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2 09:05:33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語文教育綜合知識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語文教師 多維能力 素質修養(yǎng)
皮亞杰認知發(fā)展理論揭示了兒童認知的四個發(fā)展階段:感知運動階段、前運算階段、具體運算階段、形式運算階段,那么與之相對應的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多維能力。所謂多維就是多思考、多性能、多功效。在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維教學法,可以突破學生機械接受的思維模式而形成一種積極主動、具有獨創(chuàng)精神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模式。廣州白云江夏小學的語文教師團隊一直在此方面不斷嘗試和探討?,F(xiàn)結合本人教學經驗,我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具備一定的多維教學法,就應該努力應做到
(1)善于保護學生高昂的學習情緒,保護學生顯露出來的創(chuàng)造意識,做到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并驅使學生認真觀察周圍世界,注意學生的新鮮直接感受,即靈感爆發(fā)式的領悟和理解,積極肯定學生不拘一格的創(chuàng)新見解,讓他們燃燒起創(chuàng)造思維的熊熊烈焰。
(2)教師首先善于生疑激趣,方能有效組織學生開展爭辨。當然一個有良好思辨能力的語文老師在組織爭辨中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對有分歧問題的爭辨,要引而不發(fā)。引,是為了打開思路;不發(fā),是不過早地下結論。這樣,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思維的深化周密,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其次,對帶有推測性問題的爭辨,應引導學生抓住實質。第三,對反常性問題的爭辨,要引導求“?!?。最后,對疑竇較深的問題,要適當暗示。暗示的目的是啟發(fā)學生去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暗示的方法有多種:①“邊緣”暗示。即圍繞疑難問題,教師提出一些有關的“邊緣”問題作設問啟發(fā),逐步導入并接近問題的核心。②“原型”觸發(fā)。即拎出一般人頭腦里常有的原始想法,再把它推到眼下新問題場合下加以審視,就容易發(fā)現(xiàn)思原型維的缺漏的荒繆。③設疑暗示。即教師有意識地設疑問難,打開通的真理的閘門。
(3)語文教師善于抓住時機,點撥指導。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多維教學法要求語文教師在組織學生討論中,應善于抓裝憤”、“悱”之時,巧妙點撥,使學生思路豁然開朗,頓開茅塞。常見的點撥包括:直觀性點撥、情境性點撥和聯(lián)想式點撥。當然,這些都要求教師提供與學生思考的問題在某點上有近似或間接聯(lián)系的直觀演示,促使學生思維暢通。即教師利用一切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種有新感的境界,讓學生張開智慧的雙翅,去探求解決問題。就象牛頓因蘋果落地而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弗來明從葡萄菌突然死亡而發(fā)明青霉素那樣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除此之外,遷移式點撥也很重要。這是啟發(fā)學生從已知問題去思考與之相關的新問題的一種方式,卻所謂“舉一隅而以三隅反”,經常引導學生求同或求異。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具備優(yōu)良的綜合素質修養(yǎng)
《語文新課程標準(小學)》中明確指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同時必須讓學生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因此 ,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師不僅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先進的教學理念,而且要有高尚的師德、進取的精神、無私的愛心。由此可見,教師的修養(yǎng)是決定語文課質量高低的關鍵。
(1)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有人說,文史哲不分家。實際上,一個合格的語文教師應是個雜家,必須有廣博的知識。我們一方面要給青少年打下扎實的文化基礎,另一方面,更為迫切的是提升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許多語文教師不讀書,不寫作,已是司空見慣的事。老師的文章比不過學生的習作,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社會上的突擊學歷,弄虛作假,世人已是見怪不怪了。實際上,教師隊伍也在逐漸被人稱為“沒文化”族,而高級不“高”,優(yōu)秀不“優(yōu)”,也不是什么嫉妒之語了,而是事實。所以,提高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yǎng)勢在必行,應扎扎實實地做到一個“真”:真讀、真寫、真提高。
(2)小學語文教師要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純熟的教學技巧。現(xiàn)在許多語文教師還墨守著幾十年不變的教學模式,陳腐落后,課堂效率極低。教師教得疲倦,怨天尤人;學生學得枯燥,味同嚼蠟。因此,語文教師要加強理論學習,了解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取其精華,為我所用。語文教師應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不應是一個只看眼前的“近視”。如北京、上海等教育發(fā)達地區(qū)有許多成功的經驗,都是我們學習的寶貴資料,關鍵是肯不肯學,善不善學的問題。
(3)語文教師應該做一個“真”人。語文教師應該是個性情中人,不偽飾,不做作,不矯情,不欺騙,要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試問:教師自己的靈魂都沒洗凈,怎么去當“靈魂的工程師”?所以,語文教師的人品要正,師德要高?!吧碚秊榉?,學高為師”。只有這樣的教師才是優(yōu)秀的。
三、結語
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一方面我們要從學生角度研究相應的教學法,另一方面也要研究教師的多維能力培養(yǎng)和教師的修養(yǎng)問題。雙管齊下,我們的新課改才能取得成功。
