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噜噜私人影院,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888,AV天堂永久资源网,5566影音先锋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脊椎側彎的治療技術范文

時間:2023-09-20 18:15:52

序論:在您撰寫脊椎側彎的治療技術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脊椎側彎的治療技術

第1篇

[關鍵詞] 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退行性脊柱側彎;矯形;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82.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721(2011)03(c)-028-02

Interbody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coliosis

ZHAI Honglia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Huimin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Huimin 25171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body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coliosis in patients with the clinical results. Methods: From 2005 to 2009 in our hospital for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scoliosis patients with a total of 87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3 cases of spinal decompression using a simple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maining 44 cases were treated by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for treatment,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s well as improvement of Cobb angle of the investigation summary, the use of SPSS 18.0 softwar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wo groups in gender, ag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erms of contrast (P>0.05), comparable. Results: The average Cobb angle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he control group of 43 patients had 12 cases ineffective, the treatment rate was 72.1% good, 4 cas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ineffective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rate was 90.9% excellent. The SPSS 18.0 statistical software, χ2=5.13, P

[Key words] Interbody fus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Degenerative scoliosis; Orthopedic; Effect

退行性脊柱側彎是一種發(fā)生在成年人身上的特殊類型的脊柱側彎?;颊叨嗍怯捎谧甸g盤退變引起椎體半脫位,導致根性痛和椎管狹窄,體現為腰腿疼痛、間歇性跛行,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1]。退行性脊柱側彎患者多數伴有滑脫或側方位移,所以治療上較為復雜。由于該病保守治療無明顯效果,所以臨床上多采用手術治療。本文對本院收治的退行性脊柱側彎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了評估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5~2009年來本院進行治療的退行性脊柱側彎的患者共87例,隨機分為兩組。將采用單純椎管減壓術進行治療的43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50~74歲,平均61.4歲。44例患者采用椎間植骨融合固定術進行治療,作為實驗組。實驗組中,男29例,女15例,年齡51~75歲,平均62.1歲。兩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46例患者前屈動作癥狀不緩解,76例患者感覺減退,46例患者腰椎為右側彎,41例患者上腰段和下腰段2處彎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手術取常規(guī)背部正中切口,顯露錐板、關節(jié)突等附件后,進行狹窄段椎管及神經根管減壓,對受壓神經根進行松解,對于患者中央型椎管狹窄且范圍較廣的患者,采用一側半椎板減壓的方式進行治療,盡量保留其側方的關節(jié)突,并對錐板深面的骨質及黃韌帶進行切除。實驗組患者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術前方案,取常規(guī)背部正中切口后,以發(fā)生脊柱側彎最明顯處為中心,在導航系統(tǒng)的定位下,于需減壓部位的上下階段植入4枚椎弓根螺釘,并在需減壓椎體植入椎弓根螺釘。植入椎弓根螺釘后對患者突出或狹窄階段行半推板或全推板減壓,剔除咬除的錐板及棘突軟組織備用,并摘除椎間盤。手術過程中盡量將軟骨終板全部刮除,實現松解受壓神經根,對狹窄的神經根管進行徹底的減壓。將連接桿按腰椎的生理弧度進行預彎,并安裝在釘槽內。為實現對側彎的理想矯正,安裝完成后要利用加壓裝置對凸側進行加壓或在凹側進行合理的階段性撐開。將摘除下的備用碎骨從患側植入椎間盤摘除后留下的間隙,探查神經根。放置引流管后結束手術。術后兩組患者均進行抗感染和抗骨質疏松的藥物治療,定期復查。

1.3 療效評定方法

以日本骨科協(xié)會評估治療(JOA)分數為準,改善率為100%時為治愈,改善率大于60%為顯效,25%~60%為治療有效,小于25%為治療無效。同時對患者Cobb角改善程度進行測量。

1.4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所有數據均進行計算機輸入,以SPSS 18.0軟件建立數據庫,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兩組患者治療情況以及Cobb角改善情況進行調查總結后,詳細結果見表1。

對照組43例患者有12例治療無效,治療優(yōu)良率為72.1%,實驗組中出現4例治療無效,治療優(yōu)良率為90.9%。經SPSS 18.0軟件統(tǒng)計,χ2=5.13,P

對兩組患者Cobb角改善情況進行觀察后發(fā)現,對照組大部分患者在復查期間內側彎、矢狀位畸形以及半脫位均沒有加重現象。實驗組患者術前平均Cobb角度為39.11°,經治療后平均角度為23.06°。

