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3 16:07:06
序論:在您撰寫農村鄉(xiāng)土文學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鄉(xiāng)土文化 優(yōu)化 作文教學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衡量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尺度,它關系到整個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然而農村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卻令人擔憂。不少學生作文內容陳舊老套、無病、面目可憎。學生腹中空泛,筆頭枯澀,作文內容貧乏單薄。作文教學成了困擾廣大語文教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如果我們能有效利用農村特有的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感,不僅能提高學生寫作水平,更能激發(fā)學生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一、培養(yǎng)情感,熏陶意識
語文學科的特點使鄉(xiāng)土情感的培養(yǎng)成為可能。中學語文課本中選錄的一些課文,不僅語言優(yōu)美,而且內容散發(fā)出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滲透了作者的鄉(xiāng)土之情。魯迅《故鄉(xiāng)》中的“故鄉(xiāng)情”,老舍筆下《濟南的冬天》的“山水情”, 體現(xiàn)出名家力透紙背的“鄉(xiāng)土情感”。與此同時,學生對其中的人、事、景、情都耳熟能詳,似乎就發(fā)生在自己身邊。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充滿鄉(xiāng)土氣息的、具有鄉(xiāng)土情結的課文,有意識地將語文閱讀與鄉(xiāng)土教育巧妙自然地結合起來。同時閱讀是最好的老師,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是有效彌補教材與農村學生融合差異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沈從文的小說《邊城》,不僅可見到高山、激流、險灘行船的驚心動魄場面,而且更常見到的是:軟風微醺的春日,月華如水的夏夜,清明氣爽的秋色;深潭見底,游魚可數(shù);錯落有致的平田屋舍,那渡船、碾坊、山寨、吊腳樓等等,湘西所特有自然風光盡收讀者眼底。在作者筆下,山水云霧、草木蟲魚等形象組合成為一幅獨具特色而又完整的湘西自然世界的風景畫。那么,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讓學生從這些名家的作品中受到啟發(fā)、熏陶;讓學生學會在作文時像大師們一樣有“情感”投入,發(fā)現(xiàn)“好景身邊也有”的道理,達到一石三鳥之效。
二、尋找美感,豐富寫作題材
農村是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農村孩子從小頻繁地接觸大自然,對大自然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深厚的感情。草木茂盛、田野廣闊、藍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綠水、村落炊煙、花草野果,如此多樣的自然風光為農村中學作文素材注入了新鮮的源頭活水,給農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認真觀察,這些就為他們描寫田園生活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源泉,奠定了抒寫真善美的基礎。
在日常的作文教學中,教師就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入手,在熟悉的家鄉(xiāng)尋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寫作中表真情。我還專門設計了一些作文題目,如《我家門前的那條路》《家鄉(xiāng)的田野》《山村風景獨好》《家鄉(xiāng),我為你驕傲》等,這類的題目都能較好調動學生觀察和思考,挖掘家鄉(xiāng)的亮點,提高審美情趣,激發(fā)了寫作的情感。平時還可出一些小題目,如 “從每次上學,看家鄉(xiāng)的交通”“向你介紹一個有趣的老鄉(xiāng)”“你會唱幾首鄉(xiāng)謠,能講幾個家鄉(xiāng)的故事傳說”等,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和訓練中形成關注鄉(xiāng)土的氣氛,在寫作的過程中感受到家鄉(xiāng)的山水美,激起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從而更愿意用手中的筆來贊美家鄉(xiāng),形成寫作上的良性循環(huán)。因為做過細致的觀察,有了真情實感,所以大多數(shù)學生寫出的作文都較先前生動活潑,富有情趣了。
