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噜噜私人影院,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888,AV天堂永久资源网,5566影音先锋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時間:2023-09-20 18:15:56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第1篇

德育理論走向蒼白,面臨時代變化的嚴峻挑戰(zhàn)。用“蒼白”一詞形容當前的高校德育教育一點都不為過,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所面臨的的現(xiàn)實窘境。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創(chuàng)新,蒼白的教育理論逐步讓思想道德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無論是道德觀念的轉變,還是價值取向的變化,都強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必要性。

二、構建“生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上述問題的出現(xiàn),強調了優(yōu)化高等院校思想道德教學的緊迫性,同時也強調我們基于“人本”理念下,構建思想道德教育新機制的現(xiàn)實重要性。在筆者看來,在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下,構建“生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應務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強化高校的育人意識

教育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是培養(yǎng)人,始終尊重并堅持“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契合教育的根本要義,同時也總領了新時期下德育教育的全面開展。首先,強化對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視,狠抓落實德育工作全面而有效的開展;其次,著力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品德,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更加全面發(fā)展;再次,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現(xiàn)狀讓人堪憂,思想道德教育所承擔的教育責任應隨著教育的改革發(fā)展而發(fā)生轉變,契合現(xiàn)代學生的教育需求。

(二)尊重學生的思想實際,完善道德內容建設。

尊重學生是“生本”理念最直接的體現(xiàn),也是當前道德教育內容有待建設的重要方面。在筆者看來,完善高校思想道德內容建設,應做好以下幾點工作:

(1)抓好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專業(yè)課及政治課中滲透理想信念教學,讓學生在思想意識中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引導良好的自我行為;

(2)注重網絡道德教育,尤其是在網絡時代,網絡中的不良風氣在一定程度上腐蝕了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所以,重視網絡道德教育是當前思想道德教育轉型發(fā)展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深入開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舉措;

(3)落實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避免不良心理影響學生全面發(fā)展。對此,教師應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個性特點,落實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教育,讓學生在積極健康的心理之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本文來自于《理論前沿》雜志?!独碚撉把亍冯s志簡介詳見。)

(三)積極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尊重學生的合法權益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尊重學生的合法權益是踐行“人本”理念最為顯著的體現(xiàn)之一。當前,在多元化因素的影響下,進一步構建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是深化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體現(xiàn)。首先,學校要基于校情,制定符合本校的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進行有效的約束。但是,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要體現(xiàn)“人本”主義,即尊重學生的合法權益,尊重學生個體的自由發(fā)展;其次,學校在治校的過程中,應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在保障學生合法權益的同時,構建良好的學校文化,推進學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結束語

第2篇

關鍵詞:德國;德國高校;思想道德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7-0146-01

德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在世界處于領先地位,這與德國教育的法制化管理有直接的關系。正是通過學校的法制化管理,不斷提高了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率,使德國具備了完善的思想教育體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德國高校通把思想教育貫穿在學生的生活,及學科、各專業(yè)的學習過程中

德國高校所設立的課程中并沒有以“思想道德”命名的教學科目,高校把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基點放在倫理道德觀念上,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理性和批判能力。對在校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主要主要通過倫理學、神學、教育學、法學和經濟學等學科的滲透,對大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要求學生對任何一門主修專業(yè),都要從歷史、社會和倫理學的角度去學習研究。高校以現(xiàn)實為起點去解決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不僅在理論上的做宣傳而且教育學生理解社會、理解現(xiàn)實、理解自己、理解別人,培養(yǎng)良好的人格和行為習慣。使學生具有諸如誠實、尊嚴、慈愛、克己、互助、責任感、相互諒解、協(xié)作精神、群體觀念、健全人格,以及對真、善、美的感受性。

二、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為德國高校實現(xiàn)德育目標提供堅實保障。

德國高校對教師有著嚴格的要求,教師要自我完善、自我發(fā)展,做一個有思想、有抱負的人, 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發(fā)展、培養(yǎng)和教育別人。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學識,而且要思維嚴謹,還要幫助和訓練學生逐步形成有自我負責意識的行為能力。德國的高校要求精心備課,對教學內容熟悉透徹。在教學中讓教師充分的去考慮學生的權利,讓學生參與教學設計,學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愿望和建議,師生合作共同商談和制定學習規(guī)則。因為他們充分意識到,當教師和學生共同掌握和重視了這些規(guī)則之后,才有更多的機會及可能實現(xiàn)教學合作和提高教學效果。

