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噜噜私人影院,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888,AV天堂永久资源网,5566影音先锋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學音樂鑒賞課論文范文

時間:2022-08-08 22:26:57

序論:在您撰寫大學音樂鑒賞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大學音樂鑒賞課論文

第1篇

關 鍵 詞:藝術審美教育 教學改革 教育創(chuàng)新 社會效益

“藝術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工程,從1990年開始圍繞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興趣而在泰山學院中文系進行藝術鑒賞講座,1995年面向中文系學生開設藝術哲學課,1998年3月成為泰山學院教學改革立項,目標是創(chuàng)建一門面向全校學生的人文素質類藝術鑒賞課,旨在通過藝術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和藝術名作的鑒賞,培養(yǎng)大學生敏銳的感受力、積極的情感力、豐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考力、堅強的意志力、超常的創(chuàng)造力,造就心靈健康和諧的高素質人才。1998—2007年,在中文、歷史、政治、物理、化學等專業(yè)開設“美學與藝術鑒賞”“藝術鑒賞”兩門課。2002年3月,“藝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被確立為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課題,學校撥專款予以支持,并將藝術鑒賞確立為全校人文素質類公共選修課。2004年開始,成熟的藝術鑒賞公選課面向全校開課,深受學生歡迎。其間“藝術鑒賞”還曾應邀為多校開課,均受到熱烈歡迎。

我國自1957年將“美育”從教育方針中刪除之后,直到20世紀80年代美育類課程才逐漸恢復。到了90年代,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才逐漸開設音樂鑒賞等藝術教育課程,但國內高校大都是進行部分門類的藝術教育,缺少藝術門類全面的以鑒賞陶冶為主的藝術審美教育。我們所實施的“藝術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工程的特點是:針對當前大學生在中學階段專注應試教育、情感世界沒有得到陶冶、想象力普遍偏低、意志力普遍較弱、審美潛力沒有及時開發(fā)的實際,本工程重視藝術審美教育而淡化技能訓練。一邊授課,一邊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地教學相結合,綜合運用了啟發(fā)式教學、情境教學、異步教學、快樂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收到了十分滿意的教學效果。

教學成果“藝術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工程的基本內容包括:第一,兩門課程:(一)美學與藝術鑒賞。已在學校中文系各專業(yè)開設5年,所講內容主要包括美學基本理論和各門藝術基本理論與名作鑒賞。(二)藝術鑒賞。2004年被確定為全校選修課,所講內容為藝術教育與人的全面發(fā)展,藝術的本質與特征,以及建筑、園林、繪畫、雕塑、音樂、舞蹈、書法、戲曲、攝影、影視等藝術門類的中外藝術名作鑒賞。第二,兩種教材:(一)《美育概論》,李長風、姚傳志編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由曾任全國高校美育學會會長的山東大學校長曾繁仁教授作序,被泰山學院、山東科技大學成教學院、山東電力學校等大中專學校作為美育課、藝術鑒賞課教材使用多年,獲得廣泛好評。(二)《美學與藝術鑒賞》,教育部確定的面向21世紀人文素質教育教材,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主編,筆者也是主要編寫者之一。教育部領導作序推薦。第三,兩項教改實驗:(一)學校1998年教改改革立項“實施藝術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已完成,得到省內專家評議組的好評。(二)2002年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五”規(guī)劃立項“藝術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已完成,并有論文《論藝術審美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獲山東省高校藝術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一等獎、全國高校藝術教育科學優(yōu)秀論文三等獎。第四,一種綜合多種教學方法的素質教育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中,我們沒有固守某一種教學方式,而是從學生的收益出發(fā),綜合啟發(fā)式教學、異步教學、情境教學、討論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教師主導,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主體,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大大提高。第五,一套多媒體藝術鑒賞課件。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從網上下載各門類古今中外藝術名作,通過自拍藝術名作、反拍典籍中外名作,錄音、剪輯等手段,制成多媒體課件,并配以簡要講解、鑒賞。實踐證明,配合教學能夠“圖文并茂、情境真實、效果顯著”(學生評價)。第六,創(chuàng)建了多處審美(藝術)教育基地,實施多樣化的實地教學。筆者對泰山文化——特別是泰山的建筑、園林、書法、繪畫、雕塑、碑刻、民俗、詩歌、散文等門類的藝術有較多的觀察、體驗和研究,發(fā)表過許多有較大影響的論文。得到泰山風景名勝區(qū)管理委員會和岱廟、普照寺等景區(qū)的大力支持,我們將岱廟、普照寺等景區(qū)作為泰山學院學生的審美(藝術)教育基地,實行多樣化的開放的實地教學。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教師親自帶領整班同學,實地觀賞,現(xiàn)場講解;一種是教師帶領“藝術教育學習興趣小組”的同學實地參觀、考察、研究、賞析,之后由“藝術教育學習興趣小組”的同學分頭帶領班內同學實地游覽、觀賞、學習。這種“把讀書與行路、做人與做事、游玩與學習、弘揚泰山地方文化與藝術審美教育有機結合的教育形式”深受學生歡迎,教育效果和社會影響都十分顯著。

“藝術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工程的創(chuàng)新點:在我國的審美教育課、藝術鑒賞課中斷幾十年后,一線的教師異常缺乏的情況下,我們幾位教師在承擔文學理論、中國文化概論、藝術概論、西方美術史、西方音樂史等多門中文、美術、音樂課的同時,一邊在科研中提升自己,一邊為學生搞講座、開課。新開設的“美學與藝術鑒賞”(中文系)、“藝術鑒賞”(公選課),使黨的教育方針中的“美育”真正落到實處。這本身就是最大的創(chuàng)新。筆者參編的《美學與藝術鑒賞》教材被教育部確定為21世紀高校人文素質教育類教材,填補了我國美學教材建設方面的一項空白,編著的《美育概論》也屬于“創(chuàng)新簡明科學實用”、在全國范圍有較大影響的美育教材。具體課堂教學中,本項目沒有固守某一教學方法,而是根據(jù)教學實際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還利用幻燈、錄音、錄像、多媒體課件、實物展示、實地觀摩測量體驗等多種教學手段,使教學形式多樣化、趣味化,學生學習藝術課的興趣和效率都大大提高。錄音剪輯合成、多媒體課件制作都具有較高的科技含量。而利用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泰山所積淀的審美(藝術)資源進行富有地方特色的多層次開放式實地的審美(藝術)教育更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

“藝術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工程的社會效益:以《美學與藝術鑒賞》《美育概論》為教材的藝術鑒賞課,得到泰山學院、國家公務員泰安培訓中心、山東科技大學、山東電力學校、山東新汶中學等多家院校、培訓機構的應用。聽課學生普遍反映,筆者所講的藝術鑒賞課、美育課形象生動、思路開闊、邏輯性強,加上幻燈、錄音、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廣泛而又恰當運用,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效率大增。通過開設藝術鑒賞,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得到迅速提高,審美能力大幅度提升,綜合素質顯著提高,取得的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藝術教育理論與實踐”工程十幾年來一直得到泰山學院等學校和山東省的大力支持,已經取得了一系列富有創(chuàng)新且便于操作的成果。該成果2007年獲泰山學院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其中總結教學效果的論文《論藝術審美教育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作用》,2005年獲得山東省高校藝術教育科學論文一等獎、全國高校藝術教育科學論文三等獎。該成果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必將在更大范圍帶來更大的育人效益。

參考文獻

[1]曾繁仁.美育十講.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2](美)霍華德·加德納.藝術與人的發(fā)展.光明日報出版社,1988年版.

