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28 16:30:24
序論:在您撰寫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研究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一、 新課程條件下的勞動技術課有被削弱的趨勢
1.勞動技術教育被研究型學習等新型課程所代替
新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項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包括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和社區(qū)服務、社會實踐等綜合性課程。大多數(shù)的學校和學生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都選擇了具有時代色彩的研究性學習和信息技術教育,幾乎沒有學校開設傳統(tǒng)的勞動技術教育,即使開設了學生也不愿意選擇。勞動技術課也就形同虛設。
2.勞動實踐基地已經被占用和荒廢
在 80年代—90年代建立起來的勞動課實踐基地,由于現(xiàn)在勞動課不能正常開設,大多數(shù)原來的勞動技術教育基地被改做他用,只有少數(shù)被轉為綜合實踐基地,如學校農場,校辦小工廠等勞動教育基地,大多數(shù)已經轉賣或被社會占用,勞動課的開設失去了條件和可能性?,F(xiàn)在許多學校因沒有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而不能完成勞動技術教育的教學要求。
3.新型的綜合實踐基地缺乏勞動教師教育的條件
現(xiàn)在新建設的綜合實踐基地是按照新的研究型學習的要求建設的,許多綜合實踐基地不適應勞動技術課教學。綜合實踐基地建設的新的設施,沒有與勞動技術課教材的教學內容很好對接,綜合實踐基地的實踐內容主要是對現(xiàn)有的自然資源的參觀、繪畫、攝影等,沒有以勞動為內容的實踐內容,達不到勞動實踐的教學效果。
新課程的實施,勞動技術教育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加強,反而被削弱和冷落,導致了中小學勞動技能的下降和勞動觀念的薄弱。據(jù)對學生勞動技能情況的調查,現(xiàn)在60%以上城區(qū)的中學生分不清莊稼的類型;自己不會洗衣服,不會疊被子和疊衣服;有的學生連燒開水都不會,更不用說一般的勞動技能了。許多學生由于沒有得到勞動鍛煉,不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不愛惜糧食,浪費飯菜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在家里,許多學生不愿意幫助家長做家務,在學校不愿意做值日,勞動觀念的淡薄等導致學生的道德素質下降。勞動技術課的冷落和停開,帶來的負面影響已經非常明顯。
二、 新課程條件下勞動技術應該加強
1.傳統(tǒng)的勞動技術教育要加強規(guī)劃
勞動技術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勞動觀念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課程。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加和生活條件的提高,學生的勞動觀念更加淡薄,許多學生不知道勞動的作用與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浪費糧食和食品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加強勞動技術教育不單是培養(yǎng)勞動技能,更為主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觀念和增強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特別是城區(qū)的中學生,一直生活在城區(qū),很少有機會接觸勞動,加強勞動技術課教育是新課程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要求。在新課程的實施中,不能因為新課程的開設去代替勞動技術教育。傳統(tǒng)的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是不可替代的新課程的重要內容。
加強勞動技術教育,就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育的規(guī)劃,真正把勞動技術教育作為綜合實踐的重要內容,從實際出發(fā)安排好勞動技術教育。在開設好與新課程配套的研究性學習等課程的同時,還要加強勞動技術教育,要明確規(guī)定勞動教育課的開設時間和內容。
2.綜合利用勞動技術教育資源
在勞動技術教育課的過程中,學校要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合理利用現(xiàn)有的勞動教育資源。在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建設中要有勞動教育的場地和設施。充分利用原有的勞動教育基地和綜合實踐基地的設施,通過增加部分相關設備、設施,在保證綜合實踐的同時,有計劃地進行勞動實踐活動,保證中小學生在綜合實踐基地很好地完成勞動教育的教學任務。要不斷完善勞動技術教育條件,達到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教學的基本要求。
3.教育學生熱愛勞動
主持人提示: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必須要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加強課程管理,加強教學質量的督導與評估。
福建省南平市第四中學副校長紀聯(lián)昕:對未來的勞動教育課開展方式,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對勞技課的開展要有一個較完善的可操作的頂層設計,建立一套可行的考評制度。針對南北不同的地域、城市與鄉(xiāng)村以及不同學齡的學生,勞技課的教學內容應區(qū)別對待;建議對勞動工具的配置、配套的勞動設施設備、勞動實踐活動的經費等要得到保障;建議每個區(qū)(市、縣)屬地要有一個條件較成熟的勞動實踐基地;建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一支“能文能武”的穩(wěn)定的勞技課教師隊伍。
廣東省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校長蔡練:“用最生活的教育提高學生生命質量”是學校和美特色教育目標之一。生活教育、勞動教育是“詩意校園”的重要內容。學校以社會需要、學科體系和學生發(fā)展為基點,把勞動教育的內涵從體力勞動拓展到綜合實踐、研究性學習等課程之中。例如:學校開設的“琴棋書畫,詩酒花茶”等系列特色課程,旨在通過自制果酒、插花與花語、茶藝等方面生活技能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會生活、懂情趣的美好情操。學校重視建立班級勞動考核制度。本學期,組織開展“課前一掃”活動,各班級在上課前,完成本班在校內公共區(qū)的包干勞動,全員參與到校園衛(wèi)生保潔中。檢查勞動態(tài)度和效果,每周班級常規(guī)評比,將衛(wèi)生包干勞動常規(guī)化、制度化。
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qū)睿智學校校長盧大鋒:根據(jù)實踐性原則,學校構建了課堂教學、家校結合、定向培養(yǎng)等勞動教育模式。課堂教學模式:感知――實踐――導行,即通過教師對勞動技能的介紹,初步感知所學勞動技能的內容;通過教師小步子多循環(huán)的實驗演示,明確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要點;通過教師的親自指導,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相應的勞動技能;通過教師創(chuàng)設與所學勞動技能相關的活動,驗證學習效果。家校結合模式:學校勞動教育和家庭勞動教育相結合,各項教育內容均可利用此模式進行。比如學校在勞動課中學習做簡單飯菜,課后就可以利用家庭這一延伸的課堂,進行實踐性操作。這需要學校和家庭做好有效溝通,以達到教育目的的一致性。定向培養(yǎng)模式:主要用于畢業(yè)班級。每年學校對畢業(yè)生都盡可能提供就業(yè)幫助,學校主動與用工單位聯(lián)系,為學生尋找就業(yè)機會。一旦確定,學校就依據(jù)用工單位的工作職責和工作標準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培訓,從而使學生很快地適應工作。
激發(fā)學生的自我教育
