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噜噜私人影院,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888,AV天堂永久资源网,5566影音先锋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學德育建設范文

時間:2023-06-28 16:52:17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德育建設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中學德育建設

第1篇

關鍵詞:德育實踐 德育渠道 德育建設

教師作為中學德育教育過程中最直接的引導者,在學校德育系統(tǒng)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自身所認同和體現(xiàn)的德育價值取向對受教育者具有重要影響。德育的存在不僅在于幫助個體協(xié)調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更在于使人類的自由本性得以發(fā)揚,使個人的獨立人格得以確認,人們自主、自覺、自尊等自我肯定的人格屬性得以涌現(xiàn),在這基礎上才能構成人與人之間的最佳結合,也才能滿足人諸種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和需要。所以,我們廣大教師應該不斷拓寬德育渠道,在德育實踐中加強中學德育建設

一、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德育建設

德育工作者應不斷更新教育理念,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對當代教育的作用和使命,以更加嶄新的視角,更加辨證的思考,更加理性的審視,尤其要與轉變教育思想緊密結合,樹立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德育觀和人才觀。德育工作者應不斷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每一位德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中,必須遵循德育規(guī)律,切實提高德育理論水平和德育研究能力。研究德育新方法,結合青少年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本校實際,努力使德育方式、德育過程、德育內(nèi)容貼近青少年學生的生活實踐,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并形成“重情感、重情境、重實踐、重體驗”的德育方式,為提高德育實效,豐富德育理念與德育模式服務。我們學校作為一所新合并的學校,學生成長的自然和社會環(huán)境不同,造成學生心理的一定差異,以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讓他們能盡快融入新集體中,促進學生德育的進一步發(fā)展顯得至關重要。為此,學校組織班主任到德育工作較好的學校進行學習,吸取他們德育工作中的經(jīng)驗;邀請德育工作先進培訓班成員來學校暢談經(jīng)驗;不定期邀請專家來學校組織講座,借以提高教師的德育素質。暑期,學校借助市進修學校的專家組織了班主任培訓班,以提高全校教師的德育能力。我們知道,教師的勞動在學生心中始終具有表率性,他的道德情操、作風儀表和勞動態(tài)度對學生都起著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的可能影響學生的一生。所以,教師應該熱愛每一個學生,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要經(jīng)??匆恍┯嘘P教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書籍,了解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心理波動。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后進生更要“厚愛”,以鼓勵教育為主。對學生嚴字當頭,愛在心頭,要善于寬容學生。適當?shù)膶捜萦袝r能收到驚人的教育效果。以情動情,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實施愛心(或博愛)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品質。

二、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

德育教育活動應該是生動活潑的,比如,有的學校年年搞活動,年年老樣子,沒有新意、沒有創(chuàng)造,或是熱衷于轟轟烈烈的宣傳效應,也就沒有了吸引力;春游、秋游應該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但是,活動前沒有進行嚴密的設計,沒有進行深層開發(fā),只是玩玩而己,而且,附近的景點就那么多,從小學到中學,已經(jīng)無處可玩。更重要的是,現(xiàn)在搞什么活動都是有償?shù)?不排除有盈利的趨向),學生從內(nèi)心就有一種排斥傾向,認為學校借口搞活動,實質是為了掙錢。由此,德育活動非但沒有起到德育的教育功能,反而起到負面作用。

我們要善于組織和引導學生自己組織各種生動有趣、寓教于樂的活動,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集體主義精神的感染。有時,學生在一場足球賽或聯(lián)歡會中獲得的集體主義情感體驗,是教師任何美妙而空洞的說教難以達到的。集體活動,就內(nèi)容而言,可以涉及德、智、體、美各個方面;就規(guī)模而言,可以是學?;顒?可以是年級活動,可以是班級活動,也可以是小組活動;就形式而言,可以是學習交流、思辨討論,可以是游藝娛樂、文藝表演,可以是體育競爭、勞動比賽,可以是社會調查、遠足郊游等等。同時開展的活動要適合學生的年齡和心理。在過去的一年中,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如:校園十佳歌手比賽,讓學生感受到不是僅僅在社會上才能領會流行時尚,在校園中照樣可以,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也使學生不會感覺到校園生活的枯燥;又如:普通話演講比賽,不僅讓學生明白會說普通話的重要性,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和積極性;再如:英語演講比賽,使學生明白作為現(xiàn)代社會學生,學好母語固然重要,但學習多種語言對自己今后的發(fā)展也十分重要;另外組織師生一起觀看紀錄片《洞穴之光》,師生同流淚,一起感受我們要對自己生活的熱愛和珍惜,感受洞穴之中孩子的淳樸和苦中有樂的精神;為遭受病痛之苦的同學捐款,他們紛紛拿出自己平時節(jié)約下來的零花錢,一點也不猶豫;學雷鋒做好事活動,清明節(jié)掃墓,拔河比賽,各班行為規(guī)范達標評比,民主評比學校團支部……一次又一次花樣翻新、妙趣橫生的活動,使學校及班級內(nèi)始終充滿生機,并對學生保持著一種魅力。

三、充分培育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

很多學校德育工作沒有真正確立學生在自身品德發(fā)展中的主體地位,教師沒有也沒能認真了解學生基于自身成長經(jīng)歷、生活閱歷和不同心理發(fā)展階段的真正需要與感受,缺少對學生的理解和基于理解、平等之上的對話,很難實現(xiàn)與學生的精神交融,使學生順利接受學校的教育引導。表現(xiàn)為教師對學生的理解不足,片面強調說教、規(guī)訓與灌輸,德育嚴重脫離學生實際,沒有真正調動起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只有加強溝通,增進理解和信任,充分發(fā)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德育才可能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要真正去體會學生特殊的需要、情感、態(tài)度和發(fā)展意向,體會學生的獨特個性以及自由、創(chuàng)造和選擇,信任學生,尊重學生,不把學生看作是年幼無知不成熟的人,不再強迫學生服從自己的意志、接受自己的權威。