[3](美)霍華德·加德納.智能結構.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年版.

[4]張志勇.情感教育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5]李長風,姚傳志主編.美育概論.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第2篇

自1996年7月29日國家教委《關于加強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通知后,全國各類大學增設了越來越多的音樂選修課程。公共選修音樂課的開設旨在提高非藝術類大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陶冶情操,提升其藝術素養(yǎng),進而達到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才的目標。隨著經濟、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的不斷進步,現(xiàn)行的音樂鑒賞教材部分內容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求。我國高職類院校辦學宗旨主要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主,更強調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容易忽視學生的音樂素質教育,學生自身也有輕視此類公共選修課的趨勢。這一現(xiàn)象不利于青年一代綜合素質的提高,怎樣解決這一問題,探尋合理的解決對策則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以影視劇音樂鑒賞為音樂欣賞課的切入點,因其綜合性更強,更加貼近學生,會讓學生更樂于接受,更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教學互動,有利于開展分層教學,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充分發(fā)揮其育人的功能。

一、目前音樂鑒賞課的現(xiàn)狀

1.目前各高校公共音樂選修課幾乎無一例外將《音樂鑒賞》作為開課首選,旨在通過欣賞音樂提高大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特別是一些規(guī)模大的學校,公共選修開設課程較為細致、多元,即使很小眾類的音樂課程也能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學生群體;而相對于一些起步較晚的高職院校,因處于辦學初級階段,師資、學生數(shù)量有限,加之學生之間的音樂感知能力差距并不是很大,這在客觀上也決定了音樂公共選修課的開設類別不可能很細致,承擔著美育重任的《音樂鑒賞》課程的質量在這類學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F(xiàn)行《音樂鑒賞》課程教材的內容主要是中外優(yōu)秀經典曲目、人物及一些音樂基礎性知識,試圖通過音樂美的特殊魅力和育人因素感染學生,潛移默化地對學生施以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但是特別是學生們喜歡的現(xiàn)代流行音樂的內容分量很少,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其次,如果學生不具備一定的音樂基礎的話,這類傳統(tǒng)教材會讓學生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從心理上就會產生排斥。如果以《影視劇音樂鑒賞》為切入點會讓學生從心理上更易接受,產生共鳴。因為影視劇是一種比較大眾化的娛樂類型,其音樂既有古典音樂的深刻,又有流行音樂的通俗,二者與一定的劇情、畫面結合更具親民特質,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況且結合劇情欣賞也不易造成聽不懂的現(xiàn)象。內容選取得科學、合理的話,可以將《音樂鑒賞》教材的大部分內容巧妙的滲透進去,潛移默化間就完成了教學目標。隨著課程的改革和體制的逐步完善,公共選修音樂教育的視野也需要與時俱進。目前《影視劇音樂鑒賞》我國只有極少數(shù)的傳媒及影視類院校已經開設,大部分高校公選音樂課仍然以傳統(tǒng)教材《音樂鑒賞》為主。

2.自筆者任教高職類學生的音樂公共選修課以來,發(fā)現(xiàn)選修學生中大概三分之一學生是抱著混學分的態(tài)度,覺得這類選修課又不是專業(yè)課,對就業(yè)又沒有什么明顯的益處,只要輕松拿到學分就萬事大吉了。另外,大部分學生的音樂審美傾向比較單一,基本只對流行音樂有興趣,對于音樂其他類別,特別是古典音樂、民間音樂、戲曲基本沒有什么興趣,課堂上也很難產生共鳴。而影視劇音樂結合一定的故事、情節(jié)、內容的表達等,并融合了一定的畫面,視聽的結合賦予了音樂更加直觀、立體的特質。課堂教學應該調動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影視劇音樂鑒賞作為音樂欣賞課的切入點,首先從心理上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消除了距離感。

二、開設影視音樂鑒賞課的理論支撐

鑒于上述現(xiàn)狀,如何讓高校公共藝術類的欣賞課更加趨于合理、規(guī)范、人性化?這個問題也早已進入學界同仁們的理論研究視野,國內學界對這一課題的探索為《影視劇音樂鑒賞》課的開設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持。如曾宏華《高校音樂公共課中滲透影視音樂教學的意義》、陳晨《淺談影視音樂如何輔助大學音樂教學》楊佳君《論大學生影視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yǎng)》、郭婧《古典+流行=時尚――從影視音樂談起》韋民《淺談影視音樂的價值與魅力》、張紅穎《淺談影視音樂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積極作用》、郭強《影視音樂在大學音樂欣賞課中的作用》、左建新、張譯文《音樂欣賞課中的影視作品應用》、吳躍華、閆輝《論影視音樂在學校教育中美育功能的實現(xiàn)條件》、張達生《讓大學生在電影中體驗音樂的美》、溫洪青《談影視音樂的德育功能》、石延春《淺談影視音樂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等眾多學術論文充分肯定了影視劇音樂在大學生音樂藝術素質教育中的迫切性、不容忽視的積極作用以及現(xiàn)實意義;另外,鐘春明的學位論文《普通高校音樂欣賞教學內容調查研究》、吳曉燕的學位論文《選取電影音樂在普通高校開展音樂欣賞教學微探》、沙欣的學位論文《獨立學院音樂欣賞公選課教學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西南大學育才學院為個案》中除肯定了影視音樂在大學生音樂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對此課程的必要性、前瞻性、可行性以及課程的實施等方面進行了可行性探討,這些都為本課題的實際操作奠定了學理基礎。

