噜噜噜噜私人影院,少妇人妻综合久久中文字幕888,AV天堂永久资源网,5566影音先锋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心理學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2-18 04:50:41

序論:在您撰寫心理學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心理學教育論文

第1篇

心理學教育論文2300字(一):淺析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有效實施論文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國的高校教育事業(yè)也突飛猛進。為了確保教育的高效性,教育心理學越來越多的在各高校范圍內實施,根據(jù)這些實踐的總結,教育心理學的理論基礎也在不斷的深化與發(fā)展。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有利于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提升高校學生對自身心理情況的認知,進一步提升高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有效促進學校教書育人的基本目的達成,為社會輸送人才,能夠為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教育心理學;高校教學管理;有效實施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0)-16-377

首先教育心理學包含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等多方面的學科知識,其主要研究的內容有學生的心理特征、老師的心理特征等。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使得其必須要經過大量的實踐反饋才能得到發(fā)展,只有經過反復實踐,綜合實踐表明其應用方法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情況得到改善、老師的綜合教育能力得到提升,能夠使得學生與教師步伐一致,才能進一步的對該應用進行深入挖掘與發(fā)展。

一、高校教學管理中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

1.當代大學生性格特點

現(xiàn)代社會中,由于我國對職業(yè)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以及普職分流愈近等原因,高校學校在招生時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招生的人數(shù)也在不斷的擴大。學生數(shù)量的增加與質量的參差不齊嚴重影響了高校學校的教育質量?,F(xiàn)代高校學校中,高校學生大部分年輕處于16-18歲之間,思想、心理、身體都處于發(fā)育的重要時期,不能有效對所接觸到的外界信息進行辨別,容易被各種不良的信息誤導,從而產生思想、心理等方面發(fā)育的偏差。高校學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城市或者農村中的獨生子女,大部分高校學生均屬于留守兒童,或者家庭方面存在缺陷。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與年齡較小,其專業(yè)也剛剛處于初中畢業(yè)階段,高校學生的學習習慣并沒有得到很好養(yǎng)成,自覺性也相對較弱。在高校學校廣撒網的過程中,招收到的學生的個性差異會非常大,部分的學生性格特別任性,部分學生比較自卑,心理上較為脆弱,二者在生活與學習上等各方面的行為習慣并不相同,很容易產生沖突,激化矛盾。大部分的高校生都會存在自己是被淘汰的思想,認為自己很差勁,因此,對待學習時,他們更多是的一種缺乏自信的、消極的態(tài)度,在這種態(tài)度的影響下,這部分學生不能夠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在學校中得過且過的生活,只希望能拿到畢業(yè)證。因此,高校學校的教師需要更為強大的心理素質與教育綜合素養(yǎng),在面對性格差異較大、學習能力差異較大、學習興趣差異較大等學生時,能夠對其有更好的教育方式,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與習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1]。

2.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進行多方的實踐與研究后,本人發(fā)現(xiàn)現(xiàn)目前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并沒有得到很高的重視與應用。教育心理學綜合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可以對高校學生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多種問題進行引導解決,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心理與教學方法進行指導與幫助。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育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能夠提高高校學校學生的整體素質,能夠提升學生對于學習與生活的主動性,也能夠使高校學生更好的適應高校學校的學習生活節(jié)奏,還能使高校學校的教學管理順利更加順利的進行。

二、現(xiàn)代高校在教育心理學工作方面的問題

1.高校對教育心理學工作重視度

針對高校學校的管理層及老師而言,高校學校的管理層及老師沒有意識到教育心理學的重要性,部分管理層及老師認為高校學校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動手操作等方面的技術與能力,而不是對學生在心理方面的引導,這些管理層及老師忽略了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只有學生在心理方面健康,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才能更加順利[2]。

2.高校在教育心理學工作開展中資金投入及師資力量

針對高校學校而言,部分高校學校沒有資本對教育心理學進行建設,這里的資本包括資金成本以及師資力量,部分學校沒有足夠的資本開設教育心理學課程,也沒有專業(yè)的教育心理學課題研究的團隊。如果心理教育老師專業(yè)素質不足,也不能對高校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3]。

三、推進高校學校教育心理學工作流程

1.重視教育心理學工作開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高校學校需要進一步重視教育心理學工作,推動學校教育心理學工作的進行。在教育心理學的開展過程中,需要注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高校學生大多數(shù)心理比較敏感,教師應該更加關注其生活與心理的健康,并且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真正的為學生負責。當學生感受到教師真誠的關懷,學生才會更加信任教師,師生溝通才能更加深入與有效。例如:某性格較為自卑的學生考試成績差,在與其進行溝通時,需要語氣更為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并告訴學生,老師相信他能夠有進步。

2.組建專業(yè)的心理健康團隊

高校應該組織專業(yè)的心理健康團隊,引進優(yōu)質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力量。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活動課、設置心理咨詢室等方式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隱私,心理咨詢室的位置可稍僻靜,學生咨詢的心理問題應該進行保密[4]。

教育心理學在高校教學管理中有著重要的作用,高校學校應該加強其在教學理念方面的重視,也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得到實際的應用。高校學校應該對心理教學有更為專業(yè)、更為正規(guī)的實踐行投入,培養(yǎng)更多專業(yè)素質能力高、心理素質強大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心理學教育畢業(yè)論文范文模板(二):從心理學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論文

摘要:當前中學生壓力不斷增大,有生活壓力、學習壓力,等等。由于壓力而產生的各種心理問題也不斷產生,這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初中生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甚至對他們的正常生活都有影響。在這樣的狀況下,我們應該多多注意初中生們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保證學生們的健康心理。本文以此為探究內容,探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并提出科學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心理學初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是學業(yè)轉向繁忙的過渡階段,他們的心智開始成熟,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事物,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的心理變化是很敏感的。而家長、教師看到了當前的社會壓力,所以將孩子從小培養(yǎng)成才的心情十分強烈,但是這樣無形之中容易給初中生們造成負擔,往往容易出現(xiàn)逆反心理,沒辦法與教師或家長好好溝通。因此,教師應該多注意學生們的心理健康變化,結合實際情況,利用心理學科學、及時地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1]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

