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噜噜私人影院,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888,AV天堂永久资源网,5566影音先锋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數字技術學習范文

時間:2023-06-12 16:09:20

序論:在您撰寫數字技術學習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數字技術學習

第1篇

>> 面向移動平臺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教學平臺建設研究 快速搭建高效的數字化學習平臺 淺析數字化學習平臺建設的現狀及發(fā)展對策 淺析當前媒體集團的數字化平臺建設 探討多媒體教學的數字化平臺建設 基于web技術的社區(qū)網上數字化學習平臺設計 基于Agent技術的農村數字化學習平臺研究與實踐 信管專業(yè)與數字化學習 中學教材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建設 高校數字化學習中心的建設與實踐 社區(qū)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的策略 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的發(fā)展趨勢 數字化學習社區(qū)建設的實踐研究 高職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研究 面向個人終身學習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生態(tài)化發(fā)展模式研究 數字化學習:面向未來的學與教方式轉變 面向大學生數字化學習能力發(fā)展的網絡開放課程研究 面向數字化學習終端的兒童認知系統(tǒng)分析與研究 面向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的微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研究 面向數字化學習的縮放概念圖設計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內容主要包括:專題視頻、教學視頻、學生視頻作品等。同時,網站開通了學生視頻上傳通道,備有留言板供學生交流。

1) 專題視頻包括學生參與制作的各類專題片、名師教學的訪談及學院重大活動的專題節(jié)目視頻。數字媒體專業(yè)學生自主創(chuàng)建的具有學科特色的“流媒體電視臺”作品均在這里。

2) 教學視頻包括教師的講課錄像、軟件學習的視頻錄像及相關視頻學習資料。

3) 學生作品包括學生所上專業(yè)課的優(yōu)秀視頻作業(yè)及課外制作的視頻小品等短片。

該網站專為視頻學習而設,分學生和教師兩級管理,娛樂性視頻均不納入其中。

4.3精品課程網站

精品課程網站主要包括已成為國家精品課程的計算機輔助工業(yè)設計課程(數字媒體專業(yè)課數字媒體專業(yè)主干課)及由數字媒體專業(yè)創(chuàng)建的學校大類基礎課程“三大構成”(數字媒體專業(yè)基礎課)學習網站()還鏈接到與本專業(yè)相關的其他精品課程網站。

精品課程網站相對獨立,課程的大綱要求、師生論壇、答疑、專業(yè)提交、資料、課件、網絡教材、學科競賽、特色教學、作品展示、教學視頻等方面均獨立開設欄目,是數字媒體綜合學習網的重要補充。

5結語

當前,國家把高等教育發(fā)展的重點放在提高質量和優(yōu)化結構上,深化高等學校教學改革,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我國高等教育進入新的發(fā)展階段后,實現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目標,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需要。

順應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方針和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在建立之初就十分重視數字媒體專業(yè)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對于數字媒體技術這樣將知識掌握和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將技術和藝術相融合、強調學生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意能力培養(yǎng)的專業(y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遠遠不能滿足海量知識信息的講授和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數字化學習平臺為學生和老師創(chuàng)造的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局限性,讓學生能享受到更多的教學資源和更便捷的交互方式,達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也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與學生交流互動進行教學的平臺,收獲了較理想的效果。

隨著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數字化學習平臺的不斷完善,將會為師生提供更多的教學資源和更人性化的交互方式。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的學科體系也會在這樣的數字化學習平臺的輔助下變得越來越成熟。

參考文獻:

[1] 石冉冉. 學習者與數字化學習資源的交互研究[J]. 教育技術導刊,2007(4):13-14.

[2] 耿衛(wèi)東,陳根才. 挑戰(zhàn)復合型動漫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建設回顧[J]. 計算機教育,2008(13):38-39.

[3] 周迎春. 數字化學習的幾種模式及需注意的問題[J]. 人民教育,2009(9):49-51.

[4] Badrul H.Khan. Dimensions of E-learning[J].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2(2):59-60.

[5] 李學淵. 數字化學習系統(tǒng)支撐平臺的研究與設計[J]. 紡織教育,2006(2):50-53.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for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Major

GENG Wei-dong, PENG Ren, LI Xiao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第2篇

【關鍵詞】學習資源共享;元數據標準;元數據收割協議;認證Web服務

【中圖分類號】G40-057【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6―0066―05

一 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概念和基礎

1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概念

從廣義上講,學習資源指支持學習的任何事物,包括物質形式的和非物質形式的。非物質形式的學習資源包括教育制度、人際關系、學習氛圍等等。物質形式的學習資源又可以分為人力資源和非人力資源。人力資源包括老師、同學、朋友、專家等等。非人力資源從大到小包括教學設施(例如圖書館和教室)、教學設備(例如投影儀和各種實驗儀器)、學習工具(例如計算器和各種文具)和學習材料(例如教材和各種多媒體音像資料)。狹義的學習資源僅僅指學習材料,也是通常意義上的學習資源。

學習材料是學習者要學習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等學習內容的載體。隨著媒體技術的發(fā)展,這些學習內容載體的形式出現了數字的和非數字兩種。非數字的學習材料包括傳統(tǒng)的印刷教材、各種掛圖、模型和標本等等。根據中國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CELTS-41的定義,數字形式的學習材料分為媒體素材(包括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和動畫)、案例、文獻資料、資源目錄索引、常見問題解答、試題、試卷、課件、網絡課程九類,這些都可以稱為數字化的學習資源。

在國外的數字化學習研究中,也將數字化學習資源稱為學習對象,是指“提供給教育者、學生和自學者使用和重用,以支持學習或學習支持活動的任何可再生和可尋址的數字資源”。通常學習對象是結構化的學習資源,即使用IMS內容包裝規(guī)范打包好的學習資源。

由于我們國家早期建設的很多資源庫的資源形式多種多樣,為了不造成財力、物力和人力的浪費,在考慮資源共享的問題時,必須能夠重用這些資源。因此本文中的數字化學習資源采用CELTS-41中的定義,但也不排除經過了教學設計,并進行了結構化表示和包裝的學習對象。

