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噜噜私人影院,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888,AV天堂永久资源网,5566影音先锋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物化學背景范文

時間:2024-01-05 15:01:43

序論:在您撰寫生物化學背景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生物化學背景

第1篇

關鍵詞:互聯(lián)網+;教學;生物化學實驗;微課;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38-0086-02

生命科學的各個學科均是實驗性很強的學科。生物化學實驗是配合《生物化學》理論課教學的基礎實驗課程,是學習遺傳學、微生物學、生理學、細胞學、分子生物學等學科的基礎。生物化學分析技術手段發(fā)展很快。根據本院的實際實驗條件,本課程涉及生物大分子的制備、純化,定性、定量測定等基本實驗,其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研究蛋白質、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生物化學性質及某些代謝過程研究的方法,鍛煉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樹立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進一步加深對理論課中基本理論的感性認識。傳統(tǒng)的生物化學實驗課主要由課堂講述、示范操作和實驗操作等環(huán)節(jié)。雖然啟發(fā)式授課、示范性教學和課堂討論等多種形式使課堂盡量的生動活潑,突出重點和難點,仍存在學生學習主動性不強、參與性不強的弊端。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智能終端訪問互聯(lián)網。這不僅改變了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方式,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式。2015年“互聯(lián)網+”計劃寫入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教育是“互聯(lián)網+”時代里備受關注的領域,為教育的改革帶來了新契機[1,2]。本文將以河北大生物化學實驗課程為例,探討將“互聯(lián)網+教育”理念引入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旨在提升教學效果。

一、以互聯(lián)網為載體,構建“微課+翻轉課堂”的多元混合教學模式[3]

“微課”是指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技能等單一教學任務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方式,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和教學時間短的特點。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是課堂教學視頻,它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教學資源組成微課體系,并以一定的組織關系和呈現(xiàn)方式共同“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資源單元應用“小環(huán)境”。因此,“微課”是傳統(tǒng)單一資源類型的教學課例、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學反思等教學資源的繼承和發(fā)展,是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翻轉課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利用基于信息傳播的教學環(huán)境,重新規(guī)劃和組織教學內容的課前、課內、課后三個階段的教學形式,通過知識傳遞、知識內化、知識鞏固的顛倒安排,實現(xiàn)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角色的翻轉[4]?;诜D課堂理念的教學活動成為了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合作學習的過程,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明顯加強,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得到激發(fā)也使教師的角色從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了學習的促進者和指導者,學生從知識的接納者轉變成了學習的探求者和思考者,教學效果得到極大提高[5]。

以定量實驗“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蛋白質中的含氮量”為例。首先,教師根據生物化學實驗的教學大綱和本次實驗的具體教學目的將本實驗的重點內容分離出來,確定微課的內容是分成“微量凱氏定氮”的原理和實驗操作兩部分,然后分別完成這兩部分微課視頻和課件的設計與制作。第二,教師在河北大學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BB平臺),“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牛奶中的含氮量”的教學大綱、教學目的及微課內容,以備學生進行課前學習。同時,有針對性地設置學習任務,對學生進行分組,細化任務并落實到人。要求學生分工合作,通過微課學習列出實驗的基本原理和技術路線及注意事項。具體是,要求每個教學班的學生分成“原理組”和“操作組”兩個大組,自由結組。對于“原理組”,布置學生依實驗原理的“消化、蒸餾、吸收、滴定”四部分,學習實驗原理;對于“操作組”,布置學生從實驗材料、實驗器材、操作步驟和技術路線、實驗的預期結果和數據分析等方面進行學習。第三,課堂上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進行實際的實驗操作。期間,教師就實驗的重點和難點及學生操作中遇到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通過教師演示和學生動手操作相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6]。第四,課堂實踐結束時,教師針對學生的掌握情況,繼續(xù)布置新的“基礎性”和“拔高型”任務,供基本掌握實驗和希望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或者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最后,教師根據課堂的教學情況進行點評總結,將相關的學習資源及教學重點內容再次以“微課”的形式到網絡教學平臺,供學生課后復習。同時將與本堂實驗課程相關的技術的原理、延伸及技術的應用到網絡上,供有特殊需求的同學或者學習小組進行拓展和拔高。