1.教育觀念落后

當前的初中生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在中考中考出一個好成績、升入一個好高中,最后在高考中大放異彩。這樣以成績?yōu)闃顺叩臓顩r已經屢見不爽。在這種思想下,學校將初中生們的大部分非統(tǒng)考科目課程全部壓縮用來學習統(tǒng)考科,非考試科目遭到擠壓??上攵谶@樣的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下,大部分學校是不會拿出時間來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而且根據(jù)調查顯示,有很多學校甚至根本沒有開這門課。因此,重視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刻不容緩。[2]

2.教師能力不夠專業(yè)

心理健康疏導可以是班主任或者是其他老師來進行,但是這不意味著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性不強,正相反,它是一項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需要教學人員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素質以及優(yōu)秀的理論知識,并且從事過相關訓練。盡管很多地方已經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就實際從教人員來看,很多往往是雜拼的教師,并不具備專業(yè)水平。也就是說,在不懂心理輔導策略和技巧的情況下,效果往往不明顯。很多地區(qū)為此開展了心理教師培訓班,但是由于教師們的不重視,再加上人數(shù)限制等次要因素,導致培訓效果并不理想。

3.教育的模式化

雖然很多學校已經開設了心理健康課程,但是教師大多在課程設計上照本宣科,沒有對學生們的具體心理狀況進行分析,無序化十分嚴重。不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化還表現(xiàn)在:很多教師名義上是開心理健康輔導課程,但是往往草草講幾句就將時間劃為自習或是統(tǒng)考科授課;雖然很多班級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是大多是流于形式,僅僅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而進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深入到個體,教師只是將可能的情況告誡學生,但是沒有對學生進行單獨的交流,導致學生們只能自己胡亂分析自己的心理問題,畢竟初中生思維能力有限,很容易自己走入誤區(qū),使心理問題更加嚴重。[3]

二、從心理學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

1.提高心理學教師的自身素質,提高其實踐能力

上面提到,師資力量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順利進行的關鍵。學校要在教師資源配置方面慎重對待,采用專業(yè)的人才來進行授課。對于心理教師,教師還可以采用統(tǒng)一培訓的方式,讓他們達到既能提高初中生對自身的認知了解,使他們能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并尋求幫助;又能進行合理的團體和個人輔導,在兩種維度下自由切換的能力。當然,非本節(jié)課目的老師也可以進行培訓,防止有學生找其傾訴時不能給出正確的建議,要及時疏導,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心理學教師還應該具備實踐能力。教師要實際地解決學生們的心理問題,做出及時疏導,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們。教師要多與學生們交流,要在實際的校園生活中觀察他們,深入了解學生們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在與學生們的相處中應該敞開心扉,爭取達到亦師亦友的關系,這樣才能更加方便地看到學生們內心的問題,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更好地接受心理學的知識。

2.更新對學生的教育觀念,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雖然教育部號召學校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傳統(tǒng)教育觀念和錯誤認知下,開展過程并不順利。很多學校認為,只要抓好應試教育下的初中生成績發(fā)展,管理好學生的紀律和升學率就好,至于心理健康問題的輔導根本不在學校負責的范圍內,而且教師與學校也沒有專業(yè)的能力去解決問題。

但是,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學生們大多數(shù)的心理健康出現(xiàn)問題,其根源就是學校過分重視升學率、忽視了學生天性發(fā)展的結果。要想讓孩子將更多的精力與能力投入到學習當中,就要及時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解決他們精神上的痛苦,而后調動他們在學習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才能讓他們健康地發(fā)展。因此,學校領導與教師的教育觀念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解決學生心理問題起著決定性的因素。

3.號召家長的共同參與,給學生良好的心理發(fā)展環(huán)境

第2篇

古人早就提出藝術教育的“輔德說”。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欲望升華說”對這一點做出了較為合理的解釋?!坝A說”是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提出的學說。弗洛伊德最感興趣的研究對象是潛意識,他以潛意識為基石建立了一個龐大而又完整的精神分析心理學的理論體系。潛意識包括人的本能沖動和被壓抑了的欲望,其特點是非理性的、無秩序、無道德,一般情況下很難到達意識領域。潛意識具有強大的能量,能強有力地影響人的行為。這些強大的能量主要指那些極強的本能欲望和熱情,它們在現(xiàn)實中始終處于不滿足與受壓抑狀態(tài),讓人產生焦慮感。為了減少焦慮,人們會用一些心理防御機制將真實的感受驅逐出意識之外,以否認或歪曲現(xiàn)實的方式來減輕沖突的痛苦,保持心理的安寧。這些心理防御機制包括:壓抑、投射、轉移、否認、退化和升華,其中升華是一種最為積極有效的心理防御機制。弗洛伊德認為宗教、道德、社會和藝術的起源都是被壓抑的潛意識。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動力來源正是這些潛意識被壓抑的心理能量,藝術家將這些被壓抑的潛意識經過升華,轉化為藝術。藝術家能夠在理智的控制下構建一個象征系統(tǒng),使本能欲望及其引起的種種沖突以社會能接受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正是藝術使被壓抑的本能欲望通過升華這種健康有效的防御機制,在想象中將被壓抑的能量釋放,創(chuàng)作出藝術品并給人以美感。總之,藝術品從本質上來說是個體潛意識欲望的升華。藝術使人的被壓抑的潛意識得到曲徑通幽式的滿足,任何藝術品中都滲透著藝術家變了形的欲念。藝術形式只是滿足個人潛意識的過渡物,其中的內容才是令人情感快樂的對象。例如,弗洛伊德對達•芬奇進行深入分析,宣稱蒙娜麗莎這幅杰作表露出畫家潛意識里的戀母情結和對母愛的渴望,認為達•芬奇畢生都在尋找母親的代用品。弗洛伊德的欲望升華說解釋力較強,較好地闡述了藝術教育對個體發(fā)展的意義和價值。個體具有一定藝術修養(yǎng),能更多一些理性;從事藝術活動將減少不文明的行為,能使人由隨心所欲的野蠻人變成遵循道德規(guī)范的社會人。