三、影視劇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內容優(yōu)化、整合

1.將傳統(tǒng)音樂鑒賞課的內容滲透在影視音樂中開展教學,首先課程名稱使學生從心理上會樂于接受,可以有效解決學生對古典音樂、戲曲、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距離感和心理上的排斥,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其次,鑒于大多數(shù)學生音樂審美趣味狹隘、單一,只對流行歌曲有興趣,不利于從人文素養(yǎng)的角度得以綜合提升,使課程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而優(yōu)秀的影視劇音樂包含有我國優(yōu)秀的民間音樂及西方的經典音樂,內容豐富多樣,雅俗共賞,更容易產生共鳴,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的審美水平。著名作曲家譚盾的電影音樂將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結合西方現(xiàn)代作曲技術,使作品既有東方神韻,又不失現(xiàn)代感,巧妙地詮釋了中國式東方哲學,在國際樂壇贏得令人矚目的成就。在電影《臥虎藏龍》中,譚盾將絲竹與戲曲的元素發(fā)揮得恰到好處,音樂在配器上選用二胡、竹笛、琵琶、鼓、巴烏與鐘類、西洋管弦樂器等,中西音樂相得益彰,作品具有濃濃的中國風,將中國音樂元素展示于國際舞臺,效果震撼;在電影《夜宴》中因為臺詞較一般電影偏少,音樂的分量顯得尤其重要,許多部分是靠音樂渲染氣場和情緒,這對于作曲家來說也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特別是其中的《越人歌》想必一定讓人過耳難忘了,作曲家除了運用民族樂器,還將這首壯族古老民歌經重新編曲和配器,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歌曲僅有短短的六個樂句,根據(jù)劇情通過變奏、配器、男女聲的演唱等使其有了豐富的層次與表情,具有極強的感染力,充分向聽眾展示了中國音樂的獨特魅力。如果離開電影這個媒介,特別是目前的90后大學生,對于中國的傳統(tǒng)民族民間音樂和戲曲尤為疏離,對這類音樂作品,學生會從心理上就排斥。而借力電影,不知不覺間學生就隨著電影音樂走入其間,受到感染,會突然發(fā)現(xiàn)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戲曲等還是蠻好聽的,有著其獨特的魅力。陳凱歌執(zhí)導的電影《和你在一起》,片中主人公為證明自己學有所成而苦練柴可夫斯基的《D大調小提琴協(xié)奏曲》,定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若離開了劇情純粹讓學生欣賞這個作品,就沒有這樣好的鑒賞效果了。影視劇音樂的綜合性很強,融合了聽覺、視覺、文學、戲劇、詩歌等藝術,優(yōu)秀的影視音樂更是情感、道德、價值觀的體現(xiàn),更直觀地體現(xiàn)了音樂藝術的育人功能,拓展了音樂的內涵和外延。對此,早在2008年就有學者張紅穎撰文《淺談影視音樂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積極作用》指出:“影視音樂具有較高藝術審美價值和廣泛社會學價值,對提高大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绷硗?,“影視音樂不僅對人們的心靈、性格、情感、意志、思想有所陶冶,而且使美的藝術感受力得到升華,使他們在精神上、心理上、行為上處于和諧的健康狀態(tài),擁有平衡的心境和開闊的胸懷,從而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雹?/p>

2.將傳統(tǒng)公共選修音樂課的音樂鑒賞課授課內容優(yōu)化、整合,增加現(xiàn)代輕音樂、流行音樂以及近年來熱播的部分影視劇音樂的內容,并將傳統(tǒng)教材中的大部分內容滲透在雅俗共賞的影視劇音樂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教學學生都有收獲,進而提升學生們的音樂鑒賞能力?!捌胀ǖ拇蟊娡痪邆鋵I(yè)的音樂知識,欣賞起大部頭的交響樂、歌劇等往往有困難,但是電影的畫面、故事為大眾欣賞電影中的音樂提供了理解的條件?!雹谥挥欣斫饬?,才會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實,影視劇音樂中不乏交響樂這種配樂形式,如《指環(huán)王》《亂世佳人》《阿拉伯的勞倫斯》《泰坦尼克號》……依托影視劇為媒介,結合特定的劇情,學生們會有聽懂了的感覺。動畫片《貓和老鼠》里面的配樂甚至還有肖邦的圓舞曲,靈動的音樂與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劇情交織在一起,定會在學生心里留下難忘的印象。音樂鑒賞課程里通過感性的對比聆聽而理性分析中西方在音樂觀念、音樂審美、音樂思維方面的異同,這部分內容如果沒有很好的媒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思考,學生要么被動地依賴老師的講解,要么根本就沒興趣思考,不利于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如果以影視劇音樂為媒介,學生體驗到中國音樂較為含蓄細膩的審美與西方音樂強調矛盾、沖突,注重音樂的戲劇效果,進而才能更好地理解中、西方的音樂審美和音樂觀念。近年熱播的電視劇《甄?執(zhí)?》第13集中出現(xiàn)的《驚鴻舞》具有濃厚的中國宮廷音樂風格,音樂主要的演奏樂器為古琴、古箏與笛子,歌詞是曹植的《洛神賦》,舞蹈是水袖舞,音畫結合,古韻濃郁,可以令學生感受到濃濃的中國古典音樂的神韻,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古琴的文化意義,深化、拓展音樂鑒賞的內涵。只有激起了學生的興趣,才有了引導他們進一步深入思考的可能性,才能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在不知不覺間逐漸提高,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感性、娛樂的較淺的審美層次上,真正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境界。

四、結語

伴隨著時展,經濟、教育改革的推進,高職類公共音樂鑒賞課程也需要順應時代潮流,根據(jù)新時代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結構的需求做相應的調整。當今社會更加需要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青年一代是國家、社會新的希望,肩負著國家富強、文明的重任。高等教育擔負著培養(yǎng)青年一代的歷史使命,怎樣更有效地提高青年一代綜合素養(yǎng),是教育界永恒的主題,對此,本文探討了高職類音樂鑒賞課程在新形勢下,根據(jù)當代大學生的特點,以雅俗共賞的影視音樂鑒賞為切入點,在教學中更好地發(fā)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育人效果事半功倍。

注釋:

第3篇

關鍵詞: 普通高校 音樂鑒賞課 現(xiàn)狀分析 發(fā)展對策

當代高校教育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審美教育必不可缺。在綜合類大學中,藝術公選課作為審美教育的主要載體成為在校大學生的必修課程,而音樂鑒賞課在所有藝術類公選課中最受學生歡迎。

高校音樂鑒賞公選課開設對象為非音樂專業(yè)的在校本科生,旨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提高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增強音樂素養(yǎng)、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授課方法、課目設置多元化、加強課程改革對推動高校美育教育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

一、普通高校音樂鑒賞課的現(xiàn)狀分析

1.開設音樂鑒賞公選課符合當前高校培養(yǎng)綜合素質大學生的教育要求。

伴隨我國經濟文化建設的飛速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綜合性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即使高精尖人才也需具有廣博的人文素養(yǎng),一專多能成為選擇的標準。從學校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來看,培養(yǎng)能夠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的人才,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是高校發(fā)展的基礎。但培養(yǎng)能夠適應現(xiàn)代社會需要,軟硬實力兼?zhèn)洌扔袃?yōu)秀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又可通過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彰顯個人魅力的綜合性人才則是高校謀求自身發(fā)展的重點。因此,音樂鑒賞課成為人文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

2.開設音樂鑒賞公選課符合當代大學生求知的基本需要。

學生渴望成才,渴望獲得社會的認可,渴望自我展示的機會,對自身綜合素質的要求亦隨著社會的需求不斷提升,對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音樂審美素養(yǎng)有主觀愿望。這種愿望從追求個性張揚,正向積淀成熟魅力而邁進,這一發(fā)展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再滿足本專業(yè)學科知識的默默學習,而是希望通過廣泛涉獵人文藝術、體育等學科培養(yǎng)自身多才多藝的綜合能力?!案哐乓魳贰痹谏鐣l(fā)展中也正由少數(shù)人的純粹的“藝術”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的平臺,成為人們證明自己個人修養(yǎng)的標尺之一;大學生愿意通過音樂鑒賞課提高自己的音樂藝術修養(yǎng)。