在這方面,我在平時和學生的交往中,充分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多方關注各個學生的信息,直接或間接了解學生的家庭、心理、交友等情況,了解社會信息。這樣,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和他們談學習,也會和他們談社會流行時尚,談他們年齡階段出現(xiàn)的一些現(xiàn)象的正常性;不僅談他們的家庭,也會談自己的家庭,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分析問題,讓學生縮短和我的距離,也讓他們能和我真正談心,說出他們的心里話。這樣,我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融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學生樂于接受我的批評教育,因為在與我的交流中他們能深刻領會一些原來不甚明白的道理。上學期,有個叫裘琨的學生,從小學的成績看,基礎還不錯,但到了初中,就出現(xiàn)了厭學情緒,經(jīng)常惹是生非,一天下課后,我把他叫到無人的地方開始和他交流,從他父母小的時候談起(我們是同一個地方的),到社會發(fā)展狀況,分析他們?yōu)槭裁匆欢ㄒ兴x書,效果還是很明顯的,在期末考中他取得了理想的成績。

四、適時合理的運用德育中的隱性教育

隱性教育是通過外部的各種條件作用于個體內(nèi)部的心理過程,通過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達到對情意和行為的感染、調節(jié)和控制,從而達到形成良好品德行為的目的目標。隱性教育對學生品德的成型和發(fā)展具有陶冶、導向、激勵和規(guī)范作用,加強隱性教育,是提高中學德育實效性的重要途徑。這種隱蔽的、間接的德育教育滿足了青少年的個性要求,會使他們感覺到他們是受到尊重的并主動地接受外部的影響。

隱性教育可以通過校園的環(huán)境建設、學校文化氛圍的塑造、教師形象的塑造、新型的課堂人際關系的確立等幾個方面實施:校園環(huán)境是學生成長發(fā)展的主要生活空間,學生道德認知的獲得、道德情感的陶冶、道德意志的磨煉、道德行為的塑造很大程度上受到學校環(huán)境的影響和制約;校風、班風對個體的教育要求不是明確的,而是隱蔽、滲透在學生經(jīng)常接觸、經(jīng)常參與的各種環(huán)境要素及活動中,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這種要求,并按照這種要求去行動;只有“親其師”,才會“信其道”?!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育人是教師應盡的職責;要在課堂上倡導和諧、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交往;要形成相互交往、相互理解、協(xié)作、競爭的新型的人際關系,從而使學生自我個體融入到具有內(nèi)聚力的群體之中,給學生以道德情緒的感染和體驗,激發(fā)學生的道德動機和道德需要。

我們學校作為一所新建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應該說是花了很多心血。從校園的一草一木到宣傳窗的設置,從校訓的確定到特定時間的宣傳標語,無一不是發(fā)揮集體的力量,最后落實到位。讓每位初來乍到的家長和學生在第一時間能認同它,喜歡它,信任它。班級內(nèi)從名人字畫到豐富多彩的黑板報,從干凈整潔的地面到張貼規(guī)范的布告欄,無一不給學生賞心悅目的感覺。各教師在校園內(nèi)行走時,都面帶微笑,如:有一位得不到家庭溫暖的初三女生對教學副校長說:“看到裘老師對我微微一笑,使我瞬間掃除憂郁,全身輕松?!甭牭竭@樣的話,我何嘗也不全身輕松呢。應該說,從最初的有些家長對學校合并的反對,到現(xiàn)在的認同,我想,這應該就是對我們學校工作的肯定,也說明我們學校德育工作的成效。

五、建立完整、科學的道德評價體系

所謂道德評價,就是生活于現(xiàn)實的各種社會關系中的人們,依據(jù)一定社會或階級的道德準則,通過社會輿論或個人心理活動等形式,對他人或自己的行為進行善惡判斷,表明褒貶態(tài)度。

學校道德評價對學生道德行為進行全面考察并作出裁決,分析判斷哪些行為是善的,哪些行為是惡的;對善的行為給以贊揚、褒獎,對惡的行為加以批評、譴責,進而幫助學生明確自己承擔的道德責任。

學校道德評價體系的建立是優(yōu)化道德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評價體系的確立,不但使德育目標、德育任務有了一個明確的定位,更重要的是評價標準確立之后,可以對學生的道德水平、道德行為進行評價,并將評價結果反饋給教師,教師可以根據(jù)評價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哪些方面還存在著缺點,以便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地做出相應對策,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同時,道德評價體系的建立,也使得德育理論更加系統(tǒng);教育過程有了參照物,教育活動中操作起來比較方便。建立道德評價體系應該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應該以德育目標為標準,根據(jù)現(xiàn)實目標確立動態(tài)的評價體系,科學地指導教育實踐。二是要注意被評價者,即學生的可接受性,道德評價活動應該是主體性活動,評價的雙方都要主動參與,評價活動中教師起主導作用,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學生的可接受性與自我能力的培養(yǎng)不可忽視。但是德育評價也不能使學生進入誤區(qū),如某中學規(guī)定,學生做好事可計入思想品德分。其中就有一位學生問老師:“扶老人過街值幾分?”在有些地方,思想品德便被簡單地抽象為“扶老人過街”“為災區(qū)捐款”“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等。帶著個人的功利目的,做好事和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便變了味。因為,帶著功利目的的人行動之前權衡的也許是:做這件事能值幾分?一個思想品德得了高分的人并不一定是一個有善心和愛心的人,并不一定是一個熱心于社會公益事業(yè)的人。為了得分而扶老人過街的人,也許連父母都不愿孝順。為了得分而向災區(qū)捐款的人,也許自私吝嗇。因為,他們在做這件事時是出于功利目的而不是其他。

由于新課程改革尚處于實踐探索階段,德育的新課程又具有不同于其他學科的特殊性,新課程條件下的德育教育應如何構建需要我們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積極探討新的方式、方法,拓寬德育渠道,在德育實踐中加強中學德育建設。

參考文獻:

1.楊潤梅.對中學德育教育的一些思考.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J].2008(13)

第2篇

關鍵詞:校園文化;德育;情操;導向

筆者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總結歸納出中學校園文化建設所具有的德育功能主要有以下六種:

一、陶冶情操功能

如果從空間形態(tài)來看,我們可以認為校園文化就是一種無形或者有形的環(huán)境。例如,筆者任教的學校,一走進學校的大門就可以看到一條旁邊栽滿松樹的大道,在大道的旁邊有關我校師生活動和學習的照片以及各種教學活動通知。沿著這條大道一直走,就可以看見我校的幾座教學樓。教學樓前有一大塊奇石,石頭上雕刻著“讀書明理,立志成才”的八字校訓。只要學生走出教室的大門,立刻就能看到這八個大字。時刻提醒同學們要努力學習,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除此之外,在校園的各個角落都栽有各種花草,四季常綠。讓生活在這里的學生時刻都能體驗到綠的新意。當學生身處在這樣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校園里,其內(nèi)心深處無不充滿著安靜、和諧。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凈化學生心靈的作用。因此,在中學校園文化的建設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融入德育功能,讓學生在校園文化的熏陶之下,時刻感受德育的力量。