三、德國讓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內容法定化,以確保其德育效果

德國從基本法、州法、教育大綱到學校的各項規(guī)則都對思想道德的學習作了明確的界定。根據(jù)《高等學校總法》相關規(guī)定,德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標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愛國主義、民族精神、守法精神,崇尚人性、民主與自由、有自尊心和責任感的可依賴的自由公民、勞動者。目前德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側重點已由過去追求個性自由、個人為本轉到追求民族意識、吃苦耐勞、敬業(yè)守紀、團結協(xié)作和以社會為本。就其內容而言,主要以確立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社會責任感為人格塑造目標。學校教育不僅讓年輕人關心他們的學習,維護他們的權利,還讓他們意識到對社會、對他人的責任。

第3篇

    在這里,思想道德素質規(guī)定著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性質與方向,如果忽視了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yǎng)與提高,人的發(fā)展將會是畸形的,就談不上人的全面發(fā)展。一個道德素質低下的人,絕不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甚至是一個有害于國家和人民的人。因此,思想道德素質決定著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性質和方向,而思想道德教育就應該成為貫穿于培養(yǎng)和造就全面發(fā)展的人的全方位教育體系中的核心和靈魂?!暗赖碌幕A是人類精神的自律”。尤其在處于重大轉型時期的社會,人的發(fā)展問題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發(fā)展中的突出問題之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與完善對人的主體性發(fā)揮提供了更高的要求,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也為人的全面自由發(fā)展提供了新的客觀環(huán)境。在高校,青年學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良好的社會公德、行為習慣、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國際交流中帶來的不同文化的撞擊,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以及大眾傳媒手段的廣泛運用,都猛烈地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并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行為。加上現(xiàn)實社會中多方面的競爭日趨激烈,致使“個人奮斗,實現(xiàn)自我”逐漸成為大學生的價值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傳統(tǒng)的思想道德教育片面強調社會發(fā)展而忽視人的發(fā)展的傾向,其教育方式和內容的理想主義、功利主義、工具主義等,不僅違背道德建設的基本精神,而且有悖于當今時展的潮流。因此,不論是從適應時展潮流的角度,還是從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的要求來看,不斷加強與改進思想道德教育,確立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本取向”已勢在必行。

    二、“人本取向”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價值功能

    “人本取向”作為一種基本的價值觀,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這就是為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堅持“人本取向”必須以青年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最高目標,必須建立在重視德育的價值功能的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才能積極促進大學生全面、自由、主動地發(fā)展。第一,“人本取向”理念具有價值導向作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人本取向”理念將能保證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引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朝著既定的目標而努力。同時,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也會在這一目標的作用下,團結一致,凝聚力量,形成合力,成為學校廣大教職員工的自覺意識和共同行動。第二,“人本取向”理念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價值判斷作用。在以往的思想道德教育實踐中,關于思想道德教育的實際效果和工作效益,很難確定一個價值尺度和評判標準,實施過程與考核體系沒有統(tǒng)一的質量要求?!叭吮救∠颉崩砟畹拇_立,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質量與實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評判尺度。按照“人本取向”的理念,可以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育人標準,克服過去在評價體系上的隨意性和不規(guī)范操作。具體而言,就是以是否有利于并在多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為社會主義培養(yǎng)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根本目標。第三,“人本取向”理念對于更新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內容有著重要意義。如何在堅持指導地位的前提下,更新教育內容,講求工作方法,使之更具有時代性、層次性和針對性,“人本取向”的價值理念為此提供了新的重要契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要增強時代性,關鍵是要改變以往教育內容過于理想化、政治化、缺乏層次、脫離實際、脫離生活的傾向,使教育內容不斷創(chuàng)新,進一步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政治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但不是唯一內容。面對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確立“人本取向”的目標,努力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做到思想道德教育目標的一元性與層次性、廣泛性相統(tǒng)一,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將一元化價值導向和多元化價值取向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使思想道德教育目標更加具體化,更具可操作性,在促進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同時,也關注學生的個體發(fā)展,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在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人本取向”價值功能的過程中,還必須在指導思想上牢固樹立“人本取向”的原則,并認真貫穿于整個思想道德教育內容與過程之中。首先,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決定了它承擔著對學生進行理論教育的任務,其教育目的不僅在于傳授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它肩負著引導學生確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雙重任務。通過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堅定對的信仰,堅定對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信心,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共同理想。而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要取得預期成效,其最根本、最核心的原則就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必須以人為本,即以學生為主體,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的。其次,思想道德教育確立“人本取向”的理念,必須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到充分地尊重人、關心人和理解人。以往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把學生看作被動接受教育的客體,表現(xiàn)在教育活動中,只是教育工作者機械地和教條式地講授或灌輸,其結果只能是所傳授的知識和理論停留在形式上,沒能真正進入學生的思想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本取向”理念,就是要由以教育者為本位向以學生主體轉化,充分尊重教育對象的人格,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如果不尊重人的尊嚴和人的價值,思想道德教育的任何感化與教化,任何獎勵與懲罰,都會變得蒼白無力并失去意義。因此思想道德教育必須重視關心受教育者的利益,把關心學生的利益放在一定的位置,并以此作為調動大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基本手段。思想道德教育中的理解人就是要了解人的需求,對大學生來講就是要充分關注他們的個性發(fā)展,積極開發(fā)他們的知識潛能,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總之,“人本取向”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就是要為大學生潛能開發(fā)和個性張揚營造寬松的環(huán)境,使之具有開放的視野、改革的觀念和競爭進取的創(chuàng)新精神,敢于突破陳規(guī),標新立異,挑戰(zhàn)權威,探求真理。再次,思想道德教育堅持“人本取向”的理念,必須高度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實現(xiàn)人文關懷與心理疏導相結合。一方面促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關注大學生多方面的需求和感受,妥善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另一方面鼓勵學生用合法手段維護自己的權利,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維護學校和社會的穩(wěn)定。尤其是在社會轉型、各種思潮碰撞、各種競爭激烈、就業(yè)壓力加大的今天,更要加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心理疏導工作,促使大學生增加感情素養(yǎng)、興趣愛好,培養(yǎng)和塑造他們開朗的性格、謙遜的品質、頑強的意志和廣闊的胸懷,引導他們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樹立遠大理想,認準成才目標,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實現(xiàn)自我。