主持人提示:作為旨在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勞動技術教育,要想深入開展,必須觸動內心世界,成為孩子自己的需要,關鍵是要激發(fā)孩子的自我教育。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qū)平安里學校校長毛展煜:勞動教育要和堅韌品質、合作能力的形成相結合。勞動實踐本身就是艱苦的,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往往會遇到某些艱難困苦和曲折磨難,非常有利于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勞動教育就是要教育孩子們自覺主動地迎難而上、敢于拼搏、戰(zhàn)勝困難,逐步養(yǎng)成堅決果斷、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質。同時,勞動教育還要和服務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相結合。家務勞動是每個家庭成員必須承擔的義務。孩子雖小,也是家庭的一分子,有責任孝敬長輩,有義務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要培養(yǎng)孩子們自覺為學校服務、為社區(qū)服務的精神,承擔包干區(qū)保潔,為社區(qū)做義工等。同時,在勞動習慣養(yǎng)成中,培養(yǎng)他們服務家庭、服務社會的責任心。
江西省安遠縣三百山中心小學校長盧紅勝:學校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們的自主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熱愛勞動的習慣,更重要的是它加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強化了班級的班風班貌建設。同時,這對于實現(xiàn)中國勞動教學夢,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重要意義。每一次活動,學生的熱情特別高,從原來不愛勞動,怕苦怕臟怕累,到如今能翻地、種植、管理,無不體現(xiàn)著學生勞動能力的質的飛躍。因此,學校要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勞動教育重要性、必要性的認識,真正把勞動教育擺到“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的位置上來;要加強勞動教育課的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建立一支質量較高、數(shù)量充足、專業(yè)齊全、相對穩(wěn)定的勞動教育課教師隊伍;要爭取各級政府專項經費的支持,加強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配置必要的設施設備,并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學校開課;還要狠抓考核評估手段建設,建立行之有效的勞教考核評估手段,考核學生動手能力,最基礎最通用的技能等方面。
廣東省廣州市長堤真光中學校長蔡練:我校的勞動教育,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說教,以特色主題活動、特色課程設置等渠道進行,充分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教育方式生動有趣,說服力強。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品嘗勞動的成果,逐步養(yǎng)成熱愛生活、感悟道德、熱愛勞動、知行合一的好品格。學校秉著“行勝于言”的精神,堅持開展勞動教育,把勞動教育活動與每年的“學雷鋒”活動結合起來,按時開展,使之常規(guī)化。把勞動課程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結合進行,固定課時、場所,開發(fā)校本教材,使之固定化、制度化。學校在“行勝于言”的探索與實踐中,使勞動教育常規(guī)化、制度化、課程化和生活化,勞動教育的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實施也日益成熟。
勞動教育不能止于校內
主持人提示:勞動是一堂大課,它的教室是全社會。要真正體現(xiàn)勞動的意義,還須到課堂之外的廣闊社會之中去歷練、感受。
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辦公室副主任張艷紅:學校的課堂,相對來說是有限的,而課外、校外是無限的。學校要充分利用社會各界資源和校區(qū)優(yōu)勢,打通校內與校外的屏障,將勞動教育落到實處。比如,我校和洋河集團聯(lián)合建立了勞動實踐基地。學生們深入到酒廠的釀造車間、灌裝車間,了解到一瓶酒要經過糧食原料的粉碎、配料、加曲、發(fā)酵、糟焙等24道工序,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學生們在包裝車間親手貼好酒瓶上的標簽,把它裝進包裝箱,親身感悟勞動的幸福和價值。勞動實踐基地讓學生們在親眼見、親耳聽、親自做的過程中,獲得了勞動技能,養(yǎng)成了勞動習慣,突出了勞技教育的實踐性。
目前農村小學生的勞動意識十分單薄,勞動技能欠缺;同時,家長也存在一定偏見,令人擔憂。勞動技術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參與勞動實踐活動,進行勞技教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培養(yǎng)熱愛勞動意識。另外合理的勞動對于學生增長智慧、增強體質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加強勞動教育已經是刻不容緩,加強農村勞動教育主要途徑是:第一是學校、家長要改變觀念,樹立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育人觀念;第二,加強勞動教育的研究,改進實施策略;第三,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學的硬件建設。
1.現(xiàn)狀與問題
"從片面發(fā)展轉到全面發(fā)展"是培養(yǎng)現(xiàn)代社會合格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在談及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時,"勞動教育狀況令人擔憂",同時也闡述了相關的一些現(xiàn)象,讀后令人深省。去年假期間,我利用回農村之暇,走訪了十幾戶學生,其中耳聞目睹有關學生家務勞動的情況讓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
1.1 有兩名11歲、13歲的女同學,(分別讀小學五年級與初一)至今沒洗過衣服、手帕,自己從未洗過頭,主要由其奶奶、媽媽幫助洗,家務事幾乎是不干的。(兩名學生的成績均較好)
1.2 一天晚飯后,天已漸暗,我去一正讀小學六年級的男生家隨訪。到了他家推門,只見其飯桌上一片狼籍:4個菜大多所剩無幾(只留一點湯與一點咸菜),碗筷丟放著,桌上、地上散落許多飯粒,一只凳子斜倒著……這時,其母親從豬棚走了出來,滿頭是汗,一身疲憊的樣子,她似乎頗有歉意的招呼了我,說她兒子已吃過飯正在樓上看電視。隨后,其母滿懷失望、氣憤而又無奈地向我訴說,孩子從不肯做家務,只管自己享用。
2.憂慮與責任
據(jù)美國哈佛大學的社會學家、行為學家、兒童教育專家對波士頓地區(qū)456名少年兒童所作的20年的追蹤調查發(fā)現(xiàn):干家務與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后失業(yè)率為1:5;犯罪率為1:10;平均收入高出20%,此外,離異比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得多,這一比率所反映的趨勢,應該能被大家認同的,也是普遍客觀存在的。問題的癥結或者說關鍵是,我們當前的教育普遍忽視了勞動教育,我們的觀念中普遍淡化了勞動教育。據(jù)報道,我國小學生在家勞動時間平均為11分鐘,僅是美國的1/7、泰國的1/6、韓國的1/4、英國的1/3、日本的1/2,如果我們在教育中一旦形成"十分普遍的現(xiàn)象",任其發(fā)展,其最終的后果將是犯"歷史性的錯誤"!
農村小學生的純樸、誠實優(yōu)秀品質漸漸地消失,亂花錢、圖享受,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珍惜勞動成果等不良品行的滋長?,F(xiàn)在農村小學生的面貌實在令人擔憂。不難想象,我們培養(yǎng)的人如果是一個缺乏勞動觀念,不珍惜勞動成果,不珍重家庭親情,那么這樣的人縱有高智、高能、高分,最終對于家庭,對于社會會有一種怎樣的回報呢?多少往事人生悲劇,真是不堪預測!農村小學的勞動技術教育正陷入泥潭,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勞動技術教育,轉變觀念,走出困境。所以,在學校中加強勞動技術教育,是刻不容緩的!