二、激勵情感功能

中學校園文化除了具有陶冶情操的功能,還具有激勵情感的功能。例如,我校在每個學期都會開展一些繪畫、演講以及書法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除此之外,我校在每學期還開展一次“德育報告會”,要求全體師生推選出代表來介紹我校在這一學期內(nèi)所發(fā)生的好人好事。這樣的活動可以激勵更多的師生去積極做好事,提高他們的道德情操。

三、價值導向功能

當前,中學生很容易受到社會上各種不良思想的影響,致使他們在價值觀和世界觀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例如,部分中學生受到經(jīng)濟文化的影響,在大腦中產(chǎn)生了棄學從商的想法,拜金思想充斥著大腦。比如,在我們學校就有部分學生認為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樣的思想是非常可怕的。更有甚者,還有部分學生把可以考上一所名牌大學當作人生的唯一目標。在這樣的情況下,發(fā)揮校園文化的價值導向功能就顯得不可或缺了。我們的中學應該在以思想政治課為代表的基礎上,配合其他學科進行教學,在

課堂教學中無形地滲透德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另外,還可以開展一些德育方面的校園活動。

四、規(guī)范約束功能

中學校園文化的約束功能具體可以分為軟約束和硬約束兩種形式。何謂軟約束呢?軟約束主要是指通過在校園內(nèi)營造一個良好的精神氛圍。比如,學校要求學生對《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以及《中學生守則》進行認真學習等等。在中學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其規(guī)范約束功能。讓師生在這種軟硬兼施的校園文化下規(guī)范和約束自己的言行。比如,以前我校經(jīng)常有學生遲到?;诖朔N情況,學校的教務管理部門明確規(guī)定學生在上課之前十分鐘必須要趕到學校。到了規(guī)定時間如果不到校的話就會鎖門。任何人在關門之后都不可以再進入校門。而且遲到的學生家長還會受到校方的約談。自從這樣的制度頒發(fā)之后,學生遲到的情況有效得到了控制。

五、批判吸收功能

中學校園文化嚴格來說就是對社會文化棄其糟粕取其精華之后的文化形成,即對社會積極文化進行吸收攝取,對社會不良或消極文化進行批判剔除。這種中學校園文化一旦確定之后,其他的社會文化很難侵入其內(nèi)。無可厚非的是,在當前的中學校園之內(nèi),很多學生都會受到社會上不良文化的影響和侵蝕。但是,在積極的校園文化影響下,中學生很快便會受到積極的校園文化影響,對不良社會文化進行批判吸收,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

六、凝聚向心功能

一個優(yōu)秀的中學校園文化就像是一個磁場,可以把校園內(nèi)的全體師生有效吸引到自己的周圍,在整個校園內(nèi)產(chǎn)生一種凝聚向心力。例如,仙桃市的仙源學校從創(chuàng)辦之初的198名學生到目前的3000多名學生,之所以發(fā)展如此迅速與其自身的校園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依靠的正是其優(yōu)秀的校園文化。仙源學校近年來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大下工夫。選擇以孝雅文化為載體,在學校中大范圍地推行雅行和孝行教育。融合班會、校會、學科教學、校本課程等各個方面。這種充滿德育氣息的校園文化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隨著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整體提高,很多學生隨之在學習方面也產(chǎn)生了巨大的變化,班級凝聚力增強,學習積極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仙源學校的這種做法對很多中學的校園文化建設是很有借鑒意義的。我們中學應該打造和建設出更多充滿凝聚力的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346-01

在這個快時代的社會,要想保留最初的信仰,要想保留心中的德,這重任無疑落在了教育者的身上。而要想改變現(xiàn)狀,則必須要從小抓起,小學階段的教育固然需要,但由于年齡因素,小學時段的教育起不到?jīng)Q定性因素。反而之,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中學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進入了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同時,這個時期也是樹立學生思維觀念的重要時期。簡言之,中學階段是學生加強教育的關鍵時期。因此,作為中學教師,要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生觀,價值觀,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就更加需要加強中學生的德育建設了。德育的功能,簡單地說就是育德,即能滿足學生的道德需要,啟發(fā)學生的道德覺醒,規(guī)范學生的道德實踐,引導學生的道德成長,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提升學生的人生價值與社會理想。

1.中學生,處于生長的叛逆期,思想品德教育也必然成為重中之重

這個階段的學生,叛逆、孤獨,不愿與家長、老師溝通,甚至把家長、老師當做"敵人",面對這種境況,教師教育工作就變得更加困難了。另外,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可以獨立思考,有自己的價值觀,思想觀,他們可能對一些社會現(xiàn)象形成不了正確的認識,與老師之間差異便會越來越明顯。那么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從根本上改善學生的思維,從品德教育出發(fā),讓學生在學習和感悟中改善自己。同志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nèi)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到:"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得到發(fā)展,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在這個多彩的世界里,文化教育固然重要,思想品德教育也必然成為重中之重[1]。因此,教師在注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同時,更應從根本上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那么,又該如何加強學生的德育建設呢?

