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16:21
序論:在您撰寫初中物理彈力教學設計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1. 教學任務分析 彈力是生活中人們最熟悉的力之一,也是力學中常見的三種力之一,同時也是后面受力分析和研究運動定律的基礎,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同時由于彈力產(chǎn)生機理的復雜性,涉及面的廣泛性和日常生活中錯誤的習慣思維的頑固性、以及涉及物理問題的多樣性,都使得彈力一節(jié)既是教學的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
綜上所述,彈力這一節(jié)無論教學設計,還是教學過程都值得重點關注。
2. 學生學習情況 學生在初中力學部分已經(jīng)學習過彈力,已經(jīng)對彈力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以及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存在彈力現(xiàn)象的研究,還有一些基本的實驗器材的使用和實驗方法的應用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但由于涉及內(nèi)容深度、難度和準確度的限制,導致他們對彈力的認識和了解還很膚淺,對影響彈力大小的影響因素,以及對彈力的方向并不知道。需要在本節(jié)的學習中完成對彈力準確的、規(guī)范的、全面的認識。此處是一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重要知識點。
3. 教學目標
3.1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彈力以及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
(2)知道壓力、支持力、繩的拉力都是彈力。
(3)能準確判斷各個彈力的方向,能在力的圖示中正確做圖。
(4)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知道彈簧的彈力跟彈簧的伸長(或縮短)的長度成正比。
3.2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問題中能夠確定彈力的方向。
3.3 德育目標。在實驗中培養(yǎng)其觀察能力,結合實際的求實精神。
4. 教學重點 彈力產(chǎn)生的條件、彈力的方向。
5. 教學難點 (1)在接觸的物體間彈力有無的判斷。
(2)彈力方向的確定。
6. 教學方法 實驗演示、討論答疑。
7. 教學用具 彈簧、鋼鋸條、橡皮泥等。
8. 教學步驟
8.1 新課導入。教師:前面我們學習的自然界的四種基本相互作用都是不需要直接接觸就能發(fā)生的作用力,而我們?nèi)粘I钪谐R姷牧Χ鄶?shù)是需直接接觸才能發(fā)生的力,即接觸力。下面我們來看這樣一張圖片。
圖片:撐桿跳運動。
教師: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運動。男子撐桿跳高紀錄是6.14米,是烏克蘭的布勃卡在1994年7月31日的賽斯特里爾創(chuàng)下的,而男子跳高的世界紀錄是2.45 米,為什么撐桿跳能跳的那么高呢?
預期學生回答:憑借了撐桿的彈力。
教師:撐桿為什么產(chǎn)生了彈力?
預期學生回答:是由于撐桿發(fā)生形變而產(chǎn)生了力。
教師:是不是物體只要有形變就能產(chǎn)生彈力?下面,請大家看這么一個實驗。
演示實驗:
(1) 讓鋼鋸條擠壓小車發(fā)生形變,放開后觀察小車,小車向前運動;
(2) 用彈簧擠壓推動小車,彈簧被壓縮,然后釋放彈簧,小車被彈出。
(3) 讓橡皮泥擠壓小車發(fā)生形變,放開后觀察小車,小車不動。
說明:利用實驗讓學生自己觀察發(fā)現(xiàn)形變形式不同,產(chǎn)生力的效果不同,進而引發(fā)學生思考彈力的產(chǎn)生條件。
8.2 新課教學。(1)形變及彈力概念。教師:剛才實驗結果顯示:鋼鋸條、彈簧和橡皮泥均發(fā)生了形變,而對小車的作用效果卻不相同呢?
學生:鋼鋸條和彈簧發(fā)生的是彈性形變,而橡皮泥發(fā)生的是非彈性形變。
教師:同學們閱讀課文了解說明什么叫形變、彈性形變、彈力和彈性限度。對比一下各概念與初中定義是否相同。
學生回答:
①形變: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形狀或體積發(fā)生改變叫做形變。
②彈性形變:能夠恢復原狀的形變叫彈性形變。
③彈性限度:如果形變過大,超過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體不能完全恢復原狀,這個限度叫做彈性限度。
④彈力:發(fā)生形變的物體,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與它接觸的物體會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教師:同學們通過前面實驗討論總結彈力產(chǎn)生條件。
預期學生回答:
彈力產(chǎn)生條件:一,物體間必須直接接觸;二,物體必須發(fā)生彈性形變。
教師:關于此問題在初中并沒有討論說明。
(2)利用實驗課件說明任何物體都會發(fā)生形變。
教師:像彈簧、鋼鋸條等物體因發(fā)生了形變而產(chǎn)生了彈力,那么桌面、玻璃瓶等物體是否會發(fā)生形變,是否能產(chǎn)生彈力呢?下面我們看教學課件了解微小形變的存在。
教師:打開教學課件,介紹微小形變演示儀。
教師:入射光的位置不變,將光線經(jīng)M、N兩平面鏡兩次反射,射到一個刻度尺上,形成一光亮點。設問:若用力壓桌面,同學們將會看到什么現(xiàn)象呢?