二、益智作用

德國作家雨果說:“開啟人類智慧的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文字,一把是數(shù)字,一把是音符。”談及藝術教育的功利價值時,益智作用顯然不可忽視,從莫扎特效應的研究可見一斑。早在1993年,拉舍爾(FrancesH.Rauscher)等人在國際核心期刊《自然》上發(fā)表報告,提出莫扎特效應。研究者讓36名大學生聆聽莫扎特作品K448雙鋼琴奏鳴曲。實驗結束后,用斯坦?!饶沃橇α勘頊y試,發(fā)現(xiàn)這36名大學生在被動聽莫扎特樂曲后的十分鐘內,空間認知能力顯著提高。由此,拉舍爾等人認為,聆聽莫扎特音樂能夠提高人的空間推理能力。該研究結果引起了教育界及各領域的廣泛關注。人們似乎看到了音樂教育給人帶來的可見的和潛在的價值。這個研究引起了全世界的軒然大波,對政策和商業(yè)的影響很大,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聽音樂的動機主要在于情緒誘發(fā),即為了喚起或放大某種情緒。已有研究也發(fā)現(xiàn),積極情緒能促進認知功能的發(fā)揮,而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如焦慮或倦怠感則會降低認知功能。于是,研究者們大膽猜想,之所以出現(xiàn)莫扎特效應很可能并非音樂訓練直接導致認知功能的提高,而可能是由于被試者的情緒狀態(tài)和喚醒狀態(tài)受到音樂的影響,進而提高了認知功能。據(jù)此,研究者們開始重復并改進莫扎特效應實驗的研究范式進行一系列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當用舒伯特音樂作為對照組時,被試者出現(xiàn)了舒伯特效應;而用趣味性強的史蒂芬•金的小說做對照時,也發(fā)現(xiàn)和聽莫扎特音樂的實驗組在空間任務測試中得分無顯著性差異。實驗結束后,在對被試者進行訪談時發(fā)現(xiàn),在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被試者中,喜歡聽莫扎特音樂的人和喜歡聽故事的被試人數(shù)相當。有趣的是,幾乎出現(xiàn)莫扎特效應的大多是喜歡莫扎特音樂的被試者,而喜歡史蒂芬•金小說的被試者則更可能出現(xiàn)史蒂芬•金效應。雖然在實驗中研究者并未直接測量情緒和喚醒狀態(tài),但以上實驗結果說明,音樂訓練很可能是通過情緒和喚醒狀態(tài)而影響認知功能發(fā)揮的。隨后Thompson等進一步改進實驗方法。他們選擇直接測量情緒和喚醒狀態(tài)。采用的方式是用快節(jié)奏和大調旋律喚起快樂情緒,慢節(jié)奏和小調旋律喚起悲傷情緒,分別選用莫扎特D大調和阿爾比諾尼小調柔版。結果快節(jié)奏的大調旋律組被試者在空間能力測試的得分上顯著高于慢節(jié)奏小調旋律組被試者。研究結果進一步論證了,情緒與喚醒狀態(tài)在音樂訓練和認知功能之間起中介作用。據(jù)此有研究者提出,莫扎特效應本質上是醒酒藥效應,音樂刺激帶來了個體的情緒喚醒,促進了智力測驗任務表現(xiàn)。打個比方:有兩個人喝醉后去參加智力測驗。其中一個人提前吃了醒酒藥,另一個人沒吃。結果吃醒酒藥的人智力測驗水平比沒吃的人高。這個結果不能說醒酒藥開發(fā)了他的智力,醒酒藥僅僅改善了當時做智力測驗時的情緒狀態(tài)。那么,莫扎特效應也是一樣的道理,受了音樂的刺激后,個體得到提高的不是智力,而是做智力測驗時的情緒狀態(tài)。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醒酒藥效應從心理機制上證明了莫扎特效應的存在。音樂教育的效應要得以發(fā)揮,其中,音樂刺激或音樂教育對個體內在情緒的影響是個關鍵過程。音樂刺激通過改變情緒這個中介變量,對智力、學業(yè)成績等產生影響。雖然這個效應持續(xù)的時間比較短暫,有點像醒酒藥,大概持續(xù)20分鐘左右;在個體成長過程中,經常反復地接受音樂刺激,逐漸影響大腦皮層及認知能力,短期效應會產生長期影響。

三、本位價值

如果藝術教育只起到輔德益智的作用,那么中小學的各門學科教育完全可以替代它。因為沒有比數(shù)學、語文等各門學科更能直接開發(fā)智力,沒有比道德教育更能直接提高情操,何必還要藝術教育的存在呢?說到底,藝術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獨特價值。從辭源上來分析,藝術教育的初始含義就是感覺教育或感官教育的意思。美學創(chuàng)始人鮑姆加登認為,邏輯學研究理性認識,倫理學研究意志,除此之外還應該有一門專門研究感性認識的學科。1750年,他寫了一本專門研究感性認識的著作《Aesthetic》,英語“Aesthetic”原意為“感性的”。因此,最初意義上的藝術教育就是開發(fā)個體感性能力的教育。因此可以說,藝術教育具有其獨特的、其他學科不能替代的作用,更不是用來敲邊鼓的,我們不能過度強調其輔德益智的功能。喪失了本位價值,藝術教育也就徹底失去了其獨立存在的地位。藝術教育最深刻的價值,就是通過豐富人的感覺體驗,來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藝術教育是感性教育,開發(fā)了人類感性的智慧。很多家長都期望孩子在聽音樂、演奏樂器過程中,智商得到提高。其實更重要的是,兒童在聽音樂、演奏樂器過程中,感官的感受能力得到了訓練,感性能力得到了提升,而這會對孩子以后整個人生發(fā)展產生深刻的積極影響。那么,什么是感性能力?視、聽、味、嗅、觸、情緒、情感等所有感覺的總稱。在個體成長過程中,感性能力就和智力、道德情操一樣,從小就應該得到訓練和培養(yǎng)。我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對學生審美感官的訓練給予應有的重視。個體發(fā)展過程中,身心均遵循“用進廢退”的原理。頭腦因為思考而敏銳,身體因為鍛煉而強壯;同理,感覺和感官也會因為訓練而得到提升、變得敏感。所以要重視感性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我國目前的教育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功利性太強,藝術教育被嚴重忽視或扭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良好的藝術教育,缺少生活教育,沒有培養(yǎng)起終身的興趣愛好,感性能力沒有得到發(fā)展。他們往往缺少生活情趣,對生活和生命缺少體驗能力。這樣的人常會感到空虛無聊、枯燥乏味、幸福感低,甚至出現(xiàn)各類心理情緒障礙問題,比如抑郁癥、焦慮癥等。統(tǒng)計顯示,目前抑郁癥已經成為困擾中國人的第二大疾病。相當一部分人群在生活中體會不到樂趣,體驗不到存在的價值。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一些名人現(xiàn)身說法,進行抑郁癥科普教育,教人們如何與抑郁癥做斗爭;但是又有多少人悄然自殺,這部分群體往往聰慧而又努力,這讓人忍不住扼腕嘆息。從某種角度而言,抑郁癥和人們的感性能力差是有一定聯(lián)系的。感性能力差的人,感受不到當下存在的感覺、價值的感覺和幸福的感覺。要想獲得幸福、體驗幸福,必須從小就要培養(yǎng)其敏銳的感受、細膩的體驗和豐富的感情。一個感性能力強的人,在這么豐富多彩的世界中一定不會感到乏味,能盡情享受生活的樂趣、體驗創(chuàng)造的。此外,個體的感性素質差,除了給自身造成困擾,也會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比如我們城市的各種環(huán)境衛(wèi)生問題和噪音問題。