2.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

古語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是說靠近紅的,你會變紅,靠近黑的你會變黑,實際意思是說和優(yōu)秀的人在一起,你也會優(yōu)秀,和秉性差的人在一起,你也會變差,這句話重點強調了一個環(huán)境對人的改善作用。同樣的道理,一個學生的生活受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學生只有生活在這三個健康的環(huán)境中,才能健康成長。所以,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學生做一個好的榜樣,讓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自覺地去接受品德教育。比如,教師可適當參與品德活動,積極加入學生品德教育中去;其次,加強家庭教育對學生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家長及時向教師反應學生情況,教師向家長傳遞品德教育信息,召開主題家長會,提倡家長以身作則,督促家長與學生溝通,另要注意在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語言、方式、方法得當,為孩子做一個好榜樣[2]。教師在任教期間,更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要做到"文明他人,服務學生";最后,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周圍交往環(huán)境,積極引導學生遠離外界不健康因素,學生在校期間,杜絕學生與外界社會的不良接觸,離校期間,要積極合作家長,同時幫助學生遠離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讓學生在應該健康成長的時期擁有健康的社會環(huán)境。

3.加強中學生德育建設,教師不僅是學生的教育者,更是學生的引導者

中學生階段,學生雖已形成獨立思考的意識,擁有自己的想法,但他們的思想還尚未成熟,不少學生的思想還處于萌芽階段。在這一時期,要加強學生的德育建設,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思想加強引導,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德育觀。教師可以召開主題班會,班會題目以"德"為主,為學生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幻燈片,讓學生在實際學習中,改變自己的道德觀念,從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德育觀。其次,引導學生從實際行動做起,教師為學生定期布置德育作業(yè),并督促學生完成,從而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加強對德育觀念的轉變[3]。比如教師可從具體細節(jié)入手,布置學生回家替父母完成任務,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幫助周圍有困難的人。最后,教師可定期安排班級德育課,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獨立確立課程內(nèi)容,老師輔佐學生完成課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是施教者,同時又是受教者。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使學生從根本上貼近德育建設,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己改變自己的觀念,從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德育觀念。另外,教師可根據(jù)課程安排,調動德育課程,可以將德育觀念課轉化成實踐課,教師可帶領學生就近參加一些德育建設活動,活動內(nèi)容可以根據(jù)當?shù)貙嶋H來定。此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實際勞動中獲得感悟,懂得珍惜,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觀看法制節(jié)目的視頻,培養(yǎng)學生懂法、遵法的意識。

4.加強中學生德育建設,不僅需要老師的引導,更需要學生從根本上去遵循教師的引導

中學生,還處于思想、心理發(fā)育尚不完善的時期,很多學生的自制力很差,教師在給其布置作業(yè)時,學生并不能按時按量的完成。正如教師引導得再好,學生不去做,其結果跟教師不引導并沒有什么不一樣。所以教師在對學生加以引導的同時,更不應該忘記要時刻去鼓勵學生、督促學生去完成應該完成的任務。在學生猶豫時,教師應及時為學生點明方向,鼓勵他們放下心中的疑慮,明確對錯,積極完成正確的事情,及時改正錯誤的事情;在學生放棄時,要積極引導,讓學生看到希望之火,幫助他們樹立信心,鼓勵他們?nèi)ネ瓿煞艞壍氖虑椋⒓皶r勸解學生,成功與否,并不關鍵,關鍵是要有一顆永不放棄的心;在學生輝煌時,教師要適時對學生加以鼓勵,但不應過分鼓勵,從而適得其反[4]。完成這些的關鍵是,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學生及時向老師反映情況,老師及時向學生詢問情況,做到老師了解學生,學生理解老師。在這一過程中,班級中的一個重要角色,班干部便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班級干部就相當于一座橋梁,連接著班主任和班級學生。當班級學生有問題不能和班主任及時聯(lián)系時,可通過班級干部向班主任傳遞;班主任工作不方便時,可通過學生干部向班級學生傳達。

5.結語

學生是新時代文化的繼承者,教師是新時代文化的傳播者,這個時代既需要繼承者,又需要傳播者,既需要教師的引導,又需要學生的努力,二者缺一不可。在這個急速發(fā)展的社會,社會上的不良風氣日漸增多,要想改變社會道德,便需從根本抓起,從小培養(yǎng)正確的思想觀念,而此任務的最佳拍檔無疑是中學生了。由此可以看出,加強中學生德育建設,不僅是學校、家庭的任務,更是社會的任務。作為教師,要協(xié)調學生一起,更快更好地加強中學生德育建設,從而為祖國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培養(yǎng)更高質量的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忠東.以人為本是夯實學校德育的基礎[J].零陵學院學報(教育科學), 2003, (1).

[2]劉念群.對當前我國學校德育問題的思考[J].浙江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 (3).

第4篇

關鍵詞:學校德育;有效銜接;機制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0845(2012)02-0113-03

學校德育銜接是指不同層級學校德育的連續(xù)性和有序化狀態(tài)。然而長期以來,我們在大學和中學德育中人為地割裂了這兩個德育子系統(tǒng)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致使大學和中學的德育各自為戰(zhàn),無有效銜接,德育效果因而也受到了影響。為了增強大學和中學德育的有效銜接,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健全穩(wěn)定而科學的德育銜接機制,從而保證學校德育的有效實施。

一、加強德育銜接機制建設的意義

1.加強銜接機制建設是解決大學和中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的客觀需要

隨著教育改革進程的加快,大學和中學德育日益暴露出許多問題和矛盾,具體包括大學和中學的德育目標脫節(jié)、內(nèi)容重復度高、途徑和方法雷同、管理條塊分割嚴重、評價欠科學、德育工作者之間缺乏合作與溝通等。這些問題與矛盾的存在,均與大學和中學德育系統(tǒng)之間缺乏一套有效的銜接機制有關。為此,各級學校德育工作者應當將實踐中證明行之有效的銜接方法、銜接手段和銜接措施等加以總結,然后將其制度化,有步驟地推動大學和中學德育的銜接。只有通過銜接溝通機制、制度保障機制和評估反饋機制等,恰當處理德育系統(tǒng)構成要素相互之間的關系,方能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和矛盾。

2.加強銜接機制建設是實現(xiàn)大學和中學德育工作整體優(yōu)化的必然要求

在學校教育中,大學和中學本應是有聯(lián)系的,但我們在德育實踐中卻存在著諸多大學和中學互不聯(lián)系、缺乏照應的現(xiàn)象,從而人為地割裂了大學和中學德育之間的聯(lián)系。要改變這種狀況,各級德育管理部門應出臺一套與德育銜接有關的文件,應加強與德育銜接相適應的機制建設,以使德育銜接能夠基于制度的安排,從而促進大學和中學德育工作的良性互動。加強大學和中學育人機制的一體化建設,有利于提高大學和中學德育的整體效能。