三、體驗生活,感受真情
《走進新課程》中提到:“審查學生在日?;顒又幸约盀閷崿F(xiàn)自己目標的過程中能夠獲益的各種課程資源,包括知識與技能、生活經驗與教學經驗、教與學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各種素材?!边@里明確提到了“課外實踐活動”“生活經驗”等,而這些對于農村中學學生來說,又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安排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在勞動中交流情感,身體力行,領悟勞動的艱辛,獲取最有感受的寫作素材。
農村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大課堂,更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百科全書。盡管現(xiàn)在農村學生學習負擔很重,很少有機會參加勞動。許多學生寫勞動,往往就只言片語,寫不實在,寫不出真情實感。翻地、澆水、施肥、收割等都是農村常見的農活,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這些勞動,認認真真地干一番,哪怕是汗流浹背,讓他們親自體察勞動的辛苦,是大有意義的。讓農村中學生在節(jié)假日幫家長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農活,這都是他們體驗農村生活,積累寫作素材的大好機會。
四、感受民風民俗,抒出鄉(xiāng)土情結
相對于城鎮(zhèn)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農家自有農家樂,農村生活更注重于對傳統(tǒng)風俗習慣、古老文化的繼承。所以在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挖掘本土文化特質,尋找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我們生長和生活的黃土高原,有著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有著濃厚的歷史積淀,有著無與倫比的民族遺存。雖然時代在進步,生活也日漸殷實,但一些古老的、傳統(tǒng)的民風民俗在廣大農村仍在延續(xù),如鄰里的交往樂、純情美、婚喪嫁娶、起居造屋慶賀、開業(yè)規(guī)矩、祭祖踏青、龍燈廟會等等,這些都是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在素材方面的情濃、趣濃的題材。它們有的表現(xiàn)了農家人純樸、勤勞、善良,讓學生觀察、采訪、收集這些題材,并通過班內、校內信息交流,寫些農家事,歌頌農家人,感受農家人的純情美。如果將之作為作文教學中的一類素材,也不失為寫作教學中的一大亮點。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指出:“高中語文課程要滿足多樣化和選擇性的需要,必須增強課程資源意識。各地區(qū)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方面的語文課程資源,應積極利用和開發(fā)”。農村社會雖然缺少城市社會中設備齊全的各種展館,但也有自己獨特的田園風光和風俗人情,在語文教學中如能利用這些資源,學生會感到異常親切,會大大激發(fā)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僅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而且陶冶了情操。那么,如何在農村中學語文教學中開發(fā)鄉(xiāng)土文化資源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品讀鄉(xiāng)土佳作,激發(fā)學習興趣
溧水縣位居百里秦淮之源頭。溧水自唐代以來雅稱為中山。因此,清代形成的溧水八景也被稱之為“中山八景”。它們是:琛嶺神燈、芝山石燕、觀峰聳翠、金井涌泉、龍?zhí)稛熡辍⒍幢谇僖?、東廬疊遄、臼湖漁歌等。溧水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資源,可謂人文薈萃。唐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大詩人李白到溧水一帶漫游。此時的李白,因得罪李林甫和外戚楊國忠等權貴,被唐玄宗“賜金還山”,人生正經歷著大失意。然而,丹陽湖的美麗風光浸潤了他這顆失意的詩心。他提筆即景,一首關于丹陽湖的美麗詩篇便成之于胸中,出之于筆端,傳之于后世。這首詩大氣而不失細膩,豪放而又清麗纏綿,的確是一首難得的佳作。
湖與元氣連,風波浩難止。
天外賈客歸,云間片帆起。
龜游蓮葉上,鳥入蘆花里。
棹輕舟,歌聲逐流水。
家鄉(xiāng)的石臼湖竟然與大詩人李白有關,學生驚喜之余,反復吟詠,學生張龍強抑制不住激動,寫下了這樣一段賞析文字:一個天朗氣清,艷陽高照的日子,李白乘扁舟一葉,載酒行吟于湖上。當西天布滿了落日的余暉,美麗的丹陽湖水天相接,朦朧間,他仿佛置身于人間天上為一體的奇妙境界。商旅的歸帆、漁婦的歌聲,讓他看到了也感到了勞動的美好和收獲的愉快。他想起了自己曾有的抱負,宦海的沉浮,一切是那么虛無縹緲,相比之下,眼前如詩如畫的美景是那么真實可愛。
