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噜噜私人影院,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888,AV天堂永久资源网,5566影音先锋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西醫(yī)結合及臨床醫(yī)學范文

時間:2023-09-20 18:16:12

序論:在您撰寫中西醫(yī)結合及臨床醫(yī)學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中西醫(yī)結合及臨床醫(yī)學

第1篇

【關鍵詞】中西醫(yī)結合;缺血性腦卒中;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7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7-4519-02

腦卒中即臨床醫(yī)學上的腦梗死,指患者腦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及腦軟化,導致神經系統(tǒng)出現(xiàn)意識障礙、偏身、偏癱及感覺喪失等癥狀[1]。相關調查指出,我國每年因腦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約為150萬人。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及治療已經取得一些可喜的進展。為探究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的臨床效果,我院對80例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80例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臨床治療,所有入選患者均符合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診斷標準[2],經MRI及顱腦CT檢查確診為缺血性腦卒中。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觀察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齡分布為51-81歲,平均年齡為(59.6±2.4)歲;神經功能評分為(30.1±3.2)分。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分布為52-80歲,平均年齡為(59.1±2.5)歲;神經功能評分為(30.5±3.0)分。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及神經功能評分等一般資料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藥治療,包括降血糖、降血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營養(yǎng)腦細胞及抗感染等對癥治療,四周為一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藥湯劑血府逐瘀湯的治療。其方為:桃仁12g,當歸9g,紅花9g,生地黃9g,赤芍6g,牛膝9g,甘草6g,枳殼6g,川芎5g,柴胡3g,桔梗5g;肝腎陽虛者加杜仲30g,附子6g;肝腎陰虛者加龜板20g,山萸肉12g;氣血兩虧者加黨參30g,黃芪30g;痰濁壅盛者加半夏15g,石菖蒲20g;偏癱明顯者加僵蠶10g,地龍10g。每日一劑,用水煎服,四周為一個療程。

1.3療效判定

痊愈:病殘程度為0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超過90%;顯效:病殘程度為1-3級,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5%-90%;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較少不超過18%??傆行Ю龜?痊愈+顯效+有效。

1.4統(tǒng)計學分析

本文所有數據的分析及處理均通過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18.0實現(xiàn),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進行檢驗,P

3 討論

西醫(yī)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是腦卒中的主要原因,因動脈粥樣化的影響,患者血流緩慢,血液粘度顯著增高,大量纖維蛋白原及血小板聚集在血管壁上,形成附壁血栓,造成管腔閉塞,腦卒中患者多伴有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釋放增加等特點[3]。中醫(yī)學上將缺血性腦卒中歸屬于“中風”的范疇,主要病理在于淤血停滯在腦部,五臟精華之血及六腑清陽之氣無法上行至腦,造成腦卒中。因此,淤血內阻是造成缺血性腦卒中的關鍵,臨床治療的原則應為理氣通絡、活血化瘀。

血府逐瘀湯是典型的補血理氣、活血祛瘀方劑,既能理氣,有課活血,使氣血和調,達到養(yǎng)血活血的功效。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梗死病灶存在缺血半暗區(qū),該區(qū)域的腦學供應顯著減少,僅能維持細胞的生存,無法維持細胞的正?;顒樱虼?,及時改善梗死病灶區(qū)域的血流灌注,從而減少神經毒素對細胞的損害,減少細胞的不可逆性損傷,使其最大限度的恢復正常功能[4]。血府逐瘀湯可改善微循環(huán)、擴張血管、降血脂、抑制動脈硬化,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栓的形成,可顯著改善缺血半暗區(qū)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患者神經細胞功能的恢復[5]。本組研究中采用常規(guī)西醫(yī)結合血府逐瘀湯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取得顯著療效,其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采用單純西醫(yī)治療的對照組患者(P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患者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預后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陳愛萍,王慶云.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38例臨床觀察[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03):85-87.

[2] 劉海超.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56例的臨床療效觀察[J].健康之路,2014(01):350.

[3] 王進學.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75例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02):231-233.

第2篇

[關鍵詞]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中西醫(yī);神經功能;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6)06(a)-0168-03

[Abstract] Objective Value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therapy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study. Methods Randomly selected 2014 March to 2015 September 2010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140 case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clinical data, time of onset were greater than 6 hour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will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72) and control group (n = 68),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western medicine therapy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observation group in the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uplink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including acupunctur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o 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NIHSS score(5.56±2.45),(4.50±2.6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35 ±3.70)% and (5.65±3.78)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P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Nerve function; Quality of life

腦梗死也叫缺血性腦卒中,中醫(yī)上稱之為中風或卒中。其中主要是因多種原因導致的局部腦組織區(qū)域血液供應障礙,使得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所引發(fā)的臨床上對應的神經功能缺失表現(xiàn)。是對人類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的一種常見疾病,具有致殘率、死亡率高的特點。發(fā)病后,若不及時救治,患者預后不佳,生活質量差,對患者家庭、生活等方面帶來較大壓力[1]。目前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主要采取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卒中單元等療法[2]。祖國醫(yī)學中,該病屬于“卒中”、“中風”范疇。治療主要包括針灸、草藥、熏洗、推拿等方法。該文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與常規(guī)療法對2014年3月―2015年9月期間該院收治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研究,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擇該院神經內科2014年3月―2015年9月收治的140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臨床資料,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該次研究,且該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通過,根據不同治療方式將其分成兩組,觀察組(n=72),其中41例男,31例女;年齡范圍:43~80(64.2±10.3)歲;病程0~6(2.8±0.6)d。對照組(n=68),其中37例男,31例女;年齡范圍:42~80(65.8±9.6)歲;病程0~5(2.5±0.5)d。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