第4篇

關鍵詞: 中國 德國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比較 借鑒

一、中德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比較

(一)教育目標比較

受儒家思想的深刻影響,中國一直以推崇“圣人”、“圣人與我同類”,圣賢人格“學而至之”為思想道德教育目標。在《孔子家語?五儀》中,孔子將“圣人”描述為:“所謂圣人,必須達到自身的品德與宇宙的法則融為一體,智慧變通而沒有固定的方式。對宇宙萬物的起源和終結已經徹底參透。與天下的一切生靈,世間萬象融洽無間,自然相處,把天道拓展入自己的性情,內心光明如日月。”由此可以看出:“圣人”既具有教化民眾功能,又具有提升人格功能。于是,“學為圣賢”便成為中國兩千多年來一貫的價值追求和德育目標。當然,社會的變化必然導致德育目標的變化,發(fā)展到今天在“四有新人”基礎上提出的德育目標,就已全面涵蓋了政治、思想、道德、心理等方面素質的要求。

德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任務是由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但德國由于高等教育的多元化與多樣化,目前尚無統(tǒng)一表述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目標?!堵?lián)邦德國教育總法》對學校在德育方面的目標是這樣規(guī)定的:“培養(yǎng)學生在一個自由、民主和福利的法律社會中……對自己的行為有責任感?!薄笆箤W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質和行為標準,使他們具有為發(fā)展社會生活、發(fā)展科學技術而獻身的精神?!保?]在巴伐利亞州法中規(guī)定,對18歲以后的學生,要求培養(yǎng)“尊重人的尊嚴、自我克制、責任感、樂于負責與助人,能接受一切真善美的胸懷,以及對自然和環(huán)境的責任心”。綜合來看,德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可以概括為:“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愛國主義、民主、自由、誠信意識、守法精神,做事嚴謹、崇尚人性,有自尊心的、負責任的,以及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可依賴的自由公民、勞動者。”

(二)教育內容比較

在私有制社會里,中國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有明顯的階級特征,如封建社會的“三從四德”、“三綱五常”。而當代中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則具有全新內容。增強了科學性,減少了政治化、抽象化的空洞說教,突出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內容比較貼近社會現(xiàn)實和大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

德國高校德育的內容包括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以誠實、自尊、責任感為主的道德教育;民主、自由、平等、和平統(tǒng)一的政治教育;以個人主義為核心的自由主義思想教育。

德國高校以倫理道德觀念的教育為起點,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和理性思維,因而社會學、倫理學、教育學等課程地位顯著。德國高校重視解決學生面臨現(xiàn)實問題,以理解現(xiàn)實社會、理解現(xiàn)實自我為起點,理解他人,進而培養(yǎng)誠實、尊嚴、相互諒解、樂于協(xié)作,追求真、善、美的道德理性。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是德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點。向往崇高、自強不息、思維嚴謹、富有尊嚴與責任感是德意志民族精神的特質。德國在普魯士復興時期,就建立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不斷得到加強。[2]追求個性自由是傳統(tǒng)德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點,而當代德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則以國家和民族意識的培養(yǎng)、紀律觀念和責任意識的建立為側重點,充分實現(xiàn)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社會功能。并在此基礎上,運用多種途徑灌輸愛國主義思想,培育和弘揚新時代德意志民族精神。