第3篇

班杜拉在1965年做過一項關于觀察學習的經典實驗,目的是了解兩個主要問題:

(1)兒童是否不管榜樣(即作為實驗對象的被觀察者)是受到獎勵還是懲罰,總是會從榜樣那里習得攻擊?

(2)兒童看到榜樣受到獎勵是否比看到榜樣受到懲罰會更多地自發(fā)模仿所看到的攻擊?這項實驗將4~6歲的兒童分為兩組。兒童在電影中看到一個成年男子演示四種不同的攻擊,但在影片快結束時,一組兒童看到的這個成人榜樣受到另一個成人的獎勵(那個人說“:你是一個強壯的冠軍?!保欢硪唤M兒童看到的是這個成人榜樣受到懲罰(另一個說“:喂,住手!我以后再看到你這樣欺負弱者就給你一巴掌!”)。接著讓兒童進入一間游戲室,里面放有一個同樣的充氣人以及這個成人榜樣使用過的其他物體。結果發(fā)現(xiàn),電影里榜樣的攻擊所導致的結果(獎勵或懲罰),是兒童是否自發(fā)地模仿這種行為的決定因素。也就是說,看到榜樣受獎勵的那一組兒童,比看到榜樣受懲罰的另一組兒童,表現(xiàn)出更多的攻擊。(364-365)這一實驗結果,是否意味著看到榜樣受獎勵的兒童比看到榜樣受懲罰的兒童習得更多攻擊呢?為回答這個問題,班杜拉又做了一項延伸實驗,在這兩組兒童看完電影回到游戲室時,以提供糖果作為獎勵,要求兒童盡可能地回想起榜樣的行為,并付諸行動。結果表明,這兩組兒童在模仿攻擊方面沒有任何差異,即都能精確地顯示出榜樣的四種攻擊的順序。因此可以說,榜樣行為所得到的不同結果,只是影響到兒童模仿的表現(xiàn),而對學習幾乎沒有什么影響。因為在榜樣受到懲罰的條件下,兒童同樣也習得了這種行為反應,只是沒有同樣地表現(xiàn)出來。班杜拉的上述實驗研究表明,懲罰對降低有些問題行為比較有用。“尤其是當學生幾乎沒有什么動力去改變行為時,懲罰就較為有效”。(328)當懲罰看起來是減輕危險反應的唯一可行的方法時,懲罰的害處可能要比讓兒童自身發(fā)展下去產生的后果要小些。因此,許多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認可適度懲罰的觀點,主張盡可能采用移除式懲罰而少用施予式懲罰,以此來減少懲罰對學生的負面影響。同時應將懲罰和對適當行為的獎勵強化結合起來,通過懲罰的負強化效應而發(fā)揮其教育價值。(186)

二、懲罰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

(一)懲罰作為一種教育手段

具有積極目的(因此而不失其教育性價值)的懲罰應當具有相對明確的使用范圍,因為并非所有的不良(非期望)行為都可以通過懲罰而收其效果。作為教育手段的懲罰應當具有兩方面的涵義,就其消極層面而言在于禁止某種不良行為,就積極層面來看是在于誘導良好行為。兩者不可或缺,否則就失卻其實施的本義和價值,變成單純的管理甚至懲治。經驗告訴我們,懲罰似乎是改變不良行為的最為簡單有效的措施,而事實上并非如此。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有很多教師就是抱著這樣的錯誤觀念并付諸實踐,從而導致我們的學校教育中存在著大量無法達到有效抑制、消除不良行為預期目標的懲罰方式,也就是說無效的或者不當?shù)膽土P。從所施懲罰物劃分的角度看,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這幾種:身體懲罰(體罰)、心理懲罰、布置額外作業(yè)、拖延下課或課后留校等。從懲罰過程的行為分析角度,主要有濫用教師權威的懲罰(包括對由于教師失職行為而引起的學生不良行為的懲罰和出于報復目的的懲罰)、違反邏輯結果的懲罰、情緒化懲罰、懲罰尺寸失度(包括過輕懲罰和過重懲罰)以及懲罰對象錯誤和選錯懲罰物(心理學上是指能夠減弱不良行為的操作結果)等。這是我們應當予以重視和避免的。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及學?;谄涮囟ǖ姆傻匚?,在針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處置時,其擁有的權責是不等同于監(jiān)護人的。那么,對于什么樣的不良行為,教師應當給予懲罰,而對于哪些不良行為,又不必給予懲罰呢?下面只是一些不完全的列舉分析。

1.對于那些屬于違反校規(guī)班紀和道德規(guī)范的不良行為,如撒謊、偷拿東西、考試作弊等行為,如果學生明顯知道這樣做是違反規(guī)則和錯誤的,自己又能夠遵守,卻不顧后果而為之,就表明他具有明知故犯的過錯,對于這種行為可以給予懲罰。

2.對于屬于學習方面的不良表現(xiàn)和個人生活中的非期望行為,應以引導和強化為主,一般不要采取懲罰的方式。每個學生基于不同的家庭環(huán)境和個體差異,后天努力及客觀條件懸殊,導致彼此差異,不可能都像學校要求和教師期望的那樣作出反應。因為某些不良行為是早先就已形成了的,難以期望其在短時間內作出改變,而某些正確行為的習得是需要必要準備的。對于那些有特殊需要的行為問題學生,應當充分考慮其實際并在征得監(jiān)護人同意的情況下,由學校經過專門訓練的專業(yè)人士或者校外心理學家進行干預、矯正。