二、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構建互動網絡平臺,完善討論組管理

“互聯(lián)網+”時代強調互聯(lián)網的普遍性、移動性?!盎ヂ?lián)網+”概念的提出,加速了“互聯(lián)網+教育”的新生態(tài),創(chuàng)新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模式,助力校園信息化建設[7]?;ヂ?lián)網的發(fā)展使得,移動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登錄網絡平臺,這也為教師與學生交流提供了便利。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教學中教師建立了BB平臺討論組、qq群和微信群3個實驗教學和討論的平臺,方便不同的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使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由傳統(tǒng)線下教學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任課教師將傳統(tǒng)的線下面授和知識點詳解,敦促學生更好學習,轉移到互聯(lián)網,在線與學生溝通交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和疑難解答、知識點回顧等,更加及時快捷。為了掌握網絡討論平臺的動向,對平臺實行實名制管理。同時,教師和民主選舉的學生作為討論組的管理員。

三、教學效果評測

在“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牛奶中的含氮量”的實驗課程中,學生的積極性明顯增強。實驗材料由原來的教師選定的一種純牛奶商品,變成了學生感興趣的市場上常見的6種純牛奶商品;實驗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增強,由原來的“應付、交差”轉變成“自己是一名質檢員”,積極分析實驗數據和實驗結果,分析誤差原因,向教師提問的學生明顯增多,學生之間的討論也有所增加。

“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牛奶中的含氮量”實驗課結束后,我們采取了調查問卷的形式,一方面考察學生對實驗改進的意見,另一方面調查學生對基本原理和操作的掌握情況。結果表明,95%的學生接受這種改革形式,認為通過這種模式使得自己的知識掌握得更牢固;5%的學生認為“微課+翻轉課堂”的模式需要學生自己在課下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會影響其學習計劃。90%以上的學生對實驗的原理和操作掌握較牢固,10%左右的學生基本掌握實驗原理。

總之,“微量凱氏定氮法測定牛奶中的含氮量”實驗的教學改革嘗試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

四、結束語

生物化學是我國高校生物科學及相關學科中的基礎課程。傳統(tǒng)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注重教師課堂講授過程中理論知識灌輸,而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和學習主動性的培養(yǎng)[8]?!盎ヂ?lián)網+”時代,教師應該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利用互聯(lián)網提供的平臺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環(huán)境,豐富、拓展教育手段和教學內容,助力傳統(tǒng)教育的發(fā)展。高校教師應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真正理論結合實踐,培養(yǎng)新時代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鐘秉林.互聯(lián)網教學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J].中國大學教學,2015,(9):4-8.

[2]王亞丹.“互聯(lián)網+”時代教師教學方式的改革[J].科教導刊,2015,12(下):69-70.

[3]陳一明.“互聯(lián)網+”時代課程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模式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1(3):228-23.

[4]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30(4):46-51.

[5]龍寶新.翻轉課堂對教學本質的突破與變革[J].當代教育科學,2015,(11):13-18,25.

[6]李大玉.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10,12(5):493-494.

第2篇

摘要:如今,國家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以下簡稱“雙創(chuàng)”)越來越重視,高校在教學過程中在注重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也逐漸加強向“雙創(chuàng)”能力培養(yǎng)的方向轉變。本文以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為例,總結了該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通過改革,開展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自主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最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實踐體會。

關鍵詞: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13-0103-02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1],各高校為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定位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所要求的目標,對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做了修訂。武漢生物工程學院是一所民辦本科院校,其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因此,人才培養(yǎng)方案注重理論與實踐傳授相結合。

生物化學實驗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如何將生物化學中深奧難懂的代謝機理和錯綜復雜的代謝反應原理,轉變?yōu)樾蜗蠡?、具體化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上好生物化學實驗課尤為關鍵。結合當前“雙創(chuàng)”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指標,事實證明,構建基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具有重要意義。

一、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理念融入課程教學中

創(chuàng)新教育,是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創(chuàng)新素質和創(chuàng)新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活動;創(chuàng)業(yè)教育能夠開發(fā)和提高人們創(chuàng)業(yè)的基本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業(yè)意識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形成初步的創(chuàng)業(yè)能力,注重人的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2]。創(chuàng)新教育與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目標取向基本一致,且作用于同一培養(yǎng)對象。基于對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的理解,我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中保留了經典內容,是在基礎性實驗的基礎上,加大綜合性實驗的比重,積極開設新的創(chuàng)新型實驗。