學生:光點是不是在刻度尺上移動?
教師:為什么?
學生分析:桌面有了形變,使M、N平面鏡的位置發(fā)生了微小的變化,致使光點位置變化。
教師:操作演示課件,展示變化效果。下面大家再看一個演示實驗。
教師:說明另一演示實驗。扁平玻璃瓶中裝滿紅色的水,瓶口用中間插有細管的軟木塞塞上,用于觀察玻璃瓶的微小形變。
教師:用力擠壓玻璃瓶觀察實驗現(xiàn)象,能讓學生觀察到紅色液面的變化,感受微小形變的存在。
教師總結:我們通常能用眼睛看到一些物體的形變,但還有一些堅硬的物體用眼睛根本觀察不到它的形變,是因這些物體的形變極其微弱。所以,一切物體都在力的作用下發(fā)生形變。
(3)彈力的方向。一般情況下,凡是支持物對物體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發(fā)生形變而對物體產(chǎn)生彈力。所以,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教師總結:壓力、支持力都是彈力。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壓的物體,支持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支持的物體。
引導學生:分析物體靜止懸掛時,懸繩對重物的拉力及方向。
學生回答:懸掛物由于重力的作用而拉緊懸繩,使重物、懸繩同時發(fā)生微小的形變。重物由于發(fā)生微小形變,對懸繩產(chǎn)生豎直向下的彈力F1,這就是物對繩的拉力;懸繩由于發(fā)生微小形變,對物產(chǎn)生豎直向上的彈力F2,這就是繩對物體的拉力。
總結結論:拉力屬于彈力,方向總是沿著繩而指向繩收縮的方向。
(4)胡克定律。教師:彈力與形變的定量關系,一般來講比較復雜,而彈簧的彈力和彈簧的伸長量(或壓縮量)之間的關系比較簡單,即:
彈簧彈力的大小F跟彈簧伸長(或縮短)的長度x成正比,此規(guī)律叫做胡克定律。表達式為:F=kx ,式中k稱為彈簧的勁度系數(shù),單位是牛頓每米,單位的符號N/m。有關此問題在初中只是定性說明,而在高中才給出定量關系。
(5)形變的種類。教師:請同學閱讀課本,了解形變的種類有哪些?舉例說明。
以小明同學觀看奧運會比賽為情境,結合奧運比賽中的一些項目的圖片展示,讓學生體會力無處不在。分析:通過課件展示各種體育運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明確力無處不在。通過學生回答將運動項目中的現(xiàn)象與本章所學三種力對應起來,突出主題。以此情境貫穿作為貫穿整節(jié)課的教學主線。
2.建構知識體系。
本板塊通過設計四個活動,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顒右唬赫故旧浼螚U跳高、蹦床等圖片,并提出五個問題幫助學生回顧復習彈力。(1)是什么物體對箭施加了力,使箭由靜止變?yōu)橄蚯斑\動?這個力屬于什么力?(2)弓和弦為什么會產(chǎn)生力?(3)如果想讓箭射得更遠一些,你應該怎么做?弓能否無限制地被拉彎?這樣做說明了什么物理原理?(4)根據(jù)上面的原理制成測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彈簧測力計,請通過小組討論設計出彈簧測力計的使用說明書。(5)彈性形變的弓能把箭射出去,說明弓具有什么能量?圖片中還有哪些運動項目利用了這種能量?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彈力產(chǎn)生的原因,強調(diào)彈簧測力計原理并鞏固其使用方法。利用小組討論生生互助加深學生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評價能力。活動二:借助舉重比賽,以五個問題引導學生回顧并復習重力的相關知識。(1)舉重運動員要把杠鈴舉起來,需要克服什么力?你能用力的示意圖表示杠鈴所受的力嗎?(2)杠鈴受到的重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3)杠鈴的質(zhì)量越大,舉起杠鈴所需的力也越大,物重和質(zhì)量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用簡潔的數(shù)學公式將它們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4)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請你畫出在家看電視直播的同學和在倫敦看比賽的觀眾所受重力的方向。說明如何用重錘線判斷舉重場館的墻面是否豎直。(5)舉重臺的地面不是一般的地面,你知道原因嗎?被舉高的杠鈴具有什么能量?以舉重比賽的情境作為背景,專門針對杠鈴受的重力以問題串的形式復習重力部分的重點知識和重點實驗。活動三:借助單杠比賽,以四個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摩擦力知識。(1)單杠比賽中運動員的手和單杠之間有力存在嗎?如果有,是什么力?(2)運動員上單杠之前為什么在手上抹一些鎂粉?(3)運動員在做回環(huán)動作時手握杠能不能太緊,為什么?(4)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增大或減小摩擦?以單杠比賽情境為背景,用問題串的形式將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減小摩擦力的方法拋出,讓學生主動思考回顧所學過的內(nèi)容?;顒铀模航Y合跳馬比賽視頻和賽艇比賽的視頻,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復習什么是力。(1)跳馬的運動員明明給跳馬向下施力,結果人卻騰空而起,這是什么原因?(2)槳向后給水施力,是否也對槳施力?這個力的方向朝向哪里?(3)結合跳馬分析,這些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物理原理?還有哪些項目中運用了這一原理?(4)跳馬比賽中,力的哪些因素會影響最終產(chǎn)生的效果?(5)槳和水之間相互產(chǎn)生力的作用,力是不是只能由人施加?到底什么是力?利用比賽實例來讓學生回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概念到底該如何表述,使學生對力的概念做到理解透徹。復習以實際運動項目為背景,實際事例為依托,體現(xiàn)物理和生活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