1.2 選擇標準

診斷標準[3]:將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會議提出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關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疾病的診斷標準作為依據;并將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制定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作為診斷依據。

納入標準:納入滿足中醫(yī)中風病與西醫(yī)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疾病診斷標準的患者;納入首次發(fā)病、經頭顱CT檢查確診、病程48 h內、改良Rink量表(MRS)評分不超過3分以及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超過4分的患者。

排除標準:排除顱腦外傷、腦腫瘤、伴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其他嚴重全身性疾病、精神病以及神志昏迷等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首先實施常規(guī)療法,主要采取降低顱內壓、防治血小板凝集、改善腦循環(huán)、營養(yǎng)神經細胞、保護胃黏膜等療法;并對患者應用維持水電解質平衡、控制血糖以及調整血壓等對癥處理。

1.3.1 對照組 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對照組患者抗凝、降纖等治療,并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主要采取語言康復訓練、肢體康復訓練等。

1.3.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在以上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中醫(yī)療法,主要應用針灸、中藥等方法:(1)針灸療法:針刺療法適宜于治療無腦水腫、顱高壓的患者,該類患者要及早采取針灸療法。針灸療法主要包括以下三種:①常規(guī)針刺法:將肩k穴、外關穴、曲池穴、環(huán)跳穴、手三里穴、陽陵泉穴、合谷穴、足三里穴、解溪穴以及昆侖穴作為主穴;陽池穴、懸鐘穴、后溪穴、陰市穴以及風市穴作為配穴,每次進針選取4~8個穴位;②醒腦開竅針刺法:將內關穴、印堂穴、三陰交穴以及人中穴作為主穴,將患側尺澤穴、極泉穴、風池穴、委中穴以及合谷穴作為配穴;③頭針治療:主要取患者梗死病灶側頂部、頂旁、頂顳前以及頂顳后等穴位,每次進針1寸,留針30 min,不實施手法治療。選取穴位時,主要根據患者并發(fā)癥適當加減,如患者伴有言語不利,則增加玉液穴與金津穴;如患者伴有吞咽障礙,則增加豁風穴和風池穴;如患者足內翻,則增加丘墟透照海穴。(2)中藥療法:為患者靜脈滴注銀杏達莫注射液,將銀杏達莫注射液加入到250 mL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次/d,2周為1個療程。并給予患者活絡通脈湯治療,該方主要成分為丹參20 g,當歸、枸杞、山楂、川芎、伸筋草各15 g,鉤藤、膽南星各12 g,僵蠶、天麻、全蝎各10 g,上述諸藥用水煎服,取汁300 mL,隨癥加減;1劑/d,分2次服用。

1.4 觀察指標[4]

觀察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以及全血超敏C反應蛋白(血hs-CRP)等指標。其中:①神經功能缺損:應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進行評定,分值越低,表明患者神經功能改善情況越好;②日常生活能力:應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定,得分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高;③血hs-CRP:應用RCHE公司出產的MODULARP 型P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檢測。

1.5 統(tǒng)計方法

應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對數據實施正態(tài)性檢驗,兩獨立樣本計量資料應用(x±s)表示,實施t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NIHSS評分對比

治療1、2周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

2.2 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對比

治療1周與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Barthel指數比較均高于治療前(P

2.3 兩組患者血hs-CRP濃度對比

治療1、2周后,兩組血hs-CRP濃度指標均優(yōu)于治療前(P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主要由于腦血液供應障礙導致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致殘率、復發(fā)率以及死亡率。病理變化主要以腦組織發(fā)生動脈粥樣硬化為基礎,患者血管管腔內出現(xiàn)痙攣、狹窄等;受到血液黏度增加、凝聚性增高以及血流動力學改變等因素影響,使患者腦內局部動脈供血嚴重不足,進而使腦組織急性缺血、缺氧、壞死等,使患者出現(xiàn)一系列癥狀。循證醫(yī)學研究[5]指出,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主要采取卒中單元療法,主要包括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rt-PA溶栓以及抗凝等方法。

中醫(yī)中藥在腦卒中患者治療中具有較多優(yōu)勢,如操作簡單、手法多樣、療效突出以及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被臨床醫(yī)學工作者廣泛關注。中醫(yī)療效機制較廣泛,無論是中藥治療還是針灸治療,都涉及到如何挽救缺血半暗帶、阻止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增加腦缺血區(qū)供血、改善血流以及促進神經功能康復等方面[6]。