3 討論

退行性脊柱側彎多發(fā)生于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階層,以椎間盤退變?yōu)榘l(fā)病的使動因素?;颊哂捎谧甸g盤退變引發(fā)的撕裂磨損、椎間隙高度丟失后,使脊柱的后柱受力加劇,導致小關節(jié)突關節(jié)面磨損和退變嚴重,小關節(jié)的方向走行發(fā)生異常,咬合關系失常,進而引發(fā)小關節(jié)位置改變[2]。由于椎間盤關節(jié)突關節(jié)角度異常以及椎間盤高度改變等原因造成韌帶松弛,椎體發(fā)生傾斜,非對稱性的椎間隙塌陷在冠狀面上形成側凹,凸側張應力加大,凹側壓應力加大,導致關節(jié)突關節(jié)的退變更為嚴重,關節(jié)突肥大增生,引起中央椎管和椎間孔狹窄,椎體穩(wěn)定性喪失,椎管形態(tài)與神經根的關系發(fā)生變化,形成對神經根的壓迫。神經根受壓的主要表現為下肢疼痛麻木,椎管或椎間孔狹窄的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跛行[3]。

對于退行性脊柱側彎的治療要遵循穩(wěn)定脊柱為首、矯正畸形和改善外觀為次的觀點,以保證患者脊柱穩(wěn)定性為治療原則[4]。內固定術自20世紀80年代首次報告被成功應用以來,由于其自身與組織良好的相容性、穩(wěn)定可靠的固定作用以及較高的安全性等原因,得到了廣泛的臨床應用。對退行性脊柱側彎患者采用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可在保證患者脊柱穩(wěn)定的同時,實現良好的畸形矯正和外觀改善,并發(fā)癥和復發(fā)率較低,應用前景非常理想[5]。本組病例中,采用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進行治療的實驗組患者,其Cobb角得到了較大的改善,矯形效果明顯。在治療效果上,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也有著較為明顯的優(yōu)勢,治療的有效率高達90.9%,證明了上述說法。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作為對退行性脊柱側彎治療效果顯著的方法,其手術過程也較為復雜。醫(yī)師要根據X線片對冠狀位、矢狀位畸形、節(jié)段性椎管狹窄程度以及椎體半脫位的側移距離進行準確了解,判斷患者疼痛來源,確定減壓位置。同時也要對患者的骨質疏松情況進行了解,選擇合理的手術方式,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鄭杰,張冬生,楊永宏,等.椎間植骨融合內固定術治療退行性脊柱側彎[J].中國臨床解剖學雜志,2007,25(6):705-706.

[2]王玨,王義生,劉宏建,等.退行性脊柱側彎不同手術方式療效觀察[J].醫(yī)藥論壇雜志,2007,28(6):18-19.

[3]何祖勝,白靖平,錫林寶勒日,等.脊柱融合術治療腰椎退行性椎間盤疾病的系統(tǒng)評價[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28(5):420-421.

[4]郝定均,溫世明,竇榆生.椎間融合器與椎弓根釘固定治療腰椎滑脫癥的比較研究[J].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5,20(3):145-146.

[5]劉海鷹,周殿閣,王會民,等.退變性脊柱側彎的外科治療探討[J].中華醫(yī)學雜志,2003,83(12):1066-1067.

第2篇

【中圖分類號】R26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2-0141-01

脊柱的某些節(jié)段偏離了身體正常正面軸線稱為脊柱側彎。先天性脊柱圓錐畸形、神經源性疾病、遺傳因素以及其他多種原因都可以引起脊柱的畸形。筆者采用銀質針聯(lián)合微波治療軟組織損傷引起腰椎側彎收到較好療效。

1 臨床表現

臨床上多見受涼、腰部扭傷及其它病因引起腰痛患者。患者主訴多為腰痛,向前彎腰時明顯。查體可見脊椎側彎,腰椎向肌肉痙攣側側彎,腰椎棘旁壓痛,腰部功能明顯受限。

2 治療方法

銀質針治療,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壓痛點進針,約20支,以YRX-1B銀質針加熱巡查儀加熱30min,囑其針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繼續(xù)治療,期間針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療。

3 治療效果

療效標準治愈:腰部疼痛、側彎完全消失,腰部活動正常。好轉:腰部疼痛減輕、側彎好轉,腰部活動基本正常。無效:癥狀無改善。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47歲,反復腰痛10年,加重20天入院,下肢放射痛以左大腿后側明顯,查體:腰椎側彎后弓畸形,腰椎脊旁壓痛,以L34、L45、L5S1明顯,直腿抬高試驗雙側70°/(-),“4”字試驗(-),雙下肢肌力感覺正常,跟、膝腱反射對稱存在,巴賓斯基征陰性。入院查X線片示腰椎骨質增生,腰椎左側彎畸形(腰3椎體為中心側彎14°),曲度反弓。以“腰椎間盤突出癥”入科,予0.9%氯化鈉注射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胞磷膽堿鈉注射液0.5靜滴抗炎,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靜滴脫水,兩組1/日,3日,患者腰痛有所緩解,第四日予銀質針治療,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壓痛點進針,約20支,以YRX-1B銀質針加熱巡查儀加熱30min,囑其針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繼續(xù)治療,期間針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療。一次后疼痛緩解,三次后腰椎側彎、后弓好轉,四次治療結束后出院,回訪無復發(fā),行走時無側彎體態(tài)。

