生理解“潔白、晶瑩、秀挺、深沉、艱辛、堅定、自信”等詞語,把孩子們從課堂中帶到了學校的假山旁,讓他們觸摸假山的巖石和從巖石縫隙里生長出來的花草和小樹。在孩子們觸摸的同時,老師深情地朗讀:“它那靈性的潔白和秀挺的風姿,成為斷崖上最美麗的顏色?!薄鞍俸匣ㄒ欢湟欢涞厥㈤_著,花朵上每天都有晶瑩的水珠,野草們以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極深沉的歡喜所結的淚滴?!焙⒆觽冊谶@樣的情境中,欣賞、感受、體驗、品味和領悟,雖然不一定能“說得出”這些詞語的具體含義,但他們“體驗到”并“意會到”這些詞語的情感、溫度、色彩和分量,進入了馬克思所說的“藝術地把握世界”的境界和狀態(tài)。
三、為智障生提供“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境
近些年,培智學校學生的殘障程度越來越嚴重,殘障類型也呈現(xiàn)多樣化,包括了智障、腦癱、自閉癥、多重障礙等。學生的現(xiàn)有認知水平較低,認知能力較差,教學效果往往不令人滿意?;凇皥稣摗崩砟畹那榫呈墙處熍c學生、師生與教學內容之間一個多向折射的心理場。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促進學生整體發(fā)展,對兒童的知識、能力、智慧、情感、意志全面地產生影響。在培智教育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親、助、和”的師生人際情境和“美、智、趣”的學習情境來縮短學生與教師、與同伴、與教材之間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讓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啟迪者、激勵者,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補償功能缺陷,開發(fā)潛在技能,促使殘障學生以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自動參與、主動投入,獲得自我的發(fā)展。在培智課堂教學中,一位老師在執(zhí)教《快樂生活•生活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認識0和10》一課時,在個別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針對智障學生的身心特點,設計了一個“小貓釣魚”的游戲情境。具體做法是,教師將課桌圍成一個“口”字框作為“池塘”,學生在扮演“小貓”。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動作協(xié)調性和肢體功能發(fā)展情況,為每一位學生量身定制了不同長短、粗細的釣竿,設計了磁鐵、釣鉤等不同形式的“魚鉤”,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進行“釣魚”比賽,最后通過填寫一張統(tǒng)計表,看看誰釣的“魚”多。為了確保其中一名學生釣不到魚,從而引出“0”這一新知,教師在這名學生的釣竿上做了一番手腳,將這位學生釣竿上的磁鐵“魚鉤”換成了沒有磁性的塑料積木??上攵?,任憑這位同學如何努力,他也不會釣上任何一條魚來,從而順理成章地“生成”(其實質是一種預設)了教師的教學資源(失敗的活動經歷與情感體驗也是一種教學資源)。這種充滿挑戰(zhàn)與趣味性的情境,既是對學生“認識1~9的數(shù)字”這一知識的復習與鞏固,也是“統(tǒng)計”這一數(shù)學思想的滲透與濡染,更是對學習新知的鋪墊與導入。通過角色扮演、游戲活動等形式,可以幫助智障學生進行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相結合的肢體功能康復訓練,實現(xiàn)意志與毅力等心理品質培養(yǎng)和數(shù)理知識與方法的習得,讓他們在趣味激勵、情感驅動下,在“踐行”中“善思”,從“樂學”中“多識”。
四、最后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