2 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基礎

無論是原始的素材資源,還是經過了教學設計的課件和網絡課程,以及打包好的學習對象,學習資源共享必須滿足兩個條件:1)資源是自包含的;2)資源是可尋址的。

資源的自包含性是指資源是獨立的,即資源不依賴其他資源可以單獨存在。同時自包含性還意味著資源可以作為單一文件進行傳遞,而不是包含多個文件需要傳遞多次。

資源的可尋址性是指學習資源能夠通過網絡地址進行唯一標識,即一個資源必須有一個網絡地址,并能夠通過這個地址訪問到該資源。當然一個資源可以有多個網絡地址,反之則不然,即一個網絡地址不能標識多個資源,而只能標識一個資源,否則會造成資源的無法識別,進而造成無法訪問和傳遞。

二 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層次和機制

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問題的產生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分散存儲;二是各個數字化學習資源庫系統(tǒng)之間由于認證、技術體系和技術路線不同造成的互操作障礙。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共享就是要解決這兩方面的問題,包括以下層次[1]。

1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集成與發(fā)現

解決資源分散式存儲的方法是為資源建立統(tǒng)一的目錄索引,稱為資源的“集成(Gather)與發(fā)現(Discovery)”。資源的集成與發(fā)現的基礎是區(qū)分數字化學習資源庫中的兩類信息實體:資源(Assets)和元數據(Metadata)。資源指的是數字化學習資源本身,元數據指的是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描述信息。資源的集成與發(fā)現都與元數據有關。資源集成與發(fā)現的前提條件是各個資源庫必須為資源提供元數據。

為資源建立統(tǒng)一目錄索引的第一步是資源的集成(Gather),就是將各個分散的資源庫中的元數據進行收集,并集中存儲在同一個地點,稱為“信息中心”。信息中心收集元數據的方式有兩種:推(push)和拉(pull)。推是由各個資源庫主動向信息中心提供元數據,拉是由信息中心主動向各個資源庫索取元數據。

由于元數據提供了資源的詳細描述信息,所以信息中心可以向最終的資源用戶提供資源的檢索服務,稱為資源的發(fā)現(Discovery)。用戶檢索的條件信息與元數據進行匹配,同時檢索的結果信息也是元數據信息。信息中心可以利用元數據信息提供靈活多樣的資源檢索服務。資源集成與發(fā)現的原理見圖1。

2 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傳遞與交換

資源的集成與發(fā)現是在元數據層次上進行的,可以實現學習資源的統(tǒng)一查詢和檢索,但沒有涉及到學習資源的統(tǒng)一傳遞和交換。即學習者或學習支持者在公共資源目錄上可以查詢到某個資源,只是返回了元數據,而不是資源本身。實現資源傳遞與交換的條件是資源庫之間必須具有統(tǒng)一的認證以及數據傳遞協議。

通常用戶在信息中心檢索資源,在信息中心返回的匹配資源的元數據中包含資源的網絡地址。用戶選擇某個資源要求進行傳遞時,信息中心根據元數據中的資源地址向相應的資源庫發(fā)送傳遞資源的請求。資源庫首先會要求認證,用戶提供認證信息,資源庫認證后再將資源傳遞給用戶。這一過程稱為資源的傳遞(delivery)。如果資源的傳遞發(fā)生在資源庫之間則稱為資源的交換(exchange)。此外如果一個資源庫主動向另外一個資源庫傳遞資源也屬于資源的交換。前者稱為請求(request),后者稱為提交(submit)。資源傳遞和交換的過程見圖2。圖中虛線屬于資源的集成與發(fā)現。

三 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技術標準分析

根據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層次與機制,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需要元數據、元數據收割和認證服務三方面技術標準的支持。

1 學習資源的元數據標準

資源集成的基礎是資源庫必須為資源提供元數據,目前國際上的元數據方案有很多,在教育領域應用的主要是Dublin Core和IEEE LOM。Dublin Core起源于圖書館領域,用于數字資源的描述和交換,由于其廣泛的影響力在教育方面也有所應用。IEEE LOM是針對學習資源開發(fā)的,是目前最有影響的學習資源元數據標準。IMS Metadata、SCORM中的元數據都與它一致。我們國家的教育信息化技術標準中有CELTS-3、CELTS-41和CELTS-42三個元數據方案。其中CELTS-3是IEEE LOM的本地化,兩者完全一致。CELTS-41為九類學習資源擴展了相應分類元數據元素,主要應用在高等教育領域。CELTS-42是針對基礎教育開發(fā)的,是Dublin Core、IEEE LOM和CELTS41的選擇與組合。不同的元數據方案定義的元數據元素有所不同,但可以相互映射和轉換。當然映射和轉換時可能出現信息丟失。表1是IEEE LOM和Dublin Core之間的簡要對比。

目前主要使用IEEE LOM(CELTS-3),在某些需要簡化的場合使用Dublin Core,如果需要為某類資源提供額外信息則使用CELTS-41。

2 數字化資源的元數據收割標準

資源集成的方法是將各個資源庫的元數據收集起來存儲在一個地點。元數據的收集又稱為元數據收割,可以參考的標準主要是OAI-PMH(OAI元數據收割協議: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2]。

OAI-PMH的原理如圖3所示。OAI協議定義了兩個角色:數據提供方和服務提供方。數據提供方相當于各個資源庫,它存儲學習資源及其元數據。服務提供方相當于信息中心,它收集元數據并向用戶提供檢索服務。數據提供方和服務提供方通過OAI請求和OAI響應來實現信息的傳遞。一個服務提供方可從多個數據提供方處獲取元數據,而一個數據提供方可向多個服務提供方提供元數據,兩者之間是多對多的關系。

OAI定義的請求包括GetRecord、Identify、ListIdentifiers、ListMetadataFormats、ListRecords、ListSets共六個。OAI請求以HTTP請求表示,每個請求至少有一個以key=value形式出現的參數,多個參數用符號&隔開。例如要列出資源庫an.省略/OAI-script中標識符為oai::hep-th/9901001,元數據格式為Dublin Core的記錄,相應的OAI請求為:

an.省略/OAI-script?verb=GetRecord&identifier= oai::hep-th/9901001&metadataPrefix=oai_dc

OAI-PMH響應必須是形式良好的XML實例文檔,并且XML數據必須是有效的XML方案。下面是對上面的OAI請求的響應:

metadataPrefix="oai_dc">an.省略/OAI-script

...

