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噜噜私人影院,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888,AV天堂永久资源网,5566影音先锋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管理經濟學知識要點范文

時間:2023-08-28 16:30:16

序論:在您撰寫管理經濟學知識要點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管理經濟學知識要點

第1篇

關鍵詞:EMBA教育;管理經濟學;教學;效率

EMBA是英文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的縮寫,特指針對企業(yè)中高層高級經理人員的工商管理碩士教育[1],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EMBA項目均十分重視“管理經濟學”教學,普遍將“管理經濟學”設置為一門不可或缺的核心必修課程。新近,全國工商管理碩士教育指導委員會對EMBA畢業(yè)學員的調查顯示:“管理經濟學”是EMBA畢業(yè)生認為最有幫助和最應該開設的課程之一,排名第五[2]。然而,多年來“管理經濟學”實際教學中,EMBA學員普遍反映這門課程是最難學的,同時任課教師們也普遍感覺教學難度較大。事實上,“管理經濟學”是以西方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理論為基礎,結合決策科學中的某些工具和方法,指導企業(yè)經理人員進行決策的一門應用經濟學,它涵蓋和整合了經濟理論、優(yōu)化方法和管理決策三大部分內容[3]。而如此廣泛、艱深的內容目前卻限定在4天EMBA教學活動中加以展開,教學效果與教學效率時常并不理想。那么,在4天教授一門課程的現(xiàn)有教學體制下,如何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與效率呢?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國內外大學教學研究中探討EMBA教學的文獻尚十分稀少,即使是相關文獻也完全忽視了對這一問題的探討。例如,學者王英雖然專門探討了怎樣提高MBA“管理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4],但并沒有觸及EMBA教學;又如,劉延平、郭雪萌和郭婧娟等三位學者雖然提出并系統(tǒng)論述了EMBA課程整合式教學模式[5],但這一模式并非針對“管理經濟學”教學;再如,李國津教授雖然較早就系統(tǒng)地論述了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改革,明確提出要正確定位、合理選擇內容、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等等[3],但尚未建立一個理論框架更深入地剖析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實質;譚宏和唐朝莉等學者雖然正確指出知識轉移是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的核心,提出了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中知識轉移的研究框架[6],但是這一框架也未觸及EMBA教學。

本文試圖以EMBA的管理經濟學為例,專門探討EMBA教學效果和效率提高問題,從而為現(xiàn)有大學教學研究中尚顯薄弱的EMBA教學文獻做出一些補充和拓展:第一,利用校企知識轉移這一新的理論視角,剖析EMBA 管理經濟學教學實質,構建一個提高EMBA的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與效率的概念框架;第二,在此基礎上,提出提高EMBA的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四種基本策略及具體措施。

一、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的實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校企間高效知識轉移

什么是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的實質?現(xiàn)有的研究并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相關的研究主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展開討論。宏觀層面主要是探討EMBA教育的實質,有代表性的觀點有:EMBA是針對已經擔任中層以上管理工作、具備承擔更多管理責任的企業(yè)中高層經理人員的工商管理教育[1];EMBA教育是商學院如何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的創(chuàng)新型優(yōu)秀企業(yè)家[7];EMBA教育在于向企業(yè)高級行政人員提供管理的基本知識與技巧,以增進學員的分析力與判斷力來適應全球競爭時代的要求[8]。微觀層面主要是從EMBA課程教學的不同側面透析教學的實質,有代表性的觀點有:EMBA課程教學是一個由模塊化知識體系、遞進式案例分析、對立式情境模擬、獨立式專題講座和組團式師資隊伍等多種教學元素系統(tǒng)集成的整合式教學模式[5];EMBA課程教學活動是由教師和學生雙主體所構成的“師生契合”教學模式,具體視不同教學情境可采用灌輸式、咨詢式、啟發(fā)式和參與式等教學方式[9]。

仔細閱讀以上文獻,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對EMBA教育教學探討主要是基于高等教育學的分析。不同于這些傳統(tǒng)分析,本文采用知識管理學中校企知識轉移理論這一新的理論透鏡,以“管理經濟學”為例,重新審視和探討了EMBA課程教學的本質屬性和具體的教學策略。我們認為,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的實質是以高校教師為代表的知識發(fā)送者通過各種知識轉移渠道、在一定的情境下向以企業(yè)高管人員為代表的知識接受者轉移管理經濟學科學知識體系的一種特殊類型的校企間高效知識轉移活動,其最終目的是提高企業(yè)高管人員的個人競爭力和企業(yè)整體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我們提出以上論點的論據(jù)是:首先,現(xiàn)有EMBA教育教學文獻已經提出了諸如“向企業(yè)高級行政人員提供管理的基本知識”、“模塊化知識體系”、“由教師和學生雙主體所構成”、“視不同教學情境”、“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優(yōu)秀企業(yè)家”等EMBA關鍵教學要素,我們的論點繼承、發(fā)展和整合了這些關鍵要素;其次,按照校企知識轉移理論,校企知識轉移是一個由知識發(fā)送方高校、知識接受方企業(yè)、知識轉移渠道、知識轉移情境和要轉移的知識構成的一個有機系統(tǒng),是企業(yè)通過與大學的互動獲得所需要的知識并加以判斷、吸收、應用與創(chuàng)新的過程,是高校所創(chuàng)造的知識、技術、成果轉移到社會與商業(yè)上,完成高校知識的流動與應用并實現(xiàn)其市場價值[10][11]。我們的論點正是建立在這些科學的理論之上;再次,目前國內外學術界主要集中研討校企間技術轉移及其效率提升問題 [12],認為高校通過技術許可、合作研究、人員交換、技術咨詢關系、技術創(chuàng)業(yè)等校企合作形式和渠道向企業(yè)轉移技術知識[11]。顯然,校企合作除了技術創(chuàng)新以外更常見的是合作教育,而合作教育中的知識轉移已開始被我國學者探析[6]。我們認為,EMBA教育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校企合作,“管理經濟學”教學實際上不是高校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轉移而是經濟學科學知識及其分析思維方法的轉移。正如清華大學管理學院院長、著名經濟學家錢穎一教授所言:“在我的(EMBA)課程中……你們將學到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獲取對中國當前問題及未來挑戰(zhàn)的認識,運用現(xiàn)代經濟學的視角和方法思考中國!” [13]。最后,校企知識轉移的關鍵與核心是知識轉移效果與效率提升[10][11][14][15],我國現(xiàn)有EMBA的4天一門課程教學體制是比MBA教學更短的研究生學位教育,而MBA“管理經濟學”特別要求提高教學效果與效率[3],由此EMBA管理經濟學課程教學必須是更加有效的和高效率的;另外,我國EMBA教育的基本任務是提高現(xiàn)有企業(yè)家的素質與培養(yǎng)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素質的企業(yè)家[7],EMBA學員作為我國新一代企業(yè)家是提高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的核心和靈魂。我們的觀點涵蓋了這兩個反映我國EMBA教育現(xiàn)實國情特點。

如果說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的實質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校企間高效知識轉移,那么,提高其效果與效率的概念框架應該是怎樣的呢?按照組織間知識轉移效果和效率理論框架[16]:(1)高效知識轉移包括四個維度:理解程度、有用性、速度和經濟性,其中,理解程度指知識接受方理解被轉移的知識的程度;有用性是指轉移的知識對知識接收方工作的重要性和相關性;速度是指轉移知識的快慢程度;經濟性是指因轉移知識所耗費的資源較少、成本較低。(2)知識轉移效果和知識轉移效率是兩個不同的專業(yè)術語,知識轉移效果(Knowledge Transfer Effectiveness )是指知識轉移實現(xiàn)轉移目的的程度,包括兩個維度:理解程度和有用性;知識轉移效率(Knowledge Transfer Efficiency)是指知識轉移過程的投入與產出之比,也包括兩個維度:速度和經濟性。我們認為,既然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作為一種特殊類型的校企間高效知識轉移,屬于組織間知識轉移,理應滿足以上知識轉移效果和效率的理論框架。結合本文前面提到的“校企知識轉移是一個由知識發(fā)送方高校、知識接受方企業(yè)、知識轉移渠道、知識轉移情境和要轉移的知識構成的一個有機系統(tǒng)”的構架,我們提出了一個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的概念框架,見圖1。

圖1 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與教學效率的概念框架

圖1的概念框架突破了傳統(tǒng)大學教學的傳統(tǒng)框架,抓住了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活動限定在4天完成這個根本特點,凸現(xiàn)了單位時間內最大限度轉移“管理經濟學”系統(tǒng)知識的客觀要求。圖1深化了以往EMBA教學對教師、學生、師生教學關系的研討[9],集中并明確地反映了本文的新觀點: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的實質是高效轉移經濟科學知識體系,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就是高效轉移知識,高效與否是通過轉移知識的被理解程度、轉移知識的有用性、知識轉移的速度、知識轉移的經濟性等四個維度加以衡量,這四個方面同時也構成了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和教學效果的四種基本策略,而實現(xiàn)每一種基本策略的著力點應該是組成知識轉移系統(tǒng)的五個基本要素:教師(知識發(fā)送者)、學員(知識接受者)、要轉移的知識、知識轉移渠道和知識轉移的具體情境。我們提出的這一框架,不僅為解決現(xiàn)實中教學效果與教學效率時常并不理想的問題提供了一個概念框架,而且也能從更一般的視角和層面提煉出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與教學效率的基本策略及其具體措施。