我們溧水的無想寺早在南朝時就頗有名氣,在吟詠無想山的詩篇中,最為有名的則是北宋大詞人周邦彥的《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也正是因為周邦彥的這首詞,無想山和無想寺的名聲才更為大噪。
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鳥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
這首詞上闕非常形象地寫出了無想山初夏景色的優(yōu)美,對實境的描繪刻畫入微,山下的卑濕,引起對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懷念,身世相同,深有感慨,從而引發(fā)了下闕的思想感情,抒發(fā)了漂泊的悲哀。自稱為“江南倦客”,曲折地傳出了作者流宦他鄉(xiāng)的苦楚,他自比暫寄修椽的燕子,又想借酒忘愁而苦于不能,但終于只能以醉眠求得內心短暫的安寧。這首詞的特點是蘊藉含蓄,詞人的內心活動也都隱約不露,特別是“憔悴江南倦客”是作者自況的真實寫照。學生讀到此詞,如獲至寶,工整摘抄之后,吟詠成誦,課后飯余,時而來上幾句,表現(xiàn)出極大的學習興趣。當學習的內容一旦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那學習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溧水山水風光無限,學生徜徉其間,探尋名人古跡,吟詠文人墨客們留下的詩文,興致極高。學生歸來以游記的形式寫成隨筆,頗有文采,流露出對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一方面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文化底蘊;一方面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溧水的歷史,進而讓學生更熱愛溧水,振興溧水。
二、收集民俗傳說,傳承傳統(tǒng)文明
寒暑假期間,筆者要求學生利用假期閑暇時間,多方收集家鄉(xiāng)傳統(tǒng)習俗和民間傳說。開學后交上來的收集材料非常豐富,涉及范圍廣,且多篇有人文思考的深度。比如某學生的《蒸團子》,詳細介紹了團子的制作過程,又將過年的熱鬧氣氛渲染得恰到好處,結尾有濃郁的人文氣息,表達出他對家鄉(xiāng)的一份摯愛之情。另有同學:“嗅一嗅,今年的年味似乎特別香:混雜著煮咸貨香,油炸豆腐果香,團子香,還有花香,雨后春泥香,眾香齊集,聚出了濃濃的年味”,等等眾多對傳統(tǒng)的描述和熱愛將銘刻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新橋河小白龍救母,不忍離去,頻頻回望,有了新橋河九九十八灣的傳說。趙氏寡婦捐贈出全部家產,建成蒲塘橋;獅子山上貪婪和尚……每一個傳說背后,都表達出家鄉(xiāng)人對美善的褒揚和對丑惡的貶抑。學生們在課堂上互相交流討論,挖掘傳說背后質樸的傳統(tǒng)美德和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和追求。最底層的也是最質樸的,學生們深深地為此而感動,很多的學生不再像以前那樣對民間傳說不屑一顧了,反而去收集更多的民間傳說和民俗風情。
三、記錄鄉(xiāng)村生活,感受純樸鄉(xiāng)情
親情是人生永恒的話題,而農村學子的親情因生活的艱難而更顯純樸和珍貴。結合寫作教學,讓學生記錄真切的親情,記錄美好的鄉(xiāng)村生活,很多生活細節(jié)令人難忘,引起共鳴:在村口張望兒子放假歸來母親的背影,突然回家發(fā)現(xiàn)飯桌上只有一碗老腌菜……每讀到這些,無不勾出記憶,令人熱淚盈眶。
純樸的鄉(xiāng)情也令人神往:春天碧綠茶園里的歡聲笑語,秋收時節(jié)村人的相互幫助,農閑時一日三餐總愛端著飯碗聚在巷口;鄰居的熱情,村人的善良,鄉(xiāng)村的生活總以美好的形式出現(xiàn)在學生的作文中。
挖掘鄉(xiāng)土文化資源,在語文學科中進行滲透,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親近,感受自然風光的秀美,更要用心靈去親近理解家鄉(xiāng)人文精神的美好。與自然對話、與名勝古跡對話、與農村現(xiàn)狀對話,在對話思考中,擴大自己的視野和見識,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全面提升農村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讓學生親近大自然,融入課堂