5 體會

受涼、腰部扭傷可引起腰部疼痛,疼痛致一側椎旁肌痙攣,從而破壞了腰部原有骨骼、肌肉、韌帶的系統(tǒng)平衡,即可導致腰椎惻彎。

銀質針療法使針刺與熱療結合,通過熱的傳導至病變部位擴散至周圍病變部位,疏通經脈,行氣活血,改善體內深層軟組織病變部位發(fā)生的血供不足及營養(yǎng)代謝障礙[1],從而達到消除炎癥反應、增加局部血供、松解肌肉痙攣3種功效。研究表明,銀質針傳導熱能遠比一般金屬快的多,銀質針艾火灸時皮膚進針點溫度多在43℃~51℃之間,組織溫度37℃左右,熱能傳導直接作用到病變部位,促進血液循環(huán),治療后病變組織血流量增加50%~100%,達到消除或減輕肌附著處的無菌性炎癥病變,促使肌痙攣自然消失,達到無痛或減輕征象,通過此機制解除炎癥致痛、缺血致痛、痙攣致痛,達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療作用[2~3]。

生物體在微波場的作用下其帶電粒子與極化分子劇烈運動而相互摩擦產生熱效應。熱效應可使局部組織血管擴張,血循環(huán)加速,組織代謝增快,白細胞吞噬作用加強,促進局部病理代謝產物吸收,產生消炎、清腫作用。溫熱作用又可解除肌肉痙攣,清除堆積乳酸而使疼痛緩解。

故銀質針聯(lián)合微波具有解痙、消炎、止痛的作用,對于軟組織損傷引起的腰椎側彎有著良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施鋒.溫熱銀針治療腰臀部軟組織損傷87例.中國針灸,2000,20(3):178

[2] 王榮.軟組織勞損性頸肩腰腿痛非手術療法,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18~27

第3篇

1臨床表現

臨床上多見受涼、腰部扭傷及其它病因引起腰痛患者?;颊咧髟V多為腰痛,向前彎腰時明顯。查體可見脊椎側彎,腰椎向肌肉痙攣側側彎,腰椎棘旁壓痛,腰部功能明顯受限。

2治療方法

銀質針治療,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壓痛點進針,約20支,以YRX-1B銀質針加熱巡查儀加熱30min,囑其針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繼續(xù)治療,期間針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療。

3治療效果

療效標準 治愈:腰部疼痛、側彎完全消失,腰部活動正常。好轉:腰部疼痛減輕、側彎好轉,腰部活動基本正常。無效:癥狀無改善。

4典型病例

患者,女,47歲,反復腰痛10年,加重20天入院,下肢放射痛以左大腿后側明顯,查體:腰椎側彎后弓畸形,腰椎脊旁壓痛,以L34、L45、L5S1明顯,直腿抬高試驗雙側70°/(-),“4”字試驗(-),雙下肢肌力感覺正常,跟、膝腱反射對稱存在,巴賓斯基征陰性。入院查X線片示腰椎骨質增生,腰椎左側彎畸形(腰3椎體為中心側彎14°),曲度反弓。

以“腰椎間盤突出癥”入科,予0.9%氯化鈉注射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胞磷膽堿鈉注射液0.5靜滴抗炎,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靜滴脫水,兩組1/日,3日,患者腰痛有所緩解,第四日予銀質針治療,局麻下于腰脊椎旁壓痛點進針,約20支,以YRX-1B銀質針加熱巡查儀加熱30min,囑其針孔三日不沾水,休息三日后繼續(xù)治療,期間針刺部位予微波照射治療。一次后疼痛緩解,三次后腰椎側彎、后弓好轉,四次治療結束后出院,回訪無復發(fā),行走時無側彎體態(tài)。

5體會

受涼、腰部扭傷可引起腰部疼痛,疼痛致一側椎旁肌痙攣,從而破壞了腰部原有骨骼、肌肉、韌帶的系統(tǒng)平衡,即可導致腰椎惻彎。 轉貼于

銀質針療法使針刺與熱療結合,通過熱的傳導至病變部位擴散至周圍病變部位,疏通經脈,行氣活血,改善體內深層軟組織病變部位發(fā)生的血供不足及營養(yǎng)代謝障礙[1],從而達到消除炎癥反應、增加局部血供、松解肌肉痙攣3種功效。研究表明,銀質針傳導熱能遠比一般金屬快的多,銀質針艾火灸時皮膚進針點溫度多在43℃~51℃之間,組織溫度37℃左右,熱能傳導直接作用到病變部位,促進血液循環(huán),治療后病變組織血流量增加50%~100%,達到消除或減輕肌附著處的無菌性炎癥病變,促使肌痙攣自然消失,達到無痛或減輕征象,通過此機制解除炎癥致痛、缺血致痛、痙攣致痛,達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治療作用[2~3]。