3.加強銜接機制建設是適應德育主體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培育合格人才的需要

隨著社會變革步伐的加快,由大學與中學德育脫節(jié)所造成的弊端日益顯現(xiàn)。學生從高中畢業(yè)進入大學后,由于不能迅速完成從高中學生向大學新生的角色轉換,他們中的一些人就出現(xiàn)了較為嚴重的認知失調、情感受挫和心理失衡等問題,這對他們的成長會產(chǎn)生不利的影響。目前學校德育銜接機制欠缺使這一問題有進一步嚴重的趨勢。其主要表現(xiàn)為:由于管理機制的缺乏,使大學新生度過從高中學生到大學新生的“磨合期”的時間在增加;由于大學和中學德育工作者交流溝通的缺乏,妨礙了大學新生的思想轉變;由于制度保障機制的缺乏,影響了大學新生的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由于評估與反饋機制的缺乏,影響了大學新生前進動力的形成。由此可見,加強大學與中學德育銜接機制的建設,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和中學各自的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滿足德育主體成長與成才的需要。

二、制約德育銜接機制建設的因素分析

1.德育目標短視,忽視對學生成長成才的長遠規(guī)劃

目標是指期望達成的結果。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目前不少高中德育工作者將自己的關注點只局限在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上,而由高中向大學的過度則形成了“盲區(qū)”。具體而言,當前高中德育只著眼于對高中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關心與引導,缺乏面向大學的預備教育。根據(jù)本人連續(xù)4年對本校大一新生的調查,90%以上的大一新生反映,他們在進入大學之前,對大學的相關情況,如大學的不同于高中的全新的學習方式、管理方式和生活環(huán)境等均不十分了解,這使很多由高中畢業(yè)進入大學的大一新生出現(xiàn)了思想、心理和情感等多方面不適應的狀況。我國大學的錄取率目前大體在70%左右,所以這一狀況應該說是很值得我們重視的。它告訴我們,必須加強中學和大學這兩個相鄰階段的德育中的銜接機制的建設,以使新入學的大一學生能較快地完成從高中生活向大學生活的轉變。

2.德育內(nèi)容脫節(jié),違背了教育對象思想品德形成的規(guī)律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有其一定的規(guī)律性。然而,我國在德育課程的安排上卻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這一客觀規(guī)律。例如,初中、高中階段的德育本應重視對學生進行基本道德品質的教育,以使學生成為合格的公民,但由于中學階段的學生要面對中考和高考,所以中學階段的德育就忽視了學生德性的養(yǎng)成。這也對大學的德育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即大學不得不為已進人大學的大學生補上中學時的德育養(yǎng)成課。比如,目前為大學新生開設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門課中,有一章就是專門為新人學的大一學生講授應當如何遵守社會公德以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因為屬于“補課”性質,所以在講課的過程中,很多教師和學生都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大學生還要接受連小學生都應該懂得的諸如文明禮貌和助人為樂一類的教育?

3.德育方法異位,降低了學校德育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在德育過程中,從事德育工作的教師可以選擇和利用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在教育實踐中,德育教師就要根據(jù)教育對象、教育內(nèi)容和教育環(huán)境等情況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方法。然而,目前初中、高中階段的德育教師迫于中考和高考的壓力,他們實施的多是以理論灌輸為主的德育方法。使用這種方法導致了兩種不良的后果:其一,由于使用了理論灌輸?shù)姆椒?,所以本應是豐富多彩的德育就變得干癟而深奧,就在無形中降低了德育課的吸引力;其二,由于高中階段的德育內(nèi)容過于追求理論的高度與深度,甚至將本應在大學講授的內(nèi)容提前在高中階段來講授,所以也造成德育理論的過于飽和,也影響到大學德育的正常進行。在目前的德育實踐中,這種負面影響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了。例如,在“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程中,很多教師反映不好教。不好教的原因之一,就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已學過了這門課中的多數(shù)內(nèi)容,大學階段再讓他們學,他們當然就興趣不高。有的學生甚至反映:對這門課,他們的高中老師在講解的深度和難度等方面有的還超過了大學的老師,再繼續(xù)學習這門課程的意義不大。由此可見,若中學階段德育方法使用不當或對德育內(nèi)容不適當?shù)剡^分拔高,就會使大學的德育效果大打折扣;而大學德育工作者若對中學的德育內(nèi)容和方法等缺乏了解,若德育過程中缺少創(chuàng)新,也會使自己的德育失去其應有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4.德育評價失調,削弱了學校德育的功能

德育評價是評價者依據(jù)一定的評價標準對德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做出價值判斷的一種行為。當前,大學和中學對德育教師的工作進行評價的標準不同,這就使德育工作者普遍缺乏對德育作銜接的動力,從而也就加劇了大學和中學德育脫節(jié)的狀況。對中學德育工作者工作的評價是以

其德育活動的結果為衡量標準的,這種重結果而忽視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評價方法難以激發(fā)中學德育工作者關注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對大學德育工作者工作的評價則與他們在與大學生的成長密切相關的德育課程的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如何卻無多大的關系。雖然目前部分高校開展了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網(wǎng)上評教的活動,但由于沒有與教師的職稱評聘和福利待遇掛鉤,所以它所起的作用也就十分有限。這樣一來,要想使高校德育工作者主動地去了解中學里德育工作的狀況,從而增強高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當然也要難一些。由此可見,德育評價機制的失調也在影響著德育工作者的銜接意識的形成,因而也影響著學校德育功能的發(fā)揮。

三、加強德育銜接機制建設的建議

1.加強目標管理機制建設

實現(xiàn)目標管理機制的有效運轉需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第一,要避免將長期目標短期化。所謂將長期目標短期化,是指由于目標管理中的短期目標通常會比較明確而具體,并且易于分解,因而極易使各層級的學校德育部門及其成員陷入一種短視或只顧短期目標的狀態(tài)。這種狀況在德育實踐中表現(xiàn)為,德育工作者往往僅關注本學段德育中具體目標的實現(xiàn),因而就忽視了德育的長期目標和總目標?!笆陿淠荆倌陿淙恕?。德育工作尤其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長期性的工作,這就決定了學校德育工作者在確定自己的工作目標時必須要有長遠的眼光,同時又要使各分目標與總目標相統(tǒng)一。另一方面,要對目標達成情況作客觀而全面的評估。由于德育活動有其特殊性,由于德育難以產(chǎn)生“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在評定德育的實際成效時就要采取多樣化的手段和方法,而不能拘泥于簡單的定性評估或定量評估。如在德育實踐中,德育評價者就不應當僅僅根據(jù)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次數(shù)或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衡量德育工作的優(yōu)劣。相反,應當鼓勵德育工作者把學生思想政治覺悟的真正提高和道德觀念與道德習慣的形成作為自己工作的目標追求。