二、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與效率的四種基本策略及其具體措施

依據(jù)圖1的概念框架,借鑒和繼承學者們的相關學術觀點,以及結合我們多年EMBA“管理經濟學”的實際教學成功經驗,我們在此提出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與效率的四種基本策略及其具體措施,具體如下:

1.提高管理經濟學知識被理解程度的策略

按照圖1,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就是努力提高知識轉移效果,其中提高管理經濟學知識被EMBA學員理解的程度是一種基本策略。針對目前EMBA教學時數(shù)太少、教學內容太多、學員背景差異較大的現(xiàn)狀下學員普遍對管理經濟學知識理解不全、不深和不透等突出問題,我們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與建議:(1)任課教師首先應受過嚴格的經濟學專業(yè)訓練并具有優(yōu)秀的教學素質,熟悉管理學院(商學院)教學體系、教學風格和教學要求,在管理經濟學知識體系的講授中能夠做到居高臨下、游刃有余、深入淺出和通俗易懂。(2)要正確定位管理經濟學的知識體系。教師在課程第1講中就應明確提出“管理經濟學”是專門針對管理學院開設的一門應用微觀經濟學[3],明確課程的教學目的是使學員們系統(tǒng)學習經濟學的理論知識、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去輔助分析求解企業(yè)面臨的各種管理問題,并按企業(yè)運行過程將管理經濟學知識體系明確劃分為需求、生產、成本、市場結構、政府管制(含政府與企業(yè)關系)等基本理論,使得EMBA學員在課程一開始就對管理經濟學的知識體系有一個很好地整體理解與把握。(3)要給每位EMBA學員配備世界上著名的管理經濟學教材(國內市場上已有很多流行版本),以及其他等文字、影像等的配套教參材料,便于EMBA學員能夠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反復學習和正確理解這些顯性知識(也稱編碼知識,是可以通過語言、書籍、文字、數(shù)據(jù)庫等編碼方式傳播并容易被人們學習的知識)。至于管理經濟學隱性知識(指那種我們知道但難以言述的知識),學員可以通過問題求解、案例分析、情境模擬等“干中學”的方式獲得認知、理解和掌握(如經濟分析工具在管理決策問題上的運用技巧)。(4)在教學組織上要指定課程組長、構建教師教學團隊,同時在課堂中組建學員討論小組。教師教學團隊可以按同校、跨校兩種方式組建,如組建由理論主講教師、案例引導教師、專題講座教師構成的師資團隊[5],實現(xiàn)講授知識體系的互補、深化與擴展。學員通過課堂小組討論、教師點評可以加深知識理解。(5)在EMBA學員較為繁忙的現(xiàn)實情況下,應嚴格學員課堂考勤,不斷增強學員的知識學習意愿和知識吸收能力,可將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點融入課程考試題,可以將最后一天的課程考試改為課后大作業(yè),讓學員課后通過通讀教材、閱覽報刊、查閱資料和小組研討來完成這份大作業(yè),不但能節(jié)約出最后一個下午的時間,而且能幫助學員更加深入地理解、更加全面地掌握管理經濟學知識。(6)采用模塊化的課程知識體系設計[5],將管理經濟學知識體系分成需求理論及其應用、生產與成本理論及其應用、市場結構理論及其應用、政府管制理論及其應用等四大知識模塊分別布置在四天的課程教學活動中,每一天的完成一個知識模塊,每個模塊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知識教學單元。(7)依據(jù)不同教學內容和要求,分別選用最適用的知識轉移渠道。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每天上午師生精神飽滿,宜采用灌輸教學方式著力教授各模塊的基本理論與分析工具;而當天下午師生較為困乏,宜安排案例討論、情境模擬、教師點評來復習、加深上午所學的理論,提高學員運用經濟分析工具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教師理論講授應做到概念準確、層次分明、邏輯清晰和理論聯(lián)系實際。反之,教師全天“唱獨角戲”、滿足于灌輸教育,學員過度疲乏和困惑,都會嚴重影響知識理解和教學效果。(8)鑒于目前EMBA教學普遍使用學校、賓館的多媒體教室或會議室,要努力營造有利于知識學習與理解的氛圍,應避免發(fā)生幻燈片模糊、白板上字跡太小看不清楚、音響時斷時續(xù)、教室燈光昏暗等問題。鑒于近年EMBA“全英文教學”中學員普遍存在理解障礙、教學效果差,今后應慎用“全英文教學”。

2.提高管理經濟學知識有用性的策略

按照圖1,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另一種基本策略就是提高轉移知識的有用性。針對目前EMBA學員往往感覺管理經濟學理論高深、難學、缺乏實用性等常見問題,我們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與建議:(1)對于教師,應該將管理經濟學教學與微觀經濟學教學加以區(qū)別對待,時刻牢記EMBA學員學習管理經濟學是為了運用經濟學的視角和方法思考中國現(xiàn)實、能夠利用經濟學理論及其分析工具解決實際管理問題、不斷提升企業(yè)的競爭力。教師應該注重所教授的知識對學員現(xiàn)實需求的滿足,一方面,課堂講授應集中在管理經濟學的核心知識上,不應將有限的時間耗費在與課程無關無用的知識上,諸如名人趣事、社會雜談等;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過于理論化的講授而導致曲高和寡。每次教學,應該給學員提供經濟學原理對應的最新經濟管理新聞報道材料,使學員理解經濟學原理與現(xiàn)實之間的緊密關聯(lián)。(2)對于學員,應該帶著管理問題上課,在學習各種管理經濟學基本理論及其分析工具的同時不斷尋求和嘗試求解手頭上困擾自己的實際管理難題,并且在求解中親身體驗經濟分析的有用性,明白其局限性。(3)要對管理經濟學知識進行合理篩選,突出那些對EMBA學員最有用的管理經濟學基礎知識。例如,課堂上集中教授需求、生產、成本、市場結構、產品定價、政府管制等主要理論要點,對于需求函數(shù)估計、生產函數(shù)估計、成本函數(shù)分析、線性規(guī)劃等統(tǒng)計和最優(yōu)化定量分析技術僅用Excel加以演示、點到為止即可,不必花時間闡述需求法則背后的效用理論(無差異曲線分析);又如,更多引入一些當前中國轉軌經濟條件下的熱點問題及其經濟分析,諸如公司治理問題、食品安全問題、房地產價格走勢問題、人民幣升值與企業(yè)進出口銷售問題、歐美經濟衰退對中國企業(yè)影響問題、中國通脹下企業(yè)管理問題等等;再如,應不斷拓展傳統(tǒng)管理經濟學理論知識邊界,可以穿插介紹時下新興的“新管理經濟學”中一些前沿理論成果,諸如組織經濟學、行為經濟學、人事經濟學、企業(yè)倫理、公司社會績效、制度經濟學等方面的有用知識[17]。(4)要善于組合各種知識轉移渠道與方式更有成效地轉移管理經濟學有用知識,實實在在展示經濟理論有用性,提高學員滿意度。例如,在教授供求決定價格的理論時,可以首先放映中國房地產價格調控的新聞報道材料、引發(fā)學員的思考,接著采用灌輸方式講解需求、供給和均衡價格決定理論,然后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讓學員分組對中國房地產價格調控案例(文字資料)展開討論、從供求兩個方面找出影響房地產價格水平的各種因素、預測未來幾個月房地產價格走勢,利用咨詢式教學引導學員給出房地產價格調控難題的解決方案,最后通過幻燈片展示中央政府歷次出臺的房地產調控“國十一條”、“新國十條”、“新國八條”背后存在一個共同的框架——供求決定價格理論,解開中國房地產價格之“謎”。(5)教師可以有意營造一種增強管理經濟學知識有用性的教學情境。例如,首先選取新近發(fā)生的雙匯集團“瘦肉精”危機作為分析案例,然后讓學員分組分別扮演雙匯“瘦肉精”危機中各個利益相關組織對案例文字資料展開情境模擬討論,引導學員對中國轉型時期企業(yè)目標的探究,最后通過學員分組匯報、教師介紹廠商目標理論、總結等教學過程,促使學員眼見為實地了解到轉型經濟下豬肉產業(yè)鏈上養(yǎng)殖戶、豬販子、屠宰企業(yè)、大型肉制品企業(yè)、商場、檢疫部門、地方政府等組織的現(xiàn)實目標,幫助學員切身體會到廠商利潤最大化目標理論在分析中國當前食品安全問題上的理論作用和實用價值。