3.目前音樂鑒賞課內容的基本設置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開設的音樂鑒賞課大多以名作賞析為主體,古今中外名曲兼容并包。按歷史時期、地域特點、風格流派劃分單元,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授課。各單元的名作賞析均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并貫穿相關音樂常識、人文知識,將知識點融入具體作品并延伸到課外審美實踐中。

存在問題:通過與學生日常的溝通交流和專題問卷調查,結合實際教學效果發(fā)現(xiàn)雖然課程內容的設置將音樂的發(fā)展重要階段、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典型作品基本包括,符合“主流”及“傳統(tǒng)”;學生對有關曲目都有耳聞,也能夠認同這些名曲的欣賞意義;但缺少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拉美音樂、潮流人物等,與時代貼近不夠,內容設置呆板,缺少“時尚”及“雅趣”。雖然學生喜愛的未必是高雅音樂的代表,但它們貼近生活、貼近心靈、貼近情感容易引起共鳴的特點,成為當代大學生喜愛的理由,自然也就成為音樂美育教育不可回避的內容。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明顯反映出學生想要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想要了解音樂知識,但傳統(tǒng)的內容專業(yè)性太強,不容易理解,而學生自身又對流行音樂缺少甄別能力,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4.目前音樂鑒賞課教學的基本方式及存在問題。

針對非藝術專業(yè)的學生,為了上好音樂鑒賞課,任課教師都會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多元化的視聽展現(xiàn),每一個專題都想辦法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進行導入(如中國民歌賞析之前播放姜昆的相聲《勞動號子》),力求課堂教學簡潔直觀。在賞析音樂作品過程中,淺音樂技法分析、重音樂人文交流,即盡可能地把每一首音樂作品作為散文、抒情詩賞析,使學生通過情感共鳴認識到音樂的美,實現(xiàn)心靈的升華。

存在問題:音樂作品本身雖然有其主題,有其表現(xiàn)的思想內涵,但它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抽象藝術。費爾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質》中指出:“如果你對音樂沒有欣賞力,沒有感情,那么你聽到最美的音樂,也只是像聽到耳邊吹過的風,或者腳下流過的水一樣?!彼?,對音樂作品的欣賞應該是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欣賞方法,從官能欣賞、情感欣賞到理性欣賞的不斷升華,然后感受一首音樂作品對自我的心靈沖擊與靈魂凈化。據(jù)問卷調查統(tǒng)計(以西安在校大學生為例):在高中上過正規(guī)音樂課的學生不足10%,在初中上過正規(guī)音樂課的學生不足50%,大多數(shù)學生沒有樂理知識基礎、不識譜,聽覺上沒有音高概念等。因此教師僅憑借課堂講授、知識點的灌輸只能完成知識和方法的引導。實際的音樂鑒賞課堂不同于音樂會,不同于CD播放,一是課堂上只欣賞片段,二是學生以前未必聽過,感官刺激不足、情感體驗無法得到共鳴,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所以賞析課其實是無賞淺析。也有些教師為了迎合學生而降低知識標準,在課堂上隨意播放一些不經甄選的流行音樂、影視音樂或通俗的音樂劇等,如此種種均與陶冶情操、提高素養(yǎng)的音樂美育的初衷相去甚遠。

二、對音樂鑒賞課進一步改進的設想

1.課程內容改進的設想。

首先,以往總是基于學生沒有音樂基礎等思想,對所有曲目的賞析過程都是淺嘗輒止,學生不懂之處永遠不懂。由于不懂之處太多教師講授的部分也不易理解,最終收獲甚微。其次,課程涉及曲目內容過多,僅一個學期就要學習古今中外各時期、各流派的代表曲目,內容龐雜,學生不易疏理。再次,為了吸引學生,引入過多逸聞趣事,影響學生對音樂本質的關注。故在以后的課程內容設置方面設想做以下改進:第一,在音樂作品賞析之前深入淺出,以實例對照學習基礎樂理知識。第二,曲目數(shù)量減縮,著重分析重點作品且分析透徹反復聆聽,讓學生在真正理解一首作品的基礎上學會聆聽音樂。第三,將音樂與文化、音樂與科學有機結合,并針對工科、理科、文科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

2.課程教學方式改進的設想。

(1)加強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結合知識點,組織學生進行作品賞析及討論。討論學習是一種習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是習慣就需要培養(yǎng)。在以往的教學中雖然也設置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但由于學生不習慣討論或對作品一無所知、言之無物而很少有人參與,沒有氣氛此環(huán)節(jié)形同虛設,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也無法調動。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使用技巧調動學生積極性,如設置預聽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課前準備交流資料等以保證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的順利實施。

(2)搭建網絡教學交流平臺。一是教師與學生網絡教學溝通,二是學生專項課目的心得交流平臺。網絡交流學習可以使學生縱向延伸既有知識,橫向拓寬未知領域;同時,教師可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進行解答,使學習更具實效性;再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一個人知識技能的提高更多地來自于同伴之間的獲取,這一點教師望塵莫及。

(3)改進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在教學中設置學生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即由學生自己完成課堂講授。有這樣一節(jié)課:教師課前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這堂課效果非常好,老師的導語一結束立即就有學生要求上講臺,上臺的學生大多精心準備了PPT。有一位女生介紹的是巴赫的《G弦詠嘆調》,她是在電影《七宗罪》中聽到的這首旋律,非常喜歡,隨后查找樂曲出處再截好視頻,粘貼樂曲相關資料,最后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很多學生口才很好、講述條理清晰,能充分展示大學生的風采,不時贏得在座聽講同學的掌聲及喝彩。這正體現(xiàn)出教與學互動的實效性,歷來教學互長,教與學的角色互換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成效。

三、對音樂鑒賞課的多元化課目設置的探討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總結得出:音樂鑒賞課是以“學生所熟悉的”為媒介實施“教師所要講授的”,最終使學生經歷“深入了解自身所喜愛的”這樣一個藝術實踐過程。因此音樂鑒賞課應拓展延伸設置多元化的課目??砷_設以音樂基礎知識為主的“音樂入門”綜合課,亦可開設針對學生興趣的“歐美流行音樂”鑒賞課,還可開設時尚的“影視音樂賞析”課及崇尚傳統(tǒng)的“戲曲音樂”鑒賞課、突顯地方文化特色的“地方音樂志”,也可將“中外名曲賞析”分成“中國音樂作品賞析”及“西方音樂鑒賞”兩門課程,等等。

音樂的美好可以帶給更多的人以歡樂。正如古羅馬美學家朗吉弩斯所說:“和諧的樂調不僅對于人是一種很自然的工具,能說服人,使人愉快,而且有一種驚人的力量,能表達強烈的情感。例如笛音就能把情感傳給聽眾,使他們如醉如狂地歡欣鼓舞?!保ā墩摮绺摺罚┮虼送ㄟ^公共音樂鑒賞課程培養(yǎng)學生感受音樂美的聽覺;以杰出音樂作品中對美好事物的贊頌、內心情感的表述引發(fā)學生精神上的愉悅和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陶冶情操、提升審美情趣,最終達到普通高校產出“專業(yè)素質過硬”、“人文素質優(yōu)異”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參考文獻:

[1]廖家驊.音樂審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8.

[2]卓菲婭·麗莎著,于潤洋譯.論音樂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10.