生物體在微波場的作用下其帶電粒子與極化分子劇烈運動而相互摩擦產生熱效應。熱效應可使局部組織血管擴張,血循環(huán)加速,組織代謝增快,白細胞吞噬作用加強,促進局部病理代謝產物吸收,產生消炎、清腫作用。溫熱作用又可解除肌肉痙攣,清除堆積乳酸而使疼痛緩解。

故銀質針聯(lián)合微波具有解痙、消炎、止痛的作用,對于軟組織損傷引起的腰椎側彎有著良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1]施鋒.溫熱銀針治療腰臀部軟組織損傷87例.中國針灸,2000,20(3):178

第4篇

關鍵詞 腰椎側彎綜合征;整脊槍;微創(chuàng)針刀;三維力學平衡療法;足弓矯正器

腰椎側彎綜合征,屬中醫(yī)“痹證”范疇,也稱腰椎側凸,是一種三維畸形,包括冠狀位、矢狀位和軸位上序列異常,導致腰椎關節(jié)移位、肌腱牽拉、神經壓迫,脊髓受損的一種綜合性疾病,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側彎。本文主要針對腰椎病變后繼發(fā)性引起的腰椎側彎進行治療分析。

資料與方法

收治腰椎側彎綜合征患者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齡23~68歲,平均46歲,其中體力勞動68例,腦中體力勞動32例;左側治療58例,右側4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觀察組腰痛腿痛40例,腰痛伴腿麻38例,腰椎棘突壓痛明顯的40例,18例骶髂關節(jié)疼痛。對照組腰痛腿痛40例,腰痛伴腿麻38例,腰椎棘突壓痛明顯的40例,18例骶髂關節(jié)疼痛。

方法:觀察組采用三維力學平衡矯正技術配合中醫(yī)微創(chuàng)針治療。具體操作:①首先調整背正中脊柱棘突為中心,以腰三棘突應力點,左右調整,應用整脊槍用三檔,由外下朝向內上進行整脊,以患側為主,隔天1次,15次為1療程,一般1~2個療程。②再應用微創(chuàng)針刀松解患則腰方肌、腰大肌、髂腰肌、腰背筋膜肌、背闊肌、骶棘肌及髂骨翼處,7天1次,4次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治療方案,應用針灸、推拿、火罐、手法整脊、復位和應用中藥外敷。

結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別高20%,且治愈后不易復發(fā),見表1。

討論

應用整脊槍配合微創(chuàng)針刀應用三維力學平衡、綜合療法。本療法治療的腰椎側彎是由于腰椎靜力性牽拉傷,肌腱攣縮鈣化,繼而局部肌化,脊柱失衡進而形成向腱側或向患側側彎,也是種功能性脊椎側彎,腰椎生理前凸減弱或消失,患者為了防止神經根刺激壓迫,因改變來放松神經根,這是一種保護性的反應。病變則根據畸形方向出現疼痛,或受限,一般彎向凹側,疼痛減輕,彎向凸側,病痛將加重。本療法主要針對側彎程度在Ⅰ度、Ⅱ度的進行治療,應用整脊槍配合微創(chuàng)針治療效果顯著。

第5篇

關鍵詞:胸腰椎;不穩(wěn)定骨折;前后路手術;效果觀察

【中圖分類號】R68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168-01

1983年Denis提出了三柱分類概念,提出脊柱的穩(wěn)定性有賴于中柱的完整,而并非決定于后方韌帶復合結構。三主分類將脊柱分為前、中、后三柱。凡是中柱損傷的患者都屬于不穩(wěn)定性骨折[2]。自此脊椎骨折的手術技術和治療方法有了大幅的改善,我國在近幾年的醫(yī)學發(fā)展中也在這一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院在2010年7月到2012年5月一共接治了5例胸腰椎不穩(wěn)定骨折的患者,對他們進行了I期前后路手術,通過對術后療效的觀察,5名患者均恢復良好。

1方法

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是高空墜傷、交通事故等原因導致的。5例患者在手術前呈現的Frankel脊髓損傷分級分別是A、A、B、B、B級。

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先從患者的脊椎后路切開,使用Luque棒將脊椎固定和復位,然后進行側前方的減壓,將已經斷裂的椎骨及軟骨取出,露出骨面。選取同側的髂骨,將其處理成骨塊,注入髂骨使之融合。手術中根據患者脊椎骨的損傷情況,分別使用普通的“L”形鋼板和“Z-plate”鋼板進行固定。在手術結束后要放入引流管,檢查患者是否感染,對有常規(guī)性感染的進行治療。手術時間在6~7小時左右,患者出血量每人1800~2000ml之間,為患者輸血每人1000~1500ml。

2結果

患者在我院住院的平均時間為35天,我院對術后的患者進行了為期1年到18個月的隨訪,患者的髂骨植入處均融合良好,固定處穩(wěn)定,沒有松動的跡象,Frankel脊髓損傷分級分別達到D、D、D、E、E級。