二、優(yōu)化實驗內容,改進實驗方法

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結合實驗項目的性質,將生物化學實驗分為基礎性實驗和運用能力實驗(綜合性實驗)。由于教學時間有限,并考慮到市屬高校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3],綜合性實驗項目只針對部分有興趣的學生開放。教師在教學中改變實驗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查找資料,獨立設計實驗環(huán)節(jié)和路線。例如,實驗之初,教師只提供一套實驗參考方案,學生可自由結合成實驗小組,經過小組間的交流學習,確定最終方案開展實驗操作。

在實驗過程中,實驗項目貼近生活,并結合社會熱點予以討論,達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目的。譬如,對植物組織中VC含量進行測定時,原來的實驗材料僅提供辣椒,現(xiàn)在我們提供柑橘、西紅柿、菠菜、白菜等不同實驗材料,讓學生對常見水果、蔬菜的VC含量進行比較。再如,食用油的質量鑒定實驗,結合“地溝油”事件,購買調和油、菜籽油和外面餐館炒菜用油,讓學生選擇不同的油進行碘值和酸價測定,從而了解各種油的品質。又如,蛋白含量的測定,結合“三聚氰胺”牛奶事件,在牛奶中加入尿素,測定奶中氮的含量,從而判定奶粉的質量。測定糖含量時,學生可以選擇蒽酮比色法、二硝基水楊酸法,比較分析實驗結果,加深對實驗原理的理解。

將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學理念融入教學體系中,優(yōu)化實驗內容,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驗學習了解所學內容在產業(yè)中的應用,又能加強并鞏固所學知識,體現(xiàn)學校產學研密切結合的辦學理念。

三、規(guī)范教學過程,為專業(yè)教師角色轉換創(chuàng)造條件

創(chuàng)新預實驗形式,采用負責人制度,即授課教師輪流作為每次預實驗的負責人,組織安排整個預實驗并進行預講,其他教師對授課方法和內容提出具體意見,特別是在如何拓展實驗方面展開討論。學校為了讓教師能夠實現(xiàn)從專業(yè)教師向創(chuàng)業(yè)導師的轉化,不斷增強他們的“雙創(chuàng)”經歷,經常選派教師掛職鍛煉外出學習,積累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實踐經驗。

四、調整評價體系,新增“雙創(chuàng)”實踐學分比例

調整評價體系,注重學生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可由50%提高到70%。平時成績包括課堂的參與度、操作的規(guī)范度、實驗心得分享等,應實行獎懲分明的原則;期末考試采取隨機抽取試題單項操作的方式,要求學生寫出實驗方案、步驟,進行結果分析。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學會計算化學藥品量,使用電子天平,分析實驗結果,修正實驗方案,提高設計實驗的能力。另外,對進行綜合性實驗的學生,給予10分以內的加分。

五、構建實踐平臺,建立實驗數據處理工作站

借助多媒體,構建數據處理工作站,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在掌握實驗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學會實驗數據分析和實驗結果處理,是每個學生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在生物化學實驗課堂中,引入微課、慕課等,展示現(xiàn)代的生化研究設備、新的研究技術以及由于實驗條件和學時限制學生無法直接接觸的實驗操作過程,使學生及時了解生化實驗的最新研究手段,加深對生物化學實驗的整體認識,開闊眼界,提高實驗效果,加深學生對分子結構、儀器設備等知識的掌握。這能夠將生物化學中的枯燥概念、實驗操作或化學分子反應過程,以視頻、動畫等視覺效果突出、簡單易懂的方式制作出來,并創(chuàng)新性地將視頻配以音頻插入課程中進行演示。多種教學方式整合制作形成的課程,不僅可以提高課程的趣味性,還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效率和動力[5]。

實驗教學,講究數據的真實性。無論實驗做得如何,教師要讓學生自己處理、分析數據,分組討論實驗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進一步鞏固知識點,激發(fā)獨立學習、主動學習的樂趣。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整合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結合課程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實踐,我校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成立創(chuàng)業(yè)學院,為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提供必要支持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我校已基本建立了“創(chuàng)業(yè)環(huán)境”、“創(chuàng)業(yè)教育”、“創(chuàng)業(yè)模擬”、“創(chuàng)業(yè)實踐”四位一體的以提升創(chuàng)業(yè)能力為核心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4]。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一旦有好的實驗項目,感興趣的學生可以加入創(chuàng)業(yè)孵化基地,有專門的創(chuàng)業(yè)導師隊伍對他們進行創(chuàng)業(yè)素質、創(chuàng)業(yè)能力的專題創(chuàng)業(yè)教育與訓練。

七、總結與展望

通過改革,我校生物化學實驗教學得到明顯改善,學生綜合能力有所增強,課堂氣氛活躍,自主學習能力、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明顯提高。學生曾多次在生物實驗技能大賽、創(chuàng)業(yè)大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今后,我們將按照“雙創(chuàng)”要求,集合專業(yè)培養(yǎng)模式、課程設置及評價體系等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設計,進一步實現(xiàn)產、學、研的一體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Z].〔2015〕36號.

