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0 16:03:49
序論:在您撰寫科研誠信問題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83-0011-02
黨的十報告提出了二十四字核心價值觀,其中對誠信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指出要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千百年來,誠信一直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各行業(yè)的誠信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問題。科研活動的特殊性,其誠信問題更需要引起重視。
什么是科研誠信?“科研誠信也可稱為科學誠信或學術誠信,指科研工作者要實事求是、不欺騙、不弄虛作假,還要恪守科學價值準則、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活動的行為規(guī)范?!盵4]科學研究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反應現(xiàn)實世界客觀規(guī)律的偉大事業(yè),要求實事求是不能存在半點虛假。因此誠信顯得格外重要,誠信是科學研究的基石,更是科學研究的生命。
目前,我國政府對科研相當?shù)闹匾?,對科研的資金是大幅度的投入,使中國現(xiàn)在的科技發(fā)展處于欣欣向榮的趨勢。但是,在這樣繁榮進步的景象背后,有一些科研工作者為得到成果不擇手段,科研誠信問題開始浮現(xiàn),學術不端和欺詐行為頻發(fā)。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有:1)學術氛圍浮躁,研究目的不純?,F(xiàn)在一些科研工作者在投入科研時往往有強烈的個人功利的色彩,并不是為追求真理解決具體問題,而是被某一些利益所誘惑。從而在選題方面缺乏新意、反復研究已出成果的題目,只是單純?yōu)榱俗约汗哪康?。為了選題能夠立項或發(fā)表,就出現(xiàn)了“送禮走后門”等不正當?shù)膶W術手段;2)重數(shù)量不看質量,虛假夸大科研成果。現(xiàn)在一些高校和科研機構的評價機制與論文、項目的數(shù)量掛鉤。使研究者為了發(fā)表文章的數(shù)量,就出現(xiàn)了一稿多投、截取發(fā)表等一些投機取巧的手段?;蛘呖浯笱芯康闹匾?,申報項目時過度包裝,對研究結果不完全的報道,這些做法都嚴重擾亂了學術環(huán)境;3)科研態(tài)度不端正。一些科研工作者沒有嚴謹務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反而急功近利、信口開河。對待科研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積極解決,反而得過且過,認為責不罰眾;4)缺少批評性學術交流。學術交流是科學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質目的是為科研人員搭建批評、合作、交流的平臺,使科學觀點、思想得到溝通和發(fā)展?,F(xiàn)實中開展的學術會大部分過于形式化,缺少批評的聲音,沒有百家爭鳴的局面。學術交流的作用并沒有真正的展現(xiàn)出來。
“科學之所以稱之為科學,是因為它容不得半點虛偽和造假,它是完完全全建筑在誠信基礎上的一種事業(yè),而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員自然也應該以誠信為本?!盵5]愛因斯坦曾說:“大多數(shù)人說,是才智造就了偉大的科學家。他們錯了,是人格?!蔽覈茖W家華羅庚教授曾講過:“科學之道誡之以空,誡之以松,我愿一輩子以實為終?!笨v觀科學的發(fā)展史,科學家們都是秉承著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科學精神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做出偉大的貢獻。這種的科學精神既是科學發(fā)展的源泉也是發(fā)展的動力,它更像一盞明燈照指引著科學發(fā)展的方向。
全球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已經啟動,科技的發(fā)展勢必是國際競爭中勝負成敗的關鍵所在,這要求我們必須盡快占據(jù)未來發(fā)展制高點。科研誠信正是科學的根基,科研誠信影響著科技創(chuàng)新,沒有科技創(chuàng)新科學事業(yè)就無法前行。加強我國的科研誠信建設迫在眉睫。
如何加強科研誠信的建設?1)高校要加強學術道德教育。學校的管理者必須高度重視科研誠信建設,要從思想上深刻認識到科研誠信對于提升大學科研的綜合實力和大學前景發(fā)展的重要性。比如,在大學里開設關于“科研倫理”方面的選修課,通過大量的教育來告訴學生科研精神以及從事科研工作者必備的職業(yè)道德。從學生的作業(yè)開始監(jiān)督,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是保證科研誠信的有力途徑。學校里的誠信教育至關重要,是為學生踏入社會從事科研工作打下一個良好的道德基礎。重視倫理道德教育的大學定會培養(yǎng)出大量優(yōu)秀的科研工作者,為中國的科學事業(yè)奉獻一份力量。
2)建立科研誠信制度、重視科研文化建設。
科研誠信的建設離不開科研文化的制約??蒲形幕^念對科研責任的認知有著深刻的影響,而科研責任決定著工作者能否將科研誠信的行為準則在科研活動中實現(xiàn)。在高?;蜓芯克葯C構,各個部門要對科研誠信建設工作給予重視,建立全方位工作體系,使有關職能部門互相協(xié)調,一起進展這項工作。首先,要對政策進行調研和考察,然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根據(jù)情況制定合理的科研政策。大學要以優(yōu)秀的科研誠信理念為指導,成立專門針對學術道德管理的這樣的工作部門,通過各個部門的溝通協(xié)商,制定出相關管理辦法,全面化的構建科研活動誠信制度。以科研誠信制度為基準,全面建設科研文化。
3)推進科研誠信法治化建設。
“發(fā)達國家經驗表明,僅僅建立管理機構,或依靠科技界和科學家本身的自律,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科研誠信問題。”[6]從根本上解決科研誠信問題還需要法律手段的支持,僅僅依靠自律和誠信規(guī)范是治標不治本的。我國科技基本法《科學技術進步法》中針對科研誠信建設以及對科研不端行為的處罰都略顯單薄,應把科研誠信立法作為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完善科技基本法律法規(guī)制度體系。法律的權威和強制力不僅對科研工作者有約束作用,也使科技工作者對科研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蒲胁欢诵袨榈囊婪▏栏裉幚?,對科研工作者也會起到一個警示作用。有法律作為科研誠信建設的保障,從源頭是杜絕科研失信行為的發(fā)生,為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保駕護航。
4)改進重視數(shù)量的評價機制。
目前,我國的一些科研機構對科研工作者的學術評價、職稱評定和業(yè)務考評等,是通過的數(shù)量以及發(fā)表刊物的等級來評定。這種評價機制導致科研環(huán)境浮躁、功利化。論文的數(shù)量變成了科研工作者追逐和關注的焦點,忽略了科研的真正目的。要改進這種以量化為主的評價體系,給科研工作者一個公平積極的科研氛圍。應建立科學的合理的考核評價制度,健全具有權威性的會議和專家以及同行的認可機制。同時也為優(yōu)秀的年輕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個施展才能的平臺。
5)科研需要允許失敗的環(huán)境。目前,科研成果的成敗關系著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等,這就為投機取巧的不端行為埋下種子。科學研究的本身決定了科研的過程是充滿艱辛和阻礙的,成功是來之不易的。實驗一千多次,或許只有一次成功。科研工作者的正經受著自身的精神壓力以及外界給予的壓力。正是這種特殊的工作性質,更需要科研工作者腳踏實地的追尋成功。我們要允許科研的失敗,給予科研工作者鼓勵和支持??蒲行枰氖且环N不懼怕失敗、承擔風險的氣魄,嚴謹務實、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精神。
6)發(fā)揮社會輿論的督導力量。道德規(guī)范之所以具有約束力,很大程度上歸于社會輿論的監(jiān)督作用。應該充分利用媒體的力量,對不誠信不道德、惡劣不端的學術行為,要及時在媒體上曝光,將其案例最大化的透明讓公眾知曉。社會輿論會給予及時的警告,并施加強大的社會壓力,可以及時的制止或者將損害降到最小化,也對科研工作者敲響了警鐘。媒體對科技工作者科研狀況的監(jiān)督,可以對一些大型的新的科研項目進行追蹤報道,不僅可以對科研工作者的行為準則進行約束,也為群眾了解科學工作架起了橋梁?,F(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消息傳遞的速度之快之廣,大眾自己可以通過網(wǎng)絡等傳媒手段對科技工作者的科學工作狀況及時的進行反映、評價和監(jiān)督。在對不端的科研行為報道的同時,也應該宣傳優(yōu)秀科研工作者的事跡。還科研一個積極向上、潔凈的氛圍。
科學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的今天,科研工作者對社會責任也越來越重。誠信對科研活動尤其重要,加強科研誠信建設任重而道遠,需要全社會一起努力。
參考文獻
[1]劉輝.科研誠信問題研究[J].吉林大學,2001(5).
