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28 16:52:22
序論:在您撰寫科學探究經驗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物理實驗;合理設計;教師指導
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這是從整體上說實驗推動了物理學的發(fā)展,而絕不是說,物理學的每一個規(guī)律都可以直接由實驗總結出來。明確了這個認識以后,在教學中我們就敢于確認那種包含了科學探究的若干要素,但沒有學生實驗或演示試驗的教學過程也是科學探究。例如,在學習了功和能的關系以及動能、重力勢能的定量表述后,學生就可以探究彈簧彈性勢能的表達式,就可以根據(jù)過去研究動能和重力勢能的經驗來確定探究的方向,即通過彈力做功來探究彈性勢能的表達式。在分析彈力和重力的相似點和不同點時,初步猜想彈性勢能應該隨彈簧長度的增加而增加,
還應該隨勁度系數(shù)的增加而增加,最后通過定量的分析,論證所求的表達式。再比如,在原子核內核子間的強相互作用力的教學中,讓學生思考與討論下列問題:原核內的質子帶正電,但質子能聚集在一起,構成堅固的原子核,根據(jù)你的推測,原因可能是什么?提出這個問題后,學生會想,同性相斥,而且根據(jù)庫侖定律,質子間相互作用的庫侖排斥力非常大,所以一定有一種力,使質子間相互吸引,而且這種力應該特別大,使核子聚集在一起,結合成一個堅固的原子核,而中子之間也應該存在這種力,顯然該力與是否帶電無關等等。上述兩段教學過程包含了提出問題、猜想假設、分析論證等科學探究要素,因此盡管沒有設計實驗、進行實驗等要素,但它具有科學探究的典型要素,也屬于科學探究教學。所以沒有實驗的教學過程也可以實現(xiàn)科學探究教學。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就能解放思想,放開眼界,克服教學時科學探究中的形式主義,實現(xiàn)真探究,避免假探究。
二、科學探究要合理設計探究問題
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教師要給學生合理設計探究問題。問題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間,在內容上要符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在形式上教師要從教學目標出發(fā),更多地設計一些發(fā)散性問題。前蘇聯(lián)教育家維果茨基在談到教學和發(fā)展的關系時,提出了“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他認為學生的知識有兩種水平:一種是學生現(xiàn)實所實際具有的水平,叫現(xiàn)實水平;一種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所能達到的水平,是潛在水平。學生的現(xiàn)實水平和潛在水平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空間,這個空間就是最近發(fā)展區(qū),我們形象地把它稱為“跳一跳,摘桃子”。這個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來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摘不到。教師在設計探究問題時,一定要把問題落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
樣的問題是最具有探究價值的。
比如,在《超重和失重》教學過程中,我們設計的探究問題是:觀看“完全失重”和“楊利偉在太空”的視頻,請歸納錄像中的這一類物理現(xiàn)象(超重、失重)有哪些運動學特征和動力學特征?并分析這類現(xiàn)象(超重、失重)的物理本質和這類現(xiàn)象產生的物理條件。這個問題的設計對于學生來說,看似很簡單,其實有很大的思維挑戰(zhàn)性,尤其對超重和失重現(xiàn)象的本質分析具有一定的難度。但
是學生不經歷一番思維的艱辛探索是不可能準確理解超重和失重的物理本質的。
三、科學探究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
科學探究過程中不能只強調學生的自覺性,卻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真正的科學探究需要教師給予適時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導,讓學生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并不斷提升學生的探究素質和能力。比如,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和體驗,對問題也會出現(xiàn)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這些都是學生積極投身和親歷探究實踐之后獲得的。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使學生產生“成就感”。再比如,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錯誤或走彎路甚至失敗的情況,這些都是探究過程中最能考驗學生思維和意志的關鍵因素,此時學生對答案的渴求,正好可以成為教師講授的一個很好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教師要給予適當?shù)膸椭鸵龑?,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我矯正,使學生在探究之后有所收獲,并體會到科學探究的不屈不撓精神。
另外,由于經驗和知識背景的差異,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有不同,這種差異本身恰恰構成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傾聽、相互合作與交流。
總之,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單純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積極踐行科學探究,落實新課程標準,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以探究的方式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張晉梗.皮亞杰理論與物理學[M].哈爾濱: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
1 豐富幼兒的經驗能幫助幼兒提高認知水平