3.對于屬于學生情緒反應上的不良行為,一般不宜采取懲罰性教育,因為這樣做非但不能消除問題行為,反而可能引發(fā)更強烈的情緒反應。對這類不良行為,應當先杜絕引起該學生此不良行為的強化物,再以正強化為基本干預方法。

4.對于初次出現(xiàn)的意在引起教師或同學關注、危害輕微的學生不良行為,教師可以采取忽視或者強化期望行為的做法加以應對,最好不要采取使其目的得逞的懲罰措施。

(二)實施懲罰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是否給予懲罰、何時給予懲罰以及如何給予懲罰,諸如此類的問題即使在行為心理學家內部也存在很多爭議。那么,在學校教育中教師實施懲罰時應注意些什么,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則呢?

1.懲罰保留原則

也就是說,教師應以正向強化為基本原則,盡量避免使用懲罰來矯正行為,而是通過獎勵等方法增強與目標一致的期望行為。那些贊同使用懲罰的行為理論家們也同意這樣的觀點,只有當強化不奏效時才考慮使用懲罰。當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時,首先向他建議能引起其興趣的替代行為。除非不得已,一般保留采取懲罰的措施。(525)例如學生甲嘲笑同學是笨蛋。班主任老師本來可以罰他站在角落處反省自己為什么嘲笑別人,可是這位教師并沒有這么做,她知道甲生這么做,只是為了滿足他在同學面前的表現(xiàn)欲,而甲生在科技能力方面又很強。下課后她把甲生單獨叫到一邊,和他共同設計了一個科技項目。當他完成這個任務后,老師就讓他在班里展示其成果。這種做法,既糾正了學生的不當行為,避免因為懲罰而帶來的不良后果,還可將學生從消極榜樣轉變?yōu)榉e極榜樣。

2.及時性原則

即在不良行為出現(xiàn)或者非期望事件發(fā)生后盡快地施以懲罰物,這時收到的效果最佳。如果延遲懲罰,則在懲罰之前發(fā)生的理想行為會受到懲罰物的影響而減弱。一旦教師認識到有必須加以懲罰的不良行為出現(xiàn),就應該立即給予懲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懲罰對該不良行為的抑制效果。

3.正當性原則

首先,教師應當出于教育的目的,根據(jù)既定而明確的規(guī)則處罰有過錯的學生。任何將懲罰作為報復手段的做法都是應當被絕對禁止的。在實施懲罰時要確保被懲罰的學生知道他的哪種行為受到處罰以及為什么受懲罰。不要想當然地認為你明白他為什么受懲罰,學生自己也就明白為什么受懲罰。其次,教師應當確保對學生不良行為的懲罰是合適的。即確保采取的懲罰措施是針對其不當行為并且是適當有效的,不會有副作用,除非其副作用相對于不良行為造成的后果來說是微不足道的。要根據(jù)錯誤行為的嚴重程度決定應當施以怎樣的懲罰,懲罰實施的強度要與受處罰行為所造成的危害成比例,既不能過重也不能過久。過分寬容或者過分嚴厲的方法都不會有效地消除錯誤行為??梢圆扇》旨壧幚怼u次懲罰的方法,并考慮給將要受處罰的學生提供選擇不同行為的機會。例如,LeeCanter就主張對待錯誤行為應該有不同程度的懲罰水平,而且課堂管理中懲罰的等級不應該超過5個。(357)在進行懲罰時,應當考慮學生心理需求上的個別差異,要尊重學生的尊嚴和人格,盡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心靈傷害,嚴禁體罰和侮辱學生。

4.最低傷害原則

在教育中實施懲罰往往會導致一些消極的后果甚至是危害。如激起受懲罰學生的情緒行為,造成學生逃課、掩飾行為和對教師的疏離,導致攻擊行為增加,失去自尊和心靈傷害等;過度懲罰或者經常性地實施懲罰有可能引發(fā)制約現(xiàn)象,容易使得與懲罰有關任何刺激變成制約懲罰物。因此,當教師必須抑制一個不良行為時,應選擇一個比較溫和的又能阻止將來的不良行為的懲罰方式。比如當教師通過忽略、說理、給予臉色的方法能夠制止學生的不良行為時,就不要采取警告、批評、叱責的方式;對于某些不良行為,可采取私下實施懲罰的方式,既可以消除引起班級同學的注意的可能性,還能避免學生在大家面前感到尷尬或羞辱。

(三)關于教師實施有效懲罰的幾點建議

鑒于懲罰的種種弊病以及由其可能帶來的許多副作用,教師對于懲罰應當采取一種“不得已而用之”的謹慎態(tài)度。懲罰作為一種教育方法,是一項技巧,也是對教師專業(yè)素質的一種考驗和挑戰(zhàn),需要充分運用教師的教育智慧。在實施懲罰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應當清醒地認識并讓受懲罰學生認識到

懲罰針對的只是不良行為而非學生本人。因此,任何會導致傷害學生自尊心、降低其自我價值感從而造成學生心靈傷害的懲罰措施,都應當不用或盡量避免使用。

2.教師必須結合具體個體和情景

深入分析造成學生某種不良或違規(guī)行為的原因和動機,然后考慮是否有必要施以懲罰;如果需要,再考慮選擇適當而有效的懲罰方式。

3.對懲罰的解釋與說明

對于某種不良行為,一旦確定有必要加以懲罰時,教師就必須明確告知學生實施了哪項被禁止的行為,違反了哪一項規(guī)則,造成了什么樣的具體后果(比如干擾了同學的學習,威脅到其他同學的安全和自尊、或者是損害了學校的財產等),從而向學生傳達這樣一個信息:之所以對這一行為實施懲罰,是因為它已經超越了可接受行為的界限。對懲罰的解釋和說明,既使被懲罰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因而容易接受這一懲罰,也讓其他同學明白哪些行為是被禁止的。