OAI-PMH協議支持多種元數據方案,例如本文中列出的IEEE LOM(CELTS-3)、Dublin Core、CELTS-41等等,前提是資源庫必須提供元數據,可以通過List Metadata Formats得到數據提供方支持的元數據方案。

3 認證服務標準

用戶根據元數據提供的網絡地址向資源庫發(fā)送傳遞請求以后,資源庫需要進行用戶的認證,目前在數字化學習領域涉及到認證服務方面的標準中可以參考的是IMS CC中的Authorization Web Service[3]。

IMS CC認證服務的原理如圖4所示。IMS CC的認證服務是學習者在學習管理系統(tǒng)中運行通用彈夾學習包中的某個需要認證的資源時,學習管理系統(tǒng)和認證服務系統(tǒng)之間進行的認證通信。

IMS CC認證服務的認證消息是使用Web服務SOAP協議進行傳遞的。首先(1)學習管理系統(tǒng)向認證服務提供學習包的標識符及學習管理系統(tǒng)的地址,(2)認證服務要求提供密鑰,(3)學習管理系統(tǒng)向認證服務提供密鑰,(4)認證服務根據密鑰返回認證結果。整個消息傳遞過程如下面的代碼所示。其中LMS代表學習管理系統(tǒng),WS代表認證服務。

LMS:

Cartridge ID

The LMS’s URL

WS:

License Agreement

Please enter key:

Key

Text

LMS:

Cartridge ID

The LMS’s URL

A Key

認證通過:

WS:

The Key passed by LMS

Expiration Date

認證未通過:

WS:

< auth:Invalid>

The Key

A Message

當認證服務應用于資源庫的學習資源傳遞時,學習管理系統(tǒng)相當于資源庫,認證服務由各個資源庫提供。認證消息的傳遞發(fā)生在用戶使用的軟件(可能是信息中心,或者是專門的資源搜索工具)和資源庫之間。用戶向資源庫請求傳遞資源時,資源庫會通過認證服務進行認證,再根據認證結果決定是否向用戶傳遞資源。資源傳遞可以使用HTTP或FTP協議。

四 小結

本文探討了數字化學習資源共享的基礎、層次與機制,并簡要分析了可以參考的技術標準。由于學習資源共享需要解決很多問題,因此應該分步驟地實施。首先各個資源庫應該為自己的資源提供完整的元數據描述;其次某個地區(qū),或者某個領域,例如教師教育、圖書館等等可以進行元數據的收集,建成資源信息中心。最后再嘗試開發(fā)統(tǒng)一的資源庫互操作接口。

在技術標準方面,除了前面介紹的幾個,IMS早期還開發(fā)了一個資源庫互操作標準,稱為IMS DRI[4]。IMS DRI為不同技術體系下的資源庫互操作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的框架。重點描述了提交/保存(submit/store),搜索/提供(Search/expose)、聚集/提供(Gather/expose)和請求/傳遞(request/deliver)四種互操作接口,如圖5所示。在此基礎上定義了進行互操作的消息格式,其中也包含了認證信息。消息的傳遞使用SOAP協議,資源的傳遞使用FTP和HTTP協議。此外該框架還考慮了訪問控制、資費管理、目錄服務和注冊服務等問題,但計劃在將來開發(fā)。DRI提供了實現資源庫互操作的基本思路。此外目前IMS正在積極開發(fā)一個名為學習對象發(fā)現與交換(LODE:Learning Object Discovery and Exchange)的標準,也值得關注和跟蹤。

參考文獻

[1] 何克抗.我國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的現狀及其對策[J].電化教育研究,2009,(10):5-9.

[2] OAI.Open Archives Initiative Protocol for Metadata Harvesting[S].

第3篇

關鍵詞:電子書包;數字化;技術標準;概念框架;功能建模

信息技術不斷發(fā)展,學習環(huán)境不斷優(yōu)化,數字化學習終端逐漸完善,電子書技術會在未來兩三年之內發(fā)展成熟,對數字化發(fā)展產生巨大影響,世界已開始了無紙化學習的新時代,出版和教育行業(yè)里,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身影逐漸增多。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發(fā)展技術支持,而標準就是一個重要保障,目前已有OeBPS“開放電子書出版結構”標準、ePub標準、國內的CEBX標準等,我國的新聞出版總署也成立了相關標準的研究機構,進行電子書的標準研究。

1、數字化學習終端技術標準體系構建視角

對標準體系的構建要考慮生態(tài)觀、融合觀以及產業(yè)觀這三個視角。無論是電子課本還是電子書包,都涉及了眾多領域,教育、網絡、政府、出版等,包含眾多對象,例如電子課本內容、學習終端、服務平臺等,并與學習者,教授者、服務提供者的利益都息息相關。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都是復雜多變的非良構系統(tǒng),必須用生態(tài)的理論方法進行研究,構建學習終端的生態(tài)框架模型,在此前提下進行標準體系的建設。電子課本的出版涉及數字出版領域,電子課本的應用確實在教育領域,因此標準體系的構建需要對數字化學習領域與出版領域的多個標準進行融合,帶有這兩個行業(yè)的不同特性,必須對技術和產業(yè)以及應用這三個方面來融合。電子課本是一種正在蓬勃發(fā)展的新興教育媒介,這對眾多傳統(tǒng)產業(yè)如出版業(yè)、培訓、硬件制造商等都產生較大影響,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標準體系的構建是為了規(guī)范和推動此類產業(yè)的發(fā)展,并促進教育應用的創(chuàng)新,因此要從產業(yè)的視角來構建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標準體系。

2、數字化學習終端體系框架

首先是概念框架。電子課本是特殊的專門用于教育的電子書,是科教書數字化后出現的帶有教育屬性的數字化出版物,具有閱讀瀏覽和教學的功能,而電子書包屬于一種個人學習終端,它整合了包括電子課本以及虛擬教具等服務。電子課本標準是一種關于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內容、學習終端、學習服務平臺等的解決方法。

其次是體系框架模型。包括電子課本內容、學習終端、學習服務、學習平臺四部分。電子課本是主要的學習內容,有閱讀性、開放性、交流性等特點,電子課本要吸收現有電子出版物的優(yōu)點,還要再內部結構表征,網絡展現等方面加入教育特性。電子書包是學習終端,是輔助學習的電子設備的統(tǒng)稱,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電子學習終端即具備強大的學習功能,還有支持容量擴充、充當播放器等功能。學習服務包括本機服務與遠程服務兩個方面。學習平臺即虛擬學具,是相對于學生使用的傳統(tǒng)學習工具來定義的,參照教育學的角度,虛擬學具也可以分為教具和學具兩種。

