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恐怖主義本身是一種言說行為,但恐怖主義對受害方來說往往是不可言說的。厄普代克的《恐怖分子》言說不可言說的恐怖主義,從而招致西方學界的有意無視乃至惡評。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它在中國評論界卻得到了一致好評,但往往將主人公艾哈邁德誤讀為一個"棄惡揚善"、"回歸理性"的恐怖分子。從西方恐怖主義小說的書寫傳統(tǒng)以及中西雙方對恐怖主義的不同體認來探究緣由,厄普代克既非像西方論者所說的"同情恐怖分子",也非國內(nèi)學人所言描寫了一個迷途知返的羔羊,而是旨在批判美國的物質(zhì)主義和消費文化??植乐髁x產(chǎn)生的原因復雜,小說表明它既源于美國主流社會信仰喪失對族裔青年造成的沖擊,又因為邊緣群體深切的異化感和孤獨感使他們渴望認同,從而在伊斯蘭教之類宗教組織中尋求歸屬感。對《恐怖分子》誤讀的原因可能在于沒有用"詩性的思考"來對待厄普代克"詩性的思維"。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