[2]曹南燕.大學科研中的誠信問題[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
[3]張曉安.試論構建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科研文化[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2(6).
[4]余晶.對科研誠信建設的幾點思考[J].中國高??萍迹?011(11):18-19.
關鍵詞 科研管理 科研誠信 高??蒲?/p>
中圖分類號:G6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01
Abstract As the valuation of university research socialization and the impact of economic interests, it have occurred misconduct of research integrity sometimes. By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motivation behind the phenomenon of university research integrity misconduct, and compared the expected revenue and cost, analyzed the economical reasons behind the misconduct of research. And gave some advice of university research integrity management by perspective of system design.
Keywords research management; integrity;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y
1 國內外科研誠信問題研究現(xiàn)狀
科研誠信是世界性的問題。在我國,誠信一直是數(shù)千年主流文化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尤其是精英階層一直堅守“人無信則不立”的古訓。然而,在近十年來,原本是個人內修外顯的基本道德準則――誠信卻出現(xiàn)了一系列問題,就連原本屬于社會精英階層的學術界,也出現(xiàn)了科研誠信問題。國內外對于科研誠信的關注要比國內在時間上早很多,相關研究已從單一科研管理領域延伸到法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學科領域,取得很多值得借鑒的理論成果。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對科研誠信的內涵、科學精神、研究人員的責任與倫理道德方面的研究;二是對科研誠信失范行為的成因研究;三是對科研誠信失范行為的規(guī)制和防治管理研究。
2 科研誠信問題的經濟學特征
現(xiàn)代經濟是以信用為基礎,不管是以國家信用為基礎的貨幣體系;還是在商品交易過程中,供需雙方對彼此認可的契約履行和承諾的兌現(xiàn),都體現(xiàn)了信用的經濟功能。因此,因失信而產生的誠信問題,首先是一種經濟現(xiàn)象,其次才是一種道德問題。
就科研誠信問題而言,科研是現(xiàn)代經濟體系的相對獨立子系統(tǒng),由于科研誠信失范沒有直接危害經濟體系,因此,公眾更多的是把科研誠信問題歸到科研學術范疇的倫理道德問題。然而,依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近十年來,我國政府和企業(yè)投入科技研發(fā)經費年平均增長20.6%,全國科研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已超過2%,2015年,我國研發(fā)經費投入達到1.4萬億元。顯然,如此龐大的科研投入經M,在這一領域存在失信問題不再僅僅是倫理道德問題,而是一種經濟現(xiàn)象。
作為科研主體的對象是社會人,在社會信用存在一定危機的大背景下,顯然,來自社會倫理道德的約束是乏力的。因此,科研行為主體是否遵約守信,并不是因為選擇主體的基本道德缺失,而是在科研失信成本和科研失信收益之間進行必要的權衡,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選擇。依據(jù)“經濟人”假設,科研行為主體在分析科研失信的期望成本小于期望收益的情況下,科研失信的選擇就極有可能發(fā)生。而當科研失信的收益小于失信成本,科研失信需行為主體付出高昂的代價,行為主體根據(jù)趨利避害的原則,就會選擇避免失信。
3 科研誠信問題成因的經濟學分析
國內學者們對當前我國科研誠信問題的研究可歸納為以下幾類:科研成果作假類:如剽竊他人成果、篡改科研數(shù)據(jù)等行為;科研經費使用違規(guī)類:如套取科研經費、經費挪作他用、不按預算使用等行為;科研成果權屬的侵權類:如學錢交易、不當署名等。
3.1 科研成果作假類失范行為的經濟學分析
剽竊和篡改數(shù)據(jù)這一類成果作假的科研誠信失范現(xiàn)象多發(fā)生在教師職稱評審所發(fā)表的科研論文和研究生完成學業(yè)中。
現(xiàn)代高校職稱評審制度,一般需要參加職稱評定的教師提供一定數(shù)量和一定級別的科研成果。部分高校教師由于科研能力不足或者日常工作繁雜、精力有限,在不做實驗或調研的情況下直接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或是篡改編造實驗數(shù)據(jù)來;同時,少部分雜志社沒有嚴格審查來稿就刊出這一類論文,使作者剽竊行為變成現(xiàn)實。從經濟學視角來看,科研誠信失范行為除了承擔直接成本――支付版面費或者人情關系的聯(lián)絡費用,還要承擔失范行為查實之后的其他不確定性損失,尤其是名譽損失。若不考慮事件發(fā)生的概率,僅從成本和收益的比較來分析,顯然,失范者承擔身敗名裂的損失是遠大于收益。但不管是竊取他人研究成果還是篡改或編造實驗數(shù)據(jù),由于手法隱蔽,被查證科研失范的概率較小。因此,失范行為的期望成本較小。而論文在職稱評審通過后,作者將從職稱晉升中終生享受薪水和待遇提高等方面的受益,發(fā)生的概率是確定的。因此,在內心權衡之后,若是個人道德約束不足,科研誠信失范行為的發(fā)生屬于大概率事件。
3.2 科研經費使用違規(guī)類行為的經濟學分析
科研經費顧名思義是用來解決科學技術難題的經費,這一類經費一般是由政府、企業(yè)、民間組織資助。很多學者或科研團隊在申請到科研經費后不按照預算支出科研經費,將科研經費挪做他用。先后出現(xiàn)過用科研經費報銷家用支出,利用科研經費以考察為名行旅游之實,更有甚者用虛假發(fā)票套取科研經費。
科研經費使用從經濟學視角來看,本身科研經費使用是遵循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原則。一般而言,絕大部分學者在從事科研工作的過程中,科研精神往往處于主導地位,取得科研突破或科研成果才是他們內心的最高追求,在探知未知世界的過程中,他們獲得了心理最大的滿足感。因此,對于這些真正從事科研的學者而言,他們獲得科研經費后在使用過程中往往按照預算,本著節(jié)約原則在使用。
對于部分違規(guī)甚至違法使用、挪用科研經費的行為,主要是兩個原因導致。第一個原因是項目審批立項機制有一定的局限性。行為失范者在申請科研經費做預算的時候,由于立項經費通常是在申請經費的基礎上有所縮減。這一慣例常使教師申報科研經費時會虛高,部分項目在立項時就存在經費超過實際需要的情況。這一類項目從一開始就出現(xiàn)經費有余,項目負責人又不想經費被收回,就必然出現(xiàn)違規(guī)使用經費現(xiàn)象。