在于老師組織的大班科學活動《塑料容器上的秘密數(shù)字》中,目標制定了注重幼兒對塑料容器上的數(shù)字相關經驗的獲得,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強調了要讓每個孩子自己在操作中獲取科學知識?;顒右婚_始老師設置這樣的環(huán)節(jié):逛超市,找出有回收標志的塑料制品。讓幼兒把生活中超市里經常見到的塑料容器上的數(shù)字找出來觀察并理解,每個容器底部不僅有個可回收標志,標志里還有數(shù)字1、2、3、4、5、6、7,不同的數(shù)字代表著不同的含意,不僅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和強烈的探究欲望,我們也被這秘密的數(shù)字深深所吸引,塑料就在我們身邊,隨手可及,而我們卻對塑料容器本身所隱藏的數(shù)字秘密一無所知。雖然我們是觀摩者的身份,但同時也給我們上了一堂豐富精彩的科學活動,豐富了我們對塑料的認知經驗。其實這一過程是幼兒主動獲得經驗,豐富原有知識的過程。
在我看來要組織好一堂科學活動只有從幼兒生活的實際出發(fā),將視點放低、放小,即在幼兒已有的經驗中才能讓孩子有興趣探究,保證有科學探究活動的動力來源。其次,有豐富的經驗,幼兒才有相互交流、討論的愿望。在猜想可回收標志里為什么要有數(shù)字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收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親身經歷的有關塑料的信息,將這些信息變成自己的經驗后,才有了與人交流、討論的準備。也就是說,豐富的經驗才能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在最后一環(huán)節(jié)中,每一組準備一個特殊容器,請幼兒幫助將盒身和盒底不一樣的容器送到相應的回收數(shù)字標志下面?;顒又袧B透了幼兒之間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要學會合作,并且在學會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2 幼兒已有的經驗能決定探究的內容
在陳老師組織的中班科學活動《認識塑料制品》中,老師請幼兒說說自己的鞋子是用什么做的?并引出塑料可以做鞋子。接下來老師將幼兒對塑料的認識轉移到幼兒生活中來,我們生活中還有那些東西是用塑料做成的?老師今天準備了很多的東西,請大家玩一玩、想一想,為什么這些東西要用塑料做?當這個問題一提出來我立刻就了種疑問:這問題好有深度呀?孩子們怎么能馬上就能說出來呢?幼兒已有的經驗確實很難和“為什么這些東西要用塑料做?”這個問題鏈接上。我覺得給幼兒提供探究的材料中課準備一些塑料品和非塑料品,讓幼兒玩一玩,摸一摸、比一比,為什么塑料做的游泳圈能讓人浮在水面上?為什么用塑料做的電燈開關摸上去不傳電?等等,讓幼兒之間交流、互動,豐富彼此探索發(fā)現(xiàn)的經驗。在充分探究的基礎上讓幼兒原有的認知經驗與現(xiàn)在操作所得的認知所沖突,然后在老師的提問下進一步了解塑料的一些常見特性。比如塑料較輕、不傳熱、不透氣等。讓幼兒了解由于塑料的特性而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方便,同時塑料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污染。從而引導幼兒盡量少用塑料袋,不要亂丟塑料垃圾,看到要及時撿起來。
說到這兒我覺得:學習和探究的內容如果沒有建立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幼兒就會很難理解,難以形成積極、自覺的學習之源。
3 拓展幼兒已有的經驗能開拓幼兒思維
主題源于幼兒園圍墻邊正好有個建筑工地,幼兒站在陽臺上就能在真實的建筑場景中像科學家一樣,對工地上的建筑、車、人、設施、工具等進行持續(xù)深入地觀察和探究。這給“讓幼兒經歷探究的過程”這個目標,在主題活動中的落實搭了絕佳平臺。為此,我們以“幫助兒童學會主動學習為基本價值取向,以系列關鍵經驗為主要學習內容,以計劃、行動和反思的活動教學為基本組織形式,旨在讓孩子們對周圍的自然與社會具有高度熱情和廣泛興趣”的高寬課程模式展開活動,其教育哲學核心在于主動參與式學習。
一、基于“進行探究和學習探究”的關鍵經驗,構建主題網(wǎng)絡
主題屬于半結構性的課程,需要事先篩選資源編織主題網(wǎng)絡、設計活動方案。我們在《忙碌的建筑工地》主題探究價值分析基礎上,以“進行探究和學習探究”關鍵經驗為出發(fā)點,分別預設了“建筑工地上的車――建筑工地上的職業(yè)――建筑工地上的物――我當小小建筑師”四個活動點。(見下圖:主題網(wǎng)絡框架圖)
預設的“建筑工地上的車――建筑工地上的職業(yè)――建筑工地上的工具”三方面活動間具有層次逐一遞進的關系。基于幼兒運用感官關鍵經驗,我們將最直觀顯眼的“車”作為主題活動的開篇,以一系列問題作為關鍵經驗,將幼兒的探索點逐步由“車”轉向“人”,再深入到工地內部,探究他們使用的“工具”。以建構游戲“我是小小建筑師”作為幼兒進行探究和體驗的載體,貫穿整個主題活動全過程。試圖用“問題”引出“主題”,以幼兒的“疑惑”作為主題建構的主要脈絡,利用幼兒的“發(fā)現(xiàn)”推進活動向縱深發(fā)展。(見下圖)
當然,這只是教師預設的初步網(wǎng)絡框架,活動時還需針對幼兒出現(xiàn)的問題和興趣點(即關鍵經驗),不斷補充修正計劃,調整刪減相關內容,以幫助幼兒提升關鍵經驗。
二、基于“學習探究”關鍵經驗,以體驗為基點,在操作中實現(xiàn)主動學習
探究是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它既是幼兒科學關鍵經驗,也是幼兒學習科學的方法;而操作體驗則是探究的基點。我們充分利用園內外資源與多樣化的建構游戲相結合,讓幼兒在真實情境中開展探究學習、記錄,實現(xiàn)主動學習。主要策略有:
1.基于“運用感官”關鍵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幼兒觀察記錄探究過程
造房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打地基、做地下工程、一層一層造樓房,要觀察到如此多的信息,需要長期地跟蹤觀察;同時,各類工程車的外形特征可以在模擬中去探索,但它們的工作狀態(tài)和忙碌景象(包括聲音、燈光、動作等),除了視頻、書本和成人講解外,對于工程人員以外的人是無法清楚地了解的。但是這些不可能獲得的直接經驗在我園的陽臺上都能直接獲得,這也構成了我們開展《建筑工地》主題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
首先我們將面對龍禧小區(qū)建筑工地的圍棋專用教室改為建構教室,尊重孩子的意愿命名為“喵嗚小鎮(zhèn)建筑工地”。其次,將大班的廊道布置成孩子探究活動中搜集到的資料分享園地,創(chuàng)設出一面能與孩子產生互動、引發(fā)共鳴的主題墻飾與孩子進行無聲對話。
我們期望利用建筑工地的真實場景為孩子創(chuàng)造出零距離觀察的機會和實踐操作的平臺創(chuàng)設等手段,通過這些方法達到支持幼兒實現(xiàn)親歷探究的過程目標。同時,這個過程又為教師對幼兒進行跟蹤觀察和探究記錄提供了絕佳的機會。
2.基于“操作探究”關鍵經驗,讓幼兒在建構游戲中實現(xiàn)主動學習