3.能力提升,提升科學素養(yǎng)。
近年來,我國非常重視中學生的教育問題,針對初中課程進行多次課改,尤其是初中物理課程,有效教學設計必須緊跟新課改的步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關鍵詞:
初中物理;有效教學;設計;學習效率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目前我國比較有代表性的教學設計模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種:一是行為主義教學設計模式;二是認知主義教學設計模式;三是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模式。結合上述三種教學設計模式和新課標,應當針對初中物理教學展開探究式的教學設計,也就是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前期設計;二是執(zhí)行過程設計;三是反饋和評價設計。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教學中的具體做法:
一、明確教學目標,把握課堂方向
關于初中物理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求,必須注意四項原則:一是教學目標要符合物理課程的目標;二是在各個領域上的目標要高度融合;三是以學生的水平為標準,進行分層目標設計;四是教學目標要具備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要比學生目前的水準高一個檔次。例如,在講《什么是力》時,要針對教學內(nèi)容,也就是力的概念,將教學難點進行細化,即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制定教學目標,即一是理解力的概念和特點,二是要認識到力在物體之間的作用是相互的,三是深入了解力的效果是什么。
二、以教材為基,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
教學活動的核心部分就是設計教學內(nèi)容,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設計時,應當以教材為基本點,結合生活實例設計教學內(nèi)容,使內(nèi)容更加具體可操作。例如,在為學生講解《浮力》時,應當以生活中的游泳圈或者漂流瓶為案例,引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探索為什么游泳圈和漂流瓶可以在水上漂浮,這就是將教材和生活實例緊密結合。
三、建立互動探究課堂,增強合作意識
作為初中物理老師,應當注重設計研究學習時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和探索能力,目前比較適合探究學習的策略主要有三種:一是支架式教學策略,也就是首先搭好架子;二是拋錨策略,也就是從真實性的問題入手;三是自上而下策略,即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例如,在講《電路》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提出問題,如電路在生活中的應用、電路的并聯(lián)與串聯(lián)有什么區(qū)別等問題,讓學生通過自己親自試驗或者分析,找尋問題的答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四、合理教學情境,增強探究的有效性
探究性的教學情境,設計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科學性原則,就是教學情景的創(chuàng)設一定要科學合理;二是適用性原則,即教學情景的設計既要滿足教學內(nèi)容,又要適應學生的探究活動。教學情境的設計途徑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以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為基礎創(chuàng)設情境;第二種是通過模擬科學創(chuàng)設情境;第三種是通過物理知識相關的現(xiàn)象和學生自身知識的矛盾創(chuàng)設情境。例如,在講解《地心引力》時,設立一定的情境,將學生帶入其中,讓大家感受月球上失去地心引力時人是處于何種狀態(tài)的,進而引導學生對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說法進行分析。
五、整合利用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教學資源的重要性