再次是層次結構模型。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內容層次,有物理文件、內容表述和表現方式三個部分。物理文件的格式可以為TXT、GIF、HTML、RMVB等,電子課本及其內容的元數據描述,可以對照DC元數據標準來制定,表現方式包括內容排版、內容編排、內容包裝等。

3、數字化學習終端標準體系以及標準引用組譜

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標準體系的核心由五種技術標準類別組成,即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總體標準、電子課本的標準、數字化學習終端標準、虛擬教具的標準以及學習服務標準,這是首期應研發(fā)的技術標準,此外,還有服務質量與管理、教學應用范本、推廣方式等第二階段應該研究的標準規(guī)范。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標準體系的五個類別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不能將任何一個類別孤立的看待。

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標準不僅要研究新標準,還要對現有標準進行引用。在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標準體系構建中,要對不同領域的標準進行充分融合,電子課本的標準即和學習資源的封裝規(guī)范有關,還必須注意像方正研制的CEBX規(guī)范里的關于版式和流式的問題,因此,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標題體系一定要融合數字化出版和學習資源這兩個相關領域的有關標準。

4、結束語

本文在生態(tài)觀、融合觀以及產業(yè)觀的視角下,對數字化學習終端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技術標準體系的構建進行研究,從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的概念框架、標準系統(tǒng)體系架構、標準系統(tǒng)層次結構、標準功能建模等多方面提供了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技術標準體系框架模型,并給出了電子課本和電子書包技術標準體系引用組譜。

參考文獻

[1] 吳永和.研制電子書包(課本)國家標準[J].中國教育網,2011(7):62-64.

[2] 肖君.學習技術體系譜系框架的設計和應用[M].上海:上海音像出版社,2005.

[3] 吳永和.“電子課本出版與生態(tài)發(fā)展的研究―基于教育創(chuàng)新、產業(yè)發(fā)展與標準研究的視角”項目申請書[R].201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資金項目申書.2011.1.

[4] 徐漢斯.英國繼續(xù)教育和高等教育電子教科書的發(fā)展戰(zhàn)略與前景(一;二;三;)[J].出版科學,2007,15(4):71-78.

[5] 祝智庭,郁曉華.電子書包系統(tǒng)及其功能建模[J].電化教育研究,2011(4):27-34.

第4篇

【關鍵詞】數字媒體;動態(tài)網站設計與開發(fā);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2)09-0079-05

一 引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以互聯網、無線通信為傳播載體,以數字化多媒體內容為核心的數字媒體產業(yè)在全球范圍內快速成長。我國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產值在GDP中的比重日益攀升,逐步進入繁榮時期P。由此,社會急需兼具數字媒體技術和藝術素養(yǎng)的復合型人才。多媒體設計與制作、動態(tài)網站設計與開發(fā)、移動互聯網技術與應用等數字媒體技術類課程的教與學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技術素養(yǎng)和實踐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些課程具有實踐性強、更新快、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等諸多特點,因此如何教好該類課程以增強學生設計與開發(fā)能力已成為當前師生共同關心的教學問題。

本文在分析該類課程特點的基礎上,以動態(tài)網站設計與開發(fā)課程為案例進行了教學實踐,探究并總結了基于項目的技術類課程學習方法,并分析其優(yōu)勢與局限性以及改進策略,以期拋磚引玉。

二 數字媒體技術類課程的特點

1、技術類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學生需要掌握多種數字媒體開發(fā)和制作軟件,用數字媒體技術手段設計、制作數字視音頻節(jié)目和多媒體作品是基本要求。而根據知識的分類,技術的理論知識屬于陳述性知識,而技術的實踐知識大多屬于程序性知識,或者說是隱性知識,需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進行意義建構。因此,數字媒體技術人才培養(yǎng)導向和技術類知識本身的性質決定了它具有較強的實踐性。

此外,我們不難發(fā)現,高校數字媒體技術類課程一般包含理論與實驗兩個部分,其中實驗課程的比例往往占到一半以上,甚至更多。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技術類課程在注重理論與應用相結合的同時,更加傾向于實踐。

2、技術類課程更新速度較快

計算機技術的日新月異和互聯網的飛速發(fā)展,帶來了知識大爆炸,帶來了資源的整合與共享,也出現了層出不窮的新軟件、新技術。因此,技術類課程教學中可能的情況是,前后兩個年級的學生學習的是同樣的課程,卻是不同的軟件,比如用于制作網站的軟件可以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或Macromedia Dreamweaver。

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保持課程內容的動態(tài)更新,也需要形成對新技術的敏感性和終身學習的心態(tài)。對于學生來說,某一類技術課的學習更大意義上是作為一類技術的入門課。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的學習,能夠快速掌握類似軟件,或者同一系列的軟件。也就是說,具備舉一反三的技術學習能力。

3、技術類課程注重藝術與技術相結合

國內學者楊成指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的人才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yǎng),并具備技術與藝術結合的數字媒體創(chuàng)作能力。由此,我們不妨用下圖(圖1)表示技術類課程中藝術與技術的融合。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在技術理論與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沉淀積累,內化為一種技術素養(yǎng),并能夠在學生的作品中展現出來。學生需要藝術知識便利行業(yè)交流,增強自身的技術優(yōu)勢。而藝術的更深層次學習需要學生實際參加工作自身的領會。因此,技術類課程秉承一種以技術為先導、藝術為提升,注重兩者相結合的基本理念。

三 項目學習在動態(tài)網站設計與開發(fā)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基于項目的學習是以學科的概念和原理為中心,以制作作品,并將作品推銷給客戶為目的,在真實世界中借助多種資源開展探究活動,并在一定時間內解決一系列相互關聯著的問題的一種新型的探究性學習模式。動態(tài)網站設計與開發(fā)課程由理論與實踐兩部分內容組成,要求學生能夠運用所學軟件知識,借助豐富的網絡資源,合作完成一個優(yōu)秀的網站作品。這樣的一種學習需求決定了基于項目的學習方法的適宜性,同時我們將教學過程概括為整體感知、異質分組、選定項目、制訂計劃、作品創(chuàng)作、成果交流、項目評價七個環(huán)節(jié)(見圖2)。