整個主題性建構游戲從“喵嗚小鎮(zhèn)建筑工地的創(chuàng)設”到最后合作搭建“喵嗚小鎮(zhèn)”,共分四個階段,以問題為導向,逐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幼兒在收集信息、操作體驗、建構游戲中主動獲得相關的主題關鍵經驗,實現(xiàn)了主動學習。
第一階段:下放環(huán)境布置權,幫助幼兒主動獲取關于“建筑工地”的關鍵經驗
“喵嗚小鎮(zhèn)馬上就要開始施工了,我們該做哪些準備工作?”讓幼兒通過現(xiàn)場觀察、集體討論形成共識:工地需要防護網(wǎng)、安全標識、安全帽、建筑材料等。這一過程也是激發(fā)幼兒運用感官主動探究周圍環(huán)境的學習過程。當教師根據(jù)幼兒的意見讓游戲場地以模擬的建筑工地形式出現(xiàn)在幼兒眼前的時候,孩子們都躍躍欲試,興奮異?!巴?!這是我們自己的工地哦!”“哈哈,我也可以造房子了。我要給喵嗚造一幢很大很大的別墅”……由此,幼兒的心中初步積累下了關于建筑工地的關鍵經驗。
第二階段:設計小鎮(zhèn)圖紙,積累關于“社區(qū)”的關鍵經驗
“喵嗚小鎮(zhèn)馬上就要開工了,什么地方造高樓、商鋪、別墅?除了房子小鎮(zhèn)里還要有什么?如果需要游樂場、公園,你想造在什么地方?這些都需要我們事先設計好。”引導幼兒分小組討論、畫出設計圖;小組匯報交流后進行集體投票,選定一個作品作為施工藍本,經過集體修正后,形成正式的小鎮(zhèn)圖紙。最后,讓幼兒用多色海綿地墊對照圖紙對“工地”進行鋪設,體現(xiàn)區(qū)塊。
第三階段:收集信息自主搭建,積累關于“建筑造型”的關鍵經驗
幼兒若想搭建出多元建筑,必定要先有關于建筑多樣化造型的關鍵經驗的鋪墊。于是“我的家園、我看到過的國內外建筑”搜集活動由此展開,并在廊道主題墻飾中進行呈現(xiàn),幼兒相互交流講述。同時開展“我設計的建筑”展,鼓勵幼兒用繪畫、積木搭建、彩泥拼貼等進行多材料多形式建構,開闊幼兒眼界,豐富幼兒經驗,為合作搭建作鋪墊。
第四階段:有目的的合作搭建,以觀察解讀幼兒行為促進幼兒關鍵經驗的突破
當幼兒累積了豐富的建筑造型關鍵經驗后,喵嗚小鎮(zhèn)主題搭建正式展開。根據(jù)幼兒事先設計的圖紙,在相應的場地按“高樓――別墅――公園――橋梁――游樂園”幾大區(qū)域,逐步展開主題式搭建游戲。每次進入工地搭建前,小組人員先商量畫出要搭建的建筑設計圖紙,組員根據(jù)設計圖紙進行有目的地合作建構。教師則根據(jù)《幼兒作品取樣系統(tǒng)之兒童發(fā)展指引(積木類)》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觀察解讀,有意識地捕捉幼兒在游戲中的各種經驗和能力發(fā)展的關鍵“需要”。教師從中找尋有價值的“教育契機”,并從中提煉出“科學關鍵經驗”,努力將有潛在教育價值的生成活動轉換為幼兒的主動建構學習。
3.適時修正填補主題內容,促進幼兒關鍵經驗的提升
幼兒在主題活動過程中必定會出現(xiàn)許多“科學關鍵經驗”,教師唯有通過觀察解讀幼兒行為,才能及時捕捉到信息并有意識地進行篩選、歸納總結。教師不斷修正主題計劃、填補或生成活動內容,并借助生成活動、集體活動、區(qū)域活動、小組活動等多種形式,提升幼兒的科學關鍵經驗,推進主題活動向縱深處發(fā)展。
比如在探究“建筑工地上的車”時,幼兒總會將工程車與日常的車進行對比探究,并認識了很多車。但對車的各種用途、輪胎的秘密等關鍵經驗卻相對比較模糊。因此,我們又適時生成了《汽車大解密》主題活動,圍繞“我眼中的車――車子真好玩――輪子真神奇”三個內容展開探究,幫助幼兒獲得更多關于車的關鍵經驗。
我眼中的車――身邊科學大發(fā)現(xiàn)。 從日常生活中挖掘資源進行隨機性科學學習。如:平時上下學時,引發(fā)幼兒對各種交通工具的結構造型、司機操作動作等現(xiàn)象的關注;外出實踐活動時對真實環(huán)境中的車隊觀察;節(jié)日跟隨父母外出時對火車、地鐵等平時觸摸不到的車進行有意觀察和發(fā)現(xiàn),用孩子的經驗教孩子,引發(fā)進一步發(fā)現(xiàn)觀察的興趣和激情。
車子真好玩――游戲體驗“玩”科學。利用幼兒園沙水池和大量的工程車(玩具模型),開展沙水建構游戲。利用園內各種自行車、卸貨車、平板車等運輸建構材料;美工區(qū)畫車、做車模、裝飾車、制作汽車模型,玩馬路上的車等游戲??茖W區(qū)研究車的造型、尋找各種車輪胎的秘密、車牌大揭秘、車標志大搜集等。讓幼兒在生活與游戲體驗中發(fā)現(xiàn)車的各種秘密,積累更多車的關鍵經驗,既深化教材又提升動手操作和探究學習能力。
輪子真神奇――精密儀器“做”科學。 利用科學發(fā)現(xiàn)室里的精密儀器、實驗材料配合主題展開關于輪子和機械的專題實驗,如:滑輪等;讓幼兒有機會像科學家一樣學習做研究,圍繞《車》主題中關于“輪子”這一關鍵經驗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逐漸獲得真正內化的科學知識和概念。
當然在實施過程中,我們還會從主題量化、幼兒能力、成長記錄等幾方面對主題展開多元評價。主題活動結束后開辦展覽會、交流會等,使其成果與全園幼兒共享。
關鍵詞:探究性實驗教學;實驗探究;實踐與思考
新課程標準開創(chuàng)了全新的課程觀、教育觀和學生觀,提出了學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新思路。新教材的必修模塊突出科學探究活動的設計,探究教學可劃分為兩種過程:發(fā)現(xiàn)知識的探究;解決問題的探究。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重視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最終促進學生的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教學中觀察與思考、活動與探究的過程都是讓學生探究的過程。
一、貫徹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充分經歷實驗探究過程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動?探究”
“重結果、輕過程”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的弊端,學生缺乏自主探究,而化學教學重在“做”,只有學生親自做了,親身經歷了,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我們進入了新課程改革,作為化學教師,應認真領會新課程理念,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定位。在化學實驗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條件,根據(jù)蘇科版教材中提供的“活動?探究”,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或其他形式的探究活動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以揭示化學科學的奧秘。
示例一:蘇教版高中教材化學1中專題2第二單元鈉、鎂及其化合物中“金屬鈉的性質與應用”一節(jié)的教學