4.教師在應對學生的某些不良行為時

應盡量保持平靜、克制和理性,以避免受其個人主觀成見和消極情緒的干擾而出現(xiàn)過激反應,進而引發(fā)不當懲罰。

5.對不良行為的懲罰必須與對良好行為的獎勵強化相結合

方能收其教育之功效。相關研究和大量的事實都表明,當可接受行為同時被強化時,對不良行為的懲罰會更有效。(331)而且,通過強化期望反應、懲罰非期望反應,可以向學生傳遞“行為是能夠改正的”的積極信息。例如張三在校表現(xiàn)不佳,常出言不遜地頂撞老師,為此幾乎成了教導處的??汀_@時教育他最好的辦法不是如何指出他的錯誤,而是強化他表現(xiàn)良好的一面。

6.對受懲罰學生保持關注

以監(jiān)控和評估懲罰的有效性,必要時調整或改變教育措施。如果一個給定結果(懲罰)不能降低它所要懲罰的反應(即不良行為),那么這個結果對于被“懲罰”的學生來說就不是讓其厭惡的。事實上,這種懲罰有可能是一種強化。這時,需要教師調整自己的判斷并改變其教育策略。

7.在必要時

第4篇

在目前處于和諧安穩(wěn)的社會條件下,大多數(shù)幼兒是獨生子女,這就導致了目前幼兒缺乏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生活技能差,從而在未來面對的生活、就業(yè)、家庭等方面時都會產生困難。這點可以通過對幼兒的觀察發(fā)現(xiàn)。我在帶小班時,大部分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甚至不會吃飯。這就明顯體現(xiàn)出幼兒生活技能差,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而行為活動,又是影響幼兒心理發(fā)展的主要因素,長期如此產生依賴心理,從而導致幼兒錯誤的價值觀及認知體系。我作為一個帶班老師曾經嘗試手把手的教他們穿衣吃飯,但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的效果微乎其微。隨后我發(fā)現(xiàn)幼兒在認知事物過程中,是從聯(lián)想想象以及內心的興趣來選擇性的認知事物,從而導致了幼兒對事物認知的不定性。在后來的教育實踐中,我通過教學的三大環(huán)節(jié),以興趣發(fā)展為主題設計教學,通過具體有趣的兒歌抓住幼兒新奇的心理為載體,最后經過圖解教會了他們自己穿衣服吃飯,成功培養(yǎng)了幼兒獨立自主的生活基本能力。

二、幼兒的語言溝通及心理健康發(fā)展

在我?guī)О嗟霓k理曾經有一個小孩叫做洋洋,整天不聽我的指揮,我慢慢觀察發(fā)現(xiàn)他每天衣服都是臟兮兮的,指甲中間也全是泥巴,于是我就叫他過來詢問他為什么不聽老師話,“勤洗手,后吃飯”,但是在和他的交流中我發(fā)現(xiàn),他說話總是吞吞吐吐,并且發(fā)現(xiàn)他與別的小朋友的交往中,總是不善說話。后來與其家長的交流中,了解到了,這名孩子的家庭是單身家庭,從小缺少母愛,導致了其在日常交往中對陌生人的排斥,甚至自閉。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要如古人所說的因材施教,把握知識教育的同時也要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適時與幼兒進行關于心理狀態(tài)的談論,鼓勵幼兒大膽講話,鼓勵幼兒多與人交流。在家庭中,加強親子之間的交流,開展親子閱讀。后來的帶班中我積極改善方法,利用做游戲等互動活動營造了孩子平常語言交流的環(huán)境,成功使孩子們敢于交流,善于表達自己的意見,養(yǎng)成了勤思考、勤動手的好習慣。在孩子做對時積極表揚孩子,在做錯時不要盲目批評孩子,而是要主動引導是孩子明白這么做為什么不好。

三、對幼兒在當下中國社會所需品質的培養(yǎng)

經過多年的帶班經歷,我覺得在當下人文關照下的中國社會,幼兒所需要的教育應為以下二點:

(一)培養(yǎng)孩子個性及創(chuàng)新能力把握適當?shù)拇煺劢逃龑⒆拥某砷L有很大好處,而對挫折的正確認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關鍵。從而在孩子不斷的磨練中培養(yǎng)孩子的個性,而且在不斷磨練中,孩子也會積極動腦去解決問題,而每個孩子先打個方法都不盡相同,這又培養(yǎng)了孩子獨立思考及創(chuàng)新的能力。例如我曾經在帶班中上手工課,當孩子們玩橡皮泥時,我有意提出幾個簡單的答案不唯一的謎語,然后讓孩子去猜,并且想辦法動手用橡皮泥去捏與之相應的東西,比比誰的更快。這樣在無形中培養(yǎng)了孩子對動手的興趣,及對知識的渴望。并在實踐中養(yǎng)成了個性,創(chuàng)新式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5篇

1.1認知心理學的發(fā)展

認知心理學是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的思想影響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哲學主義思想觀念,它最早出現(xiàn)在19世紀50年代,經過數(shù)百年的發(fā)展,認知心理學已逐漸成熟,也漸漸地成為了當代心理學發(fā)展的主流學派。而成人英語教育中的認知心理學的引入,對教育產生了發(fā)揮著指導性的作用。

1.2認知心理學在成人英語教育中應用的背景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對教育事業(yè)的投入力度也越來越大,但由于近幾年來成人教育發(fā)展越來越快速,導致施教過程中出現(xiàn)很多問題。包括學生英語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教材針對性不強、教學方法不當、教學進度難把握等。學習的過程是新知識與已有知識的相互作用,最終在人腦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而認知心理學的引入不僅能解決上述問題,還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對促進成人教育的發(fā)展,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

1.3研究內容和方法

認知心理學在考慮到人腦與計算機的相似之處后,采用電腦模擬人的認知過程。由此可看出,認知心理學的本質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常見的認知心理學研究方法主要包含反應時研究法、計算機模擬和類比法和口語記錄法三種方法。反應時研究法是一種科學性證明法,可以提供更多的有關內部狀態(tài)的信息。計算機模擬和類比是心理學家采用的一種特殊方法,可以用來檢驗某種理論,發(fā)現(xiàn)其缺陷,從而加以改進。口語記錄法是運用最多的方法,對研究人類思維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2認知心理學對成人英語教育的指導作用