3.提高管理經濟學知識轉移速度的策略

按照圖1,高效知識轉移是知識轉移效果與效率的統(tǒng)一體,在不斷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果的同時,也要持續(xù)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率。按我們的觀點就是首先要努力實現(xiàn)單位時間最大數(shù)量地轉移管理經濟學有用的科學知識,由此一種基本策略就是提高知識轉移速度。針對目前EMBA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拖堂、教師言它而偏離了管理經濟學知識傳授、教學時間利用效率不夠高等問題,我們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與建議:(1)教師應精心而周詳?shù)匕才胖v課進度、講課內容和其他教學活動,設計詳細的教學活動時間表,在課前詳細編寫并打印出課程教學講義、對應的幻燈片、案例及其討論方案、影視文字材料、課外讀物、考試試題及其參考答案等,在課前就應該把學員分組并組織起來,將全部相關教學材料提前分發(fā)給每一位學員,課堂教學活動應遵循教學計劃,控制各項教學活動的進度、節(jié)奏與時間(特別是討論及其發(fā)言時間),避免“跑題”與“脫軌”。(2)EMBA學員應該提前預習上課的教學材料,按時到課并積極參與各項課堂教學活動,認真進行小組討論,撰寫言簡意賅的發(fā)言稿,控制發(fā)言時間。(3)盡量將管理經濟學分析方面的隱性知識顯性化,提高知識的可傳播性。因為,顯性知識便于師生相互交流,可以縮短知識轉移時間。例如,聘請領域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等來課堂上開展專題講座,請他們對中國當代熱點管理經濟問題進行專業(yè)剖析與獨特解讀,促使他們原本高度個人化的經濟分析隱性知識,諸如分析問題的經驗、視角與觀念、洞察力、分析等,通過學術交流而最大限度地轉化成顯性知識而被EMBA學員學習吸收。(4)充分利用各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節(jié)省教學時間,加速知識轉移。例如,把管理經濟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特別是各種圖形、表格和公式,做成PowerPoint幻燈片,不但能夠提高教學效果還能大量節(jié)約在板書、畫圖和說明上花費的時間[3];又如,運用Excel軟件編寫管理經濟學模型,展示與說明決策問題求解過程與動態(tài)模擬結果[3];再如,通過剪輯電視新聞、專題經濟報道、著名經濟報刊網站上文章,制作文字和視頻教學材料,讓學員能夠迅速了解中國新近經濟熱點問題分析、把握經濟大勢。(5)講究管理經濟學知識交流的時效性,避免因高校與企業(yè)文化差異而產生的沖突,建立師生雙方在教學活動中互相學習、真誠互動的伙伴關系,創(chuàng)造知識共享、加速知識相互交流的文化氛圍。

4. 提高管理經濟學知識轉移經濟性的策略

按照圖1,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效率另一種基本策略就是提高知識轉移經濟性,即在保證轉移知識容易吸收理解、有用性高和轉移速度高的前提下,要適當減低知識轉移所耗費的各種相關資源的耗費。鑒于此方面目前尚缺乏學術探討而教學實踐上又很重要,我們特提出如下主要措施與建議:(1)根據(jù)學校EMBA學費收費的水平及其增長狀況,不斷優(yōu)化教師教學團隊。在選擇國內外、校內外專家學者授課時,在同等教學水平和質量下,可以少聘請國外學者和校外專家,搭建以國內教師為主、本校教師為主的教學團隊。當然,如果本校教師教學陣容超強,也可以完全由本校教師構成教學團隊。(2)對于學員學習,在眾多國內外著名的管理經濟學主流教材中,應該選擇那些質量上乘而又價格不貴的教材[18] [19] [20]。(3)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基礎設施與資源。在同等條件下,盡量利用本校教室、會議廳開展教學活動,可以聘請恰好正在本校訪問交流的經濟學者為學員專題講座,也可以聘請那些為本校博士生授課的海內外校外著名經濟學學者在教學規(guī)定課時之外為EMBA“管理經濟學”授課。(4)在一些特定的情境和條件下(比如開展班級間集體交流活動),可以考慮并班上課。但一定要確保教學質量,不斷提高教學服務滿意度。(5)要樹立高效轉移管理經濟學科學知識、分析思維方法的理念,處處講究費用節(jié)約,并將節(jié)約的費用全部用于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和教學設施上,持續(xù)提高EMBA管理經濟學教學水平和服務質量,實現(xiàn)教學資源最佳配置。

參考文獻:

[1]錢小軍, 趙純均. 美國EMBA教育概況及其借鑒意義[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2(10) :7-10.

[2]李國津. 管理經濟學課程教學研究[R].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華章公司,2011.

[3]李國津. MBA核心課程管理經濟學教學改革探索[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1(2-3) :50-53.

[4]王英. 提高MBA案例教學效果的幾點思考——以管理經濟學課程為例[J].當代教育論壇,2011(1):56-57.

[5]劉延平,郭雪萌,郭婧娟. EMBA課程整合式教學模式探討[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6) :25-29.

[6]譚宏,唐朝莉. 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中的知識轉移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0(22): 196-199.

[7]李燕萍,吳紹棠. MBA/EMBA教育與我國企業(yè)家的培養(yǎng)[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6) :22-27.

[8]楊金麗. 香港中文大學的EMBA教育[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6(4) :67-69.

[9]張建衛(wèi). “師—生契合”教學模式的理論內涵與應用藝術: 基于EMBA教學實踐[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3) :56-60.

[10]鄒波. 面向企業(yè)自主創(chuàng)新的校企知識轉移研究[D].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09.

[11]吳潔. 高校知識轉移的機理及效率研究[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6.

[12]廖述梅,徐升華. 我國校企技術轉移效率及影響因素分析[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11): 52-56

[13]清華EMBA教你如何思考中國:錢穎一、李稻葵兩大經濟學家開講清華EMBA2010春季課程[J]. 經理人,2010(6): 67

[14]徐升華, 廖述梅. 我國校企知識轉移研究定位分析[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9, 26(3):143-145

[15]吳潔, 施琴芬, 張運華, 姜苗. 基于知識供應鏈的高校知識轉移效率研究[J]. 江蘇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23(2): 163-167.

[16]Liliana Pérez-Nordtvedt, Ben L. Kedia, Deepak K. Datta and Abdul A. Rasheed.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cross-border knowledge transfer: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8, 45(4): 714-744

[17]Paul H. Rubina, Antony W. Dnes. Managerial economics: A forward looking assessment[J]. Managerial and Decision Economics, 2010, 31(2): 497-501

[18]邁克爾·R. 貝葉. 管理經濟學(第6版)[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8

[19]詹姆斯·麥圭根等. 管理經濟學(第11版)[M]. 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9

第2篇

【關鍵詞】中國酒店業(yè)定價策略;消費者導向;管理經濟學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yè)競爭最直接的手段是價格的競爭。中國經濟市場化的進程,伴隨著很多的“價格戰(zhàn)”,中國酒店行業(yè)一直是“價格戰(zhàn)”最激烈的戰(zhàn)場之一。隨著2008奧運年的臨近,全國各地、不同星級的酒店如雨后春筍般地新建起來,酒店業(yè)的“價格戰(zhàn)”不但沒有減弱的跡象,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采取何種定價策略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勝出,已成為酒店管理者必須考慮的一個重大問題。

一、我國酒店行業(yè)的市場結構分析

選擇正確的定價策略的前提是:對所處行業(yè)的市場結構做出正確的判斷。根據(jù)對飯店行業(yè)相關經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分析,筆者的基本判斷是:1.我國酒店業(yè)屬于壟斷競爭行業(yè),市場上有很多的酒店和消費者,市場集中度接近于零;每家酒店提供的產品與其他酒店的產品略有差異。2.從市場壁壘角度考慮,中國酒店業(yè)表現(xiàn)為“易進難出”的特點,資金門檻、技術與產品差異、品牌與銷售網絡等結構性進入壁壘都很低,而資產專用性形成的沉淀成本、勞動力安置成本造成酒店的高退出壁壘。3.在酒店業(yè)的壟斷競爭市場上,每家酒店對于產品的定價有一定的控制力。雖然產品的價格提高了,但由于一些消費者對于該酒店產品的特別之處有偏好,他們仍會選擇這家酒店的產品。

二、我國酒店業(yè)價格競爭的成因分析

中國酒店業(yè)產生“價格戰(zhàn)”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過度投資造成酒店供過于求;二是各酒店的產品基本上無差異;三是酒店產品不可儲存。作為酒店管理者,對于一、三兩項可以說是無能為力的,而對于第二項則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避免不惜血本的“價格戰(zhàn)”,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產品的差異化。而最有效的競爭恰恰是差異化經營,包括生產的差異化、營銷的差異化、市場價格的差異化等。