大自然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百科全書,蘊藏著豐富的知識,是學生學習的活教材。充分發(fā)揮本地自然資源的教育價值,引領學生走進大自然,這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它不但能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能解放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解決問題的方法,還能讓學生無拘無束地在大自然中釋放情懷,尋求大自然的奧秘。在參與田間勞作的實踐中知道了水稻的生長過程,以及收割曬干碾成大米煮成香噴噴米飯的全過程,懂得“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艱辛,珍惜糧食的重要,也對古詩《鋤禾》加深了理解,覺得語文也是貼近生活實際的并不難學,將平時的生產勞動實踐與語文學習結合起來效果更好。當春暖花開時,讓學生去注意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金秋時節(jié),豐收的田野就在眼前,金燦燦的稻穗笑彎了腰,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枝頭,學生們跟隨大人參與到各種各樣的勞動中,體驗生活中的苦與樂,感悟生活真諦,感受勞動的光榮。
二、利用農村鄉(xiāng)土資源,促進教學
我們知道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使學生與環(huán)境“對話”。讓學生多體驗生活,培養(yǎng)他們觀察生活的能力,積累生活技能和寫作素材。農村孩子有著許多令人驚奇有趣的生活情趣:田間收割播種,地里采摘鏟耕,水中撈魚捕蝦,山上摘野果采蘑菇……,這些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和生活情趣以及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為學生提供了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
三、活用鄉(xiāng)土資源,讓學生主動學習
教師應善于發(fā)現(xiàn)、利用和發(fā)揮農村特有的優(yōu)勢,彌補農村學校軟硬件設施落后缺乏現(xiàn)代化教學媒體的不足,大膽從教具、學具入手,運用身邊的鄉(xiāng)土材料,讓這種熟悉的材料使學生敢于動口動手,提高教學效率,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利用農村豐富的生產、生活和動物植物資源這座天然的、隨手可得的素材庫以及農村兒童豐富的生活實踐經驗,充實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擬題
擬題具有導向功能,教師在命題或指導作文題時要及時抓住這一契機,培養(yǎng)情感,激發(fā)興趣。新《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總目標中指出:“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币虼耍瑹o論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是一般文體的訓練還是文學體裁、新聞、通訊、調查報告等其他文體寫作,教師都應有意識地通過擬題引導學生多寫家鄉(xiāng),并注重擬題的技巧,以點燃鄉(xiāng)情之火為出發(fā)點來構擬作文題目。與發(fā)達地區(qū)相比,家鄉(xiāng)雖然貧困,但貧困是落后,不是恥辱,在讓學生正視家鄉(xiāng)落后的同時,也要使他們了解家鄉(xiāng)的變化,看到家鄉(xiāng)的未來和希望,激發(fā)其對家鄉(xiāng)、對祖國的熱愛。如《我家門前的那條路》《家鄉(xiāng)的“花果山”》《山村風景獨好》《家鄉(xiāng)報上的頭條新聞》,這類的題目都能較好調動學生觀察和思考,挖掘家鄉(xiāng)的亮點,培養(yǎng)愛國愛家情感,提高審美情趣,激發(fā)了寫作的興趣。
二、指導
寫作指導是選材布局主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升主題、加強情感滲透的有利時機。有了好的擬題,還應有好的指導。指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家鄉(xiāng)的一事一物,從深入了解認識中增進鄉(xiāng)土情感,指導他們從中恰如其分地選擇寫作材料。學生初寫家鄉(xiāng)往往內容單薄,言之無物,是由于對自己的家鄉(xiāng)缺少關注,熟視無睹,就好像每天走過的臺階不一定能說得清楚的它級數(shù)。因此,作文指導要因時制宜,多搞一些實物觀察,實地觀察和實踐觀察體驗,平時可出一些小題目,如“每次上學,看家鄉(xiāng)的交通”“家鄉(xiāng)地名與傳說”“一個有趣的老鄉(xiāng)”等,讓同學們在觀察思考和訓練中形成鄉(xiāng)土氣氛,增進鄉(xiāng)土情感、從而產生介紹家鄉(xiāng)、贊美家鄉(xiāng)的寫作興趣和寫作沖動。課堂作文指導還應善于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一次指導《家鄉(xiāng),我為你驕傲》時,一些偏遠貧困山區(qū)的同學很是為難:“家鄉(xiāng)四處是高山大嶺,只見樹木不見人,哪有值得驕傲的東西呢?”教師一時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教師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這位同學不是提了一袋剛從樹上摘下來的新鮮核桃來派給同學們吃嗎?