第4篇

論文摘要:大學音樂鑒賞課是大學生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如何使音樂鑒賞課更有效地發(fā)揮其作用,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成為全面發(fā)展的有用人才,教學方法的改進和完善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大學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方法進行初步的探究,以求使之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隨著高等教育逐漸大眾化,普通高校音樂鑒賞教學作為對大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成為高校藝術教育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大學音樂鑒賞課是面向非音樂專業(yè)大學生的一門素質課程,對提高大學生音樂欣賞能力、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技能,提升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健康、和諧發(fā)展,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也是面向21世紀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

音樂鑒賞是指鑒賞者通過對音樂作品的聆聽和感受,獲得精神的愉悅、理性的滿足以及音樂美的享受活動。正像一位作曲家說的“許多人都在聽,卻沒有聽見音樂”。音樂鑒賞課程是一門大容量的綜合性課程,也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學習該課程需要鑒賞者根據(jù)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對作品進行品評、鑒賞。對于非藝術專業(yè)的大學生來說,其音樂基礎知識相對缺乏,課程的講授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全面地提升非音樂專業(yè)大學生的音樂基礎素養(yǎng),并科學有效地指導其進行音樂鑒賞,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面對非音樂專業(yè)學生開設音樂鑒賞課程,不能沿用針對音樂專業(yè)學生的授課方式及內容,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審美發(fā)展規(guī)律以及音樂素養(yǎng)水平,分析教學形式、方法及內容。通過對學生現(xiàn)狀的調查,合理制定教學計劃,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進行。讓學生從被動地“聽”音樂,到主動地學習,積極地聯(lián)想,深入地理解和感受音樂,體驗音樂藝術深邃的內涵和充溢的美感,讓學生成為音樂審美活動中的主體,從而養(yǎng)成優(yōu)雅的品性,高尚的氣質,獲得至善至真的音樂美的教育。開好音樂鑒賞課程,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授課前對學生音樂素質現(xiàn)狀進行調查

大學生進入高校,通常以文化課作為錄取的標準,而學生的音樂素質,跟中小學音樂教育水平和學生自身對音樂藝術的興趣愛好有極大的關系。因此,大學生的音樂水平差異性較大,有些學生具有識譜視唱、甚至演唱、演奏水平,但還有一些甚至是樂盲。面對音樂素質參差不齊的現(xiàn)狀,音樂鑒賞課授課前必須對學生的音樂藝術水平進行調查摸底,搞清楚有多少學生具有識譜能力,有多少學生具有演唱能力,有多少學生有音樂興趣愛好,有多少學生不懂樂譜、不會唱歌、甚至不喜愛唱歌,有多少學生喜歡樂器,喜歡什么樂器,演奏水平有多高,學生喜歡什么樣的音樂,等等。根據(jù)對學生調查的基本情況,對其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問題,并制定對應措施。

二、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

根據(jù)對學生音樂素質現(xiàn)狀的調查,科學地制定教學計劃和實踐內容。將教學與實踐合理地結合在一起。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jù)音樂作品的高低、雅俗、難易、中外、古今、類別等,在教學中是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中到外的原則,讓學生聽懂理解,初步培養(yǎng)學生鑒賞音樂的興趣,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教學中還可以利用視頻、音響和史料等,進行各種形式的比較,如中、外音樂比較,同一作品不同演奏樂隊、不同指揮的比較,同一體裁不同地區(qū)或不同音樂風格的比較,等等。通過比較,培養(yǎng)學生具備從多側面、多視角欣賞音樂作品的能力,并以此進一步擴大他們的音樂視野。此外,還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某一音樂作品,通過想象、創(chuàng)造,并結合音響、歌唱、舞蹈、排練、表演等各種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既保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從多側面、多角度地進行了音樂審美感受和音樂審美體驗,以適應和滿足不同類型的大學生的音樂鑒賞需要。

其次,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則。古今中外的音樂作品浩瀚如海,水平再高的演唱家和演奏家,也不可能演唱、演奏完所有的音樂作品。音樂作品鑒賞教學不可能對所有的音樂作品都進行逐一鑒賞。只能根據(jù)教學課時的多少及學生的鑒賞能力,本著少而精的原則,選擇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進行鑒賞教學。但是,對選準的作品就不能泛泛而談,應當精雕細刻,講透講深,讓學生真正能夠理解作品的內容、特點及風格。對鑒賞過的每一個作品,都有不同的收獲體會,真正聽出作品的滋味,得到藝術的享受及美的熏陶。音樂鑒賞課程重點是教會學生鑒賞的基本方法,起到典型示范、舉一反三的作用,貪多求全是教學中的大忌。

另外,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和研究方向各有不同,教學內容往往按照教師個人研究的深淺而準備,研究深的多講,研究少的少講,甚至不講,忽略了學生自身的需求。教師應該按照學科規(guī)律的要求、學生的需要,不斷學習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通過自身的學習鉆研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對自己不懂的相關領域,還可以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請幾個教師一起研究和探討課程的內容。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學生學習更加積極、主動。同時,教學計劃必須明確教學的指導原則、基本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重點、教學效果的考核辦法,貫徹計劃的措施等。這樣就可以增強教學工作計劃性,減少盲目性。

三、采用科學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

音樂鑒賞課是一門藝術課,不能采用灌輸式、填鴨式、說教式等死板的教學方法,這些單一的教學模式,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常常是教師單純地講,學生被動地聽,既缺乏教學形式上的靈活性和教學風格上的多樣性,更缺乏教學互動及情感交流,這樣的教學方法,無形中使許多學生喪失了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應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方式,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和個人差異,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形成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實踐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采用預發(fā)式方法

欣賞前,不管音樂作品是聲樂曲或器樂曲,也不論作品的規(guī)模有多大,授課教師一定要把所要介紹作品中的主要旋律(哪怕僅僅是片斷)寫出來,彈或唱給學生聽,當然如果可能也可組織學生唱一唱。當他們熟悉了作品中的主題或旋律之后,再介紹這些優(yōu)秀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作曲家的個性及風絡、作品的形式、內容等。通過學生反復聆聽,教師的引導、提問以及細致的講解,指導學生進想和感情體驗。例如,在介紹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窌r,首先把《梁?!返墓适轮v給學生聽,讓他們了解故事情節(jié)。要把貫穿作品始終的愛情主題彈或唱給學生聽,還可以讓學生一起唱,當他們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后,開始介紹作曲家的生平、創(chuàng)作背景及作品的結構,以及協(xié)奏曲的形成及特點,這部協(xié)奏曲與其它協(xié)奏曲的區(qū)別等,然后再把每一樂章的結構、手法、標題及內容作一個簡要的說明,之后才是逐樂章的欣賞。當學生了解了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明確了作品的主題及各種樂器和作曲手法在作品中的應用后,再聆聽作品,那音響仿佛把他們帶到鳥語花香、春光明媚的鄉(xiāng)村,感受到梁山伯與祝英臺真摯感人的愛情,以及雙雙化成一對彩蝶,在花叢中翩翩飛舞、形影不離的動人畫面。