該文通過對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價值進行探討,對照組行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聯(lián)合康復鍛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中醫(yī)療法,主要包括針灸、中藥等方法。其中,針刺療法主要包括醒腦開竅針刺法、普通針刺以及頭針等方法,其中,針刺療法主要具備以下優(yōu)勢[7]:①針刺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缺血區(qū)微循環(huán),使局部血管擴張,并改善腦供血;患者發(fā)生腦卒中后,大腦內缺血區(qū)域血流速度較慢,甚至部分血管斷流,導致腦內血液灌注量嚴重不足。②針刺可對腦缺血后炎癥反應起到對抗作用。動脈粥樣硬化為腦卒中的病理基礎,在動脈硬化發(fā)生、發(fā)展等方面均有炎癥反應參與。③針刺可對中性粒細胞的黏附與向缺血半暗區(qū)的浸潤產生抑制,緩解炎癥反應。④能夠改善神經功能缺損:針刺時,頭針所對應的穴位和現(xiàn)代醫(yī)學大腦皮層功能的定位具有一致性,針刺可興奮大腦皮質神經細胞,使腦神經細胞復蘇,并可增強腦內代償功能,進一步加快大腦功能恢復。中藥治療主要應用銀杏達莫注射液,成分主要包括銀杏葉提取物與雙嘧達莫,其中,雙嘧達莫可對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產生抑制;銀杏葉提取物中的銀杏內酯成分可雙重阻斷血小板聚集,并對血小板合成TXA2產生抑制,防止血栓形成;銀杏黃酮苷成分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并對細胞膜脂質過氧化反應產生抑制,擴張血管,并改善動脈順應性,降低腦血管阻力;白果內酯具備保護神經的作用[8]。且該次研究中所選用活絡通脈湯中鉤藤、天麻具有平息肝陽上擾的功效,輔以枸杞可達到養(yǎng)陰柔肝的效果;全蝎、僵蠶等藥物具有息風止痙的作用;膽南星具有豁痰祛風的作用;山楂、當歸、川芎、丹參等藥物具有良好的活血祛瘀功效,伸筋草則具有良好的舒筋活絡作用,諸藥聯(lián)用可達到良好的平肝、去痰濁、氣血通利、促進腦髓神機功能恢復的效果。且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自擬活血通脈湯還具有改善血液循環(huán)、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等功效,對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血液流變學指標、保護血管內皮等有重要價值。將自擬活血通脈湯與常規(guī)基礎治療、針灸療法等聯(lián)合應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中可發(fā)揮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對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有重要幫助。該次結果顯示,實施中西醫(yī)結合療法后,觀察組NIHSS評分、Barthel指數、血hs-CRP濃度等指標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P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可獲得顯著療效。

[參考文獻]

[1] 張小平,宋水江.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療效及對相關指標的影響[J].中國醫(yī)師雜志,2015,17(12):1884-1886.

[2] 陳飛.中西醫(yī)結合辨證分型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5,5(27):145-146.

[3] 張成新,其滿古麗?斯地克.中西醫(yī)結合卒中單元模式對維吾爾、漢族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凝血因子及其血流變的影響[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14(11):1380-1384.

[4] 陸錦新,周宗華.馬來酸桂哌齊特超早期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研究[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5,15(3):28-29.

[5] 李信銘.中西醫(yī)結合辨證分型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5,30(2):346-347.

[6] 沈永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相關性研究[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4,24(12):1076-1077.

[7] 王康,邵通美.自擬活血化瘀方治療輕癥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23(5):930-931.

[8] 周葉,胡春梅,朱瑾,等.中西醫(yī)結合卒中單元的療效和衛(wèi)生經濟學評價[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4,22(1):81-87.

[9] 劉勝賢.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性腦卒中的有效性探討[J].中外醫(yī)療,2013,32(17):126-127.

第3篇

[關鍵詞] 咯血;自擬秘血散;酚妥拉明

[中圖分類號] R44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6-54-02

咯血是指血從肺、氣管而來,經咳嗽咯出,痰血相兼、痰中帶血絲或純血鮮紅間雜泡沫的病證,是呼吸系統(tǒng)常見的急癥,發(fā)生率20%~90%,多見于肺結核空洞、支氣管擴張、肺癌或二尖瓣狹窄、血液病等疾病,大咯血可造成窒息或嚴重失血性休克,其中窒息是造成咯血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對大咯血患者的搶救是至關重要[1]。筆者近年使用自擬秘血散配合西藥治療咯血36例,并與單用西藥治療者28例對照。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4例均為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急診患者,全部經過血常規(guī)、血沉、痰培養(yǎng)或痰中找抗酸桿菌或癌細胞、胸片、胸CT、纖維支氣管鏡等檢查,確診為肺結核、支氣管擴張、肺癌、二尖瓣狹窄或血液病等疾病。其中肺結核9例,支氣管擴張34例,肺癌14例,二尖瓣狹窄5例,血液病2例。64例患者隨機分兩組,中西醫(yī)結合組3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齡21~76歲,平均43.2歲;對照組(西藥治療組)28例,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齡23~79歲。經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1.2.1 中西醫(yī)結合組使用自擬秘血散,主要成分有生大黃、仙鶴草(重用)、三七、白芨等,每次6g,每日2~3次,5~7d為一療程。同時采用酚妥拉明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中靜滴,每日1次,用藥1~2次后,再根據病情使用1~3次。

1.2.2 對照組采用酚妥拉明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靜滴,每日1次。兩組均予以常規(guī)輸液、適量輸血、糾正電解質紊亂等對癥治療,1周后評估療效。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

2結果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組痊愈25例,顯效7例,有效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5.65%;對照組痊愈15例,顯效2例,有效7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6.84%,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6.18,P

3討論

凡肺絡損傷,血經氣道咳嗽而出,或純血鮮紅,間夾泡或痰血相兼,或痰帶血絲,均稱為咳血,又稱嗽血、咯血。多因外邪犯肺、肺火上炎、陰虛火旺以以致肺絡損血液妄行,溢入氣道而成。外邪、飲食、情志、勞倦往往是咯血誘發(fā)或加重的因素[2]??┭棵看紊儆?00mL為小量咯血,100~300mL為中等量咯血,超過300mL為大咯血??┭梢鹬舷⒒蚴а孕菘硕劳觥Ρ静〉闹委?按照急則治其標的原則,急救首要的原則是迅速止血、確保呼吸道通暢、防止窒息與休克。使用自擬秘血散治療咯血,經驗證療效顯著,能縮短止血時間,優(yōu)于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且無不良反應。