(1)整體感知

教師在指導學生正式開始作項目之前,需要讓學生獲得對課程的整體感知。

動態(tài)網站設計與開發(fā)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學生經過了專業(yè)基礎課程的修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平面設計能力、審美能力、軟件學習能力等基礎。但是,學生對于動態(tài)網站的相關基礎知識,如編程語言、數據庫、開發(fā)軟件等概念還是模糊不清的,需要教師在課程開始的一段時間里進行基礎知識和概要框架的講解,尤其是需要結合開發(fā)實例進行分析。如老師常常借用上一屆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使得學生對動態(tài)網站的設計與開發(fā)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明晰自己要做什么,會用到哪些知識,需要學習哪些內容,同時使學生產生自我效能感。

(2)異質分組與選定項目

在學生獲得對課程的整體感知后,需要進行分組和選項目兩個過程,并選出一個小組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兩個方面是并行的,學生可以在選定項目的同時尋找興趣相投的同伴結為一組。

在分組方面,教師既要尊重學生的自由組合意愿,又要適時地給予建議,以保證興趣與異質的共存性。異質分組指的是一個小組中既有擅長代碼編寫的程序員,又有設計能力較好的美工師,這樣可以為后續(xù)的分工合作奠定基礎。此外,可能的情況是,教師在跟進某個小組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及時監(jiān)督小組成員的合作情況,并針對分組不適合現象,采取一定的補救措施。

在選定項目方面,我們以浙江省多媒體大賽和全國文科計算機大賽等學生競賽為依托,引導學生選定其中某個主題,形成項目。這樣就避免了學生選擇的盲目性,也更能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動機。

第5篇

關鍵詞:信息技術 通用技術 有效整合 數字化學習

人們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念的認識存在一定的偏差。雖然計算機輔助教學對課程教學起到了較好的促進作用,但是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強調的是“整合和融入”,其最高的目標是“有效地改善學習”,核心就是革新傳統(tǒng)的學習觀念,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學習資源和環(huán)境,構筑面向未來社會的學習文化[1]。筆者在自身教學實踐以及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對信息技術與現行通用技術學科的整合現狀中關于“數字化學習(E-learning)”進行以下幾點反思和探索。

一、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整合認識的誤區(qū)

“通用技術”是課程改革中出現的一個新課程,在課程標準中對這一新課程改革重點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通用技術課程倡導的新學習方式,包括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2]。它強調學生向設計學習和操作學習為主要的學習形式的轉變。在過去,人們對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的整合存認識局限于把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來演示技術素材和代替板書,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單純教學素材和教案的演示和知識呈現上,僅作為輔助教學的手段,而未能充分抓住信息技術“數字化”的優(yōu)勢和特點,沒有真正體現“數字化”,因此,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課程沒有實現真正的“有效整合”。其實,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最為有效的整合當屬“數字化學習”,其實質就是讓學生學會進行數字化學習,而數字化學習是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新課程有效整合的最佳模式,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

二、通用技術引入數字化學習的優(yōu)勢

(一) 通用技術課程實踐條件不足呼喚數字化學習。據我負責的通用技術教學現狀調查統(tǒng)計顯示:由于通用技術是新設課程,在泉州市71.8%的學校沒有配備專用的通用技術實驗室,所需的實驗裝備也極其匱乏。但目前泉州市高中校的多媒體計算機室配備率達到87.2%。對以上現狀的反思,我們發(fā)現:通用技術課程采用“數字化學習”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可行性,一方面避開實驗室不足的不利條件;另一方面恰好大多數高中校具備多媒體計算機室的硬件條件。

(二) 通用技術數字化學習與傳統(tǒng)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區(qū)別。在通用技術數字化學習中,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的整合不僅僅體現為把計算機作為輔助手段引入課堂教學,將傳統(tǒng)授課方式與多媒體教學簡單結合,更主要體現為一種學習方式的變革。這里強調學生在教師的“導學”下,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在數字化環(huán)境里,教師不再是信息的主要提供者,而轉化為學生技術學習、探索的引導者和組織者。

(三)數字化學習對學生技術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具有優(yōu)勢?!陡咧屑夹g課程標準(實驗)》對通用技術的基本目標這樣描述: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而富有個性的發(fā)展[3]。教育部通用技術課程組組長顧建軍[4]指出:技術素養(yǎng)既包含著技術的操作方法,也融入了技術的思維方法。數字化學習對學生技術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優(yōu)勢如下:

1. 借助數字化的學習環(huán)境和資源,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多媒體學習情景和內容;

2. 構建基于XML技術的通用技術教學資源庫,彌補教學資源和設備的不足;

3. 利用虛擬的軟件模擬各種實踐條件和環(huán)境,讓學生在虛擬環(huán)境中觀察現象、讀取數據、科學分析,有利于培養(yǎng)探索精神和科學的研究方法;

4. 借助人機交互技術和參數處理技術,通過與同伴的協作,建立“學習共同體”,培養(yǎng)合作精神;5. 通過自我測評系統(tǒng)為學生提供自我評價反饋方式。

三、在通用技術課程實踐中實施數字化學習的策略

(一)在通用技術課程開設初期,必須以教育主管部門為主導,以省市為單位,自上而下,大力推進通用技術基本數字資源庫的建設。高質量數字學習資源庫的建立在通用技術課程設立初期是教師個人無法完成的,以學校為單位也難于完成的,因此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行動起來,由省市為主構建基本的教學數字資源庫,并考慮實現省市區(qū)域內的共享,然后自上而下,逐級充實,各校教師還可以根據各自實際進行充實,把各種教育資料、信息、素材、課件等歸入資源庫,通過這種“以省市教育主管部門為主,學校和教師為輔”的模式建立網絡型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

(二)在數字化學習中精心設計和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采取自主學習、網絡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方式學習。案例:比如在“常見的結構的認識”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引導學生完成任務:1.比較鳥與飛機的結構的異同、比較老鷹的眼睛與導彈導航系統(tǒng)結構的異同;2.在完成以上兩個比較后得出有關結構的觀點。學生帶著“任務”分組學習,到資源庫上去查找鳥、飛機、老鷹與導彈導航系統(tǒng)結構的有關知識,并組織小組學習討論活動。然后,從力學角度出發(fā),由結構引出力;接下來,教師指導學生概括五種受力形式。

(三)數字化學習要求我們改革通用技術課程評價體系,樹立發(fā)展性評價理念,建立及時評價反饋模式。數字化學習要求學生更多地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這些學習結果的評價應該及時進行,而且應該成為學期成績的主要部分,而不是傳統(tǒng)的以期末試卷為主,因此,建立及時評價反饋模式是保證數字化學習成功的重要保證。教師要建立“平時為主、期末為輔”的新成績評定體系。

第6篇

關鍵詞:農村數字化;Agent;XML;遠程教育

中圖分類號:TP3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1)04-0943-04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s for Rur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Based on Agent Technology

XIE Jing-wei

(Hunan Mass Media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Changsha 410100, China)

Abstract: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for distance education provides a new world, and takes benefit to rural areas. The passag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agent-rural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analysis the current rural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application and status issu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existing measures, from the view of improving rural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application.