3討論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各國的科技技術也隨之提高。在醫(yī)學領域里,由于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和核磁共振技術的應用,人們開始發(fā)現,因脊椎骨折所帶來的神經壓迫是在硬脊膜的側前方。通過對患者的臨床察看,以往的只有后路利用Luque棒將脊柱復位及固定的方法,難以將移位的椎骨良好復位,容易導致神經的二次損傷,進行二次手術。根據Denis提出的三柱分類概念,脊柱是否穩(wěn)定,取決于中柱是否完整,而骨折導致中柱斷裂就是不穩(wěn)定性骨折。對于這種患者的手術應盡量的提早進行,消除骨折的椎體對于神經的壓迫,盡最大可能恢復骨折處脊柱的正常排列,并用Luque棒對脊柱進行固定處理,使復位效果達到最好。運用前后路聯(lián)合的固定方式,在縱向抗壓、后伸抗彎、側彎抗彎及抗旋轉方面,都要比單獨使用后路或前路固定的療效好[3]。在臨床病癥的治療過程中不難看出,單獨使用后路固定脊柱使其復位的方法,其療效要取決于損傷脊椎的前韌帶的完整性。如果前韌帶損壞,則當弓根釘被撐開時,沒辦法讓損傷的椎體達到預期的復原效果,而且嚴重時,會使損傷的椎體發(fā)生脫臼或旋轉移位的現象,打亂了損傷脊椎周圍其他椎體的排列順序,在復位以后容易在損傷椎體留下一部分類似“臺階”的痕跡,導致硬脊膜受到前方帶來的壓力,這樣,手術就達不到預期的療效了。然而,前后路聯(lián)合手術就避免了這一弊端,在手術中,后路手術是運用Luque棒固定損傷的脊椎,這時,脊椎復位不單單只是借助于前韌帶的彈性,而是在后柱的輔助下,借助于被擰緊的鋼絲的拉力,使損傷的脊椎逐步的復位,并且使周圍的脊柱恢復正常的排列順序,然后再進行前方的減壓,將硬脊膜處殘留的小碎骨去除,消除來自前硬脊膜所帶來的壓力,使植入的髂骨得以固定,增加穩(wěn)定性。本次觀察的5例患者均屬于是不穩(wěn)定性骨折,如果單獨使用后路手術,不但消除不了由硬脊膜所帶來的壓力,還會增加對損傷脊柱后柱的損傷,導致?lián)p傷脊柱穩(wěn)定性進一步下降;而前后路聯(lián)合手術就可以幫助這5例患者消除這一弊端,使得患者的損傷脊柱中的小碎骨完全被去除,而且還能使損傷脊柱得到前后兩個方向的固定,最大可能的加大了損傷脊柱穩(wěn)定性。

4結語

根據5例患者的臨場觀察和術后隨訪,我們不難看出,在對胸腰椎不穩(wěn)定骨折患者的治療中,已經不能只采取單純的后路固定脊柱方法,因為這樣不僅消除不了由硬脊膜所帶來的壓力,還會增加對損傷脊柱后柱的損傷。應該采用前后路聯(lián)合手術的方法,因為這樣會使損傷脊椎受到前后兩個方向的固定,起到了良好的脊椎復位效果,而且還可以較好的減小損傷脊椎對于神經的壓迫,恢復脊椎的正常排列順序,增加脊柱的穩(wěn)定性,使得患者的損傷脊柱最大可能恢復到最好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霍,溫樹正,郭文通.前路減壓Kanada裝置內固定治療胸腰椎段爆裂型骨折[J].中國脊柱脊髓雜志,2008:7(3):123~124

第6篇

我是一個打工妹,最近,在公司上班下樓中,因同事在后面呼喚,我回頭答應,導致一腳踏空,從5樓的樓梯上滑摔到4樓,導致胸椎第11、12壓縮性骨折。在住院期間,我看到了一本舊雜志上面有這樣的文章,說香港影星張柏芝、楊恭如2人過去在拍攝電視片時不慎摔傷脊椎,受傷的也是胸椎第11、12節(jié)。我不明白,我怎么跟這兩位女明星受傷的部位一樣?難道這也是“明星效應”?脊椎骨損傷咋不謀而合?

深圳 黃夢苗

黃讀者:

您真會聯(lián)想,連脊椎骨損傷也在考慮“明星效應”,看來也是位“追星妹”喲!至于您的疑問,這是因為脊柱受傷時往往有一個縱向壓縮的暴力,第11、1 2節(jié)胸椎和第1節(jié)腰椎正處于后凸的胸段和前凸的腰段的交界處:同時胸椎由于與肋骨相連,形成胸廓,因而相對固定,而腰椎則活動的范圍比較大,這3節(jié)脊椎又處于相對固定的胸段和靈活的腰段之間的交界處,兩個因素相加使得第11、12節(jié)胸椎和第1節(jié)腰椎處于受力最大的部位,因而在脊柱外傷中也是最容易受傷的部位。這樣的部位一旦受傷,如果救治不當,很容易造成下肢及大小便和等喪失。