血液流變學檢查顯示,咯血患者,尤其是病程較長者,大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黏滯凝集性增高狀況。應用本方中藥可使各項異常升高指標明顯下降,西藥組無此作用。治療結果表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癥咯血比單純西藥有明顯的差異,平均止血時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說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急癥咯血比單純西藥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

兩組均選用非止血藥的酚妥拉明,酚妥拉明有直接擴張血管平滑肌作用,它使肺血管阻力降低,血液從肺部流向周圍血管而起內放血作用,從而有效降低肺動、靜脈壓,減輕肺淤血而使咯血停止,尤其對肺動脈高壓、心功能不全者適宜[3,4]。另外,確??┭∪说暮粑劳〞场⒎乐怪舷⑴c休克、治療原發(fā)病,也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參考文獻]

[1] 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第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302-1305.

[2] 周仲瑛. 中醫(yī)內科學[M].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3:346-347.

[3] 程國玲,韓明鋒,吳敏. 垂體后葉素與酚妥拉明治療咯血的臨床對比觀察[J]. 臨床肺科雜志,2005,10(6):778.

第4篇

[關鍵詞]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肌缺血

[中圖分類號] R54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7210(2010)04(c)-042-02

Clinical researc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schemia

ZENG Ji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jiang City, Zhanjiang524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the treatment of myocardial ischemia. Methods: From June 2005 to June 2008 in our hospital,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schemia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nitroglyceri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nother randomly selected 68 case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in patients with nitroglycerin alone treatment, the effects of two group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5.83%, compared with the wntrol group(85.29%),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Myocardial ischemia

心肌缺血是指心臟的血液灌注減少,導致心臟的供氧減少,心肌能量代謝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臟正常工作的一種病理狀態(tài)。血壓降低、主動脈供血減少及冠狀動脈阻塞可直接導致心臟供血減少;心瓣膜病、血黏度變化、心肌本身病變也會使心臟供血減少。臨床顯示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見的病因是冠狀動脈(偶見肺動脈)狹窄。心肌缺血對心臟和全身都可能帶來許多不利影響[1]。本文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肌缺血,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收治的心肌缺血患者68例,設為實驗組,行中藥配合西藥治療,其中,男37例,女31例;年齡最小42歲,最大79歲,平均(55.3±3.2)歲。另隨機選擇68例心肌缺血患者單用西藥常規(guī)治療,設為對照組,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齡最小44歲,最大82歲,平均(58.5±2.4)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1999年ACC/AHA指南規(guī)定動態(tài)心電圖診斷心肌缺血至少達到下列條件:①ST段水平或下斜性壓低≥1 mm(0.1 mV),逐漸出現(xiàn)并消失;②持續(xù)時間最少1 min;③每次短暫缺血發(fā)作的間隔時間至少為1 min(指南推薦的發(fā)作間隔時間為5 min),在此期間ST段回到基線(即3個1標準),但健康人ST段降低達到上述指標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①限體力活動、臥床;②禁止煙酒;③吸氧;④抗栓:拜阿司匹林100 mg/d;⑤抗凝:依諾肝素40 mg,2次/d,皮下注射,連用5~6 d。

1.3.2 實驗組:西藥常規(guī)治療配合應用自擬方長期治療,組成:丹參15 g、桃仁15 g、紅花15 g、川芎15 g、酸棗仁30 g、當歸15 g、夜交藤30 g、知母15 g、赤芍15 g、橘梗12 g、茯神30 g、炙甘草6 g,用法:水煎服。

1.4 療效標準

顯效:無心肌梗死后心絞痛發(fā)生,且靜息心電圖檢查ST段明顯下落0.1~0.3 mV,T波倒置變淺達50%以上;有效:心肌梗死后心絞痛發(fā)作次數減少,心電圖檢查ST段下落0.05~0.10 mV,T波倒置變淺達30%~50%;無效:反復心絞痛發(fā)作,心電圖檢查ST段、T波無變化。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2.5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

2 結果

經治療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療效、住院時間及不良反應比較見表1、2。

表1 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情況(例)

與對照組比較,*P

表2 兩組住院時間和不良反應比較(x±s,d)

與對照組比較,*P

3 討論

心臟是一個機械做功的器官,這就決定了它具有高耗能、高耗氧、高代謝率的特點[2]。心肌的氧攝取率高達70%,當心肌耗氧增加時,再提高氧攝取率的潛力很小,需靠擴張冠狀動脈、增加血流量以增加氧的供給。任何造成心臟耗氧增加和(或)供氧減少的因素都影響心臟做功。心肌有氧氧化的能力強而耐低氧能力差。正常情況下,心肌的代謝基本上全是需氧的[3]。所以,氧是心肌細胞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而氧是通過血液輸送給細胞的。心臟沒有“氧倉庫”,完全依賴心肌血供,一旦缺血,立刻會引起低氧。低氧的直接后果是心肌細胞有氧代謝減弱,產能減小,使心臟活動時必需的能量供應不足,引起心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近年來臨床治療多傾向于中藥和西藥相配合,據相關研究表明中草藥抗心肌缺血效果非常顯著,如葛根、丹參、人參、銀杏葉等中草藥經實驗研究證實有抗心肌缺血作用,其所含有效成分部分已分離鑒定并用于臨床[4-5]。