關鍵詞:小學語文 學生 素質 培養(yǎng) 策略 經驗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給學生再多的知識也不如教給他們一些基本的學習理念、學習認識,以便能夠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好的實現(xiàn)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提升教學的效率。本文筆者就自身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入手進行論述,談一下我對小學語文教學在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策略。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俗話說“環(huán)境塑造人才”,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小學時期的學生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可塑性較強,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就需要教師能夠根據語文知識的科目特點,結合相關的學習內容,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以便能夠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認知。
比如在教學中就需要教師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認知。俗話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語文作為一項人文學科,生活中時時處處都有語文知識的影子。學生日常的交流、會話中都有語文知識的體現(xiàn),也都在運用著語文知識。所以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學習認知,讓學生認識到語文知識不是枯燥無味的、學無所用的,而是與自己的生活學習密切相關,拉近語文知識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
另外也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條件。語文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魚蟲鳥獸、世事百態(tài)都有涉及,想要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也需要學生擁有一定的基礎認知能力與綜合知識技能。但是在農村小學,由于學生從小接觸的知識面相對較窄,學習認知能力有限,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就需要教師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硬件設施。比如引導學生創(chuàng)設班級的“圖書角”,讓學生不斷的拓展自身的知識技能;多給學生講解一些時事熱點,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科學的認識,擴大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避免“閉門造車”……
創(chuàng)設了這些教學環(huán)境,才能夠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打下基礎,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
二、注重課堂的有效教學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學生知識積累的重要途徑。從一定程度上講,課堂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新課改以來,更加注重學生課堂上的學習主體地位,對于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教學引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做好教學備課、優(yōu)化課堂結構、注重綜合指導。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學的過程更是如此,特別是在教學備課中,首先要“備好大綱”,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備課,才能夠提升備課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其次“備好課本”,只有科學地認識到了課本的基本內容、知識特點,才能夠認識到教學重點與難點,進行有效的備課工作。另外也要“備好學生”,教師對于學生的學習基礎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與準確的把握,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備課,以便能夠使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的進行課堂教學,就能夠有效的提升教學的效率。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生字詞的解決、引導學生通讀課文、讓學生背誦中心思想以及經典段落,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是被“牽著鼻子走”,缺乏主動性,學習效率相對較低。所以在新時期,就需要教師能夠不斷的優(yōu)化課堂結構,豐富課堂構成,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語文訓練多種多樣,如閱讀訓練、寫作訓練、口語交際訓練,等等。應該說,每一節(jié)語文課教師都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安排適量的訓練任務,使課堂動起來,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加深學生的學習認知與學習感知,提升教學效率。
語文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學科,不僅關系著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還有學生情感發(fā)展、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善于借助課文知識,做好學生的綜合技能培養(yǎng)。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xiàn)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fā)展、語文課程與其它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比如在教學《一次成功的實驗》這節(jié)課的時候,教師除了引導學生認識到做人要謙讓,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之外,還要鼓勵學生進行實踐,比如在上下樓梯的時候要謙讓、不能擁擠,讓學生將學習的理論知識及時的運用到實踐中來,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做好活動的有效開展
著名的教育學家葉圣陶說過“教材無非只是一個例子”,語文知識博大精深,想要引導學生做好語文知識的學習,單單依靠教材是不夠的,還需要教師能夠不斷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通過課外活動的進行來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技能。
