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02 09:22:34
序論:在您撰寫德育一體化建設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 食品經濟管理專業(yè) 德育 學生工作與學科建設一體化
學生工作與學科建設一體化是德育新的生長點,它推動了學生工作的轉型升級,促進了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提升了人才培養(yǎng)目標。學生工作與學科建設一體化應立足學科發(fā)展特色,引導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發(fā)揮主動性,促進教學改革;以學科發(fā)展為核心,學生工作為載體,促進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健全的完人;以學生工作與學科建設一體化為平臺,推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一、新時期學生工作的職能與內涵
隨著我國社會發(fā)展的迅速變化,高等教育領域的改革不斷深化,大學的培養(yǎng)目標隨之而變,相應的,學生工作的內容面臨更新、擴展和轉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資助、勤工助學、招生宣傳和學生就業(yè)指導服務等工作內容相繼進入學生工作領域[1]。學生工作向教育、管理和服務三大內容并重轉變。促進學生道德、智力、情商發(fā)展和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是學生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工作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培養(yǎng)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為核心內容,為學生全面發(fā)展提供幫助和支持,使大學生不僅具有適應時代需要的科學文化素質,而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具有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合作精神。當前我國高校在大學生培養(yǎng)中越來越重視通用技能培養(yǎng)與訓練,探討和實踐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通用技能,承認和張揚學生個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程度學習、生活的自和選擇權,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通用技能不同于專業(yè)技能,它是各個領域中都可以運用的能力。英國里丁大學認為最重要的七項通用技能是:商業(yè)意識、信息處理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溝通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數字能力和團隊工作能力[2]。美國研究型大學發(fā)展藍圖報告指出,新世紀的本科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所需的口頭和文字表達能力,以使學生適應大學、研究生和個人生活的需要;培養(yǎng)藝術、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欣賞能力,并提供機會,讓學生在適應的深度和范圍體驗這些學科,為學生畢業(yè)后做細致而廣泛的準備,不管他們將來是進入研究生院還是尋找第一份工作[3]。
很多知名企業(yè)在招聘畢業(yè)生時不考慮其所學專業(yè),而是將考核重點放在通用技能的考核上。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用人單位對通用技能的重視程度都并不低于專業(yè)技能??梢?,在新形勢下,高校學生工作起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是高等教育、素質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食品經濟管理專業(yè)的學科教育理念
近年來的人才需求表明一向備受冷落的農業(yè)專業(yè)人才,尤其是涉農企業(yè)和食品企業(yè)的高級管理人才走勢開始上揚,并正在成為職場新熱點。食品企業(yè)需要既有豐富的管理知識和經驗,又有扎實的農業(yè)環(huán)境資源、食品基礎知識的人才。因此培養(yǎng)跨學科的復合型食品經濟管理人才正日益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迫切需求。
上海海洋大學食品經濟管理專業(yè)從食品產業(yè)體系和食品供應鏈戰(zhàn)略管理的高度和視角研究食品產業(yè)發(fā)展、食品安全戰(zhàn)略、食品品牌營銷等一系列理論和現實問題,為國家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政治穩(wěn)定提供理論和智力支撐。食品經濟管理專業(yè)在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走產學研合作道路,強化專業(yè)建設、優(yōu)化人才培養(yǎng)方案、重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堅持素質教育等方面積極探索,不斷總結經驗,以“產學研結合、校企生互動,著力培養(yǎng)社會急需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食品經濟管理高級人才”為專業(yè)教育理念,并通過理論研究、教學實踐、產學融合和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來踐行這一理念。從2007年第一批食品經濟管理專業(yè)招生至今,上海海洋大學食品經濟管理專業(yè)已經有5屆學生,在人才培養(yǎng)中堅持以服務產業(yè)為宗旨,以社會就業(yè)為導向,以綜合素質和應用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緊緊圍繞食品產業(yè)發(fā)展對人才的新要求,緊密結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食品產業(yè)生產經營規(guī)律,不斷探索產學研結合方式,拓展產學研結合途徑,完善產學研結合機制,走出一條“創(chuàng)設專業(yè)、發(fā)展企業(yè)、服務產業(yè)、促進就業(yè)”的產學研結合、校企互動的新路[4]。