2.1注重認知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成人英語教育中,提升學生的學習策略能力、反思能力及學習課程的能力是重點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的方法有很多種,包括:教會學生吸收知識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等,這些方法不僅有利于學習提高學習效率,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還比較明顯,為了讓學生獨立地運用認知策略,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指導。一是讓學生了解認知策略的運用條件和知識;二是為學生提供練習的機會,在教師的示范指導下,對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指導。

2.2注重對學習過程的研究

2.2.1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為了有較高的教學效率,在上課之前,教師要對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進行了解,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除了要對教學材料進行分析取舍外,還要加入教學材料進行補充,使教學內容與學生掌握的知識達到邏輯關系上的關聯(lián)統(tǒng)一。

2.2.2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導入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可以學生使所學的知識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建立聯(lián)系,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學習新知識要在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找到可相互作用的關聯(lián)點,這就是認知同化理論的核心-相互作用。

2.2.3進行有效地教學設計

教師在進行新知識傳授時,要考慮實際的教學情況,以信息加工學為依據(jù),避免額外認知負荷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另外施教過程中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課堂的設計;二是注意各個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課堂的設計要求教師進行新知識的選擇,避免學生出現(xiàn)無法理解內容的問題出現(xiàn),還要注意重復教學,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記憶。加強各個章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

2.2.4強化記憶

在現(xiàn)代成人英語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是強化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不同形式(包括聲音、形狀、色彩等)的傳播,使學生在收到多個感官的感知信息后,在頭腦中形成多個相互聯(lián)系的通路,加強知識的記憶和信息的提取能力另外分類歸納也是加強記憶的一個重要手段,不僅有利于記憶過程的信息貯存,還有利于信息的提取。

2.2.5豐富學生思維,提高學習效率

在成人英語課堂上,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作用,使學生以更為活躍的思維對提出問題進行分析,在學生進行課堂練習時,應提醒學生認真審題,理清思路。教師可在課堂講解時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做題思路,并有針對性地對學生認知結構和思維策略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此外還應注意教材的編排,要依據(jù)信息加工學對教材進行編排,不僅可以減少學生注意力的分散,還可以減小多余內容對學生注意力的影響,對提高學習效率有很大的幫助。

2.3注重對學生的評價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應側重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注學生學習效率是否提高,另一方面則是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無改善。由于傳統(tǒng)的考試測評不能真實地反應出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要強調對學習過程的評價,可在日常學習中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及努力程度等作詳盡的記錄。

3結束語

第6篇

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范圍在三個方面:一是在主觀層次上對主觀體驗的積極方面進行研究,主要對幸福、滿足、樂觀、快樂等方面進行研究,重點在于使人們滿意自己過去的生活,對現(xiàn)在的生活感到幸福,對未來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主要是對人類主觀上的幸福感的研究;二是對個人層次方面的個人特點進行研究,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工作能力、勇氣以及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技巧,對美麗事物的感知能力,做事的毅力,處理事情的寬容,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能力,洞察力以及個人的才能和智慧等等,想要培養(yǎng)或加強這些方面,必須具備來自個體的積極情緒;三是對群體層次組織系統(tǒng)積極方面的研究。積極心理學的主要目的就是實現(xiàn)積極社會、學校、家庭的建立,從而達到提高群眾美德、增強群眾責任感、提升職業(yè)道德的目的。積極心理學是根據(jù)消極心理學而產生的,保留了消極心理學好的方面,舍棄了消極心理學不好的方面,對消極心理學進行批判的同時,應用消極心理學大部分的研究方法和手段。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就是對人類積極心理的研究,對人類的優(yōu)點和價值進行研究,積極心理學采取的方法更加科學,使心理學家更容易挖掘人的潛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激發(fā)人類的活力。積極心理學可以幫助人們樹立自信心,使人們對生活的信念更加堅定,幫助人們尋找獲得幸福生活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二、在消極心理學影響下大學生心理教育出現(xiàn)的問題

(一)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誤解來自于消極的態(tài)度

一直以來,我國心理學始終采取消極的取向來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主要研究的對象是非健康的或者是病態(tài)的,將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操作性定義為測量有沒有具體的精神疾病,致使理論學者和理論實踐者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產生誤解,他們基本都認為只要學生的心理健康就說明心理不會有任何的問題,也就是說沒有任何的心理疾病。這種對心理的理解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偏離了對當代大學生的潛能意識的開發(fā)以及心理素質方面的培養(yǎng)的核心目標,這就使得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都集中在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處理方面上。使人們對大學生積極良好的心理教育培養(yǎng)缺乏應有的標準和內涵。

(二)因過于關注大學生心理的消極方面而忽視了積極方面的培養(yǎng)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仍然遵循以往的教育方式,過分注重消極方面,具體就是解決學生生活學習中產生的問題,這種消極心理學的教育模式的主要任務就是解決心理上出現(xiàn)的問題。在這種教育模式下,大學生通常被老師當作是問題的根本來源,教育者常常覺得大學生存在某些心理方面的問題,或是將消除心理缺陷或弱點當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長此以往,容易使心理沒有問題的大學生也開始關注自身的消極方面,從而忽視自身的積極品質。所謂的消極心理,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就是忽略幫助大學生開發(fā)潛能、養(yǎng)成積極的心理品質。

(三)因過分關注大學生心理的消極方面而削弱了教育的功效

在大學生的自身發(fā)展中普遍存在心理方面的問題,例如,人與人交往的問題、培養(yǎng)意志力的問題以及良好的行為等等,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前先要把大學生工作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列舉出來,然后加以分析,研究如何克服該問題,并提出解決該問題的意見、對策,并且要求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實際情況,以心理問題為重點內容,進行相互討論。在心理教育中常常采用心理測試的手段去判斷學生的心理是否存在問題。這種教育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放在了解決心理問題上,導致大學生認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就是由一系列的心理問題組成的,甚至錯誤地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為了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準備的,認為心理就是不健康的代表。心理健康教育過分注重心理問題,從而忽略了潛力的開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這也是個體發(fā)展中最重要的部分和最積極的方面,因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始終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

三、積極心理學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啟示

所謂的積極心理學就是對人類自身的積極因素進行研究,以發(fā)現(xiàn)人類本身存在的積極力量和良好品質,并通過這些進一步深入挖掘人類的無限潛力,從而獲得更好的生活。積極心理學為我國大學生心理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啟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研究界定心理健康