(三)教育途徑比較

中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及高校輔導員工作、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等。

而德國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則是多渠道、全方位的。在德國高校文、理科各專業(yè)的教學中都滲透了思想道德教育內容。教師要求學生不僅從學科角度,而且從人文和倫理學角度進行專業(yè)知識的研修,并重視對該學科領域內社會問題和倫理道德問題的探討和思考。德國高校重視將思想道德教育內容與各專業(yè)知識內容有機結合,實現(xiàn)了思想道德教育目標與專業(yè)教育目標的全程結合和有效統(tǒng)一。

與此同時,德國高校非常重視心理咨詢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德國幾乎所有高校都設有專業(yè)的心理咨詢或心理衛(wèi)生類機構,其中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專業(yè)的心理學或教育學學位并受過專門訓練。這類機構有固定的編制、充足的經費和嚴格的工作制度及規(guī)劃。心理咨詢人員向學生進行生活指導、學習指導、心理輔導和就業(yè)指導等全方位指導。

另外,德國還非常重視發(fā)揮社會團體或機構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在德國,不僅聯(lián)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設有專門的政治教育中心機構,而且有大量從事政治教育工作的社會團體和公共機構。如阿登納基金會、天主教聯(lián)盟、聯(lián)邦青年聯(lián)合會、農村青年聯(lián)合會、德國志愿服務隊等社會團體和機構。這些機構與組織的主要功能就是對德國民眾進行思想政治與道德教育、倫理學及心理學教育,以及宣講國內外社會政治實事。

二、中德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分析與借鑒

(一)思想道德教育目標趨同

中國古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圣人”追求,實質上反映了中國古人對于高尚人格的向往和推崇。中國當代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四有新人”要求,也集中體現(xiàn)了對于大學生的道德人格的塑造渴盼。其中,“有理想”更是體現(xiàn)了對大學生的不斷發(fā)展和自我完善的要求。

德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具有愛國主義、民主、自由、誠信意識、守法精神,做事嚴謹、崇尚人性,有自尊心的、負責任的,以及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可依賴的自由公民、勞動者?!睂嵸|上也是要求高校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素質,從而達到人格完美。

因此,中德兩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是趨同的,可以相互借鑒,從而更加豐富和完善。在德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中,值得我們借鑒的是其中對學生“做事嚴謹、崇尚人性,有自尊心的、負責任的、以及德意志民族精神的可依賴的公民、勞動者”的要求。這些內容可以充實我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要求,并使其更加具有操作性。

(二)思想道德教育內容借鑒

德國高校重視培養(yǎng)學生道德理性和批評能力,這一點尤其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何謂道德理性?道德理性作為一種獨特的人類理性,屬于價值理性的范疇,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形成的對道德及其追求的自覺意識,它訴求的是善,是心靈的秩序、生命的秩序、社會的秩序。主要意指人的普遍意義“理性”在道德領域內的體現(xiàn)。而中國儒家倫理實質上是一種特殊主義的血親情理觀念,與普遍主義的道德理性精神有著本質區(qū)別。因此,儒家倫理精神實質是一種“情理”精神而非“理性”精神。親情倫理只是人類倫理中的一種特殊倫理,血緣親情也不能涵蓋人類的所有情感,因而血緣親情倫理不能作為心靈的秩序、生命的秩序、社會的秩序的唯一標準,因此不具有普遍性的理性精神。

德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還包含政治教育。德國政治教育分為知識積累和政治修養(yǎng)兩方面,政治知識積累在大學前已基本完成,因而大學階段政治教育主要以政治修養(yǎng)的鍛造為主。大學青年由教師引導開始體驗式地參與政治教育實踐,由實踐活動及實踐總結中提升政治修養(yǎng)。在教學方式上,注重“實例式”和“研討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引入德國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探索與研討,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科學態(tài)度及責任感。形成了“入題―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形成判斷”的教學過程。由此可以看出,德國政治教育在大學階段以前較中國超前,在大學階段則較中國更具實踐性和實效性。因此,德國的政治教育模式值得中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認真研究和借鑒。

(三)思想道德教育途徑借鑒

德國高校心理輔導是思想道德教育中一個重要途徑。而中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育和輔導員教育。而課堂教育多以知識灌輸和應試為目的,輔導員教育則以管理為中心和重點。心理輔導,并未成為中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的和普遍的途徑。許多高校沒有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也缺乏經過專業(yè)訓練的心理咨詢人員,沒有專門的心理咨詢經費。有些甚至只是學生工作部門中某一兩個工作人員在其主要工作以外所兼的一個可有可無的職責。因此,借鑒德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以心理輔導作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極其重要的途徑,明確規(guī)定高校心理輔導專門機構的規(guī)模和心理咨詢專門人員的師生比,充分而且切實做好中國高校學生的心理咨詢工作,并以心靈為契機,做好中國高校的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第5篇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道德學習;道德榜樣;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需要