2.加強溝通銜接機制建設

溝通銜接機制的建設主要應圍繞大學與中學德育工作者之間的溝通來進行。一是,大學與中學的德育工作者都要增強溝通與銜接的意識,要將眼光從只局限于本學段的德育對象變?yōu)橥瑫r也考慮到相鄰學段的德育對象,要對學校德育工作作整體把握。二是,學校德育工作者要增強自己溝通與銜接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要開展對相鄰學段學校德育狀況的考察與調研,弄清與他們在德育銜接中存在的問題,尋求推動德育銜接的路徑和方法。大學德育教師應當經(jīng)常地深入到中學中去,高中的德育教師也應經(jīng)常地到大學進行學習與考察,了解大學在教學與管理等方面的狀況。三是,大學與中學的德育工作者都要善于總結經(jīng)驗教訓,要從中摸索溝通與銜接的規(guī)律。大學與中學的德育工作者還應互相借鑒對方在德育教學與德育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功經(jīng)驗和做法,以便更好地改進本學段的德育工作。

3.加強制度保障機制建設

針對當前大中小學德育銜接呈現(xiàn)出的自發(fā)與無序的狀況,相關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有了制度作保障,學校德育銜接才可能有章可循。有了制度后,各級學校也應將德育銜接納入自己的整體規(guī)劃中,應制訂切實可行的計劃,使德育銜接走上制度化和規(guī)范化的路子。首先,要形成以學校黨委為核心的學校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其次,要增強德育主管部門及其領導機構對德育銜接工作的宏觀管理的力度。學校德育主管部門及其領導機構要為德育工作者制訂切實可行的銜接方案、搭建合作共事的銜接平臺、創(chuàng)設對話交流的銜接環(huán)境,以使德育銜接能長效化。再次,要加快落實德育主管部門及其領導機構為德育銜接工作制定的微觀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并落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與中學德育工作者之間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科研攻關等方面的交流與互動制度、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學德育課相互銜接的效果的評價制度、高中畢業(yè)生與大一新生德性發(fā)展狀況的調查制度等。應通過制度體系的建設,保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學德育課的銜接實現(xiàn)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的過渡。

第5篇

中學校園文化對于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意義重大,也對學校德育工作具有引領作用。本文主要從中學校園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三個方面來探討對學校德育工作的引領作用。

關鍵詞:

中學;校園文化;德育;引領

良好的校園文化不僅能為中學生的身心成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也能引領學校德育工作的發(fā)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的熏陶。因此,如何進行中學校園文化建設,以實現(xiàn)德育功能,是我國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問題。中學校園文化一般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這三個方面,本文對校園文化建設對德育工作的引領作用進行探討。

一、通過物質文化建設實現(xiàn)德育功能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最外層部分,也是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的部分,包括學校中的各種硬件設施以及學生學習、生活的環(huán)境。物質文化能有意、無意的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陶冶學生的情操,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并且物質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是長期的、持續(xù)的,比教師灌輸式的德育教育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學校要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以引領德育工作的發(fā)展,實現(xiàn)德育功能。主要可分為兩點:首先,要合理布置硬件設施,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校園硬件設施的布置要集實用性和審美性于一體,既能讓學生在校園環(huán)境中有舒適感,又能讓學生受到持續(xù)的熏陶。校園內(nèi)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的位置都要精心研究,烘托出知識性、藝術性和教育性的校園環(huán)境。例如要把校園公共區(qū)域進行責任劃分,保持校園的整潔、干凈,在顯眼的校園文化墻上要張貼出學校的文化或規(guī)章制度,而在校門口可以用大理石突出學校的校訓等,通過硬件設施的合理布置來對學生進行品德的熏陶,實現(xiàn)德育功能。其次,要有意識的利用硬件設施為德育提供服務。學校的有些硬件設施本身就包含德育功能,如圖書館、校史館等,因此學校要充分利用這些設施實現(xiàn)德育功能。除此之外,學校還要有意識的利用硬件設施為德育工作服務。例如學校建立文化長廊,宣揚國內(nèi)外優(yōu)秀人物和事跡,也展示學校內(nèi)優(yōu)秀學生的事跡,鼓勵和引導學生提高思想品德。同時,可以在教學樓、宿舍樓和圖書室的走廊上張貼國內(nèi)外杰出人物肖像和簡介。除此之外,可以構建特色班級文化,因為學校是由一個個班級組成的,因此可以為每個班級制作一個班牌,里面的內(nèi)容包括班級概況、班風等,以良好的班級輿論引導學生。

二、通過制度文化建設實現(xiàn)德育功能

制度文化是學校教育理念、規(guī)章制度和管理方式的有機結合,對于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有重大的影響。要通過校園制度文化實現(xiàn)德育功能,首先必須要完善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制度的制定要以人為本,要在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在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了解的基礎上,制定出系統(tǒng)的規(guī)章制度體系。其次,要保證制度的可操作性,并促進制度的落實,實現(xiàn)制度文化對德育工作的引領作用。完善的制度體系是實現(xiàn)德育功能的基礎,然而若不能保證制度的落實,必然會大大削弱德育的效果,甚至還會起到反作用。有的中學制定了完善的制度體系,然而教師卻不能認識到嚴格執(zhí)行制度的意義,在學生違反制度后不能按制度進行懲處,在學生的行為應該受到獎勵時也是一帶而過,長此以往就造成學生對制度的忽視,認為制度可有可無,制度中規(guī)定的內(nèi)容也無需重視,這樣制度文化的德育功能就被破壞。例如學校制度規(guī)定要按時上課,對遲到的學生要給予批評,但很多教師在學生遲到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按照制度規(guī)定辦事。這樣,學生就認為遲到不是什么大事,就很可能養(yǎng)成不守時的不良品質。因此,制度文化建設中要注重制度的落實,保證制度執(zhí)行的公平性。最后,校園制度中要突出育人的功能。通過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和引導,其根本目的就是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因此規(guī)章制度要凸顯出育人的功能,既能讓學生認識到制度的權威性,也能讓學生認識到制度內(nèi)容的正確性,主動遵守制度。例如在制定班級制度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其中,提高學生對制度的認可度,并結合班級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制定出實用的班級制度,實現(xiàn)德育功能。