本研究中通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肌缺血有效率達95.83%,原因在于丹參的化學成分有抗心絞痛的作用。20世紀70年代將丹參注射液及總提取物制成片劑用來治療心腦血管疾病有良好效果,至今仍為一種常用藥在臨床使用[6]。本方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消除體內氧自由基,擴張血管,減少血栓形成,增加腎血流量的作用,還能升高血漿清蛋白,雙向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穩(wěn)定缺糖、低氧的心肌細胞膜,保護線粒體和溶酶體,增強抗低氧能力,保護心肌細胞;降低心率,減少心肌對氧的需求,又可維持相對高的心率而保證一定的心排出量和冠狀動脈流量,以保證心肌供血。上述作用互相依附、相輔相成,即中醫(yī)稱為“血以載氣,氣以運血”的觀點[7]。

本組中應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增加了冠狀動脈流量,保護了急性心肌缺血低氧所致的心肌損傷,維持了細胞膜的完整性,增加缺血區(qū)邊緣的毛細血管,有利于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加快損傷細胞的修復;改善微循環(huán),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并且能改善血液流變學[8]。清除自由基包括超氧陰離子和羥自由基對心肌細胞的損傷;能促進主動脈內皮細胞分泌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從而提高機體抗凝和纖溶活性,維持血管內血流暢通,使治療效果大為提高。

由本研究結果可知,中藥治療心肌缺血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而且價格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法對缺血、心肌損傷起到了積極的保護作用,抑制了心室重構、心肌纖維化的發(fā)生與發(fā)展,是治療心肌缺血的新途徑。本研究以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治療心肌缺血,提高了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雖然中醫(yī)治療還缺乏統(tǒng)一的診療標準,但是筆者相信隨著臨床研究水平的不斷提高,在臨床與實驗的密切配合下,一定會研究出治療心肌缺血的高效、安全的方藥,為心肌缺血的治療開辟新的途徑。

[參考文獻]

[1]國際心臟病學會和協(xié)會及WHO命名標準化聯(lián)合專題組.缺血性心臟病命名及診斷標準[J].中華心血管雜志,1981,9(1):75-76.

[2]陳新謙.新編藥物學[M].1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380.

[3]陳灝珠.實用內科學[M].1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471.

[4]Kin H, Zatta AJ, Lofye MT, et al. Postconditioning reduces infarct size via adenosine receptor activation by endogenous adenosine [J]. Cardiovasc Res,2005,67(1):124-133.

[5]邵耕,林傳驤.現(xiàn)代冠心病[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聯(lián)合出版社,1994:258-282.

[6]細野史郎.漢方藥理[J].漢方與臨床,1997,24:74-76.

[7]陳玉珍.丹滲滴丸合芪加生脈欣治療無癥狀心肌缺血56例[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7,23(4):42-43.

第5篇

通訊作者:朱翠萍

【摘要】 目的 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外傷性前房積血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3月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眼科診治的32例(32只眼)外傷性前房積血患者,在應用6-氨基己酸、地塞米松、20%甘露醇等西藥的同時,給予云南紅藥口服。結果 前房積血完全吸收,眼壓降至正常,視功能得以盡快恢復。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外傷性前房積血,具有良好的協(xié)同作用,能縮短病程,減少并發(fā)癥,提高治愈率。

【關鍵詞】 前房積血; 眼挫傷; 中西醫(yī); 療法

外傷性前房積血是眼科常見的創(chuàng)傷性疾病。治療過程中,盡快使積血吸收,預防并發(fā)癥,保護視功能是治療的重要內容。本科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前房積血,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現(xiàn)分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鄭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眼科就診的外傷性前房積血患者32例(32只眼),男28例,女4例,年齡最小16歲,最大57歲。20~36歲發(fā)病率最高,傷后24 h來診者29例(29只眼),2~3 d來診者3例(3只眼)。致傷原因為拳擊傷、碰撞傷、車禍傷、球類傷、爆炸傷等,合并外傷性瞳孔散大者2例(2只眼),眼瞼淤血者18例(29只眼)(18只眼),虹膜睫狀體炎29例(29只眼),視網膜震蕩9例(9只眼),外傷性晶體半脫位1例(1只眼)。

1.2 前房積血分級標準 按Oksala分級法,將前房積血分為三級。Ⅰ級:前房積血量不到前房容積的1/3,位于瞳孔下緣之下者;Ⅱ級:占前房容積的1/2,超過瞳孔下緣者;Ⅲ級:超過前房容積的1/2以上甚至充滿整個前房者。本組病例中,Ⅰ級者21例,Ⅱ級者9例,Ⅲ級者2例。

1.3 治療方法 (1)半臥位休息,雙眼包扎,限制眼球活動,防止劇烈震動,半流質飲食,保持大便通暢。(2)20%甘露醇250 ml靜滴,Ⅰ級前房積血者1次/d,Ⅱ級以上者2次/d,地塞米松10 mg、6-氨基己酸4 g靜滴,1次/d,云南紅藥膠囊(云南植物藥業(yè)有限公司,每粒裝0.25 g,國藥準字Z53020129)口服,3粒/次,3次/d,嚴重的虹膜睫狀體炎給予醋酸可的松眼液點眼,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積血吸收的情況及眼壓。

2 結果

32例(32眼)外傷性前房積血完全吸收。Ⅰ級前房積血吸收時間1~3 d,Ⅱ級前房積血吸收時間4~6 d,Ⅲ級前房積血吸收時間5~8 d,治療后視力大幅提高,見表1。