3.實踐與對策
3.1 是學校要改變觀念,樹立現(xiàn)代素質教育的育人觀念。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小學3~6年級學生人人必須經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之一。接受勞動與技術教育、獲得勞動與技術的學習經歷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說到底,造成我們勞動教育相對薄弱,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技能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相當一段時間來,學校(包括家長)自覺地、不自覺地受"應試教育"影響,是"應試教育"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認為勞動教育是一種"多余的教育"、"過時的教育",這是十分錯誤的。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歷史證明: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學校領導、教師要充分認清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認識到勞動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是培養(yǎng)新一代建設人才,提高人才素質的必然要求。
勞動技術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參與勞動實踐活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使學生熱愛勞動。在參加勞動的過程中可以培養(yǎng)艱苦奮斗的精神,磨煉意志,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要熱愛勞動果實,勤儉節(jié)約。另外,合理的勞動對于學生增長智慧、增強體質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3.2 加強勞動教育的研究,改進實施策略。勞動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改變課堂上說教式、形式化的教育,重要的是我們的學校領導、教師要從少兒身心發(fā)展特點出發(fā),結合當?shù)貙嶋H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勞動教育。
3.2.1 抓好一個重點――用好教材是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技術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性性教育培養(yǎng)任務,不是短暫的教育,或者一兩次活動就可以實現(xiàn)的。目前使用的小學教材《綜合實踐》,相當部分是較好的教材,具有實踐性、技能性與應用性,我們只要認真地貫徹本教材的理念,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成果。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們的教師要切切實實地落實好每一節(jié)課,每一次活動,落實到每一個學生中去(勞動教育以活動形式進行是比較合適的)。首先我們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編排體系,做出認真課前準備。第二,必須建立相應的教學研討活動組織,定期開展相關主題活動。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勞動技能(綜合實踐課)評價體系,進而促進勞技活動的深入開展。
3.2.2 落實一個支撐點――創(chuàng)建勞動基地活動是勞動教育的一個有效補充。結合農村的實際,努力開辟課外勞技教育的渠道,讓學生到廣闊的天地里去體驗生活,從學習體驗中培養(yǎng) 學生堅強的意志,樹立艱苦奮斗、熱愛勞動的思想。建立 "勞動基地教育",學校每學期組織學生去參觀各種農作物的培育、生長、管理的收獲,同時聽取農業(yè)專家的專題講座,體會了農業(yè)勞動生產的偉大意義與價值,從而培養(yǎng)關心農業(yè),熱愛農民的感情。所以創(chuàng)建勞動基地活動是勞動教育的一個有效補充,是勞動技能的一個支撐點。
3.2.3 強化一個亮點――教師們探索尋求有效方法與方式是勞動教育的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師的教學風格各有差異,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在勞動教育中,要因地因時因人組織教學活動,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亮出自己的教學特色。例一位勞技課老師把家里的絲瓜種子拿來,分發(fā)給每一個學生,并進行培育的方法指導,每一個學生回家都十分小心地培育、栽種……據(jù)這位老師反映學生對自己栽種的作物非常關切,舍得勞動,表現(xiàn)了精心地哺育,小心地呵護。待到收獲的時節(jié),學生們所表現(xiàn)的喜悅、激勵、自豪以及急切言表的神情,真令人欣慰,令人難忘!后來在家長的支持下,引導學生創(chuàng)辦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小小植物園",同學們都能主動地參與勞動,積極地相互間進行"技術交流"和"成果比賽",他們真正地體驗著勞動的樂趣,體驗著"勞動最光榮"的含義了。
3.2.4 形成一個合力點――爭取家長社會的支持是勞動教育組成部分。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關鍵的,學校的勞動教育好多需要家長的配合協(xié)作才能完成。勞技教育缺少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為一方面家長可以在生活中隨時隨 地指導學生進行勞技訓練,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督促孩子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的感情 。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舉行家長教育講座等,讓學校和家長形成共識:學生參與勞動,不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熱 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果實的品質,而且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在勞動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創(chuàng) 造力,使雙手更加靈巧;不僅有助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品質,懂得尊重老人、 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幫助別人。
事實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學校只要利用多種途徑向家長說明勞動教育的利弊關系,假于社會輿論的導向,家長一定會對勞動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邀請社會上一些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作事跡報告,也是勞動教育的很好形式。
3.3 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學的硬件建設。
3.3.1 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勞動技術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實踐性與開放性,決定了它對硬件設施的依賴。一般認為勞動實踐基地分為兩個類型:校內勞動實踐基地。農村小學的空地多,學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對各個角落、每塊花木都要精心設計,細致管理,各班級可以建立相應的責任保護區(qū),花壇管理基地;讓學校出現(xiàn)"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美好景象,讓學生感受著勞動的自豪與光榮。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學校要積極與社會機構取得聯(lián)系,與職業(yè)技術學校、農技站、科技館、獸醫(yī)站、農場、養(yǎng)殖戶等單位結對,定期活動。挖掘周邊環(huán)境的潛力,如建立"衛(wèi)生一條街"、"保護母親河"等。
3.3.2 資金設備投入。學校要通過各種辦法籌措資金:自己籌一點,上級撥一點,社會幫一點等以保障勞動技術教育設備設施的建設和勞動實踐活動基地的建立。
【關鍵詞】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 存在問題 發(fā)展策略
【課題來源】山東省棗莊市二O一二年科學技術發(fā)展計劃軟科學項目《素質教育基地創(chuàng)建實踐與研究》(編號:2012RKGA012)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0-0006-02