從我國酒店業(yè)的定價策略來看,大多存在單向思維、追求短期利益、缺乏戰(zhàn)略思維的問題。在供過于求時,片面追求市場占有率,過分壓低價格,甚至低于成本價出售產品;在供不應求時,過度抬高價格,不惜傷害酒店的長遠利益。要避免這些問題,酒店管理者就必須站在經營戰(zhàn)略的高度來考慮定價策略問題。利潤最大化是確定酒店業(yè)定價策略的基本原則。但定價本身并不是利潤的來源,酒店的品牌、差異化經營、創(chuàng)新等,才是利潤的根本來源。定價只是一種手段,定價要服從和服務于酒店長遠的發(fā)展戰(zhàn)略。即使在需求量極大時,酒店管理者也不應拒絕提供給一個老主顧一貫享受的折扣。下文研究的主要是在滿足酒店總體經營戰(zhàn)略的前提下,可供選擇最優(yōu)的定價策略。

三、酒店定價的基本策略

利潤最大化是定價的基本法則。對處于壟斷競爭市場的酒店業(yè)來講,最基本的定價策略仍要圍繞這一法則,即對所有的消費者制訂單一價格,使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然而,酒店管理者并不能準確預測出其產品的需求函數(shù)和成本函數(shù),因此并不能直接計算出利潤最大化的價格。由于準確預測做起來非常困難,因此中國大部分酒店、尤其是國有酒店往往習慣于僵化的定價機制,有的是制訂價格后,一年甚至幾年都很少進行調整,一線預訂銷售人員沒有相機處理權;有的是制訂價格后,也進行調整,但往往是整上整下,急功近利,忽視對細分市場和消費需求的研究。

理論經濟學與經濟現(xiàn)實間總是存在不小的差距,而管理經濟學的分析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差距。根據(jù)管理經濟學知識進行推導,處于壟斷競爭市場的酒店,要使其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利潤最大化時的價格P是邊際成本MC的K倍,K可以看做是利潤最大化時的加價因子[K=E/(1+E),其中E是酒店產品的需求自價格彈性]。利用酒店產品的需求自價格彈性,就可以確定最大化廠商利潤的加價因子,從而合理確定相應的價格。管理經濟學壟斷競爭條件下的簡單定價法則完全適用于中國酒店業(yè)的定價行為。這種基本的定價策略的核心是對同一酒店產品對所有消費者簡單地制定單一的每單位價格,從而獲得利潤,其隱含的思維定勢是以產品提供者為導向進行定價。從理論上講,這種基本定價策略可以為酒店創(chuàng)造最大利潤,但實際上,如果酒店管理者轉變思維方式,完全可以采取另外的定價策略,創(chuàng)造出比理論最大利潤更大的利潤。

四、消費者導向的酒店定價策略

消費者導向的定價策略的關注點在于不同細分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差異,策略的著力點在于減少消費者剩余。消費者導向的酒店定價策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價格歧視;另一種是兩步定價。

(一)價格歧視是指對同樣的商品或服務向消費者收取不同的價格行為

實施價格歧視策略要求管理者對消費者的差異進行分析,了解消費者不同種類的信息。價格歧視有三種基本形式:一級、二級和三級價格歧視。

一級價格歧視是指酒店向每一個顧客索要其愿意為所買的每單位產品付的最高價格。這種策略追求的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它能使酒店將消費者剩余減少到零,從而獲得最高的可能利潤。在酒店經營實踐中,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程度越高,特殊要求越多,一級價格歧視策略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一級價格歧視策略成功的前提條件還在于酒店管理者要能夠完全掌握特定的消費者為每一個增加單位產出所愿意和能夠支付的最高價格。酒店業(yè)本身是一個追求滿足消費者所有可能需求的行業(yè),也是非常人性化、個性化的一個行業(yè)。在酒店產品的營銷中,經常會遇到顧客提出的特殊需求,好的酒店銷售經理在設法滿足客人特殊需要的同時,能夠在掌握客人的基本信息和支付能力、體察客人潛在心理與生理需求的基礎上,采取高超的營銷技巧,以顧客愿意且能夠支付的最高價格成交,從而為酒店爭取最高的可能利潤。

二級價格歧視是指酒店根據(jù)顧客所購買產品的不同數(shù)量范圍來制訂價格逐步下降的具體方案。這種策略著眼于設計數(shù)量標準,使消費者按照對所選擇數(shù)量產品的支付意愿自行分類。采取這種策略,酒店不需掌握每一個消費者的具體特征,操作起來非常簡便。酒店采取二級價格歧視只是減少了部分消費者剩余,與一級價格歧視比較,獲得的利潤要少一些;但是比起對銷售的產品都制訂相同價格的簡單定價策略,獲得的利潤又要高一些。消費較多數(shù)量的顧客享受較低的價格,是二級價格歧視的基本做法。實施二級價格歧視的重點在于數(shù)量標準與價格標準的匹配,而不在于銷售經理對特定客人需求的準確判斷。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進行消費需求的分析,恰恰相反,二級價格歧視策略成功的關鍵在于事先按照數(shù)量標準對消費市場進行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制訂相應的價格標準。

三級價格歧視是指對于同樣的產品,酒店通過向不同的顧客群收取不同的價格來獲得利潤。這種策略實施的要點在于識別在不同的顧客群之間對產品需求的系統(tǒng)區(qū)別。由于同一種酒店產品的邊際成本MC是相同的,要取得最大利潤,不同顧客群必須滿足MR相等;而不同顧客群對同一種酒店產品的需求彈性是不同的,按照邊際收益的計算公式MR=P(1+E/E)(其中MR是邊際收益、P是價格、E是需求自價格彈性)進行推演,不同顧客群的定價必然是不同的,這樣酒店所取得的利潤才是最大的,比采取在不同顧客群中對同一產品制訂單一價格的簡單定價策略實現(xiàn)的利潤還要大。采取三級價格歧視的基本做法是,對需求彈性越大的顧客收取越低的價格。對于酒店的客房或餐飲服務,經常會采用“老年人折扣”等銷售辦法,就是基于已經退休的老年顧客群體大多只有固定收入,比起現(xiàn)在工作的青壯年顧客群,他們對酒店產品的需求彈性更大,對價格更為敏感。當然,要使三級價格歧視有效,還必須滿足以下條件:酒店要有識別不同顧客群需求彈性的必要手段;以較低價格購買產品的消費者無法將他們所購買的酒店產品倒賣給那些面臨較高價格的消費者。酒店管理者在采取三級價格歧視時必須對這些必要條件給予高度關注。

(二)兩步定價是指酒店向消費者為取得購買一種產品服務的權利收取一個固定費用,再加上他們所購買的每單位產品收費

通過向顧客收取一個固定費用,酒店可以使消費者剩余減少,與對單位產品收取單一價格的簡單定價策略比起來,獲得了更高的利潤。兩步定價策略的關鍵點在于固定費用的確定,通過合理的測算,酒店甚至可以將消費者剩余減少為零。與價格歧視策略不同,兩步定價策略不要求消費者對酒店產品有不同的需求彈性。在酒店所提供的服務產品中,常有采取會員制或俱樂部制的情形,比如健身俱樂部等等,這時往往就可以采取兩步定價的策略,以使酒店獲取更大的利潤。

五、酒店定價策略運用需要注意的兩個問題

在運用以上酒店定價策略時,酒店管理者還必須注意兩個問題:

(一)要關注主要競爭對手的定價策略

定價策略的根本目的是為了使酒店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勝出?;有允嵌▋r策略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在運用酒店定價策略時,必須要密切關注市場上主要競爭對手的定價行為和定價策略。首先,酒店管理者采取定價策略時要注意搶占先機。要在競爭中勝出,必須要善于抓住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先競爭對手一步。其次,酒店管理者的定價策略應建立在對消費者需求充分了解和引導開發(fā)的基礎上,應建立在認真的市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要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細分市場,善于發(fā)現(xiàn)競爭對手沒有發(fā)現(xiàn)的市場需求,避免不計成本的“價格戰(zhàn)”。最后,酒店管理者必須隨時關注經濟形勢和市場行情的變化,關注主要競爭對手的定價策略調整,適時適度調整自己的定價策略。

(二)要使定價與產品服務質量相匹配

酒店定價策略成功的物質基礎是產品服務的質量。如果在實施定價策略時,使價格背離產品服務質量,那么即使會取得一時的較高利潤,也會使顧客滿意度、忠誠度大大降低,從而損害酒店的長遠經濟利益。中國個別酒店依然存在著“宰客”的定價行為,這種定價策略是既損害消費者利益、又損害酒店長遠利益的短視行為。筆者以上介紹的定價策略,主要圍繞減少消費者剩余,這是在充分了解、開發(fā)消費者現(xiàn)有和潛在需求,并設法最大程度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措施,是定價與酒店產品服務質量相匹配前提下的做法,與損害消費者利益的行為有著本質的區(qū)別。