食品經濟管理專業(yè)的學生是未來食品行業(yè)的經營管理者,其職業(yè)素養(yǎng)和倫理素質不僅影響到個人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而且關系到我國食品產業(yè)的發(fā)展[5]。2012年5月我對食品經濟管理專業(yè)人才需求等情況作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半的企業(yè)僅需要食品經濟管理人員對相關專業(yè)知識具有面上的了解。近90%的企業(yè)在招聘學生時最看重學習、口頭溝通、團隊服務疑難排解和說服他人等基本的能力。一般來說,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在工作中所能達到的能力水平平均在40%左右,想要達到更高的能力水平,如65%以上,則需要長期的工作積累。因此所有的調查企業(yè)愿意選擇與高校開展多方面的合作,如實習基地建設、訂單人才培養(yǎng)、決策咨詢、人員培訓、課題研究等。由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畢業(yè)生的能力普遍達不到雇主的要求,這是一個不容樂觀的事實,說明大學生在校的時候更多地專注于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了基本工作能力,但這恰是工作中很重要的素質。在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上下工夫就會讓學生在求職中更具有優(yōu)勢。
一、概況
1.精心設計德育“一體化”管理總目標
學校制定出一到五年級德育管理的總目標,將德育有機地統(tǒng)一在一到五年級德育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并能與之互相融合、相互滲透、協(xié)調發(fā)展。學校德育管理的總目標:教育幫助小學生初步培養(yǎng)起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樹立基本的是非觀念、法律意識和集體意識;初步養(yǎng)成孝敬父母、團結同學、講究衛(wèi)生、勤儉節(jié)約、遵守紀律、文明禮貌的良好行為習慣,逐步培養(yǎng)起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樂觀向上的性格。學校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針對每個年級分別設立不同的主題教育,使整個學校德育活動循序漸進,形成一個整體,讓處于不同階段的學生能得到不同的思想品德教育。
2.構建德育“一體化”層級管理網絡
學校構建了以校長負責制下的德育、教學一體化的層級管理網絡。具體而言,由校長全面負責學校的德育、教學一體化工作,設立德育的分管校長具體實施,下設德育處,由德育主任、少先隊、各班主任(中隊輔導員)具體開展各項工作。要求:德育處、少先隊、班主任(中隊輔導員)人員素質高、職責明確;強化少先隊的職權;管理層機構和人員少而精;能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
3.建立“星級式”德育課程“一體化”評價體系
學校按照導向性和激勵性、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形成性和階梯性、主體性和個體性、操作性和實用性等評價原則,運用“星級”評價方法,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角度,建立科學簡明的學校德育課程星級評價指標體系。
二、星級陽光少年“遞進式”激勵性評價的做法
1.評價項目
星級陽光少年“遞進式”激勵性評價的項目主要包括樂學星、守紀星、禮儀星、健體星和感恩星。(見圖1)
2.評價標準
(1)樂學星
達到以下標準之一者即可獲得“樂學星”。
第一,課堂專注:上課遵守課堂紀律,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能夠積極發(fā)言,善于思考回答問題。
第二,作業(yè)認真:認真完成各科作業(yè),正確率高,能及時訂正作業(yè)中的錯誤;書寫整潔、規(guī)范、美觀,行款整齊;能按時獨立完成并檢查家庭作業(yè),完成預習、復習工作。
第三,晨誦午寫:早上到校后能自覺、大聲地誦讀;中午到校后能自覺、認真地進行午寫。
第四,堅持閱讀:堅持每天閱讀30分鐘,堅持做讀書筆記或讀書卡片;能背誦一定數量的古詩或精彩段落;能夠經常動筆寫讀后感、日記、小文章;能向校報投稿。
第五,學習進步:單科學習成績較之上次測試在分數、名次、分數或等級上有進步;課堂、課問紀律有進步;其它方面有比較大的進步。
第六,成績優(yōu)秀:期中、期末考試學科成績?yōu)閮?yōu)秀者。
(2)守紀星
達到以下標準之一者即可獲得“守紀星’’。
第一,課堂紀律:認真遵守課堂紀律,不遲到、早退、曠課,不做與課堂內容無關的事情(任課教師針對學生課堂表現可實行一票否決權)。
笫二,路隊紀律:遵守上學、放學路隊秩序,走路時昂首挺胸,呼號時聲音響亮。
第三,集會紀律:整隊時速度快,能保持安靜;集會中站姿標準,不與同學交頭接耳;離場時按指揮退場。
第四,校園紀律:上下樓梯靠右走;不說粗話、臟話;不罵人;不打架;不大聲喧嘩;不瘋跑,
(3)禮儀星
達到以下標準之一者即可獲得“禮儀星”
第一,著裝標準:學生在校期間必須穿著謦潔的校服并佩戴紅領巾。
第二,舉止文明:保持個人衛(wèi)生及周圍環(huán)境的整潔,主動撿拾塑料盒、紙片等,不隨地吐痰,不亂丟雜物,不亂涂畫墻壁;不在路邊攤點購買“三無”食品。
第三,行為示范:能被評選為班級、校園文明禮儀示范員的同學。
(4)健體星
學校各項體育測驗達標并且達到以下標準之一者即可獲得“健體星”。
第一,體育課堂:體育課上聽從體育教師指揮,訓練動作規(guī)范,不做危險性活動,
第二,堅持鍛煉:陽光大課間時能在規(guī)定區(qū)域進行鍛煉,并且每天在家能堅持鍛煉15~30分鐘。