了解了鈉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后,學生會受到啟迪:鈉原子半徑大,最外層電子少,在化學反應中很容易失去1個電子,所以鈉應該是一種活潑性強的金屬。這時他們迫切想知道,作為活動金屬鈉,到底有什么科學實驗能證明金屬鈉的活潑性強?有沒有危險?在學生的頭腦中就會激發(fā)這樣類似的問題。這時,教師可以演示下列實驗,讓學生仔細觀察,同學間討論分析,最終填寫有關表格,并解決幾個實際問題。
【實驗1】從煤油中取1小塊金屬鈉,用濾紙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層,觀察金屬鈉的顏色和其在空氣中一段時間顏色發(fā)生的變化;在三角架上放一石棉網(wǎng),放上1小塊金屬鈉,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現(xiàn)象。
【實驗2】向1只盛有水的小燒杯中滴加幾滴酚酞溶液,然后把切去表層綠豆般大小的鈉投入到小燒杯中,蓋上玻璃片,仔細觀察反應的現(xiàn)象和溶液顏色的變化。
觀察、分析討論后完成下列問題。
問題1:金屬鈉為什么通常要保存在煤油里?鈉跟水反應的現(xiàn)象說明了鈉具有什么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問題2:鉀的原子最外層也是1個電子,金屬鉀的化學性質與鈉相似,試分析金屬鉀的有關化學性質。
通過我們上面的案例分析,證明實驗是科學探究的基礎,任何實驗都或多或少的具有一定的驗證和探究性,兩者不能也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那么如何來界定探究性實驗呢?根據(jù)新課程理念和鄙人的教學實踐,高中化探究性實驗有以下一些特征。
(1)從教學理念上看
探究性實驗教學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理念來設計,課堂教學設計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設置為先導,以問題和探究為主線,以學生活動為主要內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要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首創(chuàng)精神。
(2)從教師作用上看
探究性實驗教學只是給學生提供一個通過親自探究來學習化學知識的途徑,教師在探究性化學實驗的教學中,應是整個探究活動的參與者、活動的組織者、方案指導者、教學氛圍的維持者、結論的仲裁者,但不是終裁者。
(3)從實驗目的上看
探究性實驗既重視規(guī)律的驗證、實驗技能的培訓,又強調學生通過實驗在科學的學習和研究方法上獲得感性體會。簡單地說,探究性實驗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對結論的解釋。
2.所選取的實驗內容應該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新的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發(fā)揮學科自身優(yōu)勢,通過化學實驗拉近學生與化學學科間的距離,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實用性和價值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多創(chuàng)立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的實驗情境,使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化學實驗中,讓學生在實驗中收獲知識,得到樂趣。把教材融入生活中,再從生活中提取出知識,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主動參與學習,使其從自己經驗中構建知識,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時時有化學、處處有化學,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示例二:寫密信
【實驗原理】在白紙上用無色試液寫字,晾干后看不到字跡,再用能與這種無色試液作用顯示一定顏色的試劑來處理,就能顯示出所寫的字跡。例如,酚酞遇氨水變紅色;淀粉遇碘變藍紫色等。
【實驗操作】(1)取一張白紙,用酚酞試劑寫一封信,晾干后放在盛有濃氨水的試劑瓶口熏,立即顯示出紅字跡。放在通風處,稍等一會兒又變成無色??梢苑磸腿舾纱?。(2)用稀淀粉溶液在白紙上寫字,干后無字跡,用碘水(碘和碘化鉀的水溶液)涂抹,顯出藍色字跡,放在火焰上方烘,藍色又褪去,也可以反復若干次。體驗到了生活中的化學,并且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不斷增強學生對化學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新課程背景下的探究實驗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操作水平
我們在新課程的實驗探究中要注意把握以下三步驟:
1.教師當好引導者
2.重視實驗室中的小組合作
3.實驗探究中存在的問題及采取的措施
示例三:配制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分組實驗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和詳盡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幾步:
(1)理論。(2)專用儀器。(3)液體藥品。(4)操作步驟。(5)影響配制溶液。(6)安全注意。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不但培養(yǎng)了小組合作精神,而且還能在操作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討論問題,并提出解決辦法。如,影響配制溶液的因素:(1)稱量時引起誤差。(2)未將燒杯洗滌,使溶液的物質量減少,導致溶液濃度降低。(3)轉移時不小心濺出溶液,導致濃度偏低。如,采取安全的措施:(1)氫氧化鈉為堿性化學物質,濃鹽酸為酸性化學物質,注意不要濺到手上、身上,以免腐蝕?。?)要注意計算的準確性。(3)注意移液管的使用。(4)稀釋濃硫酸是把酸加入水中,用玻璃棒攪拌。(5)容量瓶在使用前必須檢漏,檢漏的步驟為注入自來水至標線附近,蓋好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倒立2 min,觀察瓶塞是否滲水。如不漏,將塞子旋轉180度,再檢漏.如漏水,需換一套容量瓶,再檢漏。(6)在配置由濃液體稀釋而來的溶液時(如由濃硫酸配置稀硫酸),不應該洗滌用來稱量濃硫酸的量筒,因為量筒在設計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有剩余液體的現(xiàn)象,以免造成溶液物質的量的大小發(fā)生變化。(7)移液前應靜置至溶液溫度恢復到室溫(如氫氧化鈉固體溶于水放熱,濃硫酸稀釋放熱,硝酸銨固體溶于水吸熱),以免造成容量瓶的熱脹冷縮!