[2]王曉明,易兵,徐瑞宇.基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新型實驗教學模式的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2):15-17.

[3]張春冬,瑩,李軼,朱慧芳,雷云龍,卜友泉.mooc背景下生物化學教學的對策與改革[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5,43(14):380-383.

[4]董妍玲.地方高校四位一體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6(4):214-216.

[5]孫盾,姚纓英.開設自主實驗的實踐與思考[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5):21-33.

第3篇

關鍵詞:高職院校 信息化背景 生物制藥 教學改革

課題:本文系校級教改課題,項目名稱樾畔⒒視屏下生物制藥專業(yè)教學攻略。

一、高職生物制藥專業(yè)課程的特點

生物制藥是醫(yī)藥產業(yè)與高新生物技術結合而形成的高技術產業(yè)。高職院校生物制藥專業(yè)課程具有如下特點:知識面廣、內容抽象復雜,學生理解有難度;課程涉及設備價格高、體積大、難維護;儀器設備型號多,通用性、兼容性差;實訓過程涉及有毒、有害物質,產生廢氣、廢水等;教師示范操作覆蓋面小。長期以來,生物制藥類課程大多以教師的理論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學習。

二、高職生物制藥信息化教學策略

信息化教學就是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師生借助現(xiàn)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信息化教學過程具體體現(xiàn)在教材多媒體化、教學個性化、教學資源全球化、學習自主化、教學環(huán)境虛擬化等方面。

1.教材多媒體化

生物制藥專業(yè)教材多媒體化是指利用計算機多媒體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枯燥的理論趣味化、靜止的事物動態(tài)化,變微觀為宏觀,化復雜為簡捷。例如生物化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等專業(yè)課程大多從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內容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傳統(tǒng)教學大多通過語音描述、空間想象來講授,無法直觀展示。信息化教學逐步將教材多媒體化,呈現(xiàn)出聲音、圖像、視頻、動畫及三維模擬的景象,恰當地表現(xiàn)和揭示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開拓了學生獲取信息的視覺通道,豐富了學生的空間知覺表象,同時提供了多種記憶編碼方式,有利于學生對生物制藥知識的記憶。

例如,細胞工程中的細胞培養(yǎng),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通過掛圖、教學模型等手段講授知識,效率低、效果差。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動物細胞或者組織的獲得、培養(yǎng)過程、注意事項等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并配有解說和動畫,點擊相應的操作步驟,電腦會語音提示并演示相應的操作。還可以動態(tài)的形式伴隨動聽的音樂,反復播放操作要點,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學個性化

教學個性化就是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能力及需要有針對性地施教,以達到個性發(fā)展、因材施教的目的。但現(xiàn)有的班級授課制使教師的因材施教很難落實到每位學生。目前,生物制藥專業(yè)根據專業(yè)需要安排了幾門必選的專業(yè)課程,除此之外,學生擁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一些相關課程,甚至跨學院選課。另外,在選課時,學生可上網瀏覽課程簡介、授課內容、開課時間、授課教師等信息,教師的教學特點、教學方法、考核辦法等都有詳細的介紹,學長對該課程評價也可供選課參考。在課程學習上,學生可通過電腦或手機登錄學校的網絡平臺,自學完成教師布置的習題,測評系統(tǒng)可以進行批改并反饋。對于答錯的題目,如果學生不能自行解惑,可以在線交流討論。教師、學生借助交流平臺實現(xiàn)互動。教師還可根據反饋的學情,有針對性地錄制微課,重點解決突出的疑難點。例如生理學實驗課程,許多實驗儀器的操作和動物解剖過程需要教師示范,但是由于學生數偏多及課時數有限,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錄制相應的微課,詳細示范,在操作過程中講清楚注意事項,并將微課上傳至校園網絡課程,在實驗前讓學生觀看學習、領會掌握。教師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疑難問題。通過信息化網絡技術,先學后教,學生從被動接收、理解、掌握知識轉向主動獲取、運用知識,每個學生都能獲得個性化教學。