創(chuàng)建校外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是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順應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趨勢、創(chuàng)新教育培養(yǎng)人才模式的客觀需要,對促進中小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具有其它教育資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加強實踐基地建設,面向學生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有利于促進教育觀念更新,實現(xiàn)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在社會實踐中相互滲透,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我市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于2009年在市第一職業(yè)高中辦學基礎上進行功能性改造而成,擁有教學樓、實訓樓、拓展訓練場等活動場所,開設有素質拓展、電子制作、物理探究、生活化學、數(shù)學好玩、禮儀訓練、音樂體驗、沖浪e世界、生物與環(huán)保、家政實踐、布藝、剪紙、攝影、計算機拆裝、篆刻、航模、中國書法、家用電工、避險與救護、折紙、手工編織、泥塑、傳統(tǒng)體育等23個活動課程,并與當?shù)卮迕窈献鏖_辟學生農業(yè)實踐區(qū),日接待近500名學生參加實踐活動,是一所集勞動教育、藝術教育、科普教育、軍事拓展、生命教育于一體的綜合實踐教育基地。
這種教育方式無論從理論角度還是從實踐角度看,都是新生事物,況且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尚未被完全扭轉,因此素質教育基地建設及教育管理模式方面還面臨不少問題。經過幾年的建設與運行,我們積累了大量的一手資料,也摸索出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同時我們對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創(chuàng)建發(fā)展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也進行了分析和研究。作為一項課題,我們申報了山東省2010年教學研究課題,目前已順利結題。
一、存在的問題
1.經費投入問題。
創(chuàng)建校外學生綜合性素質教育實踐基地,需要較大的經費投入,無論選擇何種類型的實踐基地,如果以縣區(qū)為單位的獨立建制的實踐基地少則需投入幾百萬,多則上千萬。利用原有教育資源改造或利用社會資源整合而成的實踐基地雖投入少,見效快,但至少也需要上百萬元的投入。按照目前的教育經費投入方式,創(chuàng)建校外學生綜合性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沒有專項經費,同時,在收費方面也受到很大的限制。這制約了校外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發(fā)展。因此,創(chuàng)建校外學生綜合性素質教育實踐基地,需要當?shù)卣⒔逃鞴懿块T的高度重視,在政策及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
2.師資配備問題。
創(chuàng)建校外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必須要建立一支本領過硬、結構合理、業(yè)務精良的專職教師隊伍,這是做好此項工作的可靠保障。但由于這是一項新生的教育項目,與學校校內教育教學有著較大的區(qū)別,能適應這一教育的教師很少。我市校外學生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是由職業(yè)高中轉型創(chuàng)建而來的,原有師資多為普通文化課教師、職業(yè)技能教師,不適應素質教育實踐教育教學的要求,實踐基地教師須達到的要求比學校教師更高,他們既要具備教師資格,又要掌握其它專業(yè)技術。同時,實踐基地的工作性質和環(huán)境決定了教師工作量大且比較艱苦,再加上基地是為學生提供無償服務的,沒有創(chuàng)收項目,而會造成福利待遇差,會導致基地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教師職稱評聘也還要走普通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帶來了一些問題。
3.基地特色問題。
素質教育基地建設功能之一是為培養(yǎng)人才、為當?shù)氐慕洕ㄔO和發(fā)展服務,那么實踐基地建設應體現(xiàn)我們滕州地域特色??墒俏覀兯_設課程模塊過多依賴現(xiàn)實條件,科學性、合理性、時代性、趣味性不足,同一門類重疊,部分領域課程缺失。
4.目標責任問題。
跟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相比,目前我市的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建設造成了滯后和被動局面。其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實踐基地建設發(fā)展規(guī)劃不夠明確;二是由于基地建設剛剛起步,教育行政部門對基地的目標責任制考核還在探索階段;三是基地的實踐教學目標定位還不夠清晰。
二、改進和加強中小學素質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的建議和對策
1.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主管部門要把對基地工作的管理和對基地課程的指導緊密結合起來,通過各種有效手段,幫助基地領導和老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提高課程開發(fā)與實施的能力。各基地要從組織建設、人員建設和制度建設等方面著手,如成立專門的課程領導小組、建立課程評價制度等,加強對課程開發(fā)、實施和評價的全過程管理,努力打造規(guī)范而有特色的課程體系。
2.制訂明確的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發(fā)展的規(guī)劃。
依托現(xiàn)有資源,充分利用本地、本土的社會資源,合理布點,因地制宜,科學定位,著力做好現(xiàn)有資源的整合優(yōu)化工作。各地在規(guī)劃時,要統(tǒng)籌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和社會資源,盤活存量,充分利用流量,要把各種教育資源優(yōu)化整合起來,發(fā)揮綜合效益,逐步建立起特色鮮明,互為補充的素質教育實踐基地。
3.多渠道籌措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資金。
努力形成以教育部門為主、社會多方籌資共建實踐基地的局面。堅持政府投入、資源統(tǒng)籌整合、勤工儉學收入、服務性收費、市場運作投資、吸收社會資源等多種途徑,籌集實踐基地的建設資金。重視創(chuàng)建投入的同時,對于基地運營經費更是不容忽視,實踐基地對學生開放實踐之日起,就需要承擔各種正常耗損及其意外損壞,還有許多實驗材料是不可重復使用,這些都是不小的開支,所以對于資金投入一定要預算周密、科學、合理。
4.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批專、兼職結合的高素質師資管理隊伍是實踐基地建設、發(fā)展的重要保障。要做好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實踐基地指導教師的專業(yè)技術和指導水平。加強理論研究,特別是教育科研工作,根據(jù)需要不斷進行活動項目創(chuàng)新,優(yōu)化、完善活動內容與形式,積極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基地業(yè)務部門要堅持節(jié)查、日評、周反饋等形式強化課堂教學監(jiān)督外,定時開展“聽、評、糾、思、創(chuàng)”相結合的模塊大教研,使課程設計更加科學、合理,更貼近學生生活。開展校級示范課、組內公開課等系列聽、評課活動。充分利用休訓時間,組織教師開展階段反思,擺查思想、心理、行為上存在的問題,組織研討會。
5.精心開展課程研究。
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省定課程計劃,以提升中小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核心,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開發(fā)系列化、體驗性實踐活動課程。
充分利用校內課程資源,大力開發(fā)校外課程資源。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積極與社區(qū)、公園、綠化站等相關部門取得聯(lián)系,多方開辟活動場所,如風景區(qū)、博物館、敬老院、污水處理廠、氣象臺、科技館、德育基地、社區(qū)等,并與這些單位簽訂活動協(xié)議,保證學生實踐活動能順利開展。因地制宜地、靈活多樣地開展各種突出地方特色文化的實踐活動。