在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開展好課堂實驗探究性教學,使新課程改革精神真正落到實處,教師必須認真做到以下幾點:(1)更新教學觀念,牢固確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只以平等的態(tài)度積極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提高學生探究活動的效率。(2)教師要用贊賞的眼光看待學生,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3)在實施探究性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整個全局,特別是要有個好的開頭,為學生搭建一個盡快進入角色的探究性平臺,這樣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探究的實驗問題要從現(xiàn)實的生產、生活中去選擇,這樣學生會感到親切,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5)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尋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習慣,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6)通過探究性實驗教學,有利于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建立平等互動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師生的綜合素質。
新課程課堂教學實驗探究的實施,是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有力措施。實驗探究使學生在應試中解脫出來,引導學生從科學方法論出發(fā),了解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走出題海,走出教室,走出學校,體驗生產生活實際,掌握事物發(fā)展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成長為能夠適用于社會的各類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長江.中學化學教學技術指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教育部提倡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主導思想是:“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能力?!备母锏暮诵氖谴龠M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新的高中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教學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課程的基本理念:“提高科學素養(yǎng);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毙抡n程標準特別強調探究性學習,讓學生通過探究活動、探究性實驗,建立概念,感悟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規(guī)律的建立過程,學習其中的科學研究方法,培養(yǎng)探究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長期以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初步探索的能力是高中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2009年9月新課程改革即將在青海省啟動。要實現(xiàn)“注重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倡導探究性學習,提高科學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必須加強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但目前;可以直接借鑒使用的案例比較少,而且學校和教師在認識上存在顧慮,一是擔心探究性實驗教學的開展會浪費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影響高考成績,把實驗探究與知識學習對立起來,顧不了學生長遠發(fā)展;二是認為設計探究性實驗的難度太大,教師力不從心。而且在選擇設計探究性實驗課題時存在誤區(qū),一些教師盲目熱衷于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中的高精尖內容,似乎只有這樣才能顯示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知識的高雅和圣潔。于是衛(wèi)星的運轉、導彈的飛行、納米技術、干細胞研究等超越學生生活實踐的課題比比皆是。長此以往,挫傷了學生對探究性實驗的熱情,甚至于對這些相關的探究性學習產生了恐懼。
另外,在探究性實驗的實施過程中有走向兩個極端的傾向。一種是教師只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探究活動中經常無果而終;另一種是教師只要上探究性實驗課,就高度開放,任憑學生過度自由,課堂效益極低,學生不僅對知識未能掌握,科學探究能力更得不到培養(yǎng)。
此外,在探究性實驗的應用上過分依賴于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數(shù)字實驗室也不可取。數(shù)字化實驗室是進行實驗研究的一個好工具,尤其對定量分析類和大量實驗樣本數(shù)據(jù)的采集、處理方面的優(yōu)勢是常規(guī)實驗設備無法企及 的,但它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實驗過程中,實驗數(shù)據(jù)的采集、處理雖然精度高、數(shù)據(jù)量大、結果更準確,但對學生的動手、動腦以及創(chuàng)新的訓練明顯不如常規(guī)實驗。
2探究性實驗學習應達到的目標
學生通過探究性研究,將在以下各方面得到發(fā)展:獲
得對自然科學研究方法——實驗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
能,了解并關注社會生活、生產中的各種自然現(xiàn)象;初步學會自然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較強的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認識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尤其在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方面要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即學會:客觀地觀察和描述自然現(xiàn)象;通過觀察或從現(xiàn)實生活中提出與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學科相關的、可以探究的問題;分析問題,闡明與研究該問題的相關知識;確認變量;作出假設和預期;設計可行的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收集數(shù)據(jù);利用科學的方法處理、解釋數(shù)據(jù);根據(jù)收集的數(shù)據(jù)作出合理判斷;用準確的術語、圖表介紹研究方法和結果,闡明觀點;聽取其他人的意見,利用證據(jù)和邏輯對自己的結論進行辯護以及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3探究性實驗設計教學的基本原則
探究性實驗設計模式的組織實施除了遵循探究性教學的一般性原則外,還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3.1主體性原則:
探究性實驗設計關注學生自主設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
給學生。教師要給學生充分探究的機會,讓學生面對設計任
務與原有知識和方法技能產生聯(lián)想,提出解決方案,并實施
方案進行驗證。
3.2探究性原則:
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知識呈現(xiàn)方式,將教師認為學生應該掌
握的實驗設計方法設計為未知情景,給學生提供隱藏有學習
目標、學習信息的背景資料,為學生創(chuàng)設將實驗設計任務與
原有認知水平聯(lián)系起來的學習情景,將學生置于一種問題狀
態(tài),并接觸解決未知教學內容的一切材料,在開放的情景中
體驗、決斷和操作。
3.3實踐性原則:
要貫徹“學中用,用中學,學用一體”的思想。教師必須停止說教和唱獨角戲,將學生的一切學習活動外化為可感知、可操作的現(xiàn)實事物,如鼓勵學生將想法表達出來、組織學生進行演示和講解等。
3.4統(tǒng)一性原則:
實驗設計的探究任務應該經過教師的精心設計,所有引發(fā)探究和促進探究的課堂情景應該既與學習任務的解決相一致,又與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相統(tǒng)一;既相對于原有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或矛盾,又保證學生通過探究有解決的可能性。
3.5表現(xiàn)性原則:
由于原理選擇、方案設計和探究實踐必須讓學生實
施,就要求學生個體、小組進行探究后,向其他學習成員
展示自己的觀點,將自己的探究以一定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而不再是教師直接告知學生可以或應該怎么做,即提倡
每位學生具有參與和表現(xiàn)的熱情。
1 科學探究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
記得大學老師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一名好的物理教師應該是懂得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出更多的問題,留給學生更多思維時間和反饋機會,并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進一步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發(fā)展學生思維.”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設置問題容易,但想取得相應的效果卻很難.”這就說明課堂問題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總之,教師應該依教材內容、難易程度、學生接受水平以及教材前后的關聯(lián)而選用問題情景.