2.采用座談討論式教學方法

教師根據(jù)在課堂上講授的音樂內容,與學生一起進行討論、分析,盡量活躍課堂氣氛,使枯燥的內容充滿豐富的感彩,構成一種平等的相互交流的關系。例如在欣賞相對簡單的音樂作品時,教師可以先將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品風格以及作品的曲式結構簡單地講解,并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再把學生分成小組,把音樂分成幾個樂章,每組學生討論分析一個樂章,最后再由各組選派的代表將分析的內容闡述出來。討論式教學方法能夠創(chuàng)建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在課堂上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使他們的思想活躍起來,思維積極起來,學得主動起來。

3.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

這種教學方法常與座談討論式教學方法一起使用。即教師要提出具有一定難度的或者學生質疑的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對音樂作品各抒己見。如學生聆聽教師指定音樂作品,對作品的重點或難點的樂章,教師引導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集體討論,教師最后做總結發(fā)言。

4.采用情境式教學方法

這是音樂鑒賞課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也是教學效果最好、學生比較喜歡的教學方法之一。即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學輔助工具,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情境,如實物演示情境、音樂渲染情境、圖畫再現(xiàn)情境、語言描繪情境、扮演體會情境,等等,將言、行、情融為一體,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引發(fā)想像和聯(lián)想,以激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逐步養(yǎng)成聆聽音樂、感受音樂的良好習慣,從而積累鑒賞音樂的經驗。例如欣賞作品《伏爾加河船夫曲》,在播放音樂的同時,用多媒體播放俄羅斯風情的圖片以及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們拉纖的過程。一群衣服襤褸、骨瘦嶙峋的纖夫,胸前套著纖索拖著沉重的貨船前行,空曠遼闊的沙灘上留下了一串串腳印……這一場景的播放,當時會使鑒賞者具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更能深切地體會到歌曲所表達的感情。

5.采用快樂教學方法

所謂快樂教學方法,是因樂施教的教育方法,課堂上始終充滿歡樂愉快、輕松舒暢、和諧融洽、幽默喜悅的氣氛,讓學生感到音樂鑒賞過程是美的享受過程,以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授樂器的特性時,可以帶一些樂器讓學生參與演奏,還可以讓學生用身邊的用品,自制一些打擊樂器,像沙錘、鑼、碰鈴、木魚等樂器,讓學生用自制的樂器演奏,在演奏和制作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音樂的快樂。

6.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音樂理論是音樂審美的基礎,掌握一定的音樂理論是學生提高審美層次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加強對非專業(yè)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具備一定的音樂理論知識,學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感受音樂,才能走入音樂世界,進入音樂藝術的殿堂。應在音樂鑒賞課中適當增加音樂理論知識的講解,如音樂的基本特征、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音樂的音響要素、音樂作品的結構、音樂作品的內容形式、人聲的分類與組合、中西樂器的種類組合、聆聽音樂的方法,等等,讓學生通過欣賞和演奏音樂的實踐,深入地理解音樂理論,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7.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人們音樂知識的豐富和音樂鑒賞水平的提高,音樂的推廣工作也在不斷出新,音樂書籍、音像制品、大大小小的音樂會、經典音樂系列片、電視臺的戲曲頻道、音樂頻道、網絡等資源,這些現(xiàn)代化的手段都為上好音樂鑒賞課提供了有利條件。大學開設公共音樂鑒賞課程,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資源,在大學校園網絡中建立多媒體音樂教學平臺,以幻燈、VCD、DVD、電腦、校園網絡、寬帶網、視頻等現(xiàn)代化視聽工具為媒體,制作音樂鑒賞多媒體網絡課件,彌補傳統(tǒng)教學手段單一的缺陷。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根據(jù)自身的需要及音樂水平,選擇自己學習的內容。即節(jié)省了時間,又提高了學習效率,還克服了音樂鑒賞課程課時少的困難,可以說是一舉三得。

以上介紹的教學方法不是單一存在和使用的,應根據(jù)作品和課堂教學的需要,因地制宜,靈活使用,往往在一堂課中需要使用幾種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和鉆研,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以滿足學生學習音樂的需要。

音樂欣賞能力的養(yǎng)成,關鍵是要多聽、多接觸與多欣賞,并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還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才能提高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才能充分體會音樂作品的藝術魅力以及音樂作品中所蘊藏的深刻內涵。因此,音樂鑒賞課還需要不斷豐富音樂鑒賞的教學內容,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學會鑒賞音樂,分析音樂,提高他們的審美修養(yǎng),促進大學生和諧、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管建華.音樂的跨文化交流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J].中國音樂,2003,(1).

[2]胡君英.關于音樂鑒賞教學的一點美學思考[J].中國音樂教育,2010,(1).

[3]龐琳琳.初探我省普通高校音樂鑒賞課的教學模式[J].黃河之聲,2009,(6).

[4]白陸平.音樂鑒賞[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第5篇

一、淺說音樂欣賞課程的重要性

音樂欣賞是高中階段的必修課,是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音樂欣賞水平及提升學生音樂知識的重要舉措,在高中教學階段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高中音樂的重要性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從學生的學習角度出發(fā)。

高中階段的學生都面臨著高考這項艱巨的任務,學習壓力大,學習任務艱巨繁重。音樂欣賞課程的重要性在于音樂能放松他們的心情,緩解學生的壓力。對即將面對高考的高三學生來說,在既緊張又封閉的環(huán)境里奮戰(zhàn),一般不會將音樂欣賞課程放在重要的位置。但事實上,他們這樣一心只想學習的心態(tài)往往會帶來既疲累又乏味的雙重壓力。有鑒于此,教師應該將音樂欣賞課應用于學生的學習實踐,幫助學生分散壓力。據(jù)科學證明,欣賞到一些動聽的音樂后,人會慢慢地放松心態(tài)、心情愉悅。

以“聆聽草原放牧”這一課為例,這一課不僅要求學生要學會音樂審美,還要學會打節(jié)拍。學生在學習壓力很大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對音樂的親身體驗釋放壓力,通過打節(jié)拍的方式,調節(jié)情緒與心情。所以,即使是對于高三階段的學生來說,音樂欣賞課程也是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視的。音樂欣賞課程能夠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精神壓力,構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堅持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及音樂欣賞水平。

第二,從學生的思想方面來看。

音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操。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是一首意義非凡、韻味深長的曲子。這首曲子傾注了作者的深情,能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感受到音樂的力量與魅力,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影響。優(yōu)美的音樂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著深遠的意義,也能讓學生將這樣的思想、精神應用于學習實踐中,由此可見,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情操,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生動機和學習能力。

二、審美是高中音樂欣賞課程的目的

高中音樂欣賞課以審美為重點。審美并不簡單地是一種藝術欣賞,而是通過這種藝術欣賞來培養(yǎng)人的藝術觀、審美觀、音樂觀及欣賞觀。在高中教學階段,學生音樂審美觀的培養(yǎng)主要是通過音樂欣賞課程進行的,欣賞者通過對音樂進行聆聽并得到收獲。教材的第一單元“音樂與人生”中提到,音樂審美是教師教學活動的“綱”,是高中音樂欣賞課程的核心與目的。