還有一種原因是科研人員的內在動機不純,導致科研誠信失范。這部分科研人員有時會用同一個課題項目換個馬甲在同一部門多次申報項目,或者是同一類課題在多個部門申報項目。在獲得項目立項后,由于經費充足,往往導致經費濫用,甚至出現(xiàn)經費使用違法現(xiàn)象,曾經就有因科研團隊的科研經費在套取后分贓不均,相互舉報的問題。
科研經費使用失范行為,本身就有經濟問題。在經費使用監(jiān)管制度設計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現(xiàn)在的科研經費使用監(jiān)管,通常是項目立項單位委托高校內部管理部門監(jiān)管的模式。對于高校而言,一方面大部分的科研經費是來自第三方,而且,學校管理部門也是本著相信老師能夠正確對待科研經費的使用,因此,來自學校的監(jiān)管相對屬于松散管理。沒有嚴格的科研經費使用監(jiān)管機制約束,出現(xiàn)違規(guī)使用科研經費也是一種必然。
3.3 科研成果權屬侵權類失范行為的經濟學分析
就侵犯他人知識產權而言,主要體現(xiàn)在不當署名、錢學交易方面。在高校中,由于科研資源在配置過程中,往往會向領導層傾斜,而實際從事科研工作的教師為了利益和討好上級領導,獲得一定科研資源, 給那些沒有做實質性從事科研工作學校領導署名,進而換取一定的科研資源或者是其他利益。有些從事科研工作出身的高校領導,由于進入領導崗位后,行政管理事務占據(jù)了大部分的時間,而又想在學術領域取得一定成果和影響力,有時也會直接侵占他人的研究成果,利用他人研究的數(shù)據(jù)、資料,不給有貢獻的人署名或做出說明。而被侵權的一些科研人員為了討好領導,亦或迫于領導的壓力采取了默認的態(tài)度。這一類行為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實際是一種利益交換。
4 科研誠信問題的制度經濟學分析
4.1 管理制度的局限性引發(fā)科研誠信問題
目前,國內各級科研項目的一般管理流程是申報―立項―中期檢查―結項,時間跨度上一般項目多是從立項到結項歷時2年。而各部委、部門內的重點項目因課題內容而定,一般是2~5年不等。我國大部分科研項目申報集中于每年3月份,到審批立項,科研經費到達高??蒲泄芾聿块T一般是6月份以后。而部分高校科研管理制度設計時,會將教師按時課題科研計入科研工作量與教師的績效工資待遇掛鉤。在這樣一種制度設計安排方面,部分教師為了及時的結題,會出現(xiàn)科研誠信方面的失范行為,為了急于求成一方面可能出現(xiàn)數(shù)據(jù)造假或篡改、抄襲或剽竊等行為;在科研經費方面,自然也就難以按照科研經費預算進行支出,又不想科研經費在結題時被收回,就想方設法地把科研經費報銷套現(xiàn)。
4.2 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的局限性引發(fā)科研誠信問題
我國部分高校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一般是院系兩級管理下的導師負責制,研究生自入學后一般在修滿學分后由導師督導其學習和研究。這種師傅帶徒弟的培養(yǎng)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為我國研究生培養(yǎng)做出了很大貢獻。但現(xiàn)在很多學校規(guī)定研究生在校期間需要發(fā)表一定數(shù)量的科研論文在導師認可后方能參加畢業(yè)論文答辯。研究生們?yōu)榱藢W業(yè),不僅付出了學費、生活費還付出了一定的機會成本。從成本分析的角度,研究生入學屬于行業(yè)準入的高積淀成本行業(yè),需要借助順利畢業(yè)來兌現(xiàn)入學時積淀的高額成本。因此,就出現(xiàn)了部分研究生論文數(shù)據(jù)造假、抄襲他人研究成果的失范行為。
5 科研誠信失范行為的規(guī)制建議
5.1 強化制度建設,健全監(jiān)管機制
2009年,雖然國家教育部前部長周濟就已經提出了對學術不端行為 “零容忍”。但多年來高??蒲姓\信問題時有發(fā)生,主要是高校教師存在理性“經濟人”的一面,會根據(jù)成本收益進行比較分析,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此時的比較不是單純絕對數(shù)量的比較,而是根據(jù)期望收益與成本的期望值進行比較。就絕對值而言,其實,一旦個體科研誠信失范行為得證查實,僅僅是精神的打擊對絕大部分高校教師而言都是難以承受的,他們鋌而走險是因為獲證的概率較低。一方面主要是我國歷來有“民不舉、官不究”的文化影響,覺得自己人緣好,不會有人為難自己;二是當他們對自己學術不端行為產生收益和可能的成本進行比較時,期望收益遠大于成本的期望值,因此,在進行多方博弈分析后,部分自我道德約束力差的教師就會選擇科研誠信失范。
根據(jù)上述原因,在制度建設層面,不管是現(xiàn)代科研項目管理制度還是研究生培養(yǎng)制度,一種制度的建立總難以盡善盡美,對于制度的完善也應與時俱進。在科研誠信失范時有發(fā)生的今天,應該強化科研誠信失范行為的監(jiān)管,建議高??蒲泄芾聿块T應該承擔相應的科研監(jiān)管職能,或者是在現(xiàn)有科研管理系統(tǒng)中,相關部門增加其科研誠信監(jiān)管的職責,從制度層面弱化高校教師科研誠信失范行為選擇的動能。
5.2 改進職稱評審制度和研究生培養(yǎng)制度 (下轉第6頁)(上接第2頁)
高??蒲姓\信問題看似個體行為選擇,但其實質與科研評價制度設計關聯(lián)。目前,我國教師職稱晉升、碩士博士的畢業(yè)門檻等都和一定數(shù)量一定級別的科研成果掛鉤。這種社會化評價機制在初始設計時,其合理性不容置疑。把學術成果交由學術期刊編輯部來評審,顯然有著較高的公平性。然而,這種制度設計在當前出現(xiàn)了異化,部分利益團體把學術期刊作為一種掙錢的工具,交了版面費和一定的中介費就,這就使原本相對公平公正的社會化評審機制偏移。
因此,改進國內高校職稱評審制度和研究生培養(yǎng)的評價制度體系,建議學校采取以學術論文評價為主,教學評價和社會評價的多元化評價體系。在學術期刊論文評審發(fā)表方面,應以發(fā)表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新觀點、新理論和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具有應用價值的論文為主。對于部分以營利為目的,質量不高的學術期刊,高校應該做出選擇性認定,給出認定期刊名錄。
總之,對于科研誠信失范問題的解決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采取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根據(jù)社會發(fā)展和高校科研發(fā)展中不斷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和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制度建設。
課題受南京農業(yè)大學工學院2015年黨建思政與高教管理研究課題經費資助(項目編號:GJ201510)和中央高?;究蒲袠I(yè)務費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資助(項目編號:SK2014009)資助
參考文獻
[1] Aschwanden C.Seeking an international dialogue on research integrity[J].Cell,2007.131(1):9-11.