綜上所述,管理經濟學對中國酒店業(yè)定價策略的主要啟示是:堅持消費者導向的定價策略,在充分了解、開發(fā)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實施差異化經營,減少消費者剩余,提高酒店利潤,追求酒店與消費者、酒店與酒店間的“多贏”,真正使中國酒店業(yè)的價格競爭向良性方向發(fā)展。

第3篇

一、我國酒店行業(yè)的市場結構分析

選擇正確的定價策略的前提是首先要對所處行業(yè)的市場結構做出正確的判斷。根據(jù)對飯店行業(yè)相關經濟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分析,我們的基本判斷是:(1)我國酒店業(yè)屬于激烈競爭行業(yè),市場上有很多的酒店和消費者,市場集中度接近于零;每家酒店提供的產品與其他酒店的產品略有差異。(2)從市場壁壘角度考慮,中國酒店業(yè)表現(xiàn)為“易進難出”的特點,資金門檻、技術與產品差異、品牌與銷售網絡等結構性進入壁壘都很低,而資產專用性形成的沉淀成本、勞動力安置成本造成酒店的高退出壁壘。(3)在酒店業(yè)的競爭市場上,每家酒店對于產品的定價有一定的控制力,雖然產品的價格提高了,但由于一些消費者對于該酒店產品的特別之處有偏好,他們仍會選擇這家酒店的產品。

二、我國酒店業(yè)價格競爭的成因分析

中國酒店業(yè)產生“價格戰(zhàn)”的原因主要有三個。一是過度投資造成酒店供過于求;二是各酒店的產品基本上無差異;三是酒店產品不可儲存。作為酒店管理者,對于一、三兩項可以說是無能為力的,而對于第二項則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避免不惜血本的“價格戰(zhàn)”,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產品的差異化。而最有效的競爭恰恰是差異化經營,包括生產的差異化、營銷的差異化、市場價格的差異化等。

從我國酒店業(yè)的定價策略來看,大多存在單向思維、追求短期利益、缺乏戰(zhàn)略思維的問題。在供過于求時,片面追求市場占有率,過分壓低價格,甚至低于成本價出售產品;在供不應求時,過度抬高價格,不惜傷害酒店的長遠利益。要避免這些問題,我們就必須站在經營戰(zhàn)略的高度來考慮定價策略問題。利潤最大化是確定酒店業(yè)定價策略的基本原則。但定價本身并不是利潤的來源,酒店的品牌、差異化經營、創(chuàng)新等,才是利潤的根本來源。定價只是一種手段,定價要服從和服務于酒店長遠的發(fā)展戰(zhàn)略。即使在需求量極大時,我們也不應拒絕提供給一個老主顧一貫享受的折扣。下文研究的主要是在滿足酒店總體經營戰(zhàn)略的前提下,可供選擇最優(yōu)的定價策略。

三、酒店定價的基本策略

利潤最大化是定價的基本法則,對處于壟斷競爭市場的酒店業(yè)來講,最基本的定價策略仍要圍繞這一法則,即對所有的消費者制訂單一價格,使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然而酒店管理者并不能準確預測出其產品的需求函數(shù)和成本函數(shù),因此并不能直接計算出利潤最大化的價格。由于準確預測做起來非常困難,因此中國大部分酒店、尤其是國有酒店往往習慣于僵化的定價機制,有的是制訂價格后,一年甚至幾年都很少進行調整,一線預訂銷售人員沒有相機處理權;有的是制訂價格后,也進行調整,但往往是整上整下,急功近利,忽視對細分市場和消費需求的研究。

理論經濟學與經濟現(xiàn)實間總是存在不小差距,而管理經濟學的分析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差距。根據(jù)管理經濟學知識進行推導,處于壟斷競爭市場的酒店,要使其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利潤最大化時的價格P是邊際成本MC的K倍,K可以看做是利潤最大化時的加價因子[K=E/(1+E),其中E是酒店產品的需求自價格彈性]。利用酒店產品的需求自價格彈性,就可以確定最大化廠商利潤的加價因子,從而合理確定相應的價格。管理經濟學壟斷競爭條件下的簡單定價法則完全適用于中國酒店業(yè)的定價行為。這種基本的定價策略的核心是對同一酒店產品對所有消費者簡單地制定單一的每單位價格從而獲得利潤,其隱含的思維定勢是以產品提供者為導向進行定價。理論上這種基本定價策略可以為酒店創(chuàng)造最大利潤,但實際上,如果我們轉變思維方式,完全可以采取另外的定價策略,創(chuàng)造出比理論最大利潤更大的利潤。

四、消費者導向的酒店定價策略

消費者導向的定價策略的關注點在于不同細分市場消費者的需求差異,策略的著力點在于減少消費者剩余。消費者導向的酒店定價策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價格歧視;另一種是兩步定價。

價格歧視是指對同樣的商品或服務向消費者收取不同的價格行為。實施價格歧視策略要求管理者對消費者的差異進行分析,了解消費者不同種類的信息。價格歧視有三種基本形式:一級、二級和三級價格歧視。

一級價格歧視是指酒店向每一個顧客索要其愿意為所買的每單位產品付的最高價格。這種策略追求的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它能使酒店將消費者剩余減少到零,從而獲得最高的可能利潤。在酒店經營實踐中,消費者需求的個性化程度越高,特殊要求越多,一級價格歧視策略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一級價格歧視策略成功的前提條件還在于酒店管理者要能夠完全掌握特定的消費者為每一個增加單位產出所愿意和能夠支付的最高價格。

二級價格歧視是指酒店根據(jù)顧客所購買產品的不同數(shù)量范圍來制訂價格逐步下降的具體方案。這種策略著眼于設計數(shù)量標準使消費者按照對所選擇數(shù)量產品的支付意愿自行分類。采取這種策略,酒店不需掌握每一個消費者的具體特征,操作起來非常簡便。酒店采取二級價格歧視只是減少了部分消費者剩余,與一級價格歧視比較, 獲得的利潤要少一些;但是比起對銷售的產品都制訂相同價格的簡單定價策略,獲得的利潤又要高一些。消費較多數(shù)量的顧客享受較低的價格,是二級價格歧視的基本做法。

三級價格歧視是指對于同樣的產品,酒店通過向不同的顧客群收取不同的價格來獲得利潤。這種策略實施的要點在于識別在不同的顧客群之間對產品需求的系統(tǒng)區(qū)別。由于同一種酒店產品的邊際成本MC是相同的,要取得最大利潤,不同顧客群必須滿足MR相等;而不同顧客群對同一種酒店產品的需求彈性是不同的,按照邊際收益的計算公式MR=P(1+E/E)(其中MR是邊際收益、P是價格、E是需求自價格彈性)進行推演,不同顧客群的定價必然是不同的。這樣酒店所取得的利潤才是最大的,比采取在不同顧客群中對同一產品制訂單一價格的簡單定價策略實現(xiàn)的利潤也要大。采取三級價格歧視的基本做法是,對需求彈性越大的顧客收取越低的價格。

兩步定價是指酒店向消費者為取得購買一種產品服務的權利收取一個固定費用,再加上他們所購買的每單位產品收費。通過向顧客收取一個固定費用,酒店可以使消費者剩余減少,與對單位產品收取單一價格的簡單定價策略比起來,獲得了更高的利潤。兩步定價策略的關鍵點在于固定費用的確定,通過合理的測算,酒店甚至可以將消費者剩余減少為零。與價格歧視策略不同,兩步定價策略不要求消費者對酒店產品有不同需求彈性。在酒店所提供的服務產品中,常有采取會員制或俱樂部制的情形,比如健身俱樂部等等,這時往往就可以采取兩步定價的策略,以使酒店獲取更大的利潤。

五、酒店定價策略運用需要注意的兩個問題

在運用以上酒店定價策略時,我們還必須注意兩個問題:

1.要關注主要競爭對手的定價策略。定價策略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在酒店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勝出?;有允嵌▋r策略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我們在運用酒店定價策略時,必須要密切關注市場上主要競爭對手的定價行為和定價策略。首先,我們采取定價策略時要注意搶占先機。要在競爭中勝出,我們必須要善于抓住稍縱即逝的市場機遇,先競爭對手一步。其次,我們的定價策略應建立在對消費者需求充分了解和引導開發(fā)的基礎上,應建立在認真的市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要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細分市場,善于發(fā)現(xiàn)競爭對手沒有發(fā)現(xiàn)的市場需求,避免不計成本的“價格戰(zhàn)”。最后,我們必須隨時關注經濟形勢和市場行情的變化,關注主要競爭對手的定價策略調整,適時適度調整自己的定價策略。

第4篇

關鍵詞 案例教學 微觀經濟學 應用

微觀經濟學是以企業(yè)的微觀經濟活動為基礎,企業(yè)為實現(xiàn)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在各種約束條件及諸多方案中選擇最優(yōu)方案,將有限的資源加以最有效利用的學科。它將經濟理論和決策方法相結合,將邏輯分析方法和數(shù)學分析方法相結合,并廣泛運用數(shù)學知識來論證經濟變量之間的關系,具有很強的應用性和實踐性。微觀經濟學的理論比較抽象,因此如何在教學中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能動性,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