3 討論

外傷性前房積血是眼外傷常見的臨床體征,一般預后較好。出血本身對視力的影響是暫時的,如處理不及時,會引

表1 治療前后最佳矯正視力

起相關并發(fā)癥,因此積極治療前房積血和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十分重要[1]。前房積血多為虹膜血管破裂引起,少量積血多能自行吸收,但當積血量大或在吸收中再次出血(16%~20%發(fā)生率,多在傷后2~3 d發(fā)生),可引起繼發(fā)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并發(fā)癥[2]。前房積血對視功能的損害有兩方面,一是積血引起的并發(fā)癥如繼發(fā)性青光眼、角膜血染、虹膜睫狀體炎等,二是外傷本身對眼組織的損害。本組病例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效果顯著。具體措施:(1)半臥位休息,雙眼包扎,限制眼球活動,半流質飲食,防止咳嗽等劇烈震動及增加腹壓的行為,早期制動、靜休對預防再出血非常重要,本組病例未發(fā)現(xiàn)再出血傾向。(2)降眼壓:20%甘露醇靜滴降低眼壓,開放房角,促進房水循環(huán),減輕虹膜、小梁網的組織水腫,有利于積血及滲出物的吸收,預防繼發(fā)性青光眼及角膜血染。(3)糖皮質激素:早期應用糖皮質激素能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少炎性滲出及并發(fā)癥,減輕小梁組織的水腫,有利于房水循環(huán)及積血的吸收,同時對視網膜震蕩有治療作用,也可以減少再出血的發(fā)生率。外傷性前房積血常伴有虹膜睫狀體炎,局部或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有利于炎癥的消退,由于局部用藥不利于傷眼的休息,故多采用全身用藥,嚴重的虹膜睫狀體炎可局部配合用藥。(4)止血:6-氨基己酸是一種抗纖溶酶制劑,能增加血小板的生成和凝聚,阻礙纖維蛋白溶解酶的形成,使纖維蛋白溶解受到抑制,使受損部位的血管修復,達到止血的目的,使用時間宜3~5 d,過長形成大凝血塊,反而不利于積血吸收。(5)中藥止血、活血化瘀:云南紅藥由三七、重樓、制黃草烏、紫金龍、土葡萄根、滑葉跌打、大麻藥、金鐵鎖、西南黃芩、石菖蒲組成,具有止血鎮(zhèn)痛、活血散瘀、舒筋活絡、祛風除濕等功效[3]。在西藥治療的同時,配合云南紅藥口服,能增加血小板活化,使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增強,加速凝血酶的生成,從而促進血凝。此外,云南紅藥可明顯改善血液的黏滯性、濃縮性、聚集性和凝固性,能有效改變血液流變學指標,改善微循環(huán)[4],對減輕組織水腫有明顯效果。本組病例中西醫(yī)聯(lián)合應用,積血吸收快,未出現(xiàn)并發(fā)癥及再出血現(xiàn)象,臨床療效顯著,是一種良好的治療方法。

參 考 文 獻

[1] 李鳳鳴.眼科全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6:3249.

[2] 趙堪興,楊培增.眼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283.

[3] 任杰紅,陳林芳.云南紅藥的藥效學研究.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0,21(4):43.

第6篇

盡管難治性急性白血病和復發(fā)急性白血病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二者之間存有共同之處,如預后差、生存期短、長期存活者少等特點。如何提高難治/復發(fā)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治療效果,改善預后,是目前國內學者正在探索和研究的問題。筆者在常規(guī)方案化療的基礎上,加用自擬中藥解毒化瘀方口服治療難治/復發(fā)急性白血病,并設對照組進行對照觀察?,F(xiàn)將結果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1.1 發(fā)病情況

36例病例為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其中屬難治急性白血病20例,復發(fā)急性白血病16例,其中治療組屬難治者9例,復發(fā)者8例;對照組屬難治者11例,復發(fā)者8例。2組發(fā)病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1.2 危險因素分布

36例患者中屬高白細胞性白血病18例,低增生性白血病3例,繼發(fā)性白血病1例,混合急性白血病5例,髓外白血病7例,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復發(fā)1例,老年性白血病6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轉化者2例。

1.1.3 FAB分型情況

36例屬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14例(L1 1例,L2 12例,L3 1例),急性非淋巴細胞性白血病22例(ML 2例,M2 10例,M3 1例,M4 2例,M5 1例,MAL 5例)。

1.1.4 分組

按隨機數字表法統(tǒng)一編號分組。治療組17例,男7例,女10例;年齡14~67歲,平均(35.25±16.16)歲;病程3~36個月,平均(7.81±8.12)月;對照組19例,男10例,女9例;年齡15~70歲,平均(31.56±13.74)歲;病程2~18個月,平均(6.72±4.44)月。

1.2 診斷與納入標準

符合急性白血病的FAB診斷及MIC分型標準,符合《鄧家棟臨床血液學》[1]中難治/復發(fā)急性白血病的診斷標準:①經常規(guī)方案(HA和DA)全量治療2個療程無效的初治病例;②完全緩解后經過鞏固強化治療,在6個月內首次復發(fā)或在6個月后復發(fā)但經常規(guī)治療無效者;③再次或多次復發(fā)的病例。

1.3 排除標準

①年齡在14歲以下及70歲以上,過敏體質及對本藥過敏者;②合并有嚴重心血管、腦血管、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伴隨其他惡性腫瘤者;③不符合納入標準及未按規(guī)定用藥者;④中途退出或資料不全,無法判斷療效,或因其他原因影響療效及安全性評價者。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2.1.1 基本治療