Key words: Rural Digital; Agent; XML; distance learning

信息化應用于教學是教育信息化的一個核心內容。目前,全國各學校都在進行“數字化教學平臺”的建設, 這本身就證明了信息化對于教學的迫切性和趨勢性。農村因為其所處位置的分散,信息資源的匱乏,在教育中成為薄弱的一環(huán),現代遠程教學系統(tǒng)是一種以網絡為基礎的遠程教育,學習者可以足不出戶地參加網上學習、網上討論以及網上答疑等。這種教學方式繼承了傳統(tǒng)遠程教育方式中不受時間、空間和地點限制的優(yōu)點,能夠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能夠為學習者提供圖文并茂、豐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機界面,從而達到讓學習者主動構建知識,實現自我知識獲取、自我更新甚至創(chuàng)新知識的理想目標,非常適合在農村普及相關農學知識和技能水平。

1 數字化學習平臺主要技術研究

1.1J2EE體系結構

模型-視圖-控制器是八十年代Xerox PARC在為編程語言Smalltalk――80發(fā)明的一種軟件設計模式,最近幾年被推薦為Sun公司的J2EE平臺使用,并且受到越來越多Cold Fusion使用者和PHP開發(fā)者的歡迎。MVC不是一種設計模式(design pattern),而是一種架構模式(Architectural pattern),用以描述應用程序的結構以及結構中各部分的職責和交互方式。它使應用程序的輸入、處理和輸出強制性地分開。使用MVC應用程序被分成模型、視圖、控制器三個核心部件。應用程序被分成了三個主要的部分,每個部分負責掌管不同的任務。J2EE的框架一共分為5層:

1)Presentation(表示層):應用程序的用戶界面,用戶通過這一層來操縱應用程序。

2)Application(請求層):將Presentatinn層與services層連接起來。

3)Services(服務層):EJB服務器的入口,作為Domain層的,根據不同的用戶請求,來調用相對應的商務邏輯處理程序(Domain)。

4)Domain(領域層):處理用戶的請求信息,一般以use case為單位。

5)Persistence(持久層):與持久性數據(數據庫)打交道,根據Domain層的請求來操作持久性數據。

1.2 Agent技術

Agent理論和技術是在面向對象技術之后出現的一種新的方法?;贏gent的研究,一般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區(qū)分在傳統(tǒng)人工智領域和基于結構主義的方法。方法有兩種出發(fā)點:在傳統(tǒng)的人工智能領域和基于結構主義的方法。傳統(tǒng)的人工智能領域具有特定的過程和行為,研究的核心是認知過程,考察的對象是系統(tǒng);另一類是基于結構主義的方法,這種方法是網絡中使用Agent的技術,從基層的Agent及其相互作用來研究系統(tǒng)的整體特性。傳統(tǒng)的人工智能領域是商業(yè)系統(tǒng)使用較多的方向。

1.3 系統(tǒng)體系結構的選擇

1.3.1 C/S模式與兩層結構

C/S(Client/Server)結構,即客戶機和服務器結構,在早期的應用系統(tǒng)開發(fā)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特點是,客戶端運行大部分服務,客戶端與數據庫完全分開,如數據訪問規(guī)則、業(yè)務規(guī)則、合法性校驗等應用邏輯。C/S模式通常用于兩層結構,它的處理流程可表示為:

兩層結構模式=多Client+單/多DataServer

兩層結構的應用模型可表示為:

表1 客戶機/服務器的兩層結構模型

在這種模式中,服務器只負責數據的處理和維護,為各個客戶機應用程序管理數據;客戶機包含文檔處理軟件、數據查詢、決策支持工具等應用邏輯程序,使用SQL語言發(fā)送、請求和分析從服務器接收的數據。這是一種“胖客戶機/瘦服務器”的網絡結構模式。

1.3.2 B/S模式與三層結構

B/S(Browser/Server)結構,即瀏覽器和服務器結構,其本質是三層結構C/S模式。它是隨著Internet技術的興起,從傳統(tǒng)的兩層C/S(Client/Server)模式發(fā)展起來的網絡結構模式。其處理流程可表示為:

三層網絡結構模式=多瀏覽器+單Web服務器+多數據服務器

三層結構的應用軟件模型可表示為:

表2 瀏覽器/服務器的三層結構模型

在三層結構中,作為一個應用服務器(又叫Web服務器),應用邏輯程序己從客戶機上分離出來。瀏覽器以超文本形式向Web服務器提出訪問數據庫的要求,Web服務器接受請求后,將其轉化為SQL語法,并交給數據庫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驗證其合法性,并進行數據處理,然后將處理后的結果返回給Web服務器。Web服務器再將得到的所有結果變成HTML文檔形式,轉發(fā)給客戶端瀏覽器,最終以Web頁面形式顯示出來。這是一種“瘦客戶機”的網絡結構模式。

2 數字化學習平臺需求分析

2.1 數字化學習平臺中常見困難與問題

2.1.1 學習管理方面的問題

基于課程的學習普遍的流程是預定學習目標、確立學習進度、按進度選擇學習內容和方式、檢驗學習成果。盡管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但教師無疑起到了明顯的導向作用。而在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很可能缺少預定的明確目標;而學習進度也是很難保證的;

2.1.2 知識積累與建構方面的問題

1)一些學習平臺所擁有的知識內容是僵化的。

2)交流區(qū)好象一個大水潭。什么水都往里倒,問答是不成體系的,一些好的文章、好的思想很快被湮沒了。

3)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溝通仿佛是形式上的,讓人感覺到其中的隔膜。

2.1.3 在用戶專注性方面的問題

對于學習平臺的開發(fā)者來說,常常理想地認為,學生應該有使用數字化設備進行學習的充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過高估計了學生自己管理學習進度的能力。實際上,即使是成人,也常常感覺很難調控數字化環(huán)境中的學習,甚至會出現以下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極端是沉迷于娛樂而遺忘學習的原初目的;而另一個極端是,由于資訊的爆炸性增長與缺乏管理,使學習者迷失,甚至引發(fā)心理問題。