現(xiàn)代學校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對大學生的發(fā)展十分重要,它是給大學生提供主宰、凝聚和支撐整個生命成長進而獲得幸福人生的教育。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長,人類生命的其他部分的發(fā)展都會受到限制。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學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陣地,如果沒有實效,會阻礙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的提高,也難以培養(yǎng)追求全面自由發(fā)展的大學生。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課堂是大學生認識和思考思想道德問題的主要場所。面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學中脫離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的部分,關鍵要對教學中的相應方面加以改進。反思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學,需要改進的主要有三個方面:把握大學生思想道德學習的特點、實事求是地評價道德榜樣、正確認識自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需要。

1.把握大學生思想道德學習的特點

1.1從教學方面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學只有通過對焦點思想道德問題的分析和探討,才能激發(fā)大學生的思考主動性,形成穩(wěn)定的思想道德認識

在高校,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作為大學生學習的一門課程,衡量標準同樣是考試。學??荚嚨娜找鏄藴驶?、規(guī)范化,導致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學以概念性知識為教學重點。但是,與焦點思想道德問題相比較,概念性知識不能引導大學生認識和思考現(xiàn)實中存在的思想道德問題,消除大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混亂和困惑,從而形成穩(wěn)定的思想道德認識。這是概念性知識的特點決定的:概念性知識具有抽象性,屬于理性認識,是關于“是什么”的知識。在這方面,大學生通過小學、中學的學習,已經具有扎實的基礎和明確的思想道德標準。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學繼續(xù)以概念性知識為主,不僅不能讓大學生在思想道德方面解疑釋惑,形成穩(wěn)定的思想道德認識,而且會造成大學生對思想道德方面的自我發(fā)展喪失熱情,停滯不前。焦點思想道德問題是對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和現(xiàn)實社會中直面的思想道德現(xiàn)象的一種匯總和分類。它涉及具體的職業(yè)、不同的社會領域和社會關注的熱點人物,比較具體,能夠引起大學生的關注和熱情。大學生通過積極思考,結合自身面對的問題,從而開展思想道德自我的探索。

80年代以來,心理學家傾向于把道德行為看作一個極其復雜的過程。美國的雷斯特(J.Rest)詳細分析特定道德行為產生過程中的構成因素,概括為四種成份,它們是:解釋情境,做出判斷,道德抉擇,履行道德計劃。其中,“解釋情境”是指,一個人對道德情境的理解能力越差,對情境的道德敏感性越是缺乏,產生道德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少。只有通過大量關系到現(xiàn)實生活的現(xiàn)實性思想道德問題的分析,才能推動大學生形成穩(wěn)定的道德認知而不是依然處于道德認知的困境之中。

1.2從大學生方面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學對焦點思想道德問題的分析和探討,符合大學生對大學階段思想道德學習的需要

我國社會發(fā)展處于社會轉型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價值體系沒有真正建立。在現(xiàn)實社會中,存在著讓人感到矛盾、困惑和混亂的現(xiàn)象。大學生作為青年人,面對思想道德困惑,追求進步,渴望力量,需要引導。但是,各種文化的交流激蕩造成大學生價值觀混亂和沖突,帶來思想道德認知方面的困惑和困境。利益和美德,金錢和事業(yè),物質和愛情,虛假和真實等等,給大學生帶來艱難的選擇,難以很好的平衡和處理。大學生還沒有完全踏入社會,通過老師對焦點思想道德問題的分析、評價,形成自己的判斷和穩(wěn)定的道德認知,會有助于以后人生路上實事求是的進行選擇。

大學生年齡處于18―23歲,這一時期正是“理想自我與現(xiàn)實自我的同一感或一體感”[1]形成的關鍵時期。朱小曼教授說,這一時期的青年形成了完全性的形式操作思維,但心理上脆弱,他們對人生理想、社會公正、生命價值的認知與以前發(fā)生很大的變化。教育需要及時調整青年的價值追求與實際追求之間的關系,幫助他們建立準確的自我形象和合理的社會角色期待,為大學生以后在公民道德、職業(yè)道德、環(huán)境道德、社會責任等方面預先奠定穩(wěn)定的道德認識。

2.實事求是評價思想道德榜樣

2.1從教學方面看,實事求是評價思想道德榜樣,才能引導大學生積極思考,努力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