不言而喻,是一切教學的基礎,教師獲得教學資源既可以通過書本和教材,也可以通過網(wǎng)絡等多種渠道。例如,在為學生講解磁現(xiàn)象時,應當大量收集國內(nèi)外的教學資源,尤其是國外針對磁現(xiàn)象的所有著名理論和公式,一定要充分收集,并與教學課程緊密聯(lián)系,并收集與磁現(xiàn)象有關的具有代表性的題目,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磁現(xiàn)象。六、建立高效教學評價機制初中物理教學中,按照新課標的指示,教學評價的內(nèi)容和形式應當符合以下三點要求:一是更加重視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選拔和對比;二是放棄單一評價,注重綜合評價;三是不能過分依賴標準化,而是對學生的成長進行記錄。還有,就是一定要設計課后教學反饋,這是尋找教學問題和改進教學方法的關鍵一環(huán)。例如,講解《力的概念》時,應當注意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課堂上,在教學過程中,初中物理教師應當注重鼓勵學生針對教學內(nèi)容提出質(zhì)疑,針對與力有關的任何知識,都可以質(zhì)疑;二是要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鞏固練習。例如,創(chuàng)設牛拉車的情境,讓學生看到車跟著牛前進,牛是否受力,讓學生主動討論,提出反饋意見,并根據(jù)反饋意見找尋教學難點和下一步的教學重點;三是布置課后作業(yè)。一方面要對重點難點有所布置,另一方面還要布置一些發(fā)散性思維的題目,讓學生主動去尋求與力有關的其他學習點和知識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主動意識。
六、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標的視閾下,初中物理教學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有效的、探究式的教學設計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主體意識,以學生為主體,做好從教學目標設計、內(nèi)容設計到評價設計等各項工作,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樂磊.用多媒體技術敲開初中物理高效教學之門[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3).
教學策略作為教學設計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其設計科學與否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率,甚至教學的成敗。建構主義理論針對教學策略設計這一環(huán)節(jié)強調(diào)指出:“我們不是僅僅為了選擇教學策略,而是要創(chuàng)設學習者積極學習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睘榇?,建構主義理論主張在教學設計中應注意擴展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包括允許學生決定自己想學什么,讓學生能管理自己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學習時能得到互相幫助,創(chuàng)設非威脅性的學習氣氛,幫助學生發(fā)展元認知意識,使得學習富有意義,包括最大程度地利用現(xiàn)有知識,在現(xiàn)實情境中使教學有固著點,提供學習內(nèi)容的多種方式,促進積極的知識建構,包括利用活動促進高層次思維,鼓勵審視不同的觀點,鼓勵創(chuàng)造性,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提供學生呈現(xiàn)學習過程與結果的機制。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進行新課程課堂教學策略設計呢?筆者結合案例進行分析:
一、物理教學策略設計案例
我們來分析針對《歐姆定律》一節(jié)課分別用歸納教學策略和探究教學策略設計的兩則案例:
【案例1】 運用歸納教學策略設計的教案
1.導入:講述歐姆為探索真理,十年嘔心瀝血,堅持不懈地研究,最終得出歐姆定律的感人經(jīng)歷,激勵學生的學習欲望。
2.演示實驗
步驟1: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
步聚2:研究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電阻的關系,記錄有關數(shù)據(jù)。
以上步驟由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完成。
3.對實驗結果進行歸納推理:當導體的電阻不變時,增大導體兩端的電壓,電壓越高,通過導體的電流越大,電壓增大幾倍,電流強度就隨之增大幾倍;當加在導體兩端的電壓不變時,隨著電阻的增大,流過電阻的電流強度就減小,電阻增大到原來的幾倍,電流強度就減小為原來的幾分之一。通過以上推理得出:導體的電阻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例關系;電壓一定時,導體中的電流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例關系。
4.驗證推理:設計兩組實驗數(shù)據(jù)表,每一組中留有適量的空白,請學生根據(jù)推理的結果在空白處填上適當?shù)臄?shù)據(jù),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同學生一道驗證所得結論的正確性。
5.歸納得出結論:導體中的電流強度與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導體的電阻成反比,這個結論叫做歐姆定律。
【案例2】 運用探究策略設計的教案
1.提出問題:教師指出,我們曾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燈泡兩端的電壓越高,燈就越亮,流過燈的電流就越大。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呢?