例如,《超重與失重》教學中,可以從學生實驗入手,讓學生觀察站在磅秤上不動時磅秤的示數(shù)和站在磅秤上突然下蹲或突然起立時磅秤示數(shù)的變化,讓學生尋找?guī)状螌嶒灠醭幼x數(shù)不同的原因.經過實驗,學生很快提出“在突然下蹲時,磅秤讀數(shù)跟在太空中稱體重有點象”,從而進一步提出了在平常在生活或故事中所說的“失重”的概念,把課堂教學帶入了本節(jié)課的中心內容.學生也因此能很清楚的知道本課的重點在于分析產生超重和失重的原因在于物體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要分清物體處于超重還是失重狀態(tài),關鍵在于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并利用牛頓定律來解決此類問題.
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應該是為了知識構建的需要而設計問題,而不能僅僅為了問學生而提出問題,更不能單純地為了“制造”課堂氣氛而問學生問題,應該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
2 科學探究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滿足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需要
科學探究的問題情境必須考慮學生現(xiàn)有認知水平的需求,問題應生動直觀,能夠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從而激發(fā)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探究問題.學生只有對這些問題情境進行觀察和思考,對實際問題進行一番體驗后,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并積極地投入到后續(xù)的探究活動中,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等能力,達到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2.1 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要新穎、生動
例如,在研究“物體的沉浮”時,關于物體上浮還是下沉,好多同學往往只考慮浮沉物體的密度,很容易忽視液體密度對浮沉物體的影響.為了引起學生對不同液體中物體所受浮力大小不同的注意,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首先將一個雞蛋放入清水中,發(fā)現(xiàn)雞蛋沉到底部;然后慢慢向水中加鹽,并伴有輕微的攪拌,發(fā)現(xiàn)雞蛋竟然奇跡般地浮了起來;隨著鹽量的增加,最后雞蛋竟能浮出鹽水表面.當學生都感覺很奇妙時,教師可以再次向鹽水中加水,隨著水量的增加,雞蛋又開始下沉,當雞蛋剛好懸浮在鹽水中時,停止加水.在此情境下,學生會主動發(fā)問:為什么向水中加鹽導致了雞蛋上浮、下沉和懸浮呢?
這樣的問題情境所含有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是未知的,學生自然會產生好奇的心理,必然產生探究的欲望.此時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對此進行探究,探究教學自然而然的展開,并在師生互動交流中生成.
2.2 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要難度要適中
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所設計的問題不能太難或過易,讓學生能地“跳一跳,摘桃子”,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學習興趣.
比如,給初中學生講解大氣壓強時,為了讓學生感覺到我們周圍大氣壓強的存在,可以采用覆杯實驗,取一玻璃杯用硬紙片把杯口蓋嚴,手按住紙片把杯子倒置,放開手后,硬紙片立即下落.若在杯內盛滿水后再用硬紙片把杯口蓋嚴,手按住紙片將杯子倒置,放開手后紙片不下落,水也不流出,這表明大氣有壓強.這種問題情境處在初中階段學生最佳教學區(qū),可以達到很好的探究效果.然而,如果同樣的問題情境放在高中生面前則顯然是不合適的,高中生已經完全掌握了這樣的概念,對此問題不會有認知沖突,也就不會產生學習動機.
因此,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一定要處在學生的知識水平內.這樣一來,學生面對困境但又有解決疑難的可能性,從而可以有效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2.3 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要能激發(fā)學生思維
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要能激起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新知識與大多數(shù)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能巧妙地產生聯(lián)系.從而使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中產生掌握未知的需要.例如,在學習杠桿之前,學生對力的知識、力的平衡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可以利用阿基米德公元前200多年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得學生幾乎目瞪口呆.對于學生已有知識顯然不能準確地解釋這種說法,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必須對杠桿進行學習.此時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新知的欲望,對杠桿的了解已經迫不及待.教師就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觀察、討論、猜想、探究,從中歸納出杠桿的特征及平衡條件.
這樣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符合學生的知識構建過程,不僅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密切聯(lián)系,而且具有一定思維空間和思維難度,是需要學生經過思考、努力學習才能解決的問題.