3.教學資源全球化

信息化的教育資源通過網絡能夠實現(xiàn)全球共享。網上的教育資源有許多類型,例如專業(yè)網站、公開課、電子書刊、虛擬圖書館等。網上教育資源雖然較多,但適合本專業(yè)的高職高專的中文信息資源嚴重不足,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為此,筆者學校開發(fā)了各專業(yè)的專題網站,針對生物制藥專業(yè)的實際教學情況,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開發(fā)建立了微生物學、人體生理學等課程的網上學習資源。同時,注重吸收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內容,用更直觀、淺顯的形式向學生介紹新內容。在教學中,要及時關注教學信息反饋,針對情況修改和完善相應的課件。開發(fā)網上教育資源,需要教師、社會部門,特別是教育部門的共同努力。

4.學習自主化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學生自主學習來實現(xiàn),個性化、智能化的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向學習主體轉變提供了便利條件。在學生自主化學習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導演”,而不是“演員”。

教師要傳授給學生借助網絡平臺自主學習的方法,要讓學生明白他們不是孤軍奮戰(zhàn),而是有團隊同心協(xié)力在一起學習的。學生在遇到問題或困難時可通過請教教師、同學或小組互助學習等多種途徑解決。通過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在信息化時代學生的自我更新與自身培養(yǎng),最終會讓學生認識到“魚”與“漁”的區(qū)別。自主化教學對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的學習能力和終身學習的意識都大有裨益。

5.教學環(huán)境虛擬化

傳統(tǒng)教學受到空間、時間的限制,而信息化教學的重要特征是通過教育環(huán)境的虛擬化,為教學活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在生物制藥專業(yè)教學中,由于藥物生產原理、工藝都不盡相同,生產設備型號多,通用性差、兼容性差,更新?lián)Q代快,資金的相對緊缺使得學校很難投入巨額的儀器設備更新資金。一些實驗實訓原料、中間過程及終產物是有毒、有害物質,產生廢氣、廢水等危害人體健康,教學中,教師示范操作覆蓋面小,影響教學效果。在制藥企業(yè)進行的實驗實訓,由于環(huán)境、衛(wèi)生和安全等要求,學生能實操的機會較少,更多是聽講座或參觀,很難對工程實踐環(huán)節(jié)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梢?,生物制藥專業(yè)理實一體的教學理念在實踐中很難完全落實。仿真實驗儀器和虛擬仿真實驗室是將計算機技術、虛擬儀器技術相結合的一種全新的實驗方式方法。仿真實驗能替代部分實際實驗項目。通過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對實驗教學進行觀察、分析,并且分析處理實驗結果,特別是人機交互功能,幾乎能夠完全呈現(xiàn)出真實的實驗氛圍。這對生物制藥專業(yè)提高教學質量、降低辦學成本有著重要意義。例如,生理學實驗課程中的許多實驗操作要求和難度非常大,沒有醫(yī)學基礎的高職學生很難做到。仿真軟件可模擬一些高難實驗,例如,蛙心灌流實驗可以通過軟件輕而易舉地模擬蛙心的離體、引流管的插入、體液循環(huán)、各種藥物的輸入影響等。通過操作青霉素發(fā)酵仿真實習系統(tǒng),土霉素發(fā)酵仿真實習系統(tǒng),氣相色譜儀、高效液相色譜、全自動小型發(fā)酵罐等模擬系統(tǒng),學生學習了一般實驗室中很難接觸到的儀器設備,達到了教學目的和要求。模擬演示能夠避免實際操作中的各種危險因素和環(huán)境,學生能夠大膽探索,通過模擬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并進一步解決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資源短缺、實踐經費不足、設備更新困難等問題。

第4篇

【關鍵詞】新背景 初中物理 生活化教學

初中物理是學生接觸科學的前提,其教學情況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對物理、甚至對科學探究的態(tài)度,有著非凡的意義。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以學生生活為主,積極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揭示隱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規(guī)律,并不斷地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得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彼^生活化教學指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生活經驗探究物理知識或者嘗試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等等,是知識與生活相互轉化的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物理技能和素養(yǎng)。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的談一下新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一、運用生活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欲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效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打開學生的思維。我們知道,初中物理理論性較強,里邊涉及許多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無味,學生也很難了解其中的奧妙,學習起來往往找不到頭緒,久而久之就會物理學習失去了興趣。初中物理教學內容有著諸多的生活常識內容,諸如:家用電器中涉及到物理知識的串聯(lián)、并聯(lián);日常生活中的樹木的成長涉及的光合作用等等。恰當的運用生活導入能夠以生活的常識內容吸引學生的關注,進而以生活的經驗來刺激學生想要學習物理的欲望。對此,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運用生活常識進行導入,刺激學生的感官。