所以,對于脊柱受傷的人,在場的人員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救治方法,要用救護車轉送,不要急匆匆用出租車運送,因為出租車空間狹小,病員不能平躺,只有屈曲,這樣的姿勢容易導致脊髓和神經損傷,給患者造成終身遺憾。其次,在搬運傷員時,兩人必須平抬,另一人將傷處托起,使之過伸,動作必須協(xié)調一致,放上擔架時,傷部可用一軟墊墊起,以維持傷者伸展位。否則,如果救護不當,即使是單純的骨折,也可導致繼發(fā)性的脊髓損傷,而至截癱;對已有脊髓損傷的傷者,可增加損傷的程度,甚至可導致死亡。

據悉,香港那兩位影星在過去脊柱受傷后。在場的人沒有慌張,而是囑傷者不要動,然后急呼“120”來救治。如果他們當時亂抬亂搬,再將傷者往出租車或小車里塞,可想而知,這2位影星也許從此告別藝術生涯。

值得注意的是,脊柱損傷大多數都發(fā)生于交通事故、工傷、高處墜落、劇烈的體育活動等遭受暴力的時刻,而黃小姐的損傷則是下樓梯不慎踏空臺階造成的,因此,要接受這個教訓,在生活中時時注意防范。以后在上下樓梯時,必須全神貫注,一步一步踏下去,必須踏在下一個或上一個樓梯級之上,且穩(wěn)妥扎實之后,再動第二步,如此“足踏實地”,就可避免外傷。另外,上下樓梯時不宜做其他事,也就是說,出門前把一切該做的事做好,回家時一切事都等到家后再去做,上下樓只管上下樓,高度集中了精力,就不至于摔跌了。如果有人喊您,或在樓梯上碰到同事或熟人,待自己腳跟站穩(wěn)了再答應或交談。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防患于未然”。

坐姿后仰135度較佳

我的工作是天天同電腦打交道,難免天天做板凳。為了預防脊椎發(fā)生毛病,我便坐得筆直,如此,好嗎?

北京 夏紅

夏讀者:

俗話說:“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這是人們過去對養(yǎng)生健身的要求?!白绷耍ζ鹦亍?,人們從小也時常接受來自媽媽或爸爸的提醒。確實,在大多數人的潛意識中,坐得筆直,如座鐘一樣,不僅可以美化外表,對骨骼和消化系統(tǒng)也是有利的。

然而,前不久英國《福布斯新聞網》上發(fā)表的一項研究結果卻顛覆了這一傳統(tǒng)思維。在北美放射線學會的年會上,英國一個由放射線學者組成的小組通過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發(fā)現,坐得筆直,會造成脊椎過度疲勞,使神經受到牽制,從而導致背部慢性疼痛。而對于需要長期保持坐姿的人而言,背部與地板呈135度角是理想的角度,將身體自然放松,腳與地板保持接觸,這樣的姿勢對脊椎的壓力最小。

這項在英國阿伯丁市伍登德醫(yī)院開展的研究,參與者均為沒有背部疼痛或外科手術病史的健康志愿者,讓他們分別保持坐直、趴著和135度角的姿勢。通過對儀器記錄結果的分析,研究小組負責人魏塞姆·阿廖爾·巴塞爾博士說:“當脊椎承受到壓力后,就會偏離自然的方向,分析結果證實,135度的坐姿是最佳生理角度,而不是人們通常認為的90度。”

當然,135度角的確不太好把握,且容易從椅子上摔下來,因此,人們倒不必刻意追求,只要坐著時盡量滿足人體的正常生理曲線,即頸椎向前,胸椎向后,腰椎向前,身體稍稍向后傾,讓肩部靠在座椅背上,將空出的腰部墊個軟墊,身體感覺舒適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這種最合理的姿勢,也不要保持很長時間,否則也會對脊柱造成傷害。

強直性脊柱炎也遺傳?

我的父親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前不久,我因腰背及全身關節(jié)疼痛到醫(yī)院就診,也被查出患有此病?,F在,我擔心極了,難道這種病也有遺傳?若這樣,我那未出世的孩子,將來也會患這樣的毛病嗎?

安徽 方向東

方讀者:

強直性脊柱炎(簡稱AS),俗稱“不死的癌癥”,是世界性的一大疑難雜癥。該病主要侵犯脊柱,并可不同程度地累及骶髂關節(jié)和周圍關節(jié),是一種致殘率極高的慢性全身性進行性炎性疾病。同時,這是一種具有家族傾向的風濕病,好發(fā)于青少年男性,男女比例是7:1。男性病人中半數最終會出現脊柱的強直、駝背或直背,5%~10%的病人最終會發(fā)展為嚴重的殘廢,喪失生活以及工作的能力。而女性病人多數為輕型和良性過程,她們一輩子都會-間歇地出現腰痛或關節(jié)痛,但僅有極少數病人會發(fā)展為殘廢。