[2] 陳越,方玉東.我國科研誠信狀況淺析[J].中國科學基金,2011:200-202.
[3] Cossette P.Research integrity: an exploratory survey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 faculties[J].J Business Ethics,2004.49(3):213-234.
關鍵詞:新課改;課程實施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round experiment of basic education refor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abou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ion. The study o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is a relatively broad field, which must be based on the fiveyear practi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take problems as starting point,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new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main scope and basic approaches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study,and make reflec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ers'curriculum consciousness, the valueorientation of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differences, contents and forms and the methodology of curriculum research.
Key words:new curriculum reform;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伴隨著新課改實驗不斷向縱深發(fā)展,課程領域的研究也呈現(xiàn)出活躍的態(tài)勢,其中,關于課程實施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課程的實施既不等于簡單的課程方案的重復,也不是課程方案的機械照搬,也不是在教學中自然而然地線性展開,課程實施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的過程,是課程環(huán)節(jié)中最復雜、最難于控制的階段,它受制于多種因素的影響與制約,不可能完全事先預定,許多問題必須在實施中才能實現(xiàn),也只有在實施中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1]筆者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新課改中的課程實施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積極性的建議。
一、課程意識對課程實施的影響
新課改實驗以來,廣大教師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有了一定的課程意識。所謂課程意識,就是教師對課程系統(tǒng)的基本認識,是對課程設計與實施的基本反映。它包括教師對課程本質、課程結構與功能、特定課程性質與價值、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課程設計、課程實施以及課程評價等方面的基本看法、核心理論以及在課程實施中的指導思想。 [2]由于受傳統(tǒng)教學論影響,“課程”被理解為規(guī)范性的教學內容,這些規(guī)范性的教學內容又按照學科進行編制,所以課程也就成了學科或各學科課程的總和。這就是說,課程是由政府和學科專家規(guī)定與編制的,教師無權也不必考慮課程的問題,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無權過問課程的問題。因此,長期以來,在教師的意識中只有“教學”的概念,而缺少“課程”的意識。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更多使用教學論術語,很少談論課程論話題。新課程提出課程改革的六大目標,就是要求教師要有課程理念、課程意識,在教學活動中不僅要研究教學問題,更要關注課程問題。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廣大教師是嘗試用新的課程理念和課程理論來解釋和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實現(xiàn)課程與教學的整合。當然,當前的教學改革是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在課程的話語范圍進行的,因此,在兩者關系中,課程首次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課程成了主導因素,課程觀決定了教學觀。
正是由于長期受傳統(tǒng)課程與教學論影響,在新課程實施中,曾經一度出現(xiàn)了從教學論角度去解釋課程實施中的問題,給課改實踐帶來許多困惑。比如,在對新課程目標的理解上,常?;煜苏n程目標與教學目標的區(qū)別,希望在一堂課上充分體現(xiàn)課程的“三維目標”,所以使課堂教學目標欠缺了學科特點及課型特色,目標欠具體,內容重點、難點不清楚,把理想的課程目標當成標簽,使教學陷入困境。又如,“綜合實踐活動”這樣由學校自主開發(fā)的課程,沒有統(tǒng)一要求的教材,教師便不知道該怎樣“教”這樣的課,實質上仍然是用“教學”的話語與思維去解決課程領域的問題,出現(xiàn)了兩者的錯位。因此,在新課程實施中,我們應該讓教師們確立這樣的課程意識:關注課程而不僅僅是局限于所教學科,把所教學科放到整個課程結構中去思考、去衡量,再不能把課程分為“大三門”“小三門”等等。在課程實施中樹立起一個整體觀念,全局觀念,而不是“目中無人”,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可以把自己的教學工作放到一個“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高度去認識,去處理好教學中各種矛盾以及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另外,教師只有確立了課程意識,才可以使自己真正成為課程改革的主體,不再是機械的被動的課程方案計劃的忠實執(zhí)行者。
二、課程實施中三種價值取向的選擇與平衡
在國外課程實施研究文獻中,課程實施研究反映出三種價值取向,即精確或忠實化取向,相互適應或調適取向,參與或創(chuàng)生取向。長期以來,我國的教學大綱和教材都是統(tǒng)一編寫的,教材成了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主要來源以及硬性的教學指標,是教師設計教學的主要行動綱領和學生學習的主要內容。這樣,課程實施就是一個直線的過程,其理想結果就是教師根據(jù)教學計劃來落實教學活動,并以其活動接近計劃的距離來衡量其實施的水平,所以就形成了教師對教材的依賴,“依綱靠本”就是最基本,也是最嚴格的要求,甚至教研活動要“三個統(tǒng)一”“四個一致”等,要求教師有統(tǒng)一的教學進度、統(tǒng)一的作業(yè)、統(tǒng)一的測試,教學成了一種機械化的活動,加上很多以紙筆為主要方式的標準化考試,就更加助長了這樣僵化、呆板的課程實施方式。為了改進這種完全忠實取向的課程實施方式,課程實施的調適取向、創(chuàng)造取向便應運而生。調適取向認為:課程實施是一個連續(xù)的動態(tài)過程,是一個由課程設計者和執(zhí)行課程的人共同對課程進行調節(jié)的過程。教師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根據(jù)具體條件和自己對課程的理解,對課程的某些方面進行調整和改造,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fā)”;創(chuàng)生取向的課程實施是師生以預定的課程計劃或具體的教學材料為媒介,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課堂實踐聯(lián)合創(chuàng)造有意義的教育經驗的過程;課程實施不再是一個技術化、程序化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造與建構教育經驗的過程。事先設計的課程計劃、課程方案以及外部提供的教學材料,只是供師生創(chuàng)造教育經驗,獲取獨特意義體驗的一個資源。在這里,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與創(chuàng)造者。