于是教師便趁機誘導:“誰知道某某同學家鄉(xiāng)最好吃的是什么?”“核桃!”很多同學都不約而同地說:“那倒是很多,滿山滿嶺都是,聽說村委會還貸款買設備準備辦個核桃加工廠呢!”這位同學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導他聯(lián)想、思考、分析,他終于寫出以“家鄉(xiāng)的核桃樹”為話題這篇以小見大,充滿自豪感,通過家鄉(xiāng)的進步體現(xiàn)國家經濟建設蓬勃發(fā)展的好習作。這樣的指導,也同樣開啟了別的同學的思路。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作文;鄉(xiāng)土化
廣闊的天地是農村孩子的樂園,也是他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天然寫作素材。教師要結合農村特點,就地取材,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梢越M織參觀、訪問、游覽等活動。讓學生去爬山、野炊、摘野果、捉魚……也可以根據(jù)季節(jié)的變換,選擇不同的場地,讓孩子們去親身體驗。如收割季節(jié),讓他們到田野去拾麥穗,秋天到了,到果園去摘果子……還可以讓學生觀察一種植物和一處景物,看它一年四季的變化過程,由此讓學生知道他們會隨著時間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化,從而獲得更多的素材。活動后進行作文時,要提倡他們自由命題,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觀察,以自己的思路來寫作,充分表現(xiàn)他們的個性。
農村天地廣闊,生活豐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風光,風土人情,農家生活皆為農村學生提供了豐盈不竭的寫作源泉。
1.搜集素材,發(fā)展兒童語言
農村有豐富的語言基礎,平時可以指導學生多搜集、積累一些這樣的素材,以備寫作之用。如:“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棗”這是有關四季農農作物栽種、采摘的諺語?!俺疾怀鲩T,晚霞行千里”、“螞蟻搬家蛇過道,明日必有大雨到”這是關于天氣變化的諺語。又如“鋤頭下面一層水”,講的是天旱,地里莊稼雖然沒有草也要鋤一鋤,這樣可以切斷土壤中農作物的根系,防止水分蒸發(fā)。再如:“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大雪勿施肥”是說下大雪有利于麥苗過冬,雪越大,麥子長得越好,而施肥會加快大雪的融化,加快水分流失。學生通過交流,搜集農事農諺,既提高了作文的知識含量,又豐富了寫作素材。農村處處有學問,遍地是知識。有一次,我給學生講對聯(lián)。書上只給出了兩副對聯(lián),講起來覺得不夠生動,學生不好理解。我引導學生回憶過年的時候,家家都要貼春聯(lián),那就是對聯(lián)。這下課堂活躍起來,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地說起來。課后我布置了作業(yè),請學生回家搜集對聯(lián),把自己村子里各家貼的對聯(lián)搜集起來。作業(yè)收上來后,令我眼花繚亂:五花八門,內容豐富,種類繁多,真是一本對聯(lián)的活教材。然后我又叫學生把搜集來的對聯(lián)整理分類,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豐富了寫作素材。
2.積累生活經驗
由于生活在農村,學生有親身體驗農村勞動的經歷,這也是積累寫作素材的大好機會。在教學中,我鼓勵學生把做家務、干農活的過程寫下來,把觀察到的有意義的場面記錄下來。如種玉米,我要求學生觀察什么時候播種、什么時候鋤草、什么時候施肥、收獲,剛長出來的時候是什么樣子、長大后是什么樣子、收獲時是什么樣子,一一記錄下來。又如,許多學生都參加過栽種三七的勞動,在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勞動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三七是什么樣子、三七棚是用什么蓋的、怎么蓋,三七的每個階段,每個部分叫什么。在給三七施肥、鋤草、澆水等過程中你學到了什么?最后指導學生把這些過程組織好寫下來。這樣既學到了農技知識,又擴大了寫作的范圍。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活作文大課堂
