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明確寧春4號與河東烏麥各自遺傳性狀的基礎上,以寧春4號與河東烏麥雜交F2群體的331個單株為材料,進行產量相關性狀、抗病性及其QTL分析,以期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小麥遺傳改良提供基因資源。結果表明,產量相關性狀在F2群體均出現較大分離,有效分蘗數、經濟系數的群體平均值分別為7.05個、0.37,均超過高親親本(分別為6.31個、0.31),超高親比例分別達57.40%、75.23%;穗粒數、穗粒質量的群體平均值分別為33.07粒、1.19g,均低于低親親本(36.49粒、1.22g),超中親比例分別達34.14%、33.84%,超高親比例分別達34.14%、26.88%。類群Ⅰ的平均穗粒數最多(49.25粒)、穗粒質量最高(1.61g),類群Ⅴ的有效分蘗數最多(14.50個),類群Ⅶ的經濟系數最高(0.46),為優(yōu)異產量相關性狀類群。有效分蘗數與穗粒數、穗粒質量,穗粒數與穗粒質量、經濟系數,穗粒質量與經濟系數均呈極顯著正相關。分別有9.97%、0.91%、0.60%的單株表現為高抗白粉病(1~2級)、條銹病(1級)、葉銹病(1級),10.57%、15.41%、15.11%的單株表現為中抗白粉病(3~4級)、條銹病(2級)、葉銹病(2級),79.46%、83.69%、84.29%的單株表現為感白粉病(5~8級)、條銹病(3~4級)、葉銹病(3~4級)。有15.11%的單株同時抗白粉病、條銹病,13.29%的單株同時抗白粉病和葉銹病,9.67%的單株同時抗條銹病、葉銹病,8.76%的單株同時抗白粉病、條銹病、葉銹病。利用新開發(fā)的13個SSR標記共發(fā)掘出25個產量相關性狀和抗病性相關QTL,涉及2A、4A、5A、1B、2B、3B、5D、6D、7D等9條染色體,加性效應為-0.19~1.57,表型貢獻率為2%~9%,LOD值最大為23.40。其中,4A、5A、1B、3B、5D、6D染色體存在產量相關性狀和抗病性QTL富集區(qū)。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