治療組以西醫(yī)常規(guī)方案化療(AML用MA方案,ALL用MVP方案),配合中醫(yī)解毒化瘀方,每日1劑,水煎服。對照組單用西藥誘導化療,方案同治療組。2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2個療程結束后統(tǒng)計療效。

解毒化瘀方藥物組成:山慈菇15 g,青黛10 g,蚤休30 g,虎杖20 g,補骨脂30 g,莪術15 g,川芎10 g,丹參20 g。氣虛者加太子參30 g、黃芪30 g;陰虛者加女貞子20 g、墨旱蓮20 g;血虛者加阿膠(烊化)10 g、雞血藤30 g;出血者加茜草根15 g、白茅根30 g;淋巴結腫大者加浙貝母15 g、牡蠣(先煎)30 g;關節(jié)疼痛者加威靈仙15 g、懷牛膝15 g;惡心嘔吐嚴重者加竹茹12 g、法半夏12 g。

2.1.2 支持治療 化療期間有惡心、嘔吐者,化療前均加用樞丹4~8 mg靜注或靜滴;并常規(guī)加用肝泰樂護肝;參麥針護心;碳酸氫鈉、別嘌醇堿化尿液保護腎臟;注意口腔護理,有口腔潰瘍者加用銀蓮含漱液漱口或局部以雙料喉風散外涂;伴霉菌感染者加用制霉菌素或伊曲康唑含服;貧血或出血嚴重者常規(guī)輸注紅細胞懸液及機采血小板;感染重者常規(guī)加用抗生素;粒細胞缺乏者加用細胞因子。

轉貼于

2.2 觀察指標與方法

采用癥狀積分法觀察主要癥狀(發(fā)熱、骨關節(jié)痛、出血、頭暈乏力、面色蒼白)改善情況;治療前后外周血象變化。

2.3 療效標準

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2]中有關標準評定。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以x±s表示,采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t檢驗、u檢驗及方差分析。

3 結果

3.1 臨床療效

治療結束后統(tǒng)計療效。治療組化療后骨髓抑制期死于敗血癥1例,完成16例;對照組骨髓抑制期心源性猝死1例,腦出血死亡1例,完成17例;死亡病例均計為治療無效。結果見表1。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略)注:經u檢驗,與對照組比較,*P<0.05

3.2 治療前后外周血象變化

2組治療結束后外周血三系均有明顯改善,白細胞(WBC)降低,血紅蛋白(HGB)、血小板(PLT)升高,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HGB升高更明顯(P<0.05),但PLT和WBC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外周血象比較(略)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3.3 治療前后癥狀變化

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各癥狀均有明顯改善(P<0.01),化療后10~14 d骨髓抑制期發(fā)熱、出血、頭暈乏力和面色蒼白等癥狀反有所加重,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出血、頭暈乏力和面色蒼白癥狀加重均較輕,見表3。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癥狀積分比較(略)注:與對照組同一時點比較,*P<0.05;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

4 討論

解毒化瘀方中青黛味咸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作用,《本草衍義補遺》謂之“能收五臟之火,解熱毒,瀉肝,消食積”;蚤休和山慈菇具有清熱解毒、清腫止痛的功用。三藥合用,藥性、功用相類,相輔相承,協(xié)同增效,目的在于清熱解毒,直祛病邪?;钛鏊幵诎籽』熤械脑雒糇饔迷谂R床和實驗研究中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實[3]。方中莪術辛散苦泄溫通,入肝經血分,為氣中血藥,善破氣中之血,研究表明,莪術提取物欖香烯乳劑對已耐藥的腫瘤細胞仍然敏感,與MDR基因表達關系不密切,不易產生耐藥性[4]?;⒄任犊啵晕⒑?,具有活血散瘀、祛風止痛、清熱利濕、解毒作用,是臨床治療癥瘕積聚、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的良藥;川芎辛溫,有行氣活血、搜風開郁等作用,其主要成分川芎嗪具有鈣離子阻滯作用,是治療心腦血管的有效藥物。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鈣離子阻滯劑多具有化療增敏、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作用,如梁氏等[5]以HL-60/VCR為靶細胞,發(fā)現(xiàn)川芎嗪在非細胞毒性濃度范圍內能增加HL-60/VCR細胞對多種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其耐藥逆轉作用呈劑量依賴性,并能增加HL-60/VCR細胞內藥物濃度,下調細胞膜P170蛋白表達。丹參活血化瘀,與莪術、虎杖、川芎相須為用,協(xié)同增效。方中補骨脂辛溫入腎,能補腎固精、止遺縮尿,與青黛、蚤休、山慈菇配伍,寒溫并用,相反相成,陰陽互補,避害趨利,旨在祛邪解毒、活血化瘀?,F(xiàn)代研究表明,補骨脂具抗腫瘤和逆轉腫瘤細胞耐藥的作用[6]。

本觀察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方案化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解毒化瘀方口服治療難治/復發(fā)急性白血病,可明顯改善發(fā)熱、骨關節(jié)痛、出血、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等癥狀,減輕化療骨髓抑制,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

參考文獻

[1] 鄧家棟,楊崇禮,楊天楹,等.鄧家棟臨床血液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988.

[2] 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214.

[3] 胡凱文,左明煥.中藥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研究述評[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0,23(3):33.

[4] 王寶成,郭 軍,狄劍秋,等.欖香烯乳劑與腫瘤多藥耐藥的基礎研究[J].中國腫瘤臨床,1996,23(2):143.