一、案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作用

案例教學法是指通過對一個真實情境或事件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情境或事件進行分析、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由美國哈佛商學院在20世紀二十年代首創(chuàng)。案例教學法是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最好教學方式,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可以闡釋抽象的理論知識的要點,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主動參與討論,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案例教學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作用主要表現(xiàn)為:

(一)案例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對人思維的一種激發(fā),是學習的內在動力。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外引課程,許多理論與我國的現(xiàn)實國情差異比較大,同時它的基本內容大多是抽象化的理論和實證化原理,并常常會用到大量的圖形分析和數(shù)學論證,讓學生感到抽象枯燥且頭疼難懂。案例教學可以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原理具體化,讓它們處于一定的情境之中。通過聯(lián)系實際了解這些概念、原理在實際生活中的表現(xiàn)和作用,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學習的動力。例如在講授價格理論時,可以將去年網絡上出現(xiàn)的流行詞“蒜你狠”、“豆你玩”引入到課堂案例中進行討論、分析,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微觀經濟學理論原來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學生對微觀經濟學學習的興趣自然就提高了。

(二)案例分析有助于引導學生思考,開拓學生思維。

案例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溝壑,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yè)理論知識并能學以致用。微觀經濟學的知識原理不僅能夠解釋很多的社會經濟問題,也能解答很多和學生學習生活相關的事情。教師在引入案例時,可從多個層面給學生以引導,開拓其思維。例如在講授“機會成本”這個概念時,可以通過具體案例讓學生討論企業(yè)在實際生產經營中如何運用這一知識;又可以啟發(fā)學生從生自身的角度思考并討論“你上大學的機會成本是什么?在繼續(xù)深造和參加工作中如何選擇?”等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思維能力。

(三)案例教學有利于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的轉變。

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應試教育,是以“填鴨式” 、“灌輸式”為主的教學方式,教師機械地滿堂灌,學生被動地聽,其后果是學生聽完就忘,或者只是靠死記硬背學習,而無法形成系統(tǒng)的經濟學理論體系。而案例教學則不同,案例教學往往是讓學生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分析解決現(xiàn)實經濟問題。通過案例分析討論,不僅使學生更好地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而且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實際經濟生活,更為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一自主學習的思維方式。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對經濟問題的探索、歸納和推理,因而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更能順應素質教育的要求。由傳統(tǒng)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也是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和關鍵。

二、提高微觀經濟學案例教學效果的方式

案例教學對于微觀經濟學課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科學地運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要提高案例法教學效果,就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中不能重案例,而輕理論。

案例教學的優(yōu)勢是明顯的,但也不是完全的,案例教學環(huán)節(jié)和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應當相輔相成。理論教學為案例教學提供了分析的基礎和依據(jù),而案例教學則有助于加深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理論的灌輸中,傳統(tǒng)教學仍是必不可少,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案例教學將流于形式。并且微觀經濟學理論體系中存在著嚴密的邏輯推導以及知識推進的連貫性,這種連貫性是案例教學不能體現(xiàn)的。所以在實際教學中,不能顧此失彼,應使這兩種教學方法互相配合,以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案例選擇的典型性和時效性。

案例教學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選擇恰當?shù)陌咐?。好的案例應當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學理論的案例;同時又是具有時效性,能跟上時代的要求和反映當前經濟現(xiàn)狀的案例。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典型案例是指那些能夠充分說明相關理論,被反復引用,既通俗易懂又具有象征意義的案例。例如在解釋“邊際效用”這一概念的時候,為了加深學生們的認識和理解,可以通過“鉆石與水的悖論”這一典型案例來說明。增強案例的時效性,教師必須不斷地進行案例更新,保證授課內容的鮮活性。因此,在選擇微觀經濟學案例時應更多關注我國現(xiàn)階段社會經濟中的熱點、焦點問題,以便將微觀經濟學原理與我國的經濟實踐較好地結合起來。例如在講授“寡頭壟斷”時,可以引入“京東、卓越、當當?shù)膱D書價格戰(zhàn)”這一既具有時效性又貼近學生生活的典型案例。

(下轉54頁)

(上接34頁)

(三)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形成教師與學生的良好互動關系。

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再好的案例教學活動,學生如果不參與,就無法從中得到收獲。學生的參與程度直接決定著學生收獲的大小,學生參與則是案例教學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關鍵。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不再是承擔簡單的講授任務,更重要的是將理論知識與案例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意識、有目的地訓練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將西方經濟學理論用于實踐。案例教學不能都由老師“教”, 應當確立學生的“主角”地位,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通過不同意見的討論,把問題引向深入。這就要求任課教師不僅要非常熟悉西方經濟學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還應充分閱讀相關書籍和資料,注意知識的積累。同時,教師應在案例討論過程中,善于傾聽學生發(fā)言,又要適時地誘導學生,使案例討論的發(fā)言始終圍繞主題進行,并在必要的時候對基本原理和理論知識進行提煉和總結。除在關鍵時刻予以正確引導外,還要善于歸納學生討論中的各種意見,適時地給予充分肯定,也可以闡明自己的觀點,供學生參考。保證良好的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交流,教學相長。

三、結語

在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科學恰當?shù)剡\用案例教學方法,注重案例教學和理論教學的合理互補,注重案例選擇的典型性和時效性,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同時,通過這樣的手段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具有較高的整體素質和較強的社會競爭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金Z,張毅.淺探管理經濟學案例互動教學[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11(08)下期:138-139.

第5篇

關鍵詞: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經濟學;績效評估

引言

企業(yè)在進行人力資源開發(fā)投資時將面對一系列的風險,當然企業(yè)在人力資源上的投資是為了獲得利益的最大化,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已經認識到具有獨特知識和技能的員工是其提高生產效率、贏得市場競爭優(yōu)勢的法寶。人力資源管理是指在管理經濟學與人本思想指導下,通過招聘、甄選、培訓、報酬等管理形式對組織內外相關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運用,如何成功地招聘到符合企業(yè)要求的人員,有效地激勵員工努力工作并留住企業(yè)的核心人才是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許多企業(yè)在人力資源管理的流程以及操作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從而導致效率的損失。

一、人力資源管理的經濟學分析要點

對人力資源管理的經濟分析是假定企業(yè)員工的行為總是反映他們的自身偏好和自身利益,而且經濟分析還假定這種偏好是穩(wěn)定的。也就是說,人們會持續(xù)穩(wěn)定地追求他們的目標與利益,所以他們的行為是充分可分析并可預測的。

1、職員聘用與資源合理配置

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吸引高質量的求職者,人力資源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恰當?shù)倪x人、用人才能圓滿地實現(xiàn)企業(yè)預定目標。有效的招聘能夠為企業(yè)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企業(yè)員工的整體素質,幫助企業(yè)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贏得優(yōu)勢。

(1)便宜的勞動力不一定必然是低成本的勞動力。而高生產率的勞動力也不一定必然是能夠使利潤最大化的勞動力。對勞動力這種生產投入要素的選擇取決于它們的成本與產量比率。企業(yè)所追求的是單位產量成本最低。

(2)觀察的有限性再加上高估傾向所導致的錯覺,往往是員工對自己的評價無法像雇主的評價那樣準確。當然企業(yè)也可能不如員工更了解自己的實際能力――信息不對稱。

(3)然而在很多情況下,雙方對于求職者到底能否成功的完成工作都不是很清楚――對稱無知。

(4)對求職者的篩選:當篩選成本較小的時候,對求職者進行篩選是有利可圖的;在篩選結果導致較大比例的求職者被拒絕的情況下,對求職者進行篩選是有利可圖的;當企業(yè)因雇傭了需要被篩選出的那些人所導致的成本很高的時候,對求職者進行篩選就更為有利可圖。

(5)不同部門的工作安排:當空缺職位的數(shù)量是可變的時候,應當將員工排在能夠使他們的絕對極限達到最高的產量的工作任務上去。當由于技術局限導致空缺職位的數(shù)量是固定的時候,應當根據(jù)員工的絕對優(yōu)勢來對他們進行排隊,然后再把他們分配到適當?shù)墓ぷ鲘徫簧先?,直到所有的空缺位置都被填滿。

2、績效評估與收益遞減、帕累托最優(yōu)

(l)收益遞減規(guī)律。在實際工作中,對人力資源管理來說,簡單地通過加薪或獎金的方式來獲取更好的業(yè)績回報是不科學的,因為根據(jù)經濟學收益遞減原理,這種回報曲線一定是一個斜率遞減曲線,這就意味著職員從加薪和獎金得到的效用是遞減的。此外,依據(jù)邊際作用原理來配置人力資源,并非人多力量大,要注重機構、崗位設置的合理和人力資源群體結構的優(yōu)化,使人力資源群體更加精干和高效,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追求人才群體效應的最大化。