比如教師就要鼓勵學生在課下開展讀課外書與讀報活動。引導小學生從小養(yǎng)成愛看書,愛讀報的好習慣,是小學語語文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小學語文課外活動的重要組織形式。可以采取布置課外作業(yè)的形式,由孩子們獨立完成,制作剪報和編抄報,看誰做得好,看誰總結的好;此外也可以采取小組活動的方式,大家一起來讀,再一起議論,通過學生之間的彼此交流與溝通來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綜合認知;另外還可以采取集體活動的形式,開讀書報告會,或把書報的內容排練成小節(jié)目演出,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技能。
關鍵詞:綜合性學習;活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09-0141-02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教師及時、適度地指導是綜合性學習取得較好效果的重要保證。在綜合性學習中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注意活動的開放性
陶行知曾經說過,“活書是活的知識之寶庫,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小蟲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云雨雪,天體運行都是活書。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寶庫?!笨梢?,學習活動的開放性是保證學生主體能夠自主活動的一個重要條件。具體地說,它包括:
1.內容的開放?;蛘{查社會熱點,或拓寬課文內容,或開發(fā)生活資源,力求豐富多彩,這樣才能滿足處于不同發(fā)展水平、具有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多方面的需要,才能促使他們通過對活動內容的自主選擇、積極參與,獲得各得其所的相應發(fā)展。例如,筆者帶領同學們進行的以“說不盡的橋”為主題的綜合性活動,共有2個班70多名同學參與其中,將學生分為橋梁知識和橋梁文化兩個小組。兩個小組又分為“橋梁分類”“橋梁建材”“橋梁之最”“中外名橋”“橋的故事”“橋的命名”“橋詩”“橋聯(lián)”“橋梁設計”等各子小組。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需求,自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在四周內,查閱收集資料,走訪專家,游覽參觀,獲益匪淺。
2.過程的開放。在實踐過程中,它要求學生不僅要認真閱讀課內外書籍,還要通過觀察、調查、訪問等實踐活動親身去體驗語文,學習語文,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的方式上,可以是自主探究,也可以是合作交流;在實踐的手段上,可以讓學生走進現(xiàn)實世界考查、調查、訪問,也可以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讓學生走進網絡虛擬世界,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走進人們的心靈世界和情感世界。
3.師生關系的開放。在人格上,教師和學生之間應建立一種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諧的人際關系;在角色扮演上形成良好的轉換機制,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閰⑴c者、組織者、指導者、評價者。
4.時空的開放。學習的時間不再限制于課內,可延伸到課外、假期。活動的地點要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而定,不再限于教室,可到圖書館、村組、街道、網絡世界等。即使在室內,也可以根據活動的特點,打破單一的“秧田式”座位,進行多種形式的座位組合。
5.結果的開放。一是結果的表現(xiàn)形式要具有多樣性,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如調查報告、實物說明、詩歌、辦報、表演、朗誦會、展覽等。二是結論要具有多樣性,既可以得出統(tǒng)一的認識,也可以保留多種意見,既可以形成完整結論,也可以留有一塊“空白”。
二、注意活動的綜合性
1.學習內容的綜合性。語文綜合性學習是“既著眼于語文學科知識,又注意跨學科學習、生活中學習、社會中學習?!崩?,進行“探索月球奧秘”綜合性學習時,便涉及到有關月相、月食、潮汐、人類登月等天文、地理、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教師可以適時對學生進行指導,拓展其知識面,讓學生真正感到語文即生活。
2.學習方式的綜合。主要表現(xiàn)為書本學習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接受學習與體驗學習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個體探究與合作探究相結合等。
3.學習目標的綜合。教師在設計活動時要從“三維”角度綜合考慮。例如,綜合性學習“我愛我家”就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其一,感悟親情、尊敬親人,養(yǎng)成熱愛家庭的情感和對家庭的責任感。其二,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語文活動,激發(fā)學習興趣,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愛思考、愛探究的興趣和習慣。其三,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做到有條理、有中心地說話,寫作文具體生動,融入真情實感,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4.學習評價的綜合。教育功能的綜合必然使考查和評價學生要體現(xiàn)綜合性,表現(xiàn)為定性和定量評價綜合,自我與相互評價綜合,口語與檔案評價綜合,三個維度評價綜合等。例如,辦“我愛文學”手抄報,要求綜合書法、繪畫、攝影等藝術,小說、詩歌、散文等文學體裁,語文、數(shù)學、英語、美術等學科,摘錄、撰寫、剪貼等形式,圍繞“文學”主題每個人辦一份手抄報,然后展出,相互評比,每個人再寫辦報體會,并從三個維度進行評價。
三、注意活動的實踐性
語文綜合性學習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在“做”、“考查”、“實驗”、“探究”等一系列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時應注意:
1.活動的可操作性。要注意活動的設計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易動手操作,還要符合學?;虍?shù)氐膶嶋H情況。教科書上設計的一些課題和方案并非適合所有的學校,各地的學校有必要對教科書中的綜合性學習方案進行調整,揚長避短,充分利用自己的課程資源。
2.活動有趣味性。活動要豐富多彩,形式要多種多樣,有吸引力,有利于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例如,在開展“尋覓春天的蹤跡”這一綜合性學習活動時,讓學生唱一支“春天的贊歌”,創(chuàng)作歌唱春天的詩畫,編一輯“春天自然日志”等活動,為愛好朗誦、唱歌、繪畫、書法的同學提供廣闊的舞臺,在活動中也就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3.保證時間的充足性。這里的時間不是指課內時間,而是課外學生用于查找資料、相互討論、總結反思的時間。時間的充足性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保證學生有足夠的“體驗”、“探究”時間;二是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小組討論、交流的時間;三是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匯報、展示時間。