三、通過精神文化建設實現(xiàn)德育功能

精神文化是指學校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等精神層面的內(nèi)容,它是校園文化的最里層,也是校園文化的核心部分,具有穩(wěn)定性的特點,對學生的影響是具有持續(xù)性的。因此,要重視精神文化建設,以實現(xiàn)德育功能。首先,要加強校風建設,弘揚校園精神。要通過集體大會、班級會議等方式向學校師生宣揚校園精神,使學校師生樹立共同的價值觀念,增強中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責任感,使師生緊密團結起來。其次,要豐富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利用校園主題活動來進行精神文化建設,并在此過程中實現(xiàn)德育功能。可以通過雷鋒月、愛心捐獻日等傳統(tǒng)文化主題活動來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和品德,也可以開展司法報告、先進人物事跡報告會來引導學生弘揚正氣,傳播正能量。最后,要發(fā)揮榜樣的模范作用。教師要以身作則,注重自己言行對學生的影響。中學生的心理還不成熟,很容易去模仿教師的言行。若教師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不好的表現(xiàn),就會為學生提供錯誤的示范,不利于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為學生提供正面的示范。同時,對學生中品德突出的事例進行宣傳,并可以邀請一些品德高尚的成功人士來為學生講課,通過模范的作用來促進學生提高自身品德。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階段,社會上各種思潮已經(jīng)影響到中學校園。因此,中學生德育教育在這一時期就變得異常重要,學校要積極進行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積極發(fā)揮校園文化對德育工作的引領作用,促進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提高中學生的整體品德。

作者:殷會玲 李目坤 單位:金鄉(xiāng)縣化雨中學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品德 教育 愛國 誠信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5)04-0194-01

問題的形成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五育并舉,德育為首;中學生正處在生長發(fā)育的關健時期,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基本在這時形成,也是接受力,可塑性最佳時期,厚德載物,德乃載物之車,車愈大愈能載物,學生要立學必先立志,立志必先立身,立身必先修德。只有具備高尚品德的人,具有遠大的志向抱負,才會樹立為國為民的思想,從而有堅定不移的信念,頑強持久的毅力,奮勇拼搏的精神,積極向上勤奮好學的學習態(tài)度,光明磊落樂觀豁達的寬廣胸懷。為一生奠定厚重的道德基礎,因此顯得尤為必要重要。但由于社會,民眾高度關注高考,上級部門看重學校的升學率,以高考成績評價學校的成敗,以高考成績獎勵老師的得與失,家長希望孩子考入名校。于是乎,老師只好拚命逼學生拼命學習,千方百計提高成績,絞盡腦汁增加分數(shù),竭盡全力考入大學名校。學生在校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根本“無暇”顧及品德修養(yǎng),道德建設。這真是“舍本求末”,誤國誤己。后果堪憂。

問題的后果

人一旦沒有了道德的約束,便失去了行為準則與做人的基本規(guī)則,如無舵之船,隨波逐流,放任自流,禁不住各種腐朽思想及吃喝玩樂貪圖享受的誘惑。船順風時尚可,一遇挫折就心灰意冷,不思進取,放棄學業(yè)。怕苦怕累,唯我獨尊,種種惡行,令人發(fā)指。

現(xiàn)象一:一女生上初中時,每次考試第一,獲得過無數(shù)掌聲與鮮花。升入高中依然非常優(yōu)秀,但有一次考成第二,這女孩竟無法承受跳樓自殺了。

現(xiàn)象二:高考一結束,書被撕得粉碎紙片亂飛,然后聚眾抽煙喝酒,打架斗毆,甚至搶劫偷盜。

現(xiàn)象三:回到家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不思報恩于父母,反頤指氣使,挑三揀四。不聽父母忠告,反嫌嘮叨,大發(fā)脾氣。使父母無所適從,不知所措。不知生活艱難,父母辛勞。反大手大腳,揮霍無度。父母只能忍氣吞聲,還得“保障供給”。

凡此種種,不能不引起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重視,如何培養(yǎng)學生?是先育人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再教書?還是先教書把學生送入大學完成任務才與人?高考落榜的學生又該怎樣走自己的人生之路呢?顯然,品德修養(yǎng)與學做真人才是第一位的。如何培養(yǎng)呢?

問題的解決

道德修養(yǎng),是以社會實踐為基礎,以人的存在本質與存在意義等問題為核心的,它貫穿于善解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相互關系以及人的一生的全過程,思考的社會實踐活動,運用人類已有的關于自然,社會和人類自身的知識,理論進行自我武裝,自我教育磨練,從而開發(fā)人類自身的心智資源,換起人的理性與良知,促進人的精神自由和思想解放,提升全人類的精神境界,從而推動歷史發(fā)展和人類進步。因此,道德修養(yǎng)以提升人的價值意義,滿足人對于終極關懷的需求,對于人生終極意義的追求為重要目標,全面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使平凡的人能夠成為人格上的成功者,激勵人們事業(yè)學業(yè)上的成功,成為各方面的精英。這就需本人時時警惕激勵自己,時時磨練善待自己,使人的思想,精神得到過濾,凈化與升華,使人的心靈更加純潔,高遠,生命更加充實有活力。所以,作為“傳道”者的教師要根據(jù)中學生的身心特點,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施以適當?shù)耐饬?,?chuàng)造條件,洗滌靈魂,幫助他們提升思想境界,道德水準。修身養(yǎng)性。

第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為基本的道德要求,切實加強道德實踐,落實到行動上,教育學生必須做到保持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堅定的民族自豪感,熱愛祖國的一草一木,熱愛祖國的歷史文化,自覺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尊嚴,時時處處樹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皟?nèi)誠于心,守信于人”的優(yōu)秀品質,“仁者愛人,扶危濟困”的仁愛之心。要求學生從生活小節(jié)細節(jié)入手,從日常生活習慣入手,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當中遵守基本的為人處世之道,遵守基本的做人守則和基本的公共道德,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守住人之為人的基本道德底線。

第二,以古今中外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的,優(yōu)秀的關于道德建設方面的論著、故事、人物為素材,大力宣講,幫助學生自學、討論、評價。繼承和發(fā)展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延續(xù)中華民族綿延數(shù)千年的民族精神,“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品質高尚的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