2.2 我國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平臺的構建

1980年中央農業(yè)廣播電視學校的建立,是對傳統(tǒng)教育資源缺乏的有效補充,也是在農村教育這方面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育的一個嘗試。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平臺的構建是為了更好地推動農村教育的發(fā)展,這無論是從實際需求還是在長遠意義方面看,都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農村教育培訓的主要對象是農民、農村青年,農村婦女,基層干部以及其他城鎮(zhèn)力量。數字化教材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新的教學媒體。所以在建設上還應該注意:

1)進一步擴大對現有師資的培訓,提高他們運用數字媒體教學的能力;

2)加強數字媒體的宣傳,使農民認識、理解、接受數字技術;

3)及時了解農民的需要,掌握需求的變化,發(fā)揮資源共享的優(yōu)勢,開發(fā)適合農民的生動形象的數字教材。

3 基于Agent的農村數字化學習平臺功能實現

數字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是農村數字化學習平臺建設工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為農村師生建構一個先進、通用、能面向國際化教學的網絡教與學環(huán)境,使他們在多校區(qū)的網絡虛擬環(huán)境中能進行研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

利用教學數字化管理平臺 ,通過遠程教育管理系統(tǒng)預定遠程教育課,各教師在注冊了一個用戶名之后,便能夠登錄,即可查閱、下載網絡上包括電教館以及和教育網臺的各種資源,也可以向校本資源庫的教師個人文件夾中上傳各種文件,同時在該系統(tǒng)內預定遠程教育專用教室的使用及填寫上課后的各種信息反饋。學校管理人員通過本系統(tǒng)對學校每一位教師使用遠程教育資源及專用教室使用情況進行監(jiān)控。

3.1 基于Agent的個性化遠程教學系統(tǒng)

系統(tǒng)中必須建立基本類Agent、個性化處理類Personalization Agent、服務器類Facilitator Agent等?;绢怉gent主要偵聽環(huán)境中的事件,并通過Sensor/Effector對事件作出反應。服務器類Facilitator Agent主要登記活動Agent,并協助Agent相互通信。

本系統(tǒng)中的主要類有Student Agent,Teacher Agent,Administrator Agent和Personalization Agent。

1)類Student Agent:主要功能是提交學習者注冊時的信息以及學習者在學習某門課程中與本系統(tǒng)交互時產生的一些個人信息,Personalization Agent收到這些信息后,根據這些個性化信息,調整呈現給學習者的學習內容。。

2)類Teacher Agent:主要功能是提供課程內容,可以根據Student Agent對學習者個性信息的處理結果,通過Facilitator Agent向Teacher Agent發(fā)送請求,然后Teacher Agent向Student Agent發(fā)送符合該學習者個性特征的課程內容。

3)類Administrator Agent和類Personalization Agent:他們使用單獨的設計模式,確保在同一時間內只有一個Facilitator Agent和一個Administrator Agent的實例存活。

3.2 在線學習管理

學習系統(tǒng)支持基于學員個人能力的課件學服務在學子系統(tǒng)中指導模塊能根據學員的各類信息,分析學員當前所處的狀態(tài),靈活的控制學員的學習內容,決定教學策略和方法。其具體的指導策略包括:

1)根據學員的專業(yè)及課程的要求,選擇相應的教學課件;

2)根據學員的學習進度,提供兩種學習模式,分別為:是繼續(xù)進行上次的學習;或是自行選擇教學內容;

3)根據學員的學習水平參數,安排相應難度的教學課件;

4)由教學計劃和教學知識點之間的依賴關系確定教學課件之間的順序。

3.3 表現層的實現

表現層的功能是對用戶接口進行設計,主要涉及到個性化界面的定制和XML的顯示。

1)用戶界面:表現層可以讓用戶自己選擇使用的語言、常用的工具條、定制個性化菜單顏色、字體等內容,通過針對不同用戶設計不同XSL來達到個性化效果。

2)用戶界面的XML顯示:HTML規(guī)定了統(tǒng)一的格式。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asp語句查詢數據庫并將結果替換成asp語句嵌入到HTML面中。

3)用戶注冊:用戶可以在登錄頁面中點擊注冊按鈕,進入用戶注冊頁面,填寫信息進行注冊。

4)用戶登錄:用戶通過注冊時使用的電子郵件和密碼進行登錄。若忘記秘密嗎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找回。

5)權限管理:權限管理分為三個部分:組策略管理、用戶組策略分配、組策略編輯。組策略管理負責策略的添加、命名和刪除。

6)課程管理:管理員或教師添加的課題參數有課題名稱、課題所屬專業(yè)、選擇圖像(課題的圖像標識)和課題的描述(對課題的相關簡介)等。

7)交流展示:學員可以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交流展示平臺上與其他學員進行交流,增進了學員之間的相互了解,也為日后相互之間的合作奠定基礎。

8)學習資料管理:在研究性學習平臺中,所有的資料都必須在學習資料管理頁面上傳,然后將鏈接添加到相關課程的下載欄目內供學員下載。

9)學習界面:用戶通過登陸后,可以進入學習平臺,搜索瀏覽自己所需要的內容。

3.4 數據訪問中間件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從事政務、電子商務的業(yè)務需要,企業(yè)、政府越來越需要把不同階段、不同技術構造的管理信息系統(tǒng)集成為一個更大的系統(tǒng)。這就要求應用系統(tǒng)具有多數據源訪問的能力。隨著電子商務、政務的不斷深入和擴展,新建的應用系統(tǒng)也要求具有更好的擴展性和伸縮性。此外,系統(tǒng)還應具有良好的封裝性及可維護性以滿足我們整合數據庫訪問的需要。數據訪問中間件卻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1)方便的數據源連接:在設計和實現信息管理系統(tǒng)時,我們希望盡量做到與使用的數據庫無關,即當后臺的數據庫發(fā)生變化時,不需要或者盡量少地修改前臺代碼。而在這一點上數據訪問中間件的應用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

2)管理數據庫連接:數據訪問中間件應完成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數據庫連接管理。用戶界面層不用直接與數據庫服務器建立連接,而是通過數據訪問中間件建立連接,并由中間件管理連接緩存。