今天,我們在新課程實施中如何對待三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呢?筆者認為,千萬不要把三者對立起來,而是應該根據(jù)不同形態(tài)的課程及其目標要求來選擇。比如,以系統(tǒng)知識為內容的課程應以“忠實取向”為主流,根據(jù)具體情況輔之以調適取向,教師應發(fā)揮自主性并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材料。又如,綜合實踐活動這類課程都應該以“創(chuàng)生取向”為主流,發(fā)揮師生的創(chuàng)造性,建構師生的教育經驗與生活經驗,而不能一概而論也不能相互錯位。我們在觀摩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實施時,常常看到教師仍然用與學科教學相同的方式去“教”學生,仍然以學生掌握知識的多少來衡量自己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活動結束時,我們常常會聽到教師總結性的提問: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哪些?所以,我們的教師就是由于不能分清不同取向的課程功能與實質,一方面在學科類的知識性教學中因為“創(chuàng)生”而耽誤了有效的教學時間,另一方面又會在活動、實踐性的教學中放不開手腳,同樣難以實現(xiàn)活動目標。從總體上看,課程實施是一個忠實執(zhí)行文件課程的過程,又是一個課程調適與創(chuàng)生的過程,不可能存在絕對的忠實,也不會有純粹的創(chuàng)生。課程實施是一個課程設計者與課程執(zhí)行者、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調適和共同建構的過程,不應該在一種取向下去探討不同取向的課程實施問題,而其中重要的一點是,只有依據(jù)“是否滿足學生的需要并且有利于促進學生發(fā)展”這樣一個標準,才能對課程實施進行價值判斷。也就是說,一方面要分析課程實施與學生發(fā)展之間的吻合度,另一方面要對教師實際教學操作與文件課程之間差異進行合理的判斷。只有結合學生的發(fā)展才能形成判斷教師課程實施優(yōu)劣的標準。
三、課程實施中“落差”的產生與調控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學科結構運動”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只要課程方案足夠完善,就能自然而然得到實施,而且無論哪位教師實施的效果都一樣。因此,教師、學生與家長等無緣于課程決策過程,甚至負責編寫教材的學科專家與教育學院和中小學之間也極少聯(lián)系。改革方案的這種“防教師”屬性和缺乏參與,被學者們認為是導致該運動失敗的原因之一。如果說教師的決策權力只限于教室層面,他們對課改方案、課程標準、教材編寫等仍然缺乏發(fā)言權,那么在課程實施中的“落差”問題就顯得尤為突出。
課改中的“落差”,是任何國家和地區(qū)的課程改革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奥洳睢痹掝}來自于課程專家古德萊德的觀點中,他認為,課程分為五類不同層面的課程:(1)理想課程;(2)文件課程;(3)感知課程;(4)執(zhí)行課程;(5)經驗課程。 [3]這種分類是一種客觀的存在,是課程設計到實施之間的必然流程。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正確認識課程實施中的“落差”問題?!奥洳睢崩碚撗芯亢突卮鸬膯栴}是:“落差”為什么會發(fā)生?在哪里發(fā)生?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解決的方法和途徑是什么?這是課程設計者、實施者和管理者不能不思考和回答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維度去思考這些問題。
轉貼于 第一,“落差”雖然是客觀存在的,但“落差”過大,就會使課改目標大打折扣。控制落差,減少課改實驗中的失誤就成為課程實施中的關鍵問題??刂啤奥洳睢钡姆椒o非是縮小理想課程、文件課程到執(zhí)行課程以及學習成果之間的距離。從課程實施者來說,首先是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把握,深入鉆研教材,比較不同版本教材之間的特點,樹立起以課標為依據(jù),以教材為基本素材,充分利用多種課程資源來進行教學的觀念。其次,研究學情,分析實際條件與背景,精心設計教學,優(yōu)化教學過程,改革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并根據(jù)不同學生特點進行分層、分類教學,關注特長生的同時關注學習困難學生的發(fā)展,使教學更有針對性,保證大面積教學質量的提高。再次,與課程專家對話,直接了解課程設計者、教材編寫者的意圖與背景條件,在課程實施中盡量促進課程設計者、教材編寫者的溝通與對話。目前,不少地區(qū)是由教材出版部門來牽頭,進行教材培訓以及編者與教師的交流,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補救方法。
第二,從課程實施的調適與創(chuàng)生取向觀念出發(fā),我們還要充分利用不同層次課程之間的“落差”。這樣“落差”可以留給廣大教師一定的課改自主權和自我發(fā)展空間。在課程實施三種價值取向研究中,我們對“忠實化”取向比較熟悉,所以現(xiàn)有課程實施研究文獻中基本上在精確忠實取向下探討課程實施問題,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通過量化研究測量實現(xiàn)預定的課程計劃程度以及對影響課程實施因素的確定和探討上。對于創(chuàng)生取向的探究,大家正在進行嘗試,也有不少成功的個案。對于創(chuàng)生取向的探討,目前大多停留在國外資料的介紹層面,在教師層面對此還比較陌生,在實踐中的嘗試也就微乎其微,對其中涉及的一些基本問題也少有思考與探索。比如,哪些課程內容需要創(chuàng)生,創(chuàng)生的經驗是什么,哪些因素對創(chuàng)生的課程產生影響,實際創(chuàng)生的課程對學生有怎樣的影響,創(chuàng)生課程與實施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等等。我們相信,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深化,課程理念不斷更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關于不同層次課程之間關系及其規(guī)律的研究一定會得到加強。