四、注意活動的自主性
在指導語文綜合性學習過程中要由學生參與或自主設計和組織綜合性學習,允許學生自己選擇確立學習目標、安排學習內容,選擇學習方式,決定成果的呈現(xiàn)方式等,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應該由學生自主解決或教師指導下解決。
參考文獻:
一 收放有度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強調與其他學科的溝通和融合,從其他學科中汲取語文營養(yǎng),將語文學習打造成一個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式的學習平臺,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但作為綜合性學習,教學中在體現(xiàn)綜合性的同時,必須警惕延伸出的“觸角”一發(fā)而不可收,那種熱鬧非凡但語文昧兒淡薄的綜合性活動絕不可取。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活動不偏離語文學習軌道。以提高語文綜合素養(yǎng)為核心。在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各種活動方式方法中,點一點、撥一撥,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科方面的思考和探究。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教師可以以觀眾?;锇榛蚣钨e的身份、以平等式的商量口吻,作一些必要的提示或提醒,使學生從豐富的學習生活中提升與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個性的體現(xiàn)過程,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展示過程。教師應放手讓學生自己確定學習內容,選擇學習伙伴,選擇學習方式等。但這并不是學生喜歡怎樣做就怎樣做。綜合性學習既強調自主和探究,更要考慮到學生的具體情況,區(qū)別對待。而且,要使得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活動過程和內容不背離培養(yǎng)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這根軸,更離不開教師的指導,需要教師給予學生適當?shù)狞c撥和引導。
二 收放有法
在“收”與“放”之間運轉自如,從容把握,教師首先必須做好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建設者、開發(fā)者和設計者的角色。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學活動從開始到終結,都是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教師則是知識的權威與化身,學生僅僅需要服從與被灌輸。單行線、規(guī)范式和接受式的單向知識傳遞制約了學生個性學習所能帶來的生動的、主動的發(fā)展,與新課程倡導開放、民主、動態(tài)的課程理念相背離。
如學習“生活中的傳統(tǒng)文化”,在布置孩子們利用雙休日時間搜集整理資料后。我接到一個孩子的電話,說“找不到身邊的民間藝術和民間風俗”。我耐心地傾聽了他的訴說,然后以一位大朋友的口吻和語氣和這個孩子進行了交流,首先我贊揚他所投入的熱情,再建議他尋求身邊大人的幫助。然而周一回校,他仍然一無所獲。我微笑著對他說:“這可真是可遇不可求啊!”聰明的小家伙立即悟出“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道理,并用堅定的語氣說“以后一定要博覽群書才行”。
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還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閃光點的眼睛,發(fā)現(xiàn)并捕捉這些學生進發(fā)的亮點及時進行引導和提升。比如學生的興趣點不一定符合編者、老師的預設;或有些孩子提出的研究課題,是老師意想不到,但非常有價值的:再如孩子們收集查閱資料時的興趣點、疑難點以及創(chuàng)造性想法等等。都是積極運用“收”、“放”策略的契機。
三、收放有時
綜合性學習活動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關鍵處給予幫助和指導。有力地扶一扶,才能寫意地放一放。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于學習活動的方式方法還不太熟悉的學生,教師要盡量全程參與,特別是在課余時間。也應時時關心、了解活動的開展情況,以便在活動內容、形式和活動成果呈現(xiàn)方式方面及時指導,調整學生的行進方向,適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困難。
一、小學語文教學重視學生綜合素質及原因
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我們應該全面培養(yǎng)小學生的素質。具體地說,小學語文教學除了重視語文文化知識的素質外,還要重視以下素質的培養(yǎng):
1、要重視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
《小學德育綱要》規(guī)定“小學德育主要是向學生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和有關的社會常識教育(包括必要的生活常識、淺顯的政治常識以及同小學生有關的法律常識),著重教育學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人民、心中有祖國,著重培養(yǎng)和訓練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給學生傳授知識、發(fā)展智力的同時,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適時滲透思想道德教育。
2、要重視小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小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每個學生在能力、個性、興趣、環(huán)境等各方面都存在著個別差異,而這些差異不僅使每個小學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點,而且使同一心理特點表現(xiàn)在不同人身上具有不同的發(fā)展水平。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心理素質的教育,不僅可以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積極情緒,調節(jié)和消除不良情緒,保持愉快的心境,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3、要重視小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
美育對人的修養(yǎng)與陶冶情操起著重要的作用。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我們要很好的利用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有機地滲透審美教育。
4、要重視小學生勞動技能素質的培養(yǎng)