所以,將音樂[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的服務]審美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必須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第一,激發(fā)學生對音樂欣賞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才會有動力。教師在教學中或利用備課時間收集能打動學生的資料并與學生分享,或通過教學輔助工具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音樂之美,并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對音樂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觀,達到音樂欣賞課程的目的。

第二,讓學生愛上音樂欣賞。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基本興趣和審美傾向。要想讓學生愛上音樂,就需要清楚學生愛聽什么樣的音樂、愛玩什么樣的音樂,只有在課堂上展示學生感興趣的音樂作品,學生才愿意去聽、愿意去學、愿意去消化。教師需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圈,了解學生間交流的內容,獲取有關學生興趣愛好的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程的興趣。

其次,準備完善的課程背景資料。如在“聆聽草原放牧”的教學過程中,除了課文內容之外,還可以結合當?shù)氐纳酱ǖ乩?、風土人情來讓學生愛上音樂欣賞。比如,教師可以引入蒙古舞蹈、蒙古摔跤等知識來提高學生的興趣。

再次,將學生的愛好與課堂要求相結合。僅僅滿足學生的愛好當然抓不住音樂的精髓,必須還要有教師的有力引導才行。在高中階段的音樂欣賞課程中,包括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面對復雜多變的音樂知識,需要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把內容真正融入課堂。以古典音樂欣賞為例,在這個經濟日益發(fā)展且科技日益發(fā)達的21世紀,很多人音樂的品位標準也發(fā)生了變化,古典音樂可能不會被新時期的年輕人所欣賞。有鑒于此,教師可以以情動人,列舉很多音樂名人,講述他們真實的故事,講述他們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教師在講述的同時將這樣的音樂風格完美地灌輸?shù)綄W生的思想里,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音樂的審美觀。

三、如何提高高中音樂欣賞課程的水平

第一,提高自身素質。

俗話說:教師要想給學生一杯水,那么教師必須是流水。高中階段對教師教學水平的要求相對較高,教師必須全方位地發(fā)展才能在教學過程中游刃有余。教師除了要深入掌握專業(yè)知識外,還要充實相關背景知識,如歷史、地理、天文等,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所以,在高中階段,教師自身的素質、教學水平、知識儲備及運用技能的能力對學生的發(fā)展來說極其重要。

第二,合理運用藝術教學手段。

只有教師合理地運用藝術教學手段,學生才能學以用之。只有教師用音樂的思維進行教學,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思維。高中階段音樂欣賞課程的內容相對偏多,例如,在欣賞《長江之歌》時,歌曲本身就要求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講解方式,將音樂的藝術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學生的眼前。同時,教師要有科學的教學思維才能有效地進行教學。例如,當教師備課的時候,就應該思慮周詳,考慮課堂教學應該從什么角度出發(fā)學生會喜歡,或是應該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有效。再者,需要教師針對每個學生的愛好及特點進行教學。學生對不[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的服務]同風格的音樂會有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教學設計時重點考慮的就是怎樣的方式才能帶動學生,并能將學生的音樂能力發(fā)揮到極致。

高中階段學習壓力大、課程繁多,但音樂欣 賞課程不可或缺,該課程的開展能為學生減輕學習壓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情操。

參考文獻

[1]趙洪敏.高中音樂鑒賞教學中審美主體間性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3.

[2]鄭莉鳳.新課程改革下準格爾旗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初探[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3]涂婷.湘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探析[D].湖南師范大學,2012.

第6篇

關鍵詞:民歌課;藝術實踐參與;鑒賞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09)08-0209-02

1 藝術實踐參與――學唱環(huán)節(jié)設置

民歌課中利用好學唱環(huán)節(jié)對于大學生民歌的學習以至音樂素質的整體提高都有很大的益處。為了保證民歌學唱的效果,有必要加強與規(guī)范民歌實踐學唱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在這里,結合教學實際對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設計,具體要求體現(xiàn)在以下5個方面:

1.1 在民歌課上適當插入簡單的發(fā)聲訓練

筆者從問卷調查中了解到,在民歌學唱環(huán)節(jié)上。學生非常希望有一些基本的發(fā)聲方法的指導與訓練,從而能夠更大膽地、更好地、帶有感情地演唱民歌。良好正確的歌唱方法可以使歌唱更優(yōu)美、更自如。然而,普通高校民歌課畢竟不是歌唱發(fā)聲課,在有限的半年時間內即要讓學生了解民歌的概況、又要確保學生學唱一定數(shù)量的民歌,再加上歌唱發(fā)聲方法訓練,勢必有些喧賓奪主、輕重不分。普通高校民歌課學唱重點應放在盡量讓學生有情感的歌唱。投入情感后的歌聲自然具有打動人的魅力。而在學唱的過程中,針對學生歌唱存在的問題適時加以指導,并做出示范,讓學生去感受并模仿,了解歌唱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歌唱的氣息運用及其訓練方法,喉頭的穩(wěn)定,喉嚨以至身體肌肉的放松,聲音的位置走向,音色的要求,情感的表現(xiàn)等基本內容。每次時間掌握在5-10分鐘之間。并通過半年的民歌鑒賞課教學,使學生達到從理論上了解歌唱的基本要求。這樣既適應了學生的需求,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學唱的效果,同時使得課堂教學更加活潑生動。

1.2 規(guī)定一定數(shù)量的必須學唱曲目。并進行檢查

由于普通高校學生主要以學習文化課為主,音樂選修課主要是培養(yǎng)興趣、提高綜合素質。對他們既不能像專業(yè)音樂院校那樣要求過于嚴格,又不能完全沒有要求。掌握一定數(shù)量的民歌曲目應該是對當代大學生音樂素質的一個基本要求,作為學歷層次較高的當代大學生如果對于自己國家優(yōu)秀的民歌一無所知、不會演唱,會被別國的人恥笑。普通高校學生應學唱各地區(qū)漢族各類體裁、不同少數(shù)民族(5、6個典型少數(shù)民族)經典的民歌作品不少于30首,漢族民歌與少數(shù)民族民歌比例為3:1左右。從而達到對民歌概貌的最基本了解。

1.3 學唱環(huán)節(jié)進一步規(guī)范化

學唱環(huán)節(jié)應包含聽老師示范演唱、視唱曲譜、唱歌詞、聽音響模仿演唱、再次跟琴唱。

1.4 要有學唱曲目的作業(yè)布置和課上檢查環(huán)節(jié)

每次課民歌學唱完后,要抽查不同程度的學生演唱,以檢查學唱效果,看學生是否掌握了,掌握到什么程度。然后要求學生課下進一步鞏固學唱,并于下次上民歌課時再次抽查。盡量保證好的學唱效果。

1.5 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單獨演唱的機會

每次課或按一定的座次順序輪流檢查學生學唱情況,或任意抽查,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盡量使每個學生都有單獨演唱的鍛煉機會,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表現(xiàn)力。

2 學生參與的其它方式

(1)課下讓學生搜集準備一些課上教學內容的相關背景資料,上課時由學生展示并講解,師生之間展開討論。

(2)定期(或兩周、或一個月,可根據(jù)情況自行決定)舉辦學生民歌演唱會,由學生演唱指定的、或自選的一些民歌,使學生獲得展示、鍛煉的實踐機會。

(3)專門組織學生進行民歌風格聽辯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對民歌風格進行感性或理性的描述,加深學生對民歌風格的感受與把握。