第三,做操規(guī)范:做眼保健操、禮儀操、廣播體操動作規(guī)范。
第四,行為示范:被推選為運動員的同學或被推選為眼保健操示范員、禮儀操示范員和廣播體操示范員的同學。
(5)感恩星
達到以下標準之一者即可獲得“感恩星”。
第一,熱愛班級:不在課桌凳上亂涂亂畫;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約束個人言行,給班級爭光添彩。
第二,愛護同學:當同學遇到困難時能提供幫助。
第三,孝親敬長:尊敬師長,孝敬父母,能接受老師、父母的教誨,不頂撞長輩,能用實際行動回報老師、父母(如積極為教師服務;為父母洗腳、端茶,堅持做家務等)。
3.評價辦法
(1)評價周期
建議低段2周,中段3周,高段4周;年級部視學生情況自主確定。
(2)評價流程
其一:周期初申請一同學監(jiān)督一班級評定會評定一班主任頒發(fā)喜報。
其二:即時申請一班級評定會評定一班主任頒發(fā)喜報。
評價流程中的兩種申請方式涵蓋了學生申請需求,同時全體同學參與,加強了監(jiān)督,保證認定的公開、公平、公正。
(3)認定時段
每學期,分期中、期末兩次匯總得星數,認定金星、銀星、銅星陽光少年,由學校隆重表彰并頒發(fā)“星級陽光少年”獎狀。
三、星級陽光少年“遞進式”激勵性評價效果
1.科學的評價體系,有效引領學生幸??鞓烦砷L
該體系既要保證用幸??鞓芬I學生成長的激勵性評價理念,更要注重能在教育教學中好落實、易操作;注重加強過程性評價,避免只依靠學期末的總結性評價。
“樂學星、守紀星、禮儀星、健體星、感恩星”多種類別的評價,不以學習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優(yōu)劣,是對學生綜合表現情況進行評價的一種方式。每個班級設有“爭做陽光少年描繪成長畫卷”評價園地(見圖2),用笑臉章來對學生平時表現進行動態(tài)管理,采用“笑臉章-半圓星-整圓星-銅星-銀星-金星-星級陽光少年”遞進式評價模式。
每個班的班主任以及所有任課教師都參與評價,體現了對學生進行評價的主體的多元化。根據學校所分配的表彰數量,每名教師根據自身實際均又制定了適當的評價方案。這種評價體系,重在激勵,重在激發(fā)學生“爭章”的意識,從而不斷地超越自己,由他律“爭章”到自律“守章”。
2.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成就學生的幸福人生
為保證評價效果,讓學生體會到幸福成長的快樂,學校重視評價結果的運用,進行了班級陽光少年、級部陽光少年、學校陽光少年的評比。除每學月對班級陽光少年表彰外,在學期末還對級部陽光少年、學校陽光少年隆重進行表彰(人數約占全校學生數的1/2),主要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爭章的信心,讓其感受幸福,快樂成長。這種評價方式,改變了單純依靠學習成績來評價學生的方式,使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特長、各方面表現進步較大的所謂“學困生”一樣能被評為陽光少年,人人都能找到幸福感。
3.轉變的評價觀念,成就學生的幸福課堂
評價改革帶來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變化,笑臉章的使用,杜絕了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現象。教師們有了共識:既然笑臉章能解決問題,何苦再用體罰去解決問題。教育理念的更新,帶動了學生教育工作的整體變化,教師不再只是盯著學生的不足看,更多的是去發(fā)現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笑臉章不再只是優(yōu)秀生才有的待遇,適當調整標準,“學困生”一樣可以得到笑臉章的鼓勵。評價觀念的轉變,保證了所有學生都有得到獎勵的機會,而學生為了獲得笑臉章,需要不斷改正不足,盡最大努力發(fā)揮自己的長處,爭取在某個長處上獲得笑臉章,這也就激發(fā)了他們的參與意識,變激勵為動力。與此同時,師生關系也由對立轉為朋友,增強了彼此的幸福感,最終促使全校形成了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幸福氛圍。
4.家長參與式評價,成就幸福家庭
校外自律章,將評價權主要交給了家長,表現好的學生可由家長為其爭取笑臉章。當學生得知學校讓家長頒發(fā)自律章時,為了得到這枚章,就會付出努力,并在家長的監(jiān)督下,通過長時間嚴格要求自己,慢慢地改正自己身上的一些壞毛病,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也會變得懂事很多。這種在激勵性評價中納入家長評價的方式,加強了對學生在校外表現的監(jiān)督,提高了家長的話語權,解決了許多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無奈和煩惱,減少了親子矛盾,有利于形成幸福和諧的家庭關系,家校合力也更強了。
5.學牛幸福指數提升,成就幸福學校
激勵性評價不斷提升學生的幸福指數,學生在課堂上變得比以前更守紀律了:上課亂說話、做小動作等現象逐漸的少了,學習的勁頭更足了。不僅如此,學生整個的學習生活都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自信自強的多了,自卑膽怯的少了;遵守紀律的多了,亂打亂鬧的少了;虛心好學的多了,不求上進的少了;助人為樂的多了,損人利己的少了;愛護公物的多了,破壞環(huán)境的少了;學會合作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創(chuàng)新實踐的多了,墨守成規(guī)的少了;遵守公德的多了,違反秩序的少了;家長積極為孩子爭取自律章的多了,來校告狀的少了。
中小學德育教育模式三位一體學校德育目標明確、內容系統(tǒng)、途徑和方法多樣,它對學生成長起著主導作用。然而,據一項省級基礎教育課題研究發(fā)現,學校德育教育的實效性較低。無獨有偶,喻學林博士在其博士學位論文中提到,集體教育的學校在提供個體獨立自主的進行道德實踐能力鍛煉的機會很少,難以使學生獲得道德自主能力經驗的獲得與提升,社會生活的影響合力強于學校影響力,學校只能在道德的基礎方面起作用。因此,德育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學校,德育教育需要校外德育進行補充和延伸,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合力進行。
一、學校德育受家庭影響
1.家庭德育具有重要性