可見,這類病人在生育問題上,不能夠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而應“重女輕男”。因為女孩將來患此病的概率要比男孩低得多,即使患病也多無大礙。

為此,有關專家諄諄告誡道,強直性脊柱炎病人在戀愛結婚問題上,有必要了解一下對方及其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無年輕時起病的脊柱關節(jié)病。如果有的話,可以檢查一下強直性脊柱炎的遺傳基因(HLA—B27),以免夫妻雙方均帶有同一個病的易感基因,給下一代的健康帶來隱患。

當然,如果強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孩子查到HLA—B27陽性,也不必過于擔心。若是女孩,將來患此病的概率還是很低的,即使有也很輕;若是男孩,也只是50%的可能。至于你那未出生的孩子到底是男孩還是女孩,暫時不得知。但愿你生個“一朵花!”

注意:HLA—B27.90%病人的這個基因為陽性,但并非有這個基因就會得強直性脊柱炎。

“腰突”咋易引起腰椎側彎?

最近,我因腰痛和左腿麻木到某中醫(yī)院作檢查,醫(yī)生告訴我患的是腰椎間盤突出癥,并說突出物在左邊,腰椎往左側彎,左側骶髂關節(jié)有輕度后錯位,屬于“腰突”并發(fā)癥。我不明白,“腰突”咋易引起腰椎側彎以及骶髂關節(jié)錯位?另外,我們辦公室王芳突出物也在左側,腰椎卻往右側彎,疼痛麻木卻是右腿,這是怎么回事?同是“腰突”,腰椎側彎咋不一樣?

安徽 黃晴晴

黃讀者:

您所說的腰椎側彎,應該說成腰椎側凸較準確。那么,腰椎為什么會形成側凸呢?這主要為腰背肌的反射性保護反應。向患側側凸稱同側側凸,向健側側凸則稱對側側凸。此名稱僅指腰脊柱而言。具體緣由,主要由椎間盤突出(未粘連型)的位置有關。如突出物位于神經根的內側(腋部),發(fā)生對側側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反“C”形側凸:若突出物位于神經根外側,則為同側側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正“C”形側凸。您很可能就是屬于同側側凸。其次,有的人突出物較小,或從后縱韌帶兩側突出,突出物大小不等,介于上下二條神經根之間,則可出現交替性側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S”形側凸。

還有的人根本沒有腰椎間盤突出也可發(fā)生脊柱側凸,這可能多與改變身軀重心有關,使重心放在健側,以減輕疼痛癥狀。也有的人腰椎平直,乃脊椎病時的保護性反應,以減輕對后側纖維環(huán)及后縱韌帶等組織的壓力。有的人長期翹二郎腿或長期打電腦做姿不正等,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脊柱側凸。另外,臨床上還有的病人存在著腰椎后凸或過度前凸等,都與脊椎病時的保護性反應有關,望注意鑒別。

那么,“腰突”咋易引起骶髂關節(jié)錯位呢?我們知道,骶髂關節(jié)是人體骨盆環(huán)的組成部分,分別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狀關節(jié)面構成,屬于人體的微動關節(jié)?!把弧被颊咭坏┏霈F脊柱側凸,必然出現患側骶髂關節(jié)長時間受到異常向上牽拉(拽),久而久之,即可造成骶髂關節(jié)錯位。臨床上有前錯位和后錯位之分。兩側臀部不平衡,患側比健側稍高。X線片顯示髂后上棘不在同一水平高度,前錯位較高,后錯位較低。患側關節(jié)面排列紊亂,間隙略寬。

另外,根據您的主訴,您的椎間盤突出物很可能位于神經根的外側(或稱“肩口”突出),而您的同事突出物則位于神經根的內側(或稱“腋下”突出),即神經根與馬尾成角處。所以,雖然突出物同在一側但腰椎側凸方向則正好相反。

總之,“腰突”是主要矛盾,治愈了“腰突”,骶髂關節(jié)錯位以及腰椎側彎(凸)的問題就好解決了。

何謂椎間盤突出的“個性化”治療?

我平日身體健壯,喜歡運動。一天和兒子玩耍,將兒子拋起來用手去接后,突然感到腰部劇烈疼痛,連走路都困難了。到醫(yī)院就診,一位姓趙的主任醫(yī)生經X線和CT檢查后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和脫出,并對身邊的實習醫(yī)師說我的“突出”很有“個性”,也需“個性化”治療。請問,趙主任醫(yī)生說的腰椎間盤突出有“個性”是什么意思?