3)管理數據庫訪問:當用戶需要對數據庫進行訪問時,首先通過數據庫連接管理模塊與相應的數據庫建立連接,然后由用戶調用數據訪問中間件提供的標準接口。數據訪問中間件將SQL請求轉發(fā)給相應的數據庫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執(zhí)行SQL語句后,將得到的結果通過數據庫連接返回數據訪問中間件,再由它返回至用戶界面層。經過數據訪問中間件處理,數據訪問過程中實時出現的錯誤信息也將一起返回。

4)性能問題:數據庫是信息管理信息系統(tǒng)的核心單元,由中間件完成通信功能。硬件技術快速發(fā)展,但其價格反而下降,因此往往通過使用更好的硬件來提升性能問題。另外,當用戶數量較少時,由于中間件建立多個連接需要花費時間,是否利用中間件的連接管理功能對數據庫的響應速度影響不大,但隨著用戶數量的增多,采用中間件的連接管理功能所帶來的性能優(yōu)勢就顯現出來。

3.5 基于B/S結構的系統(tǒng)性能改進

B/S結構相對C/S結構有優(yōu)勢。同時B/S結構并非完美,其自身的特點也決定了B/S結構在管理信息系統(tǒng)應用中有一些需要克服的弱點。如:頁面頻繁刷新導致人機交互性下降。

首先要說明的是,頁面刷新是B/S結構特有的實現機制決定的,因為客戶端既瀏覽器基本上不處理業(yè)務邏輯,幾乎所有工作都交由服務器端處理,服務器端處理完畢后,再將結果發(fā)回瀏覽器端,重繪頁面,形成所謂刷新。所以,只要應用B/S結構就不可能避免頁面的刷新。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利用一些技術手段來避免頁面頻繁的刷新,從而盡可能減少給系統(tǒng)的交互性帶來不利的影響。

下面僅列舉一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如Textbox的On change事件會引起頁面重新刷新,于是利用了以下的解決辦法,使得頁面不用刷新。

1)調用簡單的前臺腳本打開一個新頁;

2)把相關參數傳遞給該新頁處理(該新頁的前后臺均可處理);

3)處理后所得數據再用前臺腳本返回;

4)數據處理完畢后被打開的頁面自動關閉。

3.6 系統(tǒng)安全策略

系統(tǒng)安全性是指保護系統(tǒng)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而造成數據泄露、破壞或更改,系統(tǒng)安全性是涉及系統(tǒng)各個方面的全局性的問題。系統(tǒng)是一種可共享的資源,在開放共享的環(huán)境中,安全與開放共享即是制約,又是相互統(tǒng)一的。系統(tǒng)既是共享的資源,又要適當地保密。只有解決保密問題,才可能更好地實現共享。系統(tǒng)管理要求實行三點基本方針,即預防、檢測、恢復。在本系統(tǒng)設計和實現中系統(tǒng)安全性設計的策略主要由:1)權限控制;2)日志使用;3)規(guī)范輸入信息。

4 總結與展望

人類已經進入了網絡時代,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遠程教育開辟了一片嶄天地,農村教育因其地處偏遠,教育資源能以跟上而成為普及教育的盲區(qū)。遠程教學技術的研究,正可以為農村遠程學習平臺的搭建提供一種可行的思路。隨著教學信息化日益成為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制高點,以技術改善教育環(huán)境,革新傳統(tǒng)教學模式,教學引入信息技術后給傳統(tǒng)教學模式帶來了巨大沖擊,必然對教學形式、方法、內容的革新與進步產生強大的推動作用。

基于網絡的遠程教育在我國的教育事業(yè)中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和應用前景。大力發(fā)展數字化教學對推動科技和教育的進步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當然發(fā)展網上教學的關鍵并不是從物理意義上擴大網絡范圍,更應該重視改善現有網上教學系統(tǒng)的性能和模式。

參考文獻:

[1] 周平紅,盧強,張屹.對外漢語學習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的需求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07(6).

[2] 王歡,王賢良,周恕義.“以人為本”―構建新一代網絡教育平臺[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7(2).

[3] 邵.網絡教學平臺在高校教學中的應用與意義[J].開封大學學報,2006(3).

第7篇

新課程改革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提出新的要求,數字化學習資源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既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同時也是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本身的要求。數字化學習資源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地推動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和進行,并且在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和效果提升方面能夠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數字化學習資源在初中信息技術中應用的重要意義

數字化學習資源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首先,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能夠有效地豐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能夠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提供儲量豐富、內容多樣的教學資源,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資源品質提升方面能夠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速度是很快的,相應的信息技術教學的內容更新速度也是比較快的,僅有的教材內容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地信息技術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應用能夠有效的改善這一點,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效性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最后,基于網絡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不受時間、地點的影響,能夠隨時隨地的被應用到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各個階段,并且能夠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提供巨大的儲備空間,在學生信息技術和知識能力水平提升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數字化學習資源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的措施和方法

1、確定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范圍和類型

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首要步驟就是要根據信息技術教學的目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重難點等確定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范圍和類型。在備課的時候,教師就要根據教學計劃對需要使用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范圍進行明確,縮小資源搜集的范圍,選擇針對性強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另外,除了確定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范圍以外,還要對數字化學習資源進行分類,確定選用資源的類型。例如有的資源是涉及到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的,有的資源是涉及到基礎信息技術知識點的等等,教師要根據自身教學計劃的安排對數字化學習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歸類劃分。在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利用方面,教師也要做到靈活多變,例如在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學習方面,教師可以選用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方式將內容直觀、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在學習Office軟件操作的時候,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演示操作視頻,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軟件的應用。

2、數字化學習資源的收集

確定好信息技術教學中使用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范圍和類型之后,教師就要著手對數字化學習資源進行收集。互聯網以及相關的教育資源數據庫等是數字化學習資源的重要來源,教師要將這些教學資源庫進行充分的利用,在其中找到符合信息技術教學內容以及學生興趣特點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現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無法滿足信息化教學的需要,或者是無法有效地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將傳統(tǒng)的教學資源類型通過信息化的教學手段轉化為數字化教學資源,通過教師的能力整理和設計出符合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特點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例如教師可以將信息技術教材和參考書上的相關內容進行掃描,制成相關的教學視頻應用到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

3、數字化學習資源應用平臺的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