四、課程實施中形式與內容關系的思考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可見,新課改突出強調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大力倡導開展活動性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學習,這為課程實施尤其是創(chuàng)生取向的課程實施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可能性。然而,在課改實踐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點。一是片面理解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意義與作用,把自主變成自流,有的課堂教師讓學生自己選擇學習內容,喜歡哪段就讀哪段;學習方式自己選,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課堂亂哄哄,有了活動但缺乏真正的體驗。二是在摒棄“滿堂灌”的做法之后,換成了“滿堂問”,問題缺乏啟發(fā)性,缺乏思考深度,不少教師在運用“探究性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方式組織學生開展活動的時候,忽視課程內容、教學任務和學生學習的需要,不顧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和學習內容的特點,不加區(qū)別地一律把“探究”“討論”“互動”派上用場,割裂了學習內容與學習形式之間的聯(lián)系,出現(xiàn)了形式主義的傾向,同時也出現(xiàn)了課程實施中過分強調學生自主合作學習,弱化了教師指導作用的傾向,影響了課程實施的實際水平與教學質量的提高。
上述問題之所以出現(xiàn),關鍵還在于有的教師對于新課程所倡導的學習方式變革缺乏深刻的理解與精神實質的把握,不能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根據(jù)所要實現(xiàn)的教學目標、不同的學習內容、教學任務去選擇相應的學習方式,而是一種貼標簽式、形式化地運用所謂的自主、合作、探究諸如此類的學習方式。其實,人類的學習方式有許多,各類學習方式無優(yōu)劣之分,它們之間可以互為補充。兒童的學習方式應是多元的,而不是單一的,運用什么學習方式是根據(jù)不同的學習目標與要求而定的,而且在學習中經常是綜合運用的。為了說明這個道理,我將四類主要學習方式各自指向的目標取向以及基本學習流程列表如下。
以上根據(jù)不同目標要求所選用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是經常用到的,新課程提出課程的“三維目標”也必然需要有相應的學習方式來支撐。只有靈活地、有效地運用各種學習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師駕馭課程實施的能力,使教學活動進入到一個較高的境界,很多好的課程理念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實。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需要從課程層面去理解與運用學習方式,不同形態(tài)的課程在選擇學習方式時會有所側重。比如,經驗性的課堂常常側重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而對于學術性較強的課程,接受式仍然是主要的學習方式,尤其是有意義的接受能夠使學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五、課程實施研究中方法論問題的檢討
為了更好解決課程實施中的矛盾,課程實施中的方法論問題已成為課改取得實效的重要因素。首先是以哲學為指導,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是最有力的武器。在新課程實施中,由于新舊思想、方法的更替,往往使人們誤入一種“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之中。比如,將知識獲得結果與知識獲得過程對立起來,以為新課程強調知識獲得過程,結果就變得不重要了;將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對立起來,以為新課程主張?zhí)骄啃詫W習,接受式學習就完全失去意義了;將學習主動性與教師主導作用對立起來,以為新課程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的主導作用就不重要了;等等。在這種對立中,新課程被簡單化、片面化、形式化了,很多課程實施活動變得有形而無“神”,豐實而深刻的課程理念在一些膚淺而熱鬧的場面中走了樣。這中間就反映出人們對待新事物而產生的兩極對立思維模式,這種思維模式看不到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割裂了事物之間的復雜關系,將問題簡單化、絕對化。因此,我們今天有必要重提學習馬克思哲學中的辯證思維,看到對立事物的相反相成的關系。很多對立范疇的事物實際上是相伴相生、相輔相成的。生活與課堂、接受與建構、自主與引導、多樣與優(yōu)化、認知與情感,這些看似對立的范疇之間都有著內在的一致。過去我們過分強調課堂教學中的間接經驗學習,割裂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社會生活的聯(lián)系,不僅局限了學生的認知視野,也限制了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所以需要生活與直接經驗來補充,但這種補充不是替代。學生的學習畢竟仍然是以間接學習為主,學生個體生活閱歷與生活世界不僅是有限的,而且缺乏普遍意義。再有,新課程實施中如何處理好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問題,這涉及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的運用。新課程確實是站在一個國際化的視野,借鑒了世界課程改革經驗與理念,但是在借鑒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忽視國情機械搬用的現(xiàn)象,必然會水土不服,所以,我們要用歷史的觀點、聯(lián)系的觀點,客觀分析我們的過去與現(xiàn)在,需要肯定我們民族自己優(yōu)秀的文化與傳統(tǒng),認真研究我們國家歷史上,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課程改革與課程實施中的成果與不足,在繼承中發(fā)展,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不能割裂歷史,不能不顧國情,在課程實施研究中一定要把條件適應性作為理論指導實踐的前提。另外,課程實施研究還要考慮不同地域、不同學校、不同學科、不同學生的差異。所以不能搞“一刀切”“齊步走”,要從實際出發(fā),強化“條件意識”,加強課程實施中有關所需條件的研究,才能提高課程理論指導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在課程實施研究的方法論體系中,系統(tǒng)科學的方法是尤為有效的一般方法。課程改革是一個復雜的多因素的系統(tǒng)工程,在課改實驗中各種關系、矛盾錯綜復雜,分析課改工程中系統(tǒng)與要素、要素與結構的關系,正確認識整體與局部、共性與個性、當前與長遠、全面實施與分步推進的關系,以整體的、全局的觀念,著眼于事物之間的有機聯(lián)系以及在此基礎上根據(jù)問題先后、重要程度、進展的快慢,以解決問題為中心,確立可行的推進策略。再下一個層次的方法便是課程實施研究的具體方法,如觀察、調查、實驗、訪問、測量、個案分析、敘事研究等等。根據(jù)課程實施中不同問題的性質、解決問題的思路來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與手段,在現(xiàn)代技術高速發(fā)展的今天,還可以運用計算機系統(tǒng)和網(wǎng)絡系統(tǒng)為我們解決問題提供工具與技術支持。我們要從實際出發(fā),將量化研究與質化研究方法有機結合,有效進行課程實施研究。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課程實施的研究一定要提倡研究主體的多元性,也就是更多地讓一線教師參與進來,當然也需要廣大一線教師主動投入到研究活動中來,以本職工作為基地,以每天自己的教學活動為對象,運用理論審視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反思,驗證理論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理論水準。只有教師積極參與到課程實施的研究中來,成為課程實施的研究者,課程實施研究的結論才是豐滿的、真實的、有效的,課程實施研究才能得以深化和科學化。
參考文獻
[1]孟凡麗,于海波.課程實施研究二十年:檢討與啟示[J].南通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2003,(2):128—131.