(4)鼓勵學生撰寫簡單的民歌鑒賞小論文,嘗試依據(jù)某一地區(qū)或某一民族的民歌風格進行民歌,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5)有條件盡量組織學生觀看一些地道的民間歌手的演唱會,或到比較臨近的農村進行一次民歌實地采風,使學生感受民歌的本真色彩和鄉(xiāng)土氣息,并寫出感想。

民歌鑒賞教學中,把握好注重民歌情感體驗、加強民歌與文化的關聯(lián)、注重民歌風格的把握、重視學生的實踐參與的四項原則,使學生從情感、風格、文化方面感受認識民歌,并通過藝術實踐與參與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加深印象與體會。使學生獲得情感、文化、風格3方面的深刻感受,從而較好地把握民歌的內涵及特點,獲得民歌的正確審美,實現(xiàn)民歌鑒賞課教學的目的。

以上是普通高校民歌鑒賞課教學主要應突出的原則,意即通過民歌鑒賞課的教學使學生通過親身的藝術實踐與參與從情感、文化、風格3個方面獲得對民歌的深刻認識與感受。這是普通高校民歌鑒賞課教學的總的目標與指導思想。另外,在普通高校民歌鑒賞課教學中還要注意體現(xiàn)思想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等。

第7篇

論文摘要基于音樂在人的教育領域里的多種功效,使得音樂美育越來越引起了人類的高度關注,而對于學生這一主要受教群體而言,由于其理解能力強,但音樂素養(yǎng)普遍偏低,又急需藝術教育的營養(yǎng),所以如何能有效地對普通的學生施以音樂鑒賞方面的教育,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關注的課題,因為“對于一個不辨音律的耳朵,再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音樂美育也將隨之而不斷地進一步地深化,并將起到更為廣泛而有效的作用。

長期以來,音樂鑒賞作為普及藝術教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深受廣大美育工作者及在校生的普遍青睞,多年來在學生的美育方面一直起著積極而有效的推動作用。那么如何針對普通學生特點,更有效地滲透音樂鑒賞教育理念,使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和能夠更有效地提高呢?根據(jù)大學生的音樂欣賞層次和階段性的主要特征,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教會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受、體會來進行音樂欣賞

就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所創(chuàng)作的鋼琴獨奏曲《獻給愛麗斯》而言,其創(chuàng)作源泉來自于貝多芬自身的一段戀情,音樂家貝多芬將他與自己的學生——美麗少女馬爾法之間純潔、美好的愛情。以及其間所發(fā)生的矛盾、沖突和最終和好的愛情歷程,寫在了五線譜上,并通過音樂這種特有的形式表現(xiàn)了出來,但恰恰是這種生活當中最真實、最普遍、最美好的感情,卻被音樂家變成了不朽的樂章:這就足以證明藝術來源于生活,一切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頭都是都來自于生活。每一部音樂作品的誕生往往是生活和情感的一種體現(xiàn)、高度升華和凝結。

對于普通的學生,他們當中絕大多數(shù)人處于青年時期,這一時期決定了他們具有思想敏銳、情感豐富等顯著特點,如果在教授音樂鑒賞課的過程中,能教會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受、情感體會來欣賞音樂作品,將會使學生更容易領略和掌握音樂鑒賞的方法,并且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會學生運用“通感”的方法進行音樂欣賞

“通感”是指性質和形式完全不同的兩種事物所給人的相同的感受。在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曾有過這樣的一段話:“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影子,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這里的“月光”與“影”同“梵婀玲”上奏著“名曲”看似毫無相似之處,可細細體味它們之間那種美妙、寧靜、輕靈、飄渺、諧和的感覺是相同的。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教會學生運用這種“通感”。結合音樂主題,再結合自身的一種感受,進行音樂鑒賞將更有益于音樂欣賞課的授課效果。這就是音樂鑒賞當中的“通感”。即視覺與聽覺之間的一種通感,如果將這種“通感”運用到音樂鑒賞的講解過程當中,會使學生很容易從作品當中體會一種來自于身邊的切身的感受,對于音樂欣賞課的講解是非常有幫助的。

對于普通學生而言,他們的理解能力強、知覺豐富,如果在音樂鑒賞課當中適當?shù)貙ⅰ巴ǜ小钡姆椒ㄟ\用到其中,將會提高音樂賞析課的授課效果。

另外,我們還應當告訴學生音樂語言不同于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接觸的說話的語言,音樂語言所表達的喜怒哀樂,完全是利用音樂所特有的音的特征來表達的,當音樂所帶給人的感受和人類內心對某件事物的切身的感受產生共鳴時,我們認為我們所說的“通感”產生了,有了這樣的通感,我們就很容易與作曲家跨越時空產生共鳴,更好地理解到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音樂鑒賞課也自然會達到一定好的效果。

三、在音樂欣賞講授過程中應當運用的三個“過渡”

對于普通的學生,由于音樂基礎相對薄弱,但理解能力強所以在對他們講解音樂鑒賞課時,應力求做到深入淺出,由淺到深、逐步過渡,根據(jù)這一原則,筆者總結歸納出了三個過渡。在音樂欣賞過程中,最易于欣賞和接受的莫過于聲樂作品了。因為聲樂作品結構簡單,有歌詞,并且歌詞的內容,與旋律所要表達的情緒,基本上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教授音樂欣賞課時,應當首先由講解聲樂作品入手。不僅是因為聲樂作品易于欣賞,更主要的是要讓學生通過對有歌詞的音樂的欣賞,了解音樂的表現(xiàn)、發(fā)展、和欣賞的規(guī)律,更準確地理解音樂所要表達的含義,從而逐步過渡到器樂作品的欣賞。在講解聲樂作品時,首先應讓學生了解作品詞、曲作者的生平,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歌詞的含義。通過舉例和講解。讓學生了解和掌握音樂旋律發(fā)展的特征,并鍛煉學生在脫離掉歌詞的基礎上,依然能夠欣賞歌曲的旋律,通過旋律進一步理解音樂。這樣的過渡會使學生在進入到器樂作品欣賞部分時不致感到不知所云或無所適從。

2、由民間音樂欣賞過渡到西方音樂欣賞

每一個民族都有本民族自己的語言。雖然人們常說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但每一個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審美習性,音樂作為一種民族特有文化。有時會像血液一樣融入到人的身體里,它甚至是根深蒂固,與生俱來的。比如說每每播放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民族器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等,對于很多學生而言,都是耳熟能詳?shù)拿褡鍢非?,如果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我們能首先將這些作品按照一定的順序依次介紹給學生,會使學生感覺親切、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音樂作品欣賞,尤其是在講解作品結構時。學生較之就更容易理解,在此基礎上再逐步過渡到西方音樂,比如說《命運交響曲》、《藍色多瑙河》、《仲夏月之夢》等等,這樣會使學生對于音樂語言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從而能夠進一步吸引學生的鑒賞興趣。

3、由器樂獨奏曲逐步過渡到交響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