如:在學習“壓強”教學內容時,筆者以生活中的一個常識性問題進行導入,即:冬天河水結冰,小孩子在河面溜冰不小心踩破冰面時,旁邊的人馬上趴在冰面上,之后爬過去營救小孩,為什么不能跑過去呢?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之后,筆者引出壓強的概念,有效的將知識與生活相融合,增強初中物理知R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從而為有效初中物理教學奠定基礎。

二、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自主探究

教學內容的設置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性內容,關系著整個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大都采取灌輸式教學,讓學生硬性的掌握相關的物理概念,死記硬背物理原理等,不能夠真正的了解物理的科學意義和作用,一直處于被動的位置,甚至記住了所有的物理知識卻不知道如何運用等。對此,筆者在教學中,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豐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通過生活經驗去主動探究,在探究中了解物理原理,找到問題的答案等等,真正意義上的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

如:在學習“光的色散”教學內容時,鑒于其中物理知識點的理論性,筆者將其與生活相聯(lián)系,將其轉化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即:在大雨過后,太陽出來,空中會出現(xiàn)彩虹,這是為什么呢?讓學生就自己的經驗進行討論,諸如:有的說出現(xiàn)彩虹是太陽光遇到雨水的一個映射;有的學生則說;是太陽光的反射等等。之后,筆者引導學生結合這一生活現(xiàn)象,去物理知識中尋求答案,很快學生找到真正的原因:太陽出來之后,陽光過空氣中殘留的水珠時候出現(xiàn)的色散現(xiàn)象。這樣,通過生活化的內容,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的探究物理知識。

三、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

實驗是初中物理知識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然而,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教師不可能逐一的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感受物理與生活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性。因此,教師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因素來輔助教學,拓寬教學的范疇,延伸課堂教學的質量。筆者在教學中,鑒于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性,嘗試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借以來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即:筆者改變傳統(tǒng)物理教學課下安排作業(yè)練習的形式,而是結合教學內容,設置一些生活化的物理實驗來讓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親手制作實驗,實踐實驗,親身的體驗物理的科學性、生活性等,感悟物理的實用性,進而增強自我學習物理的信念。

如:學習“聲現(xiàn)象”內容之后,筆者開展“制作簡易樂器的課外活動”;學習“光現(xiàn)象”之后,筆者開展“萬花筒制作活動”;學習“物質的物理屬性”內容之后,筆者開展“天平制作活動”;學習“電路初探”教學內容后,筆者開展“我愛發(fā)明”的課外活動等等。根據不同的內容設置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將物理學習與生活融合在一起,深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總之,生活化教學是基于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的,能夠有效的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作為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適當的引入生活內容,促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究物理,運用物理去解決生活中的常識等等,從根本升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第5篇

一、構建生活化的實驗情境

在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往往按照教材一步步地講解,對于一些操作簡單的實驗,才讓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其重點在于讓學生記憶實驗后的結果和內在的物理原理,從而使學生對物理實驗失去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體.要想學生主動探究物理實驗內容,教師就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物理實驗內容與我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性.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構建生活化的實驗情境,以學生熟知的生活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例如,在講“力”時,筆者將吹好的氣球放在桌子上,用手按氣球時,氣球的形狀就會發(fā)生變化.筆者輕輕推動氣球,氣球就會在桌子上滾動.之后,筆者提出問題:通過我剛才對氣球的動作,氣球被按時形體會發(fā)生變化,說明了什么?輕輕推動時,氣球還能移動,又說明了什么?通過這樣直觀的生活情境,學生很快就認識到力能使物體的形態(tài)發(fā)生變化、力能夠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學生都可以感受一下,然后用物理知識進行闡釋.這樣,將學生最熟悉的氣球引入課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一個短小的生活情境作為實驗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探究實驗,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使學生感受到物理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