6.創(chuàng)新機制,完善制度建設。
一是立足校外素質教育基地的特點,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對管理過程中的每個細節(jié),明確人員,落實責任,確保培訓效果及培訓安全。
二是完善教學、考核體系,逐步形成一套全面、規(guī)范的教學、考核體系,從而為學校發(fā)展不斷注入活力和生機。
7.實行校際聯(lián)動。
基地和參訓學校協(xié)調配合,明確管理職責,重抓細節(jié)落實,確保培訓過程平穩(wěn)有序。主動聯(lián)系,提前籌劃。每次培訓提前1-2周與參訓學校聯(lián)系,將學生所帶物品清單、基本注意事項、作息時間表等材料提供給參訓學校,并就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及關鍵環(huán)節(jié)進行詳細交流,做到有的放矢。根據(jù)初中學校的具體情況安排好車輛,排定課表,調整好宿舍和行政教室?;靥暨x的有責任心、有愛心、有激情、有能力的骨干教師,為各班配備了協(xié)助管理員,實行全過程跟蹤服務,消除學生管理上的時空盲區(qū)?;卣烫巼栏癜凑展ぷ饕?guī)程認真操作,天天檢查天天量化、統(tǒng)計匯總公正公開。
關鍵詞:哲學思辨;勞動教育;實踐;策略
必須要承認,在開展勞動教育方面,我們和很多學校一樣,起初踟躕不前、裹足“不動”。而促使我們真正“動起來”的,是家長的一次投訴。
我校一二年級周一到周四,下午只有兩節(jié)課,比其它年級少一節(jié)??紤]到孩子較小、放學又早,家校雙方都想讓孩子早點打掃完衛(wèi)生回家,我們就依值日表,安排對應孩子的家長,到校帶領孩子一起打掃衛(wèi)生,認為這樣做一來可以加快灑掃速度,孩子能早回家;二來可以對孩子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給孩子“愛勞動、會勞動”的積極示范和啟示。但家長認為,衛(wèi)生應該由班主任帶著學生一起打掃,不應該麻煩家長。并因此投訴。
學校對投訴進行了及時回應,并溝通解決了有關問題,這一事件帶給教育者三點啟示:(1)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必須是全員的,不論職位;(2)勞動教育的家校合作是必須的,不論途徑;(3)家長對學校勞動教育是有期待的,不論形式。
從學校層面來說,要堅持“德育為首,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落實素質教育政策,深入開展、實施好“勞動教育”。
由教育部、和全國少工委等多部委聯(lián)合下發(fā)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今時已落地一年。這是一份很有分量的文件。但從基層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實際觀察來看,勞動教育蓬勃發(fā)展的局面卻并未出現(xiàn)。雖有《意見》“落地”,但“勞動教育”在很多學校并沒有“動”起來,頗有些“雷聲大雨點小”的意味。究其原因,除了《意見》本身的宣傳、執(zhí)行力度存在不足外,還有可操作性方面的問題。
一、現(xiàn)時困難:“動”與“不動”,這是個問題
客觀來講,國家非常重視面向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并且有相當長的一段時,各種勞動教育實踐,如學工學農、校外實踐、家務勞動、公益勞動開展是豐富而有效的。但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和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信息化和農業(yè)機械化及其自動化的發(fā)展,勞動教育在學校被弱化、在家庭被軟化、在社會被淡化、在實踐中被虛化的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并成為今日常態(tài)。如何更好地推進勞動教育,變成了“動”還是“不動”的問題。推進勞動教育的主要困難體現(xiàn)在:
(一)學校方面
1.“課”動難。課時緊張,勞動與技術課程推進隨意性強,“被調課”現(xiàn)象比較普遍,“開齊上足”成奢侈品;課程形式比較單一,學科整合力度不夠,這些問題亟待解決。
2.“師”動難。師資保障能力有限,缺少專職老師,兼職老師不能科學、系統(tǒng)地推進學科建設,專業(yè)水平亟待提升。
3.“生”動難。各種文化課學習(補習)、特長(興趣)培訓占用了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時間;學生勞動熱情持續(xù)時間短,“表象性”勞動占據(jù)主導地位,勞動實踐的觀念亟待轉變,勞動的習慣和能力亟待培養(yǎng)。
(二)家庭方面
1.思想變動難。一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思想仍大行其道;二是大多孩子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寵溺過度,總認為孩子還小,勞動太苦太累,老是借著“等孩子大一些再說”來包辦代替。
2.家校齊動難。家長都有自己多種多樣的家教理念,要使他們集體認同一個教育理念并實際行動,需要做大量細致而有說服工作。各位家長的教育理念有先進、落后之分,水平高低有別,難以均衡。
(三)學生方面
1.勞動學習不足,家長示范太少,學生整體缺少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家長因為客觀上沒有時間或是主觀上輕視勞動,和孩子一起勞動的機會少,對孩子的主動示范也很少。
2.勞動時間不足,勞動實踐太少。據(jù)一份調查顯示:僅以學生每天從事家務勞動平均時間為例,美國為1.2小時,韓國為0.7小時,法國為0.6小時,英國為0.5小時,日本為0.4小時,而中國僅為0.2小時,也就是12分鐘。時間的絕對不足必然約束、限制孩子的勞動實踐,使其在勞動形式上趨于簡單重復,缺少多樣性。
(四)社會方面
1.尋找基地難。一是區(qū)域內的校外素質教育實踐基地數(shù)量嚴重不足且建設質量總體不高,二是無償或低價面向學生的勞動教育基地須依靠學校自身去尋找、協(xié)調,制約因素太多,學校往往勉力為之或選擇知難而退。
2.整合評價難。及時、有效的評價對激發(fā)、保持學生的勞動熱情,并逐漸內化為勞動習慣、勞動品質具有積極的意義。但當下學生社會層面的勞動,除及學校有組織地進行并實時納入學生的德行評價之外,其他形式和途徑的勞動均處于自發(fā)、自覺、自主的狀態(tài),沒有評價標準,更未與學校現(xiàn)有的評價激勵機制形成對接或整合。但由于其自由的活動形式,納入評價又出現(xiàn)無法掌控過程和效果、無法確立評價主體和標準等實際困難。
3.制度支撐難。勞動教育在實際運行中還遇到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就是沒有相關的制度來保障、約束或是激勵相關部門和單位來支持學校的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顒又С植恢С?、配合不配合完全憑著個人好惡、社會責任等情緒性因素來支撐,彈性太大,缺乏穩(wěn)定性、規(guī)范性和約束力。
二、對癥有方:“動”與“不動”,這不是問題
思想決定行動。任何一項工作的完成、項目的推進都必須先解決“為什么做、做什么、怎樣做”三個問題。其中“為什么做”屬于思想認識的范疇,必須有堅定而一致的認識和態(tài)度?!兑庖姟返某雠_充分闡釋了加強勞動教育的意義,即“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勞動興趣、磨煉學生意志品質、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fā)展,對于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因此我們必須將推動《意見》的落實作為加強勞動教育的“指南針”和檢驗實施勞動教育決心和力度的“試劍石”。
事物在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得到發(fā)展,困難在尋求智源和資源的過程中得到解決。尋求智源和資源的過程就是尋求辦法的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獲得經驗的過程。當前,學生缺少勞動、不愛勞動、不會勞動、不尊重勞動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學校推進勞動教育力度不一、遲疑觀望;家長重智輕勞,參與學校勞動教育熱情不高……推進勞動教育困難重重。如何解決?當然是面對具體的問題和困難,有的放矢,統(tǒng)籌推進。具體辦法有:
(一)整合三門課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堅持課堂是勞動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主陣地和重要窗口。我們實現(xiàn)勞動教育的課程是勞動與技術,該課程倡導“做中學”和“學中做”,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突出強調“勞動教育與技術教育的統(tǒng)一”“以生活為基本邏輯,組織勞動與技術課程的學習內容”。與此同時,學校開設的科學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都有與“勞動與技術”課程內容交叉甚至重疊的部分,我們要通過校本化的二次課程開發(fā),實現(xiàn)三門課程的有效整合,從而集聚優(yōu)質資源,更好地達到課程目標。