現(xiàn)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常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勞動意識非常淡薄,有的學生甚至連最基本的自我服務能力和勞動習慣都沒有。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加強小學生勞動技能素質的培養(yǎng)。
二、小學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
1、文道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重知識但不“唯知識”教學,是素質教育不同于應試教育的重要特點,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除了培養(yǎng)兒童掌握語言工具外,還要充分挖掘教材思想道德方面的內涵,去影響學生,促進兒童的心靈向美好的方向發(fā)展,從而提高兒童的思想道德素質。對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結合課文,加強情感教育。情感是一種強大的驅動力,教育家布盧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魔盒”,他強調正是在這個“盒子”里可以找到那些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性質的力量。小學語文教學應當用教材中所蘊含的高尚的思想道德之美去感染學生,去打開這個“盒子”,去塑造兒童美好的心靈。
第二,表演“課本劇”進入角色,體會情感。小學生的形象思維多于抽象思維,感性認識多于理性認識。針對這一特征,把小學語文教材中一些有趣的童話、富有哲理的寓言、感人肺腑的故事讓同學們自編、自演,通過 “演”與“看”,使同學們的思想感情融入其中,從而進一步提高教育效果。
第三,把生活與學習相結合,引起感情上的共鳴。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文章,只有熟悉現(xiàn)實生活,才能使文章中的描寫變?yōu)檎娴那?、實的景。因此,要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留心觀察生活,對周圍的一切敢愛敢恨,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東西與課文結合起來。
2、挖掘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
教育要為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提供充分的、合適的條件,小學語文教學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義不容辭地要為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服務。
第一,要借助教材所提供的語言信息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
第二,要營造民主和諧的氣氛,使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發(fā)揮出來,同時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給學生一定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答案。這樣,當學生尋求到答案時,就會產生一種成功感。這種感覺就會激勵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第三,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當出現(xiàn)分歧時,就引導學生去討論、辨論,把學生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上,學生才會學得主動,并會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身心素質。
3、體味美感,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質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及教材內容,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感,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審美判斷,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第一,創(chuàng)設情景氛圍,促使學生產生愉悅美感。情境教學是通過圖畫、攝影、音樂、動作和文學語言的描繪,再現(xiàn)語文教材提供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對作品刻畫的人物,抒發(fā)的感情,闡述的哲理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化難為易,培養(yǎng)美的情趣,陶冶美的情操。
第二,用節(jié)奏增強語感和想象力,啟迪學生感知美。掌握好語言的節(jié)奏與韻律所顯示出來的那種抑揚頓挫的語調,輕重緩急的語速,字里行間的回環(huán)往復,體現(xiàn)出一種和諧的音樂美。教師應抓住教學契機,點撥、啟迪學生把握輕快、凝重、低沉、高亢、舒緩、緊張的節(jié)奏,把學生引入一個千姿百態(tài)的意境,富有節(jié)奏的朗讀,使學生保持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獲得情感和情性的熏陶。
第三,剖析形象,感受想象美。美離不開形象,學生的思維過程是在“生動的、形象的表象的基礎上進行的”。語文審美教育方法要達到形象直觀的要求,教師應借助多種藝術形式去啟導學生思維和想象,要使語言、手勢、板書、教具、電教媒體等各種教學手段密切配合,以增強教學的形象性和直觀度。
4、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能素質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同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并列的語文學科教學內容。其設置目的是促進學生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加強書本學習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lián)系,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除具有語文性外,還具有綜合性、實踐性、活動性及生成性等基本特征。但當前中職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程教學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此在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中等職業(yè)學校 語文 綜合實踐課程 問題 對策
我國的職業(yè)教育辦學方針是“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但是縱觀目前職業(yè)學校的現(xiàn)狀,普遍存在重視專業(yè)課忽略文化課的情況。語文綜合實踐課在當前的教學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形勢不容樂觀。
1.當前職業(yè)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的困境