個體初到人間最早接觸到的就是家庭,父母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庭是開展早期德育教育的重要場所,“心未濫而先渝教,則化易成”。家庭保證德育教育過程的連續(xù)性。家庭日常生活實現對德育的滲透,實現對德育的生活化,“遇物而誨”。
2.德育教育不能完全依賴家庭教育
大多數家長能認識到家庭教育的功能,對青少年的日常行為、交友、信仰等問題給予指導,但一些家長對學生的鼓勵,不注意學生的優(yōu)點和溝通,家庭對學生的教育更多的是“重智輕德”,家長往往關心的最多的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且家庭德育還存在著德育方向迷失和教育理論匾乏,方式、方法單一等局限性。
二、學校德育受社會影響
1.學校德育必然受社會影響
人是社會的人,青少年的生活和實踐離不開社會的大環(huán)境,青少年總是受到社會上各方面的影響。伴隨通信和網絡的高度普及,社會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程度越來越深遠。據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的《中國青少年上網行為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國青少年互聯(lián)網滲透率達到60.1%,而2011年12月該數據變成了64.4%,增加了4.3個百分點。
2.社會德育與學校德育脫節(jié)
社會因素對青少年的影響不可避免,但社會因素千變萬化較難控制。當前實際工作中,學校教育和實際有脫離的現象。德育課程設置重理論輕實踐,課程設置與社會脫節(jié)。另外,學校管理依靠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德育與社會力量的合作比較有限。這些造成社會德育與學校德育脫節(jié)。
三、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模式
為了提高德育效果,解決學校、家庭和社會德育脫節(jié)的問題,結合我校的實踐經驗,筆者認為,需要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模式。構建學校、家庭和社會一體化的德育模式可以從學校-家庭合作、學校-社會合作、家庭-社會合作等方面進行。
1.學校-家庭合作
(1)組建家訪教師隊伍
培訓一批教師,讓教師了解家長對待子女的態(tài)度,做好對家長的教育引導。指導學生家庭建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現家庭條件困難的應進行重點幫助。
(2)組建家長聯(lián)合會和定期召開家長會
把青少年學生涉及的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和只是與家長分享,帶動家長討論,交流各自的教育經驗,以先進的家長群體帶動后進的家長群體。
(3)構建教師與家長暢通溝通渠道
利用“校訊通”實現即時提醒溝通,利用“班級博客”實現班級管理溝通、利用QQ群實現集體溝通。
2.學校-社會合作
(1)校外組織合作常態(tài)化
近期我校組織的消防安全逃生演練,邀請?zhí)粕较乐嘘爠倮分ш牭木俟餐瑓⑴c,取得較為轟動的效果。建議合作常態(tài)化。
(2)建立網路陣地
中央16號文件指出,要“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我市組織的《道德堂》網上研修,是一種建立網路陣地很好嘗試。老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優(yōu)秀的兒童網站,如雛鷹網、童年網、迪斯尼網等。
(3)重視德育實踐活動
以社區(qū)為載體完善愛國主義基地建設,設立藝術教育課程,豐富學校和社區(qū)文化生活,營造良好文化氛圍,提高社區(qū)成員品味,也是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國情操。開展綜合實踐周活動,勞動親體驗活動。融合生活自理、實踐勞動、社會考察為一體。開展學生集體進社區(qū)活動,照顧社區(qū)孤寡老人,營造尊老愛幼之風。
(4)適當開放學校資源
學校具有濃厚的分化氛圍,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共享學校資源,區(qū)域聯(lián)動,共同發(fā)展,共同提高。
3.家庭-社會合作
發(fā)揮家長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中的特殊作用。家長要履行教育子女的義務,以良好的品行修養(yǎng)給自己的孩子做出表率。走出家教誤區(qū),探索和總結自身家庭教育的實踐經驗,既對孩子盡職又要對社會負責;要了解社會,研究社會。
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解放孩子的頭腦,讓孩子充分的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孩子充分地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孩子大膽地干;解放孩子的嘴巴,讓孩子盡情地說;解放孩子的空間,讓孩子充分地接觸社會、接觸自然;解放孩子的時間,讓孩子能夠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協(xié)調學校、家庭、社會的德育力量,構建“三位一體”的中小學德育教育模式,形成“以學校德育為主體,以家庭德育為基礎,以社會德育為依托的”德育工作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孫峰.“三位一體”中小學德育網絡體系的問題與改進對策――基于陜西省的調查\[J\].教育科學研究,2010,(5):33-36.
\[2\]喻學林.學校道德教育的有限性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07.
\[3\]張蕊.價值多元背景下小學學科德育建設的實踐探索\[C\].中國教師發(fā)展基金會“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科研成果集(上海卷).2013.
\[4\]蔡登峰.中小學德育系統(tǒng)性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文學院,2003.