(二)確立三個主體?,F(xiàn)時的勞動教育在主體認定上隱約是“雙主體”,但同時又存在模糊不清的情況:在學科推進上,“勞動與技術”課程的老師是當然的落實主體,但缺少主體責任、評價要約和具體標準。班主任是潛在的落實主體,因為很多的勞動意識培養(yǎng)、勞動技能習得和勞動教育實踐等工作需要通過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來組織實施,但同樣沒有主體責任。而從勞動教育的內容設置來看,家務勞動是關鍵的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勞動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途徑,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家長也是落實“勞動教育”的主體責任,而這以往是被漏掉的一環(huán)。所以我們在加強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必須明確確立學科教師、班主任(少先隊輔導員)和家長等三方位落實主體,并設定相關責任。
(三)形成三方評價。以往的評價多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且參與主體多是班主任,而標準則是憑著學生參與班級值日是否熱情、是否認真、是否主動等定性標準(主觀印象)來制定,評價具有很強的隨意性。而同為落實主體的學科教師和家長,失去了評價的參與權和話語權,評價具有明顯的片面性。在這一點上,學校要用規(guī)范的形式與班主任、學科教師和家長等三方評價主體銜接好并將評價要素、評價標準等形成可操作性量表提前告知,以形成有三方參與的、既重視結果也看中過程、兼具指導性和約束力的成長性評價指南。
(四)培養(yǎng)三種意識。即,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既要幫助學生熟練掌握一定的基本勞動技能,更要從培養(yǎng)勞動素養(yǎng)的角度,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勞動觀點、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情感,牢固樹立“勞動光榮,人人參與”的躬行意識、“珍惜勞動成果,勤儉光榮,浪費可恥”的節(jié)約意識和“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奉獻意識,努力營造“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集體的事情爭著干、家里的事情幫著干、公益的事情搶著干”的氛圍,形成風尚。
(五)建好三個基地?;厥呛粚嵆B(tài)培養(yǎng)和實現(xiàn)整體提升的有效載體。班級和家庭要基于學生個體在班級(孩子個體在家庭)的義務,分給勞動“責任田”,建好“責任基地”。職能處室基于學生個體價值實現(xiàn)和道德成長的需要,要劃出“愛心社區(qū)”,建好“小雷鋒基地”。學校基于學生勞動實踐和整體展示的需要,在校外尋找“試驗田”,建成“校外成長基地”。通過上級指導、學校定制、意向調研、簽訂協(xié)議、認可掛牌等程序,將校外基地建設高標納入學校管理視野并在此基礎上引入課程建設理念,實現(xiàn)建設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和效能化。
三、務實推動:“動”與“不動”,都不是問題
生活靠勞動創(chuàng)造,人生也靠勞動創(chuàng)造。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勞動和創(chuàng)造。在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重視和加強學校勞動教育,既是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固本強基”工程,是“大國工匠”的召喚,也是黨和人民的熱切期盼。加強勞動教育,“動”的是從培育勞動素養(yǎng)的角度務實行動,下力氣解決“如何盡早動起來”和“如何動得更好”的問題?!安粍印钡氖鞘冀K堅持“充分發(fā)揮勞動綜合育人功能,以勞樹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育美、以勞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德智體美諶面發(fā)展”的基本原則,抓好“落實相關課程、開展校內勞動、組織校外勞動和鼓勵家務勞動”四環(huán)節(jié)。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一)推進校本實施,相關課程“真落實”。課程實施是“本”,要做好四個“一”:做好一個整合,即在有職能處室代表、班主任代表、勞動與技術(綜合實踐課)學科老師代表、家長和學生代表參與的環(huán)境下,把勞動與技術課程、少先隊活動課程與科學課程中相似或相同主題的內容進行校本整合,使課程實施處在學校視野下,增強執(zhí)行的力度。
開發(fā)一本教材,即開發(fā)《我愛勞動》校本教材,將勞動觀念培養(yǎng)、勞動知識學習、勞動技能掌握、勞動成果評價等內容涵蓋其中,并根據(jù)低、中、高年齡特點使教材體現(xiàn)階梯式成長的特征,使學生“學有所依”“行有所獲”,教師“教有所倚”“行有所成”。
制訂一份意見,即制定基于學校的《關于加強勞動教育的意見》,將學校勞動教育從整體上進行目標和原則定位,在實施中明確工作細節(jié),突出機制保障。
申報一個課題,即通過省級課題《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少先隊勞動教育實踐路徑研究》來推動和保障課程實施,使課程的實施全程都在科學、明晰又正確的路上。
(二)設計勞動崗位,校內勞動“真豐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際體驗是習得勞動技能、形成勞動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我們設計了三種類型共8個崗位來滿足學生需求:
1.責任型崗位。是屬于義務性質(任務性)的,人人都要參與。包括:
(1)衛(wèi)生保潔,主要勞動形式包括掃地、拖地、擦黑板、擦玻璃、清潔區(qū)打掃、蛛網(wǎng)清潔、污漬清除等。
(2)班務保持,主要勞動形式有圖書整理、講臺整理、桌凳整理、灑掃工具整理、生物角管理等。
2.奉獻型崗位。是屬于志愿性質,個人有強烈意愿并獲得班主任支持即可參與。主要服務崗位包括:
(1)美德美行示范崗,隸屬“五小”團隊,主要職責是做好學生車輛停放區(qū)域的車輛排放、班級飲用水保障、學校平地的衛(wèi)生保持、衛(wèi)生環(huán)保宣傳等。
(2)小雷鋒社區(qū),主要職責是做好學校公共區(qū)域的衛(wèi)生保潔、開放書吧的管理、低年級班務勞動支持、校前區(qū)左右30米衛(wèi)生維護等。
(3)紅領巾綠地,主要職責是學校綠地的雜草拔除、樹木花草澆水、為花草樹木做名片等。
3.技能展示型崗位。遵循自愿原則,但帶有集體組織性質,有一定的約束力。包括:
(1)成果展示性的,主要有“我有一塊田”種植(園藝)展示(結合科技節(jié))、生活自理能力展示(穿衣、洗紅領巾、刷鞋、疊被子、整理圖書等)等。
(2)勞動競賽性的,主要有清潔區(qū)打掃(團體)、植樹(團隊)、水果采摘(團隊)、摘菜、手工(擦皮鞋、洗碗、做沙包、釘紐扣、做香包、包粽子、包餃子等)等。
(3)特長展示性的,如編織、縫紉、木工、陶藝等。
(三)聚合區(qū)域資源,校外勞動“真常態(tài)”。校外勞動有廣闊的智源和資源,對加強勞動教育起著“加速度”的作用。我們與素質教育基地合作,組建校外成長基地,通過“學校定制”將勞動教育滲透在素質體驗項目中;我們將全國、省、市勞模和校前區(qū)的保潔責任人請進校園給學生做國旗下講話和共上少先隊活動課,增強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意識;結合德育主題教育活動和勞動與技術課的實踐需要,我們春、秋季各開展一次全員性外出的勞動體驗活動,并形成體驗報告;結合少先隊尋訪活動,我們走進家鄉(xiāng)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先進集體和個人典型。通過區(qū)域優(yōu)質教育和實踐體驗資源的聚合,校外勞動體驗正為勞動教育深入推進提供成功樣本,為素質教育深入實施插上翅膀。
(四)鼓勵家庭參與,家務勞動“真融入”。一個巴掌拍不響,眾人劃槳開大船。家庭參與是勞動教育是否得到真正重視的“測謊儀”。一方面,我們通過《給家長的一封信》、家長會和校信通等形式和渠道廣泛宣傳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爭取和盡量多的家長達成共識,為全面推進勞動教育提供思想保障;另一方面,我們借助家長委員會,首先獲得他們對學校有關勞動教育家庭實踐活動的支持,進而把聲音傳播向更多的家長;再者,我們明確并公示學校勞動教育安排中有關家庭、家長參與的內容、形式、方法和要求,使家庭真心支持勞動教育,家務勞動真正融入勞動教育。
(五)重視欣賞激勵,評價手段“真創(chuàng)新”。及時、恰當?shù)墓膭詈托蕾p對于激發(fā)興趣、保持熱情有著積極而持久的支持作用。而創(chuàng)新評價手段、豐富評價形式更能放大這種效應。一方面,我們繼續(xù)用好雛鷹獎章、“好少年”評比、“好隊員”評比等傳統(tǒng)有效評價手段;一方面,我們通過“勞動小能手”“最美小雷鋒”“小小勞模”等表彰和給家庭發(fā)喜報、家長給孩子發(fā)獎狀(獎勵)等形式,及時發(fā)現(xiàn)、欣賞和肯定愛勞動、會勞動、尊重勞動和善于勞動創(chuàng)造的榜樣和先進典型,積極營造人人重視勞動、人人參與勞動、人人贊美勞動的積極氛圍。
以上為加強勞動教育具體實踐中的一些實際探索并施行有效的做法,希望能引發(fā)大家討論和思考。