1.1語文教師對實踐課的課時安排不足,應付的成分居多
很多中職學校對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的設置非常隨意,沒有足夠時間預留,優(yōu)先考慮專業(yè)課的排課,有的甚至待專業(yè)教師調休的情況下才將語文課排上。盡管學校平均每學期有72課時,但課堂上對語文實踐的安排不充分。在我國《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作為公共基礎課,課程注重培訓技能與思維,提高修養(yǎng)和素養(yǎng),弘揚民族文化。隨意設置課程,課時安排不足,勢必會影響大綱目標的執(zhí)行。
1.2課程與語文的基礎學習脫節(jié)
職業(yè)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程教學必須以語文教材課程為基礎,在此前提下進行其他學科的拓展,但就目前的形勢來看,很多語文教師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與認識錯誤,將一般的實踐活動與綜合實踐混淆,不結合語文的特性進行教學,與基礎知識學習形成了嚴重的脫節(jié),違背這門基礎學科的教學初衷。
1.3綜合實踐課程教學的實踐性質不強
語文實踐教學除了語言的基礎性,還有綜合性特性。如今很多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師對綜合性要求的認識與貫徹遠遠不夠,僅僅將它看成是課外的活動,或是局限于某種形式以內,周而復始地開展講壇或是學生親身演講,這種單一的形式無法體現(xiàn)實踐的綜合性質。
1.4學生的參與程度很低
目前,語文綜合實踐教學課堂上很多都是教師的“獨角戲”,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教師引導,學生實踐,缺乏了主動參與的意識與動力。一些學生冷漠對待,教師也疲于應付,于是草草了事,甚至以其他教學內容代替。
2.職業(yè)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教學困境的對策與建議
2.1明確語文綜合實踐教學的重要性
職業(yè)學校語文綜合實踐課程在中職生的學習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實踐基礎。語文學科是百科之母,掌握語文綜合知識,提高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養(yǎng),是每一位中職學子的學習目標。我國著名的教授蘇步青曾經說過,語文是學習的工具,是蓋樓房需要的地基。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準確熟練運用母語,是邁進社會的第一步。中職學校教學是一個開放的學習系統(tǒng),語文的學習又能體現(xiàn)終生教育理念,除了培養(yǎng)學生言語表達以外,還能從表述邏輯等方面展現(xiàn)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養(yǎng)。因此,面對當前職業(yè)學校語文綜合實踐的教學困境,職業(yè)學校的管理者與教育者首先要明確語文綜合實踐教學的重要意義,糾正過去注重專業(yè),忽視文化的錯誤思想傾向,深刻認識到語文實踐對于中職學生在社交、生活、學習以及今后工作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全面輔助學生的語文實踐教學。
2.2轉變呆板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形式
職業(yè)學校的語文綜合實踐課程與其他的課堂教學有著非常大的區(qū)別,不同于課堂教學的封閉式教學形式,也不同于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形式,語文綜合實踐課程的學習注重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開展根據內容的調整具有隨機性與開放性特征,讓學生了解知識,參與實踐,接受知識,學會知識,最終提高學習能力。中職學校面對的是要走入社會的準工作者,因此,教師要將呆板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形式向靈活開放的教學形式轉變,針對具體的語文教材,有計劃地提煉實踐內容,鼓勵學生積極加入實踐活動中去,并密切關注學生活動中的互動與反饋,最終實現(xiàn)提高實踐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低碳生活”社區(qū)宣傳活動籌備》的實踐活動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走進社區(qū),從社區(qū)科普宣傳欄、發(fā)放的宣傳材料上收集素材,在與居民的交流探討中提出自己對低碳生活理念的理解,總結新的認識。
2.3找準結合點,體現(xiàn)語文實用性
中職學校教學的目的在于為社會培養(yǎng)一批全面發(fā)展的中等技術應用型人才,語文學科作為基礎課程,其實踐活動也必須展現(xiàn)出必要的應用性。教師對實踐活動的設置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專業(yè)問題,保證語文教學的內容具有足夠的兼容性。實踐課堂上,教師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專業(yè)展開相關因素的分析,靈活選擇活動,挖掘出更多與專業(yè)相關的知識訓練。比如在《走進家鄉(xiāng)》的實踐課上,教師可以將實踐活動與烹旅專業(yè)緊密相聯(lián),把活動的重點放在“導游”身份文化基礎和社會調查能力的提升上,通過走訪、調查研究等方法獲取信息,對收集的資料研究、整理和歸納,進而形成文字,最后在全班進行聲情并茂的講解??傊?,教師要抓住活動實踐機會,讓學生結合專業(yè)知識,以特長展示,將語文綜合實踐教學的實用效果發(fā)揮出來。
【結 語】
綜上所述,中職語文教師必須正視目前的教學形勢,重視綜合實踐教學,突出實踐重點與特色,改進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為學生今后邁入社會、成為有用之才打下良好的教育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松虎.在活動中張顯靈性――淺談中職“活動單導學”課堂教學模式【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23)
【2】許耘.理解意義 把握原則 突出實效――關于中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的思考【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20)
【3】佟強,張素云.中等職業(yè)學校的課程設置如何體現(xiàn)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15)
關鍵詞: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C-(2013)03-0044-03
自2009年1月《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頒布以來,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廣大語文教師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與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認識不到位,理解不深刻,實施不扎實等問題。這一方面是因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與其他內容的教學有著極大的區(qū)別,需要教師充分理解其本質、特征與內涵等;另一方面,由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在認識水平、情緒發(fā)展、人際關系等方面還沒有達到真正完全“自主”的水平,更需要教師對學生活動進行適時適度的調控與指導。因此,教師要具備并切實提高實施語文綜合活動的能力,才能更大程度地提高活動的效能。