一、學校教育重熏陶
學校是德育的主要基地。在兒童成長為青少年最重要的六年時光里,小學德育課堂成為兒童心理發(fā)育的培植土壤,對激發(fā)兒童的好奇心、提高情感意識、構筑人生觀與道德觀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首先,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分析兒童的興趣點與認知心理,尋找與教材的契合點,打造文質兼優(yōu)的課堂氛圍。如教材中安排了“怎樣到達目的地”此類生活實踐性較強的內容,教學中可引入實踐環(huán)節(jié),由教師選定一處目的地,組織學生選取抵達路線,并親身感受一路的風景與艱辛,將提高學生的科學知識轉化為塑造學生的生存技能。其次,擴展學科建設渠道。德育是一個開放性的課程資源,盡管很多學校已經開設了該課程,但德育并非獨立進行的。尤其對人生觀與價值取向尚在構建階段的小學生而言,德育是一個廣泛的范疇,包括法制、思想、心理、道德與邏輯思維等多個方面,因此德育教學要向語文、自然與社會等學科滲透,擴大學生的德育知識面。第三,培育校園文化。集體精神的鍛造,是培養(yǎng)學生大局觀與榮譽感的基石。教師要組織多層面、多范圍的集體活動,提高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并考慮學生個性上的發(fā)展,給予學生展示的舞臺。因為過度的集體熏染,難免遏制學生樹立自信與個人發(fā)展意識。
二、校家聯(lián)合重互動
兒童的價值取向受家庭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原生家庭的環(huán)境,即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來說,如影隨形。兒童作為學生的身份,受教師的影響頗深;但作為孩子的身份時,家長給予的影響卻是決定性的。校家聯(lián)合,實際上是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協(xié)作。
一方面是信息互動方面的聯(lián)合。當前最主要的形式是學校向家長傳遞信息。多數學校相繼構建了“家長短信互動平臺”,教師通過這一平臺,向家長及時高效地反饋學生信息,使家長能夠全面、及時地了解孩子的心理動向。同時,一些學校開始聽取家長的心聲,開設了貼吧、網絡討論組等形式多樣的平臺,促進教師與家長的交流,也使教師及時了解到學生在家的情況,便于教師與家長溝通配合,對學生采取統(tǒng)一的教育策略。
另一方面,家長成為教師的幫手,家庭成為德育的第二基地,使德育不再局限于三尺講臺,踐行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定期舉行家長座談會,而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家長會,教師除向家長通報學生的學習成績外,將重心放在與家長聊天上,啟發(fā)家長攫取生活元素,開展家庭德育,使家長座談會類似于沙龍活動。家長們可以暢所欲言,交流育子心得,也可以邀請學生一起參加座談,或舉辦親子活動,提高家長對德育的重視程度。
三、校社聯(lián)合重氛圍
很多地區(qū)成立了“社區(qū)教育委員會”或“德育教育實踐基地”,在校社共建的過程中,社會為學校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接觸社會、走入社會的機遇;同時,社區(qū)的介入,豐富了學校的師資力量,部分社區(qū)派專人以“校外輔導員”的身份,負責學生德育的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由于“校外輔導員”并非專職教師,教學語言富于生活化,甚至有些“校外輔導員”直接使用家常話,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而實踐環(huán)節(jié)的授課形式相對寬松自由,少了課堂的束縛,多了戶外的新鮮空氣滋養(yǎng),平添了教學的趣味性,頗受學生的歡迎。
一、強化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化德育網絡
1、構建校內外一體化德育網絡。
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化德育網絡,是實施中小學德育的多渠道、多層次、全方面的德育組織體系。其中學校德育工作系統(tǒng)是三位一體德育網絡的主體,負責制訂學校德育工作年度計劃和長遠規(guī)劃,協(xié)調社會、家庭和學校的關系;制訂《中學德育大綱》的實施細則,指導德育工作的實施,保證學校工作的正常開展。社會德育工作系統(tǒng)是三位一體德育網絡的依托,作為社區(qū)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社區(qū)教育委員會統(tǒng)籌,社會參與,工委具體落實,形成學校與社會對下一代共管共育之勢,實現德育社會化。
2、整體規(guī)劃一體化德育工作。
首先,整體規(guī)劃校內外德育工作。根據中央和地方有關德育工作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既要制定德育工作整體實施規(guī)劃和德育活動方案,又要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崗位責任制和義務責任制、德育工作常規(guī)、學生禮儀常規(guī)、班主任工作制度,以及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德育網絡聯(lián)席會議制度等項德育規(guī)章制度。這樣,就把學校日常德育工作納入到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工作的軌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嚴格執(zhí)法抓落實。為了充分發(fā)揮德育規(guī)章制度的管理作用,應當重點抓執(zhí)行方面的措施。一是運用綜合管理的方法抓落實,反復宣傳教育,嚴格檢查督促,重視常規(guī)指導,堅持德育工作“年計劃、月部署、周安排、日檢查”,切實落實德育在學校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二是三位一體的德育相互配合,反復訓練,形成習慣,從而使各途徑的德育工作過程形成制度化。