就在不久前,《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總體框架正式。其中,關于勞動意識的培養(yǎng)被作為六大素養(yǎng)之一,在“實踐創(chuàng)新”層面的第一條予以凸顯,其重點是:尊重勞動,具有積極的勞動態(tài)度和良好的勞動習慣;具有動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在主動參加的家務勞動、生產勞動、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中,具有改進和創(chuàng)新勞動方式、提高勞動效率的意識;具有通過誠實合法勞動造成功生活的意識和行動等。這為務實推動勞動教育在學校層面落地生根再次提供了方向指導和生長沃土。
當然,無論是在教育主管部門還是在學校教育行政層面,我們都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如何運用行政力加強資源開發(fā),推動一批校外公共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如何制定督導評價標準,引領區(qū)域內的勞動教育特色學校的創(chuàng)建?如何加強師資培訓,提高學科教師推動勞動教育課程專業(yè)化實施水平?如何用“規(guī)矩”的形式來保證勞動教育的實施問題?等等。我們相信,伴隨這些問題的逐步解決,必將為更好推動勞動教育的實施起到助推作用,這都是我們共同關注、期盼和樂見的。
參考文獻:
[1]劉宇.學生課程參與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2.
[2]高振宇.兒童哲學論[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1.
[3]陶行知.教育的真諦[M].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4]陳瑾.“更兒童”的課程:階梯式課程的深度實施[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冀曉萍.加強中學生勞動教育,創(chuàng)新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途徑: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就《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答本刊記者問[J].人民教育,2015(17).
[6]瞿德良.用勞動鋪就孩子美好的未來:基于兒童終身幸福的“三xin”勞動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2015(5).
國外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現(xiàn)狀
國外很多國家都十分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將社會實踐作為教育載體,貫穿于各種教育活動之中,利用學校自身、社會、政府等多方資源,設立實踐基地,開展實踐活動。很多學校實行與企業(yè)聯(lián)合的“雙元式”社會實踐模式[2],如哈佛商學院的學生利用假期打工或承擔科研項目,直接去企業(yè)參與實際工作。法國高等商業(yè)學校則實行從二年級開始在企業(yè)里接受培訓的“學徒培訓”制度。泰國、日本等則十分重視勞動教育活動,泰國學校安排指導學生利用假期進行農村調查,或幫助農民建立學較,教當?shù)厣倌陜和J字等勞動。而日本則結合學校特別活動進行清掃校舍、綠化校園、慰問和照顧老人及傷殘人士、維護公共秩序、學習木工、電器、烹調等活動。墨西哥大學為學生設立了社會服務課,學生們走向工廠,走向農村,走向落后山區(qū)的印第安人聚居區(qū),傳播科學和文化。在實施學生軍訓的國家中,美、俄、共、印等國家的法制化和規(guī)范化程度是較高的,加強軍事訓練可以增強學生的紀律性及軍事知識,增強學生的國防意識及愛國主義情感。
國內高校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現(xiàn)狀
隨著高等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深入化、持久化,我國各高等院校普遍將基地建設提上重要日程,在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中取得了穩(wěn)步進展。目前高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現(xiàn)狀整理如下:形成了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化的共識[3]。經過多年的社會實踐活動;各高校普遍認識到,要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必須具備社會實踐的主陣地和主渠道,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經?;?、制度化、有效化的基本保證。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正形成資源共同開發(fā)、共同分享、共同收益的局面。各高校之間的聯(lián)合逐步形成,高校與社會,與政府部門,與企事業(yè)單位問的共建已形成良性循環(huán)。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的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有主題式基地,如各類經濟教育基地;也有目標任務式基地,如“三下鄉(xiāng)”活動基地;有專業(yè)性強的基地,如教育實習見習基地;也有復合型的基地,如與政府、社區(qū)共建的基地;有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類基地,如博士團基地;也有服務奉獻類基地,如社區(qū)服務基地等。社會實踐基地的建設正取得一定成效,積累了一批成熟的經驗。高校和社會各級組織十分重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的測評,不斷總結、積累、交流和推廣成功的經驗,使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工作逐步邁上理論臺階。
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在設立基地、管理基地、協(xié)調關系上存在諸多問題。實踐基地本身都肩負有生產、景點等單獨職能,作為實踐基地,卻處于無人過問、名存實亡的地位,幾乎看不到高校的宣傳,也沒有大學生的身影。許多高校在建設大學生實踐基地時,缺乏深入調查、仔細研究,沒有針對性地選擇基地并設計實踐活動內容,缺乏科學性與實用性。另外,盡管很多基地簽訂合作協(xié)議書,但是對雙方的職責、義務規(guī)定不夠明確,協(xié)議僅僅是面上的呼吁,這樣的結果是基地建設失去了抓手??傊亟⒉豢茖W,考察不仔細,建立之后沒有管理、管理不善、協(xié)調溝通不夠,學校與基地的聯(lián)系無法深入持久,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建完廢、廢完另建的尷尬局面。
(二)各類基地使用單一、劃分單一。各類基地的側重點不一樣,育人的效能不一樣,這是一個基本事實。但是,也不能過分割舍基地之間的關系,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基地完全可以含有德育基地的功能,寒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也可以含有勤工助學基地的功能。同時,不同高校建立了不同的基地,很少有“共享”意識。很多高校對基地的“地盤"意識很強,一個大學建立了基地,其他大學往往不會在此建立基地。這樣使用單一的基地、高校之間不能交叉使用的基地,效能是大打折扣的。
(三)各類基地建設缺少統(tǒng)籌規(guī)劃。一個大學生實踐基地的建立,進而發(fā)揮作用,不是一次掛牌、一次剪彩就能完成的。大學生實踐基地的建設需要學校和基地之間長期合作,雙方需要謀求雙贏。然而,目前的好多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能達到雙贏的目的,究其原因是沒有形成長效機制。以大學生實習基地為例,一個理想中的基地是:在高??萍汲晒D化過程中,優(yōu)先考慮與基地的科研合作,與基地企業(yè)的聯(lián)袂合作,形成高校和企業(yè)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有了這樣的合作,基地就是一個穩(wěn)固的基地,就是一個雙方都受益的基地。
關鍵詞:曦園 素質教育 研究性學習 社會實踐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課程結構的重大變革,它有效地促進了學校教育職能的變化和學科課程之間的整合,使教育教學從片面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的提高向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轉變,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為了落實新課程的精神,注重本土性,就地取材,我校結合校情,以打造勞動實踐基地――“曦園”為平臺,積極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條符合當代教育改革發(fā)展趨勢的“以勞動實踐基地為平臺,全面實施綜合活動新課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新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本文將結合活動開展的情況、取得的成績及存在的問題談一些膚淺的看法和體會,以供商榷。