在中華民族發(fā)展的歷史上,有著豐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資源。燦爛若星空的思想道德榜樣,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學中,發(fā)揮思想道德榜樣的作用,比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推動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但是,思想道德榜樣的作用由于不夠詳細和缺少分析,往往變得曇花一現(xiàn),只引起大學生短暫的感動和沖動。所以,只在道德情感上打動學生,缺少道德理性是不夠的,對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不具有可操作性。

道德情感很重要,只講道德情感卻會讓人忘記人理性思辨的力量?!鞍乩瓐D認為,道德進步本質上是一個智識過程,由理性辯論來推動”,“道德心理學用來解釋為何道德進步既是可能的,過程又極為緩慢;而道德哲學可以澄清是什么構成了道德進步,并把我們引向正確的發(fā)展方向?!盵2]只有實事求是的評價思想道德榜樣,結合現(xiàn)實中的細節(jié),總結類似不同人物的相同之處,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才能發(fā)現(xiàn)高尚行為的精髓以及力量,在大學生實現(xiàn)理想自我的時候,提供一個生長基礎。

2.2從大學生方面看,實事求是評價思想道德榜樣,給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增強自信

在傳統(tǒng)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學中,往往把榜樣神圣化,完美化,這會使大學生對自我思想道德修養(yǎng)變得消極,缺乏信心。作為榜樣,也是一個人,是一個普通人,是一個正常人,也會有缺點,有困惑,有不足,但是經歷痛苦才會成長。實事求是評價思想道德榜樣,不僅不會損害榜樣的力量,而且會使榜樣的形象更加真實,力量更加強大。通過肯定榜樣對自我的超越,會激發(fā)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自信,追求自我思想道德方面的進步。

榜樣畢竟是少數(shù),榜樣是在某方面達到了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最高境界。向榜樣學習,并不意味著必須同樣成為榜樣,而是珍惜那種精神,肯定自我成長,腳踏實地的面對工作和生活。

關于榜樣的另一個錯誤認識是:只要不成為道德敗類就可以!這種認識相當于縱容大學生放棄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德性的成長在生活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范美忠挑戰(zhàn)教師職業(yè)道德底線,并且自我辯護得到人們一定程度的認可,就是警示。作為北大的學生,范美忠我國高校教育缺少德性證明。大學生在進行提高自我思想道德修養(yǎng)過程中,要實事求是的肯定自我,超越自我,絕不能極端,只看到榜樣和敗類。

3.正確認識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需要

3.1從教學方面看,正確認識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需要,能拓寬大學生的視野,有利于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

為什么要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呢?這和人類社會對思想道德的需要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道德,是人們?yōu)榱俗陨淼纳婧蜕鐣l(fā)展而形成的和諧身心的生活準則和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社會規(guī)范;基礎: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需要,目標追求:是社會安定和生活幸福;基本內容:對已是調節(jié)身心和諧的準則,對自然和社會是規(guī)范;它滲透在社會生活的一切領域內,發(fā)生在與周圍事物的接觸中和個人對自身的態(tài)度上。道德是行為的、關系的、價值的、心理的、思維的和語言的等多形態(tài)的構成物。道德性活動的性質主要是關系性活動,而不是對象性活動。思想道德則是對道德更高形態(tài)的表達。

季羨林說:“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人與大自然的關系;第二,人與人的關系,即人與社會的關系;第三,個人思想感情的矛盾與平衡的關系。這三個關系處理得好,生活就能愉快,社會就能和諧;否則,生活就會苦惱,社會秩序、公共道德就會出現(xiàn)混亂。”[3]所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雖然直接面對的是大學生,實際上關系到人類社會的現(xiàn)在和未來發(fā)展狀態(tài)。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意義在于培養(yǎng)具有偉大道德情操,具有宏大生命境界的未來國家的主人。如果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學不能給大學生在學業(yè)、生活、工作和社會方面的困境帶來啟示、希望、自信,就失去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課程存在的意義。

3.2從大學生方面看,正確認識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需要,有助于自覺加強自我道德修養(yǎng),給大學生全面自由的發(fā)展提供滋養(yǎng)和動力