2.形成假設:學生通過討論認為有可能電流與電壓成正比,與電阻成反比(學生通過學過的有關電壓與電阻的知識能夠比較順利的提出假設)
3.制訂方案:固定電阻、改變電壓、研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的關系,換用不同的電阻,保持電壓不變,重復上述步驟,研究電流與電阻的關系,教師與學生共同研討,確定最佳方案。
4.實施方案: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并將實驗結果填入自己設計的表格中。
5.分析與論證:分析實驗結果,驗證與假設是否相符,得出結論。
6.評價:檢驗實驗過程的操作是否規(guī)范,實驗結果是否可靠。
7.交流:各小組形成實驗報告,交流實驗結果,形成最終結論(有關作業(yè)與反饋,保持與遷移等環(huán)節(jié)在兩案例中略)。
二、物理教學策略設計案例分析
運用歸納策略設計的案例中,教師通過演示實驗向?qū)W生展示了歐姆定律的形成過程,并經(jīng)過歸納推理得出歐姆定律,通過師生雙方的互動,學生不但對定律的來龍去脈有了清晰的了解,能夠系統(tǒng)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也得到了科學方法的訓練,發(fā)展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相對于探究策略而言,歸納策略是比較省時的,而運用探究策略設計的案例中,則是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得出結論的,由于學生親自參與了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因此,不但發(fā)展了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而且通過對探究樂趣的體驗,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欲望。同時,由于探究過程是以組為單位進行的,并且需要對結論進行交流與評價,因此,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及反思和評價能力也是十分有利的。物理教學策略是在一定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策略,只有當教師對于教學內(nèi)容的類型、學生的現(xiàn)狀、現(xiàn)有的條件等各方面因素,都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能考慮為達到某個特定目標的“最好”的教學策略。
1 當堂自學的嘗試:
案例1 電阻(部分)
環(huán)節(jié)1:當堂自學:預習課本并解決以下幾個問題:1。改變電路中電流的方法有哪些?2。什么是電阻?單位是什么?常用單位還有哪些?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怎樣?3。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用到什么研究方法?
過渡:舞臺燈光亮暗需要調(diào)節(jié),收音機的音量需要調(diào)節(jié),電扇的轉速也需要調(diào)節(jié)。它們都是如何實現(xiàn)的?——自學結果:改變電流。
問題:如何改變電流?——自學結果:改變電路兩端的電壓,改變接入電路中的導體。
環(huán)節(jié)2:活動14。1嘗試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小。
設計電路圖,并設計具體的實驗方案。
嘗試改變電壓及接入導體,觀察現(xiàn)象?!?/p>
環(huán)節(jié)3:電阻的定義及其單位(已自學,故簡單介紹)。
環(huán)節(jié)4:探究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
猜想: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以觀察不同燈泡燈絲做為依據(jù))
設計實驗:在幾個因素中,如何研究其中一個因素對電阻大小的影響?你需要哪些器材?如何操作?——自學結果:控制變量法。保持材料、橫截面積相同,改變長度……評價并實驗方案。
實驗并記錄數(shù)據(jù),……
分析與歸納: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長度、橫截面積和材料的種類有關,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zhì)。
演示導體電阻還與導體的溫度有關。
總結本堂課所學知識。
環(huán)節(jié)5:當堂歸納檢測教學效果。
2 課前自學的嘗試
案例2 電阻(部分)
環(huán)節(jié)1:課前自學任務:1。在家中收集不同材料制成的導線。2。家中調(diào)光燈是通過改變電路中的電流來實現(xiàn)的。思考:你有哪些方法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環(huán)節(jié)2:活動14。1嘗試改變電路中的電流。
①影響電路中電流大小的因素?——自學后的猜想:電路兩端的電壓、接入電路中的導體。
②需要哪些器材?設計實驗電路圖?