二、選取生活化的實驗器材

初中物理本身屬于實驗性較強的學科,每個中學都配有物理實驗室,然而實驗室中的東西大都是用特殊材質制作的,顯然與學生的生活有著一定的距離,學生在做實驗時只是為了實驗操作而操作,了解了物理知識的原理,卻感受不到其實用性,從而使實驗教學不能發(fā)揮更多的作用.在生活走進課堂教學的今天,要將物理實驗與生活相融合,強化學生的物質認知和運用,就必須開展生活化的實驗教學,即選取生活化的實驗器材.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實驗內容,引導學生選擇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再加工自制成實驗器材,深化學生對物理實驗的印象.例如,在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時,筆者鼓勵學生選取生活中的用品作為實驗器材,如紙片、乒乓球、吸管、蠟燭、塑料杯、軟管、通草泡沫球、硬幣、錫紙、水槽等;在講“熔化和凝固”時,筆者選取生活中的冰箱為實驗器材;在講“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時,筆者選取生活中“熱氣球”為實驗器材;等等.引導學生從生活中選取實驗器材,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大膽進行實驗,獲取物理體驗,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實踐生活化的物理實驗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通過實驗獲取相應的物理知識、感悟物理原理,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這就決定了物理實驗教學不能局限于課堂,應走向生活,以實際生活來深化學生對物理實驗的認知、了解和操作.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帶領學生走向生活,鼓勵學生從生活中選材,實踐物理知識,做到“物理從生活中來,再到生活中去.”同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小實驗、小制作為案例,鼓勵學生自制物理實驗器材、教學用具等.例如,在講“彈力”后,筆者引導學生根據物理原理制作彈簧拉力計;在講“滑輪”后,筆者引導學生制作滑輪嘗試提拉東西;等等.初中物理實驗本身是生活的一種理論化體現(xiàn).這樣,讓學生在生活中進行物理實驗,進行一些小發(fā)明,一方面能夠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運用,感受物理規(guī)律,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自我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真正意義上感悟物理科學精神.總之,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是實踐性的,并且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性.在生活教育理念下,教師應運用學科的生活性,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將生活引入課堂,進而鼓勵學生將課堂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理論是實實在在存在的,進而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信心,提高學生的物理技能和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第6篇

我國城市大氣污染可分為煤煙型和光化學煙霧型,已變?yōu)榇竺娣e的城市群復合污染,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目前,北京空氣污染以PM2.5顆粒物為主,空氣污染成分很復雜,但是并沒有到形成光化學煙霧事件的程度。

光化學煙霧會嚴重影響局地的空氣質量,容易引起人和動物的呼吸系統(tǒng)疾病,造成各種器官病變,甚至導致死亡。

1952年倫敦煙霧大氣污染事件,直接或間接導致12000人喪生;而上世紀40年代初期美國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事件,造成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

北京市環(huán)保局大氣處處長于建華認為,目前北京空氣污染成分很復雜,但是并沒有到形成光化學煙霧事件的程度。例如今年一月份的空氣重污染,是由于一月份天氣很冷,霧很大,濕度很大,這和光化學煙霧的機理不完全相似。

那么,光化學煙霧到底是什么?

光化學煙霧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臭氧,它是由NOx(氮氧化合物)和VOC(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等一系列物質在光照條件下生成的二次污染物。比如,汽車尾氣被排放到大氣中后,在強烈的陽光紫外線照射下,會吸收太陽光所具有的能量,這些物質的分子在吸收了太陽光的能量后,會變得不穩(wěn)定起來,原有的化學鏈遭到破壞,形成有害的光化學煙霧。

此外,VOC(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的來源分為天然源和人為源。據了解,北京園林綠地VOC排放夏季最高,冬季最低。國家城市環(huán)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說,綠色植物在減噪、滯塵的同時,也是排放天然VOC的主要來源。

在現(xiàn)有污染源排放下, 天氣型變化是造成區(qū)域光化學煙霧的主要原因。彭應登說,光化學煙霧一般發(fā)生在濕度低、氣溫在24-32℃的夏季晴天的中午或午后。

于建華說,“光化學煙霧事件”本身沒有界定,但是從北京大氣污染形成的機理上講,空氣中光化學反應確實存在。

光化學煙霧形成受到氣象因子(紫外線輻射、溫度、大氣穩(wěn)定度、混合層高度和長距離輸送)和排放源共同制約。比如,1996年北京大學進行過臭氧濃度測試:西北風風速較大, 溫度低于20℃, 太陽輻射弱時, 測得臭氧濃度較低且變化平穩(wěn); 后風向轉為西南風, 溫度高于20℃,輻射強時, 臭氧濃度呈明顯變化,最大小時平均濃度超過國家三級標準,因此只要氣象條件適宜便可產生光化學煙霧。