大學生存在思想道德困惑,得不到不解決,一定會精神空虛和迷茫,非常痛苦,或者變得庸俗,碌碌無為,得不到自我滿足和自我肯定。這并不是看不見的“無病”,這是精神成長的痛哭,有損于大學生德性的成長,束縛大學生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在大學生在對于自我、他人、自然、社會的關系中,表現(xiàn)為逃避,對抗,或者冷漠。這些都會破壞或阻礙大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時期,有強烈的自我個性發(fā)展的要求。而最基本的道德尊嚴感正是強有力的人格力量。對于道德尊嚴感,朱小曼教授說,德育過程產生這一情感效應的機制是激勵和報償。它不是由距離感、神圣感造成的外部刺激與壓力,而是由他人及社會贊賞和激勵所造成并從內部推動自己的力量。德育過程不僅為人提供道德表現(xiàn)的機會,使人及時獲得精神報償?shù)臋嗔?,特別是在人對價值選擇定向的關鍵時刻給予人精神上的支撐,……。只有大學生的德性成長需要得到滿足,在生活中能夠實事求是的看待遇到的問題,做出讓自我心靈平靜、充實的選擇,讓自我感到更加有力量、更加滿足,才能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

當我們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利益相聯(lián)系,正是把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功利化了,而且束縛了大學生的視野和能力,使他們在思想道德方面發(fā)展的空間越來越狹窄了。哲學家弗洛姆認為,現(xiàn)代生活最突出的一個心理特征是,許多為實現(xiàn)目的而采取的手段及活動,已越來越篡奪了目的的地位,而目的本身卻成為模糊的、非真實的存在……我們已陷落在手段之網中,經常忘記了我們的目的。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學對以上三個方面加以完善,可以激發(fā)學生加強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積極性,正確認識思想道德這一社會現(xiàn)象不僅是社會規(guī)則,更是對自我價值和個人幸福的追求,從而積極進行思想道德實踐,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水平。

【參考文獻】

第6篇

【關鍵詞】思想道德教育;高校體育

教學改革在高校的教學工作經驗推進的過程中,體育教學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體育教學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的影響

其實一般來說體育教學的本身就和思想道德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當學生在進行體育運動的時候,不僅僅只是身體進行體育運動,同時心理也在進行運動,這也就意味著在進行體育運動的時候大學生的心靈與身體是一起運動的。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或者是結束的時候,人的身體和心靈都要承受著很大的疲憊感,如果要想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體育運動的良好效果,那么首要的問題就是需要大學生們能夠克服體育運動帶來的疲憊。體育運動和鍛煉是需要按照一定規(guī)范一定計劃以及規(guī)范性時間來進行的,不然是無法從根本上達到預期的體育鍛煉效果的。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工作的時候,應該注重鼓勵學生并且能夠制訂科學合理的體育教學計劃來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同時引導學生樹立起足夠健全的思想道德觀念。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其實是從體育教育的本身衍生出來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說體育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分不開的,體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

二思想道德教育引領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方法

1.教學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體育作為一門學科所包含的體育項目范圍是比較廣泛的,并且每一個體育項目都有著自己的項目優(yōu)勢和項目特點。諸多高校的體育教學其實和義務教育的體育課程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在高校的體育教學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大學生們可以自己選擇體育項目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發(fā)揮學生的體育學習主體地位是有著一定優(yōu)勢的。例如,在高校的體育教學課程中往往會有傳統(tǒng)的長跑體育項目,這樣的體育項目會讓學生們感覺身心疲憊,并且長此以往學生會喪失對體育的學習熱情。針對這一情況,相關的體育教師應該從根本上為學生講述體育學習的重要性,從而促使學生能夠投入更多的熱情到體育學習中。為了能夠從根本上促使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工作的順利進行,高校應該注重對體育教學內容的完善。2.教學方法的思想道德教育。對于體育教學來說,教師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是有必要性的。在積極推進高校體育教學工作改革的時候,教師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對每一個學生都一視同仁,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體育學習氛圍。在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分地注重學生的體育成績,從而忽略了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培訓。體育的教學教師應該針對不同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制訂不同的體育教學計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自己的體育學習方案,并且引導學生能夠按照體育方案進行體育學習。3.教師個人的榜樣作用。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是有一定主導作用的。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思想、性格特點,但是不同的學生都會以教師為主要的學習對象,會去模仿教師的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經驗。因此,教師應該堅持以身作則,從根本上做好體育學習以及體育訓練的任務,用自己正確的方法與經驗來影響學生的體育學習。同時,體育教師應該積極地豐富自己的體育教學經驗,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予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積極發(fā)掘學生的體育學習潛力。

綜上,在學習階段,體育學習對學生的日后學習以及未來的人生發(fā)展有著一定的影響作用。近幾年來,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引領下,我國各大高校積極開展體育教學的改革工作,在體育教學改革工作推進的過程中,各大高校既提高了體育教學的效率,又提高了體育教學的質量,為學生的體育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作者:陳三忠 單位:山西大同大學煤炭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第7篇

一、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內涵

思想道德教育就是是指特定的階級或政治團體,以特定的社會政治目標為指引,有目的、有步驟地對人們群眾持續(xù)不斷地進行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教育與影響,以此能夠轉變人們的思想,從而可以指導人們正確地從事不同的社會活動。