二、走出學校德育誤區(qū),增強學校德育實效
1、走出學校德育誤區(qū)。
首先,在德育工作的反思中,我們看到導致學校德育工作低效的誤區(qū):一是德育指導思想上和評價上重智輕德、重分輕能;二是德育目標和內容上的盲目性和片面性;三是德育途徑和方法上片面強調他律而忽視了自律。
2、增強學校德育實效。
增強學校德育實效,必須進一步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重視基礎,強化實踐。
一是整體構建學校德育創(chuàng)新模式和德育基本原則;二是在德育操作過程中,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對德育內容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紀教育、心理教育五個方面進一步明確要求,從德育目標、內容、途徑、方法、管理、評價六大系統(tǒng)進行整體構建德育體系,為學生打好做人做事的基礎。 轉貼于
三、走出家庭德育誤區(qū),提高家庭育人水平
1、走出家庭誤區(qū)。
一是家庭教養(yǎng)不當,有的過分保護,有的過分干涉,也有的嚴厲懲罰;二是只顧關注孩子的智力和身體,忽視了品德和心理;三是缺乏民主平等式的家教,有些孩子在家庭中幾乎沒有發(fā)言權、參與權和選擇權,許多孩子自身的事情也要由家長說了算。
2、提高家庭育人水平。
提高家庭教育人水平,關鍵在于提高家長的素質,協(xié)調家育與學校德育的關系,使二者趨向一致,和諧統(tǒng)一。
學校應開辦家長學校,遵循為社會服務、為家庭服務的辦學宗旨,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向家長宣傳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介紹國家的教育方針和學校的培養(yǎng)目標,解釋深化教育如何與學校教育配合,從而有意識地形成積極向上的教育合力,發(fā)揮出富有成效的綜合教育作用。
四、走出社會德育誤區(qū),實現德育現代化
1、走出社會德育誤區(qū)。
由于較長時間學校自成體系、封閉辦學、垂直管理的教育體制,造成了其他部門、社會上其他人教育觀念的淡化,他們片面地認為教育就是學校的事,就是教師的事,不但使得教育與社會嚴重脫離,而且使得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互脫節(jié)。又由于單一的、孤立的辦學形式和在教育內部把普教、職教、正規(guī)教育和非正規(guī)教育相互隔絕,使得教育脫離經濟、社會發(fā)展,發(fā)展經濟忽視教育,學校教育設施和社會教育資源的教育功能得不到充分發(fā)揮。而家庭教育和社會現實中市儈庸俗、沒落腐朽等消極因素的影響,又與學校德育相悖,“課堂思想教育一個鐘頭,不如家里父母一根指頭,也不如公共場所和影視中的一個鏡頭”。
2、實現德育現代化。
德育機制 道德觀念 教育網絡
正在成長中的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形成,對于處在嬗變中的真善美、假惡丑不僅沒掌握正確的識別標準,也缺乏相應的識別能力。他們在學校里接受的是正確的思想教育,在家庭和社會活動中卻無法避免地受到封建階級和資產階級思想的影響。特別是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期,封建階級陳舊落后的思想觀念借機沉渣浮起,資產階級思想文化、腐朽的生活方式也乘機滲入,先進與落后、新生與腐朽思想影響并存。在這種錯綜復雜的現實面前,頭腦中有無產階級思想,也有資產階級的思想,還有一些封建階級的思想。這些不同階級的對立的思想觀念,在他們的頭腦中均未形成體系,也未構成對峙的矛盾沖突,是一種兼容并存的狀態(tài)。如何發(fā)揮德育的導向作用,如何教育并引導這一代學生走上一條正確的道路,對于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既是一個提升自身的難得機遇,更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在這樣的情況下,建立家庭、學校、社區(qū)一體化的德育機制,切實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與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家庭、學校、社區(qū)教育既有共同的教育目標,又有無法互代的個性優(yōu)勢功能。從目標上講,它們的共同之處在于培養(yǎng)合格的接班人。其個性表現為:學校——好學生,家庭——好孩子,社區(qū)——好公民。
學校德育從古至今在學生思想觀念的形成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主渠道作用、導向作用和規(guī)范作用。學校德育的方向性、目的性,以及在施教過程中嚴密的組織性、計劃性、恒常性,是其他任何教育單位無法比擬和不可取代的。如果學校放棄了主渠道作用,社會對年輕一代的期望和要求就失去了全面貫徹、系統(tǒng)實施的唯一陣地,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也失去了相互配合的核心。
家庭教育則表現為親切感人,及時具體與持久面廣。這主要是由于家庭的血緣繼承性和社會細胞的小空間、小結構等特點所決定的。因為血緣,它可在親切感人的情境氣氛中進行。由于小空間與小結構,家教又在思想、技術、生活、待人、游樂等方面隨時、隨地、隨事、隨人具體實施。
社會教育的優(yōu)勢體現了空間廣闊、形式多樣與貼近實際的特點。其既可在家鄉(xiāng)小社會接受教育,又可在全國乃至更廣闊的天地實施;既可通過調查、參觀、游覽、夏令營等形式開展教育活動,又可通過報告、專訪、遠足鍛煉進行;既不受年齡、性別、職業(yè)、民族的限制,又不受區(qū)域、行業(yè)、事件、善惡的約束;特別是它的“實踐性”,更是學校,家庭所不備的。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加之雙休日制的施行,來自社會的種種影響越來越明顯地作用于廣大學生,而這些影響往往是良莠并存,因此,優(yōu)化社區(qū)環(huán)境,發(fā)揮其育人功能成了我們在進行德育實驗改革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德育過程中,我們注重發(fā)揮社區(qū)教育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努力加強社區(qū)德育環(huán)境的建設和管理,增強其導向、熏染功能,積極推進“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的進程。