一、綜合能力:實施語文綜合
實踐活動的堅實基石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旨在引導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與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它把語文學習置于社會教育系統(tǒng)、學校教育系統(tǒng)之中,從實際生活中運用語文工具的規(guī)律來探求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從運用語文工具的實際生活中的眾多場合來開拓語文教學的空間領域,從現(xiàn)代生活的發(fā)展前景來規(guī)劃語文學習的內容與方式。在活動內容上,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要與其他課程緊密結合,與學生生活的世界緊密結合,有效地溝通語文與職業(yè)的聯(lián)系,與世界的聯(lián)系。這就要求教師及時更新與完善知識結構、增加知識儲備、提高資源開發(fā)與利用的能力,才能勝任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工作。
理論的高度決定著教學的深度,教師只有不斷提高理論水平,深刻把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內涵、特點、目標及其價值,才能實現(xiàn)角色的轉變,由課程的執(zhí)行者變成課程的研究者、開發(fā)者,從而設計與實施真正意義上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學習方式與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方式不同,教師要了解活動學習與接受學習的區(qū)別,學習和掌握活動學習方式的基本原理、一般步驟和基本方法;在活動學習理論的指導下積極開展關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工作,把握其理論基礎,理解其設計、實施、評價的基本原則和策略,不斷豐富自己的認識,形成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內涵和特質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同時,教師要搜集并研究豐富的、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從中獲得借鑒,不斷拓寬視野,開闊思路。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突破了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的封閉式格局,把語文學習的視角與空間延伸到廣闊的天地之中,其內容十分豐富,更多的活動內容是跨領域的,涉及校園生活、社會生活、職業(yè)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就要求教師要適應知識綜合化的趨勢,注重知識積淀,不斷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教師不僅要對語文學科的基本功能、基本特點、知識體系、教學要求等有深入的理解和把握,還要了解并掌握其他學科共同的知識基礎,熟悉其他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教學改革的新觀念、新思路、新方法。語文教師要分析研究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點,以加強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設計與實施的針對性,發(fā)揮語文課程為專業(yè)學習服務、為學生終身發(fā)展服務的功能,彰顯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的教學特色。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一個新的學習內容,它的實施突破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空間和固定的學習材料的限制,其綜合性、開放性、生成性等特點,決定了活動的實施需要依賴于豐富的活動資源?;顒淤Y源的豐富性和適切性又直接決定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實施的范圍和質量。因此,教師要提高開發(fā)和利用活動資源的意識和能力。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具有潛在性、豐富性、多質性、等價性等特點,教師要掌握開發(fā)和利用活動資源的程序、路徑和具體方法,能根據活動主題與目的,確定所需資源的類型和內容,能對收集到的資源進行客觀的、多角度的分析,重點分析資源和活動目標及活動任務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資源具有的語文教學價值,學生可以從資源中發(fā)現(xiàn)哪些問題,資源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哪些語文能力,等等。經過細致的分析,不僅可以開發(fā)出真正有價值的資源,而且可以明確資源利用的角度、廣度和深度,從而有的放矢地利用資源。
二、組織能力:實現(xiàn)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價值的保障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語文學習活動。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最基本的關系是知識授受關系。在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無疑是活動的主體,教師作為活動的開發(fā)者、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和評價者,與學生一同參與活動,共同實踐,和學生組成一個學習共同體,在活動中各自發(fā)揮著不同的作用,共同推動活動的開展。因此,教師也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體之一。教師具備并善于運用促進性的活動組織策略和活動指導技能,對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對于學生有效地建構知識體系、形成并發(fā)展語文能力,具有決定性意義。