3 科學探究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滿足貼近生活實際的需要
關鍵詞:化學探究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12-0094-03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材改革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同時也應有利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學。教材內容的組織應多樣、生動,有利于學生探究,并提出觀察、實驗、操作、調查、討論的建議。
2011修訂版《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標準》仍然強調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lián)系、應用過程中養(yǎng)成科學的態(tài)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服務。這就要求在化學教學中既注重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要關注學生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發(fā)展。下面筆者結合初中化學,談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化學探究教學及評價。
一、探究教學要遵循五個原則
1.基礎性。初中教育是一種基礎性教育。因此,探究教學的重點在于深化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的掌握,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科學態(tài)度、觀念和方法。
2.實踐性。根據(jù)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探究教學必須引導學生通過自身實踐,包括學習、生活和各種社會實踐獲得直接經驗,并進行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掌握現(xiàn)代人必備的學習和生活的基本技能。
3.主體性。在探究教學中,要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選擇,主動探索,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差異性。個體差異發(fā)展是人類開發(fā)自身潛能和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需要,探究教學正是要研究差異、滿足不同類型學生差異發(fā)展的需求。
5.發(fā)展性。以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和學生個體發(fā)展需要為目的,培養(yǎng)學生具備終身學習和發(fā)展的意識和能力。
二、探究教學的組織和實施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問題情境主要來源與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生產實際,二是學生的學習,如:①人呼出的氣體全是二氧化碳嗎?②如果人呼出的氣體不全是二氧化碳,要用什么樣的方法來驗證呢?③用什么實驗裝置能得到人呼出的氣體不全是二氧化碳的結論呢?④人呼出的氣體中除了二氧化碳外,還有什么氣體?⑤人呼出的氣體中的二氧化碳是如何產生的?……三是科學史料,四是學生的生活經驗,如:濃溶液和稀溶液,鐘乳石等,五是科學發(fā)展前沿,六是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等。
2.引導提出假設。引導提出假設,應遵循以下策略:搜索知識、回憶經驗、交流討論、查閱資料、類比分析等。
3.指導設計方案。
(1)探究方案的設計要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fā)揮交流討論的作用,充分發(fā)揮教師的參與和指導作用,關注探究方案中科學方法的教育等。
(2)探究方案的類型。實驗探究法、查閱資料探究法、調查訪問探究法、交流討論探究法、推理分析探究法、獨立探究法、指導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課堂探究、課外探究(學校探究、家庭探究、社會探究)等。
(3)設計方案的措施:學生設計(獨立設計、合作設計)和教師設計(獨立設計、指導設計)等。
【探究案例】氧氣和二氧化碳氣體的鑒別
探究問題:現(xiàn)有兩瓶氣體,其中一瓶是氧氣,另一瓶是二氧化碳,如何鑒別它們?
學生提出的探究方案:
A. 在兩瓶中分別放一只害蟲,比較它們存活的時間
B. 在兩瓶中分別點燃一支蠟燭,比較它們燃燒的時間
C. 在兩瓶中分別加入適量的澄清石灰水,比較其混濁的程度
D. 用帶余燼的木條檢驗
E. 在兩瓶中分別加入適量水,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
F. 稱量兩瓶氣體的質量
G. 在兩瓶中分別加入適量水,比較氣體在水中溶解的量
H. 在兩盛有氣體的瓶中分別放一株植物,比較它們的生長情況
……
4.參與收集證據(jù)。收集證據(jù)階段教師的作用:教師是學生收集證據(jù)的參與者,教師是學生收集證據(jù)的組織者,教師是學生收集證據(jù)的指導者,教師是學生收集證據(jù)的激勵者。
5.幫助形成結論。形成結論階段應關注:培養(yǎng)學生應用科學語言敘述事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歸納綜合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構建新的知識體系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應用結論的能力……
6.培養(yǎng)評價反思。其目標如下:①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②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③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④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⑤提高學生的探究水平等。
三、影響探究教學的因素
1.學生的內驅力。學生在以前的學習和其它學科知識的學習中,已經習慣于以接受學習為主的學習方法,這對在初中化學課程中實現(xiàn)學生從接受式學習方式向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方式是一個挑戰(zhàn)。相對于較多地關注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的接受式學習而言,探究教學在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獲取的同時,注重學生對科學探究活動的體驗和對科學方法的學習,注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養(yǎng)成。顯然,探究教學要比學生接受式學習花費時間和精力,這就需要激發(fā)和發(fā)展學生參與科學探究的內驅力。
2.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思維能力。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會影響學生的探究學習活動,特別是在探究活動的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解釋與結論等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在探究學習中對探究的問題提出猜想和假設,實質上就是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探究問題的結論做出假設性的解釋;學生在探究活動中的制定計劃驗證假設(特別是制定實驗方案)也需要應用已有的知識。因此,學生是否具有探究活動所必需的知識將直接影響到其科學探究活動的進行。
3.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在探究教學中,教師是激發(fā)、鼓勵、促進學生學習和探索的引導者、促進者、咨詢者、支持者。一支具有較高科學素養(yǎng)的教師隊伍,才能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究根問底的好奇心、樂于接受新思想與新信息,以及對事物常常持懷疑態(tài)度等科學品質,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4.課程資源的支持。課程資源是指學生和教師用來完成學習活動的各種學習條件,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在探究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而探究教學的順利進行需要課程資源的支持,如實驗探究、調查走訪、參觀訪問、查閱資料,等等。這些活動的開展需要有關工礦企業(yè)、政府部門、科研院校、大眾傳媒等的支持。
四、探究教學的評價研究
1.評價原則。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評價原則應該是多元化的。