二、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效用

1、增強高校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思想道德教育在社會文化的構建中,教育者不能墨守成規(guī),要與時俱進,利用新思維承擔社會對學生思想道德教化的責任。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社會意識形態(tài),并強化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沿著正確的方向前行,只有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體系框架,增強學生“三觀”教育,積極推進社會主義制度建設。

2、保障學生健康全面發(fā)展

通過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等綜合性教育舉措,逐漸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以此適應時展與社會進步的現(xiàn)實需要,并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提社會對高校學生的認可,以及現(xiàn)代化的建設進程。

三、我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現(xiàn)狀分析

1、側重知識教育,輕視思想道德教育

目前,在我國高校在組織教學管理中,對專業(yè)知識教育比較重視,由于思想道德教育是一個長期性,見效慢的教育過程,而專業(yè)知識教育關乎學生就業(yè)、高校之間評比等方面內容,屬于時間短、見效快的教育過程,致使部分高校對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明顯輕于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導致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良莠不齊。

2、側重教育形式,輕視教育效果

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然而在高校的日常教學過程中,負責思想道德課程授課的教師,在課題上采取滿堂灌、照本宣科、空洞講解、缺乏理論聯(lián)系實際,沒有正確領導學生對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視與理解,致使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等不和諧現(xiàn)象。這種授課過程中只重視思想道德課程的教學形式,卻忽視了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導致高校思想道德建設形同虛設,更不會使思想道德內化到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學生對于老師的授課內容根本不理會,最終致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過于形式化。3、側重理論教育,輕視道德榜樣引導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思想道德授課教師不能只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的理論灌輸,更要通過實例感染教化學生。在我國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一直高度重視典型示范性教育。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fā)展,傳統(tǒng)的榜樣示范性教育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越來越被忽視。雷鋒精神是我國典型榜樣教育的模范,鼓舞幾代人。但是對于當代大學生卻沒有了時代感,不能再大學生活中引起共鳴。我們要樹立具有時代感、認同感的典型人物、事件,促使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開展,進而抵制不良思想在校園中滋生、蔓延。

四、我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徑探析

1、轉變觀念,強化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思想德育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與時俱進更新自己的觀點理念,只有思想德育工作者不斷更新其教育理念、轉變教育態(tài)度、強化教育模式,進而促進我國思想道德教育。第一,高校思想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須認識國家德育教育的指導思想;第二,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須明確思想德育教育體系建設的整體結構,了解本校學生基本特征,有針對性、符合實際情況的制定時候學生發(fā)展的德育教育課程體系;第三,高校思想德育教育工作者要課上課下、線上線下的多與學生溝通,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質。

2、與時俱進,細化并完善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內容

經濟日益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國際交流合作頻繁化、國際格局復雜化、國內改革深入化。在國際國內宏觀大背景下,我們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細化我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標,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第一,在德育課程教育方面,要因地制宜、立足學校學生教師特點、把握校情,積極解放思想,制定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符合社會發(fā)展的德育教育課程體系,進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第二,在高校德育教育課程體系下,要細化其具體課程內容、教育目標,保障學生思想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避免學生誤入歧途。

3、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隊伍建設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不僅傳授思想道德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道德實踐教育中起到引領示范作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態(tài)度、科研能力等方面嚴重影響學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因此,加強思想道德教育隊伍的素質建設,給學生做第一個榜樣,做好第一個示范。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須有強烈的事業(yè)心,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努力勤奮的精神,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努力提高教學和學術研究能力。保持對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靈敏度,把握教學方向與教學目標。解決實際向題的務實合作合作精神。

4、建立健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考評體系

評價思想道德教育狀況,是在研制的思想道德教育目標的基礎上,采用多種方法和技巧,對思想道德教育的結果做出分析與判斷的過程。思想道德教育狀況的評價一方面有利于檢查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達到了教育目標的要求;另一方面,有利于由信息的反饋來糾正思想道德教育的缺陷和不足,以便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整改,從而有效地優(yōu)化思想道德教育機制,真正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因此,要充分調動受教育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相關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全面評議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評價范圍要遍及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與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組織開展情況,特別是要調動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家長在內的利益相關者的積極性,共同構建適合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考評體系。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構建和諧社會的新時期,構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體系,改革、創(chuàng)新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模式、管理體制、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徑,發(fā)揮思想德育教育功能,促進教育事業(yè)的長遠發(fā)展,為構建和諧社會發(fā)揮作用。

作者:張冬冬 單位:長春建筑學院

參考文獻:

[1]關旭.我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現(xiàn)狀及優(yōu)化路徑探析[D].長春工業(yè)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