(2)帕累托最優(yōu)。在目前的人力資源管理中,績效管理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項工作,因為無論企業(yè)設計出多少種政策和管理方法,其目的都是為了企業(yè)運行更有秩序和效率,最終獲取更好的業(yè)績。企業(yè)的最終目標是整體業(yè)績最優(yōu)。雖然這依賴于每個員工提高自身的業(yè)績,但并不是所有人業(yè)績的簡單累加。所以,企業(yè)在做年度目標設定和分解時,一定要做計劃和預算,進行企業(yè)各項資源的有效配置,均衡銷售、研發(fā)、生產、采購、人力投入等各項工作,最終達成一種帕累托最優(yōu)的狀態(tài)。

3、加強晉升激勵機制

(1)工資結構與努力水平:激勵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內容。激勵在企業(yè)管理中是指激發(fā)員工的工作動機,就是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去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員工個人努力去完成組織的任務,實現(xiàn)組織的目標。

(2)隨著晉升的可能性程度越來越少的依賴于努力程度而越來越多的依賴于其他因素時,員工的實際努力水平就會下降。當晉升受運氣的影響程度很大時,努力程度降低的趨勢將會因高層次和低層次間工資差距的擴大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3)工資差距和工資水平。擴大工資差距并不一定意味著提高工資水平,通過降低底層的工資水平以及提高高層的工資水平,同樣能夠達到擴大工資差距的目的。

二、人力資源管理經濟效率的最大化

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企業(yè)總的目標是盡可能擁有高素質的員工,以使企業(yè)得以保持競爭優(yōu)勢;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則主要側重與這一總目標有關的更為具體的目標。實現(xiàn)人力資源管理效率最大化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點:

1、制定有效的人力資源開發(fā)規(guī)劃

開發(fā)的目標要明確指向企業(yè)戰(zhàn)略發(fā)展的方向,為企業(yè)的發(fā)展預先儲備專業(yè)人員;系統(tǒng)完整則要考慮開發(fā)內容、時間上的要求,從內容上來說要根據(jù)企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的需要有計劃地進行職業(yè)技能開發(fā),時間上對一名員工的培養(yǎng)要結合他本人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進行長期的開發(fā),在職業(yè)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開發(fā)項目;動態(tài)調控意味著管理者要密切注意企業(yè)經營環(huán)境、技術環(huán)境、人才供求、開發(fā)對象等主要因素的變化情況,對開發(fā)項目的目標、內容、步驟、對象等方面進行調整,保證開發(fā)效果。

2、樹立經濟理念,更新用人觀念

企業(yè)管理人員要改變傳統(tǒng)的經營觀念和人才意識,要更新用人觀念,充分掌握勞動力市場信息。摒棄官本位思想,學會以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為指導,建立合理化、制度化、人性化的現(xiàn)代管理機制;把企業(yè)的經營權切實交給經營管理層。此外,要為員工提供施展舞臺,激發(fā)員工的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企業(yè)文化,努力激發(fā)員工的創(chuàng)新精神。建立與員工的對話制度;建立科學的業(yè)績考核制度。總之,要把職員看作是一種寶貴的人力資源,從理念上將人看作是一種可開發(fā)、可交流甚至可再生的重要資本,而不是一種單純意義上的被管理對象。要做好人力資源的配置與管理,解決人力資源的相對過剩與絕對匱乏等一系列矛盾,把經濟及價值規(guī)律介入到人力資源管理的活動中。

3、注重人才儲備

管理者要提前做好人才儲備的工作,這樣可以有效防止員工流失后出現(xiàn)的崗位空缺導致工作出現(xiàn)混亂的局面。管理者要注意更新用人觀念,處理好人才為我所用與為我所有的關系,積極探索各種靈活的用人機制,建立人才信息庫,在需要時可迅速與相關人員取得聯(lián)系,通過聘請兼職員工、短期工,解決企業(yè)在不同情況下出現(xiàn)的人員缺口。

4、加強人力資源成本核算

創(chuàng)新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靈魂,理所當然在工作分析中必須堅持創(chuàng)新的原則。工作分析離不開工作環(huán)境的分析,一旦工作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工作分析就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人力資源管理者可根據(jù)工作分析的對象、目的等進行相應的變革和創(chuàng)新,以提高企業(yè)的環(huán)境適應性和組織競爭力。在人力資源開發(fā)的過程中,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實行重點投入,重點開發(fā),并制定有關監(jiān)督制約機制和獎懲的措施以提高人力資源開發(fā)的綜合指標。要以最少的人力投入和合理的人才結構來完成人力資源管理的任務。

第6篇

[關鍵詞] 商品美學 創(chuàng)意要素 創(chuàng)意經濟

一、商品美學的要點分析

商品美學是研究商品美的形成規(guī)律和要素構成,以及在商品設計、生產、交換和消費中的表現(xiàn)和作用的學科,它涉及美學、商品學、營銷學、技術美學、人體工程學、經濟學、人文科學、工業(yè)設計、等領域的綜合學科。商品美的本質是內質量和外質量的整合,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統(tǒng)一。商品美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有,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進行商品美的創(chuàng)意、設計、生產、交換、營銷的理論與方法;研究人與商品的審美關系,商品美與技術創(chuàng)新、材料創(chuàng)新、工藝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產業(yè)、文化藝術、人文科學、社會生活的關系和作用。隨著科學技術、消費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商品美學的內涵和作用也在不斷發(fā)展和豐富,其作用和表現(xiàn)已滲透到更多的行業(yè)和專業(yè)中,其作用和表現(xiàn)特征主要體現(xiàn)在:1.現(xiàn)代科學技術(科學美學、技術美學)與商品美學(創(chuàng)意與設計)的雙向構建與作用;2.人文科學、文化藝術(審美價值)與商品美學的雙向構建與映射;3.現(xiàn)代經濟(增長方式、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商品美學的雙向構建與互動。所研究的內容和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不難預測,商品美學將在未來的經濟、產業(yè)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

二、商品美的要素構成分析

商品美的本質是內質量和外質量的整合,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統(tǒng)一。商品美的要素構成主要有:

1.功能要素――主要是指商品的實用價值和功能,以及使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統(tǒng)一的美學功能。而功能的評價指標主要有:內質量、外質量特性、工藝特性、適用特性、效用特性、經濟特性、耐用特性、清潔特性、環(huán)保特性、低耗能特性、生理健康特性、技術特性、人性化特性等。對商品功能的評估,除通過科學的技術檢測或鑒定之外,還需考察消費者對它的使用要求與審美要求,以及使用意見才能得出正確的或是定量的結論。

2.造型要素――指商品的功能屬性和外觀結構狀構成特定的形態(tài)和視覺情態(tài),能讓人很覺到商品的屬性和觀念價值。造型的難點是,使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的統(tǒng)一。必須從產品的使用功能、經濟效益、效用特性、內在結構、外觀形象等方面的整合上把握產品形象;使產品的點、線、面、形、色、量、質、互相配合協(xié)調,組合成完整統(tǒng)一的造型形象,符合美的規(guī)律的要求。

3.色彩要素――作為商品認識和審美意識的標志,它影響人們的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的情商和判斷。較先喚醒人們的文化意識和情態(tài)意識,以及消費心理因素。日本色彩大師智村說:“人們在掏錢購物,有時是在有意無意地購買顏色,運用得當?shù)纳适钱a品制勝的秘決”。色彩能讓人意識到產品功能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因素,產品造型的材質、肌理或質地文理給人以文化、品位的觀念認識。又例如:化妝品以極色(如黑色)來表示莊重大方,以柔和色(如各種淡雅的粉紅色、淺玫瑰色)來表示化妝品的輕快和嬌媚。因此,色彩的應用,成為商品美的重要要素。

三、商品美的創(chuàng)意要素與創(chuàng)意經濟分析

商品美的創(chuàng)意要素及來源主要是:生活美、自然美、藝術美、文化美、科學美等。

1.生活美――主要指整個生活方式、生活品質和社會生活與實踐美的感受,它包括社會制度、社會品質、經濟品質、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文化品質、以及人們長期的社會生活和實踐所形成的物質觀和審美價值觀。也包括人們在衣、食、住、行、生產、勞動、職場、整個生活環(huán)境中,盡可能按美的要求形成的思想、觀念、文化、習慣、消費心理的感性和理性認識,以及美的生活經驗。生活中美的經驗、感受、和碎片是極其豐富和多樣的,它需要分析、提煉,并找到表達、再現(xiàn)、提高的設計方法、技術形式和物化的載體,才能作為商品美的創(chuàng)意元素。