首先,應遵循發(fā)展性原則。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有一個基本假設,即學生的學習成績呈正態(tài)分布,只有極少數(shù)學生學習成績優(yōu)秀,而大多數(shù)學生都屬中常。為此,評價就要把優(yōu)異的成績給予極少數(shù)學生,其余的只能獲得較低成績。這樣,評價無形之中就變?yōu)橐环N甄別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夠獲得鼓勵,體驗成功的快樂,大多數(shù)學生都成了失敗者。而新課程背景下的評價是課程、教學的一個有機構成環(huán)節(jié),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手段,不僅僅為了給出學生在群體中所處的位置,而更應讓學生在現(xiàn)有基礎上謀求實實在在的發(fā)展,使其形成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進步的能力。
其次,要遵循開放性原則。由于探究教學是一種極具開放性的教與學過程,它勢必打破“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藩籬,必須體現(xiàn)開放性這一原則。評價中應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個性特點,評價的內容要具有相當?shù)拈_放性,要涵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領域;不僅要重視學習的結果,而且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而且要關注學生的智力品質和非智力品質;評價中不僅關注學生的現(xiàn)狀,而且關注學生的潛力和發(fā)展趨勢。另外,評價的方式也要多樣化,除了紙筆測試之外,還應當多采取觀察、面談、調查、作品展示、項目活動報告等多種方式。做到質性評價與量化評價相結合,以質性評價為主;鼓勵與診斷相結合,重在激勵;目標評價與目標游離評價相結合,注意個性;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倡導自評。評價的主體也要多元化,改變以往那種教師是評價的唯一主體,學生只能作為被評價者的局面。評價主體不僅是教師,而且應包括學生、學生家長、社會人士等。對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建立共識,形成合力,一起來關心、促進學生的成長與進步。
第三,遵循激勵性原則。評價應以鼓勵為主,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的上進心,調動其自我教育的積極性,一般不采用等級評價的方法評定學生的表現(xiàn)。教師應當認識到,學生的探究學習是模仿科學家的科學研究活動而進行的一種活動,在本質上仍然是“學習”而不是“研究”。因此,我們不能對學生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比如,對探究過程的嚴密性、創(chuàng)造性、完整性等,不可求全責備。只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了某些科學探究的“要素”,比如,提出一些問題、作出一些猜想與假設、制定探究活動計劃、進行化學實驗、收集一些證據(jù)、作出解釋與得出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等,不必面面俱到,都可以認為是探究性學習。有了這樣的認識,教師便會欣喜地看到,每個學生都具有探究的能力,每個學生都可以進行探究學習。
第四,要遵循民主性原則。評價者和被評價者在相互平等、尊重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協(xié)商、討論、辯論等不同的溝通方式自主地調控評價活動本身。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地開展評價,培養(yǎng)其自我認識的自覺性,并提高其獨立的分析能力。在以往的大多數(shù)教學活動中,教師始終處于評價者的地位,這固然保證了對學生評價的準確性和連續(xù)性,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無法考慮每一個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可能傷害學生的自尊;學生處于被動地位,不免削弱了他們自我約束、自我負責的態(tài)度。在貫徹這一原則時應注意,要將學生自評和集體互評相結合,同時不放棄教師的引導責任。
2.評價功能。
(1)導向功能?;瘜W探究教學評價體系應直接體現(xiàn)出學生探究學習的根本宗旨:要有利于學生改善學習方式,增強學習能力,提高科學素養(yǎng)水平。
(2)反饋和調節(jié)功能。評價要更注重教育和學習過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評價的結果并不停留在教師一方,更為重要的是要將評價的結果以科學、恰當、具有建設性的方式反饋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對自身建立更為客觀、全面的認識,促進其進一步的發(fā)展。
(3)發(fā)展激勵功能。通過積極性的評價,使被評價者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從而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探究學習活動中去,以至于對探究的對象產生濃厚的興趣、愛好乃至終身投入其中的志向。
(4)記錄成長功能。探究教學的評價倡導多元化的評價內容,以及靈活使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和手段,尤其重視質性評價方法(如檔案袋評價、活動表現(xiàn)評價等),而且強調評價的日?;钥梢郧逦?、全面地記錄個體成長中的點點滴滴,它是對學生學習活動的連續(xù)考察,這對于以發(fā)展的眼光來客觀評價個體的發(fā)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3.評價內容和標準。
(1)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的意識。能從日?,F(xiàn)象或化學學習中,經過啟發(fā)或獨立地發(fā)現(xiàn)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能比較清楚地表述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
(2)主動參與探究的意識。學生是否主動地提出問題;是否積極地嘗試解決有關問題;是否主動地設計方案,仔細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是否積極地動手操作;是否積極主動地去收集有關資料;是否積極地思考教師或同學提出的問題;是否積極地參加小組討論等。
(3)獲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評價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主要看學生信息渠道的寬泛性和信息內容的豐富性,這可以通過學生的口頭匯報、書面作業(yè)、調查報告、小論文等形式反映出來。
(4)探究過程的體驗。探究教學強調學生通過“做”來學習化學,它與傳統(tǒng)的“讀化學”、“聽化學”、“背化學”等“坐著學化學”的方式是迥然不同的,它關注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體驗和感悟。
(5)探究方法的了解。①觀察方法:包括觀察的目的性、客觀性、全面性、思維性。②實驗方法:包括基本的實驗操作(藥品取用、儀器的使用和連接、加熱、過濾等)、設計簡單的化學實驗方案、實驗條件的控制意識等。③測定和數(shù)據(jù)處理的方法:對觀察和測量的結果進行記錄,并運用圖表等形式加以表述。④科學抽象的方法:比較、分類、歸納、概括、分析和綜合等。⑤假說方法:能主動地提出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6)探究情況的交流。①能用口頭、書面等方式比較明確地表述探究過程和結果,并能與他人進行交流討論。②與他人交流討論時,既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又善于傾聽別人的意見。
總之,化學探究教學能引導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體驗學習過程,了解探究方法,形成科學的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瘜W實驗是進行探究教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具備基本的化學實驗技能是學習化學和進行探究活動的基礎和保證。選擇典型案例進行探究教學,注重探究方法指導,是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教師也要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轉變角色,成為學生科學探究的引導者、合作者、支持者、促進者、組織者,努力促使學生成為真正的科學探究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唐力,文慶城主編.現(xiàn)代中學化學優(yōu)化教學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文慶城著.化學課堂教學技能訓練教程[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任長松.探究式學習:18條原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