第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育學生學習屈原,林則徐憂國憂民,為國為民的高尚的愛國情懷;岳飛“笑餐渴飲匈奴血”的豪情壯志,忠肝義膽;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民族大義;貝多芬,張海迪身殘志愈堅的頑強毅力,拼博精神。革命先烈“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堅定信念,堅強意志;助人為樂為人民服務的雷鋒精神;還有今年在高考途中,江西宜春兩名考生柳艷兵,易政勇不顧高考見義勇為,勇斗歹徒的感動中國的事跡;以及各級部門樹立的“道德摸范”們的典型事跡;社會,學校,家長,教師應大力加強和高度重視,注重宣傳,正面引導。學校要經(jīng)常召開主題班會,組織學生學習、討論、評價。分清真善美,學會做真人。用 正能量教育,啟發(fā),引導學生;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成為自己行為的準則,處事的習慣。學校要大力表彰獎勵品質優(yōu)秀的學生,樹立典型;對他們“特招”或“保送”。

第四,多組織學生到生產(chǎn)第一線參觀實踐,勞動鍛煉,以“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方堪大任。也才能真正體會到生活之艱辛,父母之不易,家庭之溫暖,社會之關愛。也才能真正理解為什么“粒粒皆辛苦”。 真正懂得“幸福”的含義。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熱愛人民,孝敬父母。

道德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復雜的工程,需廣大教師做一名真正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祖國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品學兼優(yōu)的勞動者,建設者。

參考文獻

[1]韓俞《師說》

第7篇

【關鍵詞】感恩教育;德育建設;實施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感恩教育的含義

心懷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傳統(tǒng)的認為感恩就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給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產(chǎn)生認可想要回報的一種意識、情懷和行為。心懷感恩不僅是一種情感的流露,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xiàn),也是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崇高體現(xiàn)。常懷感恩之心,感激和關愛那些有恩于我們的每一個人;常懷感恩之心,以給予別人更多的幫助和鼓勵為自己最大的快樂;常懷感恩之心,對別人、對環(huán)境就會少一分挑剔,多一分欣賞。感激生命,學會珍愛;感激他人,學會關心;感激未來,學會憧憬;感激挫折,學會堅強;感激環(huán)境,學會愛護。常懷感激,就如在心中點燃一盞燈,燈的光芒足以溫暖冰冷的心靈,足以洞穿沉寂的黑暗。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方法與手段通過一定的情感內(nèi)容對受教育者實施的識恩、知恩、報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二、感恩教育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道德律

“感恩”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定義為“對別人所提供的幫助表示感激”。常言道:“投之以桃,報之以李”、“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五千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里記載了數(shù)不盡的諸如“忠孝雙全”、“望云思親”、“上書救父”、“彩衣養(yǎng)親”等有關心懷感恩的故事,詮釋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和淳樸民風。在傳統(tǒng)的儒家經(jīng)典著作中感恩的準則也比比皆是,集中地反映了古代先知們對“感恩”的認同和崇尚。心懷感恩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一種處世哲學。心懷感恩才能使一個人正確認識自己和他人以及社會關系。心懷感恩更是一種責任、一種情感、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xiàn)。凡事感恩,知恩圖報,有恩必報,沒有感恩意識,就喪失了做人的起碼道德。

“百善孝為先”,“鴉有反哺之意,羊有跪乳之恩”。感恩教育的實施要首先倡導感恩父母。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這樣動人的詩句:“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逼浯问歉卸鲙熼L與朋友,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意思是說在家里要孝順父母,在社會上要尊敬師長;鄰里朋友給予的幫助與關懷,要報答眾人的恩情和付出,感恩朋友的信任和情誼。

感恩師長和朋友是一個人的立德之本,推而廣之是感恩社會與祖國?!疤煜轮驹趪薄ⅰ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古往今來,精忠報國的例子不勝枚舉。人是社會中的一分子,社會和祖國給予我們和諧安定的良好生活和生產(chǎn)環(huán)境,我們自然要回報于社會,感恩于祖國。感恩自然:大自然賜予人類澄澈的藍天、明媚的陽光、新鮮的空氣,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資源和空間。只有懂得感恩才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進而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中學生感恩意識的淡化及其原因探究

(一)影響道德培育的家庭因素

現(xiàn)在的中學生都是“90后”,由于是家里的獨苗,從小生活條件優(yōu)越,被父輩祖輩百般呵護疼愛,慢慢形成“唯我獨尊”的自私心理,助長了他們奢侈浪費、盲目攀比、貪圖享受、拈輕怕重等不良習氣。在他們的人生世界里,“自我滿足”永遠是第一位的,缺乏尊老愛幼、尊師的意識和教育,其他人為“我”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學校有很多“留守兒童”和部分單親家庭的學生,許多家長迫于經(jīng)濟壓力外出打工,將孩子托付給年邁的爺爺奶奶來養(yǎng)育,可年邁的他們哪有精力和能力來教育孩子。這些孩子從小缺少父母雙親的關愛,缺少親情教育和成長上的關懷,導致不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不深。造成這些孩子不懂感恩之心,精神空虛、情感蒼白、行為失范,這是教育領域必須面對的社會難題。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社會的財富、他人的關愛,卻不顧及對他人的感受,表現(xiàn)出來的只有冷漠。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家長忽略了對孩子進行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沒有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如何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長此以往,孩子認為父母為自己奉獻、自己向父母索取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絲毫沒有感恩的心,覺得別人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shù)?,沒有感恩的情感、意識。

(二)導致道德淡化的社會因素

我國社會發(fā)展正處于轉軌換型時期,基本的人之常情和道德面臨著經(jīng)濟社會的嚴峻挑戰(zhàn)?,F(xiàn)在社會生活的壓力大,人們普遍關注自我,不在意與別人的關系,也不在意社會形勢的發(fā)展,漸漸地淡忘了人們永遠不可能孤身取得幸福。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和生活條件的優(yōu)越,中西文化碰撞,傳統(tǒng)與新潮交會,其中一些不良的思想和現(xiàn)象、無德行為,對中學生的成長起著無形的浸染和滲透作用,使之人格素質降低、感恩意識喪失。隨著人們精神生活領域不斷擴大和信息獲取渠道的多樣化,各種媒體、網(wǎng)絡給中學生提供的思考問題的參照與過去大不相同,讓學生們心中覺著“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是老古董了,無價值了”。此外,社會上盛行的各種腐敗之風、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等消極思潮,不斷侵襲與沖擊中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的辨別能力受到極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