一、立足校本,創(chuàng)建“曦園”,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搭建舞臺
為了更好地開展社會實踐和研究性學習,2007年秋,學校將校園東部通道外一塊閑置的空地占地約10畝開辟成集勞動與研究性學習于一體的學生勞動實踐基地,取名為“曦園”。
曦園被劃分為六十畦,高一各班把它作為社會實踐的班級勞動基地,其余由高一、高二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課題之用。兩年來,曦園經細致規(guī)劃,合理布局,整個園地池圃錯落,阡陌縱橫,園畦規(guī)整,果木扶蔬,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田園風光。2009年初,又開辟了“共青園”,使廣大青年教師也積極地投入到農業(yè)種植的隊伍中來,以身示范,在腦力勞動之余從另一個方面起到育人的效果。
曦園的建成不僅使閑置的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提升了校園的整體美觀,同時也填補了本校學生勞動教育、社會實踐以及課題研究的無實踐基地的空白,較大程度地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臺。
二、依托“曦園”,注重過程,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高提供熔爐
學校除通過課堂教學的方式對學生施加影響之外,還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尋求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學習渠道多樣化,學習方式生活化、情趣化,從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我們利用基地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勞動教育活動。
(一)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學校根據(jù)園地的特點與學科的聯(lián)系,由學校生物教研組為龍頭,成立了課題研發(fā)小組,編寫了勞動教程《曦園飄香》,通過結合遺傳、生物的新陳代謝等等知識與環(huán)境的關系開展宣傳教育?;诖?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曦園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由于課題切合實際,符合學生本人的興趣愛好,又來自于學生真實生活,起到了學生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或獨立思考,或合作探究,在實踐與體驗中,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再者由于時間保證,地點固定,活動正常,制度齊全,師生共同參與,取得了豐碩的收獲。兩年來學生課題獲省、市縣獎的就有8篇,獲獎人數(shù)達50人,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積極開展勞動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勞動素養(yǎng)、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
按新課程的要求,學生必須全員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而“曦園”剛好為學生全員活動提供了一個大平臺。學校以集體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實踐,勞動小組由學生自愿組合,各小組結合《曦園飄香》中的種植植物材料進行自由選擇種植品種,在政教處的統(tǒng)一管理下,通過蒼南黃金柑果業(yè)有限公司、溫州市田頭青農業(yè)合作社等單位的幫助以及學校生物組老師具體指導,2008年曦園收獲西瓜4000多斤、花菜7000多斤,還有許多絲瓜、白菜、豇豆、大豆、茄子、豌豆、冬瓜、南瓜、玉米等。這樣,勞動中學生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特別是每個學生在勞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發(fā)生了變化,這些變化需要他們除靈活地運用勞動技巧外,還需要做好協(xié)調配合工作。同時,這種勞動集體本身就是一個有力的教育因素,學生在集體勞動中,會更多地想到集體的勞動效果,集體的榮譽,看到集體的力量。通過這種方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又促進了集體主義意識的形成。
在勞動中,學生體驗到了成功與歡樂。當前的學生動手能力普遍比較弱,但他們渴望成功,綜合實踐活動能滿足他們的成就需要,能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讓他們依靠自身的努力體驗成功的快樂,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使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愿意學習,體驗成功,收獲快樂。
曦園既是學生實踐、培訓實用技術的基地,更是提高普及科技興農意識的試驗地。它加強了對學生勞動觀念的教育和技能培訓,又使學生在學習課本知識的同時,掌握了基本的生產勞動技能,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勞動、吃苦耐勞的品質,深受學生和家長的喜愛。
三、審視“曦園”,反思實踐,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索之旅永無止境
曦園作為勞動實踐基地,不僅收獲了瓜果蔬菜;更重要的是,還收獲了勞動知識、勞動經驗以及研究性課題成果。但我們沉浸于豐收的喜悅之中時,更應清楚地看到,在基地建設領域,還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需要改進。
(一)在有效指導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綜合實踐活動應通過有效的方式將教師的智慧集中起來進行協(xié)同指導,把教師的有效指導與鼓勵學生自主選擇、主動探究有機結合起來,這是綜合實踐活動整體性的內在要求和活動成功實施的基本條件。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由于聘請的農業(yè)專家有限,不能全程指導到每個勞動小組,學生只能在自行探索中體驗、實踐,獲得的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因此校內指導師缺乏基本種植實踐經驗是我們必須改進的問題。
(二)在科教結合“服務三農”方面需要提升
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著重將“三農”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其實我們可以利用教師掌握的生物學知識,嘗試將勞動實踐基地面向農民,把實踐基地辦成“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的農技培訓站和推廣站,發(fā)揮服務“三農”、促進鄉(xiāng)村經濟發(fā)展的示范作用。使新品種、新技術在勞動生產中各有所傳,做到“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三)在作物栽培方面如何兼顧經濟收益問題也需要再探討
勞動實踐基地目前主要停留在學生實踐活動與學校課堂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實踐活動的基礎研究和活動項目的設計開發(fā)和創(chuàng)新上,沒有較好地考慮到經濟收益。長期這樣會造成資金的投入不足,影響基地建設。以后應該朝雙贏的方向發(fā)展。
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目標是: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lián)系的整體認識,發(fā)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從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能力;發(fā)展實踐能力,發(fā)展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chuàng)新能力;養(yǎng)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中,我們面臨著許多新的困惑與難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將繼續(xù)做好綜合實踐活動,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薛進立,陳吉萬主編.《曦園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