湖北周玉炳周讀者:

趙主任醫(yī)生說的腰椎間盤突出有“個性”可能有這樣多層意思,一是突出因人而異、因職業(yè)而異、因病而異等,如中老年人容易突出,女性容易突出,司機、電腦職業(yè)者容易突出,患有糖尿病、骨質疏松癥、脊椎側彎癥的人容易突出:二是突出部位、方向、多少上的“個性”,如別人一般是單個突出或脫出,而您則是同時“占有”;二是治療上的“個性”,即別人的治療方法比較單純,或牽引或推拿或手術,可您的治療要復雜的多,甚至要施行“捆綁式”的“階梯化”治療。

第7篇

關鍵詞:先天性脊柱側彎;半椎體切除;椎弓根

中圖分類號:R682.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2--4208(2012)05―0051―02

CSS是由于椎體發(fā)育缺陷導致的脊柱畸形。根據椎體發(fā)育的異??煞譃?型:椎體形成不良(半椎體或楔形椎)、椎體分節(jié)不良(單側骨橋或融合椎體)和混合型。半椎體畸形是先天性脊柱側凸中最常見的類型(46%),臨床上常見的半椎體有3種形式:半椎體上、下端生長板發(fā)育良好,稱之為完全分節(jié)型,僅有一端生長板發(fā)育,另一端與相鄰椎體融合,稱為半分節(jié)型,半椎體無生長板,兩端均與相鄰椎體融合,稱為未分節(jié)型。半椎體本身具有生長結構,有導致脊柱側凸或者側后凸畸形的潛在影響力。半椎體是CSS的最常見原因,保守治療常無效。對CSS的治療方式多樣,我院骨科自2009年8月―2010年8月共采用單純后路經椎弓根半椎體切除治療CSS患者30例,隨訪顯示均獲得了滿意的矯形效果?,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病例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齡6~15歲,平均11.8歲;隨訪6~12個月,平均8個月。完全分節(jié)半椎體23例(5例為2個以上半脊椎),部分分節(jié)4例,未分節(jié)型3例。下肢感覺過敏(伴側后凸)1例,術前有下肢感覺減退、肌肉萎縮1例。合并椎管畸形12例,脊髓栓系9例,脊髓空洞6例,脊髓縱裂3例,泌尿系畸形5例,合并動脈導管未閉1例。

1.2術前準備(1)完善術前各項檢查,如:血常規(guī)、凝血、肝。腎功能、電解質、心電圖等檢查。(2)術前拍全脊柱站立正側位片、左右Bending位片。測量Cobb角,評價脊柱柔韌性,預測側彎矯正度數。(3)術前均行脊髓MRI、CT等檢查,確定半椎置及與相鄰椎體的關系,了解椎管內有無畸形、脊髓縱裂。(4)心肺功能檢查,并評估手術耐受程度。

1.3手術方法患者氣管插管全麻取俯臥位,腹部懸空,以頂椎為中心做后正中切口,骨膜下剝離顯露脊柱后方直至雙側橫突。經透視確認,于半椎體上、下相鄰的1~2個椎體內植入椎弓根螺釘,并于凹側置預置棒,然后去除半椎體后方棘突、椎板,顯露和保護該平面的硬脊膜和神經根。c形臂透視確定半椎體椎弓根入點,開口器擴口,冰鹽水沖洗下用磨鉆沿椎弓根向下磨除,隨時探查椎弓根內壁以保證內壁完整,磨鉆向前磨至半椎體上下終板出現,刮匙小心清理半椎體松質骨后凝膠海綿止血,去除椎弓根外側壁并磨薄椎弓根內壁,于椎體橫突基底部截斷橫突,胸椎則要切除肋橫突和肋椎關節(jié),于凸側固定棒并壓縮關閉椎間隙,注意觀察脊膜有無皺褶及骨性擠壓,凹側輔以撐開固定,如有前、后凸畸形亦同時矯正。術中喚醒患者,確認雙下肢運動正常后,將切除半椎體的自體骨行椎板植骨融合。切口留置引流管,逐層關閉。術后3、6、9、12個月復查站立位脊椎正側位片,佩戴支具6個月。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Cobb角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

2 結果

本組患者手術順利,手術時間平均160min,術中平均出血500ml。應用自體血回輸機,輸血平均100ml,隨訪6~12個月,平均8個月,隨訪無神經癥狀及內固定斷裂病例,畸形獲得良好矯正。術前、術后及末次隨訪Cobb角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3.1手術治療指征和時機一般情況下先天性脊柱側彎起初發(fā)展緩慢,隨著脊柱的兩個生長高峰出現,側彎度數會快速發(fā)展,以至于出現神經系統(tǒng)、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損害影響生活質量。Akbarnia M等根據200余例各種類型、不同部位、未經任何干預的CSS患者的長期隨訪,認為骨橋合并對側多發(fā)半椎體畸形進展最快,而單側骨橋要比同側多發(fā)半椎體畸形進展更為迅速,畸形進展最快的部位在胸腰段,某些畸形并不惡化,如融合椎、閉型半椎體等;某些部位畸形應盡早手術,如腰骶部畸形,不及時治療會導致傾斜;某些部位畸形需要定期隨訪,如胸段半分節(jié)型半椎體或楔形椎,如畸形進展則應及時手術。本組病例均為T10~L4節(jié)段完全分節(jié)型半椎體畸形,根據AkbarniaM等的結論,具備手術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