交流評估所設計的電路。電路中接入小燈的目的:首先能通過小燈的亮暗來顯示電流的方法。其次能起到保護電路的作用。
步驟:將收集的某一根導線接入AB間,改變電池的節(jié)數(shù),觀察電流表示數(shù)的變化;電路兩端的電壓不變,改變接入AB間的導線,觀察電流表示數(shù)的變化。
小結1:不同導體接在同一個電路中,電流大小是不同的,說明導體在導電的同時對電流有阻礙作用;同一電路中,電流越小,表明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
環(huán)節(jié)3:電阻的定義、單位及常用單位之間的換算。
過渡:活動14。1中的現(xiàn)象:電路兩端電壓相同,接入不同的導線,電流不同。表明所收集的導線電阻不同;觀察你所收集的導線,請你猜猜影響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環(huán)節(jié)4:活動14。2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猜想:與導體的長短、粗細(橫截面積)和材料有關。(以觀察事實為依據(jù))
設計實驗:要探究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之間的關系,怎樣研究?如何比較電阻的大???——滲透控制變量及轉換的思想。電路圖為圖1。AB間接入導體如圖2。
實驗并記錄數(shù)據(jù),……測得數(shù)據(jù)后,電流、電阻用大小表示。(電流大可推得電阻小)
分析與歸納:材料、橫截面積一定,導體長度越長,電阻越大。
材料、長度一定,導體橫截面積越小,電阻越大。
長度、橫截面積一定,銅絲電阻比不銹鋼絲小。
通過分析燈泡為什么開燈時容易燒斷燈絲,猜想,導體的電阻大小還與溫度有關。
演示:導體電阻與溫度的關系。
結論:大部分導體,溫度越高,電阻越大。
問題是否所有物體的電阻都滿足上述規(guī)律?
演示:絕緣體和導體的轉化。
用所學知識解釋為什么輸電線路中的導線是銅制的?——在長短、橫截面積相同時,銅的電阻小。
知識的遷移:我們希望輸電線路中的電阻越小越好??茖W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材料在超低溫的情況下電阻會變?yōu)榱悖@種性質(zhì)稱為超導性,具有超導性的物體稱為超導體。
環(huán)節(jié)5:當堂歸納檢測教學效果。
3 課堂觀察對兩種“先學后教模式”的反饋
3。1 自學不等于預習
通過分析課堂教學的生成,發(fā)現(xiàn)若課堂上僅僅是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對知識結構進行簡單的建構即通過看書來預習,則學生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就會部分失去探索的興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而正確的做法可以是學生課前觀察相關的現(xiàn)象、收集相關的材料、或自制相關的學具等,這樣做的目的就是在學生已有知識或經(jīng)驗與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之間架設橋梁,從而降低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難度。
3。2 后教不等于重復
若自學是簡單的知識建構,那么教學中重復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就顯得非常多余,驗證性的實驗或過程使學生喪失了對于探究的體驗。
可行的做法是以自學作為先導,例如電阻這節(jié)課,課前學生收集了不同的導線,而整堂課都可以圍繞這些導線展開,既可以應用于活動14。1嘗試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又可以引導學生猜想導體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
一、虛擬情境設計
有時,有些物理知識從正面理解較為抽象,若以虛擬法從反面去理解,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迅速地理解物理知識。所謂虛擬法,就是虛設一個與真實情況相反的物理條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謬的結果,從而證明虛設條件不成立,從反面證實并強化真實的物理結論。這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起到發(fā)展其思維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講“重力”概念時,引導學生討論:假如沒有重力,會出現(xiàn)一些什么樣的生活場景?這個虛擬的情境設計,使學生興趣大增,他們給出了很多有趣的回答:泰山壓頂腰不彎,人輕輕一跳就離開了地球……在講“摩擦”概念時,引導學生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說出幾個合理的生活場景。學生們暢所欲言,積極地討論出:人無法走路,無法握住物體,無法戴上手套、穿上襪子……在講“電流的磁場”時,引導學生討論:假如沒有了電流的磁場,會給人們帶來哪些不便?有的學生說:“就不會有電磁起重機了?!庇械膶W生說:“就不會有電鈴、電話了?!薄@一個個虛擬情境的設計,不僅使學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使之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而且印象深刻。
二、實驗探究情境設計
學生是充滿心理活動的有機個體,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調(diào)動學生的全部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投入。初中生具有活潑、好奇,樂于動手動腦的特點,故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設實驗探究情境,在學生親自經(jīng)歷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所以,有必要做好課本上的所有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不能以說代之,或在黑板上做實驗。還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小實驗,讓學生投身其中。如在學習“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方法”時,可以用兩手“搓一搓”使手發(fā)熱和用“哈一哈”使手暖和來體會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改變物體內(nèi)能方式的等效性,不可因為這些實驗似乎“早已知道”而不“動動手”。學生在實驗中大都表現(xiàn)非?;钴S,通過實驗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這樣可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故事情境設計