40年代美國洛杉磯擁有250萬輛汽車,每天大約消耗1100噸汽油,排出1000多噸碳氫(CH)化合物,3O0多噸氮氧(NOx)化合物,700多噸一氧化碳(CO)。另外,還有煉油廠、供油站等其他石油燃燒排放,這些化合物被排放到陽光明媚的洛杉磯上空,不啻制造了一個毒煙霧工廠。

第7篇

【關鍵詞】新背景 初中物理 生活化教學

初中物理是學生接觸科學的前提,其教學情況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對物理、甚至對科學探究的態(tài)度,有著非凡的意義。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以學生生活為主,積極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揭示隱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規(guī)律,并不斷地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得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彼^生活化教學指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生活經驗探究物理知識或者嘗試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等等,是知識與生活相互轉化的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物理技能和素養(yǎng)。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的談一下新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一、運用生活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欲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效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打開學生的思維。我們知道,初中物理理論性較強,里邊涉及許多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無味,學生也很難了解其中的奧妙,學習起來往往找不到頭緒,久而久之就會物理學習失去了興趣。初中物理教學內容有著諸多的生活常識內容,諸如:家用電器中涉及到物理知識的串聯(lián)、并聯(lián);日常生活中的樹木的成長涉及的光合作用等等。恰當的運用生活導入能夠以生活的常識內容吸引學生的關注,進而以生活的經驗來刺激學生想要學習物理的欲望。對此,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運用生活常識進行導入,刺激學生的感官。如:在學習“壓強”教學內容時,筆者以生活中的一個常識性問題進行導入,即:冬天河水結冰,小孩子在河面溜冰不小心踩破冰面時,旁邊的人馬上趴在冰面上,之后爬過去營救小孩,為什么不能跑過去呢?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之后,筆者引出壓強的概念,有效的將知識與生活相融合,增強初中物理知識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從而為有效初中物理教學奠定基礎。

二、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自主探究

教學內容的設置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性內容,關系著整個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大都采取灌輸式教學,讓學生硬性的掌握相關的物理概念,死記硬背物理原理等,不能夠真正的了解物理的科學意義和作用,一直處于被動的位置,甚至記住了所有的物理知識卻不知道如何運用等。對此,筆者在教學中,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豐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通過生活經驗去主動探究,在探究中了解物理原理,找到問題的答案等等,真正意義上的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如:在學習“光的色散”教學內容時,鑒于其中物理知識點的理論性,筆者將其與生活相聯(lián)系,將其轉化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即:在大雨過后,太陽出來,空中會出現(xiàn)彩虹,這是為什么呢?讓學生就自己的經驗進行討論,諸如:有的說出現(xiàn)彩虹是太陽光遇到雨水的一個映射;有的學生則說;是太陽光的反射等等。之后,筆者引導學生結合這一生活現(xiàn)象,去物理知識中尋求答案,很快學生找到真正的原因:太陽出來之后,陽光過空氣中殘留的水珠時候出現(xiàn)的色散現(xiàn)象。這樣,通過生活化的內容,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的探究物理知識。

三、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

實驗是初中物理知識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然而,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教師不可能逐一的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感受物理與生活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性。因此,教師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因素來輔助教學,拓寬教學的范疇,延伸課堂教學的質量。筆者在教學中,鑒于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性,嘗試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借以來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即:筆者改變傳統(tǒng)物理教學課下安排作業(yè)練習的形式,而是結合教學內容,設置一些生活化的物理實驗來讓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親手制作實驗,實踐實驗,親身的體驗物理的科學性、生活性等,感悟物理的實用性,進而增強自我學習物理的信念。如:學習“聲現(xiàn)象”內容之后,筆者開展“制作簡易樂器的課外活動”;學習“光現(xiàn)象”之后,筆者開展“萬花筒制作活動”;學習“物質的物理屬性”內容之后,筆者開展“天平制作活動”;學習“電路初探”教學內容后,筆者開展“我愛發(fā)明”的課外活動等等。根據不同的內容設置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將物理學習與生活融合在一起,深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傊?,生活化教學是基于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的,能夠有效的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作為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適當的引入生活內容,促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究物理,運用物理去解決生活中的常識等等,從根本升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白秀英、王較過.初中物理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