如今,經濟在發(fā)展,農村的面貌也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業(yè)的現(xiàn)代化,農村的城鎮(zhèn)化,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寫作空間。電冰箱、洗衣機、電話等走進了大多數(shù)農村家庭,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了高科技帶來的便利。教學中,我指導學生們可以把今天的生活與以前的生活對比一下,以前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不方便記下來,然后再把用上這些電器之后的好處寫下來。這樣一來,既可以寫好作文,又可以激發(fā)學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熱愛,何樂而不為呢?而經濟在發(fā)展的同時,也給農村帶來了一系列負面的影響。如化肥、農藥等副作用給環(huán)境帶來的污染。因此,我又指導學生對這些現(xiàn)象進行深入調查,去訪問周邊的村民。如農藥用水對泥鰍、黃鱔等生物體的影響。通過調查,學生們認識到,野生泥鰍、黃鱔越來越少了,我們在享受高科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加深他們對環(huán)境污染的認識,增強了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也擴展了學生的寫作思路。使學生覺得有話要說,有話想說。
在作文創(chuàng)新的今天,我們要求學生作文要努力做到求“真”求“實”,求“活”,求“新”,而作為一些生活在農村小學的學生,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接觸的是一個廣闊的農村天地,相對于生活在城鎮(zhèn)的學生而言,或許接觸的寫作題材要窄一些,但是我們農村作文教學卻有著自己獨特的優(yōu)勢。
因此,我們只要能好好地把握住農村作文教學的特有優(yōu)勢——鄉(xiāng)土性,在指導思路上能始終貫穿一個“農”字,農村作文教學同樣能闖出一番新天地。
一 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興趣,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內在動力
農村雖沒有城市的繁華,但它充滿了淳樸的美,應該讓學生走進農村廣闊的天地中,讓學生感受農村生活之美,教師要做好興趣的引領和寫作沖動的開發(fā)。學生作文中冬天的描寫多是寫雪景,蕭索的大地,但現(xiàn)在農村冬天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蔬菜大棚就是農村冬天的又一大特色。冬天,我?guī)ьI學生參觀我們村南邊的蔬菜大棚。學生一走進大棚,眼前一亮,棚里綠意盎然,他們大喊:“春天來了?!痹诖笈锢锼麄兛词裁炊夹迈r,不斷地向菜農和老師提問題:是怎么種的?如何管理?收入怎樣?他們問了個遍。學生們興奮不已,提筆寫冬天就各具特色了。有的寫的是《冬天里的“春天”》一看題目就有新意,孩子是這樣寫的:
我們彎著腰鉆進一個黃瓜大棚,里面既濕潤又暖和,感覺就象春天一樣。只見綠色的黃瓜藤蔓纏繞在竹竿上,藤上結滿了黃瓜,嫩綠的黃瓜帶著晶瑩的露珠,頂端還開著黃色的喇叭形的花,真是美麗極了。原來菜市場里的反季節(jié)蔬菜就是這樣種出來的啊。
有的同學仔細描寫了冬天的黃瓜是如何種植和管理的,大贊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這次練筆很成功,學生們的選材角度新穎,內容真實。
二 攝取反映農村特點的事物,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農村是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要讓孩子們平日養(yǎng)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攝取反映農村特點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導學生現(xiàn)場觀察,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和練筆的積極性。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作文《我愛秋天》時,我?guī)ьI學生觀察學校里老師的菜園,有的看到了茄子會說那分明像一個個香蕉,只是顏色不同而已,有的會說那冬瓜像一個個胖娃娃。觀察之后,我先讓他們分組討論交流:看到了什么?形狀像什么?看后有什么感受?然后開始寫作。這樣通過觀察、討論、交流,有的孩子就把秋天豐收的菜園描寫得栩栩如生。
今天,我們和語文老師一起來到老師的那片菜地兒,??!那畫一樣的菜園在我眼前呈現(xiàn)。一片豐收的景象給這片菜園裝點得美不勝收。你看,大大的冬瓜挺著那肥胖的大肚子,像個可愛的大肚娃娃。冬瓜北邊是一畦西紅柿,每一顆上面都掛滿了又大又圓的西紅柿,紅的像一盞盞小燈籠。這時,紫盈盈的茄子不時地探出頭來,他穿著一身紫色的衣服,到處張望,好像在問:“我美么?”看著茄子可愛的樣子,我忍不住笑了起來。我走著走著,又看見了青綠青綠的辣椒,它瘦瘦的身材,像個苗條的淑女,非??蓯邸?/p>
到了冬天,大雪紛飛,大地銀裝素裹,帶著同學們堆雪人、打雪仗,使得他們精神煥發(fā),熱情高漲,心中有說不完的話。然后寫《難忘的下雪天》都寫出了自己在玩中的感受。鄉(xiāng)村的美景變幻無窮,經常帶著學生去親自體會生活,挖掘寫作素材,這樣使農村學生寫作時下筆如有神。
三 走進生活,用心觀察領悟