很多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适轮卸己幸恍┪锢碇R,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識,探究物理規(guī)律,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懸念,激發(fā)學生興趣。
如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教學時,講刻舟求劍的故事;在進行“速度”教學時,講龜兔賽跑的故事,在進行“浮力”教學時,講曹沖稱象的故事,講阿基米德辨別真假皇冠的故事;在進行“重力”教學時,講蘋果落地的故事,講比薩斜塔不倒之謎……這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使學生處于實際的物理情境中,出現(xiàn)疑惑,產(chǎn)生沖突,激發(fā)動機,從而為發(fā)揮主體作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
四、問題情境設計
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成長時期,不可能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適時地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持久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
如在進行“浮力”教學時,可提出問題:為什么有時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有時候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鐵片?此問題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學生激烈的討論。如在復習“物態(tài)變化”時,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出發(fā),提出問題:①為什么吃冰棒解熱?②北方冬天菜窖里為什么通常放幾桶水?③水能滅火是因為水澆在燃燒的物體上發(fā)生了怎樣的物態(tài)變化?④炎熱的夏天,從冰箱里拿出的茶葉能否立即打開包裝?⑤如何辨別規(guī)格、型號相同的兩只新舊白熾燈泡?這些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熱情,也提高了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生學完了功、功率和機械效率之后,我設計了有程序的課堂提問,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做功多的機械,功率一定大?②做功花時間少的機械,功率一定大?③功率大的機械,一定省力?④省力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⑤功率大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⑥做功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等等。由于教師連續(xù)不斷地啟發(fā),促使學生探索性思維連續(xù)不斷,從而主動學習,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五、藝術情境設計
奇異的動畫設計,在引人入勝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如水銀有毒,課堂上不能演示托里拆利實驗,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全過程,通過音、形、聲、像等多元信息對學生感官進行刺激,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體現(xiàn)了多媒體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魅力。
誠然,老師不可能每節(jié)課都做課件,精美的圖片,不僅給學生以視覺的沖擊,也可以既簡單又省時地創(chuàng)設情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在學習“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時,課前可以在教室里播放悠揚的音樂,耳濡目染,獲取感性認識。課中可列舉播放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聲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才藝展示:吹口琴、笛子,拉二胡、手風琴等,通過創(chuàng)設這些藝術的情境,給學生以美的藝術熏陶的同時,掌握物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
一、虛擬情境設計
有時,有些物理知識從正面理解較為抽象,若以虛擬法從反面去理解,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迅速地去理解物理知識。所謂虛擬法,就是虛設一個與真實情況相反的物理條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象性的、荒謬的結果,從而證明虛設條件不成立,從反面證實并強化真實的物理結論。這在某種程度上,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能力,起到發(fā)展其思維能力的作用。
例如,在講“重力”概念時,引導學生討論:假如沒有重力,會出現(xiàn)一些什么樣的生活場景?這個虛擬的情境的設計,使學生興趣大增,他們給出了很多有趣的回答:泰山壓頂腰不彎,人輕輕一跳就離開了地球……在講“摩擦”概念時,引導學生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說出幾個合理的生活場景。學生們暢所欲言,積極的討論出:人無法走路,無法握住物體,無法戴上手套、穿上襪子……。在講“電流的磁場”時,引導學生討論:假如沒有了電流的磁場,會給人們帶來哪些不便?有的說:“就不會有電磁起重機了。”有的說:“就不會有電鈴、電話了?!薄@一個個虛擬情境的設計,不僅使學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提高了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而且印象深刻。
二、實驗探究情境設計
學生是充滿心理活動的有機個體,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否調(diào)動學生的全部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投入。初中生具有活潑、好奇,樂于動手動腦的特點,故課堂教學中可盡可能多的創(chuàng)設實驗探究情境,在學生親自經(jīng)歷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所以,有必要作好課本上的所有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不能以說代之,或黑板上做實驗。還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小實驗,讓學生投身其中。如在學習“改變物體內(nèi)能的方法”時,可以用兩手“搓一搓”使手發(fā)熱和用“哈一哈”使手暖和來體會做功和熱傳遞這兩種改變物體內(nèi)能方式的等效性,不可因為這些實驗似乎“早已知道”而不“動動手”。學生在實驗中大都表現(xiàn)非?;钴S,通過實驗激發(fā)了他們的好奇心和興趣,這樣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故事情境設計