現(xiàn)代社會越來越重視對人的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漢語言文學來說,我們了解到的就是他們對文學傳播的力度的廣泛性,學生在進行學習實踐中,研究抽象的思想性的知識和哲學觀。但是關于創(chuàng)新課程的實施,就必須讓學生能夠做到真正的學以致用。
一、創(chuàng)新教學的問題解決
(一)了解社會
學生通過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充分了解社會的發(fā)展過程,認識到在發(fā)展進程中,哪些行為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使學生自身有一個很好判斷力,清楚自己的發(fā)展方向是什么,選擇正確的人生軌道,選擇正確的發(fā)展軌跡,有力于學生更好的在社會上得到認可。
忽略了這一點,就會使學生盲目的跟風,不清楚自己的責任是什么。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就應用型的問題中的思想部分加以突出,深化學生的正確思路,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進行及時的改正,使學生真正走上正軌。
這就要求教師有絕對豐富的文史哲知識,給學生分析社會的發(fā)展狀況,并進行縱向橫向的比較,突出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特點,使學生用現(xiàn)實的目光來看待現(xiàn)代社會,并且有所進步。
(二)認識自己
通過應用型的問題的多面性,使學生認識到自身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密切聯(lián)系。在此期間,作為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使學生能更好地把學習當成是自己的事來做。
現(xiàn)代中國社會的人才需求是多方位的,但是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都是在現(xiàn)實存在的基礎上,進行現(xiàn)實分析的。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走出空想的怪圈,在培養(yǎng)學生對文學研究的過程中,充分發(fā)現(xiàn)它的使用之處。學生應該多進行實踐訓練,在生活中找到理論根據(jù),在理論中找到生活印記,一步步進行現(xiàn)實探尋,發(fā)現(xiàn)自身的存在價值。
另外,現(xiàn)在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嚴重的就業(yè)問題,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就業(yè)問題重視起來。當前對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職業(yè)需求量是越來越少了,學生在畢業(yè)之后該何去何從,這是一個重要問題。一些新聞專業(yè)、文秘專業(yè)的有力實施,給學生提供了不同的選擇機會。但是作為漢語言文學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zhèn)€人素質,才是主要的目的,學生在加強個人素質的同時,同樣解決眾多應用型的問題,在社會中也會被更多的人認可。
(三)學會創(chuàng)新
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應用型問題,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考量,積極進行思想創(chuàng)新。我認為,漢語言文學專業(yè)是一門教授人思想的專業(yè),它引導人走向正確的思想道路,并且通過認識社會和自我的同時,使人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不論是人生觀還是世界觀,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充分的理解,并且有自己新穎的認識,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在現(xiàn)實應用中能夠更好地進行發(fā)揮。
其實,思想創(chuàng)新就像在社會中進行創(chuàng)業(yè)一樣,是會碰到許多阻礙和困難的,學生應該不畏艱難,知道自己的發(fā)展軌跡之后,就應該勇往直前得走下去,在實踐的道路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人魅力,使自己不被外界所打敗。
二、 順應社會的變革
在社會日益紛繁的發(fā)展中,多樣化的內容不斷呈現(xiàn),在科技進步和多媒體的普及中,漢語言的教學應該緊跟時展,在發(fā)展中求進步,使學生真正在社會實踐中能夠解決眾多應用型問題。
(一) 提高教學質量
學校應該引進先進的多媒體技術,使學生的學生不局限于教師的口頭教學中,使學生更有學習興趣,在廣泛的學習途徑中,學生能夠增強對知識的充分吸收。
通過對高科技教學設備的應用,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技能方面的現(xiàn)場演練,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又能夠使學生真正發(fā)現(xiàn)自己的實踐演練過程中的不足,及時進行修正。教師應該重視對知識實用性的研究和把握,在幫助學生進步的同時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擴充自身的知識量。
(二)發(fā)揮特長,不斷進步
為了更好使學生在社會中體現(xiàn)出自身的價值,教師應該充分發(fā)現(xiàn)學生的特長,并且進行積極有效的培養(yǎng)。這里說的特長是全方位的,比如說寫作和表演,教師往往要把不應該出現(xiàn)在校園的東西都否定,將學生的天資扼殺在搖籃里。這樣做只能使學生在將來社會中更沒有自信心,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fā)展。教師應該多多指導學生的興趣愛好方面的知識,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不足,用正確的方法教導他們,使他們能夠進行全面的發(fā)展。
眾所周知,當今社會需要的是全方位的人才,只有專業(yè)知識而沒有其他特長是不會受到人的喜愛的,所以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素質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把專業(yè)知識知識在社會實踐中,應用的更好、更順利。
(三) 教師和學生的積極進取精神培養(yǎng)
教師和學生都要有積極進取的精神,教師在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實踐改革的同時,要穩(wěn)扎穩(wěn)打,不怕困難,努力為學生做個好榜樣,成為學生真正的精神導師。在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道路中,真正能夠在精神力量的余熱下,更能充分地發(fā)輝自己的實力。
三、總結
高中的知識學習已經不再像初中那樣,單靠老師講授就可以掌握,它更多地需要老師在講授知識時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課堂提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鍛煉他們思考問題的能力。下面我們一起探討怎樣才能有效地進行高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
一、高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現(xiàn)狀
(一)在實際準備教學過程中,往往被忽視的就是課堂提問的設計,一堂成功的課需要科學合理的提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一直沿用的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同學們在下面聽的這樣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老師對于學生的自主性沒有給予足夠重視,依然是一種填鴨式的灌輸教育方式。有的老師在講課過程中雖然有課堂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但是課堂提問并沒有達到應有效果,老師對于問題的設計過于簡單草率,雖然進行了課堂提問,但是沒有取得預期效果。
(二)受時間限制,為了完成預先計劃好的教學任務,部分高中數(shù)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只提問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沒有充分考慮到所有學生的心理和學習欲望。有的高中數(shù)學老師在課堂提問的時候,覺得提問的題目有些難度,就不管那些學習一般的同學,在提問的時候只問那些數(shù)學學習比較好的同學。這樣做不僅不能達到課堂提問的目的,反而會給那些學習一般的同學帶來一定的挫敗感,讓他們覺得即使自己能夠解答出難題老師也不會關注他們,從而降低他們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不利于班級數(shù)學整體水平的提高。
(三)部分高中數(shù)學老師在課堂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中,所設置的問題過于簡單或者過于困難,沒有充分考慮同學們的需求和理解能力,從而不能有效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數(shù)學老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沒有結合實際情況,想當然地進行問題設置,結果導致提問效果不太理想。比如,老師在進行二次函數(shù)的講解時,要充分了解同學們對初中所學的二次函數(shù)掌握到何種地步,應該結合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進行問題設置,不能過于困難,讓同學們一籌莫展;也不能過于簡單,讓同學們一聽便得出答案,這樣往往會讓學生產生學習倦怠感。
二、高中數(shù)學課堂有效提問的方案
(一)對課堂提問予以足夠重視。在以往的數(shù)學教學過程和教學模式下,老師只顧自己講解,拼命灌輸知識,從而忽視同學們學習的自主性。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shù)學老師應該對課堂提問給予足夠重視。因為課堂提問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是師生互動的一種重要手段。通過課堂提問,老師可以明白同學們的知識漏洞在哪里,從而可以填補這個漏洞,強化同學們對知識融會貫通的能力。但是,老師一定要正視課堂提問的作用,凡事都要適可而止,不能一味地為了豐富課堂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整節(jié)課過多地用一些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的思維走。這樣做不僅沒有達到新課標對高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規(guī)定,而且會阻礙同學們個性的發(fā)揮,沒有實現(xiàn)有效的提問和溝通。所以,老師在準備教學過程的時候一定要精心設計每個問題,在提問過程中應該把握合適的度,充分利用提問與同學們進行知識的溝通。
(二)老師在提出問題以后,應該給同學們一定的時間獨立思考問題,不要剛提問完問題就急著提示同學們應該用何種方法解答。老師在提問過程中,應該留給同學們獨立思考的時間,如果時間差不多了以后,同學們還是對于解答這個問題有困難,老師再給予適當提示,引導同學們進行解答,不要將整個步驟都一股腦地拋給同學們,這樣做不能達到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同時,在同學們解答問題進行計算演算的過程中,老師也可以在班里進行巡視,查看同學們的解答情況,這樣能夠對學生的知識水平有更進一步的把握。