2.自然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天生形成的千姿百態(tài)的物質體美,它通過自然物的外在和內在(構造)的形象、形態(tài)和形式顯現(xiàn)出來,這些形象以光、色、線、形、音、質、量、水、石、山、云、雨、植物、生物、日、月、星辰等各種組合形式,以及明暗、濃淡、異彩、雄渾、輕柔、清新、優(yōu)雅、沉靜、秩序、均衡、對稱、節(jié)奏、韻律、和諧、異構、同構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體現(xiàn)一種天然的完美和多樣性的形態(tài),在豐富多變中,引起人們的美感和創(chuàng)意的聯(lián)想,成為商品美創(chuàng)意設計內容的重要審美元素。

3.藝術美――是指以技術美學為基礎的藝術設計的表現(xiàn)法則和形式美。技術美學是從美學和技術相結合的角度,把美學應用到工業(yè)設計和相關的技術領域;技術美學最先被稱為“生產美學”或“勞動美學”,這里由于當時的工業(yè)技術水平所決定,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它已經成為創(chuàng)意產業(yè)及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基礎。技術美學的產業(yè)目的,需要藝術設計,但它不能完全與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等同。藝術設計所追求的產品美或商品美,并不是純碎的造型美和外觀美,而是與功能完美結合的形態(tài)和內容的美。例如:藝術設計考慮的產品形態(tài)的對稱和各個部份之間的比例和協(xié)調,還需將產品的機能構造、實用功能特性、加工技術以及其他因素都與藝術化和審美結合起來,從而實現(xiàn)內質量和外質量審美的統(tǒng)一。

4.文化美――文化美是生活美的重要內容,文化是特定的生活方式的整體,它以思想、精神、人文、觀念、信仰、民俗、文學藝術、語言、歷史、風情、審美等源遠流長、豐富、深厚的內容,成為人類社會精神世界的財富和資源,它是商品美創(chuàng)意的元素和源頭。著名創(chuàng)意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說:“文化已融入整個生活方式”。在中國,“綠色”商品房,“生態(tài)”商品房,“原生態(tài)”商品房,“湖畔”商品房,以及個性化創(chuàng)意的居室和裝修等,正是一種新的文化概念融入商品美和生活方式的體現(xiàn)。

第7篇

【關鍵詞】工商管理 教學改革 思路

我國高職教育強調和倡導的是“能力本位”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技術和職業(yè)崗位應用能力為主,具體體現(xiàn)為培養(yǎng)“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的專門人才。所以,工商管理專業(yè)的課程要根據(jù)這一思想進行教學課程的調整。

一、高職院校工商管理課程體系改革的目標

1.突出專業(yè)課程的職業(yè)定向性

以職業(yè)能力作為配置課程的基礎,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技能真正滿足職業(yè)崗位的需求。

2.注重知識和技能的結合

基礎理論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專業(yè)知識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的能力。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是生產、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培養(yǎng)方向一般是科技含量高,涉及知識廣,技術實踐性強的職業(yè)崗位。高職培養(yǎng)目標決定了課程具有技術實用性,對于工商管理專業(yè)的課程也應該從實用性出發(fā)進行調整。

3.強化學生職業(yè)能力訓練,綜合開發(fā)學生的職業(yè)能力

強化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就業(yè)上崗和職業(yè)變化的適應能力,實現(xiàn)“雙證書”制度。高職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比,入學分數(shù)起點低。堅持“人人有才觀”必然應重視學習主體的個性特點,多種形式地挖掘個體潛能,調動個體積極因素,強調研究和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4.增強課程的靈活性,形成模塊化、彈性化的課程體系

適應行業(yè)和社會對應用人才規(guī)格多變的需求,由企業(yè)、院校聯(lián)合調整、選定專業(yè)基礎課程和專業(yè)課程,堅持以服務社會為導向、以產業(yè)需求為中心,產學研結合,走“訂單式”培養(yǎng)之路。高職教育不僅要研發(fā)物質客觀世界,更重視研發(fā)主觀世界。使培養(yǎng)對象成為高素質的技術實用型人才,為經濟服務。職業(yè)教育直接為區(qū)域社會經濟服務,貼近勞動力市場。以就業(yè)為導向,其職業(yè)性區(qū)別于普通教育。職業(yè)勞動是綜合的,貼近企業(yè)和行業(yè)職業(yè)崗位群的高職教學內容也應是綜合的。

二、高職院校工商管理課程教學體系改革的要點

高職高專院校專業(yè)的課程結構要努力實現(xiàn)模塊化,把教學改革與教學方式改革結合起來。轉變傳統(tǒng)的相對封閉的知識教育和比較狹窄的專業(yè)教育思想,變對口觀念為適應觀念,變專業(yè)對口教育為增強適應性教育。特別是工商管理類的課程,要結合對口企業(yè)的案例、工藝流程,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早一點適應社會,提高動手能力。

1.改“學科本位”為“能力本位”

(1)按能力需求精簡課程內容,擺脫“學科本位”的課程思想。如經營管理、銷售管理、市場營銷等課程的理論部分基本相通,從而可加強實際操作,增加市場調查的時間,豐富他們的實踐經驗。同時,課程體系的設置要以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以能力訓練為軸心,淡化公共基礎課、技術基礎課和專業(yè)課的界限,重新整合課程。

(2)改革考試、考核方法。新課程體系以用人單位崗位需要為考試、考核內容,要求學生畢業(yè)時獲得“雙證”,即畢業(yè)證和至少一門職業(yè)技能工種資格證。在改革考試、考核方法上,新課程體系改變傳統(tǒng)的答卷考試、考核方法,采取答卷與口試、理論考試與操作考試、答辯和現(xiàn)場測試相結合等多種方式。對基礎課程,重點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對專業(yè)課程,重點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對于理論基礎課可以用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對于專業(yè)基礎課可以用操作考試,專業(yè)課可采用社會調查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這種方式,依據(jù)企業(yè)(行業(yè))生產的實際和特點,以素質為基礎、以能力為中心,采用理論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

(3)建立專業(yè)課程的能力培養(yǎng)模式,以行業(yè)組織制定的職業(yè)能力標準和國家統(tǒng)一的證書制度為依據(jù),根據(jù)就業(yè)市場信息和崗位技能要求確定專業(yè)課程的具體實施內容。如:物流師、營銷師、經濟師各種崗位技能要求都有所不同,可以根據(jù)其崗位要求,確定專業(yè)課程的內容。

(4)以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為中心,建立實驗課課程體系。以校內、外實驗、實訓基地為基礎,部分課程到企業(yè)去完成,學習環(huán)境與工作環(huán)境相結合,部分課程到實驗、實訓基地完成。學習環(huán)境模擬工作環(huán)境,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走產學合作的道路。

2.改變課程結構

將相關學科適當綜合化,既發(fā)揮學科課程的特長,又克服了原有單科分段的弊端,可構建人才合理的知識結構和智能結構,培養(yǎng)更多應用型和創(chuàng)造型人才,以適應課程個性化的要求。

(1)進行教學計劃的修訂,壓縮必修課如數(shù)學、哲學,增加選修課,與工商管理類的課程相關的都可增加,精簡專業(yè)課,加強和拓寬專業(yè)基礎課,強化計算機應用能力,保證計算機和英語課程三年不斷線,使學生有較寬知識面和較強的適應能力。

(2)課程設置改變原來的結構變?yōu)橐惑w兩翼的課程結構,打破傳統(tǒng)的考試課、考查課、主干課、非主干課的體系,建立核心課程、目標課程、非核心課程的一體兩翼的體系。工商管理專業(yè)限設10門以下的核心課程,主要是一些重要的基礎課和專業(yè)基礎課。如管理學、管理經濟學、會計學原理、物流基礎等,目標課程是英語和計算機課程,其他課程為非核心課程。課程要盡量小型化、豐富化,總學時不能太多,要體現(xiàn)比較寬的專業(yè)面,盡可能及時反映科學技術的最新發(fā)展。

(3)課程設置要緊扣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滿足行業(yè)崗位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課程要滿足行業(yè)多崗位轉換甚至崗位工作內涵變化、發(fā)展所需的知識和能力,另一方面,課程要使學生具有知識內化、遷移和繼續(xù)學習的基本能力。

(4)采取“學習——工作——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重視實踐課程體系,走產學研合作之路,保證理論課和實驗課教學學時之比約為1:1。

3.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進行整合,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內容的改革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是人才模式改革的重點。教學內容由理論知識、職業(yè)技能和學習態(tài)度構成,對于高職高專院校,課程體系的合理構建決定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方向。

(1)在知識領域,基礎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以掌握概念、強化應用為重點,專業(yè)課教學強調針對性和實用性。多用案例進行教學、多給學生下廠鍛煉實習的機會。

(2)在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方面,要提高創(chuàng)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專業(yè)覆蓋的崗位應具備的能力,以突出應用型、技術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對學生進行更多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教師在上實訓課時,應和學生一起操作,一起做項目,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要針對工商管理專業(yè)特點、職業(yè)特性、技術要求、崗位能力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用基礎理論、基礎知識指導實踐。從實踐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融合。

三、結束語

工商管理教學改革任務還任重而道遠,我們要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提出更多適合高職工商管理教學改革的思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