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山鈾礦田的成礦流體性質(zhì)和來源存在爭議,為進一步探討相山鈾礦田成礦流體的性質(zhì)和來源,本文對相山鈾礦田西部的居隆庵鈾礦床和北部的沙洲鈾礦床中的新鮮圍巖、蝕變圍巖及礦石的微量、稀土元素含量及其變化進行了研究。結果顯示:在含較多熱液成因螢石的居隆庵鈾礦床中,從新鮮圍巖到蝕變圍巖到礦石,Zr、Hf含量先降低再升高;而在含少量熱液螢石的沙洲鈾礦床中,新鮮圍巖、蝕變圍巖和礦石的Zr、Hf含量基本一致。鑒于富F流體易汲取巖石中的Zr、Hf,因此,這兩個礦床中不同類型樣品Zr、Hf含量的不同變化趨勢,可能與居隆庵鈾礦床的成礦流體富F、而沙洲鈾礦床的成礦流體相對貧F有關。這兩個鈾礦床中礦石的稀土配分曲線與其各自的新鮮及蝕變圍巖的稀土配分曲線形態(tài)相似但又存在差異,說明每個礦床的新鮮圍巖、蝕變圍巖和礦石之間的稀土元素既具有繼承性、又受到不同性質(zhì)的流體的影響。居隆庵鈾礦床中礦石顯示Eu負異常,可能主要是繼承了圍巖的Eu負異常;沙洲鈾礦床中礦石Eu顯示弱負異常至弱正異常的特征,可能與圍巖中斜長石因熱液蝕變作用而釋放出的Eu的進入流體有關。基于新鮮圍巖、蝕變圍巖及礦石的U和REE研究,推斷居隆庵鈾礦床成礦流體中U和REE均以F的絡合物形式遷移;但沙洲鈾礦床中鈾礦石品位較低,可能是與流體中相對貧F有關。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