一、健全組織機構,形成教育網絡
1.建立社區(qū)假日團隊
我們根據區(qū)域分布明顯、人口較集中的特點,倡導并參與建立了社區(qū)假日團隊。由于同一街道、同一居委會、同一居民組的學生居住相近,交往頻繁,相互熟悉,我們以此為依據建立了社區(qū)假日團隊,并選舉產生了團隊委員會,進行統(tǒng)一管理。由于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各團隊的學生年齡跨度大,為了便于開展活動,我們還根據樓群、興趣及學生的需要建立了若干小隊,使各個年齡層次的學生都積極參與活動,獲得身心滿足。
2.建立社區(qū)教育機構
我們建立了一支由離退休老干部、各單位的工、青、婦負責人等人組成的校外輔導員隊伍,并在社區(qū)教育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關心下一代協(xié)會和家長委員會,和校外輔導員隊伍一起形成了社區(qū)教育網絡,促使社區(qū)教育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二、加強環(huán)境建設,優(yōu)化育人過程
首先,我們注意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一是通過電視臺、廣播站、街道畫廊等途徑大力宣傳,進行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育人環(huán)境。二是注意改造已有物質環(huán)境,賦予其道德感染力。如把街道周圍的花草樹木掛牌,既進行知識性介紹,又予以人格化的力量,增強其德育魅力。
其次,建立社區(qū)活動基地,為正常開展德育活動提供保證。根據本地特征,開發(fā)建立了一系列的社區(qū)教育陣地,并組織校內外輔導員編寫了與之相配套的社區(qū)教育教材,為開展德育活動提供了依據。
三、實施教育管理,提高育人成效
1.加強目標管理
環(huán)境育人是整個教育大系統(tǒng)中的一部分,它必須以教育總體目標為準繩,即以關心和愛護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的總目標為指標,根據社區(qū)特點,制定切合學生實際的社區(qū)教育目標,落實教育責任,做到教育有的放矢,符合規(guī)律,卓有成效。
廣泛宣傳社區(qū)環(huán)境對學生影響的客觀現實和優(yōu)化社區(qū)環(huán)境、強化社區(qū)教育的現實意義,形成共識,增強教育的意識性。
根據社會職能及社區(qū)特點,制定出各具特色、層次分明、操作性強的教育目標體系,力求家庭、學校、社區(qū)教育目標一體化,使社區(qū)教育有據可依,防止社區(qū)教育出現“脫軌”現象。
依據制定的教育目標落實教育內容。如許多社區(qū)團隊建立了圖書室,雙休日學生以小隊為單位組織讀書、看報,每人發(fā)一份讀書記錄卡,摘錄佳詞好句,寫讀書讀報體會;有的單位還把讓學生過一個愉快、充實的雙休日作為每周的一項重要工作,訂入計劃,并劃出專人具體負責,組織他們開展打球、看錄像、講故事、猜謎語等娛樂益智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健康成長。
把教育目標作為考核評價社區(qū)教育效果的依據。我們把教育目標分解成若干項小目標,確定各小目標指數,逐一對照檢查,查漏補缺,提高整體教育效果。
2.加強活動管理
社區(qū)組織機構的建立,德育資源的開發(fā),教育目標的制定,均是開展好社區(qū)教育活動的保證。按培養(yǎng)目標開展教育活動,注重活動過程的管理,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來變通暫時無法改變的物質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讓廣大學生成為社會的積極成員,是教育社會化的基本要求。
一、確定課程理念―勇于出海,構建“濟滄海”課程體系
學校地處膠州灣畔的滄口街道,是青島最早開埠的碼頭之一。一代代漁民以勇于出海的精神哺育了青島文明。傳承這種文化是學校的使命。同時,時代的快速發(fā)展,我們正面臨一個全新的社會,只有擁有勇于出海的精神、敢于擔當的責任意識,才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伴L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迸囵B(yǎng)全面健康發(fā)展的人,必須構建具有明確育人價值取向的課程體系。學校結合當前推進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需求,在勇于出海的核心理念引領下,將各類課程進行了系統(tǒng)梳理與整合,形成了有明確核心素養(yǎng)統(tǒng)領的“濟滄海”課程體系。
二、課程改革的路徑與措施
1.“三人行”互助小組―踐行課改的最小單位
基于對多種不同形式學習小組利與弊的思考,學校在常態(tài)班內采取“異質構組”的辦法,組成以三人為單位的學習小組。在座位的朝向上,學習小組采用整體向前的座位方式,而不采用對坐、圍坐的方式。這樣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更有利于學生單獨學習。在座次排列上,采取嵌入式的方式,即凹凸結合式。每間教室都配有電子記分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都會轉化為小組的分數被記錄下來,呈現在電子屏幕上。一到“三人行”討論和展示環(huán)節(jié),同學們爭先恐后地舉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1)學教導引單―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學教導引單是“三人行”小組學習的重要載體,是學與教的橋梁。引導單包括四部分:表頭、學教環(huán)節(jié)與流程、學教內容與形式、收獲與思考。引導單從設計到使用,均考慮到學生的理解和水平。如“學教環(huán)節(jié)與流程”的表述,教師不用詞和短語,而是用學生一看就懂的句子。又如“學教內容及方式”的陳述,教師不能用“自主、合作、探究”這些教師很清楚而學生不易理解的詞匯,而是用更能清楚表述什么是自主、什么是合作的外顯行為動詞―默讀、認真寫一寫、組長檢查組員等,使學生更清晰地知道應該用哪一種方式學習。