(三)老師在提問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不能專門針對那些學習比較好的同學提問問題,而忽視那些學習一般的同學,更應該歡迎錯誤的答案產生,人都是在錯誤中成長而不是模仿。老師的課堂提問應該是面向所有學生的,要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思維和思考能力對問題進行解答,要讓每個同學都參與其中,這樣才可以激發(fā)學生對于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如果老師只看到那些成績較好的學生,提問的問題只有那些數(shù)學學習比較好的同學才能解答出來,而那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同學看到這些問題望而卻步,一籌莫展,這樣就不可能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如果高中數(shù)學老師在進行課堂提問時,只挑那些學習好的同學進行提問,而那些數(shù)學能力較強的人能夠解答出老師提問的問題,從而給那些數(shù)學能力一般的人帶來挫折感,讓他們覺得自己什么都不會,嚴重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因為他們分辨不出來是自己的知識沒有掌握牢固從而解決不了老師提出的問題,還是因為老師提的問題太難而自己無法解決。這樣做只會打擊同學們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不能達到課堂提問的理想效果。所以,真正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該充分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在問題中得到鍛煉和成長。
總體來看,高中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進行課堂提問,還要使自己的提問變得合乎科學,變得合乎情理,只有這樣才會真正發(fā)揮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高高中數(shù)學教學質量,激發(fā)同學們對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國高中數(shù)學教學質量。
>> 科學造假的分類――從科研成果視角 從學院與二級學院科研成果相關性角度研究民辦高職學院資源分配投入的選擇問題 科研成果轉化為本科生綜合實驗課程的探索與實踐 “冬眠”的高??蒲谐晒芊癖弧皢拘选? 促進高??蒲谐晒D化的幾點思考 論高??蒲谐晒纳虡I(yè)化 科研成果推廣策略的探索與實踐 科研成果發(fā)表的嶄新載體 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的途徑分析 獲獎科研成果檔案的開發(fā)和利用 高校科研成果管理系統(tǒng)的安全建設 高??蒲谐晒u價的實證研究 高??蒲谐晒u價初探 淺談科研成果管理 我國體育社會科學科研成果轉化現(xiàn)狀的研究 地方院校生物類專業(yè)教學及科研成果轉化工作的思考與實踐 高??蒲谐晒炕x分的成果數(shù)量比值法 夏季科學展:從科研成果到科普資源 天津高校美術專業(yè)教師科研成果認定與量化問題初探 淺論高??蒲泄芾聿块T在促進科研成果轉化中的作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4]徐京放等.提高體育新聞專業(yè)本科生實踐能力的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5.74-77.
[5]孟文娣等.對體育新聞專業(yè)辦學模式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8.p1086-1088.
[6]易劍東等.北京體育大學新聞學本科專業(yè)建設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0.1392-1396.
[7]方千華等.我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生學位論研究方法的調查與分析[J].體育學刊,2007.2.127-130.
[8]王秉彝等.我國高校體育科研論文選題存在的問題[J].體育學刊,2006.5.64-66.
[9]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2月第2版,p2.
[10]顧春先.體育新聞專業(yè)學生培養(yǎng)質量分析――以成都體育學院新聞系為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7.5.p106-109.
[11]孟文娣等.對體育新聞專業(yè)辦學模式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8.p1086-1088.
[12]黃漢升.現(xiàn)代體育科學研究的方法學特征.體育科學,1999.19(2),6-10.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除了給學生傳授相應的知識,還要把重點放在對學生的啟發(fā)上面,根據(jù)學生的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相應的提問策略,教會學生怎么去學習課堂知識,怎么去進行問題研究,并給予指導。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變?yōu)橹鲃拥膶W習,提高了學習積極性。逐步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語文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用短暫的課內學習來增補無限的課外學習。這樣就強化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
一、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應把握的重點
(一)把握好問題的開放性
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提問來說,不管是在學習過程上,還是在問題設計方面都要體現(xiàn)開放性的特征。首先,在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時候可以從課堂內擴展到課堂外部,教學空間也逐漸從封閉走向開放,關注學生問題解決的過程,解決途徑既可以是調查研究,也可以是參觀訪問等,組織形式既可以是個人探究,也可以是小組合作等。其次,教學問題設計方面也具有很大的開放性,不只是局限在物理教材本身,還可以綜合歷史、政治和文化等。
(二)把握好問題的驅動性
矛盾和問題是進行思考的起點,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主動性,也能勾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問題的提出人員既可以是語文教師,也可以是學生。這些問題既可以是學習中遇見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碰到的。當學生產生了問題之后,而且解決問題不是學生自己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實現(xiàn)的,就賦予了學生進行探究的欲望,這種疑惑促使學生逐步地進行思考和學習,從而進行問題的解決,這些就是課堂提問驅動性的表現(xiàn)。
二、新課程背景下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
(一)教師層面的因素
對于初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來說,主要是從疑問教學開始的,之后在問題的指引下進行探索,從而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先提出讓學生感到困惑的問題,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這樣就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提問的時候,要保證提出的問題既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還要適度,這是教學是否取得良好效果的一個重要的條件。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的時候,為大家設計這樣的問題進行探究:“你從這篇課文中體會到‘虛偽’的弱點么?以后我們怎么去克服這個弱點呢?你能從課文中找出幾句心理描寫么?這些心理描寫塑造了怎樣的人物形象呢?”再比如,在學習《蘆花蕩》的時候,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探究課題:“在這個文章中,老頭子的‘奇’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課文中‘三個不怕’的主要內容是什么?表現(xiàn)了老頭子的哪些特點?老頭子主要害怕什么?這篇課文是怎么對英雄故事進行渲染的?對這些問題發(fā)散思維,你能找出描寫老頭子英勇行為的心理活動嗎?”之后讓班內各個小組的成員進行思考并討論,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再進行總結。
(二)學生層面的因素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制定為了解決問題而實施的方案。要尊重學生的問題需求愿望,在課堂中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原來的“逼迫學習”到后來的“我要學習”,提高了語文知識學習的自主性,從而不斷提高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興趣。要善于總結學生提出的那些高質量的問題,根據(jù)學生提問的方式進行問題教學,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讓學生克服害怕說錯的心理,教師要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多給學生灌輸一種思想:語文學科屬于人文性質的學科,答案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答案不是唯一的,在課堂上需要大家積極地思考,只要勇于回答,這行為都是值得肯定的。
(三)問題層面的因素
問題是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連接學生跟教師的一條重要的紐帶,要重視這根課堂的主線。問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在合作探究中,解決問題能夠很好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實現(xiàn)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與相互合作,讓學生在合作中鍛煉自己的能力。比如,在學習《背影》這個知識點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提出“在你印象中父親的背影是什么樣的?你能用一句話描述出來么?”這個問題之后,讓學生分成小組,讓小組成員進行明確的分工,讓每個人都帶著目的去合作解決這個問題,總結哪個小組想出來的描述習語比較多。在問題解決的時候,還可以穿插小組,讓他們進行競爭,提高語文知識學習的氛圍。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把握好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抓住教師、學生和問題這三個關鍵因素,運用有效的提問策略,讓學生進行問題的談論,從而讓語文教學氛圍變得更加融洽。
參考文獻
[1]宋秋前.課堂提問行為的臨床診察與改進[J].當代教育科學(課程與教學),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