第7篇

【關鍵詞】玻璃體積血;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療效

文章編號:1009-5519(2007)15-2314-01 中圖分類號:R276 文獻標識碼:B

玻璃體積血在眼科臨床中較為多見,可由多種病因引起,如長期不吸收,將會導致玻璃體變性、積血機化、玻璃體后脫離及增生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當前臨床上尚無獨特療效和方法,我們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獲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59例患者中,男37例,女22例,年齡16~75歲,療程1天~1個月,高血壓動脈硬化15例,糖尿病性14例,腎病1例,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11例,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5例,視網膜靜脈周圍炎4例,外傷9例,經常規(guī)檢查如視力、裂隙燈檢查、散瞳檢查眼底,出血量大窺不見眼底的患者,眼B超檢查確診為玻璃體出血,均無視網膜脫離,眼壓均在正常范圍。

1.2 治療方法:對59例不同病因所致的玻璃體積血,進行常規(guī)檢查,了解病因,實施治療方案。西醫(yī)療法: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如抗高血壓和降糖降脂,病程早期,予以臥床休息,包扎雙眼,全身應用止血劑,6-氨基己酸6 g靜脈滴注,出血停止后,尿激酶500~1 000單位溶于0.5 ml生理鹽水,每日1次球結膜下注射,10天為1個療程,同時給予0.4 g安妥碘肌肉注射。中醫(yī)則根據患者病變與體質辨證施治,運用四物湯基礎上加味,配予涼血止血,止血化瘀,滋陰降火,平肝明目,補益肝腎等藥物,隨癥加減。而對于部分玻璃體內的機化物,選加海藻、昆布等藥,促進吸收。

2 結果

2.1 療效標準 痊愈:視力恢復至1.0或發(fā)病前視力,玻璃體出血完全吸收;顯效:視力提高4行以上,玻璃體出血大部分吸收;有效:視力提高2~3行,玻璃體出血部分吸收;無效:視力無變化或下降,玻璃體出血無改變或加重。

2.2治療效果:本組治療時間1~6個月,治愈12例,顯效22例,有效1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86.44%。治療后視力較治療前有不同程度提高,經統(tǒng)計學比較,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對所有患者進行最終觀察3~6個月,均未發(fā)生繼發(fā)性出血。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6歲,2003年9月初診。左眼起病1個月,曾在某醫(yī)院住院,療效不佳而來我院就診。左眼視力僅感光,外眼無特殊,眼底黑,眼壓正常,時感頭暈,納可,易激動,口干,舌質紅苔薄,脈弦,測血壓150/90 mmHg,屬陰虛陽亢,上擾脈絡,日久血瘀,則不見。方用四物湯加味。組方:生地黃12 g,當歸10 g,赤芍10 g,川芎12 g,女貞子15 g,水蛭15 g,旱蓮草12 g,白茅根15 g,藕節(jié)15 g,石決明20 g,珍珠母30 g,三七粉10 g。沖服。服1周后,視力指數,玻璃體積血較前吸收,續(xù)服1月,視力達到0.8,玻璃體積血基本吸收,眼底清晰。

4 討論

玻璃體積血是最常見的致盲疾病,可為眼內疾病及全身性疾?。喝绺哐獕海瑒用}硬化,糖尿病,腎病,惡性貧血及眼部的病變視網膜靜脈周圍炎,視網膜中央靜脈阻塞,玻璃體后脫離等引起視網膜血管病理性改變,毛細血管壁的滲漏及血液粘滯度改變所致,另有一部分是因眼外傷或眼部手術后并發(fā)引起的視網膜血管壁的破裂,引起大量出血進入玻璃體而致。由于玻璃體中留有膠質,又無血管,其代謝過程較慢,血液進入玻璃體后容易和玻璃體中的膠質混合,所以其出血過程的吸收相當緩慢,若出血較多而又處理不當時,積于玻璃體中的血塊可發(fā)生機化而引起增殖性視網膜玻璃體病變,機化形成的條索可牽拉視網膜導致視網膜裂孔及造成網脫、機化膜,還能促視網膜上無用的新生血管增生,導致血管的再次破裂出血[1]。為此,一旦玻璃體積血的診斷成立,及時采取切實有效和及時的治療措施是治療本病的關鍵。目前對于玻璃體積血的治療尚無特殊的方法和特效的藥物,玻璃體切割手術雖然可以將混濁的玻璃體及陳舊性玻璃體積血切除,但不能解決血管本身的張力和血液本身的凝結度,故仍有繼發(fā)出血的危險,而且手術本身也是一種創(chuàng)傷,也有引起網脫和繼發(fā)性出血的危險因素。在一般醫(yī)院也不適于開展這種高難度的手術,所以,目前大多主張以中西藥物治療為主。在治療當中必須全身與局部結合考慮,應用中西藥物及必要時可考慮玻璃體切割等措施,縮短病程,提高療效。祖國醫(yī)學認為,玻璃體積血為瞳神內氣疾病,多以內障目也。臨床上中醫(yī)認為,憂思郁怒,疏泄失職,致使氣滯血瘀,熱氣傷血,火郁脈絡,血熱妄行,溢于絡外,陰虛陽亢,血絡受損,氣血不足,失于統(tǒng)攝等,為其病因所在,需辨證施治。在臨床治療中運行四物湯加味,隨癥加減,以水蛭為主藥破血涼血逐瘀功效,補血調血,更有助于改善循環(huán),激活玻璃體積血纖維蛋白溶解酶,加速血塊溶解,可增加毛細血管滲透,亦有利于積血吸收,比單用西醫(yī)治療療效確切,提高治愈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