(2)VIP課程―讓課程成為學生愛上學習的理由
教室里電子計分屏上的分數每個月統(tǒng)計一次,每個班級都會評出幾個優(yōu)勝小組。學校專門研發(fā)的VIP課程,就是對優(yōu)勝小組的獎勵。學校的VIP課程包括電影賞析、實地參觀、生存演練、咖啡、茶藝、烘焙等。學校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基礎上,利用自身資源條件,開設了這些具有趣味性、生活化的課程。
這些VIP課程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延伸與補充,將各學科知識整合在一起,在豐富學生課業(yè)生活的同時,也鼓勵學生在課堂之外進一步探究,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用課程獎勵學生,避免了物質獎勵的功利化和短效性。優(yōu)勝小組獲得了體驗自己感興趣的課程的機會,課程成為學生愛上學習的理由,實現了學生的良性發(fā)展。
2.學案走班―我的課堂我做主
為了更好地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差異化發(fā)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適合自己的教育,學校打破原班級界限,進行“基于信息環(huán)境下的按學案走班”的教學探索。教師通過調研學情,以單元為單位重新整合和梳理教學內容,制作出更貼近學生的基礎類、拓展類、探究類、專題類等學案,并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化手段定時推送學案。學生通過選擇學案進入不同的班級學習,最后教師利用信息化手段生成學習效果測評?;A型課堂上,學生們開始跟上教師放慢的腳步;拓展型課堂上,學生們在教師的引領下實現知識遷移;探究型課堂上,學生們在教師搭建的競爭環(huán)境中提升自我能力。雖然學案不同,但每一間教室里都洋溢著積極快樂的學習氣氛。學生們紛紛表示喜歡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既“吃得飽”,又“消化得了”。
3.情境德育―浸潤每個孩子的心靈
活動是學生的天性,是他們素質、個性發(fā)展的根基。學校始終將活動作為情境德育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主題化、序列化、生活化的活動中進行道德體驗和自我教育。學校結合實際實施了“情境德育”。以“每月一事”活動課程為載體,跨年級整合教材內容,并根據各年級特點,對德育目標和內容的層次性進行梳理,形成了適應、愛國、環(huán)保、法治、助人、誠信合作、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8個主題的“情境德育”活動。這改變了用智育考試的方法進行思想品德教學的方式,改變了用知識德育代替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的感知和內化的情況。
4.新六藝―我來逛逛技能“超市”
學校推行生存教育、生活課程、和美藝術、健美體育課程,要求學生在九年教育學習之中必須掌握生存技能、生活技藝、兩項體育運動技能、一項器樂以及一項美術的“新六藝”。
為了實現“新六藝”課程目標,學校在n程管理提出幾項新的舉措:生存和生活課程,通過VIP課程和社團活動方式進行;音、體、美三個學科實行兩節(jié)課聯(lián)排,形成長課時;對教師進行合并全校統(tǒng)一管理,對學生進行目標考核。
三、課程改革的思考
1.實現了學校課程發(fā)展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統(tǒng)一
為了提升課堂授課質量,更好地為走班制定有針對性的學案,學校建立了課例研究制度,設置課例研究室,形成了六種課例研究方式。這種課例研究,不是以研究成果為導向,而是以教師自身發(fā)展為導向。教師們?yōu)閭浜靡还?jié)課,會提前在課例研究室集體備課、磨課。課例研究的備課形式,為教師們提供了一個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的平臺,不僅幫助教師備好課,提升課堂效率,而且教師們在磨課、研討的碰撞過程中,大幅度提升了自身的學科素質和業(yè)務水平,形成了一個靈動共享、齊頭并進的教師發(fā)展共同體。
2.信息技術助力學校課程管理的一體化
信息技術作為學校教學一體化的重要媒介,貫穿于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叭诵小被ブ〗M使用量身制作的“電子積分牌”累計積分;信息環(huán)境下按學案動態(tài)走班時,學生使用專門的“走班軟件”選擇學案和班級;小組積分、學業(yè)反饋的數據分析都是通過現代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此外,每間教室都配有交互式電子白板,走廊里隨處可見電子班牌、體感游戲區(qū)等先進設備。學校的未來教室是青島首家具備“全媒體兼容、數字化分享”特點的現代化高科技教室。
3.九年一貫的優(yōu)勢實現小初自然銜接
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對育人目標和文化進行了一體化設計;對學校課程統(tǒng)一構思布局,并專設中小銜接的牽手課程;學校管理上不區(qū)分小學部、中學部,而是從一年級到九年級九個級部;在師資運用上實現了九個級部互相交流;學校的活動空間共有、環(huán)境共享。學校還專門設計了一些一貫制學校特有的活動,比如“三年級小朋友交一位九年級的大朋友”的活動,就是培養(yǎng)學生跨年齡段的溝通交流能力。
4.家庭、社會、學校融合,凝聚學校多主體共建課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