設計科學、可行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方案是教師組織活動的首要能力,也是活動得以順利實施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方案設計的過程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活動目標、選取恰當?shù)幕顒臃椒ㄅc活動策略,規(guī)劃優(yōu)化的活動流程,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的過程。教師要學習課程開發(fā)方法,形成課程開發(fā)能力,對教材中的活動方案進行分析,把握活動目標的基本內容和確立依據,理解設置活動任務的目的,剖析活動任務與活動目標之間的關系,尋找切合學生實際的活動目標和任務,并對教材中的活動任務和課外相關教學資源進行合理的取舍和重新建構,設計出切實可行的活動教學方案。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一種情境活動,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要方法,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實踐、自主體驗,但這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指導。在活動開展過程中,正確處理學生自主實踐與教師有效指導的關系,是提高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質量的重要保障。只有在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學生的活動才能更具方向性,更富有實效。從活動主題的確定到活動成果的交流,學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切不可替代學生解決,而應該及時給予方法指導。因此,教師要學會開展活動的各種方法,如制訂活動方案的方法,搜集和處理信息的方法,調查、訪問的方法,評價的方法等,才能給學生以正確、有效的指導。
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是以現(xiàn)代教育思想,特別是現(xiàn)代先進的教育評價理論為指導,利用一定的評價技術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所期望的教育教學效果進行的價值判斷?;顒釉u價是實施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教師必須提高活動評價的能力,才能對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結果、學生發(fā)展狀況等進行準確的價值判斷,并對活動進行及時有效的調控。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是多維的,其評價內容要涵蓋活動的主要目標,即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和策劃、組織、實施活動的能力,尤其要突出對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的評價。因此,教師要熟悉評價的內容體系,掌握評價指標及評價標準的設計方法,明確評價指標體系設計的依據,掌握分析活動任務所需語文能力的方法,并能細化出具體的評價項目、觀測點及評價標準;要掌握評價的實施方法和要求,在把握評價內容與重點指向的基礎上,學習和運用有效的評價策略,掌握在活動過程中及時收集和分析學生活動資料的方法,善于根據活動進程和學生活動狀況把握評價的最佳時機。此外,教師還要掌握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我反思、自我調控的策略,以更好地組織學生對活動進行全面評價。
三、導向能力:彰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效能的關鍵
生成性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重要特點之一,這是由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取向決定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是按照預先的設計,有目的、有計劃的活動過程。但是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活動,它面向每一個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內心體驗,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強調學生在活動中的自我體驗、思考、感悟和習得。由于每一個學生的學習基礎、生活環(huán)境、閱歷見識等有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興趣點、關注點和著力點,面對同樣的活動任務,不同的學生會選擇不同的活動內容和資源,不同的學生即使是面對相同的學習情境、言語材料,認識和體驗也會有所不同,遇到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會不同。學生會在活動的過程中,根據需要適時地重新設計活動任務和活動過程,調整學習內容,選取新的活動方式,采用新的評價標準,甚至重新確立新的活動主題,從而產生新的活動結果和活動價值,這些都是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生成性的具體表現(xiàn)。教師如何將活動中千變萬化的動態(tài)生成的內容導向到既定的活動目標,對于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有效實施,對于學生有效地建構知識體系、形成并發(fā)展語文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面對動態(tài)的活動過程,教師要善于對活動過程中動態(tài)生成的信息進行分析、辨別、篩選,充分利用有價值的信息,將活動推向深入?!罢Z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課程的核心任務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作為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必須體現(xiàn)中等職業(yè)學校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培養(yǎng)目標,按照既定教學目標,對語文知識、技能進行整合和綜合,使學生在活動中得以學會與應用,最終實現(xiàn)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高”。[1]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和內容都應聚焦于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判斷動態(tài)生成的信息是否有教學價值的標準就是其是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涉及自然、社會、經濟、文化、歷史、地理、環(huán)境、科學技術等眾多領域,學生在活動中要運用這些領域的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但這些都只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媒介”,活動關注的是學生在這些領域中如何閱讀、如何表達、如何與別人交流,即學生是如何綜合運用語文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因此,要分析動態(tài)生成的信息是否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能力,就是要判斷這些信息是否指向了活動的既定目標,是否有利于學生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及時捕捉到動態(tài)生成的有價值的信息,合理調控學生的活動過程,達成活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