以往的心理教育取向模式往往都是消極的,研究的重點放在了非健康或心理有問題的方面,把所謂的心理健康定義為沒有精神疾病。很顯然,這既不全面又不科學。心理健康存在兩個方面的標準:一是主觀,心理健康在于自身的主觀體驗,影響主觀因素的潛在因素只能作為客觀條件。二是積極層面,所謂健康心理不是指心理的消極方面少,而是積極的方面比較多。

(二)關注大學生積極品質的培養(yǎng)

積極心理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并且應當有著積極的理想和追求,涉及到積極的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積極心理的重點需要放在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品質上,如積極向上的思維、積極的心態(tài)、積極的生活方式等。

(三)通過積極心理學教育消除大學生的心理問題

大多數(shù)來咨詢心理問題的學生都是問題學生,因而大學生與心理學教師處于對立的狀態(tài)。雖然在大學生心理教育的主流觀念中,也時刻強調不要使大學生與心理教育教師的關系處于對立狀態(tài),他們之間應該相對平等,因為良好的咨詢關系,更有利于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在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咨詢過程中,應該做到熟練運用解決心理問題的溝通方式,但這僅僅是我們的美好愿望和原則。在咨詢者,即問題學生觀念的影響下,這些都形同虛設,只是我們美好的愿望,實際情況很容易導致教育對象和教育者相對立。教育者沒有把自己融合在心理健康教育里,而是將自己放在教育者的位置上,把大學生即被教育者放在問題學生的位置上,使大學生產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的心理是有問題的,這樣容易產生消極的情緒和潛意識,產生不良的心理暗示,容易產生心理上的排斥及高度警惕,使學生和老師之間始終保持一定的距離,小心翼翼地生怕因為過多的接觸心理教育老師或心理室,而令同學感覺自己的心理出現(xiàn)了問題。

(四)重視積極心理教育方面的教育資源

在心理健康的教育中缺乏積極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以心理問題為重點,只關注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層面,這樣使得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工作常常處于校園其他工作之外,往往被看成是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所開的一門學科,或者,只是為了應付學校開展的心理活動。甚至有的學校還把心理教育與其他的學科劃分開來,好像大學生心理教育課只是心理輔導和咨詢者的工作,別的老師與心理教育沒有關系,這必然導致大學生心理教育缺少有效的組織和健全系統(tǒng)的支持,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四、結語

第7篇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疲憊不堪成為眾多年輕人生活的主旋律,越來越多的心理疾病出現(xiàn),人們對于心理學的研究開始從心理安全轉變?yōu)閷膊⌒睦砘虿唤】敌睦淼年P注,從而忽略了人們的正常心理狀態(tài),導致了消極思想的廣泛存在,而很難輕易地進行調節(jié)并轉化為積極思想。這與心理學發(fā)展的理論基礎和社會條件有關,在經過了殘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很多國家的人民身心備受摧殘,對于生活的信心嚴重不足,甚至有的人不知道怎樣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改變現(xiàn)狀,只是一味地“坐以待斃”,通過可怕的戰(zhàn)爭給人們帶來的心理陰影,必須要及時通過心理調節(jié)和反饋來解決,因此迫切需要心理學醫(yī)師來醫(yī)治人們受傷的心靈,然而這也對廣大心理疾病患者提出了更高的挑戰(zhàn),他們不得不接受這一殘酷現(xiàn)實,并嘗試用科學積極的方式來調節(jié)內心,及早地從陰影中邁出來??傮w來說,心理學教育理念的發(fā)展是經歷了一定過程的,通過大量的實踐經驗而不斷產生了積極心理學教育理念。

二、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相關部門重視程度不夠。

學校以及相關教育部門的重視程度是當前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問題,這也是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教育體制決定的,也反映了教育的落后性,由于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并不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出現(xiàn)在高考或其他考試中,因此無論是學生自身還是學校等部門都不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導致了很多學生心理不健康,一旦受到家庭條件以及外部因素的影響就很容易自暴自棄,產生極其惡劣的影響。

2.實際行動落實不到位。

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即使有的高職學校開設了這門課程,也僅僅是為了完成學校和教育部的規(guī)定,教師在課堂中一味地“填鴨式”教學,機械死板,單純地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不結合事例,也不給學生自由時間進行討論和總結,這就導致了課堂效率的低下,再加上很多學生從內心不重視這門課程,因此很難發(fā)揮這門課程的意義和價值。其次是教學硬件設施的不匹配,很多學校都花大精力投入到專業(yè)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如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以及專業(yè)的學科實驗室,并配備了先進的技術和教學設備,學生每天接觸到的都是專業(yè)知識和考試要考的內容,對心理健康教育持消極態(tài)度,完全不符合積極心理學的思維和理念。

三、基于積極心理學理念下加強高職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1.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

積極心理學與傳統(tǒng)的心理學不同,它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與心理學導師的疏導和激發(fā),在學習和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從而擁有強大的力量去支撐著自己向更高更遠的方向發(fā)展。因此學校在針對高職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時,要樹立正確積極的心理學教育觀念,畢竟當前很多高職生都是在中學時期學習成績不佳,且對于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而進入了高職學校,他們對學習和人生都沒有正確的認識,也很難樹立一個良好的目標,因而存在了很多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對于此類學生更應當重視,要善于“因勢利導”,通過恰當?shù)氖吕粩嘁龑W生樹立積極的人生理想,扎扎實實,不斷學習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xiàn)人生的巔峰。

2.樹立新型的師生觀。

很多心理學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高,學校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不重視,甚至有的教師都是直接從鄉(xiāng)鎮(zhèn)調來或其他部門臨時充當?shù)募媛毥處煟虼藢τ谶@一問題,首先應當提高心理學教師的工作門檻,積極引進素質較高且具有一定教學經驗的教師,同時對學校的教師要嚴格要求,相關領導應定期與教師進行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教學工作以及學生的心理情況,鼓勵教師樹立新型的師生觀,摒除“他是問題學生”這一觀點,對所有的學生都應當一視同仁。通過這種思維模式和新型觀念的建立,打造了師生平等的關系,學生能夠正確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并以積極的思想和心態(tài)從容應對,最終解決心理問題。

3.加強心理教育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