作文教學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會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發(fā)我們的思考。生活中每天發(fā)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們往往求大,忽略了身邊值得關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情況。對農村學生來說,農村的風景優(yōu)美,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美麗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態(tài)的動植物。這既是作文教學的直觀教具,又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教師利用這種優(yōu)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使他們“見景生情”。把這種情景教育引進小學作文教學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八婦女節(jié)時,我讓學生每人回家為媽媽做一件令她感動的事,并把他寫成文章。學生紛紛表示:沒問題,這個簡單。第二天看到他們寫的作文我也很感動。其中一個孩子寫的《我為媽媽捶背》,他是這樣寫的:
前幾天,爸爸出去打工了,媽媽既要忙地里,回家又要照顧生病的奶奶,還要為我的學習操心,累得腰酸背疼。看著媽媽倦容滿面的樣子,我多么想為媽媽做一件事啊。下學回家,媽媽正在洗衣服,我躡手躡腳地走過去,先在媽媽背上輕輕地捶了幾下,說:“媽媽,這幾天您太累了,我給您捶捶背吧!” 媽媽對我笑了笑,說:“兒子可真孝順?!甭犃藡寢尩脑?,我心里美滋滋的。趕緊讓媽媽到椅子上坐下,然后給媽媽捶背。隨著我有節(jié)奏的捶打,媽媽的愁眉漸漸舒展開了,臉上倦容也一掃而光,還露出了祥和的笑容,一個勁地對我說謝謝??吹綃寢尭吲d的樣子,我大聲對媽媽說:“媽媽,今天是您的節(jié)日。祝您節(jié)日快樂!我以后會經常為您捶背的?!?媽媽笑著說:“今天給媽媽捶背,我就心滿意足了,以后只要你好好讀書,就是對媽媽最好的回報?!?聽了媽媽的話,我很羞愧。媽媽曾經為我做了很多事,可我連一聲“謝謝”都沒有給她。如今我為媽媽捶了一會兒背,媽媽卻對我說了這么多“謝謝”,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母愛的無私與偉大。以后我一定要多為媽媽做一些事情,讓媽媽好好享受兒子的孝心。
雖然新課改要求學生處于教學主體地位,教師處于引導地位,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教師還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城鎮(zhèn)學生接觸的事物大多會通過網絡及教師介紹,很多事物都需要教師詳細講解才能有所體會,農村學生則不同,他們有更多機會見識作文素材。比如,學生更能體會鄉(xiāng)土地理、民風民俗、傳統(tǒng)文化、生產和生活經驗等。雖然農村缺少城鎮(zhèn)的花天錦地,缺少街道的車水馬龍,但學生們可以自由觀賞廣袤自然,體會風吹麥浪的美麗場景。這樣就形成了學生生活味更濃,對人與人間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體會。再比如,農村生活注重對傳統(tǒng)文化及傳統(tǒng)習俗的繼承,而善良、淳樸、熱情、坦誠、率真的人性光輝在城鎮(zhèn)中比較難找到。學生只要抓住這些特點展開作文練習,不僅能夠在寫作文時占據(jù)主體地位,還能夠培養(yǎng)自己的優(yōu)秀品質。寫情,農村學生更有機會體會到與周圍人的冷暖交際;寫景,農村學生有更多機會體驗大自然情懷,體驗不同季節(jié)的明顯變化。
二、鄉(xiāng)土題材開發(fā)為農村中學作文教學注入了活力
農村學生生活在自由廣闊的環(huán)境中,因此有著豐富的生活體驗,生活中田野風光、簡樸民居等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因此,在實際寫作中,教師不必刻意準備教學資源,只需讓學生熟悉生活、體驗生活即可。
1.鄉(xiāng)土題材開發(fā)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性思維。學生從不同方向觀察事物,結合平常事物特性,自然會寫出不平常的作品。例如,在寫景作文中,以農村建筑為例寫作文。只要仔細觀察便可發(fā)現(xiàn),農村建筑有眾多特色,首先是屋頂,有羽翼式、平頂式、半斜坡式,不同形狀屋頂有不同作用。其次是梁的構成存在多種形式,每種組成形式都有其獨特功效。由此可見,即使僅僅以農村建筑為題材即可寫出多篇文章,關鍵在于用心發(fā)現(xiàn)。
2.鄉(xiāng)土生活實踐有助于提升學生作文別樣情感表達。眾所周知,寫作過程中最能表達感情的是自己對某件事物深有體會。舉例來說,農家技藝并非看到的那樣簡單,學生通過自己實踐后便能有深刻體會,寫出的作文也更具情感,而非強硬拼湊出來般毫無生機。
3.鄉(xiāng)土豐富語境有助于學生作文語言提升。農村中眾多歇后語、俗語等都是豐富的寫作素材,將這些素材有效運用就能使學生寫作語言走向凝練與優(yōu)美。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