很多大家耳熟能詳?shù)墓适轮卸己杏嘘P的物理知識,通過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引導學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識,探究物理規(guī)律,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懸念,激發(fā)學生興趣。
如在“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教學時,講刻舟求劍的故事;在進行“速度”教學時,講龜兔賽跑的故事,在進行“浮力”教學時,講曹沖稱象的故事,講阿基米德辨別真假皇冠的故事;在進行“重力”教學時,講蘋果落地的故事,講比薩斜塔不倒之謎;在進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學時,講蘋果變成炮彈的故事;在進行“慣性”教學時,講太空行走為什么不掉下來的故事;在進行“磁場”教學時,講指南針的故事;在進行“電流的磁場”教學時,講科學家奧斯特的故事……一個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使學生處于典型的物理情境中,出現(xiàn)疑惑,產(chǎn)生沖突,激發(fā)動機,從而為發(fā)揮主體作用創(chuàng)造了條件。
四、問題情境設計
初中生正處于青少年成長時期,不可能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適時地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情境,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持久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
如在進行“浮力”教學時,可提出問題:為什么有時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萬噸巨輪,而有時候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鐵片?問題的提出立刻引起了學生激烈的討論。如在復習“物態(tài)變化”時,從學生身邊的實際生活出發(fā),提出問題:①為什么吃冰棒解熱?②北方冬天菜窖里為什么通常放幾桶水?③水能滅火是因為水澆在燃燒的物體上發(fā)生了怎樣的物態(tài)變化?④炎熱的夏天,從冰箱里拿出的茶葉能否立即打開包裝?⑤如何辨別規(guī)格、型號相同的兩只新舊白熾燈泡?這些生活中的物理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提高了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學生學完了功、功率和機械效率之后,我設計了有程序的課堂提問,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做功多的機械,功率一定大?②做功花時間少的機械,功率一定大?③功率大的機械,一定省力?④省力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⑤功率大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⑥做功多的機械,機械效率一定高?等等。由于教師連續(xù)不斷的啟發(fā),促使學生探索性思維連續(xù)不斷,從而主動學習,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
五、藝術情境設計
奇異的動畫設計,在引人入勝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如水銀有毒,課堂上不能演示托里拆利實驗,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全過程,通過音、形、聲、像等多元信息對學生感官的刺激,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全體學生投入到課堂學習中。體現(xiàn)了多媒體技術與物理教學整合的魅力。
誠然,老師不可能每節(jié)課都做課件,精美的圖片,給學生以視覺的沖擊,也可以既簡單又省時地創(chuàng)設情境,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如在講“光的反射”時,出示雄偉的高山在水中的倒影的圖片,學生在賞心悅目之時,分析和解決了“為什么水中出現(xiàn)的是高山的倒影?”這個問題。
在學習“聲音的發(fā)生和傳播”時,課前可以在教室里播放悠揚的音樂,耳濡目染,獲取感性認識。課中可列舉播放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聲音,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梢宰寣W生才藝展示:吹口琴、笛子,拉二胡、手風琴等,通過創(chuàng)設這些藝術的情境,給學生以美的藝術熏陶的同時,掌握物理知識,解決物理問題。
六、幽默情境設計
物理學一向以嚴謹、抽象、刻板著稱,但也需要增加一些趣味性。在課堂教學中若能夠恰當?shù)卦O計一些幽默笑話情境,會活躍課堂氣氛,不僅讓學習變得輕松,還極其巧妙地掌握了知識。
如在“壓強的單位”教學時,我給同學們講了這樣一個物理學家天堂躲貓貓的笑話:一次,天堂的所有科學家一起玩躲貓貓。很不幸,論到愛因斯坦找人。所有科學家都躲了起來,但除了牛頓。牛頓只是在愛因斯坦的面前畫了一個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了中見。愛因斯坦數(shù)完數(shù),就看見了牛頓,馬上叫到:牛頓出局!牛頓卻死不承認。結果其他科學家都出來了并幫牛頓證明牛頓沒出局。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時,牛頓胸有成竹地說:我是站在了一個1平方米的正方形中間,也就是說,我是牛頓每平方米,所以我是帕斯卡。在歡聲笑語中,同學們掌握了壓強的單位。把這樣的笑話搬到課堂上,可以增加幽默的效果,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快樂的學習氛圍,更重要的是還可以彌補物理老師往往嚴肅有余、幽默不足的缺點。
七、競爭情境設計
根據(jù)中學生年齡特征,對于競爭性、冒險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樂不知疲。若利用這一心理,在教學情